快乐读书屋五教学设计一等奖

《快乐读书屋五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快乐读书屋五教学设计一等奖

1、快乐读书屋五教学设计一等奖

快乐读书屋五---昙花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围绕单元主题“植物”,向学生介绍了昙花是一种常在夜晚开花的珍贵奇特的花,让学生增长知识,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花草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认识昙花,理解成语“昙花一现”的意思,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读有所感,学有所得。以一篇带多篇,拓展阅读,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昙花的样子和特点,从小培养学生喜欢花草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文中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昙花一现”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昙花一现”这一成语。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各种各样的昙花)屏幕上的花很美,但这种花可是轻易看不到的,知道这是什么花吗?有个成语叫昙花一现,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让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屋》去看看昙花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

(导入设计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见到昙花,具体、真切地体会到昙花的美,进而产生了解昙花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熟读展示。指名读课文,读后简单概括课文内容。(板书:夜间开花 花期短 四五个小时 昙花一现)

(本篇课文篇幅短,句子简练,学生很容易读的熟练,所以直接让学生展示读文,没有难度,符合学习规律。)

三、精读探究。

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学习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确定学习目标。

(1)昙花为什么和别的花不一样,只在夜间开放呢?

(2)开放的昙花有什么特点?昙花的美丽,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3)“昙花一现”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例说明身边昙花一现的事例吗?

2、分组汇报。

(让学生自主提问,合作解释,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进一步感受阅读的快乐。能提出问题的学生对问题的答案已经心里有数了,经过讨论,其他没想到这些问题的学生也可以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上面问题中学生没提出来的问题,由教师以疑问的形式提出来,集体思考解答。)

四、检查识字。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不会的字看看课文中的带有这个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五、拓展延伸。

1、你还了解哪些花的知识?课后通过查阅书籍、上网了解一些。

2、指导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注意版)》中的课文。

(1)读《奇妙的植物》。

①自由读文。

②同桌说一说你喜欢的一种植物。

③读读你最喜欢的一节。

(2)读一读《美丽的荷叶》。

①自由读文,说出植物叶子的特点。

②同桌互读课文。

(3)课外阅读《诗二首》。

(将课外阅读引进课堂,再由课内引向课外,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开扩学生的视野。)

板书设计:

昙花

2、快乐读书屋五教学设计

快乐读书屋五---昙花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围绕单元主题“植物”,向学生介绍了昙花是一种常在夜晚开花的珍贵奇特的花,让学生增长知识,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花草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认识昙花,理解成语“昙花一现”的意思,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读有所感,学有所得。以一篇带多篇,拓展阅读,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昙花的样子和特点,从小培养学生喜欢花草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文中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昙花一现”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昙花一现”这一成语。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各种各样的昙花)屏幕上的花很美,但这种花可是轻易看不到的,知道这是什么花吗?有个成语叫昙花一现,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让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屋》去看看昙花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

(导入设计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见到昙花,具体、真切地体会到昙花的美,进而产生了解昙花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熟读展示。指名读课文,读后简单概括课文内容。(板书:夜间开花 花期短 四五个小时 昙花一现)

(本篇课文篇幅短,句子简练,学生很容易读的熟练,所以直接让学生展示读文,没有难度,符合学习规律。)

三、精读探究。

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学习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确定学习目标。

(1)昙花为什么和别的花不一样,只在夜间开放呢?

(2)开放的昙花有什么特点?昙花的美丽,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3)“昙花一现”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例说明身边昙花一现的事例吗?

2、分组汇报。

(让学生自主提问,合作解释,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进一步感受阅读的快乐。能提出问题的学生对问题的答案已经心里有数了,经过讨论,其他没想到这些问题的学生也可以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上面问题中学生没提出来的问题,由教师以疑问的形式提出来,集体思考解答。)

四、检查识字。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不会的字看看课文中的带有这个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五、拓展延伸。

1、你还了解哪些花的知识?课后通过查阅书籍、上网了解一些。

2、指导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注意版)》中的课文。

(1)读《奇妙的植物》。

①自由读文。

②同桌说一说你喜欢的一种植物。

③读读你最喜欢的一节。

(2)读一读《美丽的荷叶》。

①自由读文,说出植物叶子的特点。

②同桌互读课文。

(3)课外阅读《诗二首》。

(将课外阅读引进课堂,再由课内引向课外,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开扩学生的视野。)

板书设计:

昙花

3、快乐读书屋五 花果山教学设计

快乐读书屋五 花果山

时 间:

目标 1、了解花果山景色的美丽与神奇,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本课10个生字。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难点 了解花果山景色美丽与神奇的特点

教具 图片

教程

一、创设情境

通过阅读提示引出新课

二、初读课文、感受花果山的特点

1、自由读文,说一说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出花果山的特点。2、师出讨论总结,美丽神奇。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落。

1、再读课文,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花果山美丽、神奇的特点。

2、讨论、概括三个方面。

3、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一方面,仔细读书,领会花果山的神奇美丽。4、通读全文,赞叹“美丽”与“神奇”。

四、检查识写

五、作业:课外阅读

4、快乐读书屋五《绝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读懂课文,懂得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2.认识课文中的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教具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和自己的同桌朝夕相处,也许偶尔会产生一些小摩擦,有一对同桌吵了架,要绝交,却又盼着人来说和,想言归于好,你愿意帮他们吗?快走进“快乐读书屋”去看看怎么回事吧!

二、自读感知: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要将课文读通顺。2.互读课文,把课文互相读给同桌听,相互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3.小组轮流。小组内轮流读课文,一人读一小节,读后评一评谁读得好。4.思考交流,为课文中的同桌和好出主意想办法。

三、展示交流1.展示朗读2.交流意见3.把自己的建议写在课本上。四、检查注音 1.小组互相检查注音,交流记法。 2.教师抽查,做读字游戏。

5、快乐读书屋五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快乐读书屋五古诗三首

时 间:

1、认识5个生字,能借过力注释和每首诗读懂古诗,说出每首诗的大意。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

3、体会作者热爱大好河山,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 投影

教程

一、创设情境

简介作者,引出新课

二、自学检查

1、自读古诗,画出读不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句。2、引导朗读,体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意思。

三、熟读成诵

1、在熟读的基本上,引导学生背诵下来。2、检查识字。

四、课外拓展: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山水诗,背一背并积累下来。

6、《快乐读书屋五:知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在课文中体会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懂得“千金易得,直音难求”的含义。

2.认识课文中的几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千金易得,直音难求”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 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直音难求”。

2. 板书:知音

二、初读,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2.再读课文,想一想每自然段的意思。

3.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俞伯牙为什么称钟子期为“知音”?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为什么再也不弹琴了?

2.汇报,相机指导读俞伯牙与钟子期的话。

四、识字,巩固阅读:

1.师出示字卡抽查生字,小组内互读互查。

2.阅读课文全文。

五、拓展延伸阅读:

1.读了这个故事,你怎么理解“千金易得,直音难求”这句话的?

2.生活中,你有知心朋友吗?你觉得应该怎样相处?

7、快乐读书屋五《父母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父母心》是一篇短篇小说,描写了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人家,又领回来的感人故事。说明了优厚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感情,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从作者的编排意图看,目的是要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心,做到“我爱我家,我爱我亲人”。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以课外相关文章来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通过多种形式把学生的情感一步一步地调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动情,从心灵深处产生要感激父母,要报答父母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和谐的读书氛围中理解、感悟文章的主旨,逐步提升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一波三折的故事中体会父母对儿女的浓浓的爱意。

4.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在一波三折的故事中体会父母对儿女的浓浓的爱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用《母亲以手喂熊救爱子》的故事,导入新课。

(多媒体画面上出现病床上的母子俩。这位母亲带着5岁的儿子到抚顺市劳动公园里玩。工作人员正准备把黑熊搬到室内过冬,已经将笼子外的铁丝网拆除。不知不觉中,这个孩子走近黑熊,并将一块糖伸向黑熊,于是小手被黑熊咬住了。这一刻,母爱化作巨大的勇气,母亲迅速将一只手伸进熊嘴里喂给黑熊,另一只手护着儿子的小手,拼命地从熊嘴里往外拉。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这位勇敢的母亲以双手重伤,其中一只手肌腱断裂的代价保住了儿子的小手。)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请同桌或老师帮助读准字音,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读完后请用简要的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三、知情悟理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这对父母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再读感悟。

师:当你又读一遍课文时,你对文中的父母所作所为有不同的看法吗?学生交流。(如果意见不同,可分组讨论,再交流。)

3.提炼升华。

师:朗读使你受感动的句子,谈谈此时你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

1.从这篇短文中你懂得了什么?

2.结合实例谈谈生活中你的父母对你的爱。

五、拓展延伸

1.师出示有关父母爱方面的小故事(也可课前让同学搜集)进行阅读。

附故事:

一天深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熟睡的小山村。天亮时分,当救援人员赶到时小山村已夷为平地。突然,有人惊叫:“下面有声音!”大家跑来一看,一间埋在泥石流下的小木屋,仅剩下屋顶的一角。

救援人员刨开泥土,掀开屋顶,只见屋里全被泥沙填满,惟独房梁下还有小小的一点空间,一个赤裸的小女孩一动不动地蜷缩着,看样子还不到两岁。救援人员赶紧将她抱出来,她却死活不肯离开,哭喊着要妈妈。顺着小女孩手指看去,在她蜷缩过的泥沙处,隐隐约约露出一双泥手。有人惊叫:“下面还有人!”顿时,救援人员以那双手为中心,沿着四周小心翼翼地往外刨。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景象:一个女人站立着,双臂高高举过头顶,像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

她被挖出来时已经僵硬了,在这个女人的脚下,又刨出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挺立,双肩高高耸起……

原来,这个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双肩上,双手高高举着小女孩的……

阅读后思考:

1.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事情,读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

2.联系课文,看看两文有何相似之处?

六、拓展作业

1.如果你喜欢写,给父母写一封信,写出你对父母的爱;

2.如果你喜欢说,与父母沟通,让家人感受到你的爱;

3.如果你喜欢做,帮父母做一件事,让他们感受你的爱;

4.如果你喜欢画,画一幅最美的爱心图;

5.如果你喜欢收集,请收集反映父母爱子女的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

七、播放FLASH 动画课件《让爱住我家》,全体学生起立,跟随音乐齐唱……

附:板书设计

8、快乐读书屋五《空山鸟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6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4、摘抄优美词语,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想象美好境界,从字里行间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趣导入

播放课件,深山鸟鸣

二、初读感知

1、读 读通顺流利

2、读 理清条理

3、读 感悟仙境

4、读 你对哪段最感兴趣,为什么?有感受情的读一读

三、理解升华

小组交流

读出你最感兴趣的场面,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在故事情节和写作手法两方面加以说明。然后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全班讨论:为什么会有空山鸟语这样的胜景?人与自然有着怎样的关系?

四、教学字词

1、小组内自学本课词语

2、小组自学本课生字。

积累内化:摘抄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五、拓展升华。

感情朗诵你最喜欢的段落

背诵你最喜欢的段落。

写一篇保护动物的倡议书。

9、《快乐读书屋五:绝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读懂课文,懂得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

2.认识课文中的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挂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和自己的同桌朝夕相处,也许偶尔会产生一些小摩擦,有一对同桌吵了架,要绝交,却又盼着人来说和,想言归于好,你愿意帮他们吗?快走进“快乐读书屋”去看看怎么回事吧!

二、自读感知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要将课文读通顺。

2.互读课文,把课文互相读给同桌听,相互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3.小组轮流。小组内轮流读课文,一人读一小节,读后评一评谁读得好。

4.思考交流,为课文中的同桌和好出主意想办法。

三、展示交流

1.展示朗读

2.交流意见

3.把自己的建议写在课本上。

四、检查注音

1.小组互相检查注音,交流记法。

2.教师抽查,做读字游戏。

10、快乐读书屋五《小小的希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唤起学生关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积累词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学会“门”、“艹”,了解“网”的字理演变过程。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爱护小动物,保护大自然。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希望是什么意思?你有什么美好的希望?

2、猜猜文中的小作者的希望是什么?

二、随文识字。

1、打开课文,听老师读文,注意昨天预习当中所圈画的生字的读音。

2、出示第1自然段内容,学习“希、望、有”三字,并指导朗读。

(1)拼读“希望”。

(2)用“希望”说一句话。

(3)学习“有”字。

a、拼读“有”字。

b、给“有”字找几个朋友。

c、“有”字中“月”字撇变坚。

d、说说“有”的反义词,有——无。

3、作者的希望是什么?谁找到了,请告诉同学。之后,学习2、3自然段中生字“真”、“讲”。

(1)“真”注意是翘舌音。

(2)“讲”注意是三拼音。

4、如果你能听懂小鸟的话,小鸟也能听懂你的话,那么你想对它们说什么?小作者又是怎样表达他的心声的?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读第5自然段。

(2)看看第5自然段当中的字宝宝,你是不是都记住它们了。学习“往”“网”“张”“捉”,注意“往”和“网”字音相同,字意不同,看“网”的字理演变图,有助于学生理解“网”的字意。“张”“捉”注意字音都是翘舌音,在这里都是动词。

(3)学习“门”,书空“网”字。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注意动词要重读。

5、我们的小作者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们齐读一下最后一段。

(1)出示“由”,谁认识,谁就读。再出示“自由”再读,用“自由”说一句话,找出“自由”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2)用同样方法学习“草地”“交谈”“春天”“花园”。

(3)学习“着”“间”

(4)学习时,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并为它们分别扩词。

(5)指导朗读:注意文中几个动词的读法,“躺着”“望着”“交流”等词,可读得轻一些,从而突出这一情景的美好。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

6、谁来说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又有了哪些新的希望。

三、练习。

1、开火车读字卡、词卡,“有”“网”“由”“间”“交”“春天”“草地”“花园”“花朵”“树林里”“绿叶间”“自由自在”“人来人往”。

2、朗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还知道了小作者的希望,自己和小鸟做朋友,保护小鸟等动物,因为它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也要保护我们身边的这些好朋友,让我们人类与动物更加和谐,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那么多新的生字朋友,这节课我们来写一写它们,看谁写得最漂亮。

二、指导写要求会写的字。

1、“草”字书写时要注意下边横的位置和长短。

2、“有”字书写时,下边的“月”字不宜写得过宽,“月”做底时撇变竖。

3、“网”字要写好“门”。

4、注意“门”和“冂”的区别。

5、“交”字要写好一撇一捺。

三、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一读,连一连。

让学生读一读,读准字音再让学生连线,最后说一说他的发现。

2、读一读

(1)把词卡贴到黑板上,让学生拼读。

(2)去掉拼音,学生认读。

(3)像“树林里”“绿叶间”这样的词,还有哪些?大家练习说说。

四、指导背诵。

五、总结。

本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这么多任务,真了不起。

六、作业。

预习下一课。

11、快乐读书屋教学设计

时 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本课,了解李绅生活的艰苦,读书的刻苦认真。学习他自强不息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到本课写了李绅在怎样的艰苦环境重刻苦读书的

3.自学交流

认真读课文,看看李绅是怎么样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读书的,优势怎样认真写作的。鼓励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通过做标记,来自学。

4.朗读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