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笋》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春笋》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
《春笋》第二课时教案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1 春笋
共几课时 共2课时
第几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讲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外、迎、笑、节、再”以及一个新的偏旁。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资源
收集相关春笋的美文、故事等材料并进行朗读。
预习设计
读熟课文。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复习
1.书空“声、冲、破、块”
2.抽读生词
一声春雷 冲破 石块 外衣 迎着 笑声 一节 再向上 春笋 唤醒 掀开 冒出
褐色 娃娃 生长 长江
3.给“声、冲、破、块”扩词。
1.指导学生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2.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啊?谁能读出春笋高高兴兴醒来时的心情?(指导朗读第一句)
3.迎接春天是多么美好!如果你就是一只小春笋,那你是怎么从泥土里出来的?
4.我们现在都来做小春笋,好不好?快,蹲到地上![师生一齐做动作]
5.自由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同桌读。(朗读时可以加上动作)师巡视指导。
指名读,师生比赛读
6.齐读,看一看勇敢的小春笋在哪里?
7.谁能试着背背?
1.谁来剥剥看它的叶子?[学生体验剥笋]
2.[请学生摸一摸、掐一掐] 嫩不嫩?怪不得作者又说它是——“嫩生生的娃娃”了!
为什么要把它说成是“嫩生生的娃娃”呢?(小小的,很可爱)
3.指读第一句。
指名读,男女比赛读
4.假如你是小春笋,你看到了什么呢?指名回答。
5.我们读好这一句,能加上自己的表演吗?(师生表演) 谁能试着背背?
6. 全文朗读。
尝试背诵课文
1.请小老师上前面试,应征。
(1) 考题: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有什么特点?
准确说出这个字的笔顺。(教师相机教学新的偏旁)
(2) 面试成功后,由小老师请同学给这个字找朋友,并由小老师判断他是否正确。
2.学生按照正确笔顺进行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3.请同学们拿出习字册,准备临写。教师范写一遍,强调笔画的运笔和位置。学生临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一、精读、体会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
1.是谁把春笋唤醒的?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如果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忙?
2.小春笋在又黑又冷的泥土里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终于可以出来看看春天是多么的美好了!
3.指导学生表演时要用手作成尖角状慢慢往上升,且要有力度,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冲破”一词。
[出示模型:一块石头] 老师用手压着石块,引导学生理解“掀翻”一词,并通过表演反馈出来。
4.哎哟,我们的头顶上有好多重重的泥土啊,使劲使劲,把它冲破!我们头上还有一块好大的石头啊,嗨哟嗨哟,把它掀翻!瞧,一个一个的春笋都长出来了!真多呀!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你看到这些,想对春笋说一句什么话?
5.指导朗读。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能当上勇敢的小春笋!
“一声春雷 ”要读得稍慢,清晰有力。
“唤醒”要重读,突出“冲破、掀翻、一个一个、冒”这几个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动作。
二、精读、体会第二自然段
1.小春笋冒出来了,[出示实物]看,老师把浅褐色的小春笋带来了。
哎呀,这衣服穿得可真紧,怪不得书上说它是——裹在身上。
强调“裹”字重读,“嫩生生”轻读。
2. 小春笋冒出了地面,看到了美丽的世界。
3.[课文动画片段演示:春笋节节长高] 春笋冒出了地面,被春风吹一吹,很舒服,就向上——长一长,被阳光照一照,好暖和,就又向上——长一长,在春雨里“咕嘟咕嘟”喝了个饱,就又向上——长一长。春笋就是这样——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三、教学生字
1. 今天我们再学习五个生字“外、迎、笑、节、再”以及一个新的偏旁。。
四、延伸拓展
交流收集到的相关春笋的美文、故事等材料。
作业
设计
★ 完成《一课一练》上相关练习。
★★ 观察春天里的一种植物生长状态,用几句话写下来。
2、《春笋》第二课时教案
《春笋》第二课时教案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1 春笋
共几课时 共2课时
第几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讲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外、迎、笑、节、再”以及一个新的偏旁。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资源
收集相关春笋的美文、故事等材料并进行朗读。
预习设计
读熟课文。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复习
1.书空“声、冲、破、块”
2.抽读生词
一声春雷 冲破 石块 外衣 迎着 笑声 一节 再向上 春笋 唤醒 掀开 冒出
褐色 娃娃 生长 长江
3.给“声、冲、破、块”扩词。
1.指导学生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2.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啊?谁能读出春笋高高兴兴醒来时的心情?(指导朗读第一句)
3.迎接春天是多么美好!如果你就是一只小春笋,那你是怎么从泥土里出来的?
4.我们现在都来做小春笋,好不好?快,蹲到地上![师生一齐做动作]
5.自由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同桌读。(朗读时可以加上动作)师巡视指导。
指名读,师生比赛读
6.齐读,看一看勇敢的小春笋在哪里?
7.谁能试着背背?
1.谁来剥剥看它的叶子?[学生体验剥笋]
2.[请学生摸一摸、掐一掐] 嫩不嫩?怪不得作者又说它是——“嫩生生的娃娃”了!
为什么要把它说成是“嫩生生的娃娃”呢?(小小的,很可爱)
3.指读第一句。
指名读,男女比赛读
4.假如你是小春笋,你看到了什么呢?指名回答。
5.我们读好这一句,能加上自己的表演吗?(师生表演) 谁能试着背背?
6. 全文朗读。
尝试背诵课文
1.请小老师上前面试,应征。
(1) 考题: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有什么特点?
准确说出这个字的笔顺。(教师相机教学新的偏旁)
(2) 面试成功后,由小老师请同学给这个字找朋友,并由小老师判断他是否正确。
2.学生按照正确笔顺进行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3.请同学们拿出习字册,准备临写。教师范写一遍,强调笔画的运笔和位置。学生临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一、精读、体会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
1.是谁把春笋唤醒的?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如果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忙?
2.小春笋在又黑又冷的泥土里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终于可以出来看看春天是多么的美好了!
3.指导学生表演时要用手作成尖角状慢慢往上升,且要有力度,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冲破”一词。
[出示模型:一块石头] 老师用手压着石块,引导学生理解“掀翻”一词,并通过表演反馈出来。
4.哎哟,我们的头顶上有好多重重的泥土啊,使劲使劲,把它冲破!我们头上还有一块好大的石头啊,嗨哟嗨哟,把它掀翻!瞧,一个一个的春笋都长出来了!真多呀!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你看到这些,想对春笋说一句什么话?
5.指导朗读。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能当上勇敢的小春笋!
“一声春雷 ”要读得稍慢,清晰有力。
“唤醒”要重读,突出“冲破、掀翻、一个一个、冒”这几个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动作。
二、精读、体会第二自然段
1.小春笋冒出来了,[出示实物]看,老师把浅褐色的小春笋带来了。
哎呀,这衣服穿得可真紧,怪不得书上说它是——裹在身上。
强调“裹”字重读,“嫩生生”轻读。
2. 小春笋冒出了地面,看到了美丽的世界。
3.[课文动画片段演示:春笋节节长高] 春笋冒出了地面,被春风吹一吹,很舒服,就向上——长一长,被阳光照一照,好暖和,就又向上——长一长,在春雨里“咕嘟咕嘟”喝了个饱,就又向上——长一长。春笋就是这样——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三、教学生字
1. 今天我们再学习五个生字“外、迎、笑、节、再”以及一个新的偏旁。。
四、延伸拓展
交流收集到的相关春笋的美文、故事等材料。
作业
设计
★ 完成《一课一练》上相关练习。
★★ 观察春天里的一种植物生长状态,用几句话写下来。
3、《春笋》第一课时教案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春笋
共几课时 2课时
第几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讲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词,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书写“声、冲、破、块” 以及3个偏旁。
4.整体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资源
收集与春笋有关的资料。
预习设计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上小节数。
2.会用“声、冲、破、块”组词。
3.收集与春笋有关的资料。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春笋的信息。
2.[出示课题] 指读,开火车读,相机正音。
1.打开语文书,翻到第18页,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读完一遍就标上小节符号。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开火车抽读(注意长这个多音字)
3.逐句朗读
全班交流,指读句子,从中强化或纠正生字新词的读音。
4.数一数课文有几个小节?请两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
师生点评,评出“小小朗诵家”
5. 全文朗读。
这么嫩生生的小春笋能够长成这么又高又壮的竹子,真了不起!老师很佩服它,你呢?一起来把它再读一遍吧?男生第一段,女生第二段,“又一节”、“再向上”时男女生齐读。
1.请小老师上前面试,应征。
(1) 考题: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有什么特点?
准确说出这个字的笔顺。(教师相机教学新的偏旁)
(2) 面试成功后,由小老师请同学给这个字找朋友,并由小老师判断他是否正确。
2. 学生按照正确笔顺进行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3. 请同学们拿出习字册,准备临写。教师范写一遍,强调笔画的运笔和位置。学生临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一、揭题、解题
1. 小朋友们,仔细听, [播放:雷声] 这是什么声音?
2. 春天的第一记雷声能够唤醒整个大地,小草儿挺出了地面,花儿使劲地绽放,还有,你瞧,谁也探出了小脑袋呀?[出示实物春笋]对,春天长出来的笋就叫做春笋。它味道鲜美,长大后成为竹子还能派好多用场。
3. 今天,我们就来和这可爱的小春笋交朋友,好吗?谁来读读课题?
二、 正音、朗读
1. 小春笋是怎么长出来的呢?
2. 听过课文,你能自己朗读吗?
3、出示词语
一声春雷 冲破 石块 外衣 迎着 笑声 一节 再向上 春笋 唤醒 掀开 冒出
褐色 娃娃 生长 长江
[逐句出示:
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它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
一节,一节,又一节。
向上,向上,再向上。]
4. 句子读正确了,就请你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再把课文朗读一遍吧?待会老师要请你推荐读得最好的或者有进步的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好吗?找到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课文。待会老师要请你来推荐朗读优秀的同学来表演。
二.教学生字
1. 我发现交了节节向上的小春笋做好朋友啊,我们的小朋友们也变得更加好学上进了,真好!下面来做小老师,学写四个生字,好吗?先把我的问题回答正确,然后你就是合格的小老师了,可以带领大家一起来组词。
作业
设计
★ 熟读课文。
★ 描写习字册,“声、冲、破、块”。
★★收集相关春笋的美文、故事等材料并进行朗读。
4、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春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感受春笋的可爱与春天的美好时光。
2、认识生字“冒出、掀翻、长、笋、唤醒、褐色”
教具:
各式图片、录音机、春笋实物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 猜谜: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想不想猜?仔细听――头戴尖尖帽,身披节节衣。每年二三月,脑袋钻出地。知道是什么吗?
2、 齐读课题,提醒:“笋”是一个生字,平舌音。
3、 你们见过春笋吗?今天老师把小春笋带到教室里来了,你们看,它长的什么样子呀?
出示竹笋实物,认识“浅褐色”。
剥开春笋,感知“嫩生生”。
二、 初步感知美文
1、这样一个“嫩生生、浅褐色”的春笋娃娃多可爱啊,它是怎么生长的呢?竖起小耳朵仔细听。(播课文录音)
2、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课本,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书姿势啊!
3、按要求自读,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读:(1)个别读;(2)开火车读;(3)游戏:找朋友
5、把生字带入课文读。
6、指名读课文,听后评价读。
三、 课中休息,听《春江花月夜》。
四、 潜心会文
1、情境描述:小朋友,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身边,她带来了柔柔的春风,带来了密密的细雨,还带来了隆隆的雷声,轰――轰――
2、那一声春雷,唤醒了谁啊?
3、出示: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指名读。
4、让我们来当春雷,唤醒小春笋。(师生模仿)
5、春雷爷爷会对小春笋说些什么?
6、这一声春雷,还唤醒了谁呢?(生答,师贴上百物)
7、大自然中的精灵都醒来了,只有一个小春笋,睡得太熟了,只剩下它没醒,怎么办呢?
8、角色扮演:我们都是小春笋的好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唤醒小春笋。
(模仿春风等声音叫小春笋)
9、瞧,小春笋终于醒来了,,伸懒腰向四周看看,看到了什么呀?
句式训练:我终于看到了 。
10、你有什么好词语来形容这么美好的春光?
五、 词语积累
你们你们学得这么好,将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词语礼物打开吧!(读词)
5、春笋第一课时教案第二册教案教学设计
wushaov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万物复苏,大地更新。小春笋也悄悄地生长出来,我们就来看看它们是怎么生长的,好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看图认识“春笋”。
1、(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卡通式的春笋娃娃。
这就是春笋,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
2、知道春笋的一些小知识吗?教师作适当些补充。
3、(播放竹子的图片)这是春笋的爸爸妈妈,春笋是它们的娃娃。春笋慢慢地就会一节一节地往上长,长成竹子。
(边讲边播放课件:春笋一齐争着向上长的情景。)
4、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书,去读一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小节号。
(3)根据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词。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安卡片。
指名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是读平舌音。
“再”:也是平舌音。注意“在”——“再”是同音字。
“迎”:是后鼻音。
“声”、“冲”:也是翘舌音。
“块”、“外”:注意声母之间的区别。
“长”: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zhǎng”、既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你能用“长”的两个读音分别来组词吗?
(2)出示词语。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1、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3、指导读长句子。
(3)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4)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4、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再读读课文。
5、老师看同学们读得那么好也想读一读,可以吗?师范读课文。
6、师生比赛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读音。
2、这些生安中哪些是上下结构的字:(声、笑、节)
3、教学偏听偏旁。
声:上面是“士字头,士兵的声音真响亮,所以是“士字头”。
“电”:跟哪个字很相近?怎样区别它们?
4、看课后笔顺表,记忆这3个字的笔顺。
5、师查、反馈。
6、给这3个生字找朋友。
五、指导书写。
1、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这3个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
2、生自由说,师作适当补充。
声:上面的“士”字头约占田字格的1/3,下半部分要比上半部分略宽些。
笑、节:同样的,偏旁部首都是约占田字格的1/3,“节”下半部的“”要写在横中线上。
3、师范写生字,生描红。
4、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5、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教学后记:学生初步了解春天的景色。笑会写成少字!
作者邮箱: wushaov@163.com资料提供者:
6、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春笋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万物复苏,大地更新。小春笋也悄悄地生长出来,我们就来看看它们是怎么生长的,好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看图认识“春笋”。
1、(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卡通式的春笋娃娃。
这就是春笋,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
2、知道春笋的一些小知识吗?教师作适当些补充。
3、(播放竹子的图片)这是春笋的爸爸妈妈,春笋是它们的娃娃。春笋慢慢地就会一节一节地往上长,长成竹子。
(边讲边播放课件:春笋一齐争着向上长的情景。)
4、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书,去读一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小节号。
(3)根据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词。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安卡片。
指名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是读平舌音。
“再”:也是平舌音。注意“在”——“再”是同音字。
“迎”:是后鼻音。
“声”、“冲”:也是翘舌音。
“块”、“外”:注意声母之间的区别。
“长”: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zhǎng”、既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你能用“长”的两个读音分别来组词吗?
(2)出示词语。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1、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3、指导读长句子。
(3)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4)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4、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再读读课文。
5、老师看同学们读得那么好也想读一读,可以吗?师范读课文。
6、师生比赛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读音。
2、这些生安中哪些是上下结构的字:(声、笑、节)
3、教学偏听偏旁。
声:上面是“士字头,士兵的声音真响亮,所以是“士字头”。
“电”:跟哪个字很相近?怎样区别它们?
4、看课后笔顺表,记忆这3个字的笔顺。
5、师查、反馈。
6、给这3个生字找朋友。
五、指导书写。
1、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这3个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
2、生自由说,师作适当补充。
声:上面的“士”字头约占田字格的1/3,下半部分要比上半部分略宽些。
笑、节:同样的,偏旁部首都是约占田字格的1/3,“节”下半部的“”要写在横中线上。
3、师范写生字,生描红。
4、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5、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教学后记:学生初步了解春天的景色。笑会写成少字!
7、春笋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万物复苏,大地更新。小春笋也悄悄地生长出来,我们就来看看它们是怎么生长的,好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看图认识“春笋”。
1、(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卡通式的春笋娃娃。
这就是春笋,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
2、知道春笋的一些小知识吗?教师作适当些补充。
3、(播放竹子的图片)这是春笋的爸爸妈妈,春笋是它们的娃娃。春笋慢慢地就会一节一节地往上长,长成竹子。
(边讲边播放课件:春笋一齐争着向上长的情景。)
4、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书,去读一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小节号。
(3)根据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词。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安卡片。
指名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是读平舌音。
“再”:也是平舌音。注意“在”——“再”是同音字。
“迎”:是后鼻音。
“声”、“冲”:也是翘舌音。
“块”、“外”:注意声母之间的区别。
“长”: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zhǎng”、既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你能用“长”的两个读音分别来组词吗?
(2)出示词语。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1、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3、指导读长句子。
(3)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4)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4、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再读读课文。
5、老师看同学们读得那么好也想读一读,可以吗?师范读课文。
6、师生比赛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读音。
2、这些生安中哪些是上下结构的字:(声、笑、节)
3、教学偏听偏旁。
声:上面是“士字头,士兵的声音真响亮,所以是“士字头”。
“电”:跟哪个字很相近?怎样区别它们?
4、看课后笔顺表,记忆这3个字的笔顺。
5、师查、反馈。
6、给这3个生字找朋友。
五、指导书写。
1、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这3个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
2、生自由说,师作适当补充。
声:上面的“士”字头约占田字格的1/3,下半部分要比上半部分略宽些。
笑、节:同样的,偏旁部首都是约占田字格的1/3,“节”下半部的“”要写在横中线上。
3、师范写生字,生描红。
4、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5、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教学后记:学生初步了解春天的景色。笑会写成少字!
8、《春笋》第二课时说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与处理】
《春笋》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开篇之作,它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后面四篇课文共同描绘出一幅春景图,体现出新教材新、实、简、美的特点,是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7个生字,会写9个,学会4个偏旁部首;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能力目标: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
根据以上目标,将全课分为两课时。第二课时重难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媒体设计】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通常以单机操作、单线型课件形式表现教师的教学设计,但是,这种课件有局限性,往往一位教师用了,其他教师就无法使用,使用不当甚至会造成一种新的满堂灌──“电灌”。
新时期,新课程,新方式,对教学资源的运用提出了新课题。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在《春笋》的教学中以网络为平台,设计了春笋的课程资源网页。该网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分为生字学习、图片欣赏、课文动画、相关资料、展示舞台、小小论坛共六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整个媒体设计具有可选性、实效性、多层性、可操作性、可再生性。
【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1、图象激趣,温故知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可爱的生字娃娃复习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扫除学生阅读路上的“拦路虎”,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通过自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进入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多边互动,质疑探索
案例一
“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为了便于学生将语言特征和事物表象结合起来。创设生活情景:早上,爸爸妈妈是怎么唤醒你的?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理解“唤醒”就是“叫醒”的意思,体会春雷对春笋的关爱,并通过想象春笋听到呼唤时的心情,感受春笋对春天的憧憬和热切向往。
案例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动画演示春笋怎样“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这是多么生动有趣的情境啊!它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主动观察春笋破土而出的过程,从而建立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根据画面理解冲破、掀翻、冒是什么意思,从中体会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突破重难点。
案例三
实物和图片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春笋的外形特点,促使学生快速准确的理解春笋长得“像嫩生生的娃娃”。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
下面这个动画则营造出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磁场”,它通过模拟春笋在春风、阳光、春雨里向上生长。促使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通过感情朗读理解春笋向上生长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从而实现能力和情感目标。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是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以上三个案例中,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多边互动,形成多维度的良性循环,有力的突破了重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开放资源,拓展学习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这一环节中,整合课内外和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拓展学习。
案例一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图片、文字资料,在相关资料中登陆《中国竹笋网站》进行搜索查找,并在课堂上讨论展示。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官认识,开阔学生视野,播放视频《笋和竹的故事》,向学生介绍:春笋是竹子的嫩芽,肉质鲜美,有“素食第一品”的美誉。而竹的高风亮节,则得到了人们的讴歌推崇,早在新石器时代,笋和竹就进入了炎黄子孙的衣食住行,所以,我国又以“竹子文化国度”享誉世界,跨学科的整合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中渗透整合,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
案例二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运用语言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重要的迁移训练。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把课堂教学拓展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乐学、趣学、善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案例三
新大纲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培养良好的语感。视频《春到人间》展示出春天的美景,并同时出现与之相对应的词语。你看,这是淙淙的春水,初融的春雪,阵阵春雷带来了春雨,春芽破土而出,生机勃勃,大地春暖花开,有红的、白的,真是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真是春色怡人啊!
《学记》中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学生在积累体验中,进一步体会到笋美、景美、人美、春更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学习资源,通过教师及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对话、协商、讨论,运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生在拓展学习中能够加深对教材的体验,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提高语文素养。
5、网上交流,反馈总结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要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把学习延伸到课外。我要发言以留言板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协商交流的空间,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评价,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以情为点,表现出笋美、春美的主题。
春 笋
美
【教学总结】
《春笋》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情景资源,创设情景;运用教材,感知课文;整合课程资源,质疑探索;处理信息,拓展学习;网上讨论,评价总结,最终达到知识建构的目标,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9、《马说》栏式教案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理解基本内容。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材分析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写的一篇文章。作者借对千里马悲惨遭遇的议论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对统治者埋没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学情分析 这篇散文虽篇幅短小,其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了解时需要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因此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包括查阅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资料、熟读课文等。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采用自主和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结合现实生活,构建新的人才观。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课时 第二课时(共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期待
(一)抽查背诵:
个别同学背诵课文
(二)检查作业情况: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指出加点词的意思: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1)况且想要获得与普通的马平等待遇都得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哎!难道真的是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呀!
吃饲养喂养
用鞭子打鞭子 检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
(三)深读课文,思考问题:
1.造成千里马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对千里马以及奴隶人、执策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3.千里马和执策者分别象征了什么? 原因:没有能识别千里马的伯乐。
态度:同情千里马,痛恨执策者。
千里马象征了人才,执策者象征了统治者。 自主、探究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问题:韩愈只是对千里马的遭遇表示同情吗?他通过文章想表达什么情感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一下问题:
表达了对人才不受统治者赏识并且重用的同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五)拓展:在新时代,人才应该怎样展示才干? 利用各种平台或者自媒体宣传自己,推销自己,可以参加比赛,发表论文等等。要有自信,是人才就一定有被重用的机会。 建立新的人才观
课堂小结 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建立新的人才观。
学生作业 以《我说千里马》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马新
说千里马的悲惨命运人
才
讽刺抨击执策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