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粽子教学设计一等奖

《49、粽子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49、粽子教学设计一等奖

1、49、粽子教学设计一等奖

49、粽子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 “粽、糯、胃、惹、屈、政、怀、崇、投、祭”等10个生字。注意读准“粽、糯、箬、政、崇”等字的字音;记住“粽、腻”等字的字形。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胃、惹、屈、政、怀、投”6个生字,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词语若干。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找到并积累描写粽子形状、颜色、滋味的句子。

3、知道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端午节习俗及其由来,从中体会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10个生字,积累有关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到并积累描写粽子形状、颜色、滋味的句子。

难点:

知道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端午节习俗及其由来,从中体会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媒体 ppt

课前学生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你知道吗?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民又以食为天,古往今来,传统节日都和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出示:青团等食品图片以及清明等节日名称)请大家来做一个连连看的游戏。

(指名回答)

3、(出示:49、粽子)齐读

4、学习生字“粽”:

1)练习读准“粽”的平舌音

2)交流“粽”的记字方法。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知道吗?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这已成为端午节的一个习俗。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带着问题看课文动画。(播放动画)

2、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为什么都要包粽子、吃粽子?(指名交流)

3、小结即引读第五节:

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的原因是……(生读第五节)

3、那课文哪几节为我们介绍了粽子那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呢?请大家带着问题分四人小组自学课文。(板书:形状、颜色、滋味)

1)小组自学

2)指名回答(课文第2——4节介绍了粽子那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

(三)深入学习,体会感悟

l 学习第二——四小节

1、 请大家来默读第二——四小节,快速找到介绍粽子形状、颜色和滋味的句子。直线划出后读熟它们。

2、指名回答(出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句子)

(随机出示词卡:箬叶)开火车练读

释词:箬竹是竹子的一种,箬叶就是指箬竹的叶子,它是一种很好地可以用来包粽子的材料。

3、指名三位同学分三方面来读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句子(指名两组)

4、请你任选一个方面,试着读出它的特别之处。

※形状

1)指名读

2)引读:

当介绍的对象同时具有两个以上特点时,我们可以用上“既……又……”的句式。(“既……又……”泛红)说粽子的形状很特别,因为它……(生读: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我们也可以说……(出示: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圆的,又不是方的。)(板书:既不方,又不圆)

3)(出示:粽子实物)你知道它包含几个顶角,几条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吗?(教师边说边指名:顶角、棱、平面、三角形)

4)指名回答

5)其实,现在除了有这种常见的三角粽以外,聪明的人们还独具匠心地设计出了……(出示:枕头粽、灯笼粽图片)(生齐读名称)

※颜色

1)指名读

2)请大家将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加点,读好这些词语。

3)指名回答(出示:翠绿、雪白、鲜红、墨绿色、洁白、深红油亮)

4)指名读好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5)引读:

看似普通不过的红枣粽的颜色是那样丰富而富有层次,红、绿、白三色相

间,很是好看。粽子用……包裹着……和……煮熟以后,剥开……只见……仿佛嵌着几颗……,很是好看。

6)指名读句子,读出粽子颜色的特别。

※味道

1)指名读

2)粽子的味道美极了。(出示:箬叶)(让学生闻)箬叶散发着 ……(生答:清香)

3)闻了味道,再来尝尝。(让学生尝)味道怎样?(生答)

师:对了,粽子的味道甜甜的,却不让人感到腻烦,这就是……(板书:甜而不腻)

4)指导生字“腻”:

引导学生特别看清右边的字形。

5)引读(出示: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

5、全班分部分朗读第二——四节,比比那组读出了粽子的特别之处。(板书:特别)

l 学习第六小节

1、过渡:

你看,粽子有着……(生读:特别的形状、颜色和味道),怎能不……(出

示词卡:惹人喜爱)。

“惹人喜爱”的意思就是……(指名回答)(继续出示词卡:逗人喜爱)

不仅如此,粽子还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2、引读第六节:

(出示:第六节)传说……屈原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他一生写过……,提出过……相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人们……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

来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这就是最早的粽子。两千多年来……

3、你能介绍清楚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的由来吗?先开火车读准本节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随机正音:政治、崇敬

4、指名读第六节

5、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的由来是什么?(指名回答)(板书:由来、怀念屈原)

适时指导笔顺:怀、屈

6、读熟第六节,特别看清生字的字形,待会儿请你不看书来写写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7、(出示: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 。屈原一生写过许多 ,提出过许多 。人们 他, 他。两千多年来,每年端午节,大家把粽子 ,作为敬献给诗人的 ——这就是 的由来。)请大家动笔写写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四)小结全文、复习巩固

1、引读第五节、第一节:

正是因为……(生读第五节),所以……(生读第一节)

2、熟读词语:粽子、糯米、开胃、惹人喜爱、委屈、政治、怀念、崇敬、投入、祭奠

3、指导书写“胃、惹、屈、政、怀、投”

板书设计 49、粽子

形状 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

特别 颜色 翠绿、雪白、鲜红、墨绿色、洁白、深红油亮

味道 甜而不腻

由来 怀念屈原

教学反思 文中对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描写内容是需要引导学生朗读积累的,尤其是描写粽子颜色的第三节。为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里,投入地朗读,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朗读的水平,我在朗读中设置了坡度。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出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独特之处。比如,通过“以词带句”,让学生先读好表示颜色的词,再来读描写粽子颜色的句子,读出它颜色的特别。虽然,学生对粽子并不陌生,但为了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能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我还是适时出示了粽子实物。读到粽子味道时,让学生闻闻、尝尝粽子,来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对语言文字加深理解,读出粽子味道的特别……

2、49、粽子教学设计

49、粽子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 “粽、糯、胃、惹、屈、政、怀、崇、投、祭”等10个生字。注意读准“粽、糯、箬、政、崇”等字的字音;记住“粽、腻”等字的字形。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胃、惹、屈、政、怀、投”6个生字,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词语若干。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找到并积累描写粽子形状、颜色、滋味的句子。

3、知道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端午节习俗及其由来,从中体会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10个生字,积累有关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到并积累描写粽子形状、颜色、滋味的句子。

难点:

知道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端午节习俗及其由来,从中体会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媒体 ppt

课前学生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你知道吗?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民又以食为天,古往今来,传统节日都和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出示:青团等食品图片以及清明等节日名称)请大家来做一个连连看的游戏。

(指名回答)

3、(出示:49、粽子)齐读

4、学习生字“粽”:

1)练习读准“粽”的平舌音

2)交流“粽”的记字方法。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知道吗?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这已成为端午节的一个习俗。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带着问题看课文动画。(播放动画)

2、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为什么都要包粽子、吃粽子?(指名交流)

3、小结即引读第五节:

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的原因是……(生读第五节)

3、那课文哪几节为我们介绍了粽子那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呢?请大家带着问题分四人小组自学课文。(板书:形状、颜色、滋味)

1)小组自学

2)指名回答(课文第2——4节介绍了粽子那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

(三)深入学习,体会感悟

l 学习第二——四小节

1、 请大家来默读第二——四小节,快速找到介绍粽子形状、颜色和滋味的句子。直线划出后读熟它们。

2、指名回答(出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句子)

(随机出示词卡:箬叶)开火车练读

释词:箬竹是竹子的一种,箬叶就是指箬竹的叶子,它是一种很好地可以用来包粽子的材料。

3、指名三位同学分三方面来读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句子(指名两组)

4、请你任选一个方面,试着读出它的特别之处。

※形状

1)指名读

2)引读:

当介绍的对象同时具有两个以上特点时,我们可以用上“既……又……”的句式。(“既……又……”泛红)说粽子的形状很特别,因为它……(生读: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我们也可以说……(出示: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圆的,又不是方的。)(板书:既不方,又不圆)

3)(出示:粽子实物)你知道它包含几个顶角,几条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吗?(教师边说边指名:顶角、棱、平面、三角形)

4)指名回答

5)其实,现在除了有这种常见的三角粽以外,聪明的人们还独具匠心地设计出了……(出示:枕头粽、灯笼粽图片)(生齐读名称)

※颜色

1)指名读

2)请大家将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加点,读好这些词语。

3)指名回答(出示:翠绿、雪白、鲜红、墨绿色、洁白、深红油亮)

4)指名读好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5)引读:

看似普通不过的红枣粽的颜色是那样丰富而富有层次,红、绿、白三色相

间,很是好看。粽子用……包裹着……和……煮熟以后,剥开……只见……仿佛嵌着几颗……,很是好看。

6)指名读句子,读出粽子颜色的特别。

※味道

1)指名读

2)粽子的味道美极了。(出示:箬叶)(让学生闻)箬叶散发着 ……(生答:清香)

3)闻了味道,再来尝尝。(让学生尝)味道怎样?(生答)

师:对了,粽子的味道甜甜的,却不让人感到腻烦,这就是……(板书:甜而不腻)

4)指导生字“腻”:

引导学生特别看清右边的字形。

5)引读(出示: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

5、全班分部分朗读第二——四节,比比那组读出了粽子的特别之处。(板书:特别)

l 学习第六小节

1、过渡:

你看,粽子有着……(生读:特别的形状、颜色和味道),怎能不……(出

示词卡:惹人喜爱)。

“惹人喜爱”的意思就是……(指名回答)(继续出示词卡:逗人喜爱)

不仅如此,粽子还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2、引读第六节:

(出示:第六节)传说……屈原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他一生写过……,提出过……相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人们……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

来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这就是最早的粽子。两千多年来……

3、你能介绍清楚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的由来吗?先开火车读准本节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随机正音:政治、崇敬

4、指名读第六节

5、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的由来是什么?(指名回答)(板书:由来、怀念屈原)

适时指导笔顺:怀、屈

6、读熟第六节,特别看清生字的字形,待会儿请你不看书来写写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7、(出示: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 。屈原一生写过许多 ,提出过许多 。人们 他, 他。两千多年来,每年端午节,大家把粽子 ,作为敬献给诗人的 ——这就是 的由来。)请大家动笔写写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四)小结全文、复习巩固

1、引读第五节、第一节:

正是因为……(生读第五节),所以……(生读第一节)

2、熟读词语:粽子、糯米、开胃、惹人喜爱、委屈、政治、怀念、崇敬、投入、祭奠

3、指导书写“胃、惹、屈、政、怀、投”

板书设计 49、粽子

形状 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

特别 颜色 翠绿、雪白、鲜红、墨绿色、洁白、深红油亮

味道 甜而不腻

由来 怀念屈原

教学反思 文中对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描写内容是需要引导学生朗读积累的,尤其是描写粽子颜色的第三节。为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里,投入地朗读,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朗读的水平,我在朗读中设置了坡度。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出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独特之处。比如,通过“以词带句”,让学生先读好表示颜色的词,再来读描写粽子颜色的句子,读出它颜色的特别。虽然,学生对粽子并不陌生,但为了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能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我还是适时出示了粽子实物。读到粽子味道时,让学生闻闻、尝尝粽子,来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对语言文字加深理解,读出粽子味道的特别……

3、《美丽的公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思想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能正确流利地讲述图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知道“美不美不光在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的实际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这只公鸡是不是一只美丽的公鸡,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

(三)教具准备

投影片6张,录音带1盘,彩色图片5张,卡片数张,录像带1盘。

(四)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导入 新课。

2.看投影片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图上画了一只怎样的公鸡?

②课文中哪一段是写这幅图的?

③解释“自以为”、“得意洋洋”的意思。

④指导朗读“公鸡唱的歌”。

小结:这只公鸡自以为很美丽(贴图),整天得意洋洋地找别人比美,它找到哪些动物比美呢?(贴图)

3.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①分组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并思考:a.公鸡是怎样招呼小伙伴的?b.啄木鸟、蜜蜂、青蛙又是怎样回答的?

②看投影片2—4,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突出“长嘴巴”、“鼓眼睛”、“大肚皮”,并板书)

③“冷冷地”是什么意思?老师用不同的语气读一读,请小朋友辨别。

④啄木鸟、蜜蜂、青蛙为什么都“冷冷地”回答?(板书:治病、采蜜、捉虫)

⑤假如小朋友就是啄木鸟、蜜蜂、青蛙,公鸡这样看待你们,你们心里会怎样想?(启发小朋友想象,再次演示投影片2—4)

⑥指导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跟录音朗读,分角色朗读)

小结:简述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写法。并问:公鸡见谁也不和它比美,只好往回走。它走啊,走啊,在路上碰上了谁呢?(先投影,后贴图)

4.看投影片5,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这时的公鸡是什么样子?它为什么伤心呢?(指导朗读公鸡的话)

②老马说了一句什么话?请小朋友用铅笔在书上画下来。(指名读后,板书)

③朗读和分析老马的话:a.请小朋友把“不光”换成其他的词;b.用老马的话评一评公鸡、啄木鸟、蜜蜂、青蛙,到底谁美?

小结:听了老马的话,大家都知道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那么公鸡知道了吗?

5.学习第六自然段:

①轻声自由朗读课文。

②解释“惭愧”的意思。

③看投影片6,公鸡在干什么?(板书:打鸣)

④看板书说一说,现在这只公鸡美不美?(引导小朋友用“既……又……”说话)

小结:这只公鸡开始自以为很美,整天找伙伴比美。后来在路上碰到了老马,虚心听取了老马的意见,改正了错误。每天天不亮就“喔喔”地打鸣,催人早起。它既有美丽的外表,又能帮人们做事,是一只真正美丽的公鸡。

6.看录像课本剧,以加深理解。并让小朋友模仿表演。

7.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8.课堂总结(略)

板书设计

二、设计思想

其一,教学目标 的设计。

1.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有关词语的认知,是语文课的主要学习任务之一。这篇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得意洋洋”、“伤心”和“惭愧”等,必须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另外,还要学生观察公鸡、啄木鸟、蜜蜂、青蛙、老马的外貌,并知道公鸡能打鸣,啄木鸟能为树木治病,蜜蜂能采蜜,青蛙能捉害虫,老马能驮粮食。

2.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 。这篇童话生动形象。根据“发现教学法”的观点,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参与意识,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求学生模仿教师范读课文和录音朗读。同时要求学生能简单复述公鸡比美的过程,以及公鸡当初骄傲自满和后来伤心惭愧的心理变化过程。

3.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 。在认知教学中不能只局限“知识、理解或应用”这些层级上,还要发展到“分析、综合或评价”这些层级目标上。这篇童话的情感教学目标 ,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区别公鸡与啄木鸟、蜜蜂、青蛙到底哪个更美,为什么?美的含义是什么?能够推论出什么是美的行为,什么是不美的表现?从而通过思考,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其二,教学媒体的设计。

教学媒体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定。这堂课的教学以视听为主,所以选用视听这方面的电教媒体。投影片可以连续地呈现信息,而且操作控制方便,设计制作也比较简单,所以选用了投影。录像能同时对学生的视、听感官产生刺激,不再是静止的画面,而有很强的立体感,并能满足学生的动态心理,所以选用了录像。色彩鲜明的图片,可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弥补投影的不足,所以选用了彩图。由于要求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那么学生首先要有一个从领悟到模仿的阶段,所用的媒体只要求对学生的听觉器官发生关系,所以录音机是最合适的。另外,这堂课的语言媒体,也同样要发挥很大的作用。

4、《美丽的公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思想 一、教学设计

《美丽的公鸡》 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及设计思想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能正确流利地讲述图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知道“美不美不光在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的实际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这只公鸡是不是一只美丽的公鸡,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

(三)教具准备

投影片6张,录音带1盘,彩色图片5张,卡片数张,录像带1盘。

(四)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导入 新课。

2.看投影片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图上画了一只怎样的公鸡?

②课文中哪一段是写这幅图的?

③解释“自以为”、“得意洋洋”的意思。

④指导朗读“公鸡唱的歌”。

小结:这只公鸡自以为很美丽(贴图),整天得意洋洋地找别人比美,它找到哪些动物比美呢?(贴图)

3.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①分组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并思考:a.公鸡是怎样招呼小伙伴的?b.啄木鸟、蜜蜂、青蛙又是怎样回答的?

②看投影片2—4,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突出“长嘴巴”、“鼓眼睛”、“大肚皮”,并板书)

③“冷冷地”是什么意思?老师用不同的语气读一读,请小朋友辨别。

④啄木鸟、蜜蜂、青蛙为什么都“冷冷地”回答?(板书:治病、采蜜、捉虫)

⑤假如小朋友就是啄木鸟、蜜蜂、青蛙,公鸡这样看待你们,你们心里会怎样想?(启发小朋友想象,再次演示投影片2—4)

⑥指导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跟录音朗读,分角色朗读)

小结:简述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写法。并问:公鸡见谁也不和它比美,只好往回走。它走啊,走啊,在路上碰上了谁呢?(先投影,后贴图)

4.看投影片5,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这时的公鸡是什么样子?它为什么伤心呢?(指导朗读公鸡的话)

②老马说了一句什么话?请小朋友用铅笔在书上画下来。(指名读后,板书)

③朗读和分析老马的话:a.请小朋友把“不光”换成其他的词;b.用老马的话评一评公鸡、啄木鸟、蜜蜂、青蛙,到底谁美?

小结:听了老马的话,大家都知道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那么公鸡知道了吗?

5.学习第六自然段:

①轻声自由朗读课文。

②解释“惭愧”的意思。

③看投影片6,公鸡在干什么?(板书:打鸣)

④看板书说一说,现在这只公鸡美不美?(引导小朋友用“既……又……”说话)

小结:这只公鸡开始自以为很美,整天找伙伴比美。后来在路上碰到了老马,虚心听取了老马的意见,改正了错误。每天天不亮就“喔喔”地打鸣,催人早起。它既有美丽的外表,又能帮人们做事,是一只真正美丽的公鸡。

6.看录像课本剧,以加深理解。并让小朋友模仿表演。

7.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8.课堂总结(略)

板书设计

二、设计思想

其一,教学目标 的设计。

1.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有关词语的认知,是语文课的主要学习任务之一。这篇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得意洋洋”、“伤心”和“惭愧”等,必须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另外,还要学生观察公鸡、啄木鸟、蜜蜂、青蛙、老马的外貌,并知道公鸡能打鸣,啄木鸟能为树木治病,蜜蜂能采蜜,青蛙能捉害虫,老马能驮粮食。

2.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 。这篇童话生动形象。根据“发现教学法”的观点,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参与意识,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求学生模仿教师范读课文和录音朗读。同时要求学生能简单复述公鸡比美的过程,以及公鸡当初骄傲自满和后来伤心惭愧的心理变化过程。

3.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 。在认知教学中不能只局限“知识、理解或应用”这些层级上,还要发展到“分析、综合或评价”这些层级目标上。这篇童话的情感教学目标 ,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区别公鸡与啄木鸟、蜜蜂、青蛙到底哪个更美,为什么?美的含义是什么?能够推论出什么是美的行为,什么是不美的表现?从而通过思考,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其二,教学媒体的设计。

教学媒体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定。这堂课的教学以视听为主,所以选用视听这方面的电教媒体。投影片可以连续地呈现信息,而且操作控制方便,设计制作也比较简单,所以选用了投影。录像能同时对学生的视、听感官产生刺激,不再是静止的画面,而有很强的立体感,并能满足学生的动态心理,所以选用了录像。色彩鲜明的图片,可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弥补投影的不足,所以选用了彩图。由于要求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那么学生首先要有一个从领悟到模仿的阶段,所用的媒体只要求对学生的听觉器官发生关系,所以录音机是最合适的。另外,这堂课的语言媒体,也同样要发挥很大的作用。

5、听、读、说、演《小马过河》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阮子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充满童趣,适合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议自练的形式读懂课文,理解寓意。因此,我设计了"听读说演"四大块教学方案。

一、听----听课文录音

老师先播放录音,学生听故事,感受童话的趣味性,初步和故事的主要人物----小马交上朋友,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读----读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2、精读课文

通过初读,学生对课文已有了整体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重点句。通过对重点句的朗读分析,课文其他内容便也迎刃而解了。

3、分角色朗读

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小马、老马、老牛、松鼠之间的对话,在读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会故事的寓意。

三、说---说个人看法

读,是了解课文基本内容。而说,则是在学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说理。同样一条河,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这是为什么?如果大象和小白兔也要过河,你应该对它们怎么说?学生展开想象,设计与大象、小白兔的对话,进一步理解课文寓意。

四、演----演故事精髓

学生通过"听读说"三步,已经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所蕴涵的寓意,达到了内化的目的。然后让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头饰,自由组织,自选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则是一个由内化到诠释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塑造故事中的人物,使故事人物更加丰满,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作者邮箱:ruanzi1976@163.com

资料提供者:

6、粽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阅读过程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2个(粽、糯、胃、惹、屈、政、予、采、沦、忧、崇、祭),能正确描写汉字“胃、屈、政、采、沦、忧”。积累词语“粽子、端午节、糯米、消暑开胃、惹人喜爱、政治、采纳、沦丧、忧愤、崇敬”,能结合课文内容,填写合适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3、默读课文2-4节,划出描写粽子颜色、形状、滋味的句子。

4、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和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积累词句;朗读课文;摘抄句子。

教学难点:

说说有些食品是什么节日吃的,有什么由来。

课题渗透:

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体会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图拍案:汤圆 青团 重阳糕 月饼 粽子

2、中国人喜欢在传统佳节里吃特别的食物,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食物在什么节日吃吗?

3、你知道农历五月除五是什么节日吗?那么端午节有一个什么风俗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粽子的课文。

2、读课题:粽子 学习:棕(换部首练习)

二、 学习字词,朗读课文:

1、谁来说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的哪位爱国诗人?谁来介绍一下屈原?

2、轻声朗读第六小节。学习:政、予、沦、崇、祭

朗读句子:人们怀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每年端午节,大家把粽子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粽子的?

4、指名朗读课文,学生交流。

5、男女生朗读课文第二——四小节。学习:糯米 开胃

6、用直线、曲线、括号划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滋味的句子。学生交流。

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

学习生字,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读

粽子又好看又好吃,真是“惹人喜爱”。

三、 拓展思维,练习说话。

1、朗读课文。

2、出示“说一说”,这些是什么时候吃的?

3、选择一种自己喜欢或者比较熟悉的食物,把这种食物介绍给同学听。

四、课外作业

1、模仿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一种特殊节日的食品,写下来。

2、收集有关屈原的生平、粽子、端午节的传说或习俗等资料探究学习。

3、填空

( )的箬叶 ( )的糯米 ( )的诗篇

( )的玛瑙 ( )的枣子 ( )的品格

4、指导造句:

例句:粽子不仅以它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造句练习。

7、《粽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培养学生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以及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来历的兴趣,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 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方法: 情境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法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课时安排: 四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师动情讲述屈原的故事。 2、板题揭题。 3、说说你对粽子有多少了解?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生字。(问老师、问同学、联系上下文) 3、再读课文,巩固刚刚学会的生字。 4、标出课文自然段,指名分段读课文。 5、指名评价,纠正读音。三、学习生字。 1、小老师带读生字。 2、齐读带拼音的生字。 3、开火车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4、猜字游戏。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生字。 2、找朋友游戏巩固识字。 3、学生互相介绍几个难字的记忆方法。二、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小组比赛读课文。 4、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三、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生字卡。 2、踩地雷游戏。二、写字。 1、出示“方、工、快”。(1)、认读。开火车读。齐读。(2)、扩词。(3)、记字形。指导书写。 2、出示“信、作、伟、住、伴”。(1)读一读,找规律。(2)扩词。(3)指导书写。 3、学生练写。

第四课时一、积累词语。 1、在这课你学到了哪些词语? 2、把这些词语抄在你的采蜜本上。二、开心乐园。 1、词语游戏。 送鲜花入瓶。 2、跟同学讲一讲吃粽子的来历。互相评一评。 3、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

8、i、y、yi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让刚入学的孩子在玩中学习拼音,快快乐乐认识拼音。

教材内容:教材中单韵母i、零声母y、整体认读音节yi,要求认识的内容;阿姨织毛衣的插图训练说话和熟悉要学的i、y、yi的音;语境歌帮助认读;读读写写记记训练学生识写和记忆字形;读读连连帮助学生自主识字和运用所学。

学习目标:

1、读准“i、y、yi”音,读准“i、yi”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调的“i、yi”。

2、认识“i、y、”形,能正确书写在四线格里。

3、诵读语境歌,练习读“ɑ、o、e、i、y”音,感受学拼音、识汉字的乐趣。区别“i、y”的发音与在音节中的位置。

4.初学ya的拼读。

4、注意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学习重难点:

读准“i、yi”音及其四个声调。

能正确书写“i、y”。

学习准备:

CAI课件、展示台、字母卡片、四线格。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识写“i、y”

一、激发兴趣快乐学习。

小朋友,学习拼音真有趣,张大嘴巴aaa,圆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今天我们学习这个,屏幕出示衣服图和“i、y、yi”

二、认图读音

1.看看是什么图。

预设:生:一件衣服。

教师出示“yi”卡片图和汉字。

2.教读。

出示卡片“i、y”他们两个都读我们身上衣。

3.学生认读“i”体会嘴形。

小朋友读“i”体会嘴巴的样子。发音的时候教师听读,让小朋友看发音正确的小朋友的嘴形。

小朋友学读根据自己读的体会,编出发音歌:牙齿对齐iii。

4.说i形

学生看形说出:一竖加点iii。

5.读“īíǐì”四声。

给i梳上四个不同的小辫子。

趣味记忆加调号后i省写头上一点。“梳上小辫子真好看,遮住头上那一点。”

出示带调的i卡片认读四声。

小朋友读的时候相机鼓励纠正。与aoe的四声混合读。鼓励孩子记忆力好。手舞足蹈读声调。

三、书写i

师:i宝宝要睡觉,谁来把他送回家。

小朋友读课后的读读写写记记。

看i住在那里。说出怎样写。

小朋友说i宝宝住在第二层楼。头上一点在第三层。

编个顺口溜:i宝宝有点高,一层楼装不到,把头放在楼上了。

四、知识巩固与归类

1。复习学过的四个单韵母a、o、e、i。

师:认识我们学过的4个拼音朋友。他们是……

出示卡片认读。

告诉小朋友,读他们的时候,每一个嘴巴都不变形。他们叫“单韵母”。

出示多媒体课件告诉小朋友a、o、e、i是单韵母

四、点名游戏。

给小朋友带上a、o、e、i的带调的卡片。

游戏规则:老师点名了。点到谁的时候,你就说到了。如:老师点到á。拿到á的小朋友就说:“á到了。”

玩游戏熟悉a、o、e、i字形和带调呼读。

五、读儿歌。

张大嘴巴aaa,āáǎà。

圆圆嘴巴ooo,ōóǒò。

扁扁嘴巴eee,ēéěè。

牙齿对齐iii,īíǐì。

六、结束鼓励

小朋友,四个拼音宝贝成了我们的朋友,他们都是单韵母。你们真不错,能记住读熟他们。

第二课时

内容:学习“y、yi”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入

小朋友,小i有个大哥哥,样子长的不一样,他的名字也叫衣,哥俩还会拉拉手,拉手一起还是衣,读音没变是兄弟。“i、y、yi”

二、学习“y、yi”

1.学“y”

教师教“y”读音,告诉小朋友,“y”是声母。

小朋友看“y”的样子说形。

预设:“y”像树丫。……

教师鼓励,小朋友真不错,能把y哥哥的样子说得这么像。能不能把他放进四线格里呢?

2.学写y

左斜在中格,右斜在中下格。教师示范写字。

师:小朋友摆好架势在四线格中写一写,写的时候注意笔顺。

小朋友写字的时候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小朋友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哟。摆好姿势才能写好字。

三、展示与评价。

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叫学生看看说写的最漂亮的。

写的好的小朋友告诉别人要怎样才能写好。

四、学习音节yi

1.教读学读。

师:小朋友,哥哥带着小弟弟,快快乐乐在一起,变成音节yi,带上声调读一读“yī、yí、yǐ、yì”。

出示卡片学生读带调音节。

屏幕出现yī衣、yí阿姨、yì一天教师教读。然后小朋友认读。多人认读,教读:“yīyīyī衣服的衣,衣服的衣”读词模式。小朋友学读。

2.创造读。

出示卡片,由小朋友读“yī、yí、yǐ、yì”任何一个,然后组词读。如:“yǐyǐyǐ已经的已,已经的已。……

3.拼音初探

y哥哥真能干,拉个a字就是ya.ya、ya、ya鸭子的鸭,鸭子的鸭。

五、看插图读语境歌。

1.看图。

图上有什么?

预设:妈妈织毛衣,小妹妹在玩玩具。

2.教读语境歌

i、y、yi,i、y、yi,阿姨给我织毛衣,一针一线多仔细,织成毛衣不容易。

3.指读练习。让孩子指着语境歌里的字,一个一个的指着读。

4.提示小朋友注意袋红帽子的汉子娃娃头上的音节。看看有没有自己认识的。找出来读一读。

5.屏幕出示“阿(ā)姨(yí)衣(yī)一(yī)易(yì)”小朋友认读音节。

六、游戏好朋友手拉手

发出音节“āyíyìyíyīyāzi”;带图词卡“阿姨衣鸭子一”

游戏规则:找到自己的朋友手拉手。

七、读读连连

屏幕出示课后的读读连连示范连线。

结束语: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了音节了。真不错,能认识阿姨,衣鸭一的音节了。你们看。学习拼音真有趣意思吧。努力呀!

9、第四册《粽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积累词语8个,正确书写生字6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积累文中描写粽子形状、颜色、滋味的句子。能用“既……又……”造句。

4、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2、生自由说端午节的习俗。(出示粽子图)

3、揭示课题并板书:44粽子

学生字“粽”。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课文介绍了粽子的哪些内容?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反馈:指名6人分节读课文。

3、师引读并出示:

粽子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不仅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4、师:找一找这句话中介绍了粽子的哪三个方面?(板书:形状颜色滋味)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2-4小节。

1、学习写粽子形状的句子:

1)师:瞧!粽子的形状

出示: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

2)师生合作读句子,初步感知“既……又……”句子前后间的联系。

3)看图了解其他形状的粽子。

4)读一读粽子的形状。板书:特别。

2、学习写粽子颜色的句子:

1)出示关于粽子颜色的句子,指名读。

2)学习生字:

3)师:请小朋友圈出描写粽子颜色的词语。(颜色的词语变红)

4)师:我们把描写粽子颜色的词语读一读。

5)师:粽子的颜色真鲜艳啊!(板书:鲜艳)

6)全班齐读。

3、学习写粽子滋味的句子。

1)师:多美的粽子啊!那它的味道如何呢?(读写粽子滋味的句子。)

2)重点理解:甜而不腻板书:美极了

3)师:同学们,你们吃过什么粽子?你觉得滋味怎么样呢?(交流吃过什么粽子?说说感受。)

4)师:是呀,粽子味道美极了。它既(   ),又(   )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5)师生合作读。

4、看板书小结:粽子形状(   ),颜色(   ),滋味(   ),真惹人喜爱。

(二)学习课文第6节。

师:为什么吃粽子能引起我们对屈原的怀念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第6节,在组长带领下学习生字词语,解决问题。

1、出示词语:政治怀念崇敬祭品

2、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6节,思考:为什么吃粽子能引起我们对屈原的怀念呢?(学习句子。)

3、出示第6小节:人们怀念屈原,崇敬屈原,是怎么做的?

4、是啊,这就是粽子的由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板书:由来)

5、说话练习:选择运用下面的词语,介绍粽子的由来。

纪念、屈原、政治、主张、怀念、崇敬、祭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粽子的由来。

或:粽子的由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复习巩固

1、读词语:

2、拓展:

(1)仿写句子:

例: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

苹果既(  ),又(  )。

(  )既(  ),又(  )。

(2)选词填空。

墨绿色  洁白的  鲜红的  深红  翠绿

美食林里美食多,有(   )的元宵,有(   )的青团,还有(   )的重阳糕。

板书设计:

44 粽子

形状   特别

颜色   鲜艳

滋味   美极了

由来

教学后记:

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读课文摘录词句”,由于本篇文章结构清晰,学生要圈划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词句并不难。尤其是描写粽子颜色的第三节。为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里,投入地朗读,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朗读的水平,我在朗读中设置了坡度。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出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独特之处。

“既……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关联词,在这并不需要学生完全掌握并能运用自如,只是让学生能初步感知。通过教师的引语,来让学生了解“既……又……”的一般用法;在读中,让学生知道“既……又……”的前后内容改变位置,意思不变。

10、《粽子》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识记本课“粽、糯、屈、政、怀、祭、崇、胃”等生字,理解积累“政治主张、怀念、崇敬、祭品、惹人喜爱”等词语。能在老师指导下在田字格里正确描写汉字“胃、惹、屈、政、怀、投”,做到字迹工整,结构匀称。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描写粽子形状、颜色、滋味的句子,并能仿照这些句子写二、三句话,简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吃的传统食品。

3、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和屈原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生字,正确读文,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2、能按要求圈划词句。用二、三句话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传统食品。

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物。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出示:端午节

2、师:是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生:端午节。

3、出示第1节,引读:

zòng

师: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4、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说粽子、吃粽子。

媒体出示课题:49、粽子

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粽

二、研读课文,体会理解

过渡: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呢!

1、出示第6节

(1)请小朋友轻声读读这段话,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读,正音

(3)重点指导读句子:

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

说明: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抓住文中较难读的句子,引导学生将容易漏字的长句读正确、读通顺,为学生读通课文扫清障碍。

2、拓展屈原与端午节的相关内容

3、朗读指导

4、齐读第6节

说明:先学有关端午节吃粽子的传说目的是使学生能更进一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感悟体验屈原的爱国精神,进而从心理上更喜爱粽子,更乐于投入到后续的学习。拓展屈原与端午节的有关内容主要因为本课大部分生字集中在第六节,有些词语对于学生来说难于理解,适时、适当地拓展有关内容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有关赐予。

三、学习课文1-5节

(一)朗读课文1-5节,正音

1、自由读课文

2、接龙读课文1-5节,

3、小组读。

说明:强化课内预习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逐步做到文熟字悉。在接龙读文过程中使学生朗读得到纠正和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精心听、认真记的习惯。

(二)朗读课文2-5节,按要求摘录词句

1、媒体出示要求。

2、交流,随机出示句子

a形状

(1)出示: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读句)

(2)师: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那么粽子到底是什么形状?

①观察实物

②看图了解其他形状的粽子。

3、齐读第2节

b颜色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有关语句:

(2)轻声读一读

学习生字:糯

(3)自由读句子,用小圆圈圈出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4)出示填空,交流

(5)师:为什么同样的箬叶、糯米、枣子在课文中可以用两种颜色来形容?

学生交流,

(6)齐读第3节

c味道

(1)学生尝粽子

(2)师:谁说说味道怎样?生交流

(3)是呀,那小作者觉得粽子的味道怎样呢?你们找到了哪句句子?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粽子的味道美极了。

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读句子)

(5)师:是呀,粽子不仅味道甜美,而且,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这就是——惹人喜爱

学习生字:惹

说明:根据要求圈划词句,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让学生通过读文,沉浸到文本所提供的语境中,感受粽子的惹人喜爱,感受作者的用词准确,同时观察、品尝粽子,调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亲身体验,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在一个知、思、行的良好环境中进一步理解粽子惹人喜爱的原因,并产生共鸣。

5、学习第五节,齐读

四、小结

1、师:粽子不仅形状、颜色和滋味十分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让我们一起读读全文,感受一下吧!

2、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师生配合读课文

2、复习词语

(1)读词语

(2)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说明:此环节设计力图让学生在巩固所学字词的同时,通过选词说话一来积累文种语言,二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复述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写话

1、师: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在我国,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读

(2)谁知道这些食品分别是什么节日吃的?

学生交流,连线

2、师:这些节日吃这些食品有什么含义吗?请大家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读

3、师:请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种食品,可以从它的形状,可以从它的颜色,也可以从它的味道,还可以从它的含义等方面用两三句话来介绍一下。

(1)自由练说

(2)学生交流。

4、写话

(1)小朋友,把你说的内容写下来,然后与你的好朋友一起欣赏一下。

(2)全班交流

说明:学生学习语言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正所谓:学以致用。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写句能力,让他们进行简单的写话,是一次很好的书面语言实践活动,也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

(3)请大家回去把自己的血的内容读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三、写字指导(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