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三只小板凳》教案一等奖

《一年级下册《三只小板凳》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一年级下册《三只小板凳》教案一等奖

1、一年级下册《三只小板凳》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能体会爱因斯坦从小做事认真,肯花力气,不怕失败的精神。

2、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理解7个新词语的意思。

3、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

4、能理清课文第3自然段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5、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读不同语气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第3自然段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难点:读懂反问句,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事。

2、读通课文,初步感受爱因斯坦从小做事认真,肯花力气,不怕失败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简介爱因斯坦的生平,揭示课题。

图像出示爱因斯坦的头像,问:认识他吗?你能向大家介绍他吗?(教师作适当补充)

揭题,学习生字“凳”。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字词。

1、自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次,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读生字并组词。

3、有哪几个字是形声字?怎么记住它?(加一加,换一换)

4、哪几个字你认为比较难写,写一写。

5、课文中划出生词,读一读,并指名读。纠正读音。

6、你懂得哪个词的意思,可以把意思说给同桌听,也可以用它说一句话。

7、提出你还不懂的词语,想办法弄懂。

再读课文,感受课文的内容和语言。

细细地读课文,你认为文中哪几句话最精彩,最能打动你的心。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大面积训练)

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因斯坦认真、努力、不怕失败、不怕别人嘲笑的品质。理解“糟糕、强、改变”等词的意思。

2、能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

3、能正确朗读不同语气的句子。

二、教学过程:

㈠、理清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

①出示一段排列错乱的话(把课文第3自然段的顺序打乱),让学生读读,通顺吗?

②请你把这段话整理好,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排列的?

㈡、读读课文,给下面这些短语排序。

( )老师生气

( )同学们不再笑

( )爱因斯坦说明情况

( )爱因斯坦交板凳

㈢、以以上短语为提示语,学习相应的课文内容。

1、哪几句写爱因斯坦交板凳的事?读一读。

学生质疑。(爱因斯坦为什么要做板凳?他为什么不交其他的作业?)

2、哪几句写老师很生气?读一读。

① 理解“糟糕”的词义。什么样的板凳是糟糕的呢?

② 感情朗读。重点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3、学习反问句:“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吗?”

师:为什么老师的话有问号,却没有回答呢?(这样的句子就叫“反问句”。)

a、比较句子,哪一组语气更强烈?

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

你们谁也没有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吗?

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了。

(反问句让语气更加强烈。我们在写文章是要表达更强烈的意思,可以用反问句。)

b、试着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c、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d、问题怎么会那么严重?

e、你能举出类似的句子吗?

4、哪几句写爱因斯坦说明情况的?

a、读一读。说说这两句话讲了些什么。比较“很不象样”与“更不象样”的异同。学习“强”的词义。

b、指导朗读:你认为爱因斯坦的话应该怎样读?自己练读,优等生范读,小组比赛读。

c、补充课外阅读文章《三只小板凳》,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

d、听了爱因斯坦的解释,同学们的表现怎样?读一读。

e、说说老师和同学们是怎样想的?同桌交流。

f、用表演形式汇报交流。(略)

㈣、学习1、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从此”是指什么事以后?同学们和老师改变的是什么?

2、老师和同学们对爱因斯坦以前是什么态度?齐读第1自然段。

请换成“因为……所以……”说一说这段话。

㈤、小结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一想:爱因斯坦既然是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我们为什么不了解他伟大的成就,而去学他小时侯做小板凳的故事?他小时侯的表现与他长大后成为大科学家有什么关系?

2、汇报交流。

3、再次质疑问难:你还有不懂的吗?

4、把你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抄一抄。背一背。

㈥、做业。(略)

板书设计:

三只小板凳

一只小板凳───很不象样做事-认真

爱因斯坦肯花功夫

两只小板凳───更不象样不怕失败

2、一年级下册《三只小板凳》教案

教学目标:

1、能体会爱因斯坦从小做事认真,肯花力气,不怕失败的精神。

2、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理解7个新词语的意思。

3、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

4、能理清课文第3自然段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5、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读不同语气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第3自然段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难点:读懂反问句,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事。

2、读通课文,初步感受爱因斯坦从小做事认真,肯花力气,不怕失败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简介爱因斯坦的生平,揭示课题。

图像出示爱因斯坦的头像,问:认识他吗?你能向大家介绍他吗?(教师作适当补充)

揭题,学习生字“凳”。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字词。

1、自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次,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读生字并组词。

3、有哪几个字是形声字?怎么记住它?(加一加,换一换)

4、哪几个字你认为比较难写,写一写。

5、课文中划出生词,读一读,并指名读。纠正读音。

6、你懂得哪个词的意思,可以把意思说给同桌听,也可以用它说一句话。

7、提出你还不懂的词语,想办法弄懂。

再读课文,感受课文的内容和语言。

细细地读课文,你认为文中哪几句话最精彩,最能打动你的心。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大面积训练)

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因斯坦认真、努力、不怕失败、不怕别人嘲笑的品质。理解“糟糕、强、改变”等词的意思。

2、能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

3、能正确朗读不同语气的句子。

二、教学过程:

㈠、理清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

①出示一段排列错乱的话(把课文第3自然段的顺序打乱),让学生读读,通顺吗?

②请你把这段话整理好,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排列的?

㈡、读读课文,给下面这些短语排序。

( )老师生气

( )同学们不再笑

( )爱因斯坦说明情况

( )爱因斯坦交板凳

㈢、以以上短语为提示语,学习相应的课文内容。

1、哪几句写爱因斯坦交板凳的事?读一读。

学生质疑。(爱因斯坦为什么要做板凳?他为什么不交其他的作业?)

2、哪几句写老师很生气?读一读。

① 理解“糟糕”的词义。什么样的板凳是糟糕的呢?

② 感情朗读。重点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3、学习反问句:“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吗?”

师:为什么老师的话有问号,却没有回答呢?(这样的句子就叫“反问句”。)

a、比较句子,哪一组语气更强烈?

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

你们谁也没有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吗?

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了。

(反问句让语气更加强烈。我们在写文章是要表达更强烈的意思,可以用反问句。)

b、试着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c、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d、问题怎么会那么严重?

e、你能举出类似的句子吗?

4、哪几句写爱因斯坦说明情况的?

a、读一读。说说这两句话讲了些什么。比较“很不象样”与“更不象样”的异同。学习“强”的词义。

b、指导朗读:你认为爱因斯坦的话应该怎样读?自己练读,优等生范读,小组比赛读。

c、补充课外阅读文章《三只小板凳》,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

d、听了爱因斯坦的解释,同学们的表现怎样?读一读。

e、说说老师和同学们是怎样想的?同桌交流。

f、用表演形式汇报交流。(略)

㈣、学习1、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从此”是指什么事以后?同学们和老师改变的是什么?

2、老师和同学们对爱因斯坦以前是什么态度?齐读第1自然段。

请换成“因为……所以……”说一说这段话。

㈤、小结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一想:爱因斯坦既然是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我们为什么不了解他伟大的成就,而去学他小时侯做小板凳的故事?他小时侯的表现与他长大后成为大科学家有什么关系?

2、汇报交流。

3、再次质疑问难:你还有不懂的吗?

4、把你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抄一抄。背一背。

㈥、做业。(略)

板书设计:

三只小板凳

一只小板凳───很不象样做事-认真

爱因斯坦肯花功夫

两只小板凳───更不象样不怕失败

3、一年级下册《两只小狮子》第三课时教案

两只小狮子参考教案一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从小锻炼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二)练习用“应该,真正,本领”三个词语说话。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从小锻炼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二)练习用“应该、真正、本领”

3个词语说话。

三、教学难点

练习用词语说意思完整的话。

四、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全文。

认真观察第三幅图,看一看狮子妈妈和懒狮子的表情,读一读狮子妈妈的话,再谈对狮子妈妈话的理解。

(二)练习用“应该、真正、本领”说话。

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

(1)你也应该刻苦练功。

(2)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边读句子,边体会“应该、真正、本领”的用法。

2.练习用“应该、本领、真正”

3个词语说话。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加以更正,指点。

(1)应该:

我是一名小学生,应该好好学习。

我应该尊敬老师,爱护小同学。

我应该爱护公共财产。

(2)本领:

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学好本领,长大了保卫祖国。

我们要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

(3)真正:

我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成为真正的祖国的接班人。

当我做得不对的时候,李明给我指出来,帮我改正,他才是我真正的朋友。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1.懒狮子的话要读出懒洋洋、炫耀自豪的语气。

2.狮子妈妈的话,要读出老练,沉稳,和蔼的语气。

3.小树的话要读出问话的语气,惊奇的语气。

先小组内分角色读,然后指名分角色朗读。

(四)认真观察第三幅图,想象一下,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以后,会怎样做?

(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指出,只要听妈妈的话,有错就改,改好了,就是好样的)。

(五)你喜欢哪只小狮子,为什么?

(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我喜欢那只勤奋的小狮子,因为它不怕吃苦,练习生活的本领,有了生活的本领,才能独立生活,而不靠父母的地位和本领生活。

我也喜欢第二只小狮子,因为它在虚心、认真地听妈妈的教诲,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也刻苦练功了,它知错就改,所以我也喜欢它。

4、一年级下册《两只小狮子》第一课时教案

两只小狮子参考教案一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1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二)看懂三幅图的图意。

(三)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1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二)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去动物园见过狮子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有两只小狮子,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好,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三课《两只小狮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中是两只怎样的小狮子?

1.范读。

2.听后回答:本课写的是一只勤劳的小狮子、一只懒惰的小狮子。

3.那只懒惰的小狮子最后怎样了?

(三)学习生字。

同学们,我们想进一步了解这两只小狮子,那么通过学习课文才能知道,我们先扫清学习课文的障碍,先学习生字、生词,然后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看课后田格中的生字,再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

3.读准生字的读音,读出生字组成的词。

(1)先自己读。

(2)指名读一读生字词。

4.再读课文。

注意生字在句中的位置,联系上下句子理解生字、生词在句中的意思。

5.识记生字:

(1)自学生字: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理解字义的。

(2)检查自学效果,学生汇报,老师精讲。

棵:左边木字旁,右边是果树的果字,不是田、木。一棵树,一棵草。

才:独体字,笔顺:一、

、才。刚才,才干,才来。

以:左边

,右边的人的一捺变成点。以后,以前,可以。

活:左边三点水,右边是舌头的舌,或是“古”时候的古字上边加一撇。生活,干活,活动。

本、对:用熟字加一笔或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本,木字加一横,作业本,本来,本分,本身。“寸”字左边加个“又”是对,和错是反义词,对话,对不对,你做得对。

领:左边“令”右边是一页书的页。本领:指的是一种能力,生活的本领即生活的能力。领导,首领。

话:和活区别,说话要用语言,所以是言字旁。说话,话语,话别。

老:可分三部分记“土”,加一撇,下面

匕,老和幼或少是反义词,老师,老人。

5、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三只小板凳》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交、己”等7个字,认识“亠、亻、巾”3个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知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或成功。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爱因斯坦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爱因斯坦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爱因斯坦的相关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看图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又将和你们一道结识另一位世界名人,他的名字叫“爱因斯坦”。(板书)出示人物画像。你们想了解他吗?

2.请几个同学展示资料,教师相机作补充。

3.师:爱因斯坦在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请翻开书第27面,看插图,你从画面上看到什么?能说给大家听听吗?(鼓励学生的合理想像)

相机板书课题。

4.请同学把课题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示字卡认读:只(多音字)、板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过渡:在一次劳技课上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学了这课后,你就会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圈出文中生字,把它们和在文中的词一块儿多读几遍。

2.字词教学

(1)小老师带读(有注音),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

(2)集体读(无注音),读认识的字,还不会认的暂时放一放。

3.小组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生字,边读边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根据课堂情况作小结。

第二课时

一、讨论学习,朗读课文,感悟交流

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重点体会“......都......只有......”,“......直到......才......”等词语)

过渡:老师看了爱因斯坦交来的小板凳,满意吗?爱因斯坦听了老师的话又是怎样做、怎样说的?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试着读给同桌听一听。

2.交流。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他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

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

3.用------和~~~~分别标出老师的话和爱因斯坦说的话,自由读一读。再指名读,想读谁的话就读谁的话。

4.分组讨论:爱因斯坦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

5.交流:可联系自己的经历谈想法或感受。

6.分角色读一读、合作演一演:师(生)可扮演文中老师,请一生扮演爱因斯坦(鼓励学生当好导演,要把人物的神态和几个动作表演出来),男生(女生)读旁白。评选最佳合作奖。

二、指导书写生字

1.游戏:摘果子(复习已学过的字词)。

2.认识新部首:

亠:点横部

亻:单立人

巾:巾字部

3.讨论:哪个字你记住了,就把好办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4.交流识字:你记住了哪些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5.师重点指导、范写:作

6.生书空,描、临写生字,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写字姿势。

二、质疑、总结交流

1.你想对爱因斯坦说什么?

2.学完课文,你认为课题应该怎样读更好?(强调“三只”)齐读全文。

6、二年级教案:《三只小板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改在义乌实施已有半年,不说轰轰烈烈,也是有声有色。我们虽没能成为课改的“有幸儿”,未能参加系统化地培训,但有幸赶上了这潮流,所见所闻另人耳目一新。于是试着在自己的课堂上落实新课标精神,渐渐地,我发现学生学得轻松了,学得开心了。现摘录其中的一节课,谈谈收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理解“糟糕”。

2、能理请课文第三自然段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会读不同语气的句子。

3、初步感受爱因斯坦从小做事认真,肯花力气,不怕失败的精神。

教学准备:

1、三只小板凳头饰

2、板凳自述材料(自编)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三只小板凳图片,揭题,读写生字“凳”。

二、三只小板凳自述:

(大致内容:爱因斯坦做三只小板凳的经过。)

三、自由谈体会。

(感受爱因斯坦做事认真、肯花力气、不怕失败。)

引出课文第2、3自然段:爱因斯坦交了板凳后会发生什么事?

四、学习第2、3自然段

1、自由读,读后说说爱因斯坦交了小板凳后发生的事情。

(鼓励学生说后点出:这段话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2、老师为什么从一大堆中作业中那出了爱因斯坦做的小板凳?

随机出示:()的布娃娃

()的泥鸭子

()的蜡水果

3、爱因斯坦做的小板凳到底有多糟糕?

说说对“糟糕”的理解。

怎样的板凳是糟糕的?(用笔画一画)

4、这么糟糕的小板凳怪不得老师要生气。谁来读读老师的话?

出示句子: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吗?

给这两句话换个说法后进行比较。

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

(小结:以后我们在写文章时要想表达更强烈的意思,就可以用第一组这样的句子。)

5、这时同学们都在笑爱因斯坦。可后来,他们为什么不笑了?(概括地说一说)

6、分角色表演。

要求:追求逼真,反映当时的真实情况,如同学门的反映等。

7、老师当记者采访。

采访同学:为什么发笑?为什么不笑了?

采访爱因斯坦: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五、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收获与反思:

1、上课伊始,“三只小板凳”娓娓道来,学生饶有兴致地听着,不仅感受了做好一只小板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体会到了爱因斯坦做事认真、不怕失败的精神。为了使学生对这一体会更深刻,又在分角色表演的基础上,老师当记者采访“爱因斯坦”及“同学们”,把故事中人物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切身体会。因此,课堂上的这两个环节不是孤立的,在层层铺开的基础上加以深化、升华。课标中强调“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我想,这两个环节就是课标精神的落实吧!

2、课标中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引导理解“老师为什么从一大堆作业中拿出了爱因斯坦做的小板凳?”时,随即出示:()的布娃娃……根据学生的体会填写词语,并不局限于课文,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在体会朗读文中老师说的两句反问句后,换个说法,进行比较。此举培养了语感,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但在具体操作中,一些提问的方法不够恰当,如比较两句话(反问句和改写后的陈述句)哪句表达思想感情更强烈些。我这么一问,学生就感到困难。有的说是第一句,有的说是第二句,各持所见,如果我能换种问法,效果就会不一样,如:请你读一读,哪句话的语气更重一些?学生就会毫不犹豫地说是第一句。这时再适时点拨一下:语气重的句子作者往往要想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这样,就能水到渠成了。这样看来,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方式多么重要,要在比较中选择最恰当、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3、在指导朗读时,读老师批评的话,几个学生拍案而起:边拍桌边读。看起来这“老师”是气愤到了极点。学生的朗读水平是提高了,可思想是否偏激了(原来,这就是他们眼中的“老师”)?在课堂上,我一时找不到“点子”来解决,只是说:“看来老师是真生气了。”我想,我是错过了一次教育的良机。

课堂上的遗憾真是太多了。但有了反思就会有提高,新课标精神在今后的课堂上定会落实得更充分。

7、一年级下册《两只小狮子》第二课时教案

两只小狮子参考教案一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其义,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二)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理解狮子妈妈的话,使学生懂得应该从小锻炼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其义,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二)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理解狮子妈妈的话,使学生懂得应该从小锻炼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三、教学难点

理解狮子妈妈的话。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本课向我们介绍了两只小狮子当中,一只刻苦练功,是只勤劳的小狮子,另一只是懒惰的小狮子。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文章。知道小狮子到底是怎样刻苦练功的,理解狮子妈妈的话,并且要懂得一个道理。

(二)读课文,质疑:

小声读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

(三)带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谁愿意读一读1,2自然段?指名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这是两只怎样的小狮子,读出有关句子。

(2)随着学生读句子,老师出示句子进行分析。

“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①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电视里的动物世界节目,想一想“滚、扑、撕、咬”是什么意思?充分让学生回答,老师点拨。狮子除动物园里饲养的外,都是生活在大森林里,靠猎取别的动物为生,没有滚、扑、撕、咬的本领它怎么能猎取别的动物,怎么能够生存呢。并且还有可能被别的动物把自己吃掉。

②“整天”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今天练一会儿,明天练一会儿这叫整天吗?整天是指从早到晚都在练,所以称“刻苦”。

“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却”是表示意思转折,那只小狮子整天刻苦练习,这只小狮子截然不同,所以用“却”字。

“什么也不干”和懒洋洋对应。

观察第一幅插图,哪只是非常刻苦的小狮子,哪只是懒洋洋什么也不干的小狮子?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读的时候让大家听出来:

①狮子妈妈生了几只小狮子。强调“两只”二字。

8、鲁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两只小狮子》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苦、学”二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教学重点:

重点学习课文第二段

教学方法:

朗读法、语境识字法

课程资源:

1、狮子图片、课文挂图及所了解的狮子相关内容。

2、动画片〈狮子王〉

教学过程:

一、形象揭题

1、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板书狮子)

解决生字“狮”字音、字形

2、说一说,你们知道的“狮子”是怎么样的?(凶猛、食肉、森林之王……)

根据学生回答,渗透相关知识。

二、语境中识字

1、出示“狮子捕食”片段,包含有生字“滚、扑、撕、咬”。

狮子王远远看见草丛中有只兔子,它猛地扑上去,一口咬住兔子,在地上打了个滚,用它尖尖的爪子撕开,美美地吃了起来。

2、自由读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3、为了更清楚的认识狮子,我们先记住它的动作。有什么好办法吗?(形声字、动词)

三、揭题,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两只小狮子,是怎样的两只小狮子呢?第一遍读课文我们要注意什么?(生字圈读,标自然段,难读的句子反复读通顺……)

2、反馈:懒狮子刻苦的狮子

出示挂图,指名贴画。把字条贴在对应的狮子旁边。

四、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察挂图:从哪里看出“刻苦、懒”?各抒己见。

2、课文中又是怎么写的呢?再读课文,找找。

3、出示第二自然段,分句朗读训练。谁能教教老师,怎么读好这两句?自由选择一句练读。

(自由读、赛读、互评、师范读、单句齐读、两句对比读、加上动作表演读)

4、激情:老师从大家的声音、神态、动作当中真的感受到了一只刻苦的小狮子。摸摸图上的小狮子,夸夸它,对它说说悄悄话。

五、文本深入

1、老师就是那只懒狮子,看谁能说服我,让懒狮子也变一变呢?静静的思考一分钟。

2、师生对话:老师有意识的套用书本中懒狮子的话、神态、动作。

随机板书:应该、本领、真正

3、升华总结:用“应该真正本领”对自己说一句话。

六、写字指导

“苦、学”

一看二记三描四写

课后延伸练习:(可选择)

1、用上“应该、本领、真正”对自己说一句话,并试着写下来,制成书签。

2、想象说话:懒狮子今后会怎么做?

3、观看《狮子王》,感受辛巴成为狮子王的艰辛历程,什么才是真正的狮子。

板书设计:

两只小狮子

刻苦的狮子 懒狮子

整天练习、滚、扑、撕、咬 懒洋洋什么也不干

应该 真正 本领

9、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等6个字。学习积累“懒洋洋”这一类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昨天我们认识了可爱的小白兔和小灰兔,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呢?(在已画上草地、树林的黑板上贴上两只小狮子)?

2.板书课题。随机学习“狮”的读音和字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认识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画下来,借助拼音朋友,多读几遍。

2.每四人小组都有一套生字卡片,请组长领着小伙伴把课文再读一遍,然后学习生字,说说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它们。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用“和狮子交朋友”的游戏检查字音。交流记字形的好方法。)?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随机指导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5.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和哪只小狮子做朋友呢?

三、创设情境、朗读感悟第一、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桌分别读写两只小狮子不同表现的句子。

3.指导读第一句。

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①指名读。

②贴出“滚、扑、撕、咬”四幅图片。

③请四个学生把“滚、扑、撕、咬”四个字贴到相对应的图下。

④学生再练读,边读边想像小狮子练功的情景。

4.指导读第二句。

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①指名读。

②看图说说这只小狮子的样子。

③请学生表演“懒洋洋”的样子,并把“懒洋洋”这个词贴到黑板上恰当的狮子图身上。

④看着图,把它懒洋洋的样子读出来。

5.请两名同学把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读出来,其他同学可以配合做动作表演。

四、巩固生字,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导读3-7自然段

1.自由练读,读出角色的语气。

2.同桌合作读,可以分角色读。

3.指导读好小树和狮子的对话。

①小树看到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会怎么想?

②读小树的话,要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③观察图上懒狮子的样子,体会该怎样读懒狮子的话。

4.引入情境,重点指导读狮子妈妈的话。

①师来当懒狮子,你们当狮子妈妈,看谁能把狮子妈妈说的话读给我听,让我听了直点头。

?(想想狮子妈妈和懒狮子说话时的态度,指导学生读好狮子妈妈帮助懒狮子时耐心的语气。)

②老师来当狮子妈妈,你们当懒狮子,用你们的表情告诉大家,你们是否听懂了狮子妈妈的话。

③狮子们,你们有的在点头,有的好像在思考,有的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你们在想什么呢④同桌相互说一说,指名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生活谈更好。

⑤在刚才大家说的基础上表演读懒狮子和妈妈的对话。(懒狮子的话是学生自己创编的。)?

5.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读全文。

三、拓展训练,积累词语

积累“懒洋洋”这一类的词语,教师提供图片或词语,再鼓励学生到课外书中收集。

四、作业(任选一题)?

1.小组成立《小狮子》剧团,把课文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2.续编故事:以“懒狮子的变化”为主题,形式可以多样,演小品剧,画连环画等。

10、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两只小狮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明白狮子妈妈说的话的道理。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二、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教学应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

1.学生利用汉语拼音自主认读生字,或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达到会读、会认本课生字的目标。

2.教师范读不容易读准字音的字,如:声母是翘舌音的狮,韵母是后鼻音的整、洋、将、应。

3.鼓励学生探究识记生字的方法。下列识记生字的方法供参考。

换偏旁法:咬、洋。

编歌法:吞:一口吞下天。(或口上有个天)

组合法:狮、苦、靠、扑。

4.本课六个要求写的字,比较难写好,建议教师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练字第六笔是横折钩,不要少了横。(2)习字中横折钩的折笔不能太向左斜。(3)苦字中间一横要长。(4)写学字时,上半部分一定不能超过横中线,要给下面的子留下空间,子字的横不能写得太靠下。(5)非字要写得左右相等,两竖分别写在竖中线的两侧,非字的笔顺要提醒学生注意:两边都是先竖后横。(6)常字的上半部分比学字的上半部分写得还要靠上,给下面的口和巾留下余地。提醒学生注意,和的笔顺不一样。

(二)朗读感悟

本课是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要通过朗读,使学生认识生字,积累词语,在读中感悟文章内容,在读中受教育。

1.设疑,激发阅读兴趣。

狮子被人们称为林中之王,你知道他有哪些本领吗?为什么他的本领那么大?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或许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2.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朗读形式:指名读,朗读接力,小组齐读,赛读,等等。

(3)你知道狮子为什么能成为林中之王吗?说给大家听

3.再读,感悟课文内容。

(1)观察课文插图,了解图画内容。先后观察图一和图二,说说两只小狮子分别在干什么。

(2)找出文中描写懒狮子和勤狮子不同表现的语句读一读,然后通过看图、做动作、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这两段话的意思。

(3)观察画面上懒狮子的样子,体会该怎样读懒狮子说的话。学生练习朗读。

(4)朗读课文,对比两只小狮子的表现,说说自己喜欢哪只小狮子,为什么。

(5)朗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读出对两只小狮子的不同感情。

(6)朗读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要把小树的两个疑问读出来。观察图上懒狮子的样子,体会该怎样读懒狮子的话。

(7)看图,想想狮子妈妈和懒狮子说话时的态度。你能读好狮子妈妈帮助懒狮子时耐心的语气吗?

(8)从课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内容,与同学合作朗读课文。

4.表演读,深化对课文的感悟。

学生戴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内容。

(三)实践活动

1.读读说说。学生先练读题目中的几个短语,然后仿照例子说短语。为了降低难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词语,让学生选择词语贴在横线上,再读补充完整的短语。

2.以懒狮子的变化为主题,用童话剧或图画的形式续编故事。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一)导言引入,读题识字

1.导言: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狮子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被人们称作兽中之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有两只小狮子,他们小时候的表现可不一样呢!那么他们是不是都能够成为勇猛的动物,成为兽中之王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很有意思的课文。(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狮。提示:shī是整体认读音节,读翘舌音。怎样记住这个字?(反犬旁加上老师的师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找出要求会认的生字作上记号,看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全文。

3.学生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知内容,认识生字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认识其中的生字。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根据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整是翘舌音、后鼻韵母;懒、练的声母是边音l洋是后鼻音。

(2)学生各自用不同的方法识记这些字的读音和字形。如,整的下面是正,把正换成第三声就是整的读音;滚,水烧开了就是滚烫的,所以是三点水旁。

(3)练习用这些生字组词。

(4)再朗读这个自然段,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5)指导学生写本自然段中的五个字。①教师边示范边提醒学生注意:练的右边不是东习的笔画虽少,但不容易写好,要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②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

(6)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相机设问导思:从哪里可以看出第一只小狮子练本领非常刻苦?(整天,滚、扑、撕、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看图朗读

1.投影显示两幅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讲的内容。

2.指名读第三至七自然段,想一想:懒狮子真的很懒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小组讨论、探究。(整天晒太阳;不学本领;不愿吃苦头)应该怎样读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

3.你觉得懒狮子这样做有道理吗?结合懒狮子的话说一说。

4.朗读第六、七自然段,说说你从懒狮子和妈妈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5.分角色朗读第三至七自然段,读出角色的语气,体会其中的道理。

6.读读说说。①学生看课件(或投影、或课后题),读懒洋洋地晒太阳慢吞吞地说兴冲冲地走进来。②填词补句:懒洋洋地。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多说一些短语,可提示学生要填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

7.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指导认将、靠、应等三个生字。

(三)举行朗读比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每个小组在人人朗读的基础上,选出一个代表,大家协助他准备,然后到全班朗读,评一评谁读得最好。教师根据读的情况进行朗读指导。

(四)扩展训练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中狮子妈妈的话。想一想:懒狮子听了狮子妈妈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小组讨论发言,然后全班集中讨论交流。

2.根据讨论的意见,一人扮懒狮子,一人扮妈妈,表演懒狮子和妈妈的对话。

资料袋

1.有关勤学的谚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2.狮子的生活习性

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唯一喜欢群体聚居的动物。一个狮群约有二十到三十个成员,其中往往包含几代雌狮,至少一头成年雄狮和一些成长中的狮宝宝。母狮构成了狮群的核心,它们极少离开出生地。狮群可能有几头成年雄狮,但是只有一头是领头的。幼小的雄狮长得足够强大(一般为五岁)后,将击败狮群的老国王而成为新的统治者。多数雌狮成熟后留在原来的狮群里,个别被赶走加入别的狮群。狮群的成员一般会分散成几个小群体来度过每一天,而当聚猎杀戮或者集体进餐时它们又汇集到一起。

一只成年雄狮一顿吃下三十千克以上的肉后,可以休息一个星期再去猎食。猎物充足的话,雄狮和雌狮每天在凌晨、黄昏或晚上花两到三个小时捕获猎物,其余时间都在休息、睡觉。

11、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只小板凳》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初步感受爱因斯坦从小做事认真,肯花力气,不怕失败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 、简介爱因斯坦的生平。

2、读题,学习“凳”

二、学习生字新词

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自己分析理解。

全班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三、理清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

1、自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课文的第几段告诉我们的?

2 、出示一段排列错乱的话(把课文第三段顺序打乱),让学生读读通不通。

3 、让学生排列次序,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4 、读第二、三段,给短语排列次序:

老师生气

同学们不再笑

爱因斯坦说明情况

爱因斯坦交板凳

5、完成作业本第五题。

四、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因斯坦认真、努力、不怕失败、不怕嘲笑的品质。

2、能把不完整的因果句子补充完整。

3、能正确朗读不同语气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反问句的学习。人物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说说二、三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学习二、三段,质疑问难。

1 、学习老师的话,理解“糟糕”,找一找,还有哪些词也是说明“糟糕”的?

比较句子

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吗?

你们谁也没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

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了。

2、学习爱因斯坦的话

爱因斯坦是怎么说的?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理解“强”,“它”指什么?“这两只”指什么?

想想这三办小板凳是怎么做出来的?你感觉到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朗读爱因斯坦的话。

3 、学习同学们的表现

同学们的表现有什么变化?你知道这时候同学们在想什么吗?他们要对爱因斯坦说些什么呢?

三、学习一、四段

1、第四段:从此指从什么事以后?改变在这儿指什么发生了变化?

2 、第一段:

这段话换种说法吗?训练用因为……所以……说话。

四、小结

有感情朗读课文。想想议议:为什么我们不去研究爱因斯坦的伟大成就,而要学他小时候做的三只板凳呢?

五、作业指导,完成作业。

12、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只小板凳》

教学要求:

1.认读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只有自己勤奋学习,不懈地努力才能出绩。”

3.进行朗读训练,学会用不同的语气读句子。

4.用“……是因为……”这个句式练习说话。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具: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熟读词语。

2.学习一二两段。

教学过程:

1.定向。(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词语,读通课文。

(2)谁干什么?

(3)给文章分段。

2.自学课文,要求划出生字、新词。

3.字、词、句的训练。

(1)出示生字卡片:

坦tan 凳deng 虽sui 糟zao 伟wei

拼读生字。

(2)读词语,强调“糟糕、小板凳、虽然”的渎音

(3)读通较长的句子:(他想看看是什么东西吸着小针,打开一看,什么也没看见)

(他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的事情)

(4)给自然段标号。

4.读讲1—2段。

(1)读第一段,用“因为……所以”进行说话训练,因为爱因斯坦从小……,所以长大后他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2)读第二段,填空练习。(爱因斯坦很喜欢钻研问题。)

(3)思维训练。研究“开始”这个词,师:从哪一件事开始,从几岁开始对科学发生了兴趣?

(4)读1、2两段。

5.作业。

熟读课文,认读词语,完成“读一读,练一练。”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研究3、4段,学习爱因斯坦不怕困难的品质。

2.朗读训练。

3.会用反问句说话,并能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教学过程:

1.段的训练:哪两段是讲爱因斯坦做小板凳的?

2.读讲第三段。

(1)读第三段,进行填空练习。(3、4)第三只小板凳( )

(2)练习对话,朗读训练。师:我们学学老师的样子来读第三段中的两个句子。

(3)句子训练。

出示反问句: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小板凳?

师:你们见过吗?

生:我们没见过。

师:那还可以怎么说?

(我们谁也没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

(4)小结。

同样一个意思我们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语气说。

(5)读读演演。

爱因斯坦的话——小声说:“有的”。

3、读讲第四段。

(1)读爱因斯坦的话,完成填空练习。

第一次做的和第二次做的比第三次做的()

(2)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说清楚其它小朋友都做了什么?提高要求,前面可总的说一下,后面可以评价一下“小朋友们做了许多手工作品,有的小朋友做泥鸭子,有的……,他们都做得很好。”

(3)思维训练。

师:爱因斯坦做特别难做的小板凳,傻吗?划下答案,读第一段。

(4)用“因为……所以”训练说话,将爱因斯坦为什么做小板凳的理由说清楚。

(5)情感交流,用“……是因为……”练习说话,师:如果爱因斯坦在我们班里,你喜欢他吗?

(6)继续用“……是因为……”说话,根据课文内容练习。

师:他们班里的同学、老师喜欢他吗?

(7)词语训练。

研究“从此”一词。师:从哪件事之后,老师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8)再用“因为……所以”说话。

(9)读第四段。

4.小结。

师:“学爱因斯坦做小板凳”对吗?我们向他学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作业:

有表情朗读课文,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要求读准,会写、记住。

注意:“需、糟、糕、态”的书写。

二、听写

三、朗读课文。

1、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吗?( )

2、根据课文内容用“……因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