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乡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画家乡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教师的指导下,画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难点:识字、朗读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磁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你们的家乡在哪儿?你喜欢吗?想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有几个小朋友把他们的家乡画下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精读第二段,指导感悟
1.抓住美的景色,指导观赏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景物?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欢吗?
2.抓住美的语言,朗读感悟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画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说说为什么喜欢。
(3)学生自由朗读,识生字。
图文结合认识生字“宽、虾、脚、捡、贝、壳”
数数有几句话,每句写的是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词句。
指导读好“那么......那么......”的句式,表达对大海的喜爱。“一艘艘”“装满”要重读,体现鱼虾很多。
3.看图介绍涛涛的家乡。
4.师生共同总结学习过程:看图——读文——看图解说。
三、小组合作学第三段
1.师讲清要求:(1)认真看图,这是谁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景物?他喜欢做什么?
(2)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然后小组齐声表演读。
(3)看图,有自己的语言解说。
2.小组合作学习。
四、自由选择一段自学
1.学生在第四、五、六段中选自己喜欢的一段自学。
2.自学汇报。
(1)抢认生字:原、奔、密、匹、市、楼
(2)指名解说图画。
(3)指名表情朗读最喜欢的句子。
(4)自学相同段落的同学齐读整段。
3.出示“读读说说”,学生读句子、说句子。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齐读,开火车读。
3.游戏:师生对口形记生字。
4.给生字组词。
二、看图,指导背诵。
1.看图提示背诵。
2.指名背诵,其他同学倾听。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指导写字
1.师范写生字,并讲解,生观察。
2.师针对写字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进行指导。
3.生明确要求,在书上描红、练写。
四、实践活动
画自己的家乡,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自己的家乡。
2、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画家乡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教师的指导下,画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难点:识字、朗读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磁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你们的家乡在哪儿?你喜欢吗?想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有几个小朋友把他们的家乡画下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精读第二段,指导感悟
1.抓住美的景色,指导观赏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景物?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欢吗?
2.抓住美的语言,朗读感悟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画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说说为什么喜欢。
(3)学生自由朗读,识生字。
图文结合认识生字“宽、虾、脚、捡、贝、壳”
数数有几句话,每句写的是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词句。
指导读好“那么......那么......”的句式,表达对大海的喜爱。“一艘艘”“装满”要重读,体现鱼虾很多。
3.看图介绍涛涛的家乡。
4.师生共同总结学习过程:看图——读文——看图解说。
三、小组合作学第三段
1.师讲清要求:(1)认真看图,这是谁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景物?他喜欢做什么?
(2)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然后小组齐声表演读。
(3)看图,有自己的语言解说。
2.小组合作学习。
四、自由选择一段自学
1.学生在第四、五、六段中选自己喜欢的一段自学。
2.自学汇报。
(1)抢认生字:原、奔、密、匹、市、楼
(2)指名解说图画。
(3)指名表情朗读最喜欢的句子。
(4)自学相同段落的同学齐读整段。
3.出示“读读说说”,学生读句子、说句子。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齐读,开火车读。
3.游戏:师生对口形记生字。
4.给生字组词。
二、看图,指导背诵。
1.看图提示背诵。
2.指名背诵,其他同学倾听。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指导写字
1.师范写生字,并讲解,生观察。
2.师针对写字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进行指导。
3.生明确要求,在书上描红、练写。
四、实践活动
画自己的家乡,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自己的家乡。
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画家乡(第一课时)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宽、虾、捡、贝、壳、脚”6个字,会写“贝、虾”。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美丽的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4、学生感受祖国的美,热爱我们的家乡。
二、学习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感受美丽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三、学习难点:画中感悟,品读文字。
四、学习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可漂亮了,她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东方,像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在放声歌唱。你们看--------
(出示课件:西藏群山、中国长城、内蒙古大草原、上海大都市、杭州西湖……)这里有连绵的群山、雄伟的长城、茫茫的草原、一座座现代化大城市,还有我们杭州西湖、到处是美丽的风光。)
2、导语过渡:
我们住在祖国的各个角落,昨天老师认识了几位小朋友,他们用自己的手,描绘出他们自己的家乡,想看看吗?那我们一起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
(自读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本课生字词,多读几遍)
2、再次读文,画出喜欢的词句,读一读(初步感知语言)。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学生自评、他评。
3、你最喜欢谁的家乡?(孩子们自由回答)
小结:看来这几位小朋友的家乡都有人喜欢。今天周老师就带着大家随着乐乐旅行团去看看他们的家乡到底有多美,好吗?
(三)细细品读,画中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看图(出示海边图)这是谁的家乡?
2、说图涛涛画的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海蓝、海宽、一艘艘船、贝壳等)
(相机理解:装满了鱼虾感受鱼虾的多、一艘艘、那么----那么-------体会热闹、丰收;大海的美丽蔚蓝以及对大海的喜爱)
3、自由读课文(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是怎么介绍涛涛画的家乡?)两人合作读齐读
4、美吗?如果你来到涛涛美丽的家乡,你会干什么?课件出示贝壳,
5、看图说话:“海滩上的贝壳是那么——,那么——。”指导朗读。用上了“那么------那么------”可以突出你说的事物。你还能用“那么-----那么------”说一句话。
6、再读课文这么美的地方真想去玩玩,那么让我们再一起去书中感受吧。集体读自由读小组读
小结:涛涛的家乡已经够美丽了,听你们读完我觉得更美了,你们好厉害啊!
(四)、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1、哎呀!周老师居然忘记一件事情了,刚才我们去海边的时候我遇到了生字宝宝,他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们家玩,你们想去吗?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先带拼音读,再去拼音读,接着以游戏帮助学生巩固。
3、指导写字“贝、虾”投影、评价。
小结:这节课我们到了涛涛的家乡,好玩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去山山平平的家乡。
4、《故乡的水墨画》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语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美丽,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音乐以配乐朗诵,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菱角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以及江南水乡的各种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有谁吃过菱角吗?能说说你的感觉吗?菱角那淡淡的清香会让你久久回味。那么,你见过满塘的菱叶吗?见过采菱人置身于碧水中快乐采摘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江南的水乡。
2.板书课题,齐读。
3.对课题质疑。
教师可选能突出主题的问题简单板书。
4.课文会怎样描写这幅水墨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
二、粗读课文,疏通字词,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快速地阅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出段的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或卡片、课件等),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抽读、齐读、赛读。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学生是否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
读了课文,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
5.思考每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水墨画”之美
1.引读第1段。
故乡的“水墨画”指的究竟是什么?课文把什么比做了“水墨画”?课文是怎么描述这幅“水墨画”的?(相机板书:散漫)
“散漫”一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散漫:零零散散的,在文中是分散、不集中的意思,用在这儿非常准确,也很有意思,体现出了一种随意、自在的美。)
小结:一个个大大小小长满菱角的池塘零零散散地侧卧在村边地头。这是一种多么随意、自在的美呀!(板书:美)
2.品读2~4段。
(1)自由品读,探究“水墨画”的美。
(2)小组合作学习。
①交流探究所得。
②用喜欢的方式朗读。
(3)全班交流,共享资源。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池塘的美的呢?用“”勾画出来。
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池塘的美。(初春、一过黄梅、临近中秋)
②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慢慢变化着。
A.初春:池塘有什么变化呢?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飘浮在碧水间。“疏疏朗朗”是什么意思?
B.黄梅后:(黄梅指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池塘又有什么变化?菱叶涨满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涨满”“挤”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菱叶们长大了,整个池塘都是菱叶,显得很茂盛。“密密匝匝”可换词“密密层层”“密密麻麻”比较)
小花的数量也真不少!哪些词告诉了我们?(缀满、一丛丛)颜色也非常美丽,有白色的,有粉红色的,还有一缕缕的馨香呢!
池塘还是小动物们的乐园呢!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嬉戏。
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美呀!
C.临近中秋: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开始采“头朝菱”(即第一批成熟的菱角),动作轻快熟练,划着扁舟,荡着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一只手“掀”,一只手“掐”,准确地写出了采菱女轻盈熟练的采菱动作。(板书:采菱)
③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悄悄地变化着,呈现出不同的美。(相机板书:变化美)
④你们知道吗?在采菱时节,鲜嫩、清甜的菱角放进嘴里嚼一嚼,脆脆的、甜甜的,那美滋滋的感觉一直渗进心底。难怪孩子们迫不及待想尝一尝菱角的美味。(板书:品菱趣)
“溢”“诱惑”突出了煮熟后的菱角四处飘香,让人嘴馋。家家户户煮菱角、剥菱角,扑鼻的香味飘出窗户,弥漫整个村庄。这是一幅多么温馨、诱人的画面呀!
⑤作者用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一个多么和谐、欢乐的场面呀!
3.品味第5段。
“徜徉”的意思是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而今,我吃着散发清香的菱角,又想起了故乡的“水墨画”,想象自己又加入采菱队伍,边采边品尝,这是一个多么惬意的场景呀!
师生合作朗读。(引读)
四、巩固拓展,升华情感
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
1.配乐朗读全文,思考:你对故乡“水墨画”的总印象。
(故乡的“水墨画”独特、美丽。)
2.故乡的池塘独特、美丽在哪里?
3.谈谈你的体会。
这篇课文让我们领略了江南水乡恬静、自然而不乏快乐的美景。是呀,故乡风景美丽迷人,童年生活幸福、快乐。
(相机板书:故乡美童年乐)
五、课堂练习
1.读课后第2题的两个句子,体会带点词的妙处。
2.抄写文中的叠词,自己再补写几个。
3.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菱角和江南水乡的资料。
4.我们的故乡有什么独特美丽的地方呢?小组议一议,再说一说、夸一夸我们的故乡。
附:板书设计
5、故乡的"水墨画"教案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播放体现江南水乡特点的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一段乐曲。师:待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2. 今天,我们将随着作者走进江南水乡,去欣赏清新淡雅如水墨画一样的江南美景。
二、初读课文,预习
1. 自由朗读课文,梳理自己不明白的字词,不理解的问题,并批注在旁边。
2. 读课文,同桌交流独立预习情况。
3. 老师针对读音、字形较复杂的字,指导认读和书写,特别注意“菱”“馨”“掐”“嚼”字的字形和笔顺笔画。
三、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1. 自由读课文,思考每段写些什么。
2. 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真读一读,看看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 再读课文,思考每段之间的联系。
四、品读课文,感受美丽
1. 故乡的“水墨画”指的究竟是什么?课文是怎样概括介绍它们的?(理解第1段的比喻句)
2. 仔细读读第2~4段,看看从初春到中秋,池塘发生的变化和呈现的不同的美。
初春:池塘渐渐有了生机,菱叶细小,疏疏朗朗。
黄梅后:菱叶涨满水面,挤得密密严严,菱盘上缀满了小花,小蜻蜓、小青蛇等尽情地嬉戏。
临近中秋: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开始采“头朝菱”,动作轻快、熟练,划着扁舟,荡着水盆,穿行在绿色的“小巷”里。
3. 将写池塘美景变化的词语用不同符号勾画出来。
4. 家家户户煮菱角、品菱角,乐在其中。品菱角是有趣的,作者又是怎样介绍的?
五、巩固拓展,升华情感
1. 读完全文,你体会到些什么?(作者难忘故乡的美和童年的快乐)
2. 读课后第2题的两个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妙处。
3. 抄写文中叠词。
4. 课前,我们搜集了不少关于菱角和江南水乡的资料,下面就来交流交流。☆ 关于菱
菱是江南的特产,太湖的红菱是菱中的佳品,壳软薄而水分多,肉质细嫩,甜爽清香,味道甘美。菱可代粮,可作菜蔬,还是抗癌的药用食物。
荐一篇具有异域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
6、画家乡教案
(一)揭题导入:
1、星期天啊,我想到小朋友家里去家访。老师又不认识路,我想请小朋友们介绍一下你家住在哪里啊?(出示:我家住在 。)你们都住在元通,那么元通就是你们的( )。板书:家乡
2、我知道我们班啊还有一些小朋友,你们的老家啊不在元通。但是你们现在住在元通,所以啊,元通就是你们的第二家乡。你们也来读读。
师适时评价,如:你读得一字一顿的,很正确;你读得很深情,看得出你很爱自己的家乡。 师:是啊,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有几位小朋友跟你们一样,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点击出示课题:《画家乡》,谁愿意来读读课题,请你来读,他来读,一起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他们到底画了怎么样的家乡?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带着两个问题自己读读课文:哪几个小朋友在画家乡?他们的家乡分别在哪里?
2、课文里写到了几位小朋友?我这里啊正好有这几位小朋友的照片,一起来叫叫他们的名字吧!
3、刚才咱们读过了课文,聪明的小朋友一定能用“谁的家乡在哪里”来介绍一下这几位小朋友,谁来试试?
生:XX的家乡在……点击出示姓名。
(三)细细品读,画中感悟
1、是啊,我们小朋友的家乡分布在祖国各地,有的在海边,有的在山里,有的在平原,有的在草原,还有的在城市……今天啊,时间有限,老师只带小朋友去一个地方玩。听——我们来到了谁的家乡?(出示海浪声)
2、涛涛听说小朋友要去他的家乡,故意给大家出了道难题,他说啊:只有认识了这些字,他才会带你们去他的家乡。
3、出示生字,认读。
4、小朋友真聪明,看来啊涛涛的难题啊还考不倒大家,可是调皮的生字宝宝躲到词语里去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5、涛涛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忍不住要夸夸大家了。让我们赶快跟着涛涛去游览一下他的家乡吧!
6、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涛涛的家乡怎么样?美在哪儿?
预设:
(1)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a.你读出了什么?海那么蓝,那么宽。(海很蓝很蓝,很宽很宽)那么蓝表示海蓝得不得了,那么宽表示海宽得不得了。
b.还有什么可以用“那么那么”来说一说?比如蛋糕那么香,那么……
花开得那么()那么()
草长得那么()那么()
教室里那么()那么()
c.除了大海是很宽的,你还知道什么是宽宽的?出示宽宽的()。
(2) 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a.一艘艘表示船多,装满表示再了装不下了,写出鱼虾很多。
(3)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生:美在贝壳
师:是啊,住在海边的孩子多幸福啊,你们瞧,他在干什么呢?
生:捡贝壳
师:你瞧,这些就是涛涛捡的贝壳。(欣赏贝壳图片)
师:说说你都看到了怎样的贝壳?
师:看到了那么多贝壳,你高兴吗?想说什么呢?
生:高兴,想和涛涛一起去捡贝壳……
师:海边的生活多有快乐啊,让我们在海浪声中一起再来回味回味海边生活的乐趣。师生合作读涛涛家乡这一小节。
7、海边真美啊。老师真想去涛涛家乡看一看,你们呢?老师建议大家假期中让爸爸妈妈带你去海边玩一玩。 今天我们就暂时和涛说再见吧。 现在生字宝宝还等着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呢!
(四)写字:贝虾
1、齐读
2、虾:请生观察,说说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看老师写,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自己写。如果你觉得自己写的和老师大屏幕上的差不多,请你给自己打上五角星。写的不满意的再改改。
3、贝:请你仔细观察,拿起笔认认真真的写一个。
7、画家乡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课文中章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4、让学生用最美丽的彩笔构画出自己可爱的家乡。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运用课文中章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让学生用最美丽的彩笔构画出自己可爱的家乡。
【教学时间】
2教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学习课文的几个段落,并随文识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出示课题──画家乡,读题。
2、你的家乡在哪儿呢?喜欢吗?
3、你想把自己的家乡画给大家看看吗?
二、展示家乡图,说说自己的家乡:
1、把画好的家乡图展示给同学看:
用几句话来说说自己的家乡。
⑴ 自主说。
⑵ 同桌互说。
2、整体感知课文:
⑴ 我们都有一个美丽可爱的家乡,让我们来看看几位新朋友的家乡,他们的家乡是怎样的呢?
⑵ 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⑶ 听后说说谁与我们是同乡?
三、在比较中学习课文段落,自主体验感悟课文内涵(以“山山”、“平平”的家乡教学为例)
1、分组,以相同的生活区域为标准。
2、欣赏景色美:(先欣赏同乡的美景)
⑴ 看课件──(以“山山”的家乡为例)
⑵ 请学生讨论说这画是什么地方?是谁的家乡?哪些景物最喜欢?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3、配音乐,朗读第3自然段,感受语言美
4、说话训练:请生活在同地区的学生说说自己与山山的家乡有哪些相同、不同之处。
5、欣赏语句,运用语句:
⑴ 用“____”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⑵ 学会用“那么……那么……”句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⑶ 随文教学有关生字。
四、在学习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家乡:
1、选一个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家乡图片,自学。
2、完成口头练习:
____________的家乡在__________。他画的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那个孩子___________。
3、指导感情朗读。
4、会欣赏美的语言并背诵。
五、感情朗读有关章节
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了解、搜索自己不太熟悉的生活区的有关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对于不熟悉的生活区域,通过询问、查资料等手段合作、探究学习有关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检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用“那么……那么……”说说已学的句子。
二、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
1、介绍自己搜集的是谁的家乡资料。
2、汇报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上网、查书……)
3、说说自己资料中介绍的与课文内容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三、根据学生的交流合作,学习有关段落:
1、分组,以搜集相同区域资料为标准。
2、以“涛涛”的家乡教学为例:
⑴ 作为海边长大的孩子,涛涛最引以自豪的是什么?
⑵ “涛涛”又是怎样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呢?
⑶ 教学生字“虾”“贝”的音、形、义。
⑷ 配乐,感情朗读。
⑸ 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记住。
⑹ 看课件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来解说涛涛的家乡。
⑺ 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料,你会怎样说说自己的家乡。
3、拓展:
⑴ 学着课文中的介绍,给你自画的家乡图旁边写上一段话,要求用上“那么……那么……”来赞美自己的家乡。
⑵ 写好后请你当导游,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评一评,改一改。
四、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朋友。
8、画家乡教案推荐4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画家乡—教案推荐4,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画家乡—教案推荐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语言,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生字。
2、学习运用语言,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一)小朋友,你的家乡在哪里?(说完整话:我的家乡在XX。)
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就是我们“从小生活的地方”。我们班很多同学都生在永嘉,长在永嘉,永嘉呀,就是我们的家乡。你们瞧!(欣赏图片)
师:是啊,我们的家乡这么美,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有几位小朋友跟你们一样,爱家乡,他们还把自己的家乡画了下来。板书补充课题:画家乡。一起读。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一)小朋友,他们画的家乡可美了,你们想去他们家乡玩吗?那就先要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宝宝帮忙,多读几遍。下面就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
(二)小朋友读的真认真,老师真想马上带你们去他们家乡做客,可是书上的小朋友说了:“你们想去他们家乡玩,就得先过了词语宝宝这一关,你能闯过去吗?”
1、出示带拼音词语:
mó ɡu hua zi
① 蘑 菇 棉花 稻子
cuì zhú kuān
翠 竹 宽 广
xiā jiǎo jiǎn bèi ké yuán bēn
鱼虾 脚下 捡 贝 壳 平原 奔跑
①指名读: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
读的准的:你读的真准,把轻声都读出来了,你能当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吗?
读的不准:仔细看看这三个词语,你发现了一个规律,都是(轻声),谁来帮助他?你再来读一读。
②指名读,指导读好平翘舌音:翠竹是什么意思?(“翠”就是“绿”,绿色的竹子。)你从哪个字知道竹子是绿的?(翠)是啊,很绿很绿的竹子叫翠竹,那么很青很青的草叫什么?很绿很绿的树叫什么?很红很红的花叫什么?( 草、 树 、 花)
宽广的( ):课文里是宽广的平原,还能说出宽广的( )。
③先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谁来挑战一下;这里还藏着3个前鼻音呢,谁再来挑战一下,当当小老师?
2、小朋友可真能干,词语宝宝真佩服你们,大家加油!这次,词语宝宝加大了难度,把拼音去掉了,你还会读吗?一起来试试吧!(男女生各读一行;齐读词语)
三、看图猜猜,整体感知
第一关过的真顺利,别骄傲哦,第二关来了,看着这五副漂亮的图画,请你们猜一猜图上小朋友叫什么,他们的家乡在哪里?谁来猜?
1、随机在花里板书:涛涛 海边。你从哪一节知道的?(指名读)(长句子指导朗读)这个句子有点长,要读好它很不容易,先听老师读,请大家注意听清哪里停顿,哪里换气了。(范读,课件显示停顿符号)
2、请小朋友们自己先练几遍。(自由练) 谁愿意给我们大家展示展示?(指名读,读好停顿换气的地方)
2、山山 山里;平平 平原。(男生读第3节,女生读第4节)
3、青青 草原;京京 城市。(同桌一人读一段,一个在读的时候,另一个人要仔细听,读错了帮他指出来)
4、读的真认真,课文里有5个小朋友画家乡,涛涛的家乡在海边,山山的家乡在——(引说)山里,指名说平平、青青、京京的家乡在XX。
四、精读第二小节
(一)小朋友真聪明,一道道关都被我们闯过去了,那我们赶紧进去玩吧!(课件出示图片)看,这是谁的家乡呀?(涛涛的家乡)涛涛的家乡美吗?(美)他的家乡到底美在哪儿呢?请小朋友大声读读课文的第2小节吧!
(二)指名读,读的不错。小朋友,涛涛家乡的海边那么美,你最喜欢海边的什么?( )你能把这句话读出来吗?
句2: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1)是啊,大海又蓝又宽,有多宽啊?是啊,宽的“一眼望不到边”(“宽”变红)(这个“宽”啊,把大海里能看见的东西都包括在里面了,大海真宽真大!)小朋友,你记住了吗?
(2)谁有本领把海的蓝和宽读出来。(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到涛涛家乡的海是那么蓝,那么一望无际。要是能把海读的更蓝一些,更宽一些,那就更美啦!谁再来试试(再指名,读出感情):你的朗读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大海边……
(过程:先指名读──再男女生比赛读——再齐读。如果学生读不好,老师范读。)
句3: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1)你还喜欢海边的什么?(出示句子)一起读读这句话。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2)从哪里看出来船很多?(一艘艘)
除了船多,还有什么东西也很多?(鱼和虾)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装满:红字显示)
是呀!船上装满了鱼和虾,你能把他读出来吗?(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艘艘船上装满了活蹦乱跳的鱼和虾呢!看到那么多的鱼虾,你的心情怎么样?谁能把心中的喜悦读出来?(指名读)
咱们分组来比赛,看看哪两大组的船多,船上装的鱼虾满。
是啊,海面上有那么多的船,海中有那么多的鱼和虾,多迷人啊,我们一起来读。(齐读)
句4: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你还喜欢海边的什么?你能把这句话读出来吗?(指名读)
是呀!光着脚在海滩上捡贝壳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让我们都来当回涛涛,一起捡捡贝壳吧!(齐读)
(1)涛涛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赤着脚也就是——“光着脚”。涛涛赤着脚在海滩上捡了许多贝壳,你们见过贝壳吗?瞧,海边的贝壳多美啊!(出示图片)贝壳还会调皮的伸出它的小触角呢!原来这两只小触角就是“贝”字的撇和点。
贝壳不仅好看,还有非常好的保护作用呢!你看:一个士兵站在壳上,不过,幸好小贝壳的身体早就藏到壳里面去了,只露出两只脚在外面。这就是“壳”,你记住了吗?
(2)课件红字显示“脚、捡、贝、壳”:这些调皮的生字宝宝又跑到句子中去了,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整体诵读:涛涛的家乡海水美、鱼虾美、贝壳美,真是美不胜收!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去过海边?大海边还有哪些美景啊?(出示大海图片)谁来说?( )是啊,涛涛的家乡海边的确很美,老师想美美的读一读,可以吗?(范读,自由读,指名一生读,再指名一生填空读,齐读。配乐)
(3)游玩了涛涛的家乡,涛涛想请小朋友帮他夸一夸他的家乡,行吗?
出示:我的家乡在海边,我画的海那么(红字)蓝,那么(红字)宽。
船那么 ,那么 。
鱼虾那么 ,那么 。
海滩那么 ,那么 。
贝壳那么 ,那么 。
小朋友夸的真好!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这么说:“ 那么 ,那么 。
五、巩固识字并写字
(一)小朋友说的那么好,生字宝宝都被你们吸引过来了,还认识它们吗?(出示7个生字)赶紧很他们打打招呼吧!(自由读生字)
(二)生字宝宝可喜欢你们了,他们躲起来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三)师在黑板上贴好6张笑脸图,每张图的背面写有一个生字(宽虾脚捡贝壳男)游戏规则:选一张笑脸,读对了笑脸反面的字,就把笑脸送给他,读错了大家帮助纠正。(学生读时,请他组词)
(四)玩着玩着,生字宝宝有点累了,有3个生字宝宝想回家休息了,你们愿意送她们回家吗?(出示:贝男虾)
(五)怎样才能把生字宝宝写的漂亮?(先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观察生字的结构)
贝:我们先送“贝”回家。“贝”在田字格中的哪个位置?“撇”从哪起笔?(范写)
男:男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田和力,它是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什么?(范写,生书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齐读课题。课前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听清要求:读准这些生字的字音。
出示词语:
涛涛 那么 孩子 稻子 棉花
捡贝壳 采蘑菇 赶羊群 奔跑
楼房 鱼虾 赤脚 一匹骏马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涛涛家乡的美景,接下去到山山的家乡,看看他的家乡又是怎样的?
①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小朋友在自己的画上都画了什么?可以用铅笔把画上的什么圈出来。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山、水、树
②山山画的山怎么样,水怎么样?
出示:他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
指名读
③山山画的树又是怎么样的?
出示: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
指名读
谁能用上“那么…那么…”来说一说?
出示:房前屋后的树 。指名说。
④可以说树又高又大,也可以说树那么高,那么大。现在老师给你句子,(出示: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谁能用“又…又…”来说一说。
2、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我们一起领略了海边和山里的美,不要停下来,咱们再去平原看一看。这么无边无际的草原作者是怎么写的,请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小朋友在自己的画上都画了什么?可以用铅笔把画上的什么圈出来。(出示第四自然段)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稻子、棉花、菜地…
②平平画得这么多的东西是怎么样的?
出示:( )的小女孩 ( )的稻子
( )的棉花 ( )的菜地
( )的平原 ( )的平原
齐读
③平平画的草原是平坦的,也是宽广的,可以用“那么…那么…”说一说。
出示:她画的平原是那么平坦,那么宽广。引读这句话。
也可以用““又…又…”来说一说。
④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句子。
出示: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
指名读
出示:山那么高,水那么清。
你能学着第二个句子,用“那么…那么…那么…”来说说稻子,棉花和菜地吗?也可以根据学情这样指导:稻子那么( ),棉花那么( ),菜地那么( )。
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⑤来到平平的家乡,看到辽阔的平原,仿佛就像来到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这么美的家乡,让我们一起再来赞美一下吧!出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三、四句话。
⑥小结:涛涛、平平、山山在画的家乡时,先告诉我们他们先画了家乡的什么,然后又说“什么是怎样的?”
3、学习第五自然段
我们欣赏了平原的美,让我们骑上骏马来到祖国的大草原,一起去看看大草原的风光。(欣赏草原风光图片)
① 刚才小朋友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声,这是为什么呢?
② 美在哪里呢?指名学生说说。
③ 青青是怎么赞美自己的家乡?读一读课文第5小节吧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次。
④ 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汇报。
⑤ 朗读指导 (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4、学习第六自然段
青青的家乡很美,京京的家乡也很美,说说美在哪里?
让我们也去读读京京的家乡吧!(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爱家乡、夸家乡”背诵会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同桌互背。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指名认读。
2.指名说说这些字的笔顺。
3.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各部分的大小宽窄。
4.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原”“爱”“跑”。重点指导:“原”不要多加一点,“爱”的偏旁不要占太大的位置,“跑”最后三笔是横折、横、竖弯钩。
5.指导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并且给每个字组两个词。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画家乡,画家乡—教案推荐4,画家乡—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9、画家乡教案教学设计
tianlijun
设计理念
1、落实自主学习。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的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承认学生认知基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获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学生。叶老曾经说:"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试着理解、试着揣摩",从而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
2、加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利于学生间、师生间语言交流、情感沟通、思维碰撞。本课"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什么样"的口语交际过程,应是在学生间、师生间进行的,教师要给学生交际的空间。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因区域不同而定)(因兴趣、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间教师要深入小组中,注意学生思维空间的打开,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但此过程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3、力求学科整合。本课内容与美术学科联系甚密,且学生因年龄小对画画又特别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让学生在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培养学生的动手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老师的指导下,描画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难点
说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要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和家乡的具体情况。
1、教学重点:课文第
2、
3、
4、5自然段,了解画的内容,体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依据第
一、二册教材实际和学生的基础确定难点)感知课文描写家乡景色的美丽;说自己家乡的样子;(确定这个难点主要是想学生年龄小不会留心家乡什么样,或根本不清楚家乡在哪。所以家乡一词要从广义理解:生活的所在地、故乡老家等。但不要出现说自己家所在的楼。)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1、通过观察、访问或与家长聊天,了解自己家乡在哪里和它的样子。
2、用小彩笔画自己的家乡或想象中的家乡的图片。
3、课文中图的课件或投影片。
目的是尽可能多的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在哪里?
你想把自己美丽的家乡画下来吗?我们先学一学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用画笔,向我们介绍家乡的?(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拉近生活与学习的距离,体现学为所用,即学习有明确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自主习得能力培养之一:巩固拼音的拼读技能;加强已识字的运用;学习认读新字。)
要求:借助音节读准字音。
2、同桌或小组内互相读课文(合作学习体现之一)
要求:
(1)互读互助读要努力读正确,听要认真,发现错误帮他改正。
(2)读后标出自然段[这一过程除训练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外,还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在合作中形成能力。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教材、资料、媒体、实物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3、检查反馈学生初读课文后的识字情况
(1)内容: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或短句,强化识字
宽 虾 脚 捡 贝壳 原 奔 密 匹 市 楼
(2)形式:可指名读、可开火车读
导语:(过渡到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
第一板块
(一)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感知发现的自主学习权力留给学生,从而实现第一个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自己读课文,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
(汇报后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知道文章的整体: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第二板块
(二)读课文,感悟语言
1、观察彩图并读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让儿童画与语言之间建立联系,又体现学科整合思想)
(1)找一找:每一个自然段与五幅彩图的联系。
(2)说一说:指出联系。
(3)读一读:相应的自然段。
2、按自然段学习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认识第二个整体)
说明:第
二、
三、
四、
五、六自然段能结合语言与图画说出家乡的美、读出家乡的美。
第
二、
三、四自然段可打破自然段的顺序进行教学--按学生喜爱自然段的兴趣所需,这也体现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自主习得能力培养之二)
(1)细读第二自然段。(目的是引导学生由感知走入到感悟语言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感。)
想一想这次再读你又知道了什么?(结合插图、投影片或电脑课件汇报,同时启发学生想象,在情境中感受画面中的形象。)
(汇报重点指导语言表达顺序及感悟语言内涵,构成单幅图画的美:a、家乡在哪里;b、家乡怎么样;c、画中的人在做什么。)
结合图画、语境了解词语的意思。
(2)随学生的汇报指导学生的朗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喜爱。
如:"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要读出家乡的赞美感。
"那海滩上……"要读出涛涛置身于海滩享受海滩给他带来的快乐的情感。
(3)启发想象再朗读本自然段,回归自然段整体。
(合作学习体现之二)
课文的第
三、
四、
五、六自然段可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也可让学生对画面的喜爱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学习方法可同第一自然段学习方法)
3、说说自己的家乡:(学习运用书上的语言表达方法)
表述内容:
(1)家乡实景(生活的所在地、老家)
(2)想象中家乡的美丽景色
第三板块
(三)、有语气地朗读全文,体会感情。(回归文章的整体)
1、自读后指名读。
2、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把它背诵下来。
四、作业:
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自己喜爱的自然段,有能力的也可背诵全文。
2、用小画笔画出自己的家乡或想象中的家乡。(让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体现语文学科与美术的整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内容见一课时)
2、强化读生字字音。
二、记忆字形,学习运用,指导并练习书写
1、记忆字形(体现自主性--有学生自主选择要记忆的汉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2、学习运用:重在思路指导。
三、指导书写(写字是学生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教师要下大力量为学生打好基础。)
以"望"为例
1、观察分析:观察结构
2、找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照例子描一描,感受位置。
4、自己照范字写一写,加强体验。
5、同学互评或教师参与评价,提高认识。
6、自己独立书写。
四、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若有的学生没画完,可给一些时间继续画,作为课间休息。)
学生分小组互说自己笔下的家乡,然后请代表全班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表达交流,学用课文语言,同时表达对家乡的喜爱或期盼之情。
四、背诵课文展示
五、作业:(略)
作者邮箱:zbhtlijun-2003
资料提供者:
10、《画家乡》教案
(一)平平的家乡
a.谁来交流?你去了谁的家乡?请你先把他读一读b.哪些小朋友也喜欢的,站起来一起读一读c.读了你知道了什么呢?学生交流(
我知道了平平的家乡在平原、我知道了平原很平坦也很宽广-------书上用了那么平坦、那么宽广写出了平原的美丽,你能不能读好他呢?随机指导读好第2句话(他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二)我知道了那个小女孩就是平平-----是呀,看平平怎样?(开心、高兴)a.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呀?学生说
谁也能高兴的读读这句话)
b.随机指导第3句
(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
c.颜色真美呀!谁能美美的读一读
(三)青青的家乡
京京的家乡其他小朋友你去了谁的家乡呢?知道了什么呢?快来说说吧!学生交流并读读有关句子
1、城市哪些小朋友也喜欢,站起来读读吧!你们知道了什么呢?重点指导读好第2句话
“那么美”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还有一座座街心公园。城市里也很美,京京也画不下,他也想请你来说说,还有哪些景色?随机出示图片让我们也一起美美的读一读。
2、小朋友的收获可真不小。青青的家乡还没去呢,哪些小朋友去了呢?快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吧?重点指导读好第2句话
“一眼望不到边”草长的又绿又密,羊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草原景色很美很美,青青画不下,她拍了几张照片,让彭老师带来了,随机出示
蒙古包
骆驼青青家乡美吗?请你自己喜欢的形式美美的读读吧![我有意识的增设自读、自思、自问、自答、自练等环节,借助独立、积极、主动的个体活动,将全面、群体的教学活动建立在独立、主动、个体的教学活动基础之上,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课堂形成了自主参与的积极气氛,使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三、
齐读平平、青青、京京的家乡
小伙伴的家乡多美呀!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再来体会一下。[这个环节给学生选择朗读方法的权利和相互评价的权利,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美读,在美读中进一步升华阅读情感。]四、
指导背诵你最喜欢哪个小朋友的家乡,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一背指名背
同桌互相背[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可以自由说话,自由读,尽情表达对自己喜欢的段落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在说话中进一步明白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
五、拓展训练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点。
涛涛
山山
平平青青京京这些小朋友通过画家乡,夸家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小朋友,我们的家乡在哪儿呢?学生自由说
(1)我们的家乡也很美,彭老师知道小朋友在美术课上也把他画下来了。
(2)为了让同学们知道我们自己的家乡很美,我们来做一回导游,学着这五位小朋友的样子把家乡介绍一下吧!
(3)学生自由介绍、指名上台说。
(4)课文中小朋友的家乡很美,我们小朋友的家乡也很美,希望我们小朋友长大后把家乡建设得更美。
(5)听歌曲[“新课程,新理念”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契机,让学生在合理的想象中再现生活中和课外阅读中积累的知识,以听说读写为手段,丰富课文内容,感受盎然的情趣,启动创造,促进儿童创造性地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
画家乡大山大海
平原城市
草原我的……
11、画家乡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24画家乡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教师的指导下,画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难点:识字、朗读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磁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你们的家乡在哪儿?你喜欢吗?想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有几个小朋友把他们的家乡画下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精读第二段,指导感悟
1.抓住美的景色,指导观赏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景物?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欢吗?
2.抓住美的语言,朗读感悟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画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说说为什么喜欢。
(3)学生自由朗读,识生字。
图文结合认识生字“宽、虾、脚、捡、贝、壳”
数数有几句话,每句写的是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词句。
指导读好“那么······ 那么······”的句式,表达对大海的喜爱。“一艘艘”“装满”要重读,体现鱼虾很多。
3.看图介绍涛涛的家乡。
4.师生共同总结学习过程:看图——读文——看图解说。
三、小组合作学第三段
1.师讲清要求:
(1)认真看图,这是谁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景物?他喜欢做什么?
(2)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然后小组齐声表演读。
(3)看图,有自己的语言解说。
2.小组合作学习。
四、自由选择一段自学
1.学生在第
四、
五、六段中选自己喜欢的一段自学。
2.自学汇报。
(1)抢认生字:原、奔、密、匹、市、楼
(2)指名解说图画。
(3)指名表情朗读最喜欢的句子。
(4)自学相同段落的同学齐读整段。
3.出示“读读说说”,学生读句子、说句子。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齐读,开火车读。
3.游戏:师生对口形记生字。
4.给生字组词。
二、看图,指导背诵。
1.看图提示背诵。
2.指名背诵,其他同学倾听。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指导写字
1.师范写生字,并讲解,生观察。
2.师针对写字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进行指导。
3.生明确要求,在书上描红、练写。
四、实践活动
画自己的家乡,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自己的家乡。
资料提供者:
12、24画家乡教案教学设计
24 画家乡
教学目标:
认识12个生字;会写“贝、男、虾、原、爱、跑”6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家乡美在哪里。能读出家乡的美。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合作法、情境设置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宽阔的钢铁大街车水马龙;夜晚的银河广场流光异彩;广阔的草原一碧千里;羊群 悠然漫步,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包头。你们爱我们的家乡吗?有几位小朋友用画笔也表达了他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让我们一同走进24课《画家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题质疑(谁画?在哪?什么样?)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教师出示预习锦囊,学生自由读课文。
预习锦囊:
画出生词
2 标出自然段
3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 生字闯关
第一关:带音词
第二关:去音词
第三关:单独字
(三) 指名分自然段读文
三、感知课文,指导朗读。
(一)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前质疑的问题。
(二)解疑。师相机板书。
解决问题一,谁画家乡。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
解决问题二,他们的家乡在哪?海边 山里 平原 草原 城市
问题三,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解决
(三)这五个小朋友的家乡你最喜欢哪个?生自主选择,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海边(第2段)
1、找到描写海边的自然段
2、课件出示海边图及课文。师范读。
3、数一数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4、读一读这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想想 为什么喜欢。
5、学生自由汇报,师相机指导朗读。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从哪知道海很蓝很宽。指导朗读“那么……那么…….”
一艘船上装了鱼和虾。
出示对比句“一艘船上装了鱼和虾”说说喜欢哪句?为什么?“一艘艘”说明船多。“满”说明鱼、虾多。
读出船多、鱼虾多
那个赤着脚在沙滩上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如果你是涛涛,心情会怎样,(高兴),高兴地读读这句
6、回读全段,指名配乐美读
B、平原(第四段)
1 找到描写平原的自然段
2 课件出示平原图及课文
3 数一数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4 读读这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
5 学生自由汇报,师相机指导朗读。
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为什么喜欢?从哪知道平原很平坦,宽广?指导朗读好“那么……那么……”
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
颜色美,“金黄”“雪白”“碧绿”读出色彩多的样子,菜地很大。指导朗读“一大片一大片”
屋前有鸡、鸭,屋后有翠竹。
“鸡、鸭”要读出喜欢,高兴
正在田野上奔跑的小女孩就是平平
读出高兴的语气
6 全段回读
C、其他段落指导方法同上
(四)除了XX的家乡还喜欢哪儿?生自选
(五)出示第2段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1 读读本段课文
2 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3 与小组内伙伴交谈
4 带着你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六)小组合作学习本段(由学生兴趣的选择)
(七)小组汇报,师相机指导朗读
指导方法同上
四、学习生字
出示本课学习的两段课文中的生字,生齐读。
说说怎样记字形。
师范写难写或易错字。
组词。
生描红。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XX和XX家乡的美丽,下节课我们还用这样的方法继续感受XX、XX和XX家乡的美景。
六、作业
继续读熟这篇课文。
搜集自己家乡的图片,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 回忆导入
二 感知课文,指导朗读
继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剩余三个小朋友的家乡,指导方法同上。
指导段落朗读“那么……那么……”时进行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
海边的贝壳那么___,那么____。
那里的海水那么___,那么____。
_____那么___,那么____。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进行积累背诵。
三 学习其余生字
生认读生字,齐读
说说怎样记字形
师范写难写的字或容易写错的字。
组词
生描红。
四 小结
五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
夸夸我的家乡
六 板书设计
涛涛 海边图
山山 海边图
平平 平原图
青青 草原图
京京 城市图资料提供者: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