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时间》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时间》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数学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时间》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1、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时间》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材分析:

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这部分教材在编排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1.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材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例如,教材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上课情景引入,在练习十五中又编入了两道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习题(第1、8题),最后还安排了一个“生活中的数学”来说明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的思考:课本的情境图对后面的认知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仅仅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在第1题中去感受。并非一开始就要去感受这种联系。〗

2.用直观的图画来呈现知识。在引出“1时=60分”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图中1小时里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范围进行比较,就能对时与分的关系一目了然。

第一课时:5分5分地认时间

关键属性:学生已经会认整时和半时,已经具有先计时后计分的方法。但是学生并未建立时针与分针的位置关联,学生把时针从一个整时到另一个整时认为是一下子跳过去的。建立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的逻辑关系是本节课的关键之处。

学生虽然知道半时用30表示,但是最这个30的来历并不清楚。弄清30的来历可以得出8:30就是8点再过30分,从而得到计时的策略就是几时再过几分就是几时几分。弄清楚30的来历也是认识进率的关键。所以弄清30的含义是本节课的另一个关键所在。

2、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时间》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材分析:

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这部分教材在编排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1.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材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例如,教材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上课情景引入,在练习十五中又编入了两道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习题(第1、8题),最后还安排了一个“生活中的数学”来说明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的思考:课本的情境图对后面的认知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仅仅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在第1题中去感受。并非一开始就要去感受这种联系。〗

2.用直观的图画来呈现知识。在引出“1时=60分”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图中1小时里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范围进行比较,就能对时与分的关系一目了然。

第一课时:5分5分地认时间

关键属性:学生已经会认整时和半时,已经具有先计时后计分的方法。但是学生并未建立时针与分针的位置关联,学生把时针从一个整时到另一个整时认为是一下子跳过去的。建立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的逻辑关系是本节课的关键之处。

学生虽然知道半时用30表示,但是最这个30的来历并不清楚。弄清30的来历可以得出8:30就是8点再过30分,从而得到计时的策略就是几时再过几分就是几时几分。弄清楚30的来历也是认识进率的关键。所以弄清30的含义是本节课的另一个关键所在。

3、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NO:1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4 (认识人民币)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1、2题

教学要求: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4、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难点: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3、关键: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4、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

NO:1

教学内容:

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

5、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统计

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97页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材及学情分析:

统计内容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练习中注意选取学生生活中的题材。) 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统计方法,体会统计的意义与作用)

例1──收集整理已定的数据,用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例2──收集整理随机出现的数据,用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表示数据,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题材与例1相联系;展示了不同的数据记录方法;统计图与统计表对照出现。

教学措施:

1.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

2.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93~94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拼组》优质课教学设计

图形的拼组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三角形拼四边形,知道任何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

2.学会用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感受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边形,拼出各种图案。

教学难点:通过用三角形拼四边形,发现任何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

教学准备:准备各种三角形。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学会用三角形拼四边形,知道任何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

2.学会用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感受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感受数学美。

(一)复习。

什么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按角来分可以分成哪些三角形?按边来分呢?

(二)例6,用三角形拼四边形。

1、想一想:是不是任意两个三角形都能拼成四边形?必须是怎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四边形?

2、拼一拼:用任何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四边形。

3、说一说:我用两个相同的什么三角形拼成了什么四边形?你还有不同的拼法吗?并填完下表.

数 量

大 小

三 角 形

拼 成 的 图 形

4、我的发现:

5、我的疑惑:

(三) 我是图案设计大师用你们准备的各种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

活动要求:

1.想一想,你要拼什么图案,需要用什么样的三角形?

2、.如果你对教材第91页的图感兴趣的话,可以参考它来设计自己的图案。

3、说一说,你拼出了一个什么图案?你的图案中有哪些图形?

(四)反馈达标

1、判断:

1〉 任意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四边形。( )

2〉相同的两个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

3〉用2 个相同的等腰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

4〉用2个相同的钝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一)复习,导入新课。

7、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6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题)

教学目标:

1、 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 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 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听歌曲《春天在哪里》)

1、师: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

(观察书上的主题图)

2、师:瞧,这些美丽的花将我们的大自然装点得多美啊!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

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

师:你知道他们干什么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咱们都是少先队员要学着助人为乐,今天我们就去帮助他摆花盆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步认识,出示例1图

师:看这里的鲜花可真漂亮,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样最快的数出来的?

你能自己看着这些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8、三年级下册优质课《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学重点

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教学难点

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在读文时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加深体验,是突破难点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忧伤 哀痛 安慰 日月如梭 狂奔 假若

2、解释加点的字

日月如梭 受益无穷

3、朗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

预习课(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学习一篇和时间有关的课文《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梳理为:谁、为什么、怎样和时间赛跑。)

二、检查预习

1、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们开火车读课文(教师或学生随机叫停,正音)。

2、自由练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

三、学习1、2自然段

精读课(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承上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和时间赛跑》,外祖母去世了,我在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排除自己的哀痛,爸爸妈妈对我说: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打开书。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我问: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爸爸是怎么回答我的呢?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看你能从中明白了什么?

2、爸爸说了一大段话,其实他想告诉作者的只有一句话,是哪句?

3、当爸爸和自己的孩子说起这些的时候,他会是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总结出爸爸难过,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我的安慰、期望。)

4、看来,这一段话中凝结了爸爸太多的感情。有失去亲人的悲伤,有挽留不住时光的无奈还有对孩子的一种安慰。这么多复杂的感情纠结在一起,你能读出来吗?试一试。(指导朗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先指名读,评议指出语速慢、语重心长,再练读,指名读、评议范读、齐读)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我听了爸爸的话,当时心里是什么感受?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

2、汇报,课件出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渗透积累谚语)

四、学习六七自然段

1、面对匆匆流逝的时光,作者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6.7自然段,看看作者在观察周围事物时有什么感受。

2、引读语段,理清结构:作者看到什么(读)──想到什么(读)──感受到什么(存疑)──作者又看到什么(读)──想到什么(读)──感受到什么?

3、仿写语段(说)

我看着月亮一寸一寸地升起,

我看着桃花一片一片地飘落,

我轻轻地翻过一张日历,

我看到鱼儿在水面匆匆地游过,

我看到燕子急急地向南方飞去,

4、这种对时间流逝而感到悲伤是人类普遍的情感。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诗文中找到,你能读出时间吗?你能读出悲伤吗?(出示有关时间的诗句)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1、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当作者懂得了父亲的话中包含了这么深的寓意。他决定和时间赛跑。他世怎样赛跑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来读一读8自然段,自己总结一下。(学生自己练习读8自然段,指名汇报,教师指导)

2、我跑赢了太阳,跑赢了时间,你从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是(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3、读的时候节奏稍微快一点就更能突出作者这种愉快、兴奋的心情了。(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八自然段,很投入)指名读,这段话中出现了三个有时,听老师读,你能体会出什么?你们再来试试。

六、学习第九、十自然段

1、因此作者说,在后来的二十年来,他因此而受益无穷。什么叫受益无穷?(得到的好处很多。)这里面无穷的意思就是好多。多到什么程度呢?说不清楚。你发现作者的收益是什么?(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就等于延长了时间,就是在和时间赛跑。)请你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在读中体会体会(出示: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2、这小小的几步,用途真的很大很大,你信吗?别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林清玄,台湾人,20岁开始散文创作。已出版了100多本书。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2、3本以上的新书,是台湾地区作家中写书、出书最多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项最多的一位。)

3、现在你信了吧?我相信你再读这几句话,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今天我们学习了《和时间赛跑》一课,从中获得了很多的启迪。将来有一天,我们也会和作者一样长大,面对我们的孩子,我们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现在如果我请你把这句话也送给我,你会说(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如果我请你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你会握紧了拳头在心里暗暗地说(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七、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一直和时间赛跑,是坚持一天吗?是坚持一个月吗?是坚持一年吗?仅仅是在童年时期吗?仅仅是在壮年时期吗?和时间赛跑,是一辈子的事,是我们生命的每一天,每一年。只有这样,我们在自己拥有的时间中,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才会做更多的事,这样的生命才是充实的、才是有价值的、才是美丽的。

同学们,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人的生老病死中,从作者对时间的感悟中明白了时间的宝贵,从作者与时间赛跑的经历中,明白了要怎样去珍惜时间。那么,你们打算怎样去和时间赛跑呢?请用一篇小作文写一写,说说你和时间赛跑的经历,或是你打算怎样和时间赛跑。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名言或自己的感受写在制作的钟面卡片上贴在床头以便激励自己。

板书:(一) 13、和时间赛跑

着急 一直

飞快〉比赛〉成功

悲伤

板书:(二)

13、和时间赛跑

外祖母去世 哀痛 持续很久 (起因)

1、和太阳赛跑

和时间赛跑 2、和西北风赛跑受益无究 (经过)

3、和作业赛跑

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会成功 (结果)

练习课(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深化读背)。

二、听写上一篇课文生字并自己评改(异步教学)。

课后作业

9、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优质课教案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一.本单元教材内容

本单元内容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材将上述内容合成以下逻辑结构。

二.教学总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确立了本单元的总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