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附反思名师案例一等奖

《雷雨教学设计附反思名师案例一等奖》属于教学反思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雷雨教学设计附反思名师案例一等奖

1、雷雨教学设计附反思名师案例一等奖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雷雨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五附反思名师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课题:18、雷雨

授课时间:2004.3.24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听音乐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3、小组读课文,推荐一位组员来展示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要推荐他来读。

4、被推荐到的学生逐段读课文,正音。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6、找出相关的段落,初步介绍“段”的知识,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3段。

三、书写生字。

写字指导。(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指导:“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卡片认读生字词

2、上堂课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这堂课我们要去看看具体的景象。

(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二、朗读感悟课文。

研读“雷雨前”

1、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又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人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什么?不下雨时风是怎样吹的?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叶子动也不动,”加上“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哪个字写得好?为什么?读一读。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

研读“雷雨中”

1、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如: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研读“雷雨后”

1、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

2、展示自己的画。

3、美读这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积累运用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了,()也()了。

六、课后延伸

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篇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

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为了不雷同,我对每段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各不相同,雷雨前用欣赏美文的方法“让孩子说说哪些景色写得好,为什么?”,雷雨中则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大家?”,雷雨后用画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让自己感触最深的是教学第二段,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每位学生都想提出有难度的问题考倒同学,在问题的反馈上来看,学生确实是作了思考,提出的问题跟自己备课时想得一样,而且有些好的同学提出了“字词推敲”的问题,如:“往窗外望去”为什么不写成“往窗外看去”?有什么不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尝试这样的教学。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雷雨》教学设计五附反思,雷雨,希望对你有帮助!

2、雷雨教案教学设计附反思名师案例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雷雨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五附反思名师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课题:18、雷雨

授课时间:2004.3.24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听音乐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3、小组读课文,推荐一位组员来展示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要推荐他来读。

4、被推荐到的学生逐段读课文,正音。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6、找出相关的段落,初步介绍“段”的知识,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3段。

三、书写生字。

写字指导。(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指导:“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卡片认读生字词

2、上堂课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这堂课我们要去看看具体的景象。

(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二、朗读感悟课文。

研读“雷雨前”

1、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又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人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什么?不下雨时风是怎样吹的?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叶子动也不动,”加上“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哪个字写得好?为什么?读一读。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

研读“雷雨中”

1、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如: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研读“雷雨后”

1、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

2、展示自己的画。

3、美读这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积累运用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了,()也()了。

六、课后延伸

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篇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

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为了不雷同,我对每段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各不相同,雷雨前用欣赏美文的方法“让孩子说说哪些景色写得好,为什么?”,雷雨中则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大家?”,雷雨后用画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让自己感触最深的是教学第二段,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每位学生都想提出有难度的问题考倒同学,在问题的反馈上来看,学生确实是作了思考,提出的问题跟自己备课时想得一样,而且有些好的同学提出了“字词推敲”的问题,如:“往窗外望去”为什么不写成“往窗外看去”?有什么不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尝试这样的教学。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雷雨》教学设计五附反思,雷雨,希望对你有帮助!

3、雷雨教案教学设计名师案例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雷雨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七名师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这篇文章的出炉,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师李琳老师多次耐心地修改指导,真的很感动于指导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厌其烦地精心指导。以下是教学设计加上设计思路及我教后的点滴感受。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重点: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难点:联系生活感知,感情朗读雷雨前描写。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课文

1.雨有很多种,你知道有哪些雨?(板书雨)(学生自由说)

2.今天我们将要迎接的就是一场雷雨。(板书雷雨)

小朋友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

老师提示雷雨一般是在什么季节下的?(夏天午后)

3.有一位小朋友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和这位小朋友一起看看这场雷雨吧

4.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八十页,自由地朗读课文。

读之前,老师有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你的同桌,可以问问我这个新朋友,也可以请这里的小鹦鹉们帮助你。(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压,乱,垂,虹)

(2)标段落序号。

二.学习生字

1 读准生字音:

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谁来当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这儿的生字。

小老师带读(提示垂是翘舌音)——同桌检查读(请同桌互相检查着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开火车读

2.读准了字音,那么,它们的样子你们都记住了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小朋友记字的方法可真多。

3.书写一个生字:

(1)这四个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需要提醒小朋友注意?

是啊,“垂”不但难读,而且特难写,

(2)师范写生跟着书空——生观察说(你会提醒小朋友注意哪个笔画?)——师再范写(边写边提醒:老师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垂的笔顺,先写千(用彩色笔写),一横比一横长,最后一横却要最短。)

(3)生练写(把这个字写两次。)

三.学习1—3自然段雷雨前景象

小朋友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

请同学拿起书看课文,谁来读1-3自然段描写雷雨前的景色。

(1)指名读(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有没有把生字音都读准了。)

读得真流利,字也读准了,谁也能像他一样把雷雨前的景色读流利,读正确。

(2)自由练读。--(你们也喜欢这样读吗)齐读

(3)默读。

师:很好,都会读了,接着,老师请你们默读,边读边想象雷雨前的景色。

3.读出感情。

你读了这雷雨前的景象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很可怕,很恐怖……

你是从那句话中读出这种感受的?(随生回答出示句子)

(1)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你能带着这种(要根据学生说的心情)的心情,读好这句话吗?

a.如果该学生读的好,你可以让学生评评,他读出这种感受了吗?

b.也可以自己说:“黑沉沉”你读的特别好,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乌云的象我们压下来,大地一下子变暗了。

谁也能向他一样读读。

C 师问:“谁能做个压的动作,”学生做动作后,

师问:(出示图乌云图)现在有满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压的你透不过气来,你有什么感觉?

谁能再读读?---齐读

(2).学生齐读后,师说:是呀,雷雨前,乌云密布,大地变暗,小朋友门都感到害怕,就连树叶和蝉好象也和我们一样。

引读:----“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出示句子)

你感觉到什么?(雷雨前没有一丝风,闷热,很静,)

雷雨前没有一丝风,真闷真热,范读——真安静啊——齐读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怎样是“乱摆”?做动作。(你们看过风吹树枝乱摆的情况吗?)

学生说后读——大家一起做动作读。

(4)“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是啊,蜘蛛也知道雷雨快要来了,很害怕,赶紧拉一条丝,垂下来,逃走了。

(播放蛛蛛垂下来逃走的动画)谁来当当这只害怕的蜘蛛,指名学生读。

你还从那句中感受到害怕?

(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评:你不光看到了闪电,还听到了雷声,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播放雷雨前闪电雷声的动画)再朗读。

(句式训练,出示句子)

用“_____越来越______”说句子。(充分说)

过渡:同学们说得越来越好了

4.说话训练。

师动情的说: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来凑热闹,多可怕的气氛呀。

要下雨了,其他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出示:要下雨了,——)

5.是啊,要下雨了,(出示)满天的乌云——齐读

四.感受4-6雷雨中的情景。

1.雷雨来了,你们看(出示文中图1,配上雷雨声音)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生充分说)

2.雨下得真大。

出示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谁想读读这句话。读的让大家好象看到了这么大的雨?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只要读好三个字,就能读好这句话。(点出“哗,哗,哗”)还可以怎么读?(哗,哗,哗)

谁再来读。

3.引读。出示: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到什么了?)树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房子啊,

6.都看不

7.清了。

8.看着窗外雨在哗哗地下着。我也想跟你们一起读一读。(读上面两句)

9.再出示:渐渐地,

10.渐渐地,

11.雷声小了,

12.雨声也小了。

雷声雨声是一下子变小的吗?(生:不是的,是慢慢地)

哪个词告诉我们了。(是啊,渐渐地就是慢慢地意思)

你们读一读。齐读。(提示:轻轻地,慢慢地读)

四.感受雨后美景

1.雨很快就停了,雷雨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你们赶快看课文默读7 8自然段雷雨后的景象。

2.读完了,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一想雨后美丽的景色。

生闭眼。师范读7 8。

好了,可以睁开眼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生自由说。

4.(播放雨后动画).

5.配乐读。

同学们,雨后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把雨后这么美丽的景色读一读。(出示7 8 文字,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看懂图意,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方法。

3、会用渐渐、挂造句。

4、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完成练习。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准确的用词造句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和特点。

课前准备:教学软件、挂图。

板书设计:

叶不动 枝乱摆

雷雨前(图):乌云 压下来---刮大风---电闪雷鸣

蝉不叫 蜘蛛逃

15、雷雨 雷雨中(图):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天亮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雷雨》教学设计七,雷雨,希望对你有帮助!

4、雷雨教案教学设计名师案例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雷雨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六名师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材简说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孩子观察这一自然现象,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发现。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哗哗哗的声音)学生猜。它有可能是雨的声音,雨的声音都有哪些种呢?什么样的雨才会是这样的声音呢?

二、识字

1.初读生字。

自由地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问问周围的同学。

2.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傍识字法记虹。

3.巩固识字。

(1)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如: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2)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

①读音:垂、沉、阵、蝉、蜘、蛛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②同偏旁: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

③压、逃、越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④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我能写好。

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3)示范讲解

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展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看到和听到了什么?

二、朗读感悟

1.比较课文插图,激发初读兴趣。

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

图1: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狂风怒吼、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朋友关上窗户观赏雨景。

图2: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新、树木新绿,小朋友惊喜若狂。

2.同桌互读互评,培养合作精神。

如果你的同桌读得比你好,请你向他学习;如果你的同桌哪里读错了,或者哪里没有你读得好,请你读给他听。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从而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默读课文,想象图景。

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整体感悟课文的意境。

4.选读积累,研读交流。

朗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勾画描写这些景象的词句,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归类整理词语。

从以上的词语中,你体会到雷雨前后有什么特点?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小组研读,读后交流朗读体会。

5.汇报交流,欣赏评价。

小组表演读喜欢的那一部分,其余同学听读欣赏,品评读得好的词句。如:

(1)压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乌云来势很凶猛。

(2)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它十分美丽。

(3)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

(4)坐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能感觉到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6.再读课文,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积累运用

1.词语串串烧。

越来越亮

越下越大

越()越()

一动不动

一声不响

一()不()

2.你一言我一语。

(1)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2)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3)()了,()也()了。

3.完成课后读读抄抄练习。

(四)实践活动

1.创造情境,以我为你广播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学气象员向市民广播天气预报。市民可以通过打电话向气象台咨询不明白的问题。

2.课外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写一篇日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雷雨》教学设计六,雷雨,希望对你有帮助!

5、雷雨教案教学设计名师案例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雷雨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四名师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教学要求:

1、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云、电、风、雨等自然现象,了解鸡鸭不同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情趣。

2、学会两种新笔画(),学会六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正确书写。

3、在识字中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并在反复对照图文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本课云、电、风、雨、天、乌这六个生字的音形义。

三、教学难点:

1、新笔画。

2、“雨、乌、风”的写法。

四、教具准备:

录音机、彩图、自制的生字卡片。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指导看图。

1、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看图读拼音识字第8课雷雨。

2、先请大家看看图,仔细地听一听。(出示彩图,并放录音)

3、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了哪些声音呢?(看到了乌云、闪电、雨点、池塘、小鸡、小鸭、荷花)(听到了雷声、雨声、风声)

4、小朋友看得很好,听得很认真,这些都是雷雨时的情景。(老师作形象描述)雷雨到来时,黑沉沉的乌云布满了天空,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小鸡吓得躲在石头旁叽叽叽地叫着,小鸭在池塘里快乐地歌唱,好像在说:下雨了!下雨了!

二、学习纯拼音句群。

1、小朋友,书上有一首儿歌,生动地写出了雷雨时的情景,你们想不想读一读?(想),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46页,自己小声地读一读纯拼音句群,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还要边想,句群写了什么内容呢?(学生自读,老师巡视指导)

2、现在我请两个同学来读读句群,其它小朋友听一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吗?(二人读完后,众人评议)

3、老师来提点意见,小朋友朗读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词儿连读,下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读。

4、老师评价,并对读错的地方加以纠正。

三、学习云、电、风、雨四个字。

1、读了句群,你们知道雷雨的时候,满天都是什么吗?(乌云)

2、请小朋友把音节直呼三遍。(出示:wū

yún)

3、这个字就是乌云的云字,请大家读一读。(

出示云的生字卡片)

4、云是几笔写成呢?请看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

板书:云)

云字有几笔?这里有个新笔画,我来教你们写。先由竖中线起笔写一撇,在横中线上写上折,它的名称叫撇折。请小朋友书书空。那么,撇折是几笔写成的呢?(一笔)(板书:)

5、我们会写撇折了,谁来给云字书空?我们都来试一试。

6、天空中除了有乌云,平时小朋友还看到什么云?(白云、红云、火烧云)

7、请小朋友再看看图,大雨来临时,天空中不仅布满了乌云,还有什么呢?(闪电)我们一起读读音节?(出示:shǎn

diàn)

8、这就是闪电的电字,小朋友齐读三遍。(出示电字的生字卡片)

9、电字首先写一个什么字呢?(曰字),这个曰字要写得扁扁的,然后写上竖弯钩,那么,你们用什么办法记住电字呢?(曰加)(板书:电)

10、除了闪电,你们还能给电组词吗?(开火车组词)

11、你能用电字组成的词说一句话吗?(自由说)

12、小朋友,电和我们的生活系系相关,有了电多方便啊!因此小朋友平时要注意节约用电,同时电也是很危险的,你们可不能随便用手去触摸带电的东西。

13、课间休息。

14、谁来回忆一下句群中写乌云怎么样呢?(满天)电光怎么样呢?(闪),请大家把第一句再读一读。

15、这时候,风怎么样呢?(呼呼地刮着)什么风才会有声音?(大风)因为风很大,所以把大颗大颗的雨点都吹斜了。请小朋友读读章节(出示:fēng

hū)

16、这就是风字,小朋友要读准后鼻音。(

出示风字的生字卡片)

17、风字怎么写呢?先写一撇,再写横折弯钩,在里面写上撇和点。(板书:风)请大家在桌上写两个风字。

18、风字的第二笔是什么?(横折弯钩)还有哪个字的第二笔是横折弯钩呢?(九字)

19、小朋友比较一下,它们的写法相同吗?(不同,风字的弯钩要短一些,九字的弯钩要长一些)

20、小朋友,乌云满天,电光闪闪,风呼呼,马上会出现什么情景?(雨哗哗)(出示:yǔ

huā

huā)这就是雨字,小朋友齐读三遍。(出示雨字的生字卡片)

21、现在老师教你们书写雨字,先写横,再写竖,横折钩,在竖中线上写一竖,最后在里边写四点,先写左边两点,再写右边两点,这四点要上下对齐。(板书:雨)

22、小朋友数一数,雨字一共有几笔?(八笔)你们看看,里面的四点像什么呀?(飘落的雨点)

23、你能编个儿歌记住雨字吗?(学生动脑筋自己编)

24、那么,谁来告诉我,雷雨时,风怎么样呢?雨怎么样呢?(风呼呼,雨哗哗)

25、风呼呼,雨哗哗要怎样读才让人感到风很大,雨越下越大呢?谁来试一试?全班同学把一、二行连起来读一读。

26、小朋友,云、电、风都是雷雨时的几种自然现象,那么,这时候小鸡和小鸭各有什么不同表现呢?请看句群的三、四行。请小朋友跟着我读。

27、小鸡被吓住了,说明它心里怎么样?(害怕,不喜欢下雨)那么它叽叽的叫声应该怎么读?(又快又急)个别读,集体读。

28、小鸭子非常高兴,它嗄嗄的叫声要读得怎样?(响亮)个别读,集体读。

29、男同学读一、二行,女同学读三、四行,有感情地朗读纯拼音句群。

四、书写云、电、风、雨四个生字。

1、每个生字带拼音写四个。(老师巡视指导)

2、写出云、电、风、雨的笔顺。

五、师总结,下课。(发散:雷雨时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获区青年教师三献课优胜奖)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雷雨》教学设计四,雷雨,希望对你有帮助!

6、18雷雨教案教学设计名师案例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18雷雨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二名师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小学 赵睿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

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

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情景美,创造美

课前准备

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

2.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

二、识字

1.作者到底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同桌。

自读课文

2.出示句子: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生字这个拦路虎消灭没有?老师从课文里选了4个句子,看水能字音读准,句子读通。其他的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看他的字音读准没有,句子读通没。

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出示生字:生字在句子中能读准,单独出现还能读好吗?

同桌互读──男女赛读

4.记字形:生字朋友的名字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怎么记的?

5.巩固生字:

(1) 自读生字卡上的词语,分大组组词

(2) 在生活中识字

三、学习课文

1.分大组赛读课文

2.边读边想围绕雷雨,你读的这个部分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

指名回答(板书:前 中 后)

3.品读课文:想不想欣赏一下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板书:???)

雷雨前:

(1)出示课件: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

(2)从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3)刚才大家看了,说了雷雨前的景象,现在我们读一读作者写的雷雨前的景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

自读课文──指名回答──谈体会──齐读

(4)小结:是呀,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来凑热闹,多可怕的气氛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让老师也感受到。齐读1──3自然段。

雷雨中:

(1)出示课件:不一会,雨下起来了,这时你听见了什么?(板书:雨)

(2)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请自读4──6自然段。

(3)读了第二部分,你感受到了什么?

(4)小结:是呀,雷雨由大变小,真是变化莫测!

(5)让我们一边听雨声,一边带着刚才的感受读一读4──6自然段。

雷雨后:

(1)出示课件:渐渐地,雷声、雨声都小了,一场雷雨很快结束了,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板书:彩虹)

(2)是呀,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新,花儿开了,小鸟,小青蛙欢快地唱着歌,如果你现在就是这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

(3)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7──8自然段,看谁能读出雷雨后那美丽的景致。

(4)小结:雨过天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

四、拓展

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感受到了它们不同的特点,相信这神奇的大自然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雷雨这么神奇,春雨、秋雨、冬雨又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

2.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去观察,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吧。

《雷雨》教学设计片段

1.闭眼听配音,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画一幅你看到的或想象中的“雷雨前”的景象图,并在图下写几句话,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图,进行交流。

3.写一写。留心观察这一周天气的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甘河滩镇坡东小学 陈占香)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18雷雨教学设计二,雷雨,希望对你有帮助!

7、18雷雨教案教学设计名师案例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18雷雨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三名师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课前透视: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插图及雷声录音。
2、有条件的可课布置学生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3、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课件展示: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雨吗?说说你们自己的亲身经历。那么今天课件中又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出示课件展示雷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谈观看的体会,相机板书课题:雷雨
2、引发想像:教师播放雨前和雨时的两段音像资料(风声、雷声、雨声),启发学生闭目想像。听着这两段录音,你们都想像到了什么?相机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像把两段录音和插图进行正确搭配。教师板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雷雨可以说是学生记忆中的一个影像。采用多媒体组合的方式,营造了教学氛围,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学文情境,把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对话平台
自学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交流,促进学生丰富识字经验。如:用动作记住:“压”垂;用换偏旁记住“虹”等。
3、利用生字卡片进行同桌互检。也可设计识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认读。如:开火车读、摘果子等。或引导学生找出这个字在文中的那句话,结合文中的句子朗读进行巩固。
4、小组读课,互相正音,评价。
5、全班合作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组织他们在读中发现,在自学互动中交流识字的方法,丰富识字经验,激发了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进而提高了自主读书的能力。)
细读
1、范读,引导学生谈谈听读的感受。启发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进而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2、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划分出来。
3、图文对照读,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课文语言的简炼。
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同样也是重要方法和手段。坚持以读为本的进行设计,有效地突出了读的目的性、层次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多形式和多次数的读书活动中,理清思路,感受语言,体会情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写字
1、出示“我会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
如:“虹、蜘、蛛、蝉”都是虫字旁,书写时要注意“扁口”上宽下窄;“压、逃、越”都是半包围构;“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等。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
3、 学生临写,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之后,再进行书写,写得好的全班展示。
(由于文章篇幅较短,所以把整课的写字任务安排在这一课时,集中时间和精力。引导观察,分类指导,突出了重点,促进了学生自主写字能力的提高。)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回顾
1、读写上节课学习的字词。利用生字卡片或课件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分段读文,回忆课文内容。
(字词的掌握、读书的水平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课堂教学要追求创新的同时,更要兼顾的是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扎实训练。)
研读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划分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部分内容,进行合作读书。思考:你认为这个部分写得怎么样?结合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由。
2、交流读书感悟的情况;教师相机点拨。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互相提问题。
如:描写雷雨前的部分“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描写“雷雨中”的部分,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等等。
(这一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组内充分交流互动,教师的相机点拨与学生提出问题相结合,在读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观察的细致,描绘的生动形象。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诵读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练习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 )也( )了。
3、照样子写词语:黑沉沉( )( ) ( ) 
拓展
1、你还读过其他描写下雨的文章或段落吗?把自己收集的材料在组内或全班交流。
2、观察一个自然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促进学生积累,引导观察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18雷雨教学设计三,雷雨,希望对你有帮助!

8、18雷雨教案教学设计名师案例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18雷雨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名师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学习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制作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第 一 课 时

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第 二 课 时

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分段读议

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

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填词比较词句

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____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_下来,逃走了。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______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_____________在网上。

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课堂练习

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课外延伸

1.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2.拓展阅读《夏天》。

夏 天

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

柳叶、花儿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湖里,小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

湖边,有人乘凉,有人散步。石拱桥上走着一队小学生。湖水像一面镜子,照着天,照着桥,照着那队过桥的小学生。啊!他们多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18雷雨教学设计一,雷雨,希望对你有帮助!

9、去年的树教学(盛新凤,附教学设计说明)教学案例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去年的树教学实录(盛新凤,附设计说明)_教学案例反思_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师:媒体播放——大树)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大树唱歌呢,大树呢,摇曳着茂盛的枝条,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丽的图画呀!是吗?

生:是!

师:围绕着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出示课题)读!

生:去年的树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你可以一个人读,可以找伙伴读,如果你想搬个凳子到讲台前来读可以吗?

生:可以。

师:让我们尽情地和课文交流、对话,看看待会儿你会有哪些收获。开始。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师:咱们先停会儿好吗?读着读者,你有什么话想说了吗?你的感受,你的疑问,你的收获……都可以.

生:树为什么要被锯掉?

师:你有问题.

生:我有收获,我觉得树和鸟儿真是一对好朋友,鸟儿从南方回来后,发现树不见了,就千里迢迢来寻找树,他通过各种方法,最后找到了树,变成了火柴,最后火柴被点燃了。

师:你是被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情感动了,是吗?

生:是。

生:我想对作者提问,为什么把这篇课文取名为《去年的树》呢?

师:你读着读着有这样的问题。还有吗?

生:我发现了,鸟儿是一只十分守信的鸟。

师:这是你自己读出来的,真了不起。

生: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树做成火柴,点燃后,鸟儿还会对灯火看那么久,还要唱起那首去年的歌?

师:同学们的问题很多,感受很多,你们真了不起啊,第一次与课文进行亲密的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了。让我们继续与课文交流,对话.也许你刚才的疑问,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得到大家的共鸣呢!同学们,你们说这篇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以什么为主呢?

生:对话。

师:以对话为主是吗,你快速地读读课文,数一数,课文有几组对话?

(学生默读)

师:你数出来了?有几组?

生:有四组。

师:分别有哪四组?

生:小鸟和大树,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

(教师板书)

师:

共有四组.让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对话.冬天到了,树的好朋友——小鸟,要到南方去过冬了,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读。

生:

(齐读)

“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会来,还唱歌给我听。”

师:

鸟儿回答……

生:(齐读)

“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

你们想,这对好朋友在分别的时候是怎么对话的?请你也就近找一下你的好朋友,来练这组对话。

(学生自由找朋友练说)

师:

有些同学朝盛老师看了,

举手是表示你们想表演,想来读,是吗?哪对朋友先来?

(一组学生对话)

师:

老师发现他读的时候,

“我明年一定回来……”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么读吗?

生:

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答应他,语气非常坚定。

师:

真好,他是坚定地向朋友保证,明年一定会回来,还有哪对朋友想来试试?

(一组学生练读,男生模仿了大树的语气)

师:

你真像大树啊!你在模仿大树的语气是吧?

生:

因为大树的语气非常粗,是那种很成熟的感觉。

师:

不错,你的感受非常独特。从他们的对话当中,我们感觉到了,这对好朋友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的…

生:深厚

师:让我们的男孩子来读大树的,像刚才的那个同学一样,读出自己的个性来,女孩子读小鸟的,我们一起来对对话,好吗?

生:好!

师:准备.

“再见了,小鸟……”

(学生男女分角色读,学生模仿语气)

师:你们这是在向朋友保证呀,坚定些,再坚定些!读!

(学生再次分角色读,女孩子语气坚定)

师:他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了约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回来找他的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却不见了。他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又问。下面的三组对话,老师想让同学们在四人组里合作练读好吗?你们可以自己选定一个角色练一练。开始吧。

(学生四人小组练读)

师:这回哪一组想先向我们来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对话)

师:同学们,他们这一组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都觉得好,这样吧,你们有意见可以提,你们觉得好可以夸夸他们,跟他们直接对话,好不好?

生:我说小鸟应该读得更加焦急些,这样子还不够焦急。

师:这是你的意见,好,还有别的同学有问题,有意见提的?

生:我觉得小鸟应该读得更加活泼一点。

师:活泼是吗,哦,情感上要焦急,样子要活泼。还有吗?

生:树根应该读得更加悲伤点。因为树根和树是命运相连的,他们两个就像是好朋友一样,如果哪一方不见了或者是死去了,他们应该是很悲痛的。

师:这是你独特的体验,真了不起.好,刚才从同学们的意见中,都感觉到了,大家都觉得作为主角的小鸟的话,非常重要,应该好好地体会把握,是这个意思吗?那么就这样,让我们先来重点练读小鸟问的这三句话。(媒体播放小鸟的三句话)这样吧,你先一个人在位子上,看着屏幕自己练一练,感觉一下,体会一下该怎么读。

(

学生自由地练读)

师:想读了是吧,谁先读?任选一句读。

生: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我听出有点焦急了。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我感受到了他心中的那份焦急。

生: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你体会得真好。

生: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你体会得真好。还有同学还要读?

生: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你在为大树担心呢。

生: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___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老师听出了你心中的焦急。咱们一块读好吗?

生:好。

师:第一句。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老师感受到,大伙儿都焦急起来了。再读一次。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你们看这边的孩子,眉头都皱起来了。老师体会到了他心中的焦急。再读第一句。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读下去。

生:“门先生,我的好朋友___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

您知道吗?他多么想知道呀。再来一次。

生:“门先生,我的好朋友___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再读下去。

生: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那一声声急切的询问,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读着读着,谁被小鸟的真情感动了?(学生举手示意)这样吧,谁来做一回小鸟好吗?(请两位同学)别拿书,出来.你们在教室里面,就这样,飞呀飞呀,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大树。一边找一边问,

你在谁的跟前停下来,那个同学就做你的配角,来跟你对话,明白吗?

生:明白。

师:你可以用自己的话,你们也可以用书本上的话。好,你们去问吧。

(两位学生,在教室里随机寻找朋友对话)

师:小鸟,小鸟,找到朋友大树了吗?

生:找到了.

师:找到了?你知道了(笑)但是还没找到,是不是?找不到朋友大树,小鸟都快急疯了。让我们再来读这三句话,体会小鸟的这份焦急。齐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___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随机采访)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的心情很焦急。

师:你焦急,你呢?

生:哦,你紧张,为大树担心。

师:我为小鸟感到悲伤。你悲伤了,你就是小鸟.

生:我也感到非常的伤心。

师:

你感到伤心,你们是不是在心里呼唤着朋友大树呀?

生:是.

师:你们是怎么呼唤的?

生:大树,你在哪儿啊?

师:你在哪儿,还有谁?

生:大树呀,大树,你到底在什么地方呀?

生:大树你去哪了?

生:大树,你快回来吧,小鸟正在等着你呢!

生:大树,难道你忘记了,咱俩有约定吗?我还要给你唱歌呢!

师:真好,同学们,小鸟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关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会这份情。

(出示图片)

师:(低沉地)村子里,煤油灯旁,一对好朋友又见面了。大家把书拿起来,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小节)

师:

“小鸟,睁大眼睛……”读

生:“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师:读着读着,你又有什么问题了?有那么多问题呀!

生: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

师:好,还有那么多问题,这样吧,让我们互相之间尽情地交流对话,可以提问题,也可以解答别人的问题。你可以站起来就说。

生:我能够解答**的问题,因为在一年前,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也天天听鸟儿唱歌。可见他们是那么友好,他们简直成了一对知心朋友。然而冬天过去了,鸟儿却见不到大树,只看到残留下来的树根。他费劲了千辛万苦,终于在油灯里找到了大树的化身。这时他不禁想起了,当年他和树的一幕幕.他看到了灯火,仿佛看到了大树的身影.所以,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去年的歌。

师:你说得真好,你说了那么长长的一段话.还谁有什么问题?

生:(同上)我还要补充一点,我觉得小鸟就是在歌颂了大树,因为灯火照亮了别人,给人间亮光,所以他在歌颂无私的奉献精神。

师:你觉得在小鸟的歌声声中,还有那种为朋友自豪的心情在里面。

生:是的。

师:你体会得真好,还有谁有问题?

生:我想问一下,鸟儿为什么两次都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后来要飞走了,他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你从两个看当中,你品出什么来了?

生:灯火是火柴点燃的,火柴是大树做成的,鸟儿可能把火柴看成是灯火的孩子,他要看看大树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师:他要看看清楚是这个意思吗?不同的说法可以发表,来说吧。

生:因为他对大树的友情十分深,而现在大树的生命就要到尽头了,所以要看了一会。

师:他不忍心。他饱含着深情看了一眼,是这个意思吗?

生:我觉得是小鸟想念大树,他才会对着灯火看。

师:对呀,他们多少时间没见面了?

生:(齐)一年。

师:(动情地)一年过去了,往日的朋友已变成了今天的灯火.小鸟怎么能不伤心,不忍心。他看了一会,

他看了一会,他用目光在和朋友交流感情。那同学们,还有谁要说?

生:我觉得鸟儿在沉思,因为灯火就是大树,他觉得大树当时被伐木工人砍掉的那一刻,大树心里会是怎么想的,他大树变成灯火,独自照亮别人的时候,又会是怎么想的。我觉得他是在沉思。

师:这是你的理解。还有?

生:他可能第一眼看到灯火,他可能不相信灯火就是大树变成的。他第二眼看到灯火,好像就感觉到,这个灯火就是大树。

师:对呀,他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他那么熟悉的朋友___大树,所以他……

生: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

师:当他认出来的时候,他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后来他为什么看了一会儿,要飞走了又看了一会。

生:因为一旦火柴点燃的火烧完了,就证明大树的生命结束了。他想对他最好的朋友离别之前,再看一眼。

师:你说得真好。两个“看”当中包含了小鸟多少深情和留恋呀!同学们,经过你们刚才尽情的交流和对话,你们真正地体会到了小鸟的这种深情。同学们,这回你们就是小鸟了,你们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你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大树。此时此刻,我们一起读……

(出示改写的最后一小节:把“小鸟”改成了“我”)

生:

“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我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我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师:老师深深地被你们的朗读打动了,你们这两个“看”字,读得盛老师的情感随着你们的朗读在波动。能再读一次吗?

生:

“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我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我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动情)

师:(深情地)亲爱的小鸟,你看见朋友了,你盯着灯火,深情地盯着灯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去年的树》教学实录盛新凤,附设计说明,去年的树,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