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发臭,台风随到。海水不净,海上不静》属于谚语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海水发臭,台风随到。海水不净,海上不静
这两条气象谚语是根据海水污浊度来预报台风的。由于台风是一个中心气压很低的气旋式涡旋,在近海地区这个涡旋有时可以直冲海底把海底某些渔类尸体、腐败物质翻起并向四周散开,海水很脏很臭。因而,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个规律判断海上已有台风存在。
2、日枷风,月枷雨。日晕风,月晕雨。月晕而风。
晕是太阳、月亮光线照射到卷层云、卷积云上而形成的光的现象。
卷层云、卷积云是一种很高很薄的云,由于高度高所以卷层云、卷积云基本上是由细小冰晶形成的,这时本地一般还是晴好天气,而卷层云的出现意味着有暖湿气流侵入高空。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暖锋前部,它说明在本地不远的地方(几百公里)有一股暖湿空气与冷空气交锋的地带。冷空气在下,暖空气在上,沿冷空气斜面缓慢上升,上升的暖空气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凝结高度以上),由于暖湿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逐步变冷,水汽逐步凝结成水滴形成云。
形成的云由地面暖锋向前逐步出现 浓厚的雨层云,有降水发生,而后云层逐渐变薄,云底高度逐渐抬高形成Ac、As、Cs、Ci。在6公里以上高度时,温度一般在-20℃ 左右,同时由于暖空气上升到这个高度时,水汽因逐步凝结也大见减少,所以只能形成细小的冰晶,另外由于水汽在上升过程中是慢慢地变冷,凝结过程也是慢慢进行,这样所形成的冰晶多是正六角形柱体,因此才能产生晕的现象。
我国大部分地区暖锋是从西向东移动的。看到晕说明本地已处于暖锋前部,随着锋面移来天气将会变坏,产生刮风下雨天气。但是,不是所有的卷层云出现的晕天气都将转坏,还应当结合当时天气状况。如果以后冷空气势力加强或暖空气势力减弱,那末暖锋不致移来影响本地,天气将不会转坏。所以农谚预报不可以看到一种天气现象,套上谚语就立即下结论。一般说来,只能够说看到一种现象提供一条预报依据。
3、断虹见,风随见。断虹早见,风雨即见。
我们知道虹的形成与空气中雨滴有直接关系,雨滴越大越多,虹的色彩也越鲜艳、越窄,而空气中雨滴越小,虹的色彩也越暗淡,而虹也越宽大,随着雨滴的变小或雨滴变少虹都会慢慢地消失。所以说虹的色彩如果从鲜艳变为暗淡,宽度从狭窄变为宽大,都说明空气中雨滴由大逐渐变小,由多逐渐变少,空气可能逐渐转向稳定。但是这是对整条虹来讲,如果整条虹不是逐渐消失而是中间出现缺口,即消失一点乃至几点,这并不说明空气中雨滴变小或变少,而是说明空气中存在比较强的湍流、对流,使空气中的雨滴分布不均匀,或大或小,或多或少。
这样就会出现断虹现象,说明空气中不但有成云致雨的大雨滴存在,而且也存在使水汽、雨滴成云致雨的动力、条件,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况,特别是上午出现断虹,随着热力影响,对流将会加强,很有可能发展成积雨云而下雨,因此便有“断虹早见,风雨即见”之说。
4、太阳见一见,三日不见面。天亮午,晴不久。
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有时在中午时光也会有短暂天晴的情况,紧接着又是阴雨天气,这就是“天亮午,晴不久”所指的天气状况。
春秋季节长江流域由于冷暖空气势力相当,经常成为冷暖空气交绥地带即静止锋。造成长时间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在静止锋北缘地区,暖气团在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影响,势力加强,迫使锋面略微北抬,于是构成短暂的晴好天气,到了午后太阳下山,辐射增温消失,暖空气失去赖以加强的热力影响,于是又恢复到原来情形,冷空气又向南移动,静止锋南压到原来地方,于是短暂的晴好天气又告消失,天气又将转坏。继续其原来的阴雨天气。
5、棉花云,雨快临。朝有棉花云,下午雷云鸣。
棉花云指的是夏天晴空中出现一团团、一簇簇像破棉花絮一样的云朵飘散在天空,大小不一,高低不匀。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絮状高积云(如果高度低的话也可以是絮状层积云)。
絮状高积云一般生成于3000~5000米高空,它的生成环境是空气中有强烈的不稳定的扰动对流产生,同时中空要有一定水汽。实际上它是中空的一种对流云,由于高度高我们看上去个体小些,也由于周围环境比较干燥,云的边缘部分被蒸发因而显得破碎一点。这种云的存在说明整个空气层很不稳定。
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热力作用加强,对流产生。在空气层结本身不稳定的情况下,一旦有对流产生,这种对流在不稳定的空气层结作用和影响下会很快发展成浓积云、积雨云,跟着雷鸣电闪下起雷阵雨来。农谚“朝有棉花云,下午雷云鸣。”是很有科学根据的。絮状高积云(包括絮状高层积云)是一种指示性的云,观测时应特别注意。
6、楼梯云,晒破砖。楼梯云,晒破沟。
楼梯云指的是滚轴状的层积云或高积云。这种云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一定高度上存在稳定的逆温层,而在逆温层底部的冷空气内水汽易于集中经常处于近饱和状态。这时如果逆温层底部存在波动气流的话,波峰处由于空气抬升,绝热冷却水汽凝结成云;波谷处绝热下沉,增温水汽蒸发不易生云。
于是就生成楼梯一样的一层云隔着一道蓝天,一层云隔着一道蓝天向远处伸展开来。这种云由于上面有逆温层存在,因而不可能再向上发展,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下雨,而波动气流一旦消失,云就可能趋于消散,所以有“楼梯云,晒破砖,晒破沟。”之说。
7、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便是风。
当太阳快落山时,西北部天空中的云彩被太阳照射呈现红的彩霞。它是一种透射霞。它的出现不但说明当时大气中的水汽、尘埃较多,而且大气中已经有云生成,降水可能性就更大了。
我们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旋转的,天气系统也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这样西北部的天气形势经过一段时间也就会到达或影响本地,所以就流传着“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便是风”的谚语。
8、花菜云,晒死人。担云翁,起大风。
淡积云发展到浓积云由于上升气流较强,且有多股分支,因而顶部像花菜一样,有时看上云又像个老头子似的,因而称为“花菜云”、“担云翁”。
淡积云发展到浓积云,如果不再继续向上发展,一旦到了傍晚空气趋于稳定,对流减弱,浓积云也就会慢慢地消退,消亡,因而浓积云一般不会造成下雨,最多 引起局部性大风天气。这种情况一般是发生在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空气层结不十分稳定,但又不是很不稳定,对流可以发展甚至可以发展到浓积云程度。但是不可能再继续发展下去成为积雨云。因而天气总是晴好,“晒死人”就是晴好之意。
9、海水发臭,台风随到。海水不净,海上不静
这两条气象谚语是根据海水污浊度来预报台风的。由于台风是一个中心气压很低的气旋式涡旋,在近海地区这个涡旋有时可以直冲海底把海底某些渔类尸体、腐败物质翻起并向四周散开,海水很脏很臭。因而,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个规律判断海上已有台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