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加南风要下雨;霜下东风一日清。

《霜加南风要下雨;霜下东风一日清。》属于谚语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霜加南风要下雨;霜下东风一日清。

1、霜加南风要下雨;霜下东风一日清。

霜一般是寒潮冷锋南下扫过本地以后产生的现象(辐射霜例外,但也是在冷高压控制下)。所以它一般吹西北风,而且当冷锋移过后,在高压区内风速也见减小。因此一般不会吹南风或东风。

如果在霜后出现南风或东风,说明暖空气势力加强向北顶进,就会造成暖锋前部吹东南风的形势,而后随着暖锋移来,高压也就将逐渐移出本地,低压逐渐移来。锋区内和低压控制下的天气多为阴雨天气。因此霜加南风要下雨 。霜下东风一日晴是说霜后吹东风只晴一天,以后就要转阴雨。

2、雪下高山,霜打洼地;雪落高山,霜砸平地。

此谚语告诉我们高山容易下雪,洼地容易结霜,这又是为什么呢?

空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情况一般是高度越高,气温越低,相反高度越低,气温越高。由于这个原因,当地面气温还在0℃ 以上时,高山上温度已经在0℃或0℃以下了。云底离地面高度从几百米到几千米不等,云底的温度也比地面低了许多。

在冬天云内温度更低,云内水汽凝结成雪花开始降低,如果此时近地面空气温度在零度以上,那末雪花在降落过程中会逐渐溶化,到地面时早已成为雨点而不是雪,但是此时虽然地面温度在零度以上而高山上的气温却早已在零度以下,雪降落在高山上之前尚末能溶化,因此高山上仍然下雪。也就是说在冬天如果地面上下雪高山上肯定下雪,而地面上不下雪,高山上也有可能会下雪。在夏天,如果高山很高也可能下雪。这就是雪下高山。

而霜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而是近地层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而成的,因此它与空气温度垂直分布关系不大。我们知道空气越冷,密度越大,比重越重。而空气是一个流体,冷空气往低处流,这样最冷、最重的空气就会往最低处流动,一量到达最低处,它就赖在那里不动了,也就在洼地停留积聚,而且越冷的空气,越是在底层。我们清楚,空气越冷就越容易形成霜。因此洼地也就较一般的地方容易形成霜。霜打洼地就是这个意思。

3、晓雾不收,晴天可求;雾收不起,细雨不止。

解释见“早雾晴,晚雾雨”,这里晓雾不收只是说雾很浓,太阳刚出来不会立即消散,而是要经一段时间的意思。

4、霜重见晴天;严霜毒日头;霜露多,则天晴;霜打红日晒。

这些谚语都指明有霜的天气一般都是晴好天气,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

辐射霜说明本地一般处于高压区,夜间天清月朗,碧空无云,由于强烈辐射冷却形成霜,当然第二天天气仍然晴好。即使是平流霜、平流辐射霜也都说明本地将要受到或已经受到北方来的强冷高压控制,只要锋面一过,本地立即受高压控制,天气也可望晴好。而且霜越重说明有效辐射越强,天气情况越好,或者说明冷空气很强,当然天气也越好。霜重、严霜、霜多都是这个意思。

5、明星照湿地,下雨无定期;雨后见星,难望天晴。

这两条谚语均是指下雨之后,夜晚天空中偶尔看见几颗星星,这是由于下雨的云层中的厚薄不均匀所致。当云层厚的时候看不到星星,当云层比较薄时就可能看到星星,而云层之间有间隙存在,在间隙之间可能无云也可以看到星星。

看到这种星星不能说明下雨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而是说明这种不下雨只是暂时现象,当薄云或间隙移过,又会下雨,或许晚上不会下雨到了白天,地面温度升高,空气中不稳定因素加强,对流加强又可能形成降水。因此谚语说:“明星照湿地,下雨无定期;雨后见星,难望天晴。”

6、露水见晴天;冬寒有雾露,无水做酒醋。

这两条谚语都是指晚上或早晨出现雾露时,第二天一般都是晴好天气。

出现露水的天气形势,一般要求在晴朗无云的夜晚,大气层结稳定,无风或微风的情况下,夜间地表才能产生强烈的辐射散热成为冷源进而影响低层空气,使之水汽冷却凝结成水珠,这样才能产生露水。而产生这样的天气一般是本地要处在高压控制之下,在高压区内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云的生成。这样才易于产生晴朗无云的天气。所以说早晨或夜间有露水的情况,它一般说明本地处于高压区,高压区天气一般都是晴好天气。因此露水见晴天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也是可依赖的。

7、星星眨眼,离雨不远;闪烁星光,雨下风狂。

这主要是指晴朗无云的夜间,我们看到与天空中星星闪烁不定,也就是所谓星星眨眼。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空气层结相当不稳定,有乱流、湍流存在。当上升气流加强时,就把低层空气中尘埃、水汽带向高空集中,挡住了部分星光,这时星光就显得比较暗淡;当上升气流减弱时,尘埃、水汽就下降或散开,星光又复明亮。当空气不稳定现象往复进行时,就产生了星星眨眼现象(特别是晚上)。这种现象多处于低压区或低压槽前,所以它说明未来低压系统将要移来,天气可能转坏。

当空气发生扰动或受热力影响产生对流,或受外来空气影响使空气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密度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引起星光不断发生折射改变方向,于是看上去星光也似乎发生眨眼现象,这种现象也说明空气层结不稳定,或许有新的天气系统影响,一般也预示天气将转坏。

8、久雨见星光,明朝雨更狂;明星照湿地,天亮依旧雨。

在连阴雨的天气里,晚上有时会云层展开,露出蓝天看见星星,这到底是天气转好的象征还是继续下雨的预兆呢?农谚告诉我们见星光只是暂时现象,雨仍然是要继续下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春秋季节,连阴雨天气多数是静止锋造成的。一则静止锋上的云层不是完全一样的厚薄均匀的,是有时厚有时薄,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云层厚水汽充沛移来时会下雨,等到薄的云移来时,可能雨就会稍歇一会儿。连阴雨天气雨总是下下停停,也正是这个原因。晚上当薄薄云层移来时,透过云层也有可能会看见星光,因此不能说它就意味着天气要好转。另一方面在久雨的天气里,空气非常潮湿也很不稳定。晚上地面开始散热,尽管天上有厚厚的云层盖住,妨碍辐射冷却的正常进行,起着一定的保暖作用。但是近地层空气还是要降温变冷的,只不过比晴朗无云的时候变冷得慢一些,温度也下降不了许多。

这时候(云层以下)情况正好相反,它由于得到地面辐射上来热量的补充,温度下降很慢,甚至不下降,于是空气就变得上暖下冷,头轻脚重,空气就渐趋稳定,出现了暂时的稳定现象。挨近地面的空气就不再继续上升给上层云里补充水汽,供其蒸发消耗发展之用。这们在云层较薄的地方就可能再现破绽,露出青天,看见星光造成暂时好天气。但是这只不过是夜里暂时现象,第二天太阳出来地面继续增温,空气又变得上凉下暖,头重脚轻空气又重新归于不稳定,低层空气又开始上升补充云里水汽,原来空气就很潮湿,云里水汽含量本来就比较多,再一补充给继续下雨又造成一个良好条件,连阴雨就有可能继续下去,所以说“明星照湿地,下雨不歇气”基本上还是可以信赖的。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说晚上确实因锋面移过本地,云层开始变薄抬高消散而出现星光,那就与上述情况大不一样,可能就是晴天的征兆了。

9、有关"七睡仙节"的德国农谚

在德国,每年的6月27日是"Siebenschlaefertag" - "七睡仙节"。

这一天引人关注,不单是节日,而且还有这一天的天气。有关“七睡仙节“的农谚广为流传,由此令人对这一天的天气敬而生畏,更祈祷这一天是个好天。因为按照农谚,在德国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天气决定了之后夏季七个星期的天气。虽然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谚语不完全正确,但长期统计结果表明,德国六月底到七月初的天气特征确实和此后夏季的天气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

Regnet's am Siebenschlaefertag, so regnet's sieben Wochen danach.
七睡仙节有雨,此后七周皆有雨。
Ist der Siebenschlaefer nass, regnet’s ohne Unterlass.
七睡仙节降雨,降雨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