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雁南飞天将冷 群雁北飞天转暖》属于谚语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群雁南飞天将冷 群雁北飞天转暖
鸿雁是一种喜温的候鸟。它的生活地区,随着季节的转变而迁移。夏天生活在北方,冬天生活在南方。秋分过后,雁飞离北方,向南飞去,表明秋去冬来“天将冷”。春分前后,它从南方飞来,再往北方飞去,表明冬去春来“天转暖”。
2、日暖夜寒,东海也干
“日暖夜寒,东海也干”。这主要指半个月的天气。通常寒潮于冷空气笼罩下,天气整日晴朗,所以日夜温差大。
3、冷得早,回暖早
“冷得早,回暖早”。如果最冷时段明显提前,则同一冬季中往往不容易再次出现同样量级的严寒,也表明季节会相应提前,春天可能早来。
4、为什么说“春寒致雨,春暖致晴”
春天天气冷一般都是由于冷空气刚刚南下,或者南下的冷空气尚未变性而造成的,但春天是由冬向夏的过渡季节,暖空气相对比较活跃,并且一次比一次强,有冷空气南下就会形成冷暖空气交汇而发生降水,反之,如果天气暖,则说明该地在单一的暖气团控制下,或原来南下的冷空气已经变性,没有冷暖空气交汇,所以天气晴朗。
5、一日南风三日暖。一日南风三日爆,三日南风狗钻灶
气象谚语:“一日南风三日暖”是说冬季一天吹南风天气将会变得更暖和些。“三日南风狗钻灶”是说吹了三天南风天气又会变得很冷,狗都钻灶。这两个说法是否有矛盾呢?
原来在冬季由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处于极端寒冷状况,空气很冷很重,气压很高,东南方一方面由于太阳照射相对来说比北方多许多,同时由于海水储存大量热量以供散发,致使冬季气温也下降不多,比起北方极寒地区来讲不知要暖和多少倍。因而东南方气压也比较低。空气总是像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一样,也是由气压高的地方往气压低的地方移动。
这样在整个冬季我国从总的来说都处于西北气流控制下吹西北风,天气都比较冷。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在整个冬季从总的来说西北气流占主导地位。就个别情况来讲,就不见得都能维持很强的西北气流,西北气流也是有时强些有时弱些。当西北气流较弱时,南方暖空气就可以趁隙而入,暂时控制局部地方,这时在南方暖空气控制地方就吹南风,由于南方暖空气气温较高可以带来很多热量,被控制的地方一时也变得暖和好多。“一日南风三日暖”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气候毕竟是冬季时令,南方暖空气毕竟有限,连续刮了二三天南风说明北方可能又会有新的更强的冷空气即将南下,当这个冷空气南下时,冷重的冷空气就会像楔子一样很快地插入南方暖空气底部,把整层暖空气抬升。暖空气被抬升后由于绝热冷却作用和与冷空气掺和冷却作用合在一起,共同使暖空气很快变冷,水汽被大量凝结成冰晶雪花,造成下雪。下雪以后的天气当然比以前更冷了。这时连狗也不敢出来活动了。三日南风狗钻灶就是这个意思。
6、热生风,冷生云
热生风,冷生云这条谚语从本质上概括了生风、生云的根本原因。
风是怎样吹起来的呢?前面讲了是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气压高,有的地方气压低,气压高的一方空气就向气压低的一方流去,这样就生成了风。气压为什么会有高有低呢?因为有些地方受热厉害,空气膨胀变轻气压变低;有些地方受热少,空气膨胀不厉害,空气密度大,气压就高。所以说热生风是有道理的。
云又是怎么生成的呢?前面也讲了。云的生成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使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只有使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才有多余水汽凝结成水滴。否则是不可能凝结成小水滴的。要使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况,光靠蒸发作用增大空气中水汽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达到的,即使可能达到最多也只能在江、河、湖、海面上形成蒸汽雾(形成蒸汽雾射冷却这个条件还是必要的)。
大范围的云一般都是由于空气在某种外力因素作用下被抬升变冷,使空气本身能容纳水汽的本领变小,使多余水汽凝结成水滴而形成云,或者是由于冷暖空气掺和使暖空气变冷,水汽达到饱和,凝结成水滴而形成云。从管是前一种情况,还是后一种情况都离不了冷却作用。冷生云正是反映了这个道理。
7、南风暖来北风寒,东风湿来西风干。 南风发热北风冷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湿、西风干,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我国所在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前面讲过,风是由于空气流动而产生的,可见刮南风就是南方的空气向北流去,刮北风就是北方的空气流向南方;同样刮东风是东面空气流向西面,刮西风就是西面空气向东面流去。
我国的地理位置是处于北半球,北边是高纬地区的寒冷极地,西边是一望无际的连绵不断起伏山岭、欧亚大陆;南边是处于低纬的热带地区;东面是水波浩淼的太平洋。这样在我国北方,由于终年日照较少,地面温度很低,气温也很低,是一个终年积雪的寒冷地带,所以北方冷空气南下时,其气温很低,所过地方气温当然会急剧下降,给人以寒冷感觉。同时北方是大陆地区,水汽较少,另一方面终年积雪冰面蒸发能力也小,第三由于气温低所能容纳水汽也少,因此北方来的空气所含水汽都不多,也就是说都比较干燥。因而造成北方既冷且干的现象。
相反,在我国南方是靠近赤道的热带地区,终年受到太阳光的强烈照射,气温都比较高。当南方的空气向北移动时,空气也会把热量一同带到北方,它所经过的地方气温当然也会升高,所以南风也就比较暖和了。我国东面是太平洋,比起西边大陆水分不知要多多少。水多气温高蒸发到空气中的水汽当然也就会很多。所以海面的空气一般说来都比较潮湿。潮湿空气向西移到大陆上当然会带去大量水汽,东风湿也就是这个道理。我国西部是广阔的欧亚大陆,内陆地区水分不足,空气中水汽更少。所以,西
面过来的空气不会带来多少水分,西风当然也就显得比较干燥了。
寒、暖、湿、干都是相对的,只有通过互相比较才能给予判断,农谚中南北用寒暖判别,东西用湿干判别是非常恰当的,也是很有科学见解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南风暖来北风寒,东风湿来西风干确实是比较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
8、关于春天的谚语:春到三分暖
1.春天三日晴。
2.春雨贵如油。
3.一年四季春为首。
4.一年之计在于春。
5.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6.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
7.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8.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9.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
10.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
9、农业谚语:春分天暖花渐开
春分天暖花渐开,牲畜配种莫懈怠。
春分天暖花渐开,马驴牛羊要怀胎。
牲口栏里勤打扫,一年四季疾病少。
疾病不早防,病到就慌张。
时到春分,畜禽打针。
气味臭烘烘,一定是肺痈(指大牲畜)。
瘤胃臌气牛多见,饲喂草料防霉变。
角冷鼻无汗,赶快把药灌。
张口上喘,十有九险。
猪瘟病毒传染快,眼赤无神爱昏呆。
猪丹毒,传染急,温高便秘食欲低。
粪稀粪干,猪体不安;毛眼闪光,猪体健康。
猪有蛔虫害不小,泻频眼白不添膘。
羊圈瘟病易发生,圈干防雨病无踪。
羊患热痢体发烧,干渴便脓不停尿。
兔瘟蔓延危害大,春秋两防不怕它。
母鸡肚里有虫搅,毛松冠白产蛋少;两晚两片驱虫灵,产蛋可多二三成。
惊蛰春分万物生,鱼儿开口食量增,米糠麸皮豆麻饼,水旱嫩草勤供应。
投饵施肥要当心,量少、次多最要紧;投饵定位搭食台,省饵省工鱼齐来。
要想管好一池鱼,先要管好一池水。混养鱼种要分层,科学搭配产量增。
深水如高楼,层层有鱼游。
有的喜深,有的喜浅,合理搭配青、草、鲢、鳙、鲤、鲫、鳊。
底层罗非鲮鲫鲤,中下鳊青上鳙鲢。
水宽鱼跃,水窄鱼跳。
春天老鼠饥,捕杀好时机。
10、团结合作的谚语:雁怕离群,人怕掉队
雁怕离群,人怕掉队。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
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
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智慧无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人难唱一台戏。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
一颗星星布不满天,一块石头垒不成山。
一根稻草抛不过墙,一根木头架不起梁。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鱼不能离水,雁不能离群。
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力量从团结来。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
11、关于天气的谚语:南风暖,北风寒
大雨前兆,蜻蜓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
动物对下雨的预报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雨必下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前兆。
蟑螂乱飞,有阵雨 蟑螂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很强,如果夜间看到蟑螂飞来飞去,说明天气发生变化,将有降雨。
蜘蛛结网,久雨必晴由于下了很久的雨,蜘蛛无法结网捕食,如果看到蜘蛛爬出来结网,说明天气很快就转为晴天。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