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春寒致雨,春暖致晴”》属于谚语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为什么说“春寒致雨,春暖致晴”
春天天气冷一般都是由于冷空气刚刚南下,或者南下的冷空气尚未变性而造成的,但春天是由冬向夏的过渡季节,暖空气相对比较活跃,并且一次比一次强,有冷空气南下就会形成冷暖空气交汇而发生降水,反之,如果天气暖,则说明该地在单一的暖气团控制下,或原来南下的冷空气已经变性,没有冷暖空气交汇,所以天气晴朗。
2、开门风,关门住,关门不住吹倒树。早风晴,晚风雨
开门风,关门住,关门不住吹倒树。早风晴,晚风雨气象谚语。
白天刮风不像晚上刮风那样有明确的指示性意义。在稳定少变的情况下,晚上要么无风要么风力很小,如果晚上刮大风,一般都说明有新的天气系统即将移来影响本地,天气将要转坏。
白天则不一样。白天刮风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处于稳定天气系统控制下没有新的天气系统移来影响,只是由于白天地面增热快发生对流而刮起来的风。这种风有时也比较大;另一种情况则是新的天气系统移来而造成的大风。两种情况形成的风在白天是不容易很好地区别开来(如果配上云的观测可能会好区别些)。
但是有一点,如果是在稳定的天气系统控制下,仅仅是因为白天热力对流作用而造成的大风,不论其风力多大,太阳西沉后,也就是到晚上风都应该逐渐变小止息。如果白天刮大风到晚上没有停止趋势,就说明这种风不是热力对流作用而产生的,是新的天气系统移来,比如北方冷空气南下,台风北上,低槽东移等等而造成的。
随着天气系统主力移来风力将会大增。开门风,关门住,关门不住吹倒树就是说明这种情况。早风晴,晚风雨也是一样,单单是在白天刮风可能是稳定天气系统控制下好天气,晚上起风表明有新的天气系统影响,当新的天气移来时会造成阴雨天气。
3、为什么说“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是说早晨东南方向有黑云遮日,预示有雨。因为早晨吹暖湿的东南风,温度较本地空气为高,形成上冷下热,水汽易上升成云,再加上白天地面受热,空气对流上升,更促使云层抬高,水汽遇冷成水滴,从而可能使天气变为不风即雨的情况。
4、昼雾阴,晚雾晴;早雾晴,晚雾雨。
这两谚语看起来是有矛盾的,其实这里只不过早晚所指的含意不同,道理是相同的。昼雾阴,晚雾晴,是指雾生成的时间而言,它是指晚上或者凌晨生成的雾预示着晴天,而白天生雾肯定会是阴雨天气。而早雾晴,晚雾雨指的是清晨我们看到雾可能预示着一个晴天,但是如果此雾不收(晚雾是指此雾一直延迟到晚上还不收,是喻雾维持时间之长)可能就会转成阴雨天气。
晚上或凌晨所生成的雾大部分都是辐射雾。它形成于晴朗无云的夜晚,大多处于冷高压控制之下,多预示晴天。但是白天生成雾可不是这种情况,白天地表面受太阳光照射是增热的,根本没有辐射散热的可能(指整个热量收支而言),另外在白天也不可能在近地层形成一个稳定的逆温层(锋面过镜除外)。同时白天乱流比较强烈,在这些条件共同作用下,互相影响,在白天根本不可能形成辐射雾。
因此,白天所以能生成雾大部分都是平流引起平流雾。最典型的要算是锋面雾。锋面雾包括锋际雾、锋前雾、锋后雾三种。锋际雾本身就是贴近地面的低云,它只有在暖湿空气异常潮湿情况下形成,在它的上面是一个又厚又广的云层(锋前雾本身就是阴雨天气中降水的产物,只是此种降水在未到达地面里被蒸发后又凝结而成的),锋后雾是暖锋行经冷地表时凝结而成的雾。所有这些雾都与锋面活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所以说这些雾的生成,不但不是好天气的象征,相反却是坏天气的征兆。从这方面来看昼雾阴,晚雾晴是很有道理的(锋后雾天气可能易于转好)。
清晨当我们看到迷天大雾时,如果太阳出来不久这雾便消散,是辐射雾的一个特点,当然是一个晴好天气。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晴朗无云的夜晚,微风徐徐,它是生成辐射雾的良好环境,地面迅速辐射冷却,在微风、乱流作用下,近地层空气在地表作用下也相应冷却,多余的水汽被迅速凝结成小雾滴,于是迷天大雾迅速形成。之后,如果有新的天气系统移来,在天空中铺盖上一层厚厚的云层,这样就形成了下面是迷天大雾,上面是厚厚云层的局面。
早晨太阳出来后,由于上面有一层厚厚的云层阻挡阳光,地面就不能迅速增热,雾滴也不可能迅速蒸发或抬升,因此就造成大雾不收的情景。如果云上不收都有可能,晚雾阴指的也就是这种情况,所以说早上看到雾如果太阳出来后雾还一直不收,可以预见天空中已经存在一层厚厚的云层,未来天气转阴雨可能性很大。早雾晴,晚雾阴也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5、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
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看起来似乎很矛盾,雾本来一般预兆晴天,为什么晴天久了生成雾反而会转阴下雨?下雨久了空气本来很潮湿,按理说出现雾也很平常,为什么久雨出现大雾又会晴天呢?仔细想一想,其实它并不矛盾,而且很有道理。
我们知道生成雾首要的一个条件就是低层空气中要有相当充沛的水汽,没有充沛的水汽,雾当然是形不成的。在一个地方持久的晴天,大气一般都因白天蒸发,水汽不断散失(天气晴好的地方大多是处于高压区,下沉气流呈辐散型),水汽不断减少,所以空气一般都比较干燥。由于空气干燥虽然昼夜温差很大,有了良好的冷却条件,还是不能有水汽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雾。所以久晴的地方不容易生成雾。当久晴的地方出现大雾时,一般是有新的天气系统移来,带来充沛水汽的空气,才能形成雾。而一般新的天气系统移来时,都会有一个转阴或配有降水的过程,久晴大雾阴就是这个道理。
在持续久雨的地方,虽然此时空气中水汽相当充沛,但是一则由于上空有一层厚厚的云层像被子一样覆盖在大地上面,它阻碍了地面的散热作用,二则由于降水过程是水汽凝结成水珠而后合并成雨滴才降落地面。这个过程水汽是释放热量过程,它使气温相对地增高了一些或抵消一部分冷却作用。这样在久雨地区光有充沛的水汽,没有充分的冷却作用,雾也是很难生成的。而当久雨的地方突然生成大雾,它说明上层厚厚的云层已经打开消散,地面本来就不很高的地温强烈辐射冷却,这种冷却又反过来影响近地层空气使之也很快冷却,由于空气中水汽本来就相当充沛,稍一冷却就有水汽凝结成雾。因此说它是好天气的预兆。
所以我们说“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是并不矛盾的。
6、星星眨眼,离雨不远;闪烁星光,雨下风狂。
这主要是指晴朗无云的夜间,我们看到与天空中星星闪烁不定,也就是所谓星星眨眼。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空气层结相当不稳定,有乱流、湍流存在。当上升气流加强时,就把低层空气中尘埃、水汽带向高空集中,挡住了部分星光,这时星光就显得比较暗淡;当上升气流减弱时,尘埃、水汽就下降或散开,星光又复明亮。当空气不稳定现象往复进行时,就产生了星星眨眼现象(特别是晚上)。这种现象多处于低压区或低压槽前,所以它说明未来低压系统将要移来,天气可能转坏。
当空气发生扰动或受热力影响产生对流,或受外来空气影响使空气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密度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引起星光不断发生折射改变方向,于是看上去星光也似乎发生眨眼现象,这种现象也说明空气层结不稳定,或许有新的天气系统影响,一般也预示天气将转坏。
7、北风雨,南风晴。六月北风当日雨,好像亲娘看闺女
北风雨,南风晴。六月北风当日雨,好像亲娘看闺女。入伏北风当日坏。六月北风阴雨绵绵。
夏季副热带高压西伸控制我国东南部、中部大部分地区。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多数吹东南风,天气晴朗酷热很少下雨。这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内部盛行下沉气流。从东南方来的暖湿空气虽然有较充沛的水汽,但是由于空气主要趋势是下沉,下沉空气是一种绝热增温过程,温度升高,容纳水汽本领变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原来就不饱和,这样更显得不饱和了,更没有多余水汽凝结成水滴成云致雨。所以天气总是晴好的。如果吹北风说明北方有冷空气南下。农历六月(阳历7月)北方冷空气势力较弱一般不易南下,要南下可见其势力较大(可能副高势力也有所减弱)。
这个南下冷空气插入暖空气底部迫使暖湿空气抬升。暖湿空气一旦受到抬升,由于外界气压不断下降使暖湿空气体积不断膨胀,体积增大,气温下降,容纳水汽能力变小,原来没有达到饱和的空气,这时已经达到饱和甚至过饱和状况,多余水汽就
被凝结成水滴形成阴雨天气。六月北风当日雨,好像亲娘看闺女,情况确实这样。南风晴见后面一条的解释。
8、久雨见星光,明朝雨更狂;明星照湿地,天亮依旧雨。
在连阴雨的天气里,晚上有时会云层展开,露出蓝天看见星星,这到底是天气转好的象征还是继续下雨的预兆呢?农谚告诉我们见星光只是暂时现象,雨仍然是要继续下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春秋季节,连阴雨天气多数是静止锋造成的。一则静止锋上的云层不是完全一样的厚薄均匀的,是有时厚有时薄,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云层厚水汽充沛移来时会下雨,等到薄的云移来时,可能雨就会稍歇一会儿。连阴雨天气雨总是下下停停,也正是这个原因。晚上当薄薄云层移来时,透过云层也有可能会看见星光,因此不能说它就意味着天气要好转。另一方面在久雨的天气里,空气非常潮湿也很不稳定。晚上地面开始散热,尽管天上有厚厚的云层盖住,妨碍辐射冷却的正常进行,起着一定的保暖作用。但是近地层空气还是要降温变冷的,只不过比晴朗无云的时候变冷得慢一些,温度也下降不了许多。
这时候(云层以下)情况正好相反,它由于得到地面辐射上来热量的补充,温度下降很慢,甚至不下降,于是空气就变得上暖下冷,头轻脚重,空气就渐趋稳定,出现了暂时的稳定现象。挨近地面的空气就不再继续上升给上层云里补充水汽,供其蒸发消耗发展之用。这们在云层较薄的地方就可能再现破绽,露出青天,看见星光造成暂时好天气。但是这只不过是夜里暂时现象,第二天太阳出来地面继续增温,空气又变得上凉下暖,头重脚轻空气又重新归于不稳定,低层空气又开始上升补充云里水汽,原来空气就很潮湿,云里水汽含量本来就比较多,再一补充给继续下雨又造成一个良好条件,连阴雨就有可能继续下去,所以说“明星照湿地,下雨不歇气”基本上还是可以信赖的。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说晚上确实因锋面移过本地,云层开始变薄抬高消散而出现星光,那就与上述情况大不一样,可能就是晴天的征兆了。
9、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气象谚语 久晴西风雨,久而西风晴,都是吹西风为什么有的没雨会下雨;有的有雨倒变晴呢?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如果一个地方晴久了,空气每天受到太阳光照的间接作用不断增温,空气较暖和,同时地面蒸发也随之旺盛,空气中水汽含量相对也多些。之所以晴久原因是缺乏使暖空气受到一个抬升力量,暖空气得不到抬升温度降不下来,空气中水汽就无法达到饱和造成降水天气。即使晚上辐射冷却强烈,最多也只能结成露水。这时如果吹西风表示西北面有冷空气南下或低槽东移。这两个外来因素都为暖空气得到足够的升力提供了条件,前者由于冷空气插入暖空气底部使暖空气整层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成水滴,造成阴雨天气。后者使暖空气辐合上升,同样使暖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冷却,水汽凝结成水滴而造成阴雨天气。总之不管是冷空气南下,还是低槽东移都说明是一个新的天气系统影响过程,容易造成阴雨天气。
上面讲的久晴西风雨,这里面有一个风向转折过程。它说明久晴时,不是吹西风,而是吹偏东风造成的,转吹西风方能下雨。因此此谚语在夏季比较适用。如果是冬天大陆性气团控制下,久晴本来就吹西风,再吹西风当然是不会下雨的。这种情况应当有所区别。
一个地方长时期阴雨连绵,主要是因为冷暖空气势力相当各不退让形成静止锋所造成的。这时,如果吹起强劲的偏西风,说明西北方有新的冷空气补充到原来冷空气中去。于是,冷暖空气平衡状态被破坏了,原来静止锋变成了冷锋迅速向东南移去。原来受静止锋控制的天气就转而受冷高压控制,阴雨天气便告结束,代之而来的是冷高压控制下的晴好天气。
这种由久雨西风晴所形成的晴天在早春晚秋及冬季都可能形成一个较长时间的晴朗天气。如果发生在晚春、早秋时节,这种晴天维持时间可能不长。对夏季根本不适用。因此也应当分别对待。从上述分析可见,久雨西风晴,久晴西风雨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