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憨豆先生》

《大班教案《憨豆先生》》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教案《憨豆先生》

1、大班教案《憨豆先生》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动画片《憨豆先生》故事的开始和结尾创编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

  2、喜欢续编故事,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动画视频《憨豆先生》、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动画视频,理解故事前半部分

  1、介绍人物,猜想情节

  师: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他叫憨豆先生。他有个特别的伙伴,是泰迪熊。

  提问:你们看过这个动画片吗?(没有)

  2、观看视频一部分,挖掘多种内涵

  师:今天,憨豆先生在家和泰迪熊看电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观看视频内容)

  提问:

  今天,憨豆先生去做什么事情了?(想到大自然中去拍摄动物的照片)

  你觉得憨豆先生是个怎么样的人?(非常有趣、搞笑、有点儿笨的、话不多,但是动作、表情很夸张的)

  二、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后半部分

  1、观看结果,引导幼儿猜想,创编多种故事发展情节(出示憨豆先生夸张的恐惧表情、一群动物凶狠地表情)

  提问:可是,你们看,最后憨豆先生什么表情?小狗什么表情?那你觉得这个中间会发生什么事儿呢?

  (预设1、可能去拍摄的时候他没拍好,被小动物欺负;预设2、可能去拍摄时候他碰到小动物了,自己却不小心出丑了)

  2、分组讨论(按记录分组,规定人数,将记录纸放在不同的桌子上)

  现在,我们根据自己猜想觉得那种结果更加有趣进行猜想,一起把憨豆先生去森林后会发生的事情讲一讲。他会遇到哪些小动物呢?它们正在做什么呢?

  请大家四人一组,一起讲一讲,最后派一个代表,把你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故事就从“憨豆先生高兴地开着车来到了森林……”开始吧!

  幼儿分组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3、个别讲述,同伴补充

  师:故事编好了吗?我们要来请每组的代表来把自己组编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大班教案《兔子先生》含反思

目标:

  1.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大意,感悟兔子先生的积极心态。

  2.尝试用“换个想法”的方式和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中不那么幸运的事。

  3.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及“换个想法”带来的豁达、愉悦。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准备:

  1.盒子两个(一个内有若干“钻石”,一个为空盒)。

  2.故事PPT,事件图片三幅。

  3.背景音乐,声音音频。

过程:

  一、游戏“幸运猜猜猜”

  1.自由选择盒子,体会“幸运”与“不幸运”。

  师:今天我带来了两个盒子。你喜欢哪个盒子就请坐在哪个盒子这边。

  (幼儿自由选择,分成两边坐下。)

  2.说说感受。

  师(打开幸运盒,取出“钻石”):哇,里面有宝物哦。选择这个盒子的小朋友现在心情怎么样?

  师:你们选择了这个盒子真幸运啊!里面有好漂亮的钻石!

  师:另外一个盒子里会不会有比钻石更好的东西,你们会不会更幸运呢?(打开空盒子)呀!是个空盒子。你觉得幸运吗?心情怎么样?

  师:难道选择空盒子就真的不幸运了吗?

  二、欣赏、理解故事

  师:让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幸运的兔子先生》。为什么叫它“幸运的兔子先生”呢?兔子先生究竟遇到了什么幸运的事情?真的很幸运吗?

  1.欣赏、理解故事第1~2段。

  师:兔子先生遇到了什么事?你们觉得它遇到的是幸运事吗?为什么?

  师:兔子先生觉得自己幸运吗?它是怎么说的?

  师:为什么兔子先生觉得自己幸运呢?

  师(小结):原来兔子先生遇到不幸运的事情时,会想办法把事情往好的地方想,找到小幸运,让自己快乐起来。

  2.欣赏、理解故事第3段,进一步理解兔子先生的“幸运”。

  师(教师讲述前半句):兔子先生遇到了什么事儿?这事儿幸运吗?为什么?

  师:如果你是兔子先生,会怎么想这件事,从中找到小幸运,让自己有好心情呢?

  师:我发现你们有点像幸运的兔子先生了,会在不幸运的事情中想办法找到小幸运,让自己快乐起来。我们来听听兔子先生是怎么说的。

  3.尝试帮助兔子先生找到第4~6段后半部分中的“幸运”。

  (1)倾听教师讲述第4~6段中的前半部分。

  师:故事里的兔子先生又遇到了三件不幸运的事儿,请你们听一听是什么事。

  (2)交流、讨论。

  你们觉得这三件事情中有小幸运吗?现在请你们帮助兔子先生找一找。请你和身边的4个好朋友组成一组,选择一件事情,讨论一下你们找到的小幸运。等会儿我们来分享。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分组选择事件图片并讨论。)

  (3)各组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师小结。

  师:你们真棒,找出了这么多小幸运。你们是“幸运的小朋友”。

  三、完整倾听故事,感悟幸运

  1.完整倾听故事。

  师:后来兔子先生遇到了一只饥饿的大野狼,它还能这么幸运吗?答案就在结尾。让我们来完整地听一遍。(播放音乐,教师讲述故事。)

  2.提升经验。

  师:现在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幸运的兔子先生”了吗?它是怎么找到幸运让自己快乐起来的呢?

  师(小结):原来兔子先生能把不那么幸运的事情往好的地方想,找到小幸运,从而让自己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保持好心情。

  四、迁移生活经验,寻找幸运

  师:还记得刚才的小游戏吗?选到空盒子的小朋友都觉得不幸运,现在你们是怎么想的?怎样让自己觉得也很幸运,让心情变好呢?(引导幼儿表达。)

  师(小结):你们真了不起!从空盒子里找到了许多隐藏的小幸运。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祝福你们永远都有一个快乐美好的心情!

反思

  大班教学活动“幸运的兔子先生”的重点目标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寻找看似不幸事情中的幸运,这对大班幼儿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但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面带笑容,不停地说着“哈哈!我可真幸运,幸好……”的句式,他们已经找到了幸运。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精心设计的帮助幼儿寻找幸运的三个路径值得我们借鉴。

  1.带着悬念的游戏——引发对“什么是幸运”的思考

  活动以“猜盒子”的游戏开始,装满“钻石”的盒子和空空如也的盒子对比强烈,让幼儿马上感受到了“幸运”和“不幸运”的不同。当选择空盒子组的幼儿满脸失望时,教师的一个颇有悬念的提问“难道选择空盒子就真的不幸运了吗”,引发了孩子对“什么是幸运”的思考。

  2.三段式的解读——搭建“寻找幸运”的路径

  教师引导幼儿带着悬念和思考进入解读环节。作品由七个平行的小片段组成,前三个片段,教师通过分段讲述逐步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幸运;后三个片段,教师请幼儿小组合作、同伴互助来寻找幸运。在活动最后,教师在组织幼儿完整倾听故事前出示大野狼的图片,提醒幼儿用自己的前期经验去感受、体会幸运。以上三段式的解读,将教师的引领、幼儿的自主思考和师幼互动融合在了一起,帮助幼儿搭建了寻找幸运的路径——遇到麻烦事时。把事情往好的方向想一想。

  3.生活经验的链接——拓展“寻找幸运”的路径

  第四环节“寻找空盒子的幸运”,需要幼儿运用原有生活经验和刚刚习得的策略。孩子们富有想象力和充满正能量的语言告诉我们,他们已经学会了寻找属于自己的小幸运。

3、大班教案《一半先生》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对虎头蛇尾的行为感到好笑、可气。

  2、通过讨论领悟持之以恒专注有序做事的重要性。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故事一半先生大图 鹅太太指偶

活动过程:

  一、故事“一半先生”

  一)一半先生

  1、有一个人的名字叫一半先生,他为什么会叫这么奇怪的名字呢,我们来听听《一半先生》的故事就知道了!

  2、教师讲述故事前半部分(开头至“冻得格格发抖”)

  为什么大家叫这个人一半先生?(做事情经常做一半)

  事情只做了一半,会怎么样?

  你喜欢这样的一半先生吗?别人会喜欢他吗?

  二)一半太太

  1、一半先生的老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讲述故事中间部分(“一半先生还有一个做事也做一半的老婆”至“让我怎么穿呀”)

  一半先生娶来的一半太太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怎样做事情的?

  三)一半先生和一半太太

  1、两个做事做一半的人在一起过日子,会互相喜欢吗?

  2、讲述故事后半部分(“一半先生间一半太太不理自己”至结束)

  3、一半先生喜欢一半太太吗?一半太太喜欢一半先生吗?做事做的一半的人,有人会喜欢吗?(每人喜欢做事做一半的人,一半先生、一半太太也不喜欢做事做一半的人)

  一半先生和一半太太都觉得日子没法过了,他们想出办法了吗?为什么想不出办法?(没有想出办法来,因为想了一半,就不再想下去了)

  二、我们来帮助他们

  1、一半先生和一半太太没人喜欢,他们的日子也过不下去了,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帮助他们。还应该帮助他们明白道理“做事情要持之以恒”,以后他们能自己把事情做完整。

  三、故事“鹅太太洗澡”

  1、小朋友刚才一起帮助了一半先生和一半太太改正做事做一半的坏毛病,真棒!有一只大白鹅呀,大家都叫它鹅太太,它也有一个坏毛病,就是呀,做起事来丢三落四的,也要小朋友来帮助它改一改这个毛病好吗?它到底是怎样的丢三落四呢,让肖老师先把“鹅太太洗澡”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你们就会明白的。

  2、教师讲述故事“鹅太太洗澡”。

  3、(出示手偶)鹅太太说呀,真是不好意思,小朋友听了我的故事都该笑话我了吧,赶快帮我想想办法改掉这个坏毛病吧!

  4、引导幼儿讨论:应该怎样改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应该把一件事做完,再去干别的)

  5、那最后我们再一起来帮助鹅太太记住洗澡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吧!

  四、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帮助了一半先生、一半太太和鹅太太改掉了做事做一半,及丢三落四的坏习惯,真棒!相信小朋友一定能记住这样的坏习惯真是不好!

4、大班教案《胆小先生》含反思

活动目标:

  一、通过故事让幼儿体验作品幽默的情趣,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地续编故事,并尝试故事表演。

  三、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四、大胆想象,尝试讲述故事的不同发展。

活动准备:

  1、课件

  2、用积木和其他材料布置好胆小先生家的场景、

  3、小老鼠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放课件,介绍故事主人公及他的房子。

  二、讲述及续编故事。

  1、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胆小先生的家是怎么样的?胆小先生有没有放了母老鼠?请持不同意见的小朋友分坐成两组,各自讲讲理由。

  2、讲述故事的第二段,提问:胆小先生有没有和老鼠换房间?为什么?老鼠换了房间后,他们做了些什么?请持不同意见的小朋友分坐成两组,各自讲讲理由。

  3、讲述故事的第三段,提问:“大老鼠要将胆小先生赶出房子,胆小先生答应了吗?请持不同意见的小朋友分坐成两组,各自讲讲理由。

  三、完整欣赏课件,听故事。

  四、讨论:

  1、你有什么害怕的经历?害怕什么?

  2、如果你遇到害怕的事情会怎么办?

  鼓励幼儿做勇敢、有力量的人。

  五、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尝试表演故事。

反思:

  《胆小先生》重点是帮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培养勇敢品质, 培养幼儿运用语言讲述能力, 帮助幼儿理解“大吃一惊”“抱头鼠窜”的意思,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感受胆小先生性格变化。

  1 出示道具:首先,上课之前我准备了相应得的教具,大老鼠若干,胆小先生以及积木搭成的楼房,当我出示这些道具的时候,幼儿非常的兴奋

  2.谈话导入“猜猜这个房子的主人是谁?在这个房里将会发生怎样的事呢?这是幼儿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3 讲述故事接着我非常有感情的边表演边讲述了这个故事,幼儿基本上认真的听完了这个故事

  4 提问激趣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大老鼠闯进胆小先生的家,胆小先生是怎么做的?”“胆小先生为什么让大老鼠住进地下室?”引导幼儿讲述故事里大老鼠语言加深幼儿对故事印象。最后,启发幼儿续编故事结尾。

5、大班教案《香烟先生的遭遇》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抽烟对人体健康,社会环境的危害。

  2.通过认识禁烟标志,初步感受禁烟的社会意义。

  3.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游戏,发挥幼儿的想象,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4.初步了解抽烟有害健康的小常识。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了解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幼儿已有改编歌曲的能力

  2.材料准备:大型积木,剪刀,各种材料纸,彩色笔等,视频转换仪,禁烟标志

  3.环境准备:在活动室内布置“电影院”、“超市”、“商场”的场景;幼儿已认识这些汉字,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以便幼儿能坐在地毯上看电视。

活动过程:

  1.情境表演,引导幼儿认识禁烟标志。

  配班老师扮作香烟先生,自我介绍后走到“电影院”等场景处不敢进,却遛走了,引导幼儿观察禁烟标志的特征,及为什么这些地方会挂上“禁烟标志”。

  (分析:幼儿由情境表演引到认识禁烟标志,此处把幼儿带到情境中去,引起了幼儿认识禁烟标志的兴趣)师:小朋友你们讲一讲为什么“电影院”这些地方会挂上禁烟标志?

  幼:

  (1)吸烟不光危害自己的健康,在这些地方抽香烟的气味在空气中也会影响别人。

  (2)吸烟还会引起火灾。

  (分析:此处幼儿自然而然把自己已有的知识通过相互讨论讲了出来,就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为下面的讨论活动做好铺垫)

  2.幼儿和老师一起讨论“吸烟到底有什么害处

  师:刚才小朋友讲得很好,所以有了禁烟标志人们就不能在这些地方吸烟,那么吸烟到底有什么害处呢?

  幼:

  (1)吸烟危害自己,经常吸烟的人会咳嗽多痰,香烟里的有害物质会使人生病,甚至得癌症。

  (2)吸烟的人吐出的烟会飘散在空气中影响别人,特别是在室内空气不流通危害更大。

  (3)吸烟的人一不小心就会引起火灾,造成很大的损失。

  教师小结:原来吸烟有这么多的害处,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小朋友再想一想,一包香烟多少钱?如果这些钱给我们可以做哪些事呢?

  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好的几十块钱,差的也得几块钱,我们可以用这些钱买书,买衣服,买文具用品等等。

  (分析:此处先让幼儿自由讨论,教师最后归纳再提升到“经济”价值这个上面,培养了幼儿探索意识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环节也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所在)

  3.教师介绍世界无烟日,并引导幼儿寻找戒烟的方法。

  师: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提出要禁烟,并规定每年的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许多地方出现了无烟商场、无烟列车,处处禁烟,可是那些吸惯了烟的人,总是想吸烟怎么办呢?

  幼:

  (1)把他关起来,不让他吸

  (2)这不行,这样他会偷偷地吸

  (3)把生产香烟的厂关悼

  (4)给他吃糖,把烟藏起来

  (5)这也不行,他不喜欢吃糖怎么办?烟藏起来他还可以再去买呀。

  (6)买一些戒烟的药给他吃

  (7)买一些戒烟食品给他吃(分析:此处幼儿讨论激烈,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能想到怎样解决戒烟问题,这个方法是不是最好的方法,从幼儿的回答中引出了此次活动的难点“想想戒烟的方法及如何动手制作”)

  4.游戏:赶走“坏香烟”

  升华禁烟意识情境:香烟先生哭着上场说: “小朋友们都知道了禁烟的好处,想了好多戒烟的方法,我只好去流浪了

  师:香烟会给人们带来这么多害处,我们小朋友喜欢它吗?我们唱首歌赶走它吧。

  师生共同把歌曲《赶走大狐狸》改编成《赶走坏香烟》进行歌表演(分析:此处利用歌表演把幼儿的情绪推向**,使幼儿不但从思想,语言上了解香烟的危害,从行动上也抵御害人又害己的坏香烟)

  5.游戏“戒烟工厂”的搭建,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师:我们赶走了香烟先生,既然生产香烟的厂一点儿也不好,干脆我们来搭建一个戒烟工厂吧。

  分组游戏:

  a组:用大型积木搭建戒烟工厂

  b组:用各种材料剪贴禁烟标志

  c组:用各种材料制作各种戒烟食品

  (分析:将幼儿刚获得的经验及大家讨论的戒烟方法迁移到游戏中来,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兴致很高,同时让幼儿自主选择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每个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自己的特长和想象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6.师生共同在园内把生产的禁烟标志张贴在墙上

  把禁烟产品放到娃娃商店里去卖。师生一起出活动室。

  (分析:结束部分把幼儿制作的成品拿出活动室,师生共同张贴和布置娃娃商店,使幼儿觉得自己的成果有用处,感受游戏活动的快乐。)

活动反思:

  通过整个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后,我发现选择一个让幼儿愿意谈,喜欢谈,有内容谈的话题十分重要,并且也要了解幼儿在这方面有初步知识、经验后再开展,这样幼儿才会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吸烟在幼儿的身边,亲属当中不乏有许多人,活动前我又让他们和父母交流吸烟是好是坏,所以孩子们感兴趣,觉得“我了解了吸烟的危害,回去讲给吸烟的爸爸,爷爷,叔叔听,我真像个小大人”。

  整个活动从情境表演入手,教师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和幼儿一起从禁烟标志认识起,通过观察、相互讨论、改编歌曲、自由想象、选择操作等环节一步一步走向主题,幼儿在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想象、辨析事理及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在活动的结尾我让孩子们的制作成果物有所用,孩子们觉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重视,老师是把他们当成一个有见解的人来一起学习知识的,所以在活动后他们总喜欢找我交谈:“刘老师我觉得吸烟还有这样的危害;孙老师,我又想到了一个戒烟的方法……” 孩子们的自信心增强了,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存在了一些我教学中的失误,在讨论吸烟危害时,由于我的引导,幼儿大部分围绕对人体和周围环境的危害交谈,而对于吸烟吐出的烟雾对大气层的影响没能涉及到,环保意识强调不够;在禁烟标志方面由于我事先查阅的资料还不够详细,造成对禁烟标志的理解不够全面,事后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个活动的积极性还很高,我就趁热打铁又组织了一次活动弥补了教学活动中的不足,经验告诉了我每次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它又是开展另一个教育活动很好的契机,所以教师如何把握幼儿的动态,挖掘来源于生活的题材,做好每次活动后的反思是十分重要的。

6、大班教案《蜘蛛先生要搬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一) 自主阅读图书,能围绕蜘蛛搬家的事件,尝试讲述搬家的原因、时间、方式、 过程与结果。

  (二) 感知体验故事的问答式结构。

  (三)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四)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一) 初步了解蜘蛛的外形特征与织网生存环境。

  (二) 自制大图书一本。幼儿两人合作一本小图书。

  (三) 蜘蛛结网图。

活动过程:

  一、 回忆知识经验,引出蜘蛛先生。

  (一) 你们认识这是谁吗?(出示蜘蛛结网图)?关于蜘蛛你们知道些什么?

  (二) 今天我请来了一位蜘蛛先生。瞧!这位就是蜘蛛先生。(出示无书名的封面) 请你们从头到脚,仔细看看,这位蜘蛛先生的样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 明确要求,带着问题有目的的看

  这位蜘蛛先生要搬家了! 它为什么要搬家?什么时候搬?怎么搬?它能找到 盖房子的地方吗?用什么盖房子呢?会成功吗?请你们仔仔细细的看书, 两人合看一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商量一下。

  二、 两人合作阅读图书后,在集体前交流。

  (一)两人阅读图书,边看边议。

  (二) 阅读后交流:你看懂了什么或者没有看懂的地方可以讲给大家听? (随幼儿指定的页数,观察大图书)

  三、 师生以问答形式共同阅读大图书

  (一) 这个故事说的是谁呀?

  (二) 蜘蛛先生怎么啦?

  (三) 为什么要搬家?(和扫把小姐挤在一起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不开心) 蜘蛛先生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决定搬家。

  (四) 什么时候搬家?怎么搬?

  (五) 爬到屋顶以后呢?还继续搬家吗?怎么搬?(真是不怕困难的蜘蛛先生啊!)

  (六) 最后到了哪里?

  (七) 找到盖房子的地方了吗?在哪里?

  (八) 用什么盖房子呢?

  (九) 蜘蛛先生满意自己的新房子吗?为什么? (虽然很辛苦,但是也很快乐)

  (十) 蜘蛛先生以后会再搬家吗?小朋友,你们认为呢?(我不知道,你说呢?)

  四、 教师按线路图边连线边完整讲述图书故事。

  五、 幼儿两人一组尝试以问答形式讲述图书故事。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设计中,教师充分的考虑到故事本身的特殊性,采用不同于其他的教学模式,即以问题的设置带动幼儿学习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等方式也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也充分的展现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寻找问题时,幼儿能够根据对画面的细致的观察找出不同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画面中经常出现的两个小朋友特别感兴趣,有孩子提问,这两个小朋友是干什么的?有孩子回答:是帮蜘蛛先生搬家的;有孩子回答说:是看蜘蛛先生搬家的;还有的孩子回答说是讲故事的、看动画片的等等,答案不一而足,五花八门。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的思考与辩论的能力。

7、大班教案《松鼠先生和月亮》

【活动目标】

  1、阅读画面,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发展线索,大胆讲述。

  2、丰富动词:推、蹬、撬、扒、扎等,能积极猜想、交流、表演故事。

  3、知道面对困难不害怕、不放弃,大家齐心协力,再大的问题也会变得渺小。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绘本PPT(经过一定筛减改编,去掉文字)

  2.小图卡(人手一张,4张一循环)

【活动过程】

  一、PPT图片导入,引导幼儿局部观察。音效:咚~~~

  1."松鼠先生家门口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一个奇怪的东西掉在树枝上,它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幼儿猜想。

  2.展示整幅图片,听松鼠先生的录音:"这是月亮吗?又大又圆,还泛着淡黄色的光。"幼儿复述松鼠先生的想法。

  二、阅读图书(PPT),感知讲述故事发展的情节。

  1、观察松鼠的动作图片,理解、体验动词推、蹬。

  教师小结:松鼠一会儿……一会儿……,可是不管松鼠怎么使劲儿,月亮一动也不动,为什么呀?"

  2、选图讲述刺猬的遭遇,丰富动词:撬、扒。

  教师小结:"骨碌碌,月亮飞快地滚了起来,一下子插到了山羊的角上"(月亮插在山羊角上,刺猬扎在月亮上)

  3、讲述山羊摆脱月亮的办法

  (1)阅读小图片,(人手一张,4人一循环),幼儿自由讲述山羊的遭遇,也可以和同伴图片连起来一起说说。

  (2)切换大图片,观察山羊的动作连续的路径图,提炼动词:使劲甩,用力跳,蹭来蹭去,向前冲,完整讲述。

  (3)幼儿分组表演。(4人一组),动作体验:山羊的困境。

  (4)幼儿讨论: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山羊?

  4、讲述小老鼠帮助山羊的方法。

  (1)局部观察,讲述小老鼠的办法。

  (2)教师小结:在小老鼠们齐心协力的帮助下,山羊终于摆脱了月亮。

  5、设置疑问,集体讲述动物们的成功。

  (1)"山羊自由了,刺猬自由了,老鼠们也填饱肚子了……""可是动物们开心吗?为什么?"

  (2)集体讲述表演,体验齐心协力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

  三、迁移经验,提升情感:

  1、观察最后一幅图片"月亮终于回到了天上!",一起祈祷:"快点,快点,变回以前那个样子吧!"

  2、情感提升: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要像故事里的动物们一样,遇到困难不害怕、不放弃,齐心协力解决问题。一定会收获成功和快乐的。

8、大班教案《憨豆先生》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动画片《憨豆先生》故事的开始和结尾创编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

  2、喜欢续编故事,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动画视频《憨豆先生》、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动画视频,理解故事前半部分

  1、介绍人物,猜想情节

  师: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他叫憨豆先生。他有个特别的伙伴,是泰迪熊。

  提问:你们看过这个动画片吗?(没有)

  2、观看视频一部分,挖掘多种内涵

  师:今天,憨豆先生在家和泰迪熊看电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观看视频内容)

  提问:

  今天,憨豆先生去做什么事情了?(想到大自然中去拍摄动物的照片)

  你觉得憨豆先生是个怎么样的人?(非常有趣、搞笑、有点儿笨的、话不多,但是动作、表情很夸张的)

  二、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后半部分

  1、观看结果,引导幼儿猜想,创编多种故事发展情节(出示憨豆先生夸张的恐惧表情、一群动物凶狠地表情)

  提问:可是,你们看,最后憨豆先生什么表情?小狗什么表情?那你觉得这个中间会发生什么事儿呢?

  (预设1、可能去拍摄的时候他没拍好,被小动物欺负;预设2、可能去拍摄时候他碰到小动物了,自己却不小心出丑了)

  2、分组讨论(按记录分组,规定人数,将记录纸放在不同的桌子上)

  现在,我们根据自己猜想觉得那种结果更加有趣进行猜想,一起把憨豆先生去森林后会发生的事情讲一讲。他会遇到哪些小动物呢?它们正在做什么呢?

  请大家四人一组,一起讲一讲,最后派一个代表,把你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故事就从“憨豆先生高兴地开着车来到了森林……”开始吧!

  幼儿分组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3、个别讲述,同伴补充

  师:故事编好了吗?我们要来请每组的代表来把自己组编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9、大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憨豆先生》含反思

  设计意图:

  课间休息时,短剧《憨豆先生》中那幽默有趣的情节常常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特别是憨豆先生那憨态可掬的形象更是让孩子们喜爱有加,孩子们看完后总会不自觉地模仿起他那夸张的表情和滑稽的动作。《憨豆先生》是幼儿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幽默剧,为了满足幼儿的学习热情,同时让幼儿对幽默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于是开展了《憨豆先生》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幽默短剧的主要内容,丰富“睡眼惺忪”、“手忙脚乱”等词语。

  2.乐意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来模仿、表现憨豆先生的幽默。

  3.享受欣赏幽默短剧的快乐,发现幽默短剧中隐含的教育意义。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1.憨豆先生图片。

  2.视频《憨豆先生是怎样起床的》(可分为起床前、起床后、出门前三段)。

  活动过程:

  (一)导入,认识憨豆先生。

  1.看憨豆先生照片(点击图片:憨豆先生)教师:你们看,这是谁?他长得怎么样?

  2.引导幼儿观察憨豆的脸部表情。

  教师:他的眉毛什么样?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呢?

  3.鼓励幼儿学学憨豆先生。

  教师:他的表情有趣吗?我们一起来学学他的样子。

  (二)欣赏憨豆先生的视频短剧。

  1.欣赏第一段短剧。(点击视频:起床前)

  (1)教师:今天憨豆先生9点约好了要去看牙齿,现在几点了?(点击视频:钟敲8下后停掉)憨豆先生在干什么?他要不要起床了?

  (2)教师:他用了几种方法提醒自己起床?

  (3)闹钟提醒。

  (4)气体吹痒提醒。

  教师:蒸汽喷脚上是什么感觉?除了脚底,还有挠身体的哪个地方也会痒?

  (5)鼓励幼儿跟好朋友玩挠痒痒的游戏,感受快乐。

  教师:那我们也来玩一玩挠痒痒,请你们和旁边的好朋友互相轻轻地挠一挠。

  2.欣赏第二段短剧。(点击视频:起床后)(视频点击:时间停在9点前)教师:时间过得真快,马上要几点了?憨豆先生9点有什么事?

  师幼互动:师幼一起将两只手放在嘴边做喇叭状,叫醒憨豆先生:“憨豆先生,马上9点了,快起床!”。

  教师:憨豆先生终于被小朋友叫醒了,他起床后做了什么滑稽的事情呢?(继续点击视频)

  (1)撞墙。

  教师:他撞了墙疼不疼?为什么会撞墙?

  丰富幼儿词语:睡眼惺忪教师:他眼睛闭着,没有睡醒,我们还可以用一个好听的词语来说—睡眼惺忪。

  (2)做运动。

  教师:他的动作真幽默,真好玩,你们觉得有效果吗?应该怎么样?

  鼓励幼儿做各种运动的动作。

  师幼一起做动作(甩手臂、扭腰):我们一起站起来做一做,锻炼时要用力,动作做到位,才能达到目的。

  (3)刮胡子。

  教师:电动剃须刀吸住了鼻毛,使劲拉也拉不下来,憨豆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教师:我们来把刮胡子这个有趣的事情表演一下吧!老师来讲情节,请男孩学刮胡子的动作,女孩做观众,看看谁学得最滑稽。

  教师请有代表的幼儿在集体面前再次展示。

  3.欣赏第三段短剧。(视频点击:出门前)教师:刚才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1)晾闹钟。

  教师:闹钟晾了有用吗?为什么?

  小结:闹钟属于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在使用时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

  (2)急得团团转。

  教师:憨豆发现时间晚了心情怎么样?你从哪看出来的?

  丰富幼儿词语:手忙脚乱教师:很着急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手忙脚乱。

  (3)替小熊盖被子。

  教师:憨豆先生出门了又回来干什么?

  小结:别看憨豆先生平时大大咧咧,其实他也有细心的一面,他还是个有责任心的人,走的时候也不忘记帮小熊盖好被子。

  4.完整欣赏憨豆先生的短剧。

  教师:刚才的片子你们觉得有趣吗?现在我们再来完整欣赏一遍,请小朋友坐在小椅子上学一学憨豆有趣的表情和动作。

  (三)增进对憨豆先生的认识。

  教师:老师发现你们看的时候都在笑,你们开心吗?

  1.讨论:说说自己喜欢或不喜欢憨豆先生的理由。

  教师:你们喜欢还是不喜欢憨豆先生呢?为什么?请你和好朋友说说理由。

  要求: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我喜欢憨豆先生,因为……”或者“我不喜欢憨豆先生,因为……”

  2.教师小结: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今天我们小朋友看的时候也一直在笑,憨豆先生真不愧是一个幽默大师,他用夸张的表情和幽默的动作给全世界的人带来了快乐。为了逗大家开心,他还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我们不要去模仿。

  3.简单介绍憨豆先生。

  教师:憨豆先生原名叫罗温.艾金森,他是英国的一名喜剧演员,他用拍幽默片的方式为全世界的人带来了快乐。小朋友,你是怎么为别人带来快乐的?

  活动反思:

  一学期的优质课评选又开始了,每次我都会选择音乐课,因为我觉得音乐课孩子能动起来。可是这次我想突破自己,择了故事,故事在我以前的印象中感觉平淡无味,没什么亮点,孩子也互动不起来。

  前几天写教案时,我就想怎么改变以前用平板挂图的方法,怎样能更吸引幼儿的兴趣?我就想能不能把普通的挂图做得活一点。所以我就把小动物藏在房子里,在听故事的同时他们会想,房子里会藏着哪个小动物?这样幼儿就产生了好奇心,就能认真的听故事。

  一、开始是以郊游的方法听着音乐进活动室,上完后感觉音乐太欢快和后面的故事不太相符,可以直接导入。这样也可以为后面的表演故事节省出时间。

  二、我通过边提问边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词语”闷“、“孤独”“地址”的具体含义。

  三、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通过问路的方法找到目的地。首先,引导幼儿来回答“迷路了怎么办”,一开始,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有的都转移了问题,我想是不是我的引导语不够恰当,所以我就又强调了几遍。通过我的再次引导,有几个孩子回答的还不错,有说打电话、有的说问路终于说到了点子上。

  四、引导幼儿说出老鼠先生会怎么向青蛙问路,幼儿能够说出“青蛙青蛙,老鼠小姐家在哪”一整段的话,接着引导幼儿用有礼貌的方法问路“青蛙青蛙,请问米老鼠小姐家怎么走”,并且领着幼儿跟老师读两遍,在后面问别的“小动物”的时候,就让幼儿用有礼貌的方法去问路。

  五、我在直的路、有转角的路上用黑色彩笔都做了标记,走到路口让幼儿自己说出向哪面转,认识直走、往左拐、往右拐。

  六、看图讲完故事后,我又讲了一遍故事,又看视频。后来评课老师说可以把这各环节删了,看图讲故事后直接看视频讲故事就可以了,确实是这样,其实我的故事也并没怎么记住、语气也控制不好。孩子也不太感兴趣,直接看视频会更吸引幼儿,也会节省一点时间。后来我就想是有点画蛇添足了。

  七、讲故事结束后,让幼儿回答问题,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过提问孩子们学会了故事中角色的对话,为下各环节表演故事做了铺垫。

  八、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进行了思想教育让幼儿学会迷路后的几种方法。

  一节课环节多了不一定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0、大班美术课教案《小丑先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借助工具用颜料大胆作画,引导幼儿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大胆表现。(难点)

  2、培养幼儿细微的观察能力,能大胆想象丰富画面。(重点)

  3、学会添画简单的背景,知道先画主题在画背景。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丑图片、音乐小丑先生。

  2、小丑五官纸片若干、颜料、4号、8号水粉笔、抹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啊,马戏团里的小丑先生很难过。因为他表演节目的面具不见了,没有了面具,小丑先生怎么办呢?小丑先生来不及找面具了,只好请我们小朋友帮忙了。

  二、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小丑先生给了我一些他以前表演的照片给我们做参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的面具到底有些什么样子的?

  2、讨论:引导幼儿观察小丑图片并说出小丑的主要特点。

  提问:看到小丑的模样,你感觉怎么样?为什么觉得好笑?他的脸与我们的脸有什么不同?(请小朋友们讨论回答)

  3、教师小结:小丑都有一个红红的鼻子,大大的嘴巴,有趣的眼睛,看上去很可笑,很滑稽。

  三、出示范画、讨论小丑的画法,(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并请幼儿尝试用纸片创意组合小丑的脸

  1、请幼儿观察并讨论:绘画小丑的步骤是哪些?

  2、教师讲解小丑的绘画顺序。

  (1)画小丑先要画一个圆圆大大的脸。一个红红圆圆的大鼻子。

  (2)那小丑的眼睛、嘴巴和发型呢?请我们小朋友来为小丑先生设计一下他的面具。(请个别幼儿上来用纸片拼贴出各种小丑的脸)。

  师:小丑先生看到小朋友们的设计,心里乐开了花,让我们小朋友在为画上开心的背景。(开心的背景有,圈圈的,点点的,颜色各异的)

  师:我们看看,这样设计是不是五颜六色的很漂亮有很讨人喜欢呢。现在请我们小朋友们拿起水粉笔先画出你觉得你最喜欢的小丑面具。然后再画上背景哦。注意要先设计出好看的面具,小丑先生才会开心的添上背景哦。

  请幼儿回座位操作。

  四、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绘画工具,随意绘画自己喜欢的小丑。

  2、鼓励幼儿画出各种各样的小丑脸上的表情。

  3、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随时指导与帮助。

  五、结束部分:

  请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评选出最有创意的小丑。哪个小丑最滑稽?你喜欢哪个小丑?为什么?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11、大班美术《蜘蛛先生的网》教案

  设计意图: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奇妙而有用的线。幼儿对什么是“线”,哪里有“线”,抽象的“线条”概念有浓厚的兴趣,探索两点之间可以形成哪些千变万化的线条,这些线条又可以构成什么样的图案。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学习古代传统手工艺——十字编的基本方法,感受中华文化中的编织工艺。孩子们张开好奇的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敏锐的心去感受,用细腻的心灵去创作,在 “线”的千变万化中尽情享受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十字编的基本方法。

  2.能够掌握十字编的基本方法,并进行创造编织(米字编)。

  3.感受编织工艺——十字编的规律美。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各色毛线绳若干、树枝或木棒等。

  活动重点:学习十字编的基本方法。

  活动难点:掌握十字编的基本方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PPT出示蜘蛛先生,导入情境。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蜘蛛先生。我是一个天生的艺术家。瞧,这就是我的艺术品。它是我吐丝织的网。请你仔细观察,我织的网是有规律的哦。(PPT演示有规律的网)

  2.设置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编织一个我这样有规律的网呢?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在我们传统的手工艺中,有一种叫做十字编的方法。千百年来,古代的人们用他们的巧手制造了许许多多的工艺性很强的生产、生活用具或装饰用品。

  (二)基本活动

  1.欣赏各种十字编的艺术作品。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十字编的艺术作品吧。

  2.视频演示十字编的基本方法。

  (1)介绍准备的材料。(视频演示材料准备)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十字编的编织方法吧。我们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各色的线绳、木棍或树枝、数字标号、彩穗等。

  (视频演示制作方法)

  制作方法:

  (1)用毛线将两根木棍交叉绑好。

  (2)将木条翻过来,把线拉到A下方开始编。

  (3)把毛线从A拉到B,绕木条一圈。

  (4)依此方式,把线接着从B绕到C,从C绕到D,再从D回到A。绕的时候要拉紧。

  (5)可以换接不同颜色的毛线,继续按照原来的方式缠绕,编织出不同的花色。

  (6)完成后,在顶端多绕几圈固定。

  (7)最后在顶端编个小圈,再把多余的线剪掉,就可以当挂饰。

  (三)结束活动

  欣赏作品,教师小结。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传统手工艺——十字编的方法。我们也可以像蜘蛛先生一样,编织出五彩的艺术作品,做一个小小艺术家。

12、大班语言活动《胆小先生》 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体验作品幽默的情趣,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故事引发幼儿对勇敢问题的关注,激发其做勇敢孩子的愿望。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二、活动准备 :

  课件

  三、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介绍故事主人公及他的房子,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教师讲述故事前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听故事。

  (1)胆小先生抓住大老鼠了吗? 后来有没有放了大老鼠 ?为什么 ?

  (2)胆小先生有没有和老鼠换房间 ? 为什么 ?

  (3)大老鼠要将胆小先生赶出房子,胆小先生答应了吗 ?

  3、老师结合课件完整讲述故事。

  4、故事讲完了,请小朋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5、胆小先生后来怎样了?请小朋友猜一猜。

  6、讨论:

  (1)你有什么害怕的经历 ? 害怕什么 ?

  (2)如果你遇到害怕的事情会怎么办 ?

  7、教师小结:鼓励幼儿做勇敢、有力量的人。

  活动反思:

  《胆小先生》重点是帮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培养勇敢品质,。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培养幼儿运用语言讲述能力, 帮助幼儿理解“大吃一惊”“抱头鼠窜”的意思,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感受胆小先生性格变化。

  1 出示道具:首先,上课之前我准备了相应得的教具,大老鼠若干,胆小先生以及积木搭成的楼房,当我出示这些道具的时候,幼儿非常的兴奋

  2.谈话导入“猜猜这个房子的主人是谁?在这个房里将会发生怎样的事呢?这是幼儿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3 讲述故事接着我非常有感情的边表演边讲述了这个故事,幼儿基本上认真的听完了这个故事

  4 提问激趣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大老鼠闯进胆小先生的家,胆小先生是怎么做的?”“胆小先生为什么让大老鼠住进地下室?”引导幼儿讲述故事里大老鼠语言加深幼儿对故事印象。最后,启发幼儿续编故事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