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花灯展》

《中班教案《花灯展》》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教案《花灯展》

1、中班教案《花灯展》

活动目标:

  1. 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进一步感受花灯丰富的外形、色彩、图案等特点。

  2. 能大胆的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中的发现,并能激发幼儿自制花灯的愿望。

  3.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让幼儿各带一个花灯,进行班级内的花灯展。

活动过程:

  1. 参观花灯展,感受花灯的各种各样。

  在观摩时,让幼儿自由结伴欣赏和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感受与发现。看看我们教室里啊,有许多大家带来的花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欣赏一下吧。看了那么多的花灯,你有什么感觉呢?

  2.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灯来欣赏并讲述。

  教师示范讲述,为幼儿提供欣赏和讲述的模板。你最喜欢的花灯是哪一盏?为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什么喜欢这一盏花灯?

  教师帮助幼儿归纳总结,进行经验梳理。在向别人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样东西时,应该说清楚什么?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喜欢的原因?

  3.拓展幼儿的思维,激发其自制花灯的愿望。

  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花灯,你还见过哪种花灯?想不想做一盏只属于自己的花灯?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开展制作花灯。

2、中班制作教案《元宵节花灯》

  教学目标

  学习制作花灯的方法。

  知道花灯组成的结构。

  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教学准备

  红色彩笔、红绳、一次性纸杯、剪刀、双面胶。

  一盏红红的花灯。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主题

  1、新年过后,正月十五即将来临,我们又要迎来什么节啊?

  2、过元宵节都会有什么哪些活动啊?

  3、家家户户都会在外面挂上什么啊?是不是我们幼儿园也挂花灯啦?

  4、大家喜不喜欢花灯啊?花灯漂不漂亮?

  二、说说花灯的结构

  1、出示花灯,仔细观看花灯。

  2、大家说说花灯都由什么组成。

  3、说说自己家的花灯是什么样子的。

  三、教制作花灯

  1、看看我们需要用的材料,知道材料的名字。

  2、教师示范制作方法,让大家认真观看如何制作的。

  3、再让幼儿们亲手制作,教师来进行一旁的督导。

  四、总结

  1、大家展示出自己做的花灯,共同欣赏观看。

  2、比一比,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原因在哪?

  3、大家一起提着花灯走出班级,自由活动。

  教学结束

3、中班语言元宵节教案《参观花灯展》

  中班元宵节活动设计:参观花灯展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进一步感受花灯丰富的外形、色彩、图案等特点。

  2.能大胆地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中的发现。

  3.产生自己制作花灯的愿望。

  4.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园内布置花灯展。

  活动过程:

  1.参观花灯展,感受花灯的多种多样。

  (1)进入展厅,提出参观要求。

  ★指导语:这里有许多花灯,大家来看一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自由结伴欣赏和交流。

  (3)集体交流自己的感受与发现。

  ★指导语:看了这些花灯,你有什么感觉?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灯欣赏并讲述。

  (1)教师示范讲述,为幼儿提供欣赏和讲述的思路。

  ★指导语:你最喜欢的灯是什么?为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灯进行欣赏。

  (3)幼儿讲述自己最喜欢的花灯。

  (4)归纳、丰富讲述经验。

  ★指导语:①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物品时,应该说清楚什么?②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喜欢的原因?

  3.拓展思维,激发自制花灯的愿望。

  (1)回忆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花灯的多样性。

  ★指导语: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你还见过哪种花灯?

  (2)欣赏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灯,激发自制花灯的愿望。

4、中班教案《花灯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作品中欢快的节日气氛,学习有节奏地朗诵诗歌。

  2.感受诗歌押韵的特点,能念准字音(姥、闹、浩、摇)

  3.喜欢自己动手制作花灯。

  4.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尝试续编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西瓜、金鱼、飞机、火箭等花灯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理解

  1.教师出示“姥姥”:这是谁呀?。

  2.重复提醒幼儿发准“姥姥”的字音。

  3.姥姥的手特别能干,她会做花灯,闹云霄,她做了什么花灯呢?

  4.师逐一出示(西瓜灯、小兔灯、金鱼灯、飞机灯、火箭灯),幼儿练习朗诵。

  5.姥姥作乐这么多的灯,一同鞠躬谢谢姥姥。

  二、完整地学习诗歌

  1.老师把这许多灯连起来,还是一首花灯谣,想听吗?

  2.师完整地朗诵一遍。

  3.什么是“谣”?

  4.花灯谣里说了什么?(幼儿看着图片一起朗诵2-3遍)5.师特别提醒一些字的读音。

  三、谈谈感受

  1.朗诵着首诗歌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

  2.你最喜欢哪一只花灯?为什么?

  3.你还看见过其他的花灯吗?

  四、欣赏电脑图象

  1.看到了这么多美丽的花灯,你们想自己来制作花灯吗?

  2.幼儿设计制作花灯。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体验欢快的节日氛围。但是由于我们的孩子很少见过花灯展。因此活动环节一中我将“带领幼儿欣赏花灯改为利用幻灯的形式让幼儿观察、欣赏花灯。

5、中班教案《花灯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从不同方向辨别7以内的序数。

  2、能准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7种小动物头饰;

  2、装饰漂亮的7层大楼(每层大楼一种小动物);

  3、7种花灯;

  4、新年音乐;

  5、正月十五扭秧歌及赏花灯的图片;

活动流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新年音乐

  “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音乐呀?(过新年的音乐),大家喜欢过新年吗?为什么?”

  (幼儿凭借已有经验自由回答,如可以穿新衣、放鞭炮等)

  2、一起欣赏有关正月十五的课件

  “哪位小朋友知道这是在什么时候我们能看到的?”引导幼儿说出正月十五元宵节。

  二、基本部分

  大家是不是都喜欢过新年呀?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特别喜欢过新年,而且今年它们还搬进了新楼房,把新房子打扮的可漂亮了,大家想不想一起去看一下啊?

  1、出示森林楼房挂图

  “楼房漂亮吗?这里面都住着哪些小动物呀?”

  (幼儿可根据自己看到的随意回答各种小动物的名字)

  2、教师提问

  “小动物们刚刚搬进新房,还不知道自己住在哪一层呢,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一下好吗?

  大家看一下:从下面数住在第二层的是谁呀?住在第四层的是谁呀?”或者“从上面数小猪住在第几层啊?”(提问可反复进行几次,待幼儿熟练后用比赛的形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3、“小动物们住进了新楼房可高兴了,它们要举行一个花灯会庆祝一下还要请小朋友一起去参观,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出示花灯请小朋友欣赏,并互相讨论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那一盏。与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花灯从左边数排在第几个,从右边数排在第几个,请好朋友猜一下自己喜欢的到底是哪一盏?

  4、游戏:帮小动物找花灯

  请7个小朋友戴7种小动物的头饰,按要求(如:从左边数第几盏等)取下相对应的花灯。(可分组反复进行或进行比赛)

  三、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可让幼儿反复进行此类游戏,如你的座位从前面数排在第几个?从后面数排在第几个?站队的时候,你的位置从前、后数分别是第几个等,让幼儿能更加准确的辨别序数并用序数词表达。

小结及反思:

  为让孩子了解积累生活经验的重要性,在每次活动的开始部分我结合本次活动内容尽量以一种自由的形式,在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谈话,帮孩子积累并运用这些相关的经验。

  从基本部分开始,正式进入主题教育活动,从孩子喜欢看,喜欢帮助别人的特点出发,让孩子从不同的方向,以不同的形式了解序数的含义,并大胆的表达出来,用比赛的形式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充分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

6、中班教案《花灯展》

活动目标:

  1. 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进一步感受花灯丰富的外形、色彩、图案等特点。

  2. 能大胆的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中的发现,并能激发幼儿自制花灯的愿望。

  3.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让幼儿各带一个花灯,进行班级内的花灯展。

活动过程:

  1. 参观花灯展,感受花灯的各种各样。

  在观摩时,让幼儿自由结伴欣赏和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感受与发现。看看我们教室里啊,有许多大家带来的花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欣赏一下吧。看了那么多的花灯,你有什么感觉呢?

  2.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灯来欣赏并讲述。

  教师示范讲述,为幼儿提供欣赏和讲述的模板。你最喜欢的花灯是哪一盏?为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什么喜欢这一盏花灯?

  教师帮助幼儿归纳总结,进行经验梳理。在向别人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样东西时,应该说清楚什么?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喜欢的原因?

  3.拓展幼儿的思维,激发其自制花灯的愿望。

  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花灯,你还见过哪种花灯?想不想做一盏只属于自己的花灯?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开展制作花灯。

7、中班谈话教案《欣赏花灯》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花灯,感受中秋节看花灯的热闹场景。

  2、培养幼儿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与传承精神。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二、活动准备:各种花灯图片。

  三、活动过程

  师:过几天就是什么节日啦?(幼儿:中秋节)

  师:中秋节我们都做些什么?(幼儿:吃月饼、赏月、提灯笼)

  师:(引导幼儿回忆以往中秋节欣赏花灯的经验,说说自己看过的花灯)你见过的花灯长什么样子?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花灯,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请幼儿欣赏图片中的花灯,说说所看见的花灯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用语言进行归纳、总结,初步感受中秋节欣赏花灯的热闹场景。

  四、活动结束:让幼儿中秋节的时候注意观察身边的花灯,遇上自己喜欢的、新奇的都可以以拍照的形式拍下来,回校后与其他幼儿一起分享。

  小结及反思:为让孩子了解积累生活经验的重要性,在每次活动的开始部分我结合本次活动内容尽量以一种自由的形式,在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谈话,帮孩子积累并运用这些相关的经验。

  从基本部分开始,正式进入主题教育活动,从孩子喜欢看,喜欢帮助别人的特点出发,让孩子从不同的方向,以不同的形式了解序数的含义,并大胆的表达出来,用比赛的形式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充分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

8、中班社会活动教案《观摩花灯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动作,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学习做自己能做的事,不懒惰,不依赖。

  2、学习词:自己;短句:小不点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地点:中班午睡室(小床、椅子、桌子、小屏风)

  人物:小不点,(请大班小朋友扮演)

  道具:录音机(放起床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场景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午睡室)有什么?看谁来了?(小不点来了),小不点在干什么?(解钮扣),谁给小不点解钮扣,脱衣服,脱鞋子?幼儿答小不点自己解钮扣,脱衣服,脱鞋子。<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问:“衣服脱下怎样放?鞋子脱下怎么放?”起床时提问:谁给小不点穿衣穿鞋?(小不点自己穿衣、穿鞋。)

  老师小结:自己的事自己做,小不点真能干。

  2、老师问小不点:你在幼儿园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家是不是也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呀?小不点回答:我在家也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小朋友们你们也要象我一样,自己的事自己做,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3、由小不点带领小朋友边做动作边说:“我自己穿衣”,“我自己穿鞋”等。

  4、全班小朋友练习解钮后,扣钮扣一边之后选几个能干的孩子表演,小不点指示帮助。

  5、送小不点哥哥回班,(练习运用礼貌用语)。

  6、午睡:全班练习穿脱衣服和鞋子。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幼儿缺乏自理能力,依赖性很强。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找机会锻炼他们,让他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才能让他们经受住挫折,也有益于今后的成长。

9、中班数学教案《花灯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运用先目测部分,再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

  2.按标记分类记录物体数量。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花灯:(其中4个红灯笼一组,另3个灯笼分散在旁边),图片卡。幼儿活动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知7以内的数量

  1.元宵节真热闹,有好多好多的花灯,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多少花灯呢?(出示灯笼)

  2.你知道有几盏红灯笼?<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3.你是怎么知道有7盏灯笼的呢?

  4.那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这个好办法呢?

  二、目测练习

  1.目测一组:老师有一种又快又简单的好办法,能一下子就知道有7盏灯笼了:先看这一组有几盏灯笼,在心里记牢,然后再看看旁边的灯笼,接着往下数。

  小结:

  幼儿操作请你们看自己手上的卡片,用老师刚才的办法来说说有多少花灯?

  2.和同伴交换一下卡片,巩固目测卡片上物体的总数。

  三、幼儿操作练习分类记数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

  请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上有些什么?有哪些小动物?有些什么样的花灯?

  2.交代操作要求:

  强调:看标记,数一数每种灯有几盏,用线连接。

  3.幼儿操作记录。

  四、作业讲评

  1.作业评价:他在兔子灯标记的旁记录了数字几?那他记录的对不对?集体验证,和他一样的人举手。

  2.那一种灯笼是6个?

  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我最喜欢组织的是故事类的,儿歌我觉得要让幼儿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幼儿对于里面的文学语言比较不能理解,对于儿歌的意境也比较难体会。所以每次在组织儿歌活动的时候我都尽量找一些图片或用一些动作等来帮幼儿理解,让幼儿更好的体会儿歌、理解儿歌。

  今天所学的儿歌“数花灯”,所表现的情景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不熟悉的,因此,我借助于视频,让孩子来观看元宵闹灯会的情景,这样一来,孩子们有了比较多的经验,再帮助他们分类花灯来巩固记忆,所以,课堂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孩子们在学习儿歌的同时也巩固了数量的知识。

10、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参观花灯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进一步感受花灯丰富的外形、色彩、图案等特点。

  2.能大胆地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中的发现。

  3.产生自己制作花灯的愿望。

  活动准备:

  园内布置花灯展。

  活动过程:

  1.参观花灯展,感受花灯的多种多样。

  (1)进入展厅,提出参观要求。

  指导语:这里有许多花灯,大家来看一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自由结伴欣赏和交流。

  (3)集体交流自己的感受与发现。

  指导语:看了这些花灯,你有什么感觉?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灯欣赏并讲述。

  (1)教师示范讲述,为幼儿提供欣赏和讲述的思路。

  指导语:你最喜欢的灯是什么?为什么?"出自:屈;老.师"它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灯进行欣赏。

  (3)幼儿讲述自己最喜欢的花灯。

  (4)归纳、丰富讲述经验。

  指导语:①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物品时,应该说清楚什么?②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喜欢的原因?

  3.拓展思维,激发自制花灯的愿望。

  (1)回忆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花灯的多样性。

  指导语: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你还见过哪种花灯?

  (2)欣赏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灯,激发自制花灯的愿望。

  活动反思:

  花灯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是属于北方一带的,到正月十五有吃元宵赏花灯的习俗,南方就很少见,因此我们班的小朋友也不怎么了解。于是我就让幼儿看一看全国各地的各种各样的花灯。当孩子看到了漂亮的花灯,都赞叹不已。

  教师是一个活动的支持者,孩子的引导者,观察者,要善于发现、捕捉孩子的经验、信息,适当的对孩子进行引导、启发,使活动得以有效地开展。

11、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花灯会》含反思

  活动内容:

  花灯会(重点领域:数学)

  活动目标:

  1、知道6添上1是7,了解7的实际意义。

  2、感知数量6和7之间的关系,认识数字7。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⒈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页《送花灯》,数字卡片7、记号笔人手一支。

  ⒉材料袋:7盏红灯笼、7只兔子、7个灯泡图。

  活动过程:

  ㈠数花灯,花灯,知道6添上1是7,了解7的实际意义

  1.小兔家准备元宵节,定了好多花灯。

  ⒉教师依次出示6张红灯笼图片,引导幼儿数数。

  师:请你们数一数,小兔订了几盏红灯笼?

  ⒊出示7只小兔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⑴小兔有几只?(7只)如果每只小兔要拿一盏红灯笼,够不够?

  ⑵是红灯笼多,还是小兔多?

  ⑶怎样让红灯笼和小兔一样多?

  ⒋小结:原来小兔家订了6盏红灯笼,又添上1盏,就有7盏红灯笼了,这样,每只小兔子都有一只红灯笼。

  ㈡点花灯,感知数量6和7之间的关系,认识数字7

  ⒈师:红灯笼里要装上灯泡才能亮起来,数一数小兔准备了几个小灯泡?

  ⒉教师出示6张灯泡图片。

  师:请你们数一数,说说准备的灯泡够不够,还缺多少。

  ⒊小结:6个灯泡,又添上了1,就是7个灯泡,(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能让7盏红灯笼亮起来。

  ⒋认识数字"7"。

  ⑴7只小兔,7盏红灯笼,7个红灯泡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7)⑵数字"7"像什么?

  ⒌找找教室里的数字"7"。

  师:找找活动室里哪些物品数量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㈢我来送花灯,进一步感知数量7

  ⒈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页《送花灯》。

  师:这里有"订单"和各种花灯,订单里写着每个动物想买的花灯品种和数量,请用连线的方法把花灯送到每个动物家里。数一数送去的花灯各有多少?

  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㈣活动评价

  ⒈请个别小朋友讲述自己的作业。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送的,每个动物有几盏花灯?

  ⒉幼儿两两合作,互相交换,看看花灯有没有送对。

  反思:

  为让孩子了解积累生活经验的重要性,在每次活动的开始部分我结合本次活动内容尽量以一种自由的形式,在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谈话,帮孩子积累并运用这些相关的经验。

  从基本部分开始,正式进入主题教育活动,从孩子喜欢看,喜欢帮助别人的特点出发,让孩子从不同的方向,以不同的形式了解序数的含义,并大胆的表达出来,用比赛的形式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充分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