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案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案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案一等奖
人一生都会面临许许多多的抉择,一步错步步错,面对人生重要抉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慎重,谨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句,理解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
2.体会这篇演讲稿风趣幽默的语言特色。
3.学习王选先生抉择的智慧,专注于科研、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大方正么?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于1986年投资创办。三十多年来,方正集团坚持技术创新,在中国IT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们知道北大方正的创建者王选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做出了怎样智慧的抉择吗?从今天的学习中你会找出答案的。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介绍背景知识及作者
1.背景知识介绍。
本文是1998年10月王选在北京大学作演讲的演讲稿的部分内容。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面临很多抉择,每一次重大的抉择都预示着一个人未来要走的路,面对抉择时,要有智慧和勇气。本文作者王选的每次抉择,都把他的人生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2.作者介绍。
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我国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他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又被誉为“当代的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中国现代汉字印刷革命的奠基人”“中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先驱”。2002年,王选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概括重要抉择
1.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引出演讲的话题:跟大家讲的,更多的是自己一生奋斗过来的体会,一生中的重要的抉择。
第二部分(第2-7段):分析论述第六个重要抉择,花大力扶植年轻人,让年轻一代出来逐步取代自己的作用,早出成果。
第三部分(第8段):总结全文,将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公式送给青年学生,希望青年学生把自己溶在大集体里,体现自我价值。
2.细读第1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讲述《荧屏连着我和你》这一电视节目。
明确:由李素丽对自己的形容引出作者对自己的形容:“努力奋斗,曾经取得过成绩,现在高峰已过,跟不上新技术发展的一个过时的科学家。”表现了作者的谦虚。
3.作者用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太阳来比喻不同的人群,好在哪里?
明确:比喻贴切形象,语言幽默,引出演讲的中心话题——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作者即景设喻,拉近了作者与听众的距离,又给青年人以极大的鼓舞。
4.细读第2-7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论“第六个重要抉择”的。
明确:花大力气扶植年轻人;如何看待权威;倡导老师不要剥夺学生的劳动成果,为学生创造成长的平台;分析名人和凡人的特点。
5.第2段作者列举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多个事例有什么作用?
明确:充分论证了花大力气扶植年轻人是历史规律,强调扶植年轻人的重要意义。
6.作者在结尾为什么称自己的演讲为“狗皮膏药”式的?
明确:作者认为自己已经脱离第一线,创造的高峰已过去,并非站在行业的最前沿。跟大家讲的,更多的是自己一生奋斗的体会,而不是科技含量最高的,对大家所起的作用不是很大。当然这是作者自谦而诙谐的说法,显得幽默风趣。
7.这篇演讲是围绕什么中心来展开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大力扶植年轻人。因为本文是作者1998年10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作者面对的是北大的学生们。演讲的目的是鼓励最富创造力的年轻人努力奋斗,早出成果。
目标导学三:品味写作特点
1.这篇演讲稿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结合第2-6段分析逻辑严密性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第2段提出观点——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第3、4段阐明自己对“权威”的认识,这是扶植年轻人的理由;第5、6段举例分析创业的都是年轻人,要为年轻人创业创造条件,即怎样扶植。这几段是按层层深入的顺序安排的,逻辑严密。
2.这篇演讲口语与科学术语相结合,语言通俗易懂,真挚感人,结合下列句子分析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微软的董事长比尔?盖茨曾经讲过:“让一个60岁的老者来领导微软公司,这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情。”
(2)我38岁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假如人家说我是权威,也许还马马虎虎,因为在这个领域我懂得最多,而且我也在第一线。
(3)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
明确:(1)“不可设想”意思是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这里指发展迅速的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需要不断创新,需要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
(2)“马马虎虎”意思是勉强,凑合。表现作者的谦虚,幽默。
(3)“风口浪尖”比喻重要的岗位或市场的前沿。运用比喻,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目标导学四:提升认识谈启示
作者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取得了成功。读完本文后,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明确:年轻人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力,所以要抓住现在,勤奋努力;科学发展日新月异,要培养自己的创造力,要跟上时代步伐。
课堂小结:这篇演讲稿的特点:①主题鲜明,逻辑严密;②层次清楚,详略得当;③诙谐幽默,真挚感人。
三、板书设计
我一生中的
重要抉择引出话题:谈奋斗体会,重要抉择
大力扶植年轻人
总结全文:把自己融入集体 鼓励年轻人
勤奋创造
体现自我价值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问题导学、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抓住了主要问题,由主要问题再延伸出相关问题。这样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到以学定教。
不足之处 作者是IT界的专家,演讲面对的又是高等学府的学生,有些内容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再次授课时应加强对计算机发展的介绍,以方便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理解作者的观点。这篇演讲稿很生动,却没能留出时间让学生分段上台演讲。
上面就是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案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网站。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案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案一等奖】相关推荐文章: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 老王教案一等奖
兰亭集序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一等奖
大战中的插曲教案设计 大战中的插曲教案设计一课时
大战中的插曲教学设计 大战中的插曲教学设计一等奖
飞天凌空教案教学设计 飞天凌空教案一等奖
2、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案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案
人一生都会面临许许多多的抉择,一步错步步错,面对人生重要抉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慎重,谨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句,理解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
2.体会这篇演讲稿风趣幽默的语言特色。
3.学习王选先生抉择的智慧,专注于科研、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大方正么?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于1986年投资创办。三十多年来,方正集团坚持技术创新,在中国IT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们知道北大方正的创建者王选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做出了怎样智慧的抉择吗?从今天的学习中你会找出答案的。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介绍背景知识及作者
1.背景知识介绍。
本文是1998年10月王选在北京大学作演讲的演讲稿的部分内容。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面临很多抉择,每一次重大的抉择都预示着一个人未来要走的路,面对抉择时,要有智慧和勇气。本文作者王选的每次抉择,都把他的人生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2.作者介绍。
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我国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他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又被誉为“当代的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中国现代汉字印刷革命的奠基人”“中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先驱”。2002年,王选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概括重要抉择
1.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引出演讲的话题:跟大家讲的,更多的是自己一生奋斗过来的体会,一生中的重要的抉择。
第二部分(第2-7段):分析论述第六个重要抉择,花大力扶植年轻人,让年轻一代出来逐步取代自己的作用,早出成果。
第三部分(第8段):总结全文,将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公式送给青年学生,希望青年学生把自己溶在大集体里,体现自我价值。
2.细读第1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讲述《荧屏连着我和你》这一电视节目。
明确:由李素丽对自己的形容引出作者对自己的形容:“努力奋斗,曾经取得过成绩,现在高峰已过,跟不上新技术发展的一个过时的科学家。”表现了作者的谦虚。
3.作者用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太阳来比喻不同的人群,好在哪里?
明确:比喻贴切形象,语言幽默,引出演讲的中心话题——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作者即景设喻,拉近了作者与听众的距离,又给青年人以极大的鼓舞。
4.细读第2-7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论“第六个重要抉择”的。
明确:花大力气扶植年轻人;如何看待权威;倡导老师不要剥夺学生的劳动成果,为学生创造成长的平台;分析名人和凡人的特点。
5.第2段作者列举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多个事例有什么作用?
明确:充分论证了花大力气扶植年轻人是历史规律,强调扶植年轻人的重要意义。
6.作者在结尾为什么称自己的演讲为“狗皮膏药”式的?
明确:作者认为自己已经脱离第一线,创造的高峰已过去,并非站在行业的最前沿。跟大家讲的,更多的是自己一生奋斗的体会,而不是科技含量最高的,对大家所起的作用不是很大。当然这是作者自谦而诙谐的说法,显得幽默风趣。
7.这篇演讲是围绕什么中心来展开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大力扶植年轻人。因为本文是作者1998年10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作者面对的是北大的学生们。演讲的目的是鼓励最富创造力的年轻人努力奋斗,早出成果。
目标导学三:品味写作特点
1.这篇演讲稿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结合第2-6段分析逻辑严密性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第2段提出观点——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第3、4段阐明自己对“权威”的认识,这是扶植年轻人的理由;第5、6段举例分析创业的都是年轻人,要为年轻人创业创造条件,即怎样扶植。这几段是按层层深入的顺序安排的,逻辑严密。
2.这篇演讲口语与科学术语相结合,语言通俗易懂,真挚感人,结合下列句子分析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微软的董事长比尔?盖茨曾经讲过:“让一个60岁的老者来领导微软公司,这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情。”
(2)我38岁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假如人家说我是权威,也许还马马虎虎,因为在这个领域我懂得最多,而且我也在第一线。
(3)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
明确:(1)“不可设想”意思是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这里指发展迅速的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需要不断创新,需要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
(2)“马马虎虎”意思是勉强,凑合。表现作者的谦虚,幽默。
(3)“风口浪尖”比喻重要的岗位或市场的前沿。运用比喻,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目标导学四:提升认识谈启示
作者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取得了成功。读完本文后,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明确:年轻人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力,所以要抓住现在,勤奋努力;科学发展日新月异,要培养自己的创造力,要跟上时代步伐。
课堂小结:这篇演讲稿的特点:①主题鲜明,逻辑严密;②层次清楚,详略得当;③诙谐幽默,真挚感人。
三、板书设计
我一生中的
重要抉择引出话题:谈奋斗体会,重要抉择
大力扶植年轻人
总结全文:把自己融入集体 鼓励年轻人
勤奋创造
体现自我价值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问题导学、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抓住了主要问题,由主要问题再延伸出相关问题。这样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到以学定教。
不足之处 作者是IT界的专家,演讲面对的又是高等学府的学生,有些内容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再次授课时应加强对计算机发展的介绍,以方便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理解作者的观点。这篇演讲稿很生动,却没能留出时间让学生分段上台演讲。
上面就是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案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网站。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案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案一等奖】相关推荐文章: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 老王教案一等奖
兰亭集序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一等奖
大战中的插曲教案设计 大战中的插曲教案设计一课时
大战中的插曲教学设计 大战中的插曲教学设计一等奖
飞天凌空教案教学设计 飞天凌空教案一等奖
3、《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其重要抉择和贡献。
2.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抓住关键句,理解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
2.体会这篇演讲稿风趣幽默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习王选先生抉择的智慧,专注于科研、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并为将来建设祖国做好准备。
学习
重点 把握文章主旨,明白作者把大力扶植年轻人作为重大正确抉择的重要意义。
学习
难点 体会作者的演讲特色,感受作者对年轻人寄予厚望的情感。
学法
指导 讨论法,研读法。
4、《抉择》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3. 体会旅行者考虑自己安危的同时也为别人着想的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讲述一个有关抉择的小故事,让学生明白谁在抉择?抉择什么?抉择的结果怎么样?
教学流程:
一、 揭示课题,自主设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28抉择(板书)
2.请同学们想一想:抉择是什么意思?
3.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哪些问题?
学生围绕着课题提问,教师相机板书:谁?什么?结果?
【评: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让学生围绕着课题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学习。】
二、 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围绕着课题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通过读书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2.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想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再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们小组能解决哪些问题。
3.学生自学,再小组讨论。
【评:自己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了环境,为学生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条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三、讨论交流,感悟积累
模块一:谁在抉择?
1.哪一小组来发表意见?
2.学生发表意见:一个旅行者在抉择。(板书:旅行者)
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旅行者?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讨论讨论。
4.学生可能交流:
(1)这是一个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的旅行者。可从"一位旅行者在茫茫的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中知道的。让学生体验"迷失方向,讥渴难忍",再指导读好句子。
(2)这是一个迷失了方向,在沙漠中漫无目标向前走的旅行者。(从哪里可以看出?)让学生体会漫无目标,绝望疲惫。再指导朗读。
(3)这是一位在废弃小屋前的吸水器上用力抽水,但没抽到一滴水,非常着急,非常失望的旅行者。(从哪里可以看出?)
(4)这是一位正一步步走向死亡,已经绝望了的旅行者。
(5)这是一位正在寻找水源,内心非常紧张的旅行者。
(6)这是一位找到了一壶水,心情十分高兴的旅行者。
(7)这是一位可怜的旅行者,他找到了一水壶水,但是不能直接喝。
(8)旅行者的心情是怎么样变化的,能通过你们的朗读来告诉老师吗?读后评价,以评促读,总体把握旅行者失望、惊喜、绝望、希望、犹豫的心理状态。
【评: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填空,既促使学生认真读书,在理解的前题下还要把书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来填空,避免了教师繁琐的分析,讲解,匠心独运。】
模块二:旅行者在抉择什么?
1.哪一小组来发表意见?指名学生说。
2.出示句子:是不是该按字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呢?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那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一水吗?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或许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但是后来的人就再也喝不到水了。
3.出示表格,旅行者面临哪几种选择? 方法 旅行者 后来人
灌
喝
(用 "√"表示喝到水,用表示"×"喝不到水)
4.指名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旅行者所面临的选择。
5.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位旅行者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劝旅行者作出抉择呢 ?为什么?
6.指名学生发表意见。当学生说把一半水喝下去,一半水灌进去时,教师讲解吸水器出水的原理。
7.旅行者左思右想,犹豫不决,最后他终于下定决心,照着字条上的去做。让我们与旅行者一起来灌水,打水,静静地等待吧!(学生动作表演灌水、打水、喝 水,体会旅行者的内心。)
8.教师小结:旅行者从心底里感激前面的人,是他留给了他一壶生命的泉水,也是这壶水,教会了他如何抉择。让我们与旅行者一起来祝愿:愿此壶永远装满生命之水。
【评:通过表格的填写,好朋友的劝说,与旅行者一起灌水,抽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旅行者所面临抉择的艰难,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很深。】
四、 归整体,总结课文
1.让学生对照板书,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五、 作业延伸,培养能力
1.把戏《抉择》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搜集吸水器的有关资料,明白有的吸水器要先倒入水的原因
资料提供者:
5、五年级教案:《抉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3. 体会旅行者考虑自己安危的同时也为别人着想的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讲述一个有关抉择的小故事,让学生明白谁在抉择?抉择什么?抉择的结果怎么样?
教学流程:
一、 揭示课题,自主设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28抉择(板书)
2.请同学们想一想:抉择是什么意思?
3.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哪些问题?
学生围绕着课题提问,教师相机板书:谁?什么?结果?
【评: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让学生围绕着课题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学习。】
二、 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围绕着课题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通过读书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2.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想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再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们小组能解决哪些问题。
3.学生自学,再小组讨论。
【评:自己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了环境,为学生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条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三、讨论交流,感悟积累
模块一:谁在抉择?
1.哪一小组来发表意见?
2.学生发表意见:一个旅行者在抉择。(板书:旅行者)
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旅行者?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讨论讨论。
4.学生可能交流:
(1)这是一个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的旅行者。可从/一位旅行者在茫茫的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中知道的。让学生体验/迷失方向,讥渴难忍/,再指导读好句子。
(2)这是一个迷失了方向,在沙漠中漫无目标向前走的旅行者。(从哪里可以看出?)让学生体会漫无目标,绝望疲惫。再指导朗读。
(3)这是一位在废弃小屋前的吸水器上用力抽水,但没抽到一滴水,非常着急,非常失望的旅行者。(从哪里可以看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4)这是一位正一步步走向死亡,已经绝望了的旅行者。
(5)这是一位正在寻找水源,内心非常紧张的旅行者。
(6)这是一位找到了一壶水,心情十分高兴的旅行者。
(7)这是一位可怜的旅行者,他找到了一水壶水,但是不能直接喝。
(8)旅行者的心情是怎么样变化的,能通过你们的朗读来告诉老师吗?读后评价,以评促读,总体把握旅行者失望、惊喜、绝望、希望、犹豫的心理状态。
【评: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填空,既促使学生认真读书,在理解的前题下还要把书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来填空,避免了教师繁琐的分析,讲解,匠心独运。】
模块二:旅行者在抉择什么?
1.哪一小组来发表意见?指名学生说。
2.出示句子:是不是该按字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呢?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那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一水吗?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或许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但是后来的人就再也喝不到水了。
3.出示表格,旅行者面临哪几种选择? 方法 旅行者 后来人
灌
喝
(用 /√/表示喝到水,用表示/×/喝不到水)
4.指名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旅行者所面临的选择。
5.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位旅行者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劝旅行者作出抉择呢 ?为什么?
6.指名学生发表意见。当学生说把一半水喝下去,一半水灌进去时,教师讲解吸水器出水的原理。
7.旅行者左思右想,犹豫不决,最后他终于下定决心,照着字条上的去做。让我们与旅行者一起来灌水,打水,静静地等待吧!(学生动作表演灌水、打水、喝 水,体会旅行者的内心。)
8.教师小结:旅行者从心底里感激前面的人,是他留给了他一壶生命的泉水,也是这壶水,教会了他如何抉择。让我们与旅行者一起来祝愿:愿此壶永远装满生命之水。
【评:通过表格的填写,好朋友的劝说,与旅行者一起灌水,抽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旅行者所面临抉择的艰难,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很深。】
四、 归整体,总结课文
1.让学生对照板书,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五、 作业延伸,培养能力
1.把戏《抉择》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搜集吸水器的有关资料,明白有的吸水器要先倒入水的原因
6、《比金钱更重要》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课堂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应当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使之具有时代精神,以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形成新知识、新概念;同时也要调整课程结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旧袭学习方式,教师应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加入课堂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倡导要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所以这节课我设计了以学生的情感交流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情感经历“感受??体验??升华”的过程,在浓厚的人文气息中品读课文、口味生活。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则交通小故事,叙述了两位车主妥善处理反光镱被弄碎这起小事故,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一道理。文章的语言朴实,但却在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融思想性与人文性于一体。所以联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文章特色及作为第一为课时实际,我将尝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
,以重点突破(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的形式来展开教学,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让学生利用生活实际来进行情感交流,体会“诚实和信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最后以互赠真情书签来强化情感体验,结束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1、以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的方式来展开教学,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感受诚实和信任等良好品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体会“我”勇于承担责任、不过分指责他人的伟大胸襟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品读、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懂得为人处世的一些基本道理,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公民。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法、重点突破法、品读法
[课前准备]
请学生去搜集一些关于诚实和信任等方面的名言警句;结合名言警句制作一些漂亮、大方的书签;认真运用读书符号预习课文。
[设计特色]
一、课前谈话、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21课:《比金钱更重要》,请大家一起把课题讲习班一遍。读完课题,你想说什么?
(回答一:什么比金钱更重要?
这个问题问得很棒,那么你认为什么东西会比金钱更重要呢?
回答二: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还有没有其他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呢?)
(设计意图:直奔中心,就题质疑,既明确了本课的学习内容,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教学方法作了铺垫)
二、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大意
1、听录音,找中心:今天我们去认识几位朋友,他们和大家有着同样的观点。接下去就请同学们认真听录音,找一找和课题有关的句子,用读书符号标示出来。
2、交流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请大家一起读一读。
(师出示:“人与人之间...
...这比金钱更重要。”)
3、再次阅读课文
(1)提要求:请你再次读一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给车主留下了诚实和信任?有想法的同学可以先和组员相互交流一下
(2)交流、讨论:从文章中找出能说明“我”的诚实和信任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同时插入朗读指导)
(3)那么红色小汽车的主人又是个怎么样的人呢?你中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4)你想用什么话来对文中的“我”及红色小汽车的主人作一些评价?
4、指导朗读:下面请大家合作来完成这对话的朗读,看看哪一对搭档配合最棒!(先同桌互相练习朗读,再请两三组同学上来表演读,其他同学当评委,对表演的同学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可以将对话进行适当的修改,并加入一些手势或道具。最后可以让全班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来读,在品读中悟情)
5、小结
(设计意图:作为一篇融思想性与人文性于一体,饱含着人间真情,感人至深的文章,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让学生来体验这种情感,而不是拘泥于文章内在的逻辑性、严密性,所以我设想用重点突破的方式来实施教学,让学生在读中寻找、领悟作者所寄寓的深情,并通过人物点评的方式来初步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所在。)
三、交流、强化情感体验
找一找: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哪些朋友在“诚实和信任”方面做得比较好的,请你举例说明。如果一下子想为起来,那么在平时有没有见过这一类的名言警句呢?也可以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给予学生充分的回忆与思考时间,切勿急躁,以免适得其反)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内容要具有时代精神,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所以加设从生活实际中寻找事例、强化情感体验的环节,让学生从身边寻找学习的榜样,化知识和感知为情感的共鸣与升华,充分挖掘文章所蕴藏的人文性)
四、互赠书签,结束教学
1、写话练习:学了这则感人的故事,也在我们身边寻找了一些有着诚实和信任这种美德的榜样及这一类的名言警句,相信你对诚实和信任已经有了更深的理解。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写下来。也可以写在书签上,呆会送给你最要好的朋友
2、交流所写的话,互赠书签
在师生、生生互赠书签中来结束本堂课的教学(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相机送出一部分书签给表现好的同学,借此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课堂气氛)
(设计意图: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抓住学生读后人倾吐的需要,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用写话的形式表现,利用自制书签来体现语文课堂与美术教学的融合,并通过学习互赠书签的方式来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课前名言警句的搜集也能训练学生对于信息的抛售与整合能力,为实现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学生作努力)
7、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教案优秀教案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本文主张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探究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
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
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相信孟子会给我们提供帮助的。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
1、“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4)本性也需要“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2、《礼记•檀弓》中有:“齐大饥,黔敖(富人)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黑板显示:
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自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6、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1、你问我答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生问师答
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小结
通假字
(1) 辟通避,躲避。例:故患有所不辟
(2) 辩通辨,辨别。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 得通德,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 与通欤,语气词。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 乡通向,从前。例:乡为身死而不受
一词多义
为:为宫室之美(为了,介词)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
得:故不为苟得也(得到)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感激)
是:非独贤者有是心(此、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是)
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 呼尔而与之(给予)
虚词(注意“之”、“而”、“于”的用法)
五、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3、教师出示背诵练习。帮助学生背诵。
小黑板显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 , 。 ,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故 。
呼尔而与之, ; ,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学生齐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第二课时
一、齐背课文。
二、再读课文,分析讨论文章思路。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人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明确:提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论点后,首先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举例说明,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最后,文章陡然一转,“乡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先前为了“义”可以“舍生”,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吗?
总之,这段文章是说,能做到“舍生取义”是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三、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四、引导学生讨论本文的论证方法。
明确:
1、用类比论证法提出论点。文章一开头,就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
2、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显出两类不同的人,有的能保持本心,有的则失去本心。
第一部分中用假设的推理,第二部分中用前后两种不同的态度作对比,然后得出结论,使读者心悦诚服
五、课堂小结
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
六、延伸思考
思考、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七、课堂练习
1、速读课文第二节,说说本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应将正义放在首位的。
2、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 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板书设计
26、鱼我所欲也
论点:舍生取义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教学设计内容,请多多关注本网站吧。
【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 鱼我所欲也教案优秀教案】相关推荐文章:
渔家傲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一厘米教案教学设计2021 一厘米教案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两课时
台阶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 台阶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优秀教案2021 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教案
8、歌词三首《我的中国心》教案《在希望的田野上》教案《黄河颂》教案表格式1
课题 | 二十六、歌词三首 | 课时 | 1 课时 (总第 课时) | 科任教师 | ||
授课教师 | ||||||
教学 目标 | 知识与能力:反复的修辞手法;精练形象的语言,学唱三首歌。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品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三首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 |||||
重难点 | 重点:歌词的内涵 难点:正确把握歌词创作者的创作意图。 | |||||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 导语 出示学习目标: 1、欣赏这三首歌词。 2、体会歌词中体现的热爱祖国 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自学提纲: 1、生字注音 萦 烙 穗 澜 魄 嶂 巅 哺 2、解释下列词语 澎湃 狂澜 屏嶂 九曲连环 一泻万丈 3、了解三位作者 4、学习《我的中国心》思考: (1)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引起了全国人民对这首歌的共鸣?(2)歌词反复提到的中心词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3)“河山只在我梦萦” ,“只”字体现了什么感情? (4)“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有什么象征意义?(5)人有国籍之分,心怎么有国籍呢?(6)你最喜欢歌词中的哪一句?说说为什么?(7)把歌词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概括意思。 5、《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一歌词的思路怎样?概括本文中心。 6、学习《黄河颂》思考: (1)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2)哪些句子描写了黄河的形象?(3)你是怎样理解“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的?(4)把歌词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概括意思。 学生根据提纲自学,然后合作交流。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1、生字注音 Yíng lào suì lán pò zhàng diān bǔ 萦 烙 穗 澜 魄 嶂 巅 哺 2、解释下列词语 萦:围绕,缠绕。 炊烟: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嶂:像屏风那样遮拦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遮挡。 九曲连环:形容广阔或壮大。 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3)“河山只在我梦萦” ,一个“只”字,体现了什么感情?明确:对祖国的企盼和向往之情。 (4)“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有什么象征意义?明确:代表祖国的“河山” ,借代祖国。 (5)人有国籍之分,心怎么有国籍?明确:心中永远装着祖国,念着祖国,海外游子,身在异国,心系祖国 。 (6)你最喜欢歌词中的哪一句?说说为什么?明确:①“中国心”②“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③“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④“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①“中国心” 也就是心中装着祖国,永远念着祖国,对祖国一片深情。 ②通过对比,写出了海外游子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情怀。 ③“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代表祖国,“重千斤”把不可以用斤两计算的对祖国的感情用斤两表达出来,形象地表现祖国在海外游子心中的分量,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④这是来自心中的声音!这是融在血里的声音!是海外赤子永不改变的爱国之心的表白。 (7)把歌词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概括意思。 一、第 1—4 行:海外赤子有一颗不变的中国心。 二、 第 5~12 行: 祖国永远在海外赤子的心中。 三、第 13—16 行:海外赤子爱国之心永远不变。 6、《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一歌词的思路怎样?概括本文中心。 明确: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至8行):歌唱家乡。 第二层(第9至16行):歌唱理想。 第三层(第17至24行):歌唱未来。 通过对家乡充满希望的田野的赞美, 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歌颂了新生活, 歌颂了新时代 。 7、学习《黄河颂》思考: (1)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 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摇篮”, 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屏障”, 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伟大精神”。 (2)哪些句子描写了黄河的形象?明确: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3)你是怎样理解“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的? 明确:“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是指不畏艰难险阻、坚强不屈的意志和伟大的英雄气魄。 (4)把歌词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概括意思。 第一层:写“我”所看到的黄河形象,突出了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 第二层,从三个角度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民族的摇篮” ; “民族的屏障” ;“民族的伟大精神” 。 第三层,表达祖国儿女心中的决心。 诗人借助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一形象,把心中的感情,也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感情抒发出来。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1、教师出示课堂作业。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lào( )印 chuī( )烟 明mèi( ) 抽suì( )yíng( )绕 梳zhuāng( ) 狂lán( ) (2).辨字组词。 烙( )漂( )梳( )哺( ) 洛( )飘( )疏( )浦( ) 完成达标训练题,当堂订正。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1.解释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 (1)河山只在我梦萦: (2)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3)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2.解释下列歌词的含义。 (1)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2)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3)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讨论补充记录
讨论补充记录
| ||||
板书 设计 |
9、小学语文教案 第8课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设计教案
荣成市实验小学 二 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7、我不是最弱小的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设计
1、会认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方法
设计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三、写字:
1出示生字,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
分组学习——全班交流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范写,重点指导: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四、读议悟情:
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出示句子: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请大家读读3——9自然段,萨沙一共说了几句话?
学生自由读4-9段。
我不是最弱小的”,不论出自谁的口,定会让人感到由衷的敬佩,因为语气中的坚定会让人动容,更何况是一位孩子的心声呢。这是幼小的主人公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说出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一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
一、创设情境,感受“弱小”和“保护”
1、鸟妈妈去远方寻食了,小鸟们会遇到哪些困难?你有何感受。
2、心爱的小动物受伤了,你又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你会怎样做?
二、细读课文,理解萨沙提出的三个问句
1、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2、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3、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抓住这三句话进行对文章的理解,第一句中,通过理解的延伸感受到家人之间的亲情(父母对孩子的爱,哥哥对弟弟的爱)。第二句中体会到萨沙那颗不甘示弱的心,决心做勇敢孩子的坚定信念。最后一句让学生们看到萨沙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了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强者,从而回归主题:“我不是最弱小的”。学生们更能体会到要尽可能地去保护比我们更弱小的,初步感知到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三、实践活动
1、讲讲勇敢者的故事。
2、课本剧“我不是最弱小的”。
3、回顾课内外读过的古诗词,其中有很多诗歌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请默写两句。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该句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识字写字
1、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比如,“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2、学生自主识字,找出特点和规律。如,“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3、在语言环境中识记。如,结合读句子“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认识“随、芬、芳”等字。新课标第一网
4、利用动作演示识记“托、掀、递”。
5、写字指导。
本课有十二个要写的字,其中“托、铃、弱、末、芬、芳”六个字是本课新学的生字,重点指导。
“弱”字,要注意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
“末”字,可与第二课的“末”字进行比较,这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字,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牢记,如,组词、联想记忆、多次再现。
“芬芳”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导: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字的主笔,以“支撑”整个字方正平稳。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泉: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脆:右下是横折钩,竖弯钩,不要写成巳。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四、快速读第一自然段
1、谁能先说说,如果让你读这一段,你会怎么读呢?
学生讨论得出: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泉水清脆的欢快的声音。
2泉水都流过哪些地方,遇见了谁,说了什么?轻声读第二——五自然段,把答案画在书上。
学生边读边画。
3自由读六、七自然段,练习填空:
泉水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他们互相问候:()。他们互相约定()。
五、总结:
1读完了课文,你喜欢泉水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像泉水学习呢,说说你打算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下来
3把你喜欢的段落读或背给你得好朋友听。
4、文学作品中数字“三”及三的倍数大多表示“多”的意思,如诗句“白发三千丈”。在记忆中,你还有哪些这样的诗句。(“白发三千丈”除外)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比如写了关羽等人的“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等故事,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再写出两个有关“三国人物”的故事吗?(该题提到几个的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神机( )算 心悦( )服 阴谋( )计
滔滔不( ) 走( )无路 斤斤( )较
四、我国许多成语都来自于古代的寓言故事,比如“杯弓蛇影”“掩耳盗铃”“画蛇添足”“邯郸学步”“买椟还珠”,你能给其他同学介绍一个成语并扼要概述故事吗?
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带提手旁的字(扑、托、摸),回想并按照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写法练习。
(二)朗读感悟
1.激发兴趣,自读自悟。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2)自读自悟,交流自学成果。
给学生自读课文的时间,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小组协作,细读提高。
要求各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如,主讲式;分角色感情朗读式;提问式;表演式等
3.朗读欣赏,迁移思维。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森林景色露珠清新盛开应该 保护娇嫩弱小勇敢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2、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巩固识记,完成课后“我会填”
(四)实践活动讲讲勇敢者的故事。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保护蔷薇花
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特别是萨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我先让学生体会说话人的语气,心理活动,逐句训练。在整体感知整段对话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随后,我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题,在读中再次体验小萨沙的心声,从而使小萨沙的心声成为我的心声,他的心声,所有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