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案优秀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案优秀一等奖
有人喜欢钓鱼吗?现在阴雨连绵的季节,经常看到河边有三两好友结伴而行,坐在树荫下垂钓,钓鱼是一项沉静心灵的活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目标:
1.能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能认识7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使自己感动的部分。
4.能说出自己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地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一句话的理解。
5.能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6. 能感受到革命前辈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产生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学习重点:
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
1.预习: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搜集长征的有关资料,通过初步阅读了解资料的内容,进行剪辑整理,弄清与课文学习的联系。
学习过程:
一、交流搜集资料
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包括长征的时间、路线、有关长征的诗词、歌曲、长征中的动人故事、英雄人物等各种文字介绍和图片资料)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研读阅读提示
认真研读"阅读提示",之后,说说阅读提示提了几方面的学习要求,弄清在阅读中要做什么,怎样做好。
三、自读理解内容
1.回顾读书方法。如读一读、想一想、查一查、画一画、标一标、注一注、议一议等。
2.学生按阅读提示,运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阅读课文。
3.教师有针对地进行学法指导。
四、交流读书收获
1.在阅读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字、词、句、段、篇几个方面进行交流,教给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方法。
2.学生畅谈收获。
3.把对老班长说的话写在课文的插图旁边,进行交流。
五、总结布置作业
把本课阅读学习中积累的好词佳句摘录到读书笔记上,把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继续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
大家看完这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有什么感想吗?希望这些能够帮助大家,想要了解更多信息,关注本网站。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案优秀】相关推荐文章: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卖油翁教案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 卖油翁教案两课时
部编版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一等奖
三年级下册燕子课文教学设计部编版
2、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案优秀
有人喜欢钓鱼吗?现在阴雨连绵的季节,经常看到河边有三两好友结伴而行,坐在树荫下垂钓,钓鱼是一项沉静心灵的活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目标:
1.能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能认识7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使自己感动的部分。
4.能说出自己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地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一句话的理解。
5.能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6. 能感受到革命前辈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产生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学习重点:
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
1.预习: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搜集长征的有关资料,通过初步阅读了解资料的内容,进行剪辑整理,弄清与课文学习的联系。
学习过程:
一、交流搜集资料
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包括长征的时间、路线、有关长征的诗词、歌曲、长征中的动人故事、英雄人物等各种文字介绍和图片资料)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研读阅读提示
认真研读"阅读提示",之后,说说阅读提示提了几方面的学习要求,弄清在阅读中要做什么,怎样做好。
三、自读理解内容
1.回顾读书方法。如读一读、想一想、查一查、画一画、标一标、注一注、议一议等。
2.学生按阅读提示,运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阅读课文。
3.教师有针对地进行学法指导。
四、交流读书收获
1.在阅读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字、词、句、段、篇几个方面进行交流,教给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方法。
2.学生畅谈收获。
3.把对老班长说的话写在课文的插图旁边,进行交流。
五、总结布置作业
把本课阅读学习中积累的好词佳句摘录到读书笔记上,把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继续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
大家看完这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有什么感想吗?希望这些能够帮助大家,想要了解更多信息,关注本网站。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案优秀】相关推荐文章: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卖油翁教案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 卖油翁教案两课时
部编版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一等奖
三年级下册燕子课文教学设计部编版
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教案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中心入手,为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二、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写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三、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1)、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革命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3)、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同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1)、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4、六年级下册整册教案《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二、教学过程:
1、检查自学字、词情况:(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2)齐读生字、新词。(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A 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 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3、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4、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5、板书设计:略。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学习课文第1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
2.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保护三个小病员过草地。)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4、你感觉老班长怎样?(饱经风霜,和蔼可亲)
5.齐读课文第1段。
小结段意:写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老班长接受了保护三个小病员的任务。
学习第2段。
默读这一段。
思考:这一段写了老班长的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怎样?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这一段先讲了老班长钓鱼、在讲老班长自己从来不吃鱼,最后讲老班长鼓励病号喝鱼汤。从“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不合拢眼”,可以看出老班长担心着我们的身体,心情沉重,这反映了老班长高度的责任感,他担心病号走不出草地,完不成党交给的任务。
其他如:“总能”“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老班长看看我们吃完……沉重极了”都能说明老班长的精神感人至深。
小结第2段段意:写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
学习课文第3段。
读第三段,思考:这段讲老班长怎样了,为什么会这样?从这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老班长牺牲了,这实际上是他一天又一天的劳累、忍饥挨饿的必然结果,在他生命垂危时,仍然不肯喝鱼汤,而在他倒下去之前,“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在他临牺牲的时候还说“没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这是多么感人的精神。
学习课文第4段。
齐读第4段。
1.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小梁为什么要这样做?(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梁当时的感情。)
2.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者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小结第4段段意:写小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五)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肩负重任
弯钩钓鱼 忠于革命、忠于党、
老班长 安定情绪 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困难重重
壮烈牺牲
5、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掌握字词。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指导学生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
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
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3.
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四.
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变化?
划出有关
词句。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6、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
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掌握字词。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指导学生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
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
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四.
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7、人教大纲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记叙红军长征故事的文章,大家还记得吗?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我国革命史中的一次辉煌的壮举。长征途中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文章中的老班长,也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中的一个,让我们记住这些前辈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崇高的品质,成为合格的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鱼钩?为什么一个长满红锈的普通的鱼钩在作者心中却是那样珍贵。
3、简介时代背景:这是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个感人的故事。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使革命遭受巨大的损失,红军被迫实行转移,进行了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十一个省,越过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历尽艰辛,击溃了敌军的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本文记叙的就是红军过草地时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1、自读
⑴ 默读课文:
① 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⑵ 再读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⑶ 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2、全班交流。
三、简要复述课文
1、感情朗读课文。
2、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⑴ 复述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 条理要清楚,讲清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所发生的故事。
②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说出来,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③ 注意用口语讲述。
⑵ 可以怎样开头?
3、小组内练习复述。
4、组内推荐的同学在全班复述,大家进行评价。
5、观看情景剧,看看专业演员是如何讲故事的,学习别人的长处。
四、布置作业 给家人或朋友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有感情的一段谈话导入新课并介绍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要求学生以事情发展为线索,了解故事的内容梗概。特别要求学生在独立阅读时加快默读的速度,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默读时,要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为复述故事做准备。练习复述时,先要进行一定的辅导;然后在小组内练习;推荐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全班汇报,此时注意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中提高自己;最后观看情景剧,看看专家是怎样讲故事的,学习人家的优点,在完成家庭作业时进一步提高复述故事的水平。
8、五年级教案:18金色的鱼钩
18*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9、四年级教案:《金色的鱼钩》
学习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语文第八册9课,时间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能认识7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使自己感动的部分。
4.能说出自己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地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一句话的理解。
5.能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6. 能感受到革命前辈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产生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学习重点: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
1.预习: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搜集长征的有关资料,通过初步阅读了解资料的内容,进行剪辑整理,弄清与课文学习的联系。
学习过程:
一、交流搜集资料
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包括长征的时间、路线、有关长征的诗词、歌曲、长征中的动人故事、英雄人物等各种文字介绍和图片资料)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研读阅读提示
认真研读阅读提示,之后,说说阅读提示提了几方面的学习要求,弄清在阅读中要做什么,怎样做好。
三、自读理解内容
1.回顾读书方法。如读一读、想一想、查一查、画一画、标一标、注一注、议一议等。
2.学生按阅读提示,运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阅读课文。
3.教师有针对地进行学法指导。
四、交流读书收获
1.在阅读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字、词、句、段、篇几个方面进行交流,教给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方法。
2.学生畅谈收获。
3.把对老班长说的话写在课文的插图旁边,进行交流。
五、总结布置作业
把本课阅读学习中积累的好词佳句摘录到读书笔记上,把《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继续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
10、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 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 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 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 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 分段.
1.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 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 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 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 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 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 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 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 默读课文第三段.
2. 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 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 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 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4) 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11、金色的鱼钩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金色的鱼钩教案6_课文_案例_课堂实录_教后感_教学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自己却牺牲在草地上的感人事迹。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动人事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请你读课文后想一想,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
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为什么说它是“金色的”?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
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明确: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可亲。
第二次: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明确: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长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板书:照顾、三病号
1/ 眉头拧成了疙瘩
2/ 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明确:
1/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2/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第四次: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明确: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像保姆一样照顾小孩一样,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是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让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板书:救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这个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有很大的纪念意义。老班长生前用这个鱼钩给三个小战士钓鱼补养身体,使他们能顺利地走出草地,这个鱼钩挽救的是三个年轻战士的生命。
从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出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有着舍己救为人的高尚品质,这崇高的品质永放异彩,光芒万丈。
板书:怀念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你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这种品质。
要求:预习上面的问题,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学习课文第1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
2.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保护三个小病员过草地。)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4、你感觉老班长怎样?(饱经风霜,和蔼可亲)
5.齐读课文第1段。
小结段意:写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老班长接受了保护三个小病员的任务。
学习第2段。
默读这一段。
思考:这一段写了老班长的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怎样?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这一段先讲了老班长钓鱼、在讲老班长自己从来不吃鱼,最后讲老班长鼓励病号喝鱼汤。从“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不合拢眼”,可以看出老班长担心着我们的身体,心情沉重,这反映了老班长高度的责任感,他担心病号走不出草地,完不成党交给的任务。
其他如:“总能”“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老班长看看我们吃完……沉重极了”都能说明老班长的精神感人至深。
小结第2段段意:写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
学习课文第3段。
读第三段,思考:这段讲老班长怎样了,为什么会这样?从这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老班长牺牲了,这实际上是他一天又一天的劳累、忍饥挨饿的必然结果,在他生命垂危时,仍然不肯喝鱼汤,而在他倒下去之前,“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在他临牺牲的时候还说“没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这是多么感人的精神。
学习课文第4段。
齐读第4段。
1.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小梁为什么要这样做?(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梁当时的感情。)
2.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者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小结第4段段意:写小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五)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肩负重任
弯钩钓鱼 忠于革命、忠于党、
老班长 安定情绪 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困难重重
壮烈牺牲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6,金色的鱼钩,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