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的话优质课教案 西风的话课文教案一等奖

《西风的话优质课教案 西风的话课文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西风的话优质课教案 西风的话课文教案一等奖

1、西风的话优质课教案 西风的话课文教案一等奖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风的话》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西风的话》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的对比,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作用,感受秋天的不同色彩。

2、引导学生用自然舒展、抒情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西风的话》,启发教育青少年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3、培养学生的聆听音乐,观察乐谱,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音乐要素对音乐的表现作用。

2、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具准备:钢琴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用音乐及秋景营造秋的氛围,创设意境)

提问导入: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秋天的殿堂!你熟悉正在播放歌曲吗?知道它的名字吗?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秋季)歌曲中提到哪些我们熟悉的事物呢?(冬麦、田野……)它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喜悦的热闹的)其实,秋天不光是收获喜悦的,秋天也是多情的,一起来欣赏一下歌曲《西风的话》。

二、赏“风

1、听录音范唱

提问:西风的话语是热情欢快的还是柔美抒情的呢?它表现了怎样的速度、力度?

2、再次欣赏,体会歌曲结构

师:根据歌曲情绪、速度、力度、节奏等等的明显对比来划分歌曲乐段,有的是一段体,有的是二段体,还有的是三段体,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西风的话》,感觉一下,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

3、划分乐句

师:师演唱歌曲,生感觉一下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的呢?

三、唱“风”美“风”

1、按节奏唱旋律

(1)观察四个乐句的节奏特点。

(2)找出组成歌曲旋律的音符,组成音阶边做苛达伊手势唱唱。

(3)视唱歌曲旋律,找出含有音阶上、下行的小节。

(4)边划旋律线边唱旋律。

2、唱歌词

(1)用“u”模唱旋律,师纠正发声方法。

(2)体会旋律高低与演唱力度的关系并记录下来。

(3)按力度记号轻声唱歌词。

一遍师伴奏生轻声唱(纠正连线的唱法)

二遍提示换气。

三遍随伴奏唱,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最后一句的唱法。

四遍随师伴奏完整演唱。

(4)情感教育:年年岁岁,多情的西风去了又来,来了又去,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最后这渐慢渐弱的处理寄托了西风对我们的期望,似乎在提醒我们什么?(时光过得真快,请大家要珍惜时间)

3、声音对比

如果我们采用稍快的速度,较强的力度,明亮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会是怎样的效果呢?(唱试试引导学生去体会速度力度对歌曲情绪的影响)歌曲情绪全变了,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要想把歌曲唱的'有声有色,就得注意歌曲的什么?(速度、力度、旋律的起伏、演唱的音色)

四、作者介绍

这首好听的歌曲是谁带给我们的呢?(多媒体播放作者简介)《西风的话》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黄自是我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他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

五、拓展

黄自老师通过歌曲来表现了深秋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甚至带点淡淡忧伤的意境。还有很多艺术家也在通过自己不同的形式演绎着秋天。你准备如何表现你心中的秋天呢?

小结

秋天早已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在贪婪品位秋天收获喜悦,多情醉人的同时,别忘了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认为精彩的一面,老师期待着下节课见到你的作品,好吗?同学们,再见!

《西风的话》教案2

活动目标:

1、以"美丽的秋天"为主题,欣赏乐曲《西风的话》,感受其优美抒情的旋律,提高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

2、按乐句摆放秋天的丰收果实,以增强乐句感。

3、在《拾落叶》游戏中,与同伴自由交往,抒发音乐的优美意境。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秋游,丰富对秋季特征的认识。

2、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布置一张"丰收桌"。

3、每人准备一件有关秋天的作品或实物。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手指游戏歌》。

齐唱,手指表演并变化歌曲性质。

2、欣赏乐曲《西风的话》。

(1)启发幼儿回忆秋游时的情景,边听音乐边想象,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色。

(2)教师与幼儿随音乐两拍一下地拍手,并讨论乐曲的性质。

(3)教师随音乐画≈≈≈,帮助幼儿感受乐曲的四个乐句及抒情柔美的性质。

(4)幼儿举起右手食指,随音乐空指教师画的线条,体会音乐的性质与乐句特点。

(5)教师与幼儿边听音乐,边在每句音乐的最后一小节做一个身体动作。如拍手、拍肩等。

(6)边听音乐,边在教师的暗示下,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形式,按乐句把自己的作品或实物送往丰收桌,并在每乐句的最后一小节,准确的放在桌上。

(7)按乐句做动作。

3、游戏:《拾落叶》

请女孩子做落叶,男孩子做拾落叶的小朋友,合作游戏。

以上就是查字典网小编为大家讲解的《西风的话》教案的相关内容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本网站。

2、西风的话优质课教案 西风的话课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风的话》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西风的话》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的对比,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作用,感受秋天的不同色彩。

2、引导学生用自然舒展、抒情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西风的话》,启发教育青少年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3、培养学生的聆听音乐,观察乐谱,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音乐要素对音乐的表现作用。

2、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具准备:钢琴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用音乐及秋景营造秋的氛围,创设意境)

提问导入: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秋天的殿堂!你熟悉正在播放歌曲吗?知道它的名字吗?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秋季)歌曲中提到哪些我们熟悉的事物呢?(冬麦、田野……)它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喜悦的热闹的)其实,秋天不光是收获喜悦的,秋天也是多情的,一起来欣赏一下歌曲《西风的话》。

二、赏“风

1、听录音范唱

提问:西风的话语是热情欢快的还是柔美抒情的呢?它表现了怎样的速度、力度?

2、再次欣赏,体会歌曲结构

师:根据歌曲情绪、速度、力度、节奏等等的明显对比来划分歌曲乐段,有的是一段体,有的是二段体,还有的是三段体,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西风的话》,感觉一下,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

3、划分乐句

师:师演唱歌曲,生感觉一下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的呢?

三、唱“风”美“风”

1、按节奏唱旋律

(1)观察四个乐句的节奏特点。

(2)找出组成歌曲旋律的音符,组成音阶边做苛达伊手势唱唱。

(3)视唱歌曲旋律,找出含有音阶上、下行的小节。

(4)边划旋律线边唱旋律。

2、唱歌词

(1)用“u”模唱旋律,师纠正发声方法。

(2)体会旋律高低与演唱力度的关系并记录下来。

(3)按力度记号轻声唱歌词。

一遍师伴奏生轻声唱(纠正连线的唱法)

二遍提示换气。

三遍随伴奏唱,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最后一句的唱法。

四遍随师伴奏完整演唱。

(4)情感教育:年年岁岁,多情的西风去了又来,来了又去,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最后这渐慢渐弱的处理寄托了西风对我们的期望,似乎在提醒我们什么?(时光过得真快,请大家要珍惜时间)

3、声音对比

如果我们采用稍快的速度,较强的力度,明亮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会是怎样的效果呢?(唱试试引导学生去体会速度力度对歌曲情绪的影响)歌曲情绪全变了,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要想把歌曲唱的'有声有色,就得注意歌曲的什么?(速度、力度、旋律的起伏、演唱的音色)

四、作者介绍

这首好听的歌曲是谁带给我们的呢?(多媒体播放作者简介)《西风的话》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黄自是我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他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

五、拓展

黄自老师通过歌曲来表现了深秋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甚至带点淡淡忧伤的意境。还有很多艺术家也在通过自己不同的形式演绎着秋天。你准备如何表现你心中的秋天呢?

小结

秋天早已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在贪婪品位秋天收获喜悦,多情醉人的同时,别忘了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认为精彩的一面,老师期待着下节课见到你的作品,好吗?同学们,再见!

《西风的话》教案2

活动目标:

1、以"美丽的秋天"为主题,欣赏乐曲《西风的话》,感受其优美抒情的旋律,提高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

2、按乐句摆放秋天的丰收果实,以增强乐句感。

3、在《拾落叶》游戏中,与同伴自由交往,抒发音乐的优美意境。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秋游,丰富对秋季特征的认识。

2、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布置一张"丰收桌"。

3、每人准备一件有关秋天的作品或实物。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手指游戏歌》。

齐唱,手指表演并变化歌曲性质。

2、欣赏乐曲《西风的话》。

(1)启发幼儿回忆秋游时的情景,边听音乐边想象,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色。

(2)教师与幼儿随音乐两拍一下地拍手,并讨论乐曲的性质。

(3)教师随音乐画≈≈≈,帮助幼儿感受乐曲的四个乐句及抒情柔美的性质。

(4)幼儿举起右手食指,随音乐空指教师画的线条,体会音乐的性质与乐句特点。

(5)教师与幼儿边听音乐,边在每句音乐的最后一小节做一个身体动作。如拍手、拍肩等。

(6)边听音乐,边在教师的暗示下,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形式,按乐句把自己的作品或实物送往丰收桌,并在每乐句的最后一小节,准确的放在桌上。

(7)按乐句做动作。

3、游戏:《拾落叶》

请女孩子做落叶,男孩子做拾落叶的小朋友,合作游戏。

以上就是查字典网小编为大家讲解的《西风的话》教案的相关内容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本网站。

3、西风胡杨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胡杨的图片(录像),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胡杨有什么特点。

二、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难度的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独生字,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谈对胡杨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学习1、2、3、4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它生长在塔里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九、三千八百平方千米)

(2)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坚忍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深达二十米、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和词句:穿透去寻深深植根不怕……不怕……

(3)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语:屏障芸芸众生句子:它们……让给……,让给……,让给……而将……留给……

(4)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悲壮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句子:①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②它们生前……死后……

3、引导学生理解写法。

(二)理解胡杨的过去和现在。(学习5、6自然段)。

1、指名朗读5、6自然段。

2、胡杨的过去怎样?

3、胡杨的现在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胡杨也有哭的时候……

五、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胡杨的图片。

3、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2、现在的胡杨怎样?

二、继续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我的希望和信心(学习7、8自然段)。

1、我祈求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我站在……哪怕就三天)。

2、我坚信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胡杨的精神还在……将被激励)。

三、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四、拓展(课后☆题)

板书设计:

9、西风胡杨

最坚韧

最无私 治疗伤者

胡杨 最悲壮 祭奠死者

最伟大 激励来者

4、西风胡杨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有关资料。

2、按课后思考题以及“指南针”的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胡杨的图片(录像),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胡杨有什么特点。

二、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难度的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独生字,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谈对胡杨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学习1、2、3、4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它生长在塔里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九、三千八百平方千米)

(2)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坚忍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深达二十米、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和词句:穿透去寻深深植根不怕……不怕……

(3)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语:屏障芸芸众生句子:它们……让给……,让给……,让给……而将……留给……

(4)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悲壮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句子:①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②它们生前……死后……

3、引导学生理解写法。

(二)理解胡杨的过去和现在。(学习5、6自然段)。

1、指名朗读5、6自然段。

2、胡杨的过去怎样?

3、胡杨的现在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胡杨也有哭的时候……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2、现在的胡杨怎样?

二、继续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我的希望和信心(学习7、8自然段)。

1、我祈求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我站在……哪怕就三天)。

2、我坚信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胡杨的精神还在……将被激励)。

三、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四、拓展(课后☆题)

 

5、语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西风胡杨》教案

一、教材简析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二、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云南丽江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四、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五、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有关资料。

2.按课后思考题以及“指南针”的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六、教具准备:课件

七、教学时间: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游览新疆的异域风情,一起去看看那里的胡杨。

(板书课题:西风胡杨)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齐读全文,想想西风胡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老师出示本课生字。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6.全班交流:学生读被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四、学习前4个自然段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画面。(老师出示沙漠视频)看到了什么?(生回答沙漠)通过大家在课下的了解,对沙漠你有什么认识或看法?

2.生谈看法。(干旱、荒无人烟、难以生存……)

3.师: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植物,你知道的有哪些?(生列举:仙人掌、胡杨)

生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我们的周围见不到胡杨?

4.师:文中的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第一自然段中第一句话)一个“只”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胡杨的珍贵和与众不同。从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5.引导学生了解

①胡杨最美、最古老;

②胡杨的生长地、数量。

师:你们对塔里木和塔克拉玛干熟悉吗?想了解他们怎么办?

指导学生要学会看书,可通过课后的“学习链接”,了解塔里木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6.师:在与沙漠这个天敌彼此对视,彼此僵持了一亿三千万年的胡杨,想见见它的庐山真面目吗?不过老师可没办法带大家到沙漠中去看,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师出示课件展示图片)

7.师:看,这就是秋天里的胡杨。它的枝叶——(生接说茂盛、茂密等),它的颜色——(生接说灿烂夺目、金灿灿等),它的生命力——(生接说旺盛等),充满了勃勃生机。美吗?这样的金黄之美让我们陶醉。

8.过渡:这么美的树在黄沙中究竟经受了怎样的洗礼,在那漫长的岁月里它又变成了怎样的一种树?

9.学习胡杨的特点。

㈠请大家拿出笔在书上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①生拿笔在书上画。

②指名回答。

③师板书: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㈡为什么说胡杨是最坚韧的树呢?

引导学生从4个方面理解:

①根茎20米,对比感受:若一层楼房按高3米算,这么长的根茎大约相当于几层楼房呢?请大家算一算。(约7层)感受根茎之长以及在恶劣环境中生长的不易;

②耐炙热耐严寒,可让学生拿自己在严寒酷暑中的体验做比较;

③不怕盐碱腐蚀;

④不怕风沙侵袭。

⑤小结:胡杨够有韧劲儿,够坚强,它忍受了我们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它给我们展现了一副铁骨铮铮的本色。(出示课件直观感知)

㈢说它无私是因为什么?

引导学生将胡杨与牡丹、桃花进行对比,理解它的无私。

①硕大的牡丹,粉嫩的桃花都见过吗?漂亮吗?怎么个漂亮法?(生答)一个是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另一个是白里透红、娇艳

欲滴,但它们只在什么时候开放?(春季)短短的几个月之后就凋落了,用书中的话就是——(生答“稍纵即逝”)。还有许多这样的奇花异草。

②而胡杨呢?是否被人所熟知?是否有华丽的词藻来形容?它们只是在——(生答“长年累月地忍受着那摧肝裂胆的风沙”)。

③小结:出示课件,来看看这沙漠前的屏障,有了它们的冲锋在前,才会有那身后的繁华景象。

④再来品读一下这无私的树好吗?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㈣它的悲壮又体现在哪里?

①指名回答。

②作者在文中反复的使用了一个词,让老师的印象极深,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千年)出现了几次?(三次)有多少树能千年不死?有多少树能千年不倒?又有多少树能千年不朽?可是谁能?(胡杨)

③小结:出示课件,看那,它那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在坚定地挺立着,三个“千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凛然的英雄气节。

④让我们来读出他的悲壮好吗?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胡杨的美仅仅是外表美吗?更美的是它的什么?(内在)它有着极其高尚的品质,这样的树都为人类做了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胡杨具有哪些特点?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引导学生明白胡杨为人类做了些什么?思考人类是如何对待胡杨的?(五六自然段相关内容)

师:胡杨的贡献真大!可人类是否善待了胡杨?他们又做了些什么?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对胡杨有什么影响?

生一一回答。

㈡理解胡杨流泪的原因。

师:人类只为了自己的私利,就完全不顾及在与沙漠进行顽强抗争的胡杨了。胡杨也哭了,它为什么流泪?(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

师:这小小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那些上游的人们依然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他们怎能()?怎能()?……难道()?难道()?……

生接说。

㈢交流:如果你就是一颗胡杨,你会对“上游的人们”说些什么?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交流。

3.作者的希望与信念

过渡:如果你站在这胡杨林中,看着那些正在拼搏着的和已经倒下的胡杨,会有什么感受?(伤心、悲痛、难过等)会想些什么?(指名回答)作者也无比悲痛,他在那里默默祈求。

㈠作者在祈求什么?

①指名回答。

②感受作者强烈呼吁人们去“保护环境”(板书)的心情。

③让我们也和作者一起祈求吧!生齐读祈求的内容。

㈡作者的信念。

①作者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醒那些无知的人们,他始终怀有一个坚定地信念,是什么?指名读。

②师指导朗读,要读得坚定些。

㈢回归课题。

①作者还坚信直到某日会出现一种什么景象?(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是啊,大片的胡杨依然挺立在烈烈西风中,这就是——西风胡杨。(生齐说)

②孩子们,让我们带着作者对胡杨的爱,对胡杨的同情,对胡杨的赞美,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这一课让我们认识了胡杨,通过胡杨让我们知道了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希望大家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一起来保护环境,来保护胡杨,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9西风胡杨

最美、最古老

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保护环境

6、五年级(s版)9西风胡杨教案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有关资料。

2、按课后思考题以及“指南针”的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胡杨的图片(录像),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胡杨有什么特点。

二、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难度的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独生字,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谈对胡杨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学习1、2、3、4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它生长在塔里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九、三千八百平方千米)

(2)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坚忍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深达二十米、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和词句:穿透去寻深深植根不怕……不怕……

(3)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语:屏障芸芸众生句子:它们……让给……,让给……,让给……而将……留给……

(4)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悲壮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句子:①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②它们生前……死后……

3、引导学生理解写法。

(二)理解胡杨的过去和现在。(学习5、6自然段)。

1、指名朗读5、6自然段。

2、胡杨的过去怎样?

3、胡杨的现在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胡杨也有哭的时候……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2、现在的胡杨怎样?

二、继续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我的希望和信心(学习7、8自然段)。

1、我祈求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我站在……哪怕就三天)。

2、我坚信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胡杨的精神还在……将被激励)。

三、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四、拓展(课后☆题)

 

7、理清课文的条理(读写例话)教案教学设计

作者邮箱:zhaocaizhenxue@163.com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课文的条理。

2、通过具体课例学习怎样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读例话,想一想例话讲了几层意思,你受到什么启发。

二、学生自学,可以讨论。

三、集体讨论,理解内容。

1、这篇例话讲了几个意思?

(三个意思:什么是课文的条理;课文的条理是围绕什么来安排的;为什么要理清文章的条理。)

2、什么是课文的条理?

(课文的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就是文章的条理。)

3、课文的条理是围绕什么来安排的?

(是围绕课文的中心思想安排的。)

4、为什么要理清文章的条理?

(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就仿佛跟着作者去看、去听、去想,就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5、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的例子。

四、照着例话的样子,以《赤壁之战》《田忌赛马》为例说一说文章的条理。

五、小结:

理清文章的条理,既是一种阅读的方法,也是一种阅读的能力,以后在阅读每一篇课文时,都要注意运用这种方法。

资料提供者:

8、优质课教案范例:《师说》教案

优质课教案范例:《师说》教案

教学目标 :

1、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2、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4、掌握重要字词及古今异义词,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3、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板书课题。解题。

题目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初中学过的《爱莲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

韩愈(768一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写作背景)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耻于从师的风气很盛行。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来抨击耻于从师的风气,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过去的旧框框,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三、初读课文

1.第一、三、四段学生齐读,第二段师领读。

2.订正以下字音:

句读 不 阿谀 郯子cháng苌弘 师襄 老聃 蟠 贻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一)字词疏通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求学的人 是靠(他)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学者:者字短语,相当于名词 受同授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 却 跟从老师(学习) 那些成为疑惑的
而,表顺承 而,表转折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在 懂得的道理本来比我早 跟从(他)拜他为师
相当于介词“于” 于:表比较,比。 师:名作意动:以……为师

4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向他们)学习道理的 哪管他们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5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无论地位尊贵 地位卑贱 年龄大 年龄小

无……无……:无论……还是

9、二年级课文《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读出要求学会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

2、葫芦的实物、《我要的是葫芦》的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重点:

目标1、3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指着葫芦实物)这是什么?。)

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了。(齐读课题:《14我要的是葫芦》指导读好“葫芦”一词,注意“芦”字要读轻声)

二、读文、识字、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2、检查朗读课文。看图,图上有什么?这些内容在课文的那一段?谁来读一读?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议学生读的字、词的正确读音。并出示本课要读好的词语:葫芦藤、挂了、一些)

3、谁认为自己比他读得更好?好,我就请你当一当小老师。(让学生跟着学生读,进一步熟悉第一段。)

4、读了第一段后,你明白了什么?(看图,结合学生回答,指点理解:谁来说说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长满绿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板书葫芦的叶、花、果的关系。)“挂了”在这里可以换成什么词?那个词用得好?

指导朗读,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出了高兴的心情?(分组比赛读)

5、观看枯萎的葫芦的图,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怎么样了?这些内容在课文的哪一段?看到葫芦变黄了,落下来了,心情怎么样?(伤心)我们来比一比,男同学和女同学谁能读出伤心的语气。(男女同学比赛读,并相机纠正读音。板书“变黄都落了”)

三、合作、探究、识字

1、读了第四段后,你们有什么问题想要提出来?(预设学生心理: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2、请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在课文里找出为什么。哪组有发现?(让四人小组集体汇报,并出现相应的图片和动画,画出重点的词、句:

“盯着”的意思。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说什么。

3、认读二、三段的词语。

四、拓展与巩固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预设学生的回答:1、叶子和果实有关系是很密切的。2、种果实一定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3、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2、指点、展示: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按时完成好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3、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五、作业设计

1、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指名朗读课文,注意语气

2、 开火车读生字。再次纠正发音。

二、学习生字

1、出示要学写的生字,让学生观察:

同结构的字是:盯、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是:怪、慢。

同部件的字是:挂、哇

2、说说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学生观察后,在练习写。

4、组词练习。

三、巩固练习

1、 填一填:

( )的葫芦藤 ( )的葫芦花 ( )的小葫芦

2、 找出部件相同的字

哇—(蛙)—(洼)—( ) 盯—(顶)—( ) 棵—( )—( )

四、课堂拓展

出示课后的句子:

1、 指导朗读句子,体会不同标点符号表达的意思。

2、 你想对中葫芦的人说些什么?

7、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了绿叶 生了蚜虫 虫更多了

可爱的葫芦 不用治 变黄都落了

10、课文: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教案(优质版)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准备: 1、生词卡片。 2、课件。 3、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诗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朗读题目,了解题目。

二、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文字投影片,检查并纠正带点字的读音: 跌下来、似的、播种、仰着脸

2、出示文字投影片,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沟、蹄、滑、密、撒、播、乳

3、重点指导播、乳字的书写,学生练习。

4、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词义:你推我挤、播种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随机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质疑。梳理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留待第二课时深入探讨。

(问题梳理:1、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2、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五、作业:

1、写生字词、读书。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一)、进一步理解课题:

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出示文字片:

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1)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3)练习朗读,欣赏声音美。

(4)指名读4-6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解疑步骤:

①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标点符号:破折号。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 ②出示字幕:

嗵嗵嗵!冬冬冬!

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嗵嗵嗵!冬冬冬!啪啪啪! ③对比指导表示声音的词语,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④说说为什么有的时候读的舒缓,有的时候读的急促: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解疑步骤: ①学生自己初步理解。

②结合生活实际和影视中看到的画面,说说什么时候敲鼓?鼓声一响,给你什么感觉? ③理解作者这样写表达的对小雨点喜爱的情感。

4、播放春雨飘落的画面,直观感受春雨之美。

5、配乐朗读声音美部分。

板书:声音美

(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读一读,说一说。 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 板书:样子美

(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

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

2、出示儿歌:《春雨》。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 板书:精神美

(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

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3、再次朗读课题,结束学习。

四、布置作业:

必做: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选做: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五、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