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高效课堂导学案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民为贵高效课堂导学案一等奖
学习目标:
1、诵读文言文,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并能翻译文言文。
2、借鉴很学习文章的说理艺术。
3、领会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预习案
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句子,再研读本学案,牢记:不读完课文,不做学案。
2、书面完成预习自测题,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
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社稷()粢盛()()汤放桀()伐纣()
弑君()走圹()獭()驱爵()
鹯()谆谆()然于传()有之朝觐()
讼狱()讴歌()篡()舜相尧()
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3)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4)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5)汤放桀()
(6)于传有之()
(7)贼仁者谓之贼()
(8)得天下有道()
(9)所恶勿施,尔也()
(10)谆谆然命之乎()
(11)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12)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2、《》民为贵高效课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文言文,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并能翻译文言文。
2、借鉴很学习文章的说理艺术。
3、领会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预习案
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句子,再研读本学案,牢记:不读完课文,不做学案。
2、书面完成预习自测题,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
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社稷()粢盛()()汤放桀()伐纣()
弑君()走圹()獭()驱爵()
鹯()谆谆()然于传()有之朝觐()
讼狱()讴歌()篡()舜相尧()
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3)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4)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5)汤放桀()
(6)于传有之()
(7)贼仁者谓之贼()
(8)得天下有道()
(9)所恶勿施,尔也()
(10)谆谆然命之乎()
(11)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12)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3、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高效课堂导学案
【学习目标】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词,通过品评、分析、鉴赏,感受词人抒发的情感。
【学习方法】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1、反复诵读,揣摩体会蕴含的思想情感。
2、找准切入点:(1)从题目入手——找准题眼;(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4)从手法入手——分析艺术手法,赏析艺术特色。
预习案
1、关于苏轼: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苏轼(1037~1101),字,号,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代杰出的家、家。他在政治上一直不得志,但在文学上成为一代大家。他的散文、诗歌都很有成就,书画亦造诣极深,在北宋享有盛名。他的词,突破当时柔弱词风,扩大了题材,境界开阔,语汇丰富,不拘声律,词风雄健,开之先河。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又与并称“苏辛”;书法与、、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2、写作背景
宋神宗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屡遭贬谪。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富、成就突出的时期,尤以“两赋”(前后《赤壁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
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
4、《民为贵》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领悟孟子以寓言说理的妙处。
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选文1和选文2.
预习案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
社稷次之夏桀
粢盛既洁于传有之所恶勿施
兽之走圹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为丛驱爵者,鹯也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谆_____ 朝觐____粗犷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⑴为丛驱爵者,鹯也 __通__
⑵舜相尧二十有八载__通__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3)牺牲既成,粢盛既洁(4)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5)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6)于传有之(7)贼仁者谓之贼
(8)残贼之人谓之一夫。(9)得天下有道
(10)所恶勿施,尔也(11)所欲与之聚之
(14)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15)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4、古今异义词。
(1)牺牲既成古义:今义:
(2)然而早干水溢古义:今义:
(3)贼仁者谓之贼古义:今义:
5、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
(1)祭祀以时
(2)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3)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4)此之谓也
探究案
5、《民为贵》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里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全面、深刻地理解本章中的“民本思想”,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3、学习孟子的论辩风格,品味《孟子》善用对比的语言特色。
预习案
1、给画横线的字注音
三年之艾()社稷()粢盛()汤放桀()弑君()走圹()暴之于民()驱爵()朝觐()讼狱()胥()谆()篡()鹯()獭()
2、解释画横线字词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3)牺牲既成,粢盛既洁(4)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5)汤放桀(6)于传有之
(7)残贼之人谓之一夫(8)得天下有道
(9)得其民,斯得天下矣(10)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11)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12)善政,民畏之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为丛驱爵者,鹯也
(2)舜相尧二十有八载
6、《祝福》高效课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基本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理顺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命运与作品感情基调。
3.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结合文体分析文章。
[教学设想]
1.理顺故事情节;2.体味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学法指导]
1.圈点阅读:通读全文,按照时间的顺序旅顺内容,画出描写时间的句子。
2.文体疏理法: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按情节发展阅读课文。
[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彷徨》收入了鲁迅《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来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思想的流弊和荼毒。
2.文体知识: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
7、《琵琶行》高效课堂导学案
【教学设想】
1.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丰富内涵,背诵全诗。
2.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理解作品所描述的艺术形象。
3.在欣赏、感受、发现艺术美的同时,获得有关艺术欣赏的知识,得到艺术美的陶冶、情感的升华、心灵的唤醒,提高自己的艺术文化素养。
【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2、乐府3、歌、行、引4、作者介绍(见高效学习法)
【预习案】
【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________,号。晚年号________。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_______诗人。人称“”。他和好友在文学上积极倡导“________”运动,主张“________,________”。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即所“”(《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 白居易诗的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其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抒情诗,如、。著有《________》。以44岁为界,之前抱定“”之思,之后则“”。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世称白傅、白文公。
8、《张衡传》高效课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翻译课文重点语句,积累文中古今异义词、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以及重要的文言虚实词等文言文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张衡多方面的成就,学习其治学精神。
预习案
一、给加点字读音:
西鄂()连辟()逾侈()邓骘()璇机()
徙()合契()乞骸骨()属文()蟾蜍()
算罔论()傍行()帷幄()篆文()累召()
二、结合课文内容,识记下列文学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两都与二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三、分组合作,完成表格中内容并组内相互交流,补充修正答案。
9、《老人与海》高效课堂导学案
【教学设想】
1.简要说出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
2.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3.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细读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4.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
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著名和,也是当时“”的代表作家。他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一方面他继承了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
10、《中国建筑的特征》高效课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
2.激发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一、自主学习
(一)识记字音
缅()甸抱厦()对称()石墁()
檩()条斗拱()接榫()柁()墩
穹()窿如翚()斯飞额枋()瓦()当
琉()璃戗()兽水榭()
(二)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广东省新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
是和的主要设计者。
二、合作探究
1、作者主要在那些段落介绍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分别都是什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这些特征的?
11、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高效导学案
【教学设想】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进一步培养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知识链接】
见高效学习法:《少年才子李商隐》、《李商隐——“朋党之争”的牺牲品》
【课前预习】
一、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和杜牧合称“”,与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
二、名句默写
,东风无力百花残。
,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
12、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高效导学案
【教学设想】
1.感受婉约词的风格,品味词的意境。
2.把握词人思想情怀,体味词中蕴涵的细腻情感。
3.学会通过分析意象,理解词人表达情感的方式。
4.学习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诗词语言鉴赏能力。
《醉花阴》
【课前预习】
1.李清照,号_____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_____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_____结婚,生活安适美满。他们以_____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_____、金石。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提出词“_____”之说(见《词论》)。前期作品多写_____,内容缺乏深意。后期作品多抒发_____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凉美。
【写作背景】《醉花阴》:本词写于北宋末年,当时丈夫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李清照独守空闺,形单影只,重阳赏菊,无人相伴,在极度思念之下写下此词。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作品,时值金兵入侵,丈夫病死,词人辗转南方避难,备尝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苦。在这种背景下,李清照写下本词。
3.字音积累
玉枕()戚戚()憔悴()
乍暖还寒()堆积()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