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实录一等奖

《五年级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实录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五年级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实录一等奖

1、五年级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实录一等奖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总是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这是对我们的负责,也是对学生的负责。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五年级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述了史学家谈迁两次创作明史巨著《国榷》的经过,突出表现了谈迁在《国榷》被盗后,面对厄运,抱定信念,矢志不渝的人物形象,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更使谈迁这一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可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品读文字,感悟其丰富的内涵,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学习他矢志不渝的精神。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感悟,理解课文第四节,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师生共写课题,提示:端端正正写字

2、教师设问:什么叫“厄运”?在课文中指什么事?谈迁被厄运打倒了吗?为什么没有被打倒?(相机理解打不垮、信念)

3、指名读题

二、自学探究,交流展示

1、引导学生围绕学案自读课文,并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行间导学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⑴、引导学生选择最受感动的`一节读课文,导读课文第二、三节,指导学生读通顺,读正确,尝试读出感情,相机理解“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语,引导用自己的话概括每节大意

(预设举例:“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快,疾速。“积劳成疾”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嫉恶如仇”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奋笔疾书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选择合适的义项)

⑵、导读第一节

设问:一篇好文章的开头,像凤凰的头一样的优美、精彩,所以有“凤头”一说,谁喜欢第一节?

读第一节,相机正音“浙江、国榷”,说说第一节写了什么?

⑶、导读第四节

设问:好文章的结尾往往又像豹的尾巴一样有力度、响亮有力,因此又有“豹尾”的说法——反复齐读第四节

3、交流学案第四题

⑴、谈迁写的《国榷》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⑵、谈迁是谁,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⑶、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几句话概括。(不超过30字),通过引导,逐步让学生用最少的字概括课文内容。(预设:谈迁矢志不渝著《国榷》)

4、指导写字

⑴、出示生字 浙 迁 博 抄 锁 挣 诞

⑵、教师范写 博 诞

⑶、学生完成课后第一题

三、质疑问难

初读了课文,你有那些不理解或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完善学案第五题)

四、课堂小结

以上就是关于五年级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实录的内容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今天小编就介绍到这里,想要理解更多语文知识,请关注本网站。

2、五年级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实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总是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这是对我们的负责,也是对学生的负责。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五年级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述了史学家谈迁两次创作明史巨著《国榷》的经过,突出表现了谈迁在《国榷》被盗后,面对厄运,抱定信念,矢志不渝的人物形象,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更使谈迁这一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可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品读文字,感悟其丰富的内涵,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学习他矢志不渝的精神。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感悟,理解课文第四节,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师生共写课题,提示:端端正正写字

2、教师设问:什么叫“厄运”?在课文中指什么事?谈迁被厄运打倒了吗?为什么没有被打倒?(相机理解打不垮、信念)

3、指名读题

二、自学探究,交流展示

1、引导学生围绕学案自读课文,并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行间导学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⑴、引导学生选择最受感动的`一节读课文,导读课文第二、三节,指导学生读通顺,读正确,尝试读出感情,相机理解“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语,引导用自己的话概括每节大意

(预设举例:“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快,疾速。“积劳成疾”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嫉恶如仇”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奋笔疾书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选择合适的义项)

⑵、导读第一节

设问:一篇好文章的开头,像凤凰的头一样的优美、精彩,所以有“凤头”一说,谁喜欢第一节?

读第一节,相机正音“浙江、国榷”,说说第一节写了什么?

⑶、导读第四节

设问:好文章的结尾往往又像豹的尾巴一样有力度、响亮有力,因此又有“豹尾”的说法——反复齐读第四节

3、交流学案第四题

⑴、谈迁写的《国榷》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⑵、谈迁是谁,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⑶、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几句话概括。(不超过30字),通过引导,逐步让学生用最少的字概括课文内容。(预设:谈迁矢志不渝著《国榷》)

4、指导写字

⑴、出示生字 浙 迁 博 抄 锁 挣 诞

⑵、教师范写 博 诞

⑶、学生完成课后第一题

三、质疑问难

初读了课文,你有那些不理解或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完善学案第五题)

四、课堂小结

以上就是关于五年级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实录的内容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今天小编就介绍到这里,想要理解更多语文知识,请关注本网站。

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
2.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们就一定不会被命运之神扼住咽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谈迁,看看这个男子汉是怎样战胜厄运,怎样在逆境中站起来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小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
谈迁立下什麽志向?2 他最终成功了么?
相机板书:翔实可信
理解词意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部国榷是作者毕生心血换来的,当谈迁在第一次完成国榷的时候,就已经付出了无比的艰辛。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看出《国榷》来之不易?
1.指名说。
2.(课件)相机出示句子,体会数据在文中的作用,并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当这洋洋五百万言的史书手稿终于完成的时候,谈迁心中是多么的喜悦呀。这意味着二十多年的心血将得到回报,世人终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了。可是,人有旦夕祸福,接下来从天而降怎样的厄运呢?
1.齐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他遭遇的厄运是什麽?
2.书稿的遗失为什麽被称作厄运?
板书: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3.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
(课件)出示句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指导朗读体会。
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共同体会厄运给谈迁沉重的打击。
4.当生活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往往看不到真的英雄,当生活遇到狂风暴雨的时候,真的英雄就能显现出男儿的本色。同学们,谈迁在珍贵书稿被盗之后垮下去了么?谈迁在寝食难安,以泪洗面的日子中消沉了么?
他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吧!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读的得真好!从头再来,这是一句简单的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的巨著,何以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想一想:300多年前,生命走上最后光阴的谈迁,他开始从头编写这部史书,一起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能从文字中读到他的那份信念吗?
2.再读一遍,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并写上批注。
3.指名说。
4.(课件)相机出示句子:“他一袭破衫······已经不多。”
指导朗读体会。
5.功夫不负有心人,谈迁终于在60多岁的时候重新编写出了一部《国榷》,大家想看看吗?(课件展示《国榷》)
500万的鸿篇巨制,就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在经历厄运的打击后,重头来过写成的,如果你站在湖北省图书馆看到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史书,你想对谈迁说什麽?
指名说。
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所以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之光,才会从愁云残淡的日子中走出来。这真是:
“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板书)
6.让我们带着谈迁的这份坚定的信念,捧起手中的课本,高声朗读最后一段吧!
五、升华。
1 还有有许多人也像谈迁这样,不会被厄运击垮,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个?
2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们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他们很平凡,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但是他们也和谈迁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因为他们敢于从头再来。
(课件)《从头再来》
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起朗诵这首送给谈迁的小诗吧!

板书设计: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翔实可信)
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厄运不改男儿志,
拨开云雾见青天。

4、五年级语文教案: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音乐:《从头再来》 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齐读) 2.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看一看,这些词语会读吗?

出示:

家境贫寒 博览群书

一袭破衫 终日奔波

年老体弱 奋笔疾书

翔实精彩 明史巨著

3.个别读、齐读

4.用上几个词语来说说谈迁吗?

5.教师小结后引入:同学们对谈迁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要一块儿走近史学家谈迁,看看他是怎样战胜厄运,又是如何在逆境中站起来的。

二、学习课文

1.谈迁遇到的“厄运”是什么?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 在我们看来偷走的是一部书,但对于谈迁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一找。

2.出示: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 20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板书:化为乌有)那该是怎样的心情?请用朗读把你体会到的读给大家听。

3.一本《国榷》,为什么说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呢?自己读读课文第一小节,体会体会。

(没钱买只得四处借来抄

为抄一点史料竟然走一百多里路。一点史料,一百多里路,能成正比吗?是什么支撑着他如此心甘情愿地走上一百多里路,只为寻访到一点史料?

经过20多年……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

4.出示: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 从这些数字中你读到的是什么?

◇ 同学们,你知道编史书他最重要的是?(真实)编史书难呀,何况是编这样一部翔实可信的史书,让我们把这些有生命的数字读活。

5.为了《国榷》,谈迁熬红了双眼,熬白了头发,整整奋斗了二十年,整整追求了二十年,可是——你来读

出示: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 这20多年的心血包含着什么?

“转眼之间化为乌有”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弱多病”你想到了什么?

◇ 难怪——(生)读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地流淌。”

◇ 读到这,你能用一个词说说他此时的心情吗?

◇ 20年啊,是智慧,是青春,是生命的全部啊。命运啊,你让这样一位体弱多病的老人如何承受得住啊?

◇ 很多人以为他将再也站不起来了,《国榷》就此将一去不复返,但谈迁却给出了一个令世人惊诧的答案,他下决心——(生)从头撰写这部史书。板书:从头撰写

6.凭借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谈迁是怎样重新编写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说一说。

◇ 就让我们一同去看看在北京的那段日子,他是如何使新写的《国榷》更加完备的?

出示: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 自己读读,找找有关词语,看看谈迁怎么做的?写写批注,想想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 谈迁不怕累,不怕体弱多病,不怕孤单,是因为他知道生命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用“因为……所以……”读这段话。

◇ 据史实记载,谈迁为了使这部《国榷》能够更加完备,先后访问了173人。想像一下,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请你选择一句写一写。

出示练习:

那是一个风沙扑面的早上,他。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他。

那一天他劳累过度病倒了,他。

……

◇ 学生写后交流。

◇ 为了使新写的《国榷》更加翔实、精彩,谈迁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让我们再来读这几句话读读他的血和泪。

出示: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2.他用血泪写新写成的《国榷》是什么样的呢?谁找到句子了,来读一读。

出示:

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 谁来读出新写《国榷》的价值来。读好哪些词能读出新写《国榷》的价值来?

◇ 谈迁也因此——(生)名垂青史。

◇二十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而后他又成功地撰写了新的《国榷》,他靠的是什么,你能不能用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成语来说说。

板书:

(学生板书:锲而不舍,意志坚定,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 这些可贵的精神就是课文告诉我们的要有——(齐读课题)

板书:

◇ 这篇课文的作者也有一些感触。

出示: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 生齐读。

◇ 对谈迁来说“厄运”就是历尽千辛万苦写出来的《国榷》被偷了,那对于在漫长人生旅途中的人们来说,“厄运”指的是什么?

◇ 让我们牢记这句朴素的真理,(再次齐读这段话)人生旅途中,有崎岖,有坎坷,请记住: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附板书:

化为乌有

锲而不舍

持之以恒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百折不挠

自强不息

……

从头撰写

5、小学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

2.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们就一定不会被命运之神扼住咽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谈迁,看看这个男子汉是怎样战胜厄运,怎样在逆境中站起来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小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

谈迁立下什麽志向?2他最终成功了么?

相机板书:翔实可信

理解词意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部国榷是作者毕生心血换来的,当谈迁在第一次完成国榷的时候,就已经付出了无比的艰辛。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看出《国榷》来之不易?

1.指名说。

2.(课件)相机出示句子,体会数据在文中的作用,并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当这洋洋五百万言的史书手稿终于完成的时候,谈迁心中是多么的喜悦呀。这意味着二十多年的心血将得到回报,世人终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了。可是,人有旦夕祸福,接下来从天而降怎样的厄运呢?

1.齐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他遭遇的厄运是什麽?

2.书稿的遗失为什麽被称作厄运?

板书: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3.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

(课件)出示句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指导朗读体会。

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共同体会厄运给谈迁沉重的打击。

4.当生活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往往看不到真的英雄,当生活遇到狂风暴雨的时候,真的英雄就能显现出男儿的本色。同学们,谈迁在珍贵书稿被盗之后垮下去了么?谈迁在寝食难安,以泪洗面的日子中消沉了么?

他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吧!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读的得真好!从头再来,这是一句简单的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的巨著,何以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想一想:300多年前,生命走上最后光阴的谈迁,他开始从头编写这部史书,一起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能从文字中读到他的那份信念吗?

2.再读一遍,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并写上批注。

3.指名说。

4.(课件)相机出示句子:“他一袭破衫······已经不多。”

指导朗读体会。

5.功夫不负有心人,谈迁终于在60多岁的时候重新编写出了一部《国榷》,大家想看看吗?(课件展示《国榷》)

500万的鸿篇巨制,就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在经历厄运的打击后,重头来过写成的,如果你站在湖北省图书馆看到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史书,你想对谈迁说什麽?

指名说。

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所以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之光,才会从愁云残淡的日子中走出来。这真是:

“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板书)

6.让我们带着谈迁的这份坚定的信念,捧起手中的课本,高声朗读最后一段吧!

五、升华。

1还有有许多人也像谈迁这样,不会被厄运击垮,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个?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们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他们很平凡,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但是他们也和谈迁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因为他们敢于从头再来。

(课件)《从头再来》

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起朗诵这首送给谈迁的小诗吧!

板书设计: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翔实可信)

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厄运不改男儿志,

拨开云雾见青天。

(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难点:

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板书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

(1)“厄运”指什么?

(2)是谁遭到了厄运?

(3)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2、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

2、理解生词:“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导分段

(1)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①第一段:(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②第二段:(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③第三段:(4节)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些词句是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读句子,谈体会)

3、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写法,表现了谈迁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请你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这段中你体会到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5、指导朗读。

三、作业

1.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词。

2.课后作业。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

2、师: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曾经过6次修改,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鸿篇巨制”——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这是何等的伟大啊!你们说说这需要的是什么——齐读(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精神。)

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他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

(2)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2、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请你多读几遍。

三、全班讨论、交流。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理解:家徒四壁。

2、“书稿被偷”,“下落不明”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化为乌有”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打击?而对于谈迁又是怎样的打击呢?

(当时的谈迁已是“年近花甲”“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可见这种打击是何等的惨重!)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那么,谈迁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5、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自读课文3自然段,读后全班交流。

(理解:①为了完成新书稿,为了使新书稿更加完善、准确,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甚至亲自“考察”历史遗迹。他不怕苦(一袭破衫),不怕累(终日奔波)不怕孤单,不怕病(年老体弱)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写出一部“明史巨著”。

理解:②文中又一次运用了数字,“104卷”“500万字”说明谈迁为《国榷》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品质。)

6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7、“名垂青史”什么意思?为什么谈迁能“名垂青史”?

四、学习第三段。

1、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齐读四自然段。)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远存在。)

3、这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既是课文的总结,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六、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七、作业。

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请摘抄写在本子上。

6、《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生齐读课题。师:请同学们分组读词语。生读词。师: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生:谈迁写了一篇书稿,经过努力终于完成了《国榷》。师:不错,谁来说得更完整些。

生:谈迁写完书稿,后来书稿被偷了,谈迁又重新写了书稿……师:感谢你,让我们重温了故事内容。让我们一起再走入课文。

(一)围绕“厄运”,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与坚强。师:请自由读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生自由读课文。生:我觉得谈迁的厄运是:刚开始写完了《国榷》时,却被小偷偷走了。读文中的相关语句。

师:你真不简单,你不仅找到了相关的语句,而且用简练的评言概括了出来。师:谈迁的书稿被偷就是他的厄运,为什么,请自由读读第一小节,找出相关语句。生自由读。师:结合你圈画的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生:“经过二十多年……”我从这句看出,谈适用了很长的时间来完成这部《国榷》,这部书的字数很多。

师:你已经很不简单了,能抓住数字来进行理解。师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已经是年老体弱的老人了。”师:还能读出什么来?

生:读出了谈迁信念的坚定。这部书的内容这么多,体现他很不容易。能写出这部明朝编年史。师:七千多个日日夜夜来写这部书,时间真的很长。生:我读到了“六次”修改。

师:是啊,六次修改,一共多少字?我们平常写作文一般多少字?五百字,相当于我们一万多篇作文,要耗费他多少心血哪。用我们书的一个词就叫:鸿篇。师:这些数字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但与谈迁的故事联系起来,就有了情感,谁愿来读一读。指名读。师:原来这些数字都包含着谈迁的心血哪。

一齐来读一读。师:还从哪里体现出谈迁的不容易?生:一百多里路,历尽了艰辛。师:你真不简单,一路上他可能遇到什么困难?生:可能会遇上山岭。生:可能会有人抢劫他。可能遇上狂风暴雨。

师:可能遇上自然灾害。生:可能会吃不上饭。师:可能会饥寒交迫。那么为了完成500多万字得历尽多少艰辛。指名读一读。

生:看出他家境贫寒,《国榷》的完成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与心血。师:他作为一个贫困的书生,他不仅要抄书,还得忍受富人对他的嘲笑与冷眼。我们从中读出了这部书的来之不易。生:谈迁完成了这部书非常高兴,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了。生:他会兴奋得睡不着觉,我终于完成啦。

生:他肯定茶饭不思,激动得很。师:他的确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可是,可是,这一切都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播放悲伤的音乐)(板书:化为乌有)出示文字: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地流淌。师: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他吃不下,睡不着……此时他又会怎么想?生:我为谈迁感到惋惜,生:我觉得这个小偷本想偷些珠宝,没想到偷去了《国榷》。

师:他仅仅偷去了书稿吗?生:更是偷去了谈迁的命呀。生读这段文字。师:老师听出了谈迁内心的痛苦。谈迁就从喜悦的巅峰跌到痛苦的深渊,这对他是致命的打击。这位五十九岁的老人还能站起来吗?生:能。

师:谁来读。生:读:许多人以为谈迁再也站不起来了……师:你觉得“挣脱”该怎么读?生再读。再指名读。师:她特别强调了“挣脱”,听出了什么?生:我听出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师:是的,谈迁并没有被打垮,他决心重新撰写。

是什么给了他重新回到书桌旁边的力量?生:是他的信念。师:他的信念是?生:完成《国榷》。

(二)、围绕“信念”,品悟谈迁重写《国榷》的艰辛以及持之以恒的意志。师:他整整追求了二十年的信念,怎么会就此罢休呢?五十九岁的老人又重新开始了《国榷》的撰写。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令人难忘的时刻吧。请自由读第三小节,想一想:有哪些令人难忘的细节?生自由读思考。生:我仿佛看到了谈迁在外面奔波的画面:他在外面考察,可能衣服破了,肚子饿了,又没有钱,但他还在外面奔波。

师:你真会读书,能从读书中看到画面。生:我仿佛看到了他在访问自己的朋友,了解相关的资料。师:真不错。生:我仿佛看到灰尘沾满了他的衣裳,他还在查找资料。师:同学们感谢你们,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幅画面。

出示相关文字: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哪一幅最近打动你?请细细读一读,写下自己的感受。师:谁来交流一下,请先读再说。生:我知道了逸闻,使《国榷》更详实。生:为了让这部书更翔实,他亲自去搜索资料。

师:是啊,此时他已是五十九岁的老人啦,还在外奔波劳累,请你读一读。生读。师:请把下面两幅画面的文字再来读一读,好吗?生读。

师:我听到了,她强调了“四处寻访”“广泛收集”。生:“四处寻访”看出他访了很多人。生:他总是穿着那一件旧大衣,在外奔波。师:谈迁无论是在烈日炎炎的阳光下,读……无论是寒风刺骨,读……他就是这样终日奔波着。你们让我看到了终日在外奔波的谈迁。

生:他第二次写的时候速度很快,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从“奋笔疾书”看出。师:他为什么要写得这么快?生:因为他是五十九岁的老人了,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师:他要与生命抗争。请读一读。

再指名读这一句。师:你已经走进了老人的内心,孤灯下,谈迁已经……生齐读。师:谈迁可能已病倒在床了,他还是……生齐读。师:他哪是在用笔书写哪,他是在用生命书写。师:通过这一幅幅画面,是什么支撑他在如此奋斗?生:是他的信念。

师:对,就是他“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正是因为有此信念,才有了新的《国榷》的诞生。让我们一起凝视这幅图,观察一下,谈迁与松树有何联系?生:他像松树一样坚强;生:他与山有联系,他像高山一样意志坚强;生:他还像瀑布一样勇往直前。生:他像松树一样,遇上困难能克服,……师:谈迁像青松一样坚强,像高山一样永恒,我们送他一个词:名垂青史。(板书)齐读这个词。师:故事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永恒的。

谁来读读作者的感叹?生读。师:你不仅走近了谈迁的内心,还走近了作者的内心,一起来读读课题吧。师: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全是锦绣鲜花,一帆风顺,……齐读: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作业:搜集象谈迁一样具有坚强信念的人,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7、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难点:

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板书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

(1)“厄运”指什么?

(2)是谁遭到了厄运?

(3)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2.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

2、理解生词:“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裁矗?

2、指导分段

(1)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①第一段:(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②第二段:(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③第三段:(4节)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些词句是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读句子,谈体会)

3、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写法,表现了谈迁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请你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这段中你体会到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5、指导朗读。

三、作业

1.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词。

2.课后作业。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

2、师: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曾经过6次修改,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鸿篇巨制”——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这是何等的伟大啊!你们说说这需要的是什么——齐读(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精神。)

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他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

(2)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2、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请你多读几遍。

三、全班讨论、交流。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理解:家徒四壁。

2、“书稿被偷”,“下落不明”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化为乌有”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打击?而对于谈迁又是怎样的打击呢?

(当时的谈迁已是“年近花甲”“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可见这种打击是何等的惨重!)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那么,谈迁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5、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自读课文3自然段,读后全班交流。

(理解:①为了完成新书稿,为了使新书稿更加完善、准确,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甚至亲自“考察”历史遗迹。他不怕苦(一袭破衫),不怕累(终日奔波)不怕孤单,不怕病(年老体弱)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写出一部“明史巨著”。

理解:②文中又一次运用了数字,“104卷”“500万字”说明谈迁为《国榷》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品质。)

6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7、“名垂青史”什么意思?为什么谈迁能“名垂青史”?

四、学习第三段。

1、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齐读四自然段。)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远存在。)

3、这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既是课文的总结,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六、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七、作业。

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请摘抄写在本子上。

板书:

家境贫寒不向困难屈服

书稿被偷坚定信念

从头撰写自强不息

《国榷》名垂青史

 

8、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挺好教学设计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挺好教案教学设计,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

2.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读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板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请自由的阅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二、初读感悟。

1、自由读文。

2、指名填空。(提示:使它变成一个完整的句子。附带指点“榷”字的写法。)

3、课文中还有许多四个字的词语,你们发现了吗?请你用你的笔快速的把它框画出来。一边读一边画。

4、汇报:找好了吗?老师请几位同学分段来说说自己查找的结果,被请到的同学就站起来说,其他同学可要注意听:他念到的你画下了吗?你画的他是不是也画下了?如果没有你得帮他补充。

5、自由练读课中的四字词。(要求:有感情、有节奏。)

6、指名读。

7、齐读四字词语。

8、读课文内容。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一出问题立刻纠正。

三、课堂小练习。

1、按老师的要求把书折好,只看书中的图画。

2、看图说词。(要求:如“我看到他被风吹得飘飘摇摇的样子,就想到了‘年老体弱’这个词”。按老师的说法来说,你能吗?)

3、将词写在图画的旁边。(快速思考,不看书你能想到几个词?看谁想的多。)

4、展示结果。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们就一定不会被命运之神扼住咽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谈迁,看看这个男子汉是怎样战胜厄运,怎样在逆境中站起来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齐读课题。请同学们小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1、谈迁立下什麽志向?2、他最终成功了么?相机板书:翔实可信 理解词意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article/

一部国榷是作者毕生心血换来的,当谈迁在第一次完成国榷的时候,就已经付出了无比的艰辛。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看出《国榷》来之不易?

1.指名说。

2.相机出示句子,体会数据在文中的作用,并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当这洋洋五百万言的史书手稿终于完成的时候,谈迁心中是多么的喜悦呀。这意味着二十多年的心血将得到回报,世人终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了。可是,人有旦夕祸福,接下来从天而降怎样的厄运呢?

1.齐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他遭遇的厄运是什麽?

2.书稿的遗失为什麽被称作厄运?板书:二十余载成巨制,一夕之间化云烟。

3.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出示句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指导朗读体会。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共同体会厄运给谈迁沉重的打击。

4.当生活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往往看不到真的英雄,当生活遇到狂风暴雨的时候,真的英雄就能显现出男儿的本色。同学们,谈迁在珍贵书稿被盗之后垮下去了么?谈迁在寝食难安,以泪洗面的日子中消沉了么?他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吧!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读的得真好!从头再来,这是一句简单的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的巨著,何以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想一想:300多年前,生命走上最后光阴的谈迁,他开始从头编写这部史书,一起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能从文字中读到他的那份信念吗?

2.再读一遍,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并写上批注。

3.指名说。

4.相机出示句子:“他一袭破衫······已经不多。”指导朗读体会。

5.功夫不负有心人,谈迁终于在60多岁的时候重新编写出了一部《国榷》,大家想看看吗?

500万的鸿篇巨制,就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在经历厄运的打击后,重头来过写成的,如果你站在湖北省图书馆看到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史书,你想对谈迁说什麽?指名说。

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所以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之光,才会从愁云残淡的日子中走出来。这真是:“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板书)

6.让我们带着谈迁的这份坚定的信念,捧起手中的课本,高声朗读最后一段吧!

五、升华。

1 还有有许多人也像谈迁这样,不会被厄运击垮,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个?

2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们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他们很平凡,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但是他们也和谈迁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因为他们敢于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起朗诵这首送给谈迁的小诗吧!

板书设计: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翔实可信)

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厄运不改男儿志,

拨开云雾见青天。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挺好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9、《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囯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谈迁自幼刻苦好学,他克服生活的艰难,奋斗20多年,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二三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写谈迁克服重重困难重新撰写丢失的史书,且更详实,更精彩。第四自然段写人生难免有坎坷,但只要信念不垮,希望就永远存在。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四、教学难点:明白文中数据的作用,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板书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 (1)“厄运”指什么? (2)是谁遭到了厄运? (3)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2. 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 2、理解生词:“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导分段 (1) 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 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①第一段:(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②第二段: (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③第三段:(4节) 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些词句是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 (读句子,谈体会) 3、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写法,表现了谈迁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请你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这段中你体会到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5、指导朗读。 (六)、作业 1.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词。 2. 课后作业。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chazidian.com.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 不向困难屈服 自强不息 2、 师: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曾经过6次修改,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鸿篇巨制”——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这是何等的伟大啊!你们说说这需要的是什么——齐读(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精神。) 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他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 (2)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2、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请你多读几遍。 三、全班讨论、交流。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理解:家徒四壁。 2、“书稿被偷”,“下落不明”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化为乌有”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打击?而对于谈迁又是怎样的打击呢? (当时的谈迁已是“年近花甲”“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可见这种打击是何等的惨重!)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那么,谈迁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5、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自读课文3自然段,读后全班交流。 (理解:①为了完成新书稿,为了使新书稿更加完善、准确,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甚至亲自“考察”历史遗迹。他不怕苦(一袭破衫),不怕累(终日奔波)不怕孤单,不怕病(年老体弱)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写出一部“明史巨著”。 理解:②文中又一次运用了数字,“104卷”“500万字”说明谈迁为《国榷》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品质。) 6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7、“名垂青史”什么意思?为什么谈迁能“名垂青史”? 四、学习第三段。 1、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齐读四自然段。)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远存在。) 3、这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既是课文的总结,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六、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七、作业。 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请摘抄写在本子上。

附:板书设计 :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家境贫寒 不向困难屈服 书稿被偷 坚定信念 从头撰写 自强不息 《国榷》 名垂青史

1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片断,进一步一会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就会充满希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3、感悟读书方法,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1、精读课文片段,理解重点词句。2、探究文中运用数据的内涵,体会人物品格。教学难点感受谈迁与厄运抗争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明确学习目标1、教师出示谈迁图片,导:图中的人物就是谈迁。(板书谈迁)2、教师:题目《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有两个词语和谈迁的一生息息相关,是哪两个词语呢?(学生反馈:厄运、信念)3、教师:“厄运”是什么意思?(学生反馈)你是怎么知道的?(查字典)4、教师小结:初读课文,凭借字典帮助理解是个好读书方法,但要真正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还得深入地品读课文……

二、探究“信念”,领悟读书方法1、导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点出谈迁信念的句子。2、指名反馈,教师出示句子。“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扪的明史。”3、教师:默读这个句子,思考:句中哪两个词语概括了谈迁的志向?4、指名反馈。(编写明史)5、教师小结:你们看,通过抓句中的关键词语我们把一个长句变得简短,很快却弄懂了句子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谈迁立志编写明史。6、教师:谈迁为什么要编写明史呢?再仔细地读一读这句话。7、指名反馈。(因为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所以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扪的明史)8、教师小结:同学们,可见只要认真读书,就能弄清楚句子中词语间的联系。9、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明史》是一部怎样的书?(记载明朝历史的书)谁知道明朝的历史有多少年?有几代皇帝?(教师展示资料,介绍明史)10、教师:从这些资料中,我们感受到谈迁立下的这个志向怎么样?(大)11、教师小结:是啊,明史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共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谈迁的志向真大啊!我们理解句子内容,不仅要抓词,还得找词语背后的资料,借助资料帮助理解。12、教师导读这句话,引导学生读出对谈迁的敬佩。

三、理解“厄运”,明白数据作用1、教师出示朱熹读书方法,导读:读书要读书要扎扎实实,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我们继续用这个方法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谈迁遭受的厄运是什么?“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平彼,如是循序渐进,则意志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2、指名反馈。(一天夜里,小偷溜进谈迁家头东西,见到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国榷》愿稿是值钱的财物,接把整个竹箱偷走了。)3、教师:面对谈迁如此悲惨的厄运,作者感慨万千,谁来读这句话。(教师出示下列词语)“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4、教师导:谈迁丢的是一本书,而作者为什么说他丢的是20多年的心血呢?(指名反馈,教师出示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5、教师:静下心来再读一读这一句子,想一想:从数据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时间长、很辛苦、一直在做、不停地奋斗)6、教师: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契而不舍)8、教师小结:是啊,一部《国榷》花去了谈迁20多年的时间。时间漫长,谈迁的家境又很贫寒,他是怎么做的呢?9、指名反馈,教师出示句子。“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10、抓住“一点”“一百”的数量对比以及“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11、引导学生用词替换,体会谈迁的艰辛。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大量 成千上万12、引导学生想象:谈迁遇到什么困难呢?(也许……)13、教师指导读出20多年的长:为此信念,谈迁足足做了20多年。(学生读:20多年)14、教师:从其他数字,你还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地说,教师引导:6次说明谈迁很认真,50多岁体会到谈迁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500多万字体会到了编写明史的艰巨)15、引导学生把这些数字放入句子中,读中感悟,说体会。16、教师小结:同学们,这不《国榷》花了谈迁20多年的时间,然而在一夜间却化为乌有。谈迁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出示谈迁跪地悲泣的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地说一说)17、教师:是啊,谈迁——(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不停流淌。”18、引导学生想象:他此时想什么呢?(学生联系上下文,说一说)19、教师利用叙事的方式小结,导:锯史料记载,谈迁当时高呼——(教师出示句子:“吾手尚在,宁遂已乎!”)20、指导学生喊出谈迁顽强的意志。21、教师引读: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的信念。22、教师出示立志的名言,学生读一读。23、教师小结:谈迁就是这样的人……请同学们再读一读题目。(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后来他有是怎么奋斗的呢?……

四、 体验“奋斗”,再感人物品格;1、要求学生读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数量的词语。2、指名反馈。(4年、59岁、104卷、500万字)3、教师引导学生计算:说说四年中,谈迁做了什么?(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字间的关系进行计算,体会到谈迁把一天的时间作六、七天来用,一天要写 字)4、教师:这样地工作,我们称他为——(学生:废寝忘食、争分夺秒、昼夜不分、马不停蹄……)他要和——(学生:时间赛跑、自己的生命赛跑)。5、教师:后来的几年他又干了什么呢?请看录象。(播放谈迁风餐露宿、上门拜访等画面)6、指名反馈:你体会到了什么?(辛苦、被拒之门外,也不放弃……)7、教师小结,引导想象:谈迁历经了千辛万苦,也许 ;也许 ;也许 。(指名想象说)8、教师小结:……他放弃了吗?(没有)……他放弃了吗?(没有)……他放弃了吗?(没有)。这就是“信念”。信念……9、教师: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详实、精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10、教师启发学生分散思维:面对谈迁,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激发学生对谈迁的钦佩)五、拓展激励,体会做人真谛1、教师以故事的方式串联一下列名人克服厄运的故事。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3、教师最后总结,激励学生,启迪学生做人。

附板书设计: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谈迁20多年 4年6次 奋斗 59岁50多岁 几年500多万 104卷——50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