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高效课堂导学案一等奖

《《张衡传》高效课堂导学案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张衡传》高效课堂导学案一等奖

1、《张衡传》高效课堂导学案一等奖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翻译课文重点语句,积累文中古今异义词、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以及重要的文言虚实词等文言文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张衡多方面的成就,学习其治学精神。

预习案

一、给加点字读音:

西鄂()连辟()逾侈()邓骘()璇机()

徙()合契()乞骸骨()属文()蟾蜍()

算罔论()傍行()帷幄()篆文()累召()

二、结合课文内容,识记下列文学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两都与二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三、分组合作,完成表格中内容并组内相互交流,补充修正答案。

2、《张衡传》高效课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翻译课文重点语句,积累文中古今异义词、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以及重要的文言虚实词等文言文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张衡多方面的成就,学习其治学精神。

预习案

一、给加点字读音:

西鄂()连辟()逾侈()邓骘()璇机()

徙()合契()乞骸骨()属文()蟾蜍()

算罔论()傍行()帷幄()篆文()累召()

二、结合课文内容,识记下列文学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两都与二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三、分组合作,完成表格中内容并组内相互交流,补充修正答案。

3、《张衡传》导学案

课题 张衡传(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探究选文第一部分

学习重点 掌握文言知识点,分析人物形象

方法指导 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流 程

一、自主学习

1、熟读课文。

2、了解作者范晔、传主张衡及人物传记的相关知识。

(1)张衡(78~139),字(),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时期伟大的()、()、()。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2)范晔(398~445),()朝宋史学家。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这是“四史”之一。

(四史及作者:《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3)、传记知识:

4、《张衡传》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含义及古今异义词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含义

学习难点准确翻译文中重点语句

自主学习

1.介绍范晔。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2.介绍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

3.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写文章游学

(2)因入京师,观太学求学

(3)遂通五经,贯六艺精通

(4)而无骄尚之情骄傲自大

(5)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不去被征召

(6)衡乃拟班固《两都》做《二京赋》模仿

(7)累召不应多次

(8)大将军邓骘奇其才认为。。奇异

(9)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用心思

(10)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向来

(11)再迁为太史令两次

合作探究

(一)古今异义词:

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交接:古:结交今:①连接②移交和接替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不行:古:不去应荐。今: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

5、《张衡传》导学案

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张衡传》导学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三维目标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对张衡有深入的认识。

3.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 合作 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

二、知识积累

1、知人物:作家及张衡简介(见注解①)

2、课前结合书下注释梳理我国古代文化常识。

⑴三辅、太学、五经、六艺。

⑵管职升降与人才选拔:孝廉、公府、公车、举、辟、召、征、郎中、太史令、拜、迁、转、出、视事、下车、乞骸骨等。

三、检查预习

1、通假字: ①员径八尺(员通“圆”) ②形似酒尊(尊通樽)

③一时收禽(禽通擒,擒拿)

2、古今异义词 ①举孝廉不行。(不行,古义:没有去应荐。今义:不能。)

②衡下车(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指从车上下来。)

3、活用词: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4、多义词:

征: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②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证据)

③兵未战先见拜征(失败)④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举:①举欣欣然而告之(全,都。)②举孝廉不行(被举荐)

③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介词,拿,用)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取)

⑤何不作以上,莫令事不举(成功)

观:①因入京师,观太学(游学)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③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建筑物的一种)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看见)

⑤无尝疑乎是,仅以蒋氏观之,犹信(看)

施:①傍行八道,施关发机(设置)②靡计不施,迄无济(施用施行)

致:①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用)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

③闲情逸致(情致,情趣)

5、知句式: ⑴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也”表判断)

⑵被动句 举孝廉不行 连辟公府不就

⑶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⑷状语后置句 验之以事 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⑸省略句 (张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讽议(于)左右 果地震(于)陇西

6、口译下列句子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4)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5)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四、 整体感知

1、接龙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的记叙重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第二部分(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第三部分(5~6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

记叙的重点是张衡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

2、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党。其“才”高于世,表现在:一是“善属文”,写作著名的《二京赋》;二是“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是“善术学”,著有《灵宪》 《算罔论》;四是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3、思考:张衡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

点拨: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原因之一)

张衡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哪些原因?

“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学生查字典疏通难点:“从容淡静”) 有哪些句子为“从容淡静”作了注解?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衡不慕当世”。——谦逊持重,鄙视名利。(原因之二)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尤致思于……”“研核阴阳,妙尽……”“言甚详明”。——执著专一,治学严谨。(原因之三)

4、引导学生自读第四段,思考:本小节不到二百字,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请概括要点。

明确: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具体地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和使用:①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1句);②材料、尺寸、形状、装饰(2句);③机件、内外构造(3、4、5句);④功能和作用(6、7、8句);⑤精确程度及效果(9、10句);⑥实践证明灵敏度和准确性(11、12句);⑦交代仪器正式使用(13句)。

5、在第5、6段中,为了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作者写了哪两件事?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明确:一件就是交代《思玄赋》的由来,突出了张衡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另一件是写张衡出任河间相时和奸党斗争的事。

(1)引导“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说明什么? (说明张衡很聪明,很有政治才干。)

(2)“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又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张衡政绩显著,也反映了他为民除害,深得人心。)

6、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1)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2)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五、深入探究

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请以“我看张衡”为题,各写一篇读后感。

六、课堂小结

学习文言文必须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又反过来帮助我们识记文言字词。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成就,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张衡传》导学案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

6、《张衡传》导学案

课题第1课时课题:《张衡传》范晔

学 习 目 标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的情况;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重 点 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教学难点: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自主学习1、关于《后汉书》

《后汉书》是我国南朝刘宋时期范晔编撰的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事,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3、注音

属文(zhǚ)璇机(xuón)算罔论(wǎng)蟾蜍(chánchǘ)

4、解释

五经:指儒家的五圣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六艺: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7、张衡传 导学案

张衡传 导学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和合作探究掌握重点词句和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凝练简洁的语言。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味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1、作家作品

范晔(398-445),我国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他少年勤奋好学,阅读大量经书史籍,善写文章,通晓音律,历任秘书丞、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元嘉初年,彭城太妃卒,范晔夜中酣饮,开北窗听挽歌为乐,被贬为宣城太守。因不得志,便专心著述。他搜集有关后汉的各种史料,以《东观汉记》为基础,博采众家之说,编写历史名著《后汉书》。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2、文体知识

《张衡传》是一篇精彩的人物评传。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传记的种类分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二 信息筛选

全文五个小节,主要介绍了张衡的哪些事迹?

明确: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第2、3、4自然段):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

(1)张衡的潜心科研;(2)张衡的不慕名利;(3)张衡的重大发明。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 字词巩固:

1、通假字

员径八尺 (“员”通“圆”)

傍行八道 (“傍”通“旁”,旁边)

一时收禽 (“禽”通“擒”)

形似酒尊 (“尊”通“樽”)

尊则振龙 (“振”通“震”)

2、古今异义

(1)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几个事物之一)

(2)衡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指从车上下来)

(3)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

(4)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征(古:特地征召。今:特点)拜(古:授予官职。今:一种礼节)

郎中(古:官职名。今:医生的别称

(5)不好交接俗人(古:结交。今:接管、移交)

3、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4 解释“机”:

①衡善机巧 。 牙机巧制。(《张衡传》) 器械,机械

②不闻机杼声。(《木兰诗》) 织布机

③施关发机。(《张衡传》) 枢纽,关键

④相国,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三国志·先主传》)事务

⑤成败之机,在于今日。(《三国志·诸葛亮传》) 时机,形势

⑥太祖少机警。(《三国志·武帝纪》) 机灵,灵巧

⑦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山谷别集诗注·牧童》) 计谋,计策

5、文言句式及翻译

(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

(2)被动句

连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3)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

(4)介词结构后置句

①果地震陇西(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

②讽议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对政事提出意见)

(5)省略句

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省略主语“张衡”)

②讽议左右(省略介词“于”)

三 合作探究

1、举例说明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格?

明确:他的可贵品格可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上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禽”,都反映了他对当时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这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

二是“无骄尚之情”。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德,他才能把全副精力扑在科研工作上,在获得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的客观条件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乃至候风地动仪得以相继问世。

2、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是主要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他的重大发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这部分是怎样记事状物的?

明确:文章是按照如下的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时间——阳嘉元年

名称——候风地动仪

材料——以精铜铸成

外形——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构造——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蛛,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作用——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效果——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评价——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验证——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使用——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候风地动仪是十分精致灵巧的:都城洛阳与发生地震的陇西郡相距一千多里,地动仪竟能及时测报,可见其灵敏准确的程度。文章的这部分的介绍深入细致,清晰扼要,文字简练,而又形象生动,跌宕多姿,写得非常精彩。因此,候风地动仪虽已失传,根据这段文字却能复制还原。今天读这篇文章,除了把它作为一般的传记作品,更可把这段文字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来学习,让学生读了以后仿照着写一段说明文。

3、本文写了张衡的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三个方面的内容,却又并非彼此独立。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明确:全文三大段,分别着重写了一个方面的内容,而彼此又有相互联系。比如第1段的“从容淡静”与第2段的“不慕当世”;第1段的“不好交接俗人”“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因以讽谏”与第3段出任河间相时的“治威严,整法度……称为政理”。又如第1段的“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与第2段“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等等。我们都能看到张衡无论是平时为人还是政治才干,无论是谦逊自处还是潜心科研,都是前后一贯、浑然一体,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4、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例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句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却鲜明地表现出了张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第二,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例如,第4段中仅用140多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用语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

三、作业设计

依文编事(写篇传记)并翻译:

张衡传 导学案 姓名: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和合作探究掌握重点词句和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凝练简洁的语言。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味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1、作家作品

范晔(398-445),我国南朝宋代 家、 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他少年勤奋好学,阅读大量经书史籍,善写文章,通晓音律,历任秘书丞、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元嘉初年,彭城太妃卒,范晔夜中酣饮,开北窗听挽歌为乐,被贬为宣城太守。因不得志,便专心著述。他搜集有关后汉的各种史料,以《东观汉记》为基础,博采众家之说,编写历史名著《 》。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2、文体知识

《张衡传》是一篇精彩的人物评传。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 、 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 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传记的种类分 、 、 、 、 、 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 的《汉书》、陈寿的《 》合称“前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二 信息筛选

全文五个小节,主要介绍了张衡的哪些事迹?

明确: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 才能。

第二部分(第2、3、4自然段):介绍张衡辉煌的 成就。

(1)张衡的潜心科研;(2)张衡的不慕名利;(3)张衡的重大发明。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张衡杰出的 才干。

三 字词巩固:

1、指出并解释通假字

员径八尺

傍行八道

一时收禽

形似酒尊

尊则振龙

2、古今异义

(1)寻其方面(古义: ; 今义: )

(2)衡下车(古义: ;今义 )

(3)举孝廉不行(古义: 。今义: )

(4)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征(古: 。今: )

拜 (古: 。今: )

郎中(古: 。今: )

(5)不好交接俗人 (古: 。今: )

3解释加点的词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

时天下承平日久( )

4 解释“机”:

①衡善机巧 。 《张衡传》)

②不闻机杼声。(《木兰诗》)

③施关发机。(《张衡传》)

④相国,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三国志·先主传》)

⑤成败之机,在于今日。(《三国志·诸葛亮传》)

⑥太祖少机警。(《三国志·武帝纪》)

⑦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山谷别集诗注·牧童》)

5、文言句式及翻译

(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2)被动句

连辟公府不就

(3)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4)介词结构后置句

①果地震陇西

②讽议左右

(5)省略句

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②讽议左右

三 合作探究

1、举例说明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格?

2、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是主要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他的重大发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这部分是怎样记事状物的?

3、本文写了张衡的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三个方面的内容,却又并非彼此独立。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4、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5、 依文编事(写篇传记)并翻译:

8、《张衡传》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本所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把握重要文言词句的含义。

2.学习张衡才高而不骄尚,不慕权贵,孜孜不卷,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题目解说:

传,又叫传记,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除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外,还要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本文记叙了张衡高尚的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他在文学、科学方面的成就和政治上的作为。其中,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是本文记叙的重点。

9、《张衡传》学案

【学习目标】

1、梳理基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因”的意义和用法;

2、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文言翻译能力。

【学习流程】

一、解释划线的词语(14分)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2.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3.衡乃拟班固《两都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09年天津)()

4.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6.再转,复为太史令()

7.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8.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9.上书乞骸骨()10.视事三年()

11.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姓名()12.举孝廉不行()13连辟公府不就()()14.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15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16.公车特征拜郎中()

17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二.一词多义:(27分)

属:衡少善属文()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属予作文以记之()举酒属客()

名属教坊第一部()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吾属今为之虏矣()有良田美竹桑竹之属()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项王渡江,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鼎治,鼎论如法()(2014山东)

善:安帝雅闻衡善术学()不如因善遇之()

素善留侯张良()择其善者而从之()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太子善错计策《晁错》()

因:因入京师,观太学()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蒙故业,因遗策()因其势而利导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1年安徽)()伺者因此觉知()(2013安徽)

10、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高效课堂导学案

【学习目标】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词,通过品评、分析、鉴赏,感受词人抒发的情感。

【学习方法】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1、反复诵读,揣摩体会蕴含的思想情感。

2、找准切入点:(1)从题目入手——找准题眼;(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4)从手法入手——分析艺术手法,赏析艺术特色。

预习案

1、关于苏轼: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苏轼(1037~1101),字,号,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代杰出的家、家。他在政治上一直不得志,但在文学上成为一代大家。他的散文、诗歌都很有成就,书画亦造诣极深,在北宋享有盛名。他的词,突破当时柔弱词风,扩大了题材,境界开阔,语汇丰富,不拘声律,词风雄健,开之先河。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又与并称“苏辛”;书法与、、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2、写作背景

宋神宗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屡遭贬谪。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富、成就突出的时期,尤以“两赋”(前后《赤壁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

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

11、《祝福》高效课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基本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理顺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命运与作品感情基调。

3.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结合文体分析文章。

[教学设想]

1.理顺故事情节;2.体味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学法指导]

1.圈点阅读:通读全文,按照时间的顺序旅顺内容,画出描写时间的句子。

2.文体疏理法: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按情节发展阅读课文。

[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彷徨》收入了鲁迅《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来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思想的流弊和荼毒。

2.文体知识: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