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教案回声一等奖

《二年级语文教案回声一等奖》属于语文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二年级语文教案回声一等奖

1、二年级语文教案回声一等奖

二年级语文教案回声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教案回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说明: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1课《回声》。主要讲一只小青蛙的叫声引来了另一只“小青蛙”,还调皮地学他说话。在青蛙妈妈投石击水,用水波和声波做比的巧妙指点下,小青蛙才明白了回声的道理。这篇科学童话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物理现象——回声,捧读,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增加了学生对大自然现象了解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有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汉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可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关键:

熟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学生谈感受)

(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习。)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板书课题)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那么回声到底是什么声音?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读了课文后就能知道了。

(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及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好读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然后指名读,随时纠正错字。

2、检查认字情况。(课件演示)

呱呱哩一圈圈波纹碰到返回来

(1)带拼音读词语,重点强调“哩”和“波”的读音,“哩”是语气词,读轻声,“波”的韵母是ō,不要读成ē。

(2)去掉拼音读词语,注意带点的字。

(3)去掉熟字读生字。

(4)交流识记方法。

(5)用生字组词。

(识字教学本节课的重点之一,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电脑课件的演示,注意生字的音形义教学,突出了教学重点,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三、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看书上的图边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看屏幕,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像什么?文中的那一段描写了这座小桥的样子?(第一自然段)请你读一读这一段。(通过这样的设计,对学生进行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3、桥洞下的小青蛙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小青蛙的心情怎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是怎么说的呢?又发生了怎样有趣的事呢?我们来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1)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听到的?读这一段应该用怎样的语气?(高兴、欢快)谁来读一读这一段?

(2)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感到怎样?(奇怪)

此时的小青蛙也和你一样。谁来读第三自然段?小青蛙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奇怪)

妈妈的话呢?(亲切)

4、面对小青蛙提出的问题,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看屏幕说一说。朗读第四段,找出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语。(跳、捡、扔)

青蛙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1)学生边读边把妈妈说的话划出来。

屏幕出示妈妈的话,找学生读一读。指导朗读青蛙妈妈的话,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孩子的疑问,它的话应该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慢,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2)读了妈妈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波纹)))))))))))河岸

荡回来

叫声)))))))))))石壁

(回声)返回来

(4)让学生读一读第五自然段,看看小青蛙明白了什么,心情怎样?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它非常高兴,要读出欢快的语气,节奏稍慢。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

教师板书:回声

(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回声,这一部分的内容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各种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多读中悟情。同时抓住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等,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顽皮的小青蛙明白了这件事之后,又去干什么呢?齐读最后一段。

6、分角色感情朗读。

四、总结全文,回味欣赏。

1.你学了课文,懂得了什么?

2.说说还在哪些地方可以听到回声?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设计:

31、回声

波纹)))))))))))河岸

荡回来

2、二年级语文教案回声

二年级语文教案回声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教案回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说明: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1课《回声》。主要讲一只小青蛙的叫声引来了另一只“小青蛙”,还调皮地学他说话。在青蛙妈妈投石击水,用水波和声波做比的巧妙指点下,小青蛙才明白了回声的道理。这篇科学童话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物理现象——回声,捧读,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增加了学生对大自然现象了解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有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汉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可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关键:

熟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学生谈感受)

(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习。)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板书课题)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那么回声到底是什么声音?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读了课文后就能知道了。

(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及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好读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然后指名读,随时纠正错字。

2、检查认字情况。(课件演示)

呱呱哩一圈圈波纹碰到返回来

(1)带拼音读词语,重点强调“哩”和“波”的读音,“哩”是语气词,读轻声,“波”的韵母是ō,不要读成ē。

(2)去掉拼音读词语,注意带点的字。

(3)去掉熟字读生字。

(4)交流识记方法。

(5)用生字组词。

(识字教学本节课的重点之一,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电脑课件的演示,注意生字的音形义教学,突出了教学重点,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三、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看书上的图边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看屏幕,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像什么?文中的那一段描写了这座小桥的样子?(第一自然段)请你读一读这一段。(通过这样的设计,对学生进行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3、桥洞下的小青蛙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小青蛙的心情怎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是怎么说的呢?又发生了怎样有趣的事呢?我们来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1)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听到的?读这一段应该用怎样的语气?(高兴、欢快)谁来读一读这一段?

(2)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感到怎样?(奇怪)

此时的小青蛙也和你一样。谁来读第三自然段?小青蛙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奇怪)

妈妈的话呢?(亲切)

4、面对小青蛙提出的问题,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看屏幕说一说。朗读第四段,找出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语。(跳、捡、扔)

青蛙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1)学生边读边把妈妈说的话划出来。

屏幕出示妈妈的话,找学生读一读。指导朗读青蛙妈妈的话,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孩子的疑问,它的话应该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慢,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2)读了妈妈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波纹)))))))))))河岸

荡回来

叫声)))))))))))石壁

(回声)返回来

(4)让学生读一读第五自然段,看看小青蛙明白了什么,心情怎样?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它非常高兴,要读出欢快的语气,节奏稍慢。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

教师板书:回声

(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回声,这一部分的内容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各种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多读中悟情。同时抓住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等,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顽皮的小青蛙明白了这件事之后,又去干什么呢?齐读最后一段。

6、分角色感情朗读。

四、总结全文,回味欣赏。

1.你学了课文,懂得了什么?

2.说说还在哪些地方可以听到回声?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设计:

31、回声

波纹)))))))))))河岸

荡回来

3、二年级语文《回声》教案

《回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31课。这篇科学童话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物理现象回声,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也增加了学生对大自然现象探索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学生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的语文课,涉及到的是自然当中一种普通物理现象,但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知识了解的不够多,多数学生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因此,课前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体会,学生可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回声的认识。还可借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了解回声是怎么回事。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汉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奇怪、欢快、亲切的语气。

3、可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和词句训练。

【设计思路】

1、本次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边读边悟组合式教学。在教学中,多方位、多角度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会语言合作。

2、课前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体会回声,课堂上大家交流,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回声的录像带;设计识字的相关课件,创设一定的情境;体会美感的伴奏带;设计引导性问题。

2、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回声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己尝试学习生字;查阅相关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自然界里有许许多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听一听吗?(生: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回声》(板书课题)。

小朋友回声是什么声音?在哪能听到回声呢?读了课文后你就能知道了。

二、创设愉悦空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初读课文认字

1、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解决不认识的字。

2、检查认读情况。

3、放伴奏带老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倾听,熟悉课文,巩固生字。

4、看动画,进一步熟悉课文,然后自由读课文,指名读,开火车读。随时纠正错字。

三、通过几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知文中所描述的小青蛙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生置疑

1、小青蛙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听到的,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3、学生就以上问题分组讨论。

4、学生汇报(精选四五段)。

⑴、学生互相说一说对回声的理解。

⑵、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①、观察水的变化。

②、口述水的变化。

③、朗读课文第四段,并指导学生将文中的词语和老师实验时所用的物品,所做的动作的词语,加以比较:捡拿扔投河岸盆壁。

④、结合词语比较,记认捡、扔、河、岸、碰等字,并进行字义理解。

⑶、通过小组内交流,并根据学生喜新求变、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把实践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合作动手做实验,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中自然地达到以做促读的目的。

①、指导朗读青蛙妈妈的话,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孩子的疑问,它的话应该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要慢,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再比较读──齐读──回读。

②、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它非常高兴,要读出欢快的语气,节奏稍慢。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再比较读──齐读──回读。

5、以读为主,通过各种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多读中悟情。

(分角色感情朗读,有条件的可以指导自编自演课本剧。)

6、指导写字。

7、实践活动。

⑴、回家后用脸盆做一个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

⑵、到山谷或空矿的房子内喊两声,听听自己的回声。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同学们充分体验回声是怎么回事,并感受大自然的赐予的美妙的声音。

四、总结全文,回味欣赏。(略)

4、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回声》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汉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奇怪、欢快、亲切的语气。

3、可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和词句训练。

教学方法:

采用以读为主、以词句训练为重点,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及课文插图,结合实际演示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槽、生字词卡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电教创景,激情引趣。

1、课前谈话:

谁来说说你的爱好是什么? 我也有一个爱好,就是把生活中有趣的、难忘的事用摄像机把记录下来。今天我就带来一段录像,你们想看吗?

2、播放课件:(人在山谷中大声叫的回声片断)

看了录像你想说什么?

3、引入新课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的兴趣则源于好奇。为了能使学生马上被吸引住,我先播放一段人在山谷中大声叫的片断,幽静的山谷,反复的回声。学生很快被吸引住了,一个个睁大了眼睛,伸长了脖子,说:老师我知道这是什么,这是回声,老师,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出了那是回声,也提出了疑问。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并且迫切地想知道回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二、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请学生给大家提个醒,明确读课文时要注意做到:

(1)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 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 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学习生字。

3. 检查自学情况,顺情引导。

(1) 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2) 选一句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句子,请大家再读读,或者选自己认为读得最棒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以此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达到进一步通读课文了解大意之目的。)

4. 通读课文,思考:你初步读懂了什么?产生了哪些问题?

(简单问题当场请学生尝试解决,较难问题或中心问题留待学习课文时探讨。)

三、 学习课文第一段。

1. 自由读第一段,想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1) 实物投影或课件出示文中插图,并理解句子: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2) 请学生根据插图说说什么像大月亮?明确多音字倒的读音。

(3) 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朗读表达这美丽的景色。

四、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就在这儿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是什么事呢?

1. 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把写小青蛙听到的声音的有关句子画出来,思考并讨论:这些声音小青蛙是在什么地方听见的?

2. 朗读小青蛙说的话,注意两次语气的不同。(从问号、感叹号等分析理解。)

3. 这时候,小青蛙听到有人在学它,会怎么想呢?找出课文中写小青蛙心情的句子,并理解奇怪极了的意思。

妈妈怎么说呢?让我们一起跟着妈妈去看一看。

五、 生字书写指导:

岸、洞、倒、影,重点分析岸、影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回声》,小青蛙妈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以疑导学,深入理解课文。)

二、 研读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说说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找出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语,并引导学生用词语替换法理解这些动词的近义词。

2. 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谈谈。同时播放课件录像,理解词语激荡。

3. 师生共同板画,再次理解激荡的意思。

水波 ))))))))))) 河岸

荡回来

4. 齐读,学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青蛙妈妈为什么要投石击水呢?

三、 合作探究第五自然段。

1. 自由读青蛙妈妈说的话,合作小组学习讨论。出示自学要求:

(1) 青蛙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用序号标出句序。

(2) 试着画出回声原理图。

(3) 相互说说回声是怎么产生的。

2. 实物投影学生图画(或请学生板画),说说为什么这样画,是根据青蛙妈妈哪句话画的。

3. 为什么说小青蛙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呢?播放课件录像,想象声波碰到石壁返回来的现象。

声波 ))))))))))) 石壁(障碍物)

返回来

4. 讨论:声波与水波有什么相像的地方。结合看到的现象与课文相关语句进行理解。同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返。

5. 齐读青蛙妈妈的话。说说小青蛙是怎样听见自己的声音的?

6. 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想想:青蛙妈妈投石击水是为了说魇裁矗?br

说说:回声就是声音的______碰到______返回来的声音。

7. 小青蛙明白了这个道理,非常高兴,你从哪儿看出来?这时的高兴与刚来桥洞时一样吗?引导读出小青蛙兴奋、欣喜的感情。

四、学习第六段。

1. 自由读这一段,理解小青蛙现在的欢快心情。

2. 指名一个同学扮演小青蛙,其余同学读回声,体验欢快的心情。

3. 放课件录像,欣赏小青蛙的回声。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出示句子:暑假里,妈妈带着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们来到山顶上,小明对着大山喊:喂,我来啦!对面的大山也喊了起来:喂,我来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妈妈笑着说:___________。

小朋友都来做小明的妈妈,对你的同桌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训练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巩固学生对回声现象的认知。)

2、平时生活中你认为哪里还可以听到回声?你能来解释一下吗?

3、小结:同学们只要留心观察,参与实践,就一定会比小青蛙聪明。关于声音还有许多奥秘,同学们课下去寻找吧!

5、二年级语文上册《回声》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

2、课前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回声。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学生谈感受)(板题:回声)

(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习。)

2、揭题激趣:(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

(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及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对话平台〗

一、自读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及不懂的词句。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培养自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

二、识字

1、字卡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呱哩圈纹碰返: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如:呱:读什么?呱呱呱是谁的叫声?课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读句子、指导朗读);圈、纹:课文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语──一圈圈波纹。(出示)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怎么样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一句话?(出示课文插图。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又返回来。)

(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识字活动,避免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识用结合,提高了识字效率,训练了学生语言。)

2、组内识字巩固。组织组间的识字比赛。

二、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8个字,组织学生观察,分类学习书写。

2、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指名说(洞、纹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写。生描红,临写。同桌评一评。

3、观察。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不同(口字的左右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写。生写。

4、范写倒、游提醒各部分应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提醒写字姿势。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抓住汉字的书写规律和特点,丰富识字写字经验,提高书写能力。)

三、朗读

1、分组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

2、指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一段,师生共同评议。

四、感悟

1、组织学生通过读文,回答自己课前的问题或是在读书中弄懂的问题。回答,读相应的课文。

2、启发思考: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把有关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的句子画来。仔细读一读。

6、二年级语文上册《回声》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奇怪、亲切的语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声”,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字?

2、平时同学们听到过什么样的声音?

3、(板书“回”)构成课题,这种声音你听到过吗?(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打开书,自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下面请同学分段接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

⑴(课件出示插图)说图意,美吗?

⑵书上是怎么写的呢?生读第一段。

⑶美美地读第一段,指导学生读,理解句子“半圆形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⑷指着图说一说什么好像个大月亮?用“好象”说句子

2、就在这美丽的桥洞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呢!请同学们读第二、第三段。

⑴小青蛙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怎样了?(课件出示第二段)学习“呱”字,指导形声字

⑵指导读好小青蛙高兴的句子。

⑶这时,不知哪里来的一只小青蛙也在叫:呱呱呱,多好看哪

当听见有人学他时,这时候,小青蛙心里会想什么?

⑷课件出示问句:你是谁,你在哪?朗读指导

⑸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在问:你是谁,你在哪?小青蛙听后怎么样?出示第三段,指导读好奇怪的语气。随机学习“哩”

3、学习四五段

⑴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青蛙妈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也跟着青蛙妈妈一起去看一看吧。(看课件)

⑵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学生回答。书上是怎么写的,读第四段。

⑶出示字卡“圈”,读。学生用手画一个圈。老师画很多圈,指导一圈圈。河水激起一圈圈什么?出字卡一圈圈波纹,认读。再看课件,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后,波纹又怎样了?

⑷填空: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到河岸,又()回来。

⑸读一下青蛙妈妈的话

师示范读,评价,学生练习读

⑹读了青蛙妈妈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再看课件,填空:声音的( )碰到( )要( )回来。学习“返“

⑺同学们看来都明白这个道理了,那小青蛙明白了吗?他的心情怎样?从哪看出来的?

指导读好句子:小青蛙高兴地一蹦老高,高兴地说:“妈妈,我明白了,这就是回声吧!”

4、小青蛙又回到桥洞里了,我们再来读最后一段。

(齐读)。

四、总结拓展。

大家平时听到过回声吗?在什么地方?

课后可以体验回声,和大家谈谈感受

7、二年级语文上册《回声》公开课教案

目标:

1、认识“呱、哩”等6个我会认的字。会写“岸、纹”等8个生字。

2、了解回声现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识字写字,了解回声现象等科学常识。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听了以后,你们知道回声是怎么产生的吗?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小青蛙知道是回声的?(4、5自然段)

3、齐读4、5自然段,有趣吗?

4、再读课文,把文中我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三、学习我会认的字。

1、分小组自学生字。

2、检测自学情况。

指名读、用生字组词、偏旁、字型结构、开火车。

四、学习我会写的字。

1、齐读生字、记生字。

2、用生字组词,理解词义。

3、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师示范。

4、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1、流利地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出示生字卡,复习生字。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小河上这座石桥美吗?指导朗读。

2、小青蛙来到桥底下,心情怎样?他是怎么叫的?看课件。

3、看了以后,你们感觉怎么样?(很奇怪)小青蛙也感觉很奇怪。

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来到岸上,是怎么给他讲的呢?

4、看课件,你们明白回声是怎么回事了吗?

5、你听到过回声吗?是在哪儿听到的?

6、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出小青蛙高兴的语气。

三、读读抄抄。

1、小河上有座石桥。

2、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

3、小青蛙欢快地说:“多好玩啊!”

四、课后小结。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32课。

8、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二年级语文竞赛卷

一、 看拼音写词语,再用“—”画出整体认读音节。(11分)

chuāng lián lí ba jiǎo huá cán kù dǒu qiào

( ) ( ) ( ) ( ) ( )

pú tao cí xiáng hú dié huán rào xī shēng

( ) ( ) ( ) ( ) ( )

二、 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12分)

钉 ( ) 模 ( ) 种 ( )

( ) ( ) ( )

都 ( ) 假 ( ) 重 ( )

( ) ( ) ( )

三、 照样子,写字再组词。(10分)

青 请 ( 请坐 ) 马 () 见 ()

清 ( 清水 ) () ()

交 () 西 () 斗 ()

() () ()

四、 辨字组词。(12分)

湖() 慢() 傍()练()

糊() 漫() 膀()炼()

谈() 飘() 浇()绵()

淡() 漂() 晓()棉()

瓣() 峰() 慌()祥()

辩() 锋() 谎()详()

五、 用偏旁组字,再组词。(9分)

禾 () 亻 ()虫 ()

() ()()

() () ()

口 ()土 () 彳 ()

() () ()

() () ()

六、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6分)

一()明月一()桃树一()鲜花

一()石头 一()别针一()椅子

一份() 一幅() 一辆()

() () ()

七、 按要求填表。(10分)

音节

笔画数

第五笔名称

组 词

9、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二年级第四册语文

识字1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看图渎韵文识字,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图和词语。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和1个只识不写的字。第三部分是练习。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以及祭扫革命烈士时庄严肃穆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要求】

德育目标: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智育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小田字格上的1个生字只识不认识“手字旁”;理解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9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起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词卡:饺子]

(2)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拜年]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四、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五、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看看挂图,想想字义

六、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

七、小结

八、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扫、拜、墓、踏”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6.教师巡视,纠正姿势不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扫、拜、墓”的笔顺书空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词卡:龙舟、端午]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机出示词卡:粽子]

2.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相机出示词卡: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

(4)学生借助拼音读以上生字词。

(5)指名认读、正音。

如:“粽子、月饼”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3.小结:刚才我们学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有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端午节,民间风俗是什么?(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呢?(全家人要团圆,吃月饼)

三、指导读韵文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范读、自由读、互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检测效果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团、饺、饼、端”

2.教师范写生字。

3.学生描红书田字格里的生字。

4.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5.认读课后词语。

6.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词语。

7.听写词语,检测效果,及时反馈。

识字3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课文将两组容易混淆偏旁的生词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第一组词语介绍了—些树的名称和木制品;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一些与庄稼有关的事物;第三组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品;第四组词语介绍了一些植物。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记诵。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教学要求】

德育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智育目标:1.学会奉课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新词。

2.比较“木禾”、“竹艹”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区别形近偏旁。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前面两课和这一课都是看图读韵文识字,而本课还通过形近偏旁 的比较来识字。板书课题:识字3(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一),复习“木字旁”、“禾字旁”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木”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棵树)

(2)复习“木字旁”。

(3)“禾”的古文字像什么?

(4)复习“禾字旁”。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是什么树?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松柏、杨柳]

2.你们知道松树、柏树和别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吗?(松树、柏树的叫子常年都是绿色的)

3.出示词卡:桌椅

4.春天到了农民伯伯把什么插在田里?[秧苗]

5.秋天到了,秧苗长大成熟结出果实,远远望占,金灿灿的一大片,好喜人的景象啊!那金灿灿的一大片是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稻谷]

6.“秧苗”、“稻谷”这些地里长的农作物叫什么呢?[出示词卡:庄稼]

五、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木字旁)为什么都是木字旁?(因为这些词语大都与树木有关)第二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禾字旁)为什么都是禾字旁,(大都与庄稼有关)你们觉得汉字有趣吗?中国的汉字有悠久的历史,你们要认真学习!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七、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齐读。

2.用“柳”、“椅”、“秧”扩词。

八、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柳、秧”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本课6个生字。让学生注意在田字格书写时都应该左窄右宽。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

3.检查听写情况。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二),复习“竹字头”、“草字头”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2.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同。

1.这些都是竹制品,你能洗出它们的名称吗?

2.中国的老年人最喜欢喝什么?[相机出示词卡:茶叶]

3.有一种水果外面有许多硬刺,但口味非常好,酸甜好吃,你知道这种水果的名称足什么吗?[相机出示词卡:菠萝]

4.有一种春天开的花,叶子呈淡绿色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香味,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相机出示词卡:兰花]

五、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偏旁的名称星什么?(竹字头)为什么都是竹字头,(因为这些制品都是竹子做成的,大都与竹子有关)第二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草字头)为什么都是草字头?(大都与一些植物有关)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七、指导书写

1.指名说“篮、筐”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写词语,检测效果,

二、指导读韵文

1.按要求归类读。

(1)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树的名称和木制品?

(2)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与庄稼有关的事物?

10、三年级教案:二年级教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 纸奶奶的生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一)

11.《纸奶奶的生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纸张的发展变化;

2.使学生明白各种纸张的功能特点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训练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将来有更多的创造,为人类造福。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白课文中各种纸张的功能特点。

2、大胆想象,自己设计一种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自学自悟,理解课文: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号,什么意思?你想怎样学呢?

3、那么这篇课文的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呢?打开书,一人读,其他同学找到四个问题。

4、初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

5、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解决第二个问题。

6、学生汇报。

注:侧重点不同。

齐读课题。

阅读课文。我想按照阅读提示去学……

1、给纸奶奶过生日的有哪几个儿孙?

2、他们有什么本领?

3、纸有哪些发展变化?

4、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纸?

学生自学。

学生喜欢说哪个问题,就说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