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归来》学案一等奖

《《大雁归来》学案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雁归来》学案一等奖

1、《大雁归来》学案一等奖

《大 雁 归 来》学案 山东济宁 李迎春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大雁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学习方式

自主思考 圈点批注; 讨论交流 合作探究

知识卡片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形状略像家鹅,群居水边,往往是千百成群。主食嫩叶、细根、种子、或农田谷物。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 选自《辞海》

学习过程

一、预习垫底 掌握主动

要求:根据学习目标,主动预习课文

1、积累字词

正确读写下列字词,并结合语境体会含义

雾霭 迁徙 缄默 窥探 狩猎

凋零 滑翔 顾忌 目空一切

2、圈点批注

在阅读中勾画出能概括部分内容的关键词句,在喜欢的内容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对文中不懂的地方写出自己的疑问

二、 自渎课文 感知文意

1、读了,你了解了大雁的哪些知识?在课本上划出来,并简单概括一下,以便交流时能简洁、清晰、流畅的表达。

自我展示:

2、你从文中能体会到作者对大雁怀有怎样的感情吗?

小组内交流、发表不同看法 记下发言要点

百家争鸣:

三、品词析句 体会情感

1、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正因为他对大雁怀有真挚感情,所以他才能观察得这么细致,描写得这么美妙,通过读课文,你觉得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这一点?

赏析角度:遣词造句 修辞手法 表情达意

四、模拟对话 加深体验

话题: 大雁难飞

背景:一群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往南方过冬的大雁,在路过河南新乡黄河岸边湿地短暂停留的时候,因吃了村民拌有毒药的玉米粒和中了猎人连环陷阱捕杀遭到了灭顶之灾。

角色:一只劫后余生、失去了亲人和同伴、独自在空中盘旋、哀鸣的孤雁

一名能够报道事实真相、关爱弱小生灵、唤起人类良知的优秀记者

一个曾用毒药、猎枪、连环夹等各种手段贪婪捕杀大雁的残暴猎手

要求:

1、分别以大雁、记者、猎人的口吻模拟对话。

2、记者介绍出场人物、主持对话现场

3、对话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有合理的想象,有创意的配上合适的表情、动作。

延伸阅读

两则新闻

一、数百死雁顺水漂进河南

http://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 14:48 北京晚报

本报河南讯“我们看见成片的大雁尸体,从黄河上游漂下来。”12月2日 晚上10时 ,新乡市民杨先生向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报料,称当天下午他和朋友一起到长垣县芦岗乡的黄河湿地游玩,无意中发现这令人震惊的一幕。

记者先赶到新乡约见目击者杨先生。“我和朋友在那儿待了3个多小时,看到约400具大雁尸体。”杨先生说,当地不少人来捡岸边的雁尸,还有人划着小船来捞。

12月3日中午1时 ,记者赶到长垣县芦岗乡附近的黄河湿地。

芦岗乡地处豫鲁交界,沿黄河有大量生长芦苇的滩地,当地人称之为“沙洲”。

记者沿着黄河滩寻尸验证。不时在滩边看到大雁的尸体,有的被搁浅滩边,有的在水中漂浮,有的已经腐烂,远处河面上漂着成片的雁尸。放眼望去,河面上十几只大雁的尸体正缓缓向下游漂去。而在这些“无辜者”的尸体上面,盘旋着十几只侥幸逃过一劫的伙伴。

据悉。这些大雁是某些村民为了给饭店提供野味而毒杀的,有人吃,就有人买,有人买,就有人卖,有人卖,就有人逮, 这条“食物链”,让野生的飞禽遭受了灭顶之灾。

二、雁群为救受伤同伴遭猎人连环陷阱捕杀

东方今报 12月12日 报道 当一只大雁被铁夹套牢,其余的大雁多数不忍离去,它们哀鸣着,滞留在受伤的大雁周围伺机救助,可它们不会想到,在它们的周围,是更多的“连环陷阱”……

上周,本报与都市频道联合报道了在我省长垣和山东东明段黄河湿地大量大雁被毒死亡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12月7日 ,读者打来电话,说在巩义市与偃师市交界处的黄河滩地上,也有大雁遭捕杀。读者报料说,有人利用大雁的团队精神,用一种叫连环夹的东西,大量活捉大雁。以下报道省略-----

相关知识 团结的大雁

雁群是由许多有着共同目标的大雁组成,在组织中,它们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当队伍中途飞累了停下休息时,它们中有负责觅食﹑照顾年幼或老龄的青壮派大雁,有负责雁群安全放哨的大雁,有负责安静休息﹑调整体力的领头雁。在雁群进食的时候,巡视放哨的大雁一旦发现有敌人靠近,便会长鸣一声给出警示信号,群雁便整齐地冲向蓝天、列队远去。而那只放哨的大雁,在别人都进食的时候自己不吃不喝,是一种为团队牺牲的精神。另外,雁群组队飞要比单独飞提高22%的速度,在飞行中的雁两翼可形成一个相对的真空状态,飞翔的头雁是没有谁给它真空的,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总有人带头搏击,这同样是一种牺牲精神。而在飞行过程中,雁群大声嘶叫以相互激励,通过共同扇动翅膀来形成气流,为后面的队友提供了“向上之风”,而且V字队形可以增加雁群70%的飞行范围。如果在雁群中,有任何一只大雁受伤或生病而不能继续飞行,雁群中会有两只自发的大雁留下来守护照看受伤或生病的大雁,直至其恢复或死亡,然后它们再加入到新的雁阵,继续南飞直至目的地。

一场非典,给喜食野味的人类敲响了警钟。其实,滥捕、滥杀、倒买倒卖野生动物,甚至宰杀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最近,俄罗斯媒体披露:俄罗斯不法商人进行珍稀动物的非法倒卖,获利之丰厚就连军火商都自叹弗如。

俄罗斯海关委员会反走私部透露,仅去年一年,俄海关官员共查获了下列稀有动物:200只熊掌,10只喜马拉雅熊,8只鹦鹉,10只基科鹦鹉,1634只浣熊皮,3000只蜘蛛,30只以上的鹰类,还有7张鳄鱼皮。

警钟长鸣: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不仅仅只有我们!!!

珍爱大雁 保护动物

2、《大雁归来》学案

《大 雁 归 来》学案 山东济宁 李迎春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大雁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学习方式

自主思考 圈点批注; 讨论交流 合作探究

知识卡片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形状略像家鹅,群居水边,往往是千百成群。主食嫩叶、细根、种子、或农田谷物。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 选自《辞海》

学习过程

一、预习垫底 掌握主动

要求:根据学习目标,主动预习课文

1、积累字词

正确读写下列字词,并结合语境体会含义

雾霭 迁徙 缄默 窥探 狩猎

凋零 滑翔 顾忌 目空一切

2、圈点批注

在阅读中勾画出能概括部分内容的关键词句,在喜欢的内容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对文中不懂的地方写出自己的疑问

二、 自渎课文 感知文意

1、读了,你了解了大雁的哪些知识?在课本上划出来,并简单概括一下,以便交流时能简洁、清晰、流畅的表达。

自我展示:

2、你从文中能体会到作者对大雁怀有怎样的感情吗?

小组内交流、发表不同看法 记下发言要点

百家争鸣:

三、品词析句 体会情感

1、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正因为他对大雁怀有真挚感情,所以他才能观察得这么细致,描写得这么美妙,通过读课文,你觉得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这一点?

赏析角度:遣词造句 修辞手法 表情达意

四、模拟对话 加深体验

话题: 大雁难飞

背景:一群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往南方过冬的大雁,在路过河南新乡黄河岸边湿地短暂停留的时候,因吃了村民拌有毒药的玉米粒和中了猎人连环陷阱捕杀遭到了灭顶之灾。

角色:一只劫后余生、失去了亲人和同伴、独自在空中盘旋、哀鸣的孤雁

一名能够报道事实真相、关爱弱小生灵、唤起人类良知的优秀记者

一个曾用毒药、猎枪、连环夹等各种手段贪婪捕杀大雁的残暴猎手

要求:

1、分别以大雁、记者、猎人的口吻模拟对话。

2、记者介绍出场人物、主持对话现场

3、对话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有合理的想象,有创意的配上合适的表情、动作。

延伸阅读

两则新闻

一、数百死雁顺水漂进河南

http://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 14:48 北京晚报

本报河南讯“我们看见成片的大雁尸体,从黄河上游漂下来。”12月2日 晚上10时 ,新乡市民杨先生向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报料,称当天下午他和朋友一起到长垣县芦岗乡的黄河湿地游玩,无意中发现这令人震惊的一幕。

记者先赶到新乡约见目击者杨先生。“我和朋友在那儿待了3个多小时,看到约400具大雁尸体。”杨先生说,当地不少人来捡岸边的雁尸,还有人划着小船来捞。

12月3日中午1时 ,记者赶到长垣县芦岗乡附近的黄河湿地。

芦岗乡地处豫鲁交界,沿黄河有大量生长芦苇的滩地,当地人称之为“沙洲”。

记者沿着黄河滩寻尸验证。不时在滩边看到大雁的尸体,有的被搁浅滩边,有的在水中漂浮,有的已经腐烂,远处河面上漂着成片的雁尸。放眼望去,河面上十几只大雁的尸体正缓缓向下游漂去。而在这些“无辜者”的尸体上面,盘旋着十几只侥幸逃过一劫的伙伴。

据悉。这些大雁是某些村民为了给饭店提供野味而毒杀的,有人吃,就有人买,有人买,就有人卖,有人卖,就有人逮, 这条“食物链”,让野生的飞禽遭受了灭顶之灾。

二、雁群为救受伤同伴遭猎人连环陷阱捕杀

东方今报 12月12日 报道 当一只大雁被铁夹套牢,其余的大雁多数不忍离去,它们哀鸣着,滞留在受伤的大雁周围伺机救助,可它们不会想到,在它们的周围,是更多的“连环陷阱”……

上周,本报与都市频道联合报道了在我省长垣和山东东明段黄河湿地大量大雁被毒死亡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12月7日 ,读者打来电话,说在巩义市与偃师市交界处的黄河滩地上,也有大雁遭捕杀。读者报料说,有人利用大雁的团队精神,用一种叫连环夹的东西,大量活捉大雁。以下报道省略-----

相关知识 团结的大雁

雁群是由许多有着共同目标的大雁组成,在组织中,它们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当队伍中途飞累了停下休息时,它们中有负责觅食﹑照顾年幼或老龄的青壮派大雁,有负责雁群安全放哨的大雁,有负责安静休息﹑调整体力的领头雁。在雁群进食的时候,巡视放哨的大雁一旦发现有敌人靠近,便会长鸣一声给出警示信号,群雁便整齐地冲向蓝天、列队远去。而那只放哨的大雁,在别人都进食的时候自己不吃不喝,是一种为团队牺牲的精神。另外,雁群组队飞要比单独飞提高22%的速度,在飞行中的雁两翼可形成一个相对的真空状态,飞翔的头雁是没有谁给它真空的,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总有人带头搏击,这同样是一种牺牲精神。而在飞行过程中,雁群大声嘶叫以相互激励,通过共同扇动翅膀来形成气流,为后面的队友提供了“向上之风”,而且V字队形可以增加雁群70%的飞行范围。如果在雁群中,有任何一只大雁受伤或生病而不能继续飞行,雁群中会有两只自发的大雁留下来守护照看受伤或生病的大雁,直至其恢复或死亡,然后它们再加入到新的雁阵,继续南飞直至目的地。

一场非典,给喜食野味的人类敲响了警钟。其实,滥捕、滥杀、倒买倒卖野生动物,甚至宰杀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最近,俄罗斯媒体披露:俄罗斯不法商人进行珍稀动物的非法倒卖,获利之丰厚就连军火商都自叹弗如。

俄罗斯海关委员会反走私部透露,仅去年一年,俄海关官员共查获了下列稀有动物:200只熊掌,10只喜马拉雅熊,8只鹦鹉,10只基科鹦鹉,1634只浣熊皮,3000只蜘蛛,30只以上的鹰类,还有7张鳄鱼皮。

警钟长鸣: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不仅仅只有我们!!!

珍爱大雁 保护动物

3、《大雁归来》导学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抒情的语言,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体会的写作特色,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重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3.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 ) 雾霭( ) 窥( )探 缄( )默

狩( )猎 凋( )零 滑翔( ) 顾忌( )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

迁徙:

缄默:

窥探:

雾霭:

狩猎:

顾忌:

目空一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体会的独特写法

三、精读课文,局部研讨

(一)“观赏雁群翔集”

1.听老师范读第4节,圈画出描写大雁飞翔的动词,想一想:能不能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大雁归来时的心情?

2.朗读、品味、感受大雁的心声。

3.齐读第4段。

(二)“聆听雁语心曲”

1.快速跳读课文,找出描写大雁声音的句子。

2.和周围同学交流自己从这些句子中得到的感受、体会。

3.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走进雁儿世界”

1.走进大雁世界,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世界?

2.大雁为什么能这么快乐?谁给了它们这份快乐?

3.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境界呀!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三者之间的这一种境界,你会用什么词?

四、拓展延伸

1.这样美妙和谐的一种“境界”,是谁发现的?

2.引导关注文中用的主语是复数“我们”,还有谁也在观赏?

3.“我们”是谁?你会把自己和课桌、书本、路边的一块石头、家里的一盆花……一起称作“我们”吗?

4.为什么作者把这一切都称作“我们”?体现作者怎么样的思想?

五、课堂小结

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与一般的动物观察者不同,作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在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有着人一样的亲情,团圆的时候,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觅食、集会;孤独的时候,它们忧郁地鸣叫着,徒劳地寻找着失去的亲属。它们的到来,宣告了春天的回归,它们的呜叫则使天空回响着野性的诗歌。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如许的生机和情趣,我们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

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正因为这种对动物怀有的真挚感情,所以他才能观察得这么细致,也才能描写得这么美妙,学习时,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

六、达标测试

1.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闭口不说话。( )

(2)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

(3)暗中观察。( )

(4)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见。( )

2.找出下面句子的主干。

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

3.阅读课文。你认为人类可以从大雁身上找到哪些“失去的东西”?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一)

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②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③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④三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1.第①段中写道:“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第③段中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意思?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它的来临,伴随着一位切断了其后路的先知的坚定信念”是文中的一句话,你认为应该放在何处?

5.纵观全文,作者对大雁有一种什么感情?

(二)

藏羚羊跪拜

①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②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步难以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③当时, 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穿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的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圣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④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话:“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⑤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久久也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⑥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

⑦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⑧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⑨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

1.整体感知全文,用一句话概括的主要内容。

2.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根据原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第④段中写到藏羚羊“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眼里“两行长泪”也“流了出来”,其原因是什么呢?

4.第⑨段中写老猎人在掩埋藏羚羊的同时,为什么也埋掉了他的杈子枪?

5.读了,你认为我们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

6.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为故事写一个合理的结尾。(60字左右)

4、《大雁归来》学案(含答案)

14、《大雁归来》学案

主备:李传美 审核:徐蕾

教师寄语: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带上它们,你可以登上永恒之旅,走完全世界。

学习目标: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

2、学习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重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3.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 ) 雾霭( ) 窥( )探 缄( )默

狩( )猎 凋( )零 滑翔( ) 顾忌( )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

迁徙:

缄默:

窥探:

雾霭:

狩猎:

顾忌:

目空一切:

3.作者_________,美国著名____________者。

二、课上学习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精读课文,自主探究与合作释疑

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2.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四)课堂小结

(五)达标测试

1、给画线的字注音:

雾霭( )缄默( ) 香蒲( ) 凋零( ) 沙锥鸟( ) 狩猎( )

2、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

B、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C、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D、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3.阅读一至四自然段,回答问题。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文段③中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这意味着大雁们怎么做?

(3)“三月的大雁则不同”,从结构上看,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4)学习了,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

(六)布置作业

【参考答案】

1、ǎi jiān pú diāo zhuī shòu

2、 D 3、⑴ 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⑵ 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⑶ 迁徙中的大雁,它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表达了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的感情。

5、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大雁归来》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

2、学习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重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3.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 ) 雾霭( ) 窥( )探 缄( )默

狩( )猎 凋( )零 滑翔( ) 顾忌( )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

迁徙:

缄默:

窥探:

雾霭:

狩猎:

顾忌:

目空一切:

3.作者_________,美国著名____________者。

二、自主探究

1、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

2、品读赏析:体会独特的写法。感受浓郁的思想感情。

(有人说这篇文章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请同学们选择这三点中的一点进行探索,探究方式:例子+评定。)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2.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四、拓展延伸:

随鸟走天涯(节选)

辛普逊船长是跟着冬候鸟从日本南下的。冬候鸟从天空出发时,他从海上启航。船一泊靠基隆港,他便迫不及待要我带他去关渡赏鸟,会见那群同时抵达的鸟朋友。

辛普逊船长是美国人,行船生涯已有二十年,他为何会在大海中选择赏鸟的嗜好?同样的行船的人,不分国籍,航海时寂寞孤单的心情,我是能了解的。他也告诉我,如果不是有随处旅行赏鸟的嗜好,他不可能将这一生耗在海上。然而赏鸟仍是寂寞的,要不,他在基隆港时,就不会与我认识,急于交换赏鸟的经验。

……

我们一进入关渡沼泽区,我就直接带他走到水鸟群集的浅滩。这些水鸟刚刚从北方南下,我想辛普逊船长必然在日本见过,也急于看到它们。

果然,他高兴地叫嚷,一一念出每一种水鸟的名字,他说上个月在濑户内海时,也遇到过它们。我又想,这大概也算是他乡遇故知了,只是他遇见的是鸟朋友。

可是他快乐的表情一下子却变得怏怏不悦。原来他看到水鸟聚集的浅滩,架立着好几对竹竿。他问我那是什么,我知道那是鸟网。

……

后来他又抱怨了这个沼泽区的缺点,什么噪音、污染、废土等,通通指了出来,好像都是我的错。

我心里想,你又不是生活在这里的,凭什么指责。心头是这么生气,我还是婉转地回答,告诉他因为这些问题,我们已有一个生态保护区的构想,这里便可能成为台湾第一个水鸟保护区。辛普逊船长却反问我:“为什么以前没有呢?”对这个问题,我实在难以解释,而且有理也讲不清的,只好说:“在我们这里,有许多事情可能比建立保护区还迫切。”

当然,这种说法,辛普逊船长也不同意,他直觉地认为建立保护区比什么都重要,管他什么天下大事,二三十年前就该设立了。也许他是对的。总之我庆幸他不是中国人。

1、辛普逊船长是最初为什么开始欣赏鸟?后来他的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我”和辛普逊船长对待鸟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3、我说:“在我们这里,有许多事情可能比建立保护区还迫切。”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五、达标测试

1、给画线的字注音:

雾霭( )缄默( ) 香蒲( ) 凋零( ) 沙锥鸟( ) 狩猎( )

2、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

B、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C、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D、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②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③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④三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文段③中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这意味着大雁们怎么做?

3、“三月的大雁则不同”,从结构上看,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4、学习了,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

六、课后小记

6、大雁归来导学案教学设计

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大雁归来导学案设计,《大雁归来》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这篇大雁归来导学案设计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大雁归来导学案设计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导学目标:

1、了解作者在描写大雁时对拟人手法的运用。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导入新课:

大雁是春天的使者,给人间带来春色、生机。而每当萧瑟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也时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交叉,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行动划一。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大雁的知识。

自主学习:

1.正确读写下列字词,并结合语境体会含义。

雾霭 迁徙 缄默 窥探 狩猎 凋零 滑翔 顾忌 目空一切

2.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

明确:文章描写了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四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

大雁是具有灵性的候鸟,是报春使者,善群居,重友情,有联合观念。

3.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一言以蔽之,即人类应该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

明确:课文中说明大雁知道威斯康星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而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不是偷偷摸摸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明大雁知道法规,在春天的白天放心地活动,觅食。

精讲点拨:

体会本文独特的写法。感受浓郁的思想感情。

教师点拨:有人说这篇文章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请同学们选择这三点中的一点进行探索,探究方式:例子+评定。

(1)探究知识性:

明确:飞行路线之直,雁队的数字分析等知识都是作者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为人们闻所未闻。

(2)品味形象性:

明确:本文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

如:春雁归来时的热情低语,向水洼池塘问好,觅食前后鸣叫,似乎先有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晚上大雁群居沼泽集会,发言,激烈地辩论,深沉地总结,稀疏地谈论,形象地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另外,衬托手法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如主教雀、花鼠衬托大雁的坚定不移,乌鸦衬托大雁飞行路线笔直。

(3)感受抒情性:

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明确: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

②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明确:古来的大雁让香蒲乃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

③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明确:这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珍视。

④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

明确:大雁用生命实现联合的信念,而人类却遥不可及,表现了作者对大雁赞扬、钦佩、崇敬之情。

⑤每年三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

明确:作者为孤雁而感伤,为它们失去亲人而悲哀伤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枪杀大雁者的反感乃到愤恨。

⑥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明确:春风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后来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方,生育小雁,迁徙中的大雁,她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巩固检测: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雾霭(ǎi) 缄默(jiān) B.曲线(qū) 狩猎(shǒu)

C.香蒲(pú) 沼泽(zhǎo) D.雉鸡(zhì) 黑鹂(lí)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融化 暄嚷 B.邀请 凋零 C.想像 枯燥 D.鸭蹼 窥探

3.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B.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C.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

D.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4.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

A.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它保持缄默。

B.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C.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①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三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②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5.画线句①的含义是什么?

6.大雁的飞行路线是曲线还是直线?定期迁徙的大雁在黑夜将飞行_________英里。

7.由第三、第四段可以知道,什么季节允许猎杀大雁?什么季节不允许?在这些季节大雁怎么活动?

8.画线句②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高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①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属质足纲寡毛目。

②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有机物和泥土为食。凡经它吞入而排出的泥土均成团烂结构,增强了土壤中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而且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和钾盐,可改变酸性或碱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因此,自古以来,蚯蚓就被人们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

③蚯蚓有惊人的消化系统,嗜粪肥和各种有机废物,除玻璃、塑料和金属外,其他垃圾它都“吃”,诸如蛋壳、香蕉皮、硬纸板或下水道中的污物,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胃口也大得惊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蚯蚓养殖工厂,养殖了5亿条蚯蚓,每天吃掉垃圾200吨,并获得了大量的优质肥料。日本的一家工厂,每年处理木浆残渣需要40万美元,而购进125吨蚯蚓后,不仅及时清理了这些废料,还可以转而将蚯蚓粪便卖给附近的蔬菜农场,很快就收回了成本。所以,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主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

④蚯蚓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因而成为现代化畜牧业、渔业的优良饲料、饵料。近年来,人们把蚯蚓烹调成营养丰富的佳肴。将来蚯蚓有可能成为人类摄食的主要动物蛋白。

⑤由此看来,蚯蚓确实是人类的挚友。由于蚯蚓神通广大,又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快、易管理等特点,很适合规模养殖利用,让它为人类造福。

9.第②段加点的“其”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指出画横线句在第三段中的作用。

11.第④段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说说第⑤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

参考答案练习题

一、1.B(shòu)2.A(喧)3.D 4.D 5.大雁是报春的使者,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6.直线 200 7.冬;春。冬天在晚上觅食活动,春天放心大胆地觅食、活动。 8.归来的大雁让香蒲摆脱了冬日的严寒,从此蓬勃生长,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二、9.酸性或碱性土壤。10.总括句。11.时间顺序12.总结全文。13.B

以上就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大雁归来导学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设置。最后,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7、《大雁与鸭子》导学案

大雁与鸭子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生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

2.划分文章层次,分析大雁与鸭子的性格特点及其区别;

3.学习大雁坚持目标、不畏艰险的精神。

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现代、、。代表作品有和等。他的作品被誉为。版权所有

2.生字注音

干涸()凄惨( )寒噤( )寂寞( )

沼泽( ) 徘徊( ) 尥蹶子( )

呷( ) 驯良()

3.连线大闯关

干涸环绕着飞

盘旋和顺善良

尥蹶子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寒噤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沼泽河道、池塘等没有水分

驯良骡马等跳起来之后用后腿向后踢,多指对工作作或所做的事情失去兴趣或有抱怨后直接不不干了

徘徊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

深入学习

1.梳理文章内容,划分文章段落。

2.分析人物形象

大雁:鸭子:

3.大雁与鸭子为什么要向北迁移?

4.在飞往北方的途中,鸭子有过几次动摇?请找出表现鸭子每次动摇的关键词语。

5.从这篇课文当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读后感想

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学到了大雁对于理想的坚守以及它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在生活当中,在我们追寻梦想的路上,也肯定会有各种难题阻挡我们前进的路,将自身经历与本课所学到的大雁精神联系到一起,完成下面这段话。

在人生路上,我也遇到了一些诱惑和困难:学了《大雁与鸭子》后,我要向大雁一样。

8、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歌谣我们应该张口就来,大雁或是小燕子的归来就代表着春天已经来了,春暖花开,大地一片晴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大雁归来教案设计2021,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  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积累关于大雁的一些科学常识。

2.   品读课文,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主旨。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2、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每当萧瑟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常常组成整齐的行列,划过天空,在蓝天留下美丽的诗行。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大雁的知识。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大雁的生活习性。

2.大雁的生活习性,在文章中又写到了哪些内容?

三月,大雁归来;

大雁的觅食;

大雁的集会。

3.跳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笔下的大雁是怎样的大雁?

4.再一次跳读课文,找到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表明作者对大雁的喜爱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5.请你把文中具体描写大雁的句子连缀成文,来读一读,感受画面,感受美...

三、课文探究

1,作者用如此优美的语言来描写大雁的归来,他想告诉大地上的我们什么呢?

2.在同学们讨论发言之后,介绍《沙乡年鉴》的相关内容。

在这部作品中,奥尔多·利奥波德描述了自己在远离现代生活的简陋乡舍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美国大陆各地的游历经历。在此过程中,他也持续思索着人类与他们生存其上的大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保有的爱与尊重。

四、课文拓展

1.请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

2.一行大雁乘风而起,那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看配乐图片,介绍画面(注意说明的顺序)。

3.展示、评价。

五、课后作业

1.请从课后“读读写写”中任选五个词语,写一段话。语言要生动,字数在150左右。

2.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以上就是小编带来的大雁归来教案设计2021的全部内容了,本网站还有许多语文知识,期待大家的解锁与关注。

【大雁归来教案设计2021 大雁归来教案设计一等奖】相关推荐文章: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夏天里的成长教案设计2021 夏天里的成长教案设计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案设计2021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案设计一等奖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好事情教案设计2021 好事情教案设计

党费教案设计2021 党费教案设计一等奖

2021幼儿园国庆节主题教案最新 幼儿园国庆节教案设计

9、《大雁归来》教案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学习、积累重难点字词:

2、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3.感受作者的情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难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887年,在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降生了。从小,他就喜欢去野外玩耍。长大后,他考入了耶鲁大学的林业系,并在大学毕业后研究起了自己从小就喜欢的土壤、森林和野生动物。46岁那年,他成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管理系的教授。人生之路对他来说,可谓是一帆风顺、前景灿烂。谁也没有想到,他,却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两年后,他买下了威斯康星河畔一个被人们遗弃的沙子农场,带着家人住进了农场破旧的小木屋,这一住,就是十几年。在这里,他亲自动手栽种了上千株松树,希望能够恢复这个农场的生态平衡;在这里,他每天观察和记录着动植物们的繁衍与生长,思考着土地的命运……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已经猜到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了?(利奥波德)

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他是一位热心的观察家,敏锐的思想家,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沙乡年鉴》是他最著名的作品。这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其文笔优美,思想深刻,被誉为“绿色圣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绿色圣经”中的篇章——《大雁归来》。

二、自主学习

1.在阅读的过程中勾画出文中的生、难字词,小组合作学习、积累。

2、是一篇富有文学特色的科学观察日记,初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概述作者笔下描写的雁群有哪些生活习性?并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尝试绘制的思维导图。

(温馨提示: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语言准确)

3、找出作者对大雁活动进行描写的语句,体会写法及作用。(温馨提示:可以从修辞、用字等角度进行思考)

三、拓展延伸

透过这一行行闪光的文字,你一定听到了作者的呼声?让我们和作者一样做动物的朋友吧!请你以“保护动物”为主题创作一条宣传标语或一则公益广告。(学生小组内合作创作,之后交流展示。)

四、总结文章,布置作业。

10、《大雁归来》教案

14.《大雁归来》教学方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习抒情的语言。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

能力:

1.体会的写作特色。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训练学生们概括能力、理解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体会浓郁的抒情色彩。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四.教学安排:—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每当萧枫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交叉,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行动划一。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雁的记忆。

二.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要点,把握文意:提问:

1.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

明确:文章描写了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四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

大雁是具有灵性的侯鸟,是报春使者,善群居,重友情,有联合观念。

2.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一言以蔽之,即人类应该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三.课堂讨论:

提问: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

明确:课文中说明大雁知道威斯康星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而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不是偷偷摸摸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明大雁知道法规,在春天的白天放心地活动,觅食。

四.品读赏析:体会独特的写法。感受浓郁的思想感情。

师点拔:有人说这篇文章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请同学们选择这三点

中的一点进行探索,探究方式:例子+评定。

(1)探究知识性:

明确:飞行路线之直,雁队的数字分析等知识都是作者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为人们闻所未闻。

(2)品味形象性:

明确: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

如:春雁归来时的热情低语,向水洼池塘问好,觅食前后鸣叫,似乎先有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晚上大雁群居沼泽集会,发言,激烈的辩论,深沉的总结,稀疏的谈论,形象的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另外,衬托手法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如主教雀、花鼠衬托大雁的坚定不移,乌鸦衬托大雁飞行路线笔直。

(3)感受抒情性:

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②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③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④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

⑤每年三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

⑥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学生分小组讨论,赏析,谈感受:

明确:

1.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在作

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

2.古来的大雁让香蒲乃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

3.这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珍视。

4.作者为孤雁而感伤,为它们失去亲人而悲哀伤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枪杀大雁者的反感乃到愤恨。

5.大雁用生命实现联合的信念,而人类却遥不可及,表现了作者对大雁赞扬、钦佩、崇敬之

情。

6.春风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后来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方,生育小雁,迁徙中的大雁,她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归纳总结:

浓郁的抒情色彩是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他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敬,他为大雁担惊受怕,为遍体创伤的孤雁的不幸而悲伤哀痛,他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对大雁的种种鸣叫声由衷喜爱,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包含爱意。

五、作业设计:

作业本1——4题

11、《大雁归来》教案

7大雁归来

激趣导入出示大雁组图

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据说它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容易牵动人们的羁旅愁情、岁月之感。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伤感的咏雁作品。

你能想出几句关于大雁的诗?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雁归来》却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爱意的科学文艺散文,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一下吧!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理解主旨。(重点)

2.体会的写作特色和抒情性语言,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3.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培养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感。(重点)

作者名片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的伦理学家、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代表作《沙乡年鉴》是一本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及伦理观的书,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对美国的环境保护影响很大。

背景链接

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废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及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他写出了《沙乡年鉴》,《大雁归来》就是其中的一篇。

◆生难字

沼泽()狩猎()环颈雉()

香蒲()沙锥鸟()枯燥()

窥探()凋零()半蹼鹬()

弥漫()雾霭()缄默()

◆多音字

角(号角)jiǎo

(角色)jué

丧(丧失)sànɡ

(丧事)sānɡ

字词学习

悄(静悄悄)qiāo

(悄然落泪)qiǎo

晃(晃眼)huǎnɡ

(晃动)huànɡ

◆词语解释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沼泽: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

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稀疏:(物体声音等)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间隔远。

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坚定不移:(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不改变。

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文中指鸟群专注地高高飞翔的姿态。

整体感知

认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5)描写大雁归来时的情景。

第二部分(6-10)介绍大雁的日常生活。

第三部分(11-13)揭示主题,写大雁的联合观念值得人类借鉴学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思考问题: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1)三月春暖北飞

(2)飞行路线很直

(3)常成六只或六的倍数列队飞

(4)孤雁时常哀鸣

(5)雁过群体生活

课文精讲

大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一段承接题目,总领全文,运用对比手法,把燕子与大雁进行对比,说明大雁才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它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希望和喜悦。

快速浏览第一、二部分,找出作者对大雁活动进行描绘的语句,体会写法及作用。

①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拐来拐去”“低语”“问好”,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大雁机敏、活泼、警觉和在休战期的自在快乐等特点。

②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邀请”是指热情地召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雁之间的联络,表明大雁的聪慧,同时我们从大雁身上可以看到一种美好的友情。

③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雁的情态描绘得贴切传神,体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④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比喻,把大雁比作凋零的枫叶,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雁从盘旋到着陆时的悠闲姿态。

①-④这几句话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除了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大雁的特征,试找出几句并加以分析。

①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通过大雁和主红雀、花鼠的对比,突出了大雁迁徙的坚定不移。

②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通过大雁和乌鸦的对比,突出了大雁南飞路线笔直,有明确的目的地。

默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和作用。

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这句话把3月迁徙的大雁的鸣叫比喻成一首诗歌,含蓄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和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份温馨之情,突出了文章主旨,发人深思。起到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

通读全文,说一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大雁进行观察的,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对大雁的报春感到欣喜,把春雁的数目看作农场春天富足的标准。

(2)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地钦敬。

(3)喜欢倾听大雁集会时的各种鸣叫,认为那是它们乐此不疲的辩论。

(4)对孤单的大雁感到哀怜,表示对枪杀者的反感和痛恨。

(5)赞叹大雁具有人类所不及的联合观念。

思考:

作者利奥波德是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在他的眼中动物都是有灵性的,中的大雁亦是如此。那么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主旨是什么?

主旨:

保护野生动物,珍爱自然环境。

目的:

告诫人类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而伤害处于弱势的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睦相处,自然界才会更精彩。

深入探究

1.作者利奥波德每逢周末就到农场度假,认真观察大雁,用心感受大雁,对这样的情怀应该怎样理解?

2.文章是如何写出大雁是春的真正使者的?

文章首先明确地表明大雁的到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然后用主红雀和花鼠来作对比,说明其他动物可能在天气偶尔变化时出来,而大雁却能真正地预示天气的变化,大雁一旦出现,那就证明春天是真正到来了。

结构梳理

12、《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学习并掌握下列词语 缄默 窥探 狩猎 顾忌 滑翔 目空一切

了解有关大雁的科学知识

了解作家作品

能力目标:训练语言表达阅读体验与个性观点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与总结学习心得的能力也在个别环节得到培养。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乐学、爱学语文的热情,尊重、爱护学生富于个性的学习体验与发现,使他们在团队的协作中互动学习,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活泼而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不断完善自我,在同学的鼓励与老师的赞美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 :

(一)设置情境

大家听说过电影《木乃伊归来》吗?那真是一部令人闻之即不寒而栗的电影,

不禁让我们联想到“恐怖”……(阴森、黑暗、骰髅等)这些词语。现在当我们看到《大雁归来》这个题目时,不知大家会想到些什么词语?(春天、阳光、温暖、亲情、南方、自然、和谐……)

看来同学们都深受此文的感染,都对它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么谁能介绍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呢?

(二)整体感知

1、 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春天,大雁归来的活动。

2、 不知同学们在读后有否与老师一样的感受:获得了不少有关大雁的知识?

(大雁飞行的路线很直;雁队的数字以六为单位;孤雁通常鸣声凄凉;雁是群体生活的鸟类;等等)

明确本文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三)精彩赏析

1、 语言形象优美

①作者是一个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对他而言,发现许多不为人知的关于大雁的秘密并非难事,真正难的是当他发现这许多之后如何与读者分享,怎样使读者喜欢看他的作品,你认为他还要在他的文章里添加些什么?

学生发言:

对大雁的热爱;

语言十分优美。

这两点恰是本文难能可贵之处。这两位同学真是慧眼识真珠玉,就让一起先赏析文章语言之美。

②学生结合文中优美的语句畅谈对本文语言特点的感受

③学生总结:

A、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等,使文章形象生动,可读性强;

B、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大雁的特征;

C、词汇丰富多彩。

④仿写句: 选一句你喜欢的句子,仿照它另写一句。或者,仿写老师从文中提炼的句子,来小试牛刀。

例: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⑤学生精彩仿写句选:

一股刺骨的寒风说明不了冬天,但当漫天的凛冽的风夹杂着雪花时,冬天就来了。

一棵树的叶子落光说明不了冬天,但当一片树林受不了十一月寒风的折磨时,冬天就来了。

一片落叶的飘零说明不了秋天,但当一层层叶子沐浴在金黄的大地的怀抱时,秋天就来了。

一只鸣蝉的死亡说明不了秋天,但当一片麦田更换了十月的新衣时,秋天就来了。

(教师给予表扬:刚才几位同学的仿写句可以用《敬畏自然》里的“精巧绝伦”来形容。)

2、“爱”融化在字里行间

① 为了观察研究大雁,作者都是怎么做的?

他半夜三更偷偷“潜伏”在沼泽里,只为了聆听大雁的集会;

几乎年年都统计光临农场的大雁的数据,并作科学的考察;

长期观察大雁的生活习性;

②同学们所造的好句都源于丰富的心灵与用心的学习,那么作者呢?他又何以将大雁写得如此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而又是什么推动他为大雁付出那么多呢?

明确:是爱。他在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对大雁的深情。

这种感情尤其体现在文中的一些语句语段中,如:

“我们的大雁”“我们刚到的客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

③阶段小结:学生对上半节课的教学内容加以总结概括,明确本文是集知识性、形象性与抒情性于一体。

(五)质疑畅谈

1、学生针对文章能提出一些疑问:

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意思?

“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是指什么?

2、学生也提交了些独立的阅读思考的成果:

作者用了许多拟人手法描写大雁,也是有感而发——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有集会,有辩论,讲亲情,讲友谊。

大雁身上有许多珍贵的品质:团结,勇敢,善良,温和,大方,这些从文中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出来。

(六)拓展延伸

结合研讨与练习一,谈谈人们究竟“失去”了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