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导学案一等奖

《初二年级导学案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初二年级导学案一等奖

1、初二年级导学案一等奖

初二年级导学案

课题:故乡1

【学习重点】

掌握课文中作注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学习难点】

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默写《沁园春 雪》

二、探究活动

(一)、亮标明确

(二)独学

1、介绍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有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2、熟悉课文。给字注音

阴晦( ) 瓦楞( ) 胯( )下 獾( )秕( )谷

鹁鸪( )( )髀( ) 嗤( )笑絮絮( )

瑟( )索蜷( )缩 寒噤( ) 折( )本惘( )然

恣睢( )( )潺潺( )黛( )色愕( )然五行( )

3、熟读后给课文分层次

(三)、对学(小组合作)

1、讨论课文段落:

小说以 序,以 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

“ —— —— ”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一层( )写

第二层( )写

第三层( )写

第三部分(从 到结束):

2、完成表格:

少年闰土中年闰土

外貌

动作语态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三、回标测试

1 、给画线字注音。

隐晦( ) 惘然( ) 颧( )

嗤笑( )鄙夷( )恣脽( )

2、理解填空。

《故乡》选自《》,体裁是 ,作者是,原名,文章以 为线索,故事的背景是 。

小说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四、作业

2、初二年级导学案

初二年级导学案

课题:故乡1

【学习重点】

掌握课文中作注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学习难点】

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默写《沁园春 雪》

二、探究活动

(一)、亮标明确

(二)独学

1、介绍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有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2、熟悉课文。给字注音

阴晦( ) 瓦楞( ) 胯( )下 獾( )秕( )谷

鹁鸪( )( )髀( ) 嗤( )笑絮絮( )

瑟( )索蜷( )缩 寒噤( ) 折( )本惘( )然

恣睢( )( )潺潺( )黛( )色愕( )然五行( )

3、熟读后给课文分层次

(三)、对学(小组合作)

1、讨论课文段落:

小说以 序,以 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

“ —— —— ”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一层( )写

第二层( )写

第三层( )写

第三部分(从 到结束):

2、完成表格:

少年闰土中年闰土

外貌

动作语态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三、回标测试

1 、给画线字注音。

隐晦( ) 惘然( ) 颧( )

嗤笑( )鄙夷( )恣脽( )

2、理解填空。

《故乡》选自《》,体裁是 ,作者是,原名,文章以 为线索,故事的背景是 。

小说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四、作业

3、初三年级导学案

 

【学习重点】

掌握课文 中作注的疑难 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学习难点】

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

【学习过程】

一、 温故知新

小说的三要素是( )( )( )

故事情节分为几部分?( )( )( )( )( )( )

二、探究活动

(一)、亮标明确

(二)独学

1、 介绍写作背景:

莫泊桑(1850-1893) 法国作家。 生于没落贵族家庭。自幼酷爱文学,七十年代刻苦学习写作,大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 动法国文坛,是作者的最 佳作。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 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 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本文发表在1883年8月7日法国的《高卢人日报》上,是一篇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杰作。所谓“批判现实主义”,就是作家对现存的社会秩序所持的基本态度是批判的。《我的叔叔于勒》是短篇小说集,《羊脂球》所收的小说中的一篇。在《羊脂球》所收集的作品中,有的描写法国人民在普法战争中的热情,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怯儒无能以及人们当时的因为钱而扭曲 了自己的观念;有的真实再现了法国中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命运苦难、拼命挣扎与不屈的斗争。

2、熟悉课文。给字注音

栈( )桥 牡蛎( ) 煞( )白 撬( )开 诧( )异

褴( )褛 ( ) 拮( )据( )

3、快速默读,初步感知课文: 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下列活动:

1)、请以( )于勒的格式,在 括号内 添加不同的动词 ,理清小说的情节安排。

示例:(盼)于勒

2)、圈点勾画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

(三)、对学 初步感知小说主题:师友合作,共同探究:

1、请同学们给这些称呼分类,看看这些称呼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对于勒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

2、在这其中,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同桌 讨论,发言)

三、回标测试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拮据( )、褴褛( ) 牡蛎( ) 别墅( ) 恭维( ) 计较( )煞白( )

糟蹋( ) 流氓( ) 女婿( )嘟哝( ) 撬开( ) 阔绰( ) 栈桥( )

2、写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 ( )

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 )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 ( )

3、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有两处景物描写,第一处轻快名明丽,第二处阴郁浓重,实际上是人们的两种心境的反映。

B.于勒的生活经历了三个阶段:生活荒唐,花了哥哥很多钱——国外发了财——穷困潦倒地回国。

C.小说的标题是“我的叔叔 于勒”,因此“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

D.小说中的“我”,是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虽然他也渴望叔叔于勒发财回来,把自己一家从困境中拯救 出来。但他发现叔叔是个穷水手后,默念“我的亲叔叔”,并自作主张地给了10个铜子的小费。

四、作业

4、初三年级语文导学案

初三年级语文导学案

【预习内容】

一、认真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在课文中标出下列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提示写词语,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一遍,掌握好,以备小测。

1、 踱( )亨( )舀( )砚( )拭( )蘸( )附和( )

2、不屑置( ) ( )唐不安 阔chu ( )

二、解释并背诵下列词语的意思,并注音:

格局: 大抵: 声气: 阔 绰( ): 羼( ):

污人清白: 绽出: 营生: 间( )或: 君子固穷:

三、回顾一下初中阶段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结合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

四、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欣赏小说的一般方法指导:同学们,阅读一篇小说,首先要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然后 再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并且还要分析其写作特色。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提示走进小说,理清故事情节。

1 、在读课文的过程 中,你会发现孔乙己并没有一开始就出场,他直接出场是在哪一自然段?文中主要写了孔乙己四个生活片断,请你概括出来(人物+事件)。

示例:第四段——酒客嘲笑孔乙己偷书。

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2、文章中的孔乙己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命运最悲惨之处在文章哪一 部分,即小说的高潮部分,请你概括出来。

3、你觉得孔乙己最终的命运如何?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课堂研讨】:

一、检查预习:

二、研读文章第一部分(前三段)。

朗读前三个自然段,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时间:地点:

2、1)第一段交代了在酒店喝酒的两种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从中你读出了当时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2)第二段与第三段主要写到了哪两种人?细分析文章对这些人的一系列介绍,从中你感觉到当时的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3)本文题为“孔乙己”,前三段却不提孔乙己,是否离题?为什么?不写这三段可以吗?那么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3、作者塑造“我”这个人物有什么 作用?

【 巩固自测】:

1、作家与作品填空

《孔乙己》作者 ,选自小说集《 》,本文深刻地揭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和的战斗檄文。

2、为下列加点词语选 择正确解释

1)不屑置辩 A、不愿意B、认为不值得C、形容轻视D、不琐碎

2)君子固穷 A、安守B、牢固C、坚定

3、课文第一自然段,运用的写法 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布置作业】:根据第二课时的导学案,完成预习内容,探究人物形象。


5、初一年级语文导学案教学设计

 

 

【课题】

 

《陈太丘与友期 》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结合注释,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

、能力目标:通过交流与合作,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知道做人要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学习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

,理解文

 

【学习难点】理解友人过错的核心,分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学法指津】陈太丘之子元方聪颖机智,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

亲的尊严,可见父子情深。想想元方是怎样维护父亲尊严的?

 

 

 

 

【预习导学】

 

 

一、课前思考

 

 

1

、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2

、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

 

3

、元方怎样回答父亲友人的问话?

 

 

4

、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二、读通课文

 

 

1

、我会这样给课文断句:

 

陈太丘

/

与友

/

期行,期

/

日中,过中

/

不至,太丘

/

舍去,去后

/

乃至。 元方

/

时年七岁,门外

/

戏。客

/

问元方:“尊君

/

在不?”答曰:“待君

/

/

不至,已去。”友人

/

便怒:“非人哉!与人

/

期行,相委

/

而去。”元方

/

曰:“君

/

与家君

/

/

日中。日中

/

不至,则是

/

无信;对子

/

骂父,则是

/

无礼。”友人

/

惭,下车

/

引之,元方

/

入门

/

不顾。

 

 

 

2

、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短文大意,不过还有以下内容不懂:

 

 

 

 

3

、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

 

 

①客人为什么发怒?

 

 

 

 

②客人为什么“下车引之”?

 

 

 

 

4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很重要?

 

 

【课文研读】

 

 

1

、文中有一个时间很关键,我认为是

________

 

 

2

、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3

、友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可以看出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拓展创新】

 

 

1

、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

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2

、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

 

 

 

 

【我的体会】

 

 

 

 

【相关链接】

 

 

刘义庆

403-444

年),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本是宋武帝

 

 

刘裕

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

13

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

 

 

刘道规

,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

 

 

宋文帝

的信任,备受礼遇。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原为

8

卷,今本作

3

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

36

门。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

 

 

玉镜台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分层检测】

 

 

一、积累与应用

 

 

1

、在横线上填空:

 

刘义庆

___________

(朝代)人。《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

___________

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

___________

。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

___________

,文字

___________

,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

 

 

2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音、形、义。

 

 

(1)

给加点字注音:

 

 

 

尊君在

 

) 非人

 

 

 

)而去

 

友人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而去(

 

 

去而

乃至

 

)(

 

 

太丘

舍去

 

)(

 

 

入门不

 

 

 

下车

之(

 

) 与友

期行

 

 

则是无

 

 

友人惭(

 

 

 

 

(3)

翻译下列句子。

 

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品味

 

 

(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

、《世说

新语》的作者是

__________

_____

(朝代)人。

 

 

2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期行(

 

 

②尊君在不(

 

) ③相委而去(

 

 

 

④下车引之(

 

) ⑤尊君(

 

 

⑥家君(

 

 

 

3

、用原文回答:客人失信的句子是

__________

,客人发怒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4

、翻译: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6

、说说学了本文得到的启示。

 

 

 

 

 

(二)、延伸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1、

解释下列加点字。

 

 

尝(

 

)与诸小儿游

 

竞走(

 

)取之

 

信然(

 

)(

 

 

 

 

2、

翻译:

 

 

 

诸儿竞走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

解释一下“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4、

王戎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一个词作答。

 

 

 

 

 

5、

读了本文,我受到以下启发:

 

 

 

 

【课后反思】

 

 

 

 

 

6、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单元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是用爱心串起来的课文。《泉水》是一篇很美的课文,无论文字还是内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它娓娓地向我们述说:哪里需要献出爱心,哪里就有雷锋精神的体现。《我不是最弱小的》教育我们要有不甘为弱者、保护弱小者的意识。《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文章让我们感受到卡罗尔的善良美好的童心。本单元突出一个“爱”字,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爱。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多读,读中有所“感”。本组教材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学中要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让他们感受到的爱心落实到行动中。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58个生字,会写3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或文中喜欢的片段,积累好词佳句。

3.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文中的爱心。

4.口语交际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大胆交际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心。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泉水(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学会九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3.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导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导学重点

1.学会九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导学难点

1. “瓦”、“脆”的记忆和书写。

2. 培养学生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

导学准备:生字词卡片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2.泉水流过了哪些地方?说一说。

3.从课文中你知道泉水有什么特点

导学案:

(一)自主乐学,感知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

2. 卡片认读生字:哦、股、缝、罐、塔、杜、鹃、脆

学生自读、齐读、指名读

注:“哦”的音是“ò”,不是“wò”;脆的音是“cuì”,不是“chuì”

3、 自读课文。要求: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读一读。(先自读再小组互读)

4、 泉水都流过了那些地方?(板书:山腰 平地 果园 山谷)

(二)合作交流

1、 小组读课文,讨论:泉水快乐吗?为什么?

2、 在学生的回答中指导读好泉水说的四句话:

(1) 泉水(高兴地)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 泉水(快乐地)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 泉水(愉快地)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 泉水(兴奋地)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3.通读全文,小组合作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

(2)这股泉水是从那里来的呢?

(3)泉水要流到哪里去?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堂小结:

爱默生说过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奉献和付出。泉水快乐是因为它帮助了姐姐、杜鹃花、果树、画眉鸟,愿大家都能成为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课堂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流进 山谷

流过 果园

流到 平地

穿过 小池

2.照样子写一写

例:很多 很多很多 很清

很甜 很美

课外拓展:

1.课外搜集有关泉水的资料,或者实地考察泉水,说一说泉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2.搜集有关奉献与快乐的格言。

3.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中的《蜜蜂》一课,了解蜜蜂的奉献精神。

板书设计: 5泉水

多 清 甜 美

我们喜欢 爱护她

导学反思:

5、泉水(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学会九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3.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导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进一步理解课文,掌握生字词,培养良好的品格。

导学准备:学生搜集的资料,字词卡。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读词语:瓦罐、泉水、天然、结果、一股、清脆、水塔、杜鹃

2.课前交流搜集的资料,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3.说一说泉水的特点。

4.实际感受泉水的特点,说说怎样爱护她。

导学案:

一、复习导入,自学生字词。

指名2—3生背诵。

卡片认读生字词:瓦罐、泉水、天然、结果、一股、清脆、水塔、杜鹃

这些词语中那些字是要我们学会的生字?找出来之后再读。

二、合作探究,学习生字

1.小组学习生字

注:小组内的学生选取两个以上的生字自由记忆,然后互相交流,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

瓦:第二笔是竖提,第四笔是横折弯钩

然:左上角要和“夕”区分。

脆:注意左下角的写法。

鹃:“口”字上没有一横。

注: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相机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忆,只对易错部分做精要讲解,其他的尊重学生想法。

3.指导书写

瓦:最后一笔的折要写在竖中线上。

然:四点底要写规范

股:右上角没有钩。

教学方式:(1)先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结、股、脆、塔

(2)同桌互查,教师巡视找易错典型范写

(3)自由写,小组互查、改写。

4.小组内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课堂小结:学生说出本课收获,为别人付出是最快乐的。

课堂检测:

1. 加偏旁组字组词

吉 —— ———— 土 —— ————

2. 照样子填空

火红的杜鹃花 ( )身影

( )大镜子 ( )山谷

( )歌声 ( )果子

3.读一读“我会读”。

课外拓展:

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幸福的爬山虎》、《一片树叶》,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5、泉水

山腰 姐姐

平地 杜鹃花

山坡 果园

山谷 画眉鸟

为别人付出是快乐的

导学反思: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1. 会认12个字,会写6个字。

2.自主感悟“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在联想和表述故事中深化形象,懂得奉献爱心,助人为乐。

导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导学重点:识记生字,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

导学难点: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导学准备:《学习雷锋好榜样》磁带、课外书《雷锋的故事》、课文课件和录音带、生字词卡片、雷锋的相关资料。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熟读课文,用各种方法认记生字。

2.布置学生搜集雷锋的相关资料,阅读雷锋的故事,了解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

导学案: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图片导入。出示雷锋画像:你们认识他吗?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谈谈对他的了解。

2.歌曲导入。听《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

师: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但是他在哪里呢?(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锋、叔”二字)

二、自主乐学

小组自学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小组内自学字词,互相检查指正,教师巡视并检查(面向差生)。

重点强调:“锋、曾、泞、荆、莹”都是后鼻音;“曾”是平舌音又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céng;“泞”读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二声;“棘”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3.组内检查读你指我认读开火车读对口形猜字

4.指名按小节读课文,师生共同听读评议。

朗读

1.自由读文,思考:雷锋叔叔在哪里?划出有关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重点指导两个“你在哪里”: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要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要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与缓的变化。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以后的诗句可适当提高音调。

3.多种形式读文:范读引读自由选择伙伴合作读

表演感悟

学生表演情节,讲述雷锋雨夜送迷路的孩子和背大娘回家的故事。

指导书写生字

1.“滴、洒、泥、泞”四个字都有三点水旁,三点水的写法上学期已经做过重点指导,教师只要地示范书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并回忆过去学过的要点就可以了。但这几个字的右半部分的书写应该细心指导:“滴”字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商”;“洒”不要写成“酒”;“泥”字右上的“匕”应先写撇,再写竖弯钩;“泞”字右边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2.学生练习书写,交流展示,写得好的学生获得一个卡通标志。

课堂小结:检查朗读熟些情况。

课堂检测:

1、用下面的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雨()()()() 又()()()() 辶()()()()

钅()()()() 氵()()()() 日()()()()

2、填空。

弯弯的( )长长的( )晶莹的( )

蒙蒙的( )温暖的( )鲜艳的( )

板书设计: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小溪 小路

助人为乐

抱小孩 背大娘

课外拓展:

1.搜集有关雷锋的故事,做一些助人为乐的好事。

2.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中《露珠与绿叶》、《两只蚂蚁》,了解两只蚂蚁、露珠与绿叶互帮互助的精神。

导学反思: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会写6个字。

2.学习最后小节,重点理解“哪里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导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1.识记生字,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

2.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导学准备:

《学习雷锋好榜样》磁带、课外书《雷锋的故事》、课文课件和录音带、生字词卡片、雷锋的相关资。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 读词语:

弯弯的小路 长长的小溪 晶莹的露珠

蒙蒙的细雨 温暖的春风 鲜艳的花朵

2.说一说课文从哪几方面说了雷锋的助人为乐的精神。

导学案: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2、听写生词,互改并订正错误。

二、自学感悟

1、齐读最后小节,重点理解“哪里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意思。

2、小组讨论,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表层含义:雷锋叔叔时时处处想着别人,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深层含义:希望人间处处都有像雷锋这样的人存在,把爱大把大把地撒向那些需要我们的人。)

三、合作交流

1、雷锋叔叔还会出现在哪里?可以让学生讲讲雷锋的故事,如果学生没有查到相关资料,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雷锋的故事》。

2、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同学吗?举例说说班级的同学都做过哪些好事。

3、 想一想:你今后想怎么做?(可以写倡议书,可以成立“雷锋小组”……)

四、背诵

小组内朗诵全诗,分节配乐朗诵,练习背诵,自己喜欢哪节就站起来背诵,竞赛背诵

五、积累

师生共同积累有关雷锋的名言: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3)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六、书写

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雨字头、走之旁的字。

1.“迈、迷、迹”三字都有走之,重点指导以下两个方面:(1)笔顺:先写走之内的“万、米、亦”,再写走之。(2)“走之”的左下撇捺交接处要“相连”,不是“交叉”,与“建之”不一样。

2.“雷、需”二字的指导重点为雨字头。(1)第一笔横要短;(2)“秃宝盖”要宽,横钩不能写成“横折钩”;(3)四点分布要均匀。

“冒”字,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上边的“曰”要宽,下边的“目”要窄。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范写指导,学生练

课堂检测:

1.练写生字,听写生词,背诵课文。

2.摘抄好词佳句和名言,读摘抄本子。

3.弯弯的( )长长的( )晶莹的( )

蒙蒙的( )温暖的( )鲜艳的( )

板书设计: 6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小溪 小路

抱小孩 背大娘

争当小雷锋

课外拓展:

1.有条件的班级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雷锋》的电影。

2.开展“雷锋故事知多少”的故事会。

3.在班级内开展“争做活雷锋”的“夺章”活动。

导学反思: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导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难点: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导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 熟读课文,用各种方法认记生字。

2. 了解课文内容,说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

3.通过朗读课文,明白了什么道理。

导学案:

一、游戏导入。

学生做对对子的游戏:光明(黑暗) 夜晚白昼 强大(弱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弱小有关的故事。(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小组内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课文朗读情况。

二、自主乐学

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们。)

读(读通、读准、读熟课文。)

想(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说(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互相取长补短。)

三、合作交流

识字

1.组内互相检查生字读音,注意“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1)“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2)在语言环境中识记。如,结合读句子“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认识“随、芬、芳”等字。

(3)利用动作演示识记“托、掀、递”。

3.教师充分利用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朗读感悟

1. 轻声读文,思考:为什么萨沙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学生找出萨沙保护蔷薇花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2.细读课文,划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注意语气的变化。练习读,范读,指名读,竞赛读。

4.看到这株蔷薇花,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

指导写字

1.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2.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写得好的班级评选“今日之星”。

四、总结全文: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在生活中,要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要像萨沙那样,有一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

课堂检测:

1.练写生字,听写生词。

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关 爱保护保护

爸爸妈妈 → 托利亚 → 萨沙→ 蔷薇花

“我不是最弱小的”

课外拓展:

1.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你还喜欢谁?

2.萨沙不甘心做弱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是否也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事物呢?做一件事证明自己吧。

3.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中的《谁的本领大》,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所含的道路。

导学反思: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导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导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你还喜欢谁?

2.读词语:关 爱 保护 爸爸妈妈 托利亚 萨沙 蔷薇花 大雨倾盆 风和日丽

3.回答问题:萨沙为什么要保护蔷薇花呢?是受了谁的影响?

导学案:

一、复习导入

1.认读上节课的生字:开火车竞赛读,齐读。

2.指名读描写蔷薇花的句子,感受萨沙要保护蔷薇花的心理。

回答问题:萨沙为什么要保护蔷薇花呢?是受了谁的影响?

二、自主乐学

1、指名读描写萨沙和妈妈对话的段落,重点指导问句和感叹句的读法。

(1)妈妈,你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

(2)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3)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在朗读中感悟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样的心情。)

(4)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妈妈的话可以读慢些,要读出亲切、和蔼的语气。)

2、学生练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自由找学习伙伴读。

3、师生共同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在对比阅读中感悟文中对野蔷薇描写的作用。

(1)去掉具体描写森林景色和野蔷薇的句子,用课件显示改编后的课文,启发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探究,感悟课文描写野蔷薇的作用:被铃兰花簇拥有的野蔷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没有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也许难以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

四、书写生字

学习剩下的几个字,重点指导三个带提手旁的字(托、摸、扑),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并按照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写法练习书写。

1、学生观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范写指导。

3、师生、生生互相交流评价。

课堂小结:本课我们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书写了生字,多数同学掌握得不错,希望更加努力,同时我们要像萨沙那样,做一个勇敢的有爱心的好孩子,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课堂检测:

1.找出课文中带句号和感叹号的句子

2.试着写几个问句和感叹句。

?!

板书设计: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关 爱保护保护

爸爸妈妈 → 托利亚 → 萨沙→ 蔷薇花

“我不是最弱小的” 勇敢保护更弱小的

课外拓展:

1.练写生字,听写生词,背诵课文中的问句和感叹句。

2.摘抄好词佳句和问句、感叹句,读摘抄本子。

3.读《丑小鸭的故事》、《离开妈妈的小黄鸡》,了解课文内容。

导学反思:

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案(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导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1.认记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的方法。

3.体会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

导学准备:课文插图 一则广告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课前搜集广告,说出广告的内容。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书记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说一说,卡罗尔是怎样想交换小猫的?

导学案: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家养过小动物吗?谁能来说一说自己家的小动物?是呀,这些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快乐.你也想有一只属于自己小动物吗?有个叫卡罗尔的小女孩也一直想有一只小猫,她和小猫之间发生了那些有趣的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识记生字

1.根据拼音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2.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学生汇报识字情况,教师要抓住学生认读的难点予以指导。

(1)字音:“罗、洛”是边音;

“适、厨、绒”是翘舌音;“蹭”是平舌音;

“卡”是多音字,在音译词中读kǎ;

“涂”在“糊涂”一词中读轻声。

(2)猜谜识字:不上不下——卡。兔子差点不见了——免(无尾兔)

(3)形近字比较认识:热—垫、兔—免。活(适)。

(4)用熟字加偏旁、减偏旁的方法识记:苗—喵、曾—蹭;萝—罗、橱—厨;尸+世=屉

(5)用动作演示记“蹭”字。

三、合作交流,积累运用,巩固识字

1.小组内进行字词练习

(1)以字扩词。

涂料 涂改 糊涂;舒适 适应 合适;多余 其余 剩余;

卡车卡片卡尺;免费避免难免

(2)开火车。

(3)读读说说。

丁冬 丁丁冬冬 滴答 滴滴答答 马虎____

冷清 冷冷清清 亲热 亲亲热热______

2、小组内交流,句子或段落积累。(将生字放到句子里)

(1)他一蹲下,小猫就扑扑地一个个跳出来,朝屋里跑。

(2)晚上,家里可不得了,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丁丁冬冬响成一片。小猫钻进抽屉里、橱柜里。有人从门外进来,门后会突然扑出一只小猫,吓人一大跳。

(3)屋里什么声音都没有了,冷冷清清的,连滴滴答答的钟声都听得见。

四、再读课文,学会制作广告。

课堂检测:

思考:

1. 卡罗尔得到小猫了吗?

2. 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发生了那些趣事?

3.读读说说。

丁冬 丁丁冬冬 滴答 滴滴答答 马虎____

冷清 冷冷清清 亲热 亲亲热热______

板书设计: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案

写广告收养小猫 太多 写广告送小猫

爱护小动物 学会饲养小动物 有爱心

课外拓展:

1.阅读童话《内尔罗和爱犬》或老舍的《我们家的猫》。

2.试着写一两句广告词。

导学反思:

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案(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导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1.认记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的方法。

3.体会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

导学准备:课文插图 一则广告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导学案: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

2、指名读课文,回答:卡罗尔得到小猫了吗?

二、自主乐学,默读感悟:

1、提出默读的要求与方法: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

2、学生自主默读课文。

3、学生自由谈谈初步默读课文后的感受。可能有很多种感受,如,“广告的作用真大!”“卡罗尔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那一群小猫太有趣了!”“伯洛是一只很可爱的小猫!”教师对学生初读课文的感受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扬,巧妙地将话题引到课后的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

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第二次默读课文,解决上述问题。这次默读要有一定的跳跃性、选择性,与问题无关的地方一扫而过,与问题有关的地方就停下来,动笔做上记号,再想一下,体会它的有趣,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1)自己默读勾画出有趣的句子或词语,有感情的读一读。

(2)小组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情况。

(4)体会课文中几个重点段落或句子。体会两次广告的作用。

2、默读最后三段,启发思考,领悟文意: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他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

3、带着这样的体会,再读读课题,并朗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卡罗尔和人们之间的关爱和友善。

课堂检测:

1.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抄写文中两则广告的内容,体会广告的力量。

板书设计: 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案

写广告收养小猫 太多 写广告送小猫

课外拓展:

1.阅读童话《内尔罗和爱犬》或老舍的《我们家的猫》。

2.试着写一两句广告词。

导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1.能观察,发现“我的发现”里的字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部件组成的,并运用这个特点帮助识字。

2.在“日积月累”会认9个字,记住6个词语,背诵4条谚语

导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难点:自主探究识字,积累语言。

导学准备:生字词卡片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读词语:

雷声 灿烂 随风 扑鼻

倾盆 大作 芬芳 相间

阳光 大雨 黑白 舞动

1.收集谚语资料。

2.了解构字方法。

导学案:

一、我的发现

1.出示“多、吕、昌、炎”等三组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在构字上有什么特点?

2.发现特点。(自己找,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总结发现:

A、 都是由相同的独体字组成。

B、 每组组合的方式不同:

第一组:上下组合(上下结构)

第二组:左右组合(左右结构)

第三组:上一,下二(品字结构)

C、 四个新生字。

4.自读生字。

5.说说:如何利用这种构字特点记忆(两又成双,双木成林。)

6.拓展:你还见过这种结构的字吗?

二、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自读。

2.想想:每一组字的特点。

3.讨论:特点;

4.总结:熟字(形声字)减偏旁得到新字,它们的字音都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一样。

5.再读:在读中感悟读音的关系。

6.组词:给生字多组几个词,巩固生字的理解。

7.脱离拼音检查识字。

8.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摘星星

目的:认识生字

准备:黑板上布满星星

方法:学生上台摘星星,带领大家认识生字,并介绍识字方法。

游戏二:听音找卡片

目的:认识巩固生字

准备:生字卡片

方法:同桌两个你读我找,我读你找。

三、读读记记

1.做连线练习。

雷声 灿烂 随风 扑鼻

倾盆 大作 芬芳 相间

阳光 大雨 黑白 舞动

2.自由读词,说说这六个四字成语的出处。

3.反复诵读:感知词语搭配的准确性。

4.填空,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句话。

泉水( )琴声( )枝叶( )空气( )鲜花( )红旗( )

5.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读读背背]

1.出示谚语。

2.学生自由读。

3.自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交流学习心得。教师随机与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结合理解句子的涵义,体会帮助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4.个别读:适时指导有感情的诵读。。

5.练习背诵,小组检查背诵。

6.进行背诵竞赛。(老师说句子的大意,看谁最先说出相关的谚语)

7.做书签:

选择一句句子,设计好书签的形状,把句子写入书签中,再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把书签剪下,平时使用或放入成长记录袋。

课堂检测:

1、背诵好词和谚语。

2、做连线练习。

雷声 灿烂 随风 扑鼻

倾盆 大作 芬芳 相间

阳光 大雨 黑白 舞动

3、填空,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句话。

泉水( )琴声( )枝叶( )空气( )鲜花( )红旗( )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二(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读读记记 读读背背

课外拓展:

1、你还见过由独体字按:上下、左右、上一下二结构的字。

2、课外收集到的谚语摘抄在摘抄本上。

导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导学目标:

1.同情生活贫困或有困难的人们,愿意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知道帮助有困难的人是每个人的责任,从小培养仁爱之心,学会关心他人。

3.通过演、看、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口语交际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和别人的交流能力以及待人处事的能力。

导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重点:培养学生从小要有仁爱之心,学会关心他人。

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导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故事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导学案:

一、原有知识,积累再现

1.学习了这单元的课文,你们最喜欢哪个新伙伴,为什么?

2.书上的伙伴们这么热情地帮助身边的朋友,那我们小朋友要是遇到了相同的事,你们会怎么做?(相机板书:伸出我们的手)

3.是啊,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手指板书)如果遇到困难的是你,你希望周围的人怎么帮你?如果你刚好能帮上别人,你会为他伸出热情的手吗?你会怎么做?自己想一想,在学习小组里说一说。

二、创设情景,促使交际

1 .课件出示动画情景

情景一:一位老爷爷在路边病倒了,你会怎么做?你可以邀请你的朋友一起上来演一演。

(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如请路旁的大人帮忙;打110求救)情景二:当你十分忙,别人又急需你的帮助时,你该怎么办?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交流思想,进行对话练习)

2 .说一说

话题一: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你有没有需要帮助的时候?

话题二:你觉得自己的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是哪种情形?

3 .议一议

小组同学在一起商议一下,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做?

A.老人或盲人要穿越马路

B.下雨了,同学没带伞,而你带了雨伞

C.公交车上上来了一位孕妇

D.发现火灾

E.遇到有人落水

F.遇到迷路的小孩

4 .演一演

你们的办法真多!如果你能把帮助的具体过程演一演,那就更能打动人心了。

(1)小组合作,任意摸拟一种情景,练习表演。看哪组表演得最成功,我们就颁发“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

(2)表演展示,师生评议指导

随机评议,大体把握以下几点:

A.过程具体,内容细致,防止简单化。

B.把心放在具体的事件里去表演,帮助的态度要诚恳。

C.表演真实可信。

D.态度自然、大方,语言得体

(如果有表演遇到有人落水的事例,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盲目下水,要想办法找大人或拨打110、120呼救,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样表演发现火灾也要强调不能盲目冲入火场救人或救火,而是想办法报警、找大人。)

(3)集体评价,颁发“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

5 .相互交流,畅谈个人经历

说说自己曾经帮助过什么人,做过什么,每组推荐出做得最好的事例在全班交流。

三、感受关爱,情感升华

同学们都是这么有爱心,知道关心他人。在我们身边也生活许多这样乐于助人的人。出示一组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照片,并说出看到了什么。然后联系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汶川遭受的那场大地震中人们感受到的真情,让学生体会,在困难时刻,人们的无私奉献。播放视频汶川八级大地震的有关录像。

四、总结升华,小结本课。

是啊!正所谓“花要叶扶,人要人帮”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如果你能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自己的手,尽自己的力帮帮他们,那样我们的社会将充满温暖和爱心。

师生共同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课堂检测:

1.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你有没有需要帮助的时候?

2.你觉得自己的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是哪种情形?你是怎么做的?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伸出我们的双手

课外拓展:做一件好事 ,写下来。

7、小学语文学案(人教版一年级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新偏旁“ㄔ”;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句。

3、通过看图,结合生活实际、自读自悟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懂得从小要关心别人。

4、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

1、认字和朗读课文。

2、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案学案

一、导入

1、小朋友喜欢玩积木吗?老师小时侯也很喜欢。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小朋友平平他正在高兴地搭积木呢!看,他开心吗?

二、合作展示

1、各小组展示自学成果。

2、提出疑问,大家探讨,老师适时点拨。

3、教师指出易混淆的字知识。

4、不理解的问题,分组讨论解决,教师点拨引导

三、组织研讨、引导建构。

1、组织整理、倾听提高。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学生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2、帮助指导、构建知识网络。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适当点评,解决疑难。

四、巩固练习

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较好的巩固所学知识,开拓思维。

五、归纳总结。

有必要提醒学生对知识进行课后复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盘点所获

引导学生说出在本节上学会了什么生字,理解了什么词语。

★课前引导

小方法:(相关知识)

识字方法:

1、“搭”是提手旁,“很”是双人旁。

2、“搭、间、都、住、没”可通过分解部件识字。

3、形近字比较识字:问——间住——往

我会预习:(预习要求)

1、课文读5遍(家长评:熟练一般不熟练)

2、画出生字,认识的字用“△”标出,田字格中的生字用“○”圈画出,每个生字口头组词2个以上。(家长评:完成没有完成)

3、认读生字,分析字形。

些:结构,偏旁,音节,组词。

都:结构,偏旁,音节,组词。

住:结构,偏旁,音节,组词。

呢:结构,偏旁,音节,组词。

没:结构,偏旁,音节,组词。

很:结构,偏旁,音节,组词。

(家长评:全部认识个别不认识)

4、思考:图上画了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5、读熟下列词语:

平地搭积木一间房子这些都有住人没有

很多都是这里时间去呢来啊没人很高

家长签字:

★合作探究

学习引导(一)

1、你们想把课文读得更好听一点吗?你们能做到吗?

2、谁能当当小老师来教教大家写生字?

学习引导(二)

1、平平搭了几间房子?都给谁住?听了平平的话,你觉得平平是个怎样的孩子?

2、你知道平平为什么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呢?你喜欢平平吗?以“我长大了干什么”为题进行说话练习。

★展示交流

★达标检测

我能过关:(基础知识练习)

1、我会朗读课文。

2、我会填。

一间给()一间给()

一间给()还有一间给()

我会照样子补充短语。

例:很多很多的房子

很红很红的()很大很大的()

很()很()的()

很()很()的()

4、比一比,再组词

平()文()住()

苹()这()主()

5、填空

业字共有()画,第三画是()。

书字共有()画,第二画是()。

我会听写:

★总结提升

●学习收获

我的收获:(我反思)

8、七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二则》第二课时导学案

二、自主预学
1.一读《刻舟求剑》,完成下列各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涉江者( ) 坠于水( ) 遽契其舟( )( ) 不亦惑乎( )
(2)文学常识积累
《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_______,这部作品是战国末秦相_______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2.二读《刻舟求剑》,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①楚人有涉江者 ( )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
③遽契其舟 ( ) ④遽契其舟 ( )
⑤是吾剑之所从坠 ( ) ⑥入水求之 ( )
⑦舟止 ( ) ⑧求剑若此 ( )
⑨不亦惑乎 ( )
3.三读《刻舟求剑》,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标出你的疑问,并摘要如下: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的知识。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读准停顿,不读破句;有自己的情感投入。
示例: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是:是吾剑之所从坠 ( )
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 ( )
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 ( )
之: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
而置之其坐 ( )
至之市 ( )
何不试之以足 ( )
其:遽契其舟 (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
者:楚人有涉江者 (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
而: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
自: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
先自度其足 ( )
(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疏通全文。
1.翻译下列特殊句式。
(1)是吾剑之所从坠。(提示:判断句)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亦惑乎?(提示:固定句式)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口头翻译全文,将自己认为难翻译的句子的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层:
第二层:
(六)深入探讨课文。
1.文中一个副词“遽”,两个动词“契”、“求”表现了楚人什么样的心理?
2.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试想:如果你是《刻舟求剑》中那个落剑之人,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找剑呢?
(七)总结。
《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这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
人。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1.楚人最可笑的“行”是: (用课文原句填写)
2.下列句子中不能突出人物不会变通,不能因势而动的一项是:( )
A.何不试之以足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D.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二)课内阅读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 ____ _》,编者是______________。
2.为下列字注音。
坠( ) 遽( ) 契( )
3.解释下列词语。
涉( ) 是( ) 遽( )
求( ) 止( ) 惑( )
4.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
遽契其舟 (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
5.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阅读
月怀一鸡
今有人日①攘(rǎng)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②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③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释】①攘:窃取、偷盗。②道:一个人的举止言行。③斯:那么、就、应该。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其: 或: 是:
损: 已: 非义:
2.下列加点字“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2)或告之曰
(3)是非君子之道 (4)请损之
A.(1)(2)(3)(4)都相同 B.(1)(3)相同,(2)(4)相同
C.(1)(2)相同,(3)(4)相同 D.(1)(2)(3)(4)都不相同
3.翻译下列句子。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非君子之道。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
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课后作业
1.完成导学案“拓展阅读”练习。
2.背诵《刻舟求剑》,掌握全部词义,翻译课文。
《古代寓言二则》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二、自主预学
(四)
1.(1)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不是很糊涂吗?
2.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五)
叙述楚人丢失剑和找剑的过程。 议论,讥笑楚人找剑的方法是糊涂的。
(六)
四、课堂练习
(一)
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B
(二)
1.吕氏春秋·察今 吕不韦
2.zhuì jù qì
3.渡,从水上经过 代词,这,这儿 立即,匆忙 寻找 停止 迷惑,糊涂
4.他的 那,那个 他
5.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6.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9、八年级语文学案范文:《岳阳楼记》导学案教学设计范例

语文导学案

年级:初二 主备:王XX 审核:

课题《岳阳楼记》 课型:复习 课时安排:二课时

时间: 2009 、 6 、 8

复习目标

1 、掌握本课重点字词

2 、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3 、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一、解释词语
百废具兴 具 去国怀乡 去
把酒临风 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

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 朝晖夕阴 晖

登斯楼也 斯 则有心旷神怡 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 连月不开 开

薄暮冥冥 薄 谪守巴陵郡 谪 山岳潜形 潜 而或长烟一空。 或

把酒临风 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求

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 微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庙堂

是进亦忧,退亦忧 是 退 予观夫巴陵胜状 状:

樯倾揖摧 摧: 浮光跃金 金:

薄暮 冥冥

多 会 于此 春和 景 明 不 以 物喜

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

B .馋谗畏讥 乐以忘忧

C .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

D 、或异二者之为 神情异常

根据你对文章中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天涯海角 涯: ②日薄西山 薄:
③白头偕老 偕: ④如临大敌 临:

二、翻译句子
春和景明: 长烟一空:
宠辱偕忘: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微斯人,吾谁与归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是进亦忧,退亦忧。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日星隐耀(曜),山岳潜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三阅读理解

第五段 “ 或异二者之为 ” 中的 “ 二者之为 ” ,紧承三、四两段,请你说说 “ 二者之为 ” 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是 :
二是 :
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选文中 “ 古仁人之心 ” 指 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填空 ) 。联系全文看,这里的 “ 古仁人 ” 与 ______________ 形成了对比。
“ 微斯人,吾淮与归 ?” 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用 “ / ”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 每句只标一处 )
① 前 人 之 述 备 矣。 ② 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 ? ① 前 人 之 述 备 矣。 ② 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 ?
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 “ 迁客骚人 ” 的 “ 览物之情 ” ,其用意是什么 ?


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中心。


“ 前人之述备矣 ” 中的 “ 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 ① 段中 “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
B、选文第 ① 段中的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C、选文第 ② 、 ③ 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 “ 喜 ” 和 “ 悲 ” 的情感。
D、选文写 “ 暗景 ” 用语雄浑浓郁,状 “ 明景 ” 用词清丽明快。

赏析下面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