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盖为什么会动》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壶盖为什么会动》教案一等奖
《壶盖为什么会动》是一篇记叙文,是本册第十个主题单元“动脑筋”里的自读课文。下面是该课文的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 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能熟练地进行组词。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 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 理解课文,了解瓦特发明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 导入展示:
用洒精炉,烧开带盖小水壶的水,结果壶盖不住地往上跳动。你们看看,水烧开了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200年前,一个叫瓦特的孩子就探究过这个现象。
二、 自学
1、 自读课文。默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 纠正读音。
3、 成果互检:同桌或小组内成员考一考,练一练。
三、 识字
1、 出示生字,同桌互考
2、 扩词,小组练习。
四、 写字
1、 分类
2、 书写
3、 评价
五、 交流
1、 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2、 小组学习。
3、 汇报交流。
谈谈从瓦特与蒸汽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受发.
2、《壶盖为什么会动》教案
《壶盖为什么会动》是一篇记叙文,是本册第十个主题单元“动脑筋”里的自读课文。下面是该课文的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 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能熟练地进行组词。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 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 理解课文,了解瓦特发明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 导入展示:
用洒精炉,烧开带盖小水壶的水,结果壶盖不住地往上跳动。你们看看,水烧开了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200年前,一个叫瓦特的孩子就探究过这个现象。
二、 自学
1、 自读课文。默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 纠正读音。
3、 成果互检:同桌或小组内成员考一考,练一练。
三、 识字
1、 出示生字,同桌互考
2、 扩词,小组练习。
四、 写字
1、 分类
2、 书写
3、 评价
五、 交流
1、 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2、 小组学习。
3、 汇报交流。
谈谈从瓦特与蒸汽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受发.
3、壶盖为什么会动教案教学设计
文欣
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壶盖为什么会动》
教学目标:
1.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能熟练地进行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理解课文,了解瓦特发明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导入展示:用洒精炉,烧开带盖小水壶的水,结果壶盖不住地往上跳动。你们看看,水烧开了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200年前,一个叫瓦特的孩子就探究过这个现象。
二、自学
1、自读课文。默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纠正读音。
3、成果互检:同桌或小组内成员考一考,练一练。
三、识字
1、出示生字,同桌互考
2、扩词,小组练习。
四、写字
1、分类
2、书写
3、评价
五、交流
1、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2、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谈谈从瓦特与蒸汽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受发。资料提供者:
4、《壶盖为什么会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并能熟练地进行组词。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追问、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
2、理解课文,了解瓦特发明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2、惧有关瓦特的资料,和其他发明家缌观察现象,创造发明的小故事。
3、酒精炉,小水壶等试验器材。
一、导入
用酒精炉,烧开带盖小水壶的水。结果壶盖不住的往上跳动。你们看看,水烧开了出现什么现象,为佬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早在200多年前,一个瓦特的孩子就探究到这个现象。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课文,默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纠正读音,学生可分小组,分段落读课文,组内其他人纠正读音,也可同桌互读或前后桌读。也提倡读给老师听,读后都要互相正音。
3、成果互检,同桌或组内成员将生字从课文中拿出来,根据熟练程度可以出示拼音,也可以不出示拼音,互相考一考。
(二)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或词语卡片,同桌互相读,也可以让学生找出所读生字的生字卡片。
2、扩词。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
(三)写字
1、分类,试着找一找哪些字可以放在一类比较着书写,学生可以分成独体字和非独体字,也可以将可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放在一起。
2、书写,观察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出来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每个孩子拿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个字,边展示边讲。
3、评价,其他人评一评展示的学生在书写和讲解上的优缺点。
(四)交流
1、自读课文,读后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概括时语言简洁完整。
3、小组学习,读文中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1)学生有可能不理解壶盖为什么会跳动。有些孩子课前找好了有关的物理学知识与原理,求解释。
(2)学生可能疑问,祖母为什么对壶盖会动置之不理,没什么兴趣,爱思考的孩子可能从中联想到许多周围有价值的小现象都会被不细心的人忽略,会找到平时自己也出现过的这们的。
(3)学生可能疑问蒸汽机什么原理,同样可以用学生课前准备的资料解决。
4、汇报交流。话题可以从瓦特开始,也可以从蒸汽开始,同学们谈一谈从瓦特与蒸汽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启发,话题没有局限,可以选取其他发明家的故事,也可列举生活中的小现象。
(五)练习
1、读一读。
(1)白云在天上飘,不是风吹的吗?白云在天上飘,是风吹的。
(2)谁有那么的大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更多的小汽,不是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吗?更多的的水汽就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
2、组词语。
母()()被()()蒸()()
3、读一读,《比画风》书P40。
5、《壶盖为什么会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并能熟练地进行组词。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追问、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
2、理解课文,了解瓦特发明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2、惧有关瓦特的资料,和其他发明家缌观察现象,创造发明的小故事。
3、酒精炉,小水壶等试验器材。
一、导入
用酒精炉,烧开带盖小水壶的水。结果壶盖不住的往上跳动。你们看看,水烧开了出现什么现象,为佬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早在200多年前,一个瓦特的孩子就探究到这个现象。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课文,默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纠正读音,学生可分小组,分段落读课文,组内其他人纠正读音,也可同桌互读或前后桌读。也提倡读给老师听,读后都要互相正音。
3、成果互检,同桌或组内成员将生字从课文中拿出来,根据熟练程度可以出示拼音,也可以不出示拼音,互相考一考。
(二)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或词语卡片,同桌互相读,也可以让学生找出所读生字的生字卡片。
2、扩词。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
(三)写字
1、分类,试着找一找哪些字可以放在一类比较着书写,学生可以分成独体字和非独体字,也可以将可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放在一起。
2、书写,观察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出来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每个孩子拿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个字,边展示边讲。
3、评价,其他人评一评展示的学生在书写和讲解上的优缺点。
(四)交流
1、自读课文,读后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概括时语言简洁完整。
3、小组学习,读文中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1)学生有可能不理解壶盖为什么会跳动。有些孩子课前找好了有关的物理学知识与原理,求解释。
(2)学生可能疑问,祖母为什么对壶盖会动置之不理,没什么兴趣,爱思考的孩子可能从中联想到许多周围有价值的小现象都会被不细心的人忽略,会找到平时自己也出现过的这们的。
(3)学生可能疑问蒸汽机什么原理,同样可以用学生课前准备的资料解决。
4、汇报交流。话题可以从瓦特开始,也可以从蒸汽开始,同学们谈一谈从瓦特与蒸汽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启发,话题没有局限,可以选取其他发明家的故事,也可列举生活中的小现象。
(五)练习
1、读一读。
(1)白云在天上飘,不是风吹的吗?白云在天上飘,是风吹的。
(2)谁有那么的大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更多的小汽,不是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吗?更多的的水汽就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
2、组词语。
母()()被()()蒸()()
3、读一读,《比画风》书P40。
6、《壶盖为什么会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壶盖为什么会动》
教学目标 :
1. 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能熟练地进行组词。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 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 理解课文,了解瓦特发明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
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展示:
用洒精炉,烧开带盖小水壶的水,结果壶盖不住地往上跳动。你们看看,水烧开了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200年前,一个叫瓦特的孩子就探究过这个现象。
二、 自学
1、 自读课文。默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 纠正读音。
3、 成果互检:同桌或小组内成员考一考,练一练。
三、 识字
1、 出示生字,同桌互考
2、 扩词,小组练习。
四、 写字
1、 分类
2、 书写
3、 评价
五、 交流
1、 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2、 小组学习。
3、 汇报交流。
谈谈从瓦特与蒸汽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受发。
7、《壶盖为什么会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熟练地借助拼音读准“瓦、特、炉、半、祖、冒、锅、更、试、验”10个生字的音,并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认识部首“火字旁”。学习音序查字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查到“沸、验”。
2. 能熟练地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通过阅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成为有名的科学家,是和他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分不开的。
3.看图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二、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0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能熟练地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养成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阅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成为有名的科学家,是和他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分不开的。
三、教学准备:
蒸汽机工作的录象、生字卡片、课后练习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放蒸汽机工作的录象)小朋友们,这是蒸汽机,是有英国科学家瓦特发明的。你们知道他是受到什么启发发明蒸汽机的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2.揭示课题:壶盖为什么会动
3. 指名、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轻声读课文,完成口头填空。
瓦特是( )国的科学家,他做了许多( ),终于发明了( )。
2. 反馈。(个别、齐读)
3.学习生字:瓦、特、试、验。
瓦:看清笔顺,在同桌手上书空。
特:找朋友。
试验:你可以换个词来说吗?
说明:口头填空帮助学生记忆,同时,注意词语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在学生字时,要注意笔顺,可让学生同桌之间互写在手心或在桌子上书空,检查的面就广了。
4. 齐读填空。
5.男、女生分读第一、第七节。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瓦特是受了什么启发才发明蒸汽机的呢?学习课文2-5小节,思考:瓦特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
2.交流。学习生字:炉、半、祖。
炉:学习“火字旁”,书空部首,想想还有哪些字也是“火字旁”的。(炒、烧、炸……)
半:书空。
祖:找朋友。看清部首。
3.出示2个问句:
“奶奶,壶盖为什么会跳动呢?”
“为什么水沸腾了壶盖就跳动呢?是什么东西在推动它呢?”
指导朗读:读出“好奇”的语气。(指名读、挑战读)
4.分角色读2-5小节。
5.瓦特心里有许多为什么?从那以后,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同桌一起自学第6节。
6.交流。学生字:冒、锅、更。
冒:注意字形。
锅:想想为什么是“金字旁”。
更:书空。
7.结合课后练习1(读句子)。(自己选择一句练一练)
8.朗读比赛:学生参与,学生担任评委。
说明:选择性地朗读可以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根据自己水平重点读好一句话,直至能够背诵。每个学生水平不一,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当然也要注意指导,让学生自己评价,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9.小朋友们,你喜欢瓦特吗?为什么?
(四)说话练习。
1.出示课后图片投影:瓦特看见壶盖会动,想到发明蒸汽机。那么,人们看见鸟在天上飞,鱼在水里游,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人们看见鸟在天上飞, (怎么想), (怎么做)。
人们看见鱼在水里游, (怎么想), (怎么做)。
2.瓦特在九岁时就发现了蒸汽现象,我想你们在生活中也有过许多发现,来,说说吧!
3.交流。
说明:可以现在小组里交流,有困难的同学只要完成书后练习即可。
(五)查字典,学写字。
1.学习音序查字法(以“更”为例,先在“音节索引”中找到大写字母G,在找到音节geng。再在“字典正文”中,利用提供的页码,就会找到你要查的字了。)
2.练习查到“沸、验”。(查字典比赛)
3.描一描,写一写。(看清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说明:刚开始学习音序查字法,一定要给具体的方法指导,然后是学生练习。在学查字典期间,可经常开展查字典比赛,目的是激发学生查字典的兴趣。
8、《壶盖为什么会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壶盖为什么会动》
教学目标:
1.
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能熟练地进行组词。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
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
理解课文,了解瓦特发明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
导入展示:
用洒精炉,烧开带盖小水壶的水,结果壶盖不住地往上跳动。你们看看,水烧开了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200年前,一个叫瓦特的孩子就探究过这个现象。
二、
自学
1、
自读课文。默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
纠正读音。
3、
成果互检:同桌或小组内成员考一考,练一练。
三、
识字
1、
出示生字,同桌互考
2、
扩词,小组练习。
四、
写字
1、
分类
2、
书写
3、
评价
五、
交流
1、
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2、
小组学习。
3、
汇报交流。
谈谈从瓦特与蒸汽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受发。
9、《壶盖为什么会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壶盖为什么会动》
教学目标:
1. 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能熟练地进行组词。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 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 理解课文,了解瓦特发明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 导入展示: 用洒精炉,烧开带盖小水壶的水,结果壶盖不住地往上跳动。你们看看,水烧开了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200年前,一个叫瓦特的孩子就探究过这个现象。
二、 自学
1、 自读课文。默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 纠正读音。
3、 成果互检:同桌或小组内成员考一考,练一练。
三、 识字 1、 出示生字,同桌互考 2、 扩词,小组练习。
四、 写字 1、 分类 2、 书写 3、 评价
五、 交流
1、 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2、 小组学习。
3、 汇报交流。 谈谈从瓦特与蒸汽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受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