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生果》导学案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我的长生果》导学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正确认读词语:“比喻、心扉、呐喊、过瘾、莎士比亚、磁石、锻炼、借鉴、呕心沥血、囫囵吞枣”。理解“呕心沥血、囫囵吞枣”。
2、通过自读、品读、悟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作者的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资源
课前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
莎士比亚:“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皮罗果夫:“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自主学习
1、我会用心地把课文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2、我要把课文中的生词好词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我还想把这些好词抄写两遍,并会用上其中的一两个造句。
津津有味
呕心沥血
3、我还会根据意思词语。
(1)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 )
(2)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求透彻。这里指作者水平有限,因读不懂而放过去,不得已而为之。( )
(3)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
三、通过预习,我知道这篇散文主要回忆了 ________________ ,阐明了自己读书的特有感
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通过自学,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
(2)像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________________。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在恰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合作探究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 ?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 ?
(4)、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 ?谈谈你的理解.
(5)、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的呢?
(6)、重点句子理解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我的理解:
六、联系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自己对书的情感。
2、《我的长生果》导学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正确认读词语:“比喻、心扉、呐喊、过瘾、莎士比亚、磁石、锻炼、借鉴、呕心沥血、囫囵吞枣”。理解“呕心沥血、囫囵吞枣”。
2、通过自读、品读、悟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作者的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资源
课前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
莎士比亚:“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皮罗果夫:“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自主学习
1、我会用心地把课文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2、我要把课文中的生词好词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我还想把这些好词抄写两遍,并会用上其中的一两个造句。
津津有味
呕心沥血
3、我还会根据意思词语。
(1)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 )
(2)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求透彻。这里指作者水平有限,因读不懂而放过去,不得已而为之。( )
(3)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
三、通过预习,我知道这篇散文主要回忆了 ________________ ,阐明了自己读书的特有感
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通过自学,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
(2)像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________________。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在恰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合作探究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 ?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 ?
(4)、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 ?谈谈你的理解.
(5)、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的呢?
(6)、重点句子理解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我的理解:
六、联系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自己对书的情感。
3、《我的长生果》教案学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3、抓住重点事例及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读书、写作之理,体会作者对阅读的情趣。
4、积累读书及习作方法。
4、《我的长生果》教案学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3、抓住重点事例及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读书、写作之理,体会作者对阅读的情趣。
4、积累读书及习作方法。
【教学过程】
学案 教案 一、初学提纲
1、认读生字12个,读读记记文中新词20个。
2、读通读顺课文,学会用词素分析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津津有味、囫囵吞枣、不言而喻、牵肠挂肚、别出心裁、呕心沥血。
3、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请用连结事例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说说初读印象
1、认读生字,积累新词。
2、读通读顺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解词。
二、默读课文,说说读书,作文的几件事
1、读“香烟人”小画册。
2、读连环画。
3、读文化小站的文艺书籍。
4、读中外大部头小说。
5、学写《秋天来了》。
6、学写《一件不愉快的事》。 二、深学提纲
1、阅读作者读书的段落,写读书的几件事是按从小到大,读书范围越来越广的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来写的。这几件事透露了作者( )( )( )( )的读书情趣,赞扬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你从中明白了读书的( )道理。
2、阅读作者构思作文的段落,思考:写好一篇作文需要做些什么?你从中悟出了写作的( )道理及写作的( )情趣。
3、题目《我的“长生果”》的含义是( )。
4、讨论:
课文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 三、细读探究读书、作文之理,体会读书、作文情趣
1、研读读书之理:博览群书、勤做笔记、广泛积累。
2、研读写作之理:构思精巧、真情实感、模仿创造
3、体会读书情趣:
(读小画片时)津津有味。
(看连环画时)废寝忘食。
(读文艺书籍)不求甚解。
(读中外名著)如醉如痴。
酷爱读书。
4、体味写作情趣:想象入境、精心构思、动情写作。 三、练习提纲
1、听写重点词语,选词造句。
2、背诵一、二自然段 四、回应目标,积累运用
1、谈谈本节课读书收获
2、背诵一、二自然段
3、选三、五个词写一段话
5、《我的长生果》教案学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3、抓住重点事例及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读书、写作之理,体会作者对阅读的情趣。
4、积累读书及习作方法。
【教学过程】
学案 教案 一、初学提纲
1、认读生字12个,读读记记文中新词20个。
2、读通读顺课文,学会用词素分析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津津有味、囫囵吞枣、不言而喻、牵肠挂肚、别出心裁、呕心沥血。
3、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请用连结事例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说说初读印象
1、认读生字,积累新词。
2、读通读顺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解词。
二、默读课文,说说读书,作文的几件事
1、读“香烟人”小画册。
2、读连环画。
3、读文化小站的文艺书籍。
4、读中外大部头小说。
5、学写《秋天来了》。
6、学写《一件不愉快的事》。 二、深学提纲
1、阅读作者读书的段落,写读书的几件事是按从小到大,读书范围越来越广的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来写的。这几件事透露了作者( )( )( )( )的读书情趣,赞扬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你从中明白了读书的( )道理。
2、阅读作者构思作文的段落,思考:写好一篇作文需要做些什么?你从中悟出了写作的( )道理及写作的( )情趣。
3、题目《我的“长生果”》的含义是( )。
4、讨论:
课文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 三、细读探究读书、作文之理,体会读书、作文情趣
1、研读读书之理:博览群书、勤做笔记、广泛积累。
2、研读写作之理:构思精巧、真情实感、模仿创造
3、体会读书情趣:
(读小画片时)津津有味。
(看连环画时)废寝忘食。
(读文艺书籍)不求甚解。
(读中外名著)如醉如痴。
酷爱读书。
4、体味写作情趣:想象入境、精心构思、动情写作。 三、练习提纲
1、听写重点词语,选词造句。
2、背诵一、二自然段 四、回应目标,积累运用
1、谈谈本节课读书收获
2、背诵一、二自然段
3、选三、五个词写一段话
6、《我的长生果》教案学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3、抓住重点事例及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读书、写作之理,体会作者对阅读的情趣。
4、积累读书及习作方法。
【教学过程】
学案教案一、初学提纲
1、认读生字12个,读读记记文中新词20个。
2、读通读顺课文,学会用词素分析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津津有味、囫囵吞枣、不言而喻、牵肠挂肚、别出心裁、呕心沥血。
3、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请用连结事例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说说初读印象
1、认读生字,积累新词。
2、读通读顺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解词。
二、默读课文,说说读书,作文的几件事
1、读“香烟人”小画册。
2、读连环画。
3、读文化小站的文艺书籍。
4、读中外大部头小说。
5、学写《秋天来了》。
6、学写《一件不愉快的事》。
二、深学提纲
1、阅读作者读书的段落,写读书的几件事是按从小到大,读书范围越来越广的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来写的。这几件事透露了作者( )( )( )( )的读书情趣,赞扬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你从中明白了读书的( )道理。
2、阅读作者构思作文的段落,思考:写好一篇作文需要做些什么?你从中悟出了写作的( )道理及写作的( )情趣。
3、题目《我的“长生果”》的含义是( )。
4、讨论:
课文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
三、细读探究读书、作文之理,体会读书、作文情趣
1、研读读书之理:博览群书、勤做笔记、广泛积累。
2、研读写作之理:构思精巧、真情实感、模仿创造
3、体会读书情趣:
(读小画片时)津津有味。
(看连环画时)废寝忘食。
(读文艺书籍)不求甚解。
(读中外名著)如醉如痴。
酷爱读书。
4、体味写作情趣:想象入境、精心构思、动情写作。
三、练习提纲
1、听写重点词语,选词造句。
2、背诵一、二自然段四、回应目标,积累运用
1、谈谈本节课读书收获
2、背诵一、二自然段
3、选三、五个词写一段话
7、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导学案
【小编寄语】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导学案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收集的优质的教学资源,因为我们知道,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能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一起来学习学习!
一、学习目标
我能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书和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我能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读和习作时机,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书和写作方法.
同学案目标
二、自学引导
1、解决生字
(1)、 字音认读
一阙( ) 赢家( ) 囫囵( ) 馈赠( )
羞赧( )黯然( ) 酵母( )
(2)、 字形辨识
誊( ) 呕( ) 囫( ) 袖( )
誉( ) 抠( ) 勿( ) 抽( )
(3)、选词填空
如获至宝 如饥似渴 如数家珍
①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 )的少年,它的功用是不言而喻。
②他对莎翁的四大悲剧是( ),侃侃而谈。
③这次参赛的机会使他( ),分外珍惜。
(4)、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 )
②流动的光线,充溢的光彩,形容画页光彩美丽。 ( )
③形容非常有趣。( )
(把课文认真的读一遍,边读边划出我不太熟悉或者不认识的字词,然后通过查字典或者是查资料的方法解决,并抄写两遍)
2、通过几遍的阅读,我知道了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抓住主干去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重点句子理解
①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我的理解:-----。
我能试着仿写一句:------。
②“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这段文字中“嵌”字用得怎样?
我的理解:-------.
(想想如果换成其他的字能够表达出这效果吗?)
③我还能另选一句重点语句说说我的理解。
我的理解:-----。
三、重点探究
(读11、14自然段.)
(4)、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 ?谈谈你的理解.
(4)、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谈理解。
(5)、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的呢?
以上就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导学案的全部内容,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最后,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8、八年级语文学案范文:《岳阳楼记》导学案教学设计范例
语文导学案
年级:初二 主备:王XX 审核:
课题《岳阳楼记》 课型:复习 课时安排:二课时
时间: 2009 、 6 、 8
复习目标
1 、掌握本课重点字词
2 、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3 、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一、解释词语
百废具兴 具 去国怀乡 去
把酒临风 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
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 朝晖夕阴 晖
登斯楼也 斯 则有心旷神怡 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 连月不开 开
薄暮冥冥 薄 谪守巴陵郡 谪 山岳潜形 潜 而或长烟一空。 或
把酒临风 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求
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 微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庙堂
是进亦忧,退亦忧 是 退 予观夫巴陵胜状 状:
樯倾揖摧 摧: 浮光跃金 金:
薄暮 冥冥
多 会 于此 春和 景 明 不 以 物喜
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
B .馋谗畏讥 乐以忘忧
C .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
D 、或异二者之为 神情异常
根据你对文章中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天涯海角 涯: ②日薄西山 薄:
③白头偕老 偕: ④如临大敌 临:
二、翻译句子
春和景明: 长烟一空:
宠辱偕忘: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微斯人,吾谁与归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是进亦忧,退亦忧。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日星隐耀(曜),山岳潜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三阅读理解
第五段 “ 或异二者之为 ” 中的 “ 二者之为 ” ,紧承三、四两段,请你说说 “ 二者之为 ” 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是 :
二是 :
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选文中 “ 古仁人之心 ” 指 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填空 ) 。联系全文看,这里的 “ 古仁人 ” 与 ______________ 形成了对比。
“ 微斯人,吾淮与归 ?” 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用 “ / ”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 每句只标一处 )
① 前 人 之 述 备 矣。 ② 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 ? ① 前 人 之 述 备 矣。 ② 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 ?
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 “ 迁客骚人 ” 的 “ 览物之情 ” ,其用意是什么 ?
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中心。
“ 前人之述备矣 ” 中的 “ 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 ① 段中 “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
B、选文第 ① 段中的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C、选文第 ② 、 ③ 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 “ 喜 ” 和 “ 悲 ” 的情感。
D、选文写 “ 暗景 ” 用语雄浑浓郁,状 “ 明景 ” 用词清丽明快。
赏析下面的句子。
9、导无痕,润有意《金蝉脱壳》导学案教学设计
金蝉脱壳
【文本分析】
1、字词:“柿”注意是翘舌音,“搜、籽”是平舌音,“协”的韵母是“ie”,“趴”不读“ba”。注意“柿”,“搜”、“配”的写法。
2、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其神奇。
3、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
4、资源链接:
蝉是一种较大的吸食植物的昆虫,通常大约有四五公分长。它们象针一样中空的嘴里可以刺入树体,吸食树液。蝉的蛹在地下度过它一生的头两三年,或许更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它吸食树木根部的液体。然后在某一天破土而出,凭着生存的本能找到一棵树爬上去。蝉蛹经过几年缓慢的生长,作为一个能量的储存体爬出地面。它用来挖洞的前爪还可以用以攀援。蝉将蛹的外壳作为基础,慢慢地自行解脱,就象从一副盔甲中爬出来。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用的声调激昂高歌。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了解“壳”的两种不同读法。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观察的仔细,用词的准确。
3.能正确流利有感请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4.学习课文细致生动的描写,练写一段话。
【导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读题正音。
金蝉脱壳(jīn
chán
tuō
qiào)
文读:qiào;
在本文其他地方,“壳”都是白读,读作ké。
2.说说你对“金蝉脱壳”的理解。
(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诸葛亮的三十六计之一。)
3.不过,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可不是一则成语故事,而是记叙了作者亲眼目睹的一只肥肥的金蝉怎样脱去外壳,换上五彩缤纷的外衣的。(边说,边示图)多神奇啊!
二、【学生五分钟】课前必问:
1.课文你读正确读通顺了吗?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生字词你学会了吗?
请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上台报词,选择你认为比较难写的生字词检查大家。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
3.相机教学本课生字。
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他写得对不对?
重点板书:搜
学生在书上描红。
4.过渡:这篇课文很长,你们最想学哪一段?(第四自然段)为什么?(直接写金蝉脱壳的过程的,写得很精彩。)
那就让我们赶紧去读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蝉是怎样一步步脱下身上的壳的。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第四自然段。
交流板书:
背→头→脚→尾
把过程按照顺序一步一步说清楚,这就叫言之有序!(板书:言之有序)
你能用一组完整的表示顺序的词说说蝉脱壳的过程吗?
3.在整个脱壳的过程中,你感觉哪儿给你的印象最深?
自读自悟。圈画,批注。两三分钟
学生大多不会批注,要么整段画下,要么无从下笔。
导:如果你关注到了重点词语,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4.交流:
★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
教:(1)指名读。
(2)出示句子。还有谁也对这句印象深刻?再指名读。
(3)你为什么把“仰”读得那么重?(此处以“仰”为例,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展开教学)
(4)还有对“仰”印象深刻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5)“仰”可以换成“倒”吗?
(6)读出你蝉的奋力!
出示:“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
一个“仰”字,让我们看到了蝉脱壳时的奋力,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出作者观察细致,用词准确,这就是“推敲”啊!
(板书:用词准确)
扶:(7)让我们再来推敲推敲,这句话中还有哪个动词打动了你?
预设:
扑——敏捷地扑,奋力地挣脱。
抽——最后的动作,轻快地,果断地。
(8)出示句子(动词变红)。
谁能连起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9)再读读这句话,透过这些准确的动词,你读出新的感受了吗?
【学生五分钟】
放:(10)这句话之所以写得这么传神,是因为这些动词用得多准确啊!在第四自然段中,像这样准确生动的动词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四自然段,用心体会体会,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动词
感
受
交流。说一说,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这段话写得如此准确、细腻、传神,靠的是什么?(板书:观察仔细)
5.那就让我们一起再来仔细地看看图,感受一下金蝉脱壳的全过程。老师用课文语句给画面配上了解说词。
学生练习背诵。
指导看图背诵(背→头→脚→尾)。
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蝉尾出壳的经过,这就是“自然协调”。(点红“自然协调”)
6.导:背出来了,头出来了,脚出来了,尾巴也出来了!这自然协调的过程看似瞬间可以完成,但实际上要用多长时间你知道吗?你来猜猜看。(前后需要一个小时左右)一个小时的努力,一个小时的挣扎,一个小时里经历一次破茧成蝶似的新生!
出示:
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指名读。你又读出了什么?
“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说明蝉儿筋疲力尽;“依依不舍”写出了蝉儿不忍心离开蝉壳,在作者眼中,蝉儿好像人一样有思想,有灵性,有感情。
四、拓展练笔:
此时此刻,那静静地趴着的蝉儿在想些什么呢?写下来。
五、感悟升华总结。
今天,我们目睹了金蝉脱壳的过程,金蝉虽小,却在那一次次挣扎与抽搐中,如破茧成蝶,如凤凰涅磐,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令人动容!而正是有了作者聚精会神的观察,细致准确的描写,才让我有了如此深切的感受。
△附板书
7、金蝉脱壳
观察仔细
言之有序
用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