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九上《武松打虎》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北师版九上《武松打虎》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晌午”、“怠慢”、“半歇”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 、能抓住武松和老虎搏斗的动作把过程讲清楚,尝试表现当时紧张激烈的气氛。
4、通过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了解武松沉着、机智、勇敢的性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继续学习复述课文,抓住武松和老虎搏斗的动作把过程讲清楚。
2、通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了解武松沉着、机智、勇敢的性格。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揭示揭题。
1、播放《好汉歌》,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你们看过《水浒传》吗?
2、出示媒体,简单介绍:
《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由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描写的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农民起义将领的故事。
3、 师:在《水浒传》第22回中,详尽地描述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位打虎英雄的风采。
出示课题:21、武松打虎
二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 出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根据“喝酒→打虎→下冈”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打虎前后)
(3)说说你觉得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2 、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晌(shǎnɡ)、毡笠儿(zhān lì er)、冈(ɡānɡ)爪(zhǎo)
理解词语 :晌午、怠慢、半歇等
(2)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第10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告要过冈。
第二部分(第11-第24自然段)武松上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第三部分(第25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
3)填空:
武松是一个 的人,因为 。(可放最后)
(通过武松一口气喝下十八碗酒可以看出他是个豪爽的人;通过与猛虎的搏斗可以看出他的机智,勇猛等等,只要言之有据即可。)
过渡:是啊,最能反映武松机智勇敢特点的莫过于他在景阳岗上打虎的部分,我们先来看看武松打虎的视频。(多媒体)
三)研读重点,进行复述。
1、 默读第二段,用“~~”划出描写老虎的语句,用“——”划出描写武松的语句。想想武松打虎主要分成哪两个部分?
2 、学习“防”的部分:(15-21节)
媒体出示句子
1)交流描写老虎的句子,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
板书:扑 掀 剪 凶猛
指导学生在理解“掀”、“剪”的基础上做做动作,有感情地读出老虎凶猛的气势。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也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读时速度可以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
2) 老虎是凶猛的,可武松更是技高一筹,他是怎样对付老虎进攻的?
交流并板书:跳 闪 躲
这些动词的位置能不能交换,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些动词的运用非常准确,可以看出武松的勇敢、机智。)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板书:机智勇敢
3)把两部分内容串在一起讲一讲、演一演。(同桌合作准备、指名交流、点评)
过渡:机智的武松等老虎招数用尽,开始全面反攻,他又是如何打老虎的?
3、学习“攻”的部分(22-24节)
媒体出示句子
1)交流并板书:劈 揪 摁 踢 打
2)重点指导朗读,体会武松的勇敢机智。
边读边做做动作,体会武松的勇猛。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摁”“踢” “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312;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313;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314;做做动作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出示媒体,复述课文:
老师找到了武松打虎的连环画,你能为这些画配上生动的故事吗?
可以根据板书,借助连环画,复述武松打虎的过程。
要注意把武松和老虎搏斗时的动作讲清楚,把当时紧张激烈的气氛表现出来。
(轻声准备、大组交流、生生互评)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水浒传》真不愧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精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武松的英勇气概,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出了武松的这一特点呢?
学生自由交流,板书:好汉不怕虎 , 怕虎非好汉
2 、武松是梁山上的一位好汉 , 其实在《水浒传》中还有许多好汉,你还知道哪些梁山好汉呢?
学生交流,出示媒体
3、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这本书,并把你看到的精彩故事说给同学、家长听。
板书设计:
武 松 打 虎
跳 闪 躲 扑 掀 剪
抡 揪 踢 摁 打
(机智勇敢) (凶猛)
好汉不怕虎 , 怕虎非好汉
2、北师版九上《武松打虎》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晌午”、“怠慢”、“半歇”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 、能抓住武松和老虎搏斗的动作把过程讲清楚,尝试表现当时紧张激烈的气氛。
4、通过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了解武松沉着、机智、勇敢的性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继续学习复述课文,抓住武松和老虎搏斗的动作把过程讲清楚。
2、通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了解武松沉着、机智、勇敢的性格。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揭示揭题。
1、播放《好汉歌》,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你们看过《水浒传》吗?
2、出示媒体,简单介绍:
《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由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描写的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农民起义将领的故事。
3、 师:在《水浒传》第22回中,详尽地描述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位打虎英雄的风采。
出示课题:21、武松打虎
二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 出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根据“喝酒→打虎→下冈”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打虎前后)
(3)说说你觉得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2 、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晌(shǎnɡ)、毡笠儿(zhān lì er)、冈(ɡānɡ)爪(zhǎo)
理解词语 :晌午、怠慢、半歇等
(2)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第10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告要过冈。
第二部分(第11-第24自然段)武松上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第三部分(第25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
3)填空:
武松是一个 的人,因为 。(可放最后)
(通过武松一口气喝下十八碗酒可以看出他是个豪爽的人;通过与猛虎的搏斗可以看出他的机智,勇猛等等,只要言之有据即可。)
过渡:是啊,最能反映武松机智勇敢特点的莫过于他在景阳岗上打虎的部分,我们先来看看武松打虎的视频。(多媒体)
三)研读重点,进行复述。
1、 默读第二段,用“~~”划出描写老虎的语句,用“——”划出描写武松的语句。想想武松打虎主要分成哪两个部分?
2 、学习“防”的部分:(15-21节)
媒体出示句子
1)交流描写老虎的句子,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
板书:扑 掀 剪 凶猛
指导学生在理解“掀”、“剪”的基础上做做动作,有感情地读出老虎凶猛的气势。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也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读时速度可以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
2) 老虎是凶猛的,可武松更是技高一筹,他是怎样对付老虎进攻的?
交流并板书:跳 闪 躲
这些动词的位置能不能交换,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些动词的运用非常准确,可以看出武松的勇敢、机智。)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板书:机智勇敢
3)把两部分内容串在一起讲一讲、演一演。(同桌合作准备、指名交流、点评)
过渡:机智的武松等老虎招数用尽,开始全面反攻,他又是如何打老虎的?
3、学习“攻”的部分(22-24节)
媒体出示句子
1)交流并板书:劈 揪 摁 踢 打
2)重点指导朗读,体会武松的勇敢机智。
边读边做做动作,体会武松的勇猛。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摁”“踢” “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312;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313;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314;做做动作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出示媒体,复述课文:
老师找到了武松打虎的连环画,你能为这些画配上生动的故事吗?
可以根据板书,借助连环画,复述武松打虎的过程。
要注意把武松和老虎搏斗时的动作讲清楚,把当时紧张激烈的气氛表现出来。
(轻声准备、大组交流、生生互评)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水浒传》真不愧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精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武松的英勇气概,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出了武松的这一特点呢?
学生自由交流,板书:好汉不怕虎 , 怕虎非好汉
2 、武松是梁山上的一位好汉 , 其实在《水浒传》中还有许多好汉,你还知道哪些梁山好汉呢?
学生交流,出示媒体
3、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这本书,并把你看到的精彩故事说给同学、家长听。
板书设计:
武 松 打 虎
跳 闪 躲 扑 掀 剪
抡 揪 踢 摁 打
(机智勇敢) (凶猛)
好汉不怕虎 , 怕虎非好汉
3、北师版《李时珍》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习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难点:
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问:你知道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2).简介李时珍。谁能向大家介绍李时珍这个人物?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投影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勾画出不懂的问题。
(2).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
3
、检查预习
(1).出示幻灯片认读生字词。谈自己对生字词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是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①完善:完美。
②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③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④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⑤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2).指读课文。
(3).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两件事。
板书:立志学医(2-3自然段)
编写药书(4-6自然段)
4、质疑、归纳问题
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些问题可由学生解决,有些难题由师生共同归纳。
5、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熟记生字词,思考讨论课上归纳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品味中朗读。
(二)教学过程
1、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李时珍》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清了层次,了解了文章内容,这节课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A
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B
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3、学习第2、3自然段
(1).轻声读2、3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A、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B、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C、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D、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
E、从这两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2至3自然段。
4、学习第4自然段(重点、难点)
(1).默读第4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A
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B
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C
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D
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对”。)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
5、学习5、6、7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前4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5-7自然段的学习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出示幻灯片),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A、学习交流第5自然段。(重点、难点)
①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②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③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会?
学生应回答出:①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②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③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B、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C、交流学习第6、7自然段。
①你怎样理解“终于”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回答。)
②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规模大,中外流传。)
6、总结
(1).课文7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3).指读全文。
7、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读懂单元“学习提示”,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完成有关作业。
(二)教学过程
1.学习单元“学习提示”
(1)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什么?这种方法的一般步骤怎样?
(2)交流,在书上批注。
2.说全问的主要内容。
3.概括各自然段段意。
(1)默读课文,独立概括
(2)四人小组交流:段意和概括的方法。
(3)完成相关作业。
4.段意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1)独立操作:把邻近的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归并一段。
(2)思考:3、4、5自然段
(3)按板书把课文分成三段。
5、总结
(1)、梳理内容
师:这篇课文写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在行医过程中发现药物书有许多缺点,他怀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决心重编新药物书,作了认真准备,终于写成。反映了他为人民不怕艰苦、不怕危险、踏实认真,一心为人民的好思想、好品质。
师:请大家读全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出示小黑板)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他父亲同意他学医了.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因为《本草纲目》这部书_____所以说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师:请同学们在小小组进行说话练习,等会儿由一个小小组的四个人上台讲。
(2)教师向大家推荐课后阅读――《扩展阅读》。
4、北师版《李时珍》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习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问:你知道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2.简介李时珍。谁能向大家介绍李时珍这个人物?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投影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勾画出不懂的问题。
2.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
三、检查预习
1.出示幻灯片认读生字词。谈自己对生词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①完善:完美。
②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③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④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⑤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2.指读课文。
3.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两件事。
板书:立志学医(2-3自然段)
编写药书(4-6自然段)
四、质疑、归纳问题
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些问题可由学生解决,有些难题由师生共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熟记生字词,思考讨论课上归纳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李时珍》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清了层次,了解了文章内容,这节课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轻声读2、3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
(5)从这两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2至3自然段。
四、学习第4自然段(重点、难点)
1.默读第4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l)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对”。)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
五、学习5、6、7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前4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5-7自然段的学习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出示幻灯片),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幻灯片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习交流第5自然段。(重点、难点)
①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②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③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会?
学生应回答出:①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②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③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2)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3)交流学习第6、7自然段。
①你怎样理解“终于”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回答。)
②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规模大,中外流传。)
六、总结
1.课文7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3.指读全文。
七、板书设计
5、北师版《李时珍》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思想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分段训练。
教具准备:
鹏博士软件、自制软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提出预习要求。
今天要学的课文《李时珍》讲的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的故事。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再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1、李时珍从小立下什么志愿?他立志学医的原因是什么?
2、开始父亲同意李时珍学医吗?为什么?后来怎么才同意的?
3、读读第二、三自然段,体会体会。
4、李时珍为什么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旧的药物书的这些缺点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5、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怎样的药物书才是完善的药物书?
6、为了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从哪些方面做了准备?
7、李时珍是怎样到各地采药的?把讲他到各地采药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这几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讲李时珍采药情况的?(到了很多地方;钻进大山找药材;拜访了许多人;亲口品尝药材。)李时珍为什么要这样采药?
8、李时珍花了多长时间写成了新的药物书?
9、李时珍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读读第一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
2、这一段告诉我们《本草纲目》是一部怎样的药物书?
3、和旧的药物书对此,我们可以说《本草纲目》是一部怎样的药物书?你为什么这样说?
三、联系全文想一想,李时珍能写成著名的《本草纲目》的原因有哪些?
先讨论后总结。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课。
为什么说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
板书设计:
6 李时珍
医学家 药物学家
行医 采药 写书
留心学习 走万里路 整整27年
暗自记方 访千百人 一百多万字
尝许多药 世界流传
6、北师版《李时珍》教案
一、揭题:
同学们,在我国的中药书籍中有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它是我国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整整27年的心血力作。你们了解这本书和它的作者吗?(《本草纲目》李时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5李时珍,一起来了解这位伟大的医学家编写这一伟大的著作的历程。
板书课题:(当写到“珍”时)请大家注意,“珍”左边的“王”字旁写得稍微窄一些,右边的“人”旁下面的“三撇儿”一撇要比一撇长。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老师请“七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指名后,老师说: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四、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很仔细,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一点。把相关的句子或段落划下来。
多读几遍,好好体会,等会儿和全班同学交流。
五、全班交流
老师问: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一段或者哪一句话让你感受到了这一点。
1
如果学生说了“第二、三自然段”教师不做重点指导,只是边小结边相机板书:
有志气、刻苦
2
学生如果先说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文字,整段,在“突出一些山高路远,严寒酷暑,品尝”还有一些帮助记忆的关联词。学生还是围绕“怎样的人和哪些句子来谈。”教师相机点拨启发。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从句子中体会到天气的恶劣,路途的艰辛,走遍了说明了地方的广。学生能说到最好,不能说到老师不要拼命分析,可以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或老师口头的叙述,是呀,山那么高,路途那么遥远,有时是雪花纷飞,有时酷暑难耐,只要是出产药材的名山,李时珍都------走遍。真是不辞辛苦呀。同学们,就让我们读出李时珍的不怕坚辛吧)
“他有时----------山上过夜”(不怕苦,不怕累)
“他走了上万里路-----------学到了----------没有的知识”(虚心请教。师述:向这些不同身份的人请教,实际上是为了让医学的内容更正确,更详细,更全面。)
“他还亲口品尝”-------(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师导:同学们谈得很好,都在用心读书,请大家把这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读一读。
“为了写这本药书------还亲自到各地采药”(读完这句后,老师小结:李时珍为了编写这部药物书,不但“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采药”,从这件事中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不怕辛劳,献身科学的人)
板书:不怕辛劳,献身科学
师导:那么,他这样不辞辛苦的到各地去采药,都是为了要编写一部怎样的药书呢?(完善)请大家联系上下文,也就是第四自然段说一说。
学习第四自然段,说说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学生边读相关的句子,老师边在黑板右上角做简单板书:如:说到“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板书:不全面。说到“有药物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板书:不详细,说到“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板书:不正确。
然后老师指着板书,边说边划去了三个“不”,所以,内容全面、详细、正确的药物书就是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板书:全面详细正确)
完善
师小结:从李时珍下决心重编药物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态度严谨的人。
板书:态度严谨
老师引背第五自然段,同学们,李时珍正是为了编写一部“全面、详细、准确”的药物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还亲自到()。他不怕(),不怕(),走遍了()。他有时(),饿了(),天黑了就在()。他走了(),拜访千百个(),
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他还亲口()了许多(),判断()。
学习第六自然段落
出示“花了整整27年,他终于编写成了一部分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
想想带点词语的意思,去掉这些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整整”说明时间长,“终于”说明历尽艰辛,“著名”说明这本书的价值。)
板书:有毅力,有恒心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前景。《学生谈仿佛看见什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比方说,在无数个晚上,在炎热的夏天,李时珍怎样做的等等)
六、指板书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为我们祖国有这样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板书)感到自豪,为有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感到娇傲。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
板书:
25 李时珍(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
一心为民,处处留心
(不详细、不全面、不具体)不完善-----态度严谨
不辞辛劳 献身科学
有毅力,有恒心
7、北师版《李时珍》教案
一、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习李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行医著书的高尚精神。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珍贵”“记载”“解除”“拜访”“流传”“救死扶伤”“疑难病症”“严寒酷暑”等词语。
3.给课文第4自然段分层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部分;练习给自然段分层次。
三、教学时间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李时珍》,那么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听老师将课文读一遍。教师范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学习情况。
编
提醒学生注意读音。
拜、籍
提醒学生注意字形。
有关词语解释:
世代:世世代代,祖祖辈辈。
诊费:看病所收的费用。
救死扶伤:救活快要死的人,扶助受伤的人。
疑难病症:指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对症:针对病情。
记载:把材料写下来。
完善:完美。
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品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指导分段。
1.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
2.课文可分为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李时珍跟父亲学医。
第三段(第4—7自然段):讲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四)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才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4.齐读。
(二)讲读第二段。
1.男女生分读第2、3自然段。
2.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3.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4.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的古方?想象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5.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主要是被李时珍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动,才同意他学医。)
(三)讲读第三段。
1.四排学生分排朗读。
2.学习第4自然段。
①默读第4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②这一自然段的第1句起什么作用?
③李时珍发现旧药物书有什么缺点?(引导学生归纳出“不全”、“不详”、“不对”。)
④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
⑤齐读第4自然段。
(四)作业。
第三课时
(一)齐读第1—4自然段。
(二)继续讲读第三段。
1.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②哪句话概括了这一自然段的内容?
③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
④李时珍为什么要亲自品尝药材?这样做有什么危险?
⑤李时珍为什么要请教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
⑥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2.学习第6、7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6、7自然段。
②为什么说他“终于”编写成了新的药物书?
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李时珍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他编写《本草纲目》这件事反映了哪些好品质?
3.指导学生学习段首概括的写作方法。
(四)作业。
8、北师版《李时珍》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行医著书的事迹。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书后问题。
3.给第4自然段分层,说说层意和自然段的段意。4.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为重点,培养学生分层和概括层意为难点。
教学思路:
初步理解——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深刻理解——指导朗读——教学生字词
教学资料:
李时珍(1515—1593):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24岁随父学医。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800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行程达1万余里。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分52卷,包括药物1892种,药方11096张,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教学用具:
1.《本草纲目》书。
2.放大的课文插图或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指导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力求正确。
2.读后思考:①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②课文写了李时珍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
2.说说每一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3.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写了李时珍的哪些事?四、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讨论: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理解:明朝医学家药物学家)
2.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并思考:
(1)“那时候”指什么时候?李时珍的父亲不愿让儿子再当医生,为什么用“再”字?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让他再当医生?
(2)“世代行医”、“救死扶伤”各是什么意思?
(3)李时珍为什么会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3.学习第3自然段。
轻声读,边读边想:(1)“处处留心”、“暗自记下了不少药方”,李时珍为什么要这样做?
(2)“对症”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古方解决了父亲遇到的疑难病症呢?
(3)后来他父亲为什么又同意他学医了?父亲从“不愿”到“同意”说明了什么?
五、教学生字词:
诊
职
症
效
凑
六、作业: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诊费
职业
有效
对症
疑难
病症
救死扶伤
2.辨析词语:
“志愿”“自愿”
二、学习课文4—7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这节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联系的?
(2)引导学生分层,把联系紧密的句子合并在一起。(3)说说3层意思。
(4)理解重点词句。
①“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这一句在这儿起什么作用?②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③“完善”是什么意思?怎样的药物书才能算是完善的药物书?
④找出描写李时珍想法的句子,这些想法说明了什么?2.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导看图,说说图上内容。
(2)读读议议:为了重新编写药物书,李时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先划出有关句子,再同桌交流。)
(3)指导朗读。
①帮助学生定准1、2两句中的重音:轻读“在治病的时候”和重读“亲自”“采药”形成对比,暗示后者难度之大;重读“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突出困难之多;重读“走遍了”以及在读两个“不怕”后稍加停顿,突出李时珍不畏艰难的精神之可贵。
②后3句让学生边读边体味边定重音,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重读的词语:好几天、饿了、干粮、天黑了、山上、亲口品尝、上万里、千百个、书本上。
③齐读这一节,进一步体会李时珍的伟大精神。
3.学习第6至7自然段。
(1)齐读。
(2)提问:你们有谁见过《本草纲目》这本书?
(3)出示《本草纲目》,让学生翻翻(厚薄),看看(图文),掂掂(分量)。
(4)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部书怎样?课文中是怎样评价它的?(著名、伟大。)它著名在哪里?为什么说它伟大?(5)讨论后齐读第6、7两段。(6)介绍“出版说明”中的有关内容及第2部药物书《本草纲目拾遗》,告诉学生这本书是清代赵学敏编写,在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后100多年,记载了900多种药物。(7)再问:现在有人正准备编写一部更新更伟大的药物书,同学们知道是谁吗?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意在将理想的种子播进幼小的心田。)
三、作业。
课文后思考题1、2。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1.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家李时珍,为了解除病人痛苦,立志学医和编写著名药物书《本草纲目》的过程。
2.认识李时珍的思想品质。(救死扶伤,为人类医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3.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进行具体的示例教学。
三、复述课文。
(着重复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四、教学生字词:
缺
载
况
编
酷
拜
访
判
纲
籍
译
五、辨析:
1.药物药材药方药性药效
2.药方良方古方
3.药物书中药书
六、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李时珍是_____朝伟大的______家和______家,他从小就立下了志愿。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不但______还______。采药时,他不怕______不怕______。走了______路,拜访了_____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
(2)李时珍花了______年时间,终于编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书有______字,记载了______种药物,是中药书籍中一部_______。
9、北师版《雨后》教案
【内容简析】
这是一首十分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活泼又清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的天真之态、嬉戏之乐。语言儿童化,插图富有情趣,读来顿觉童趣满纸,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辅以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在诗歌优美的旋律中体会小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雨后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
2?他们在干什么?玩得怎样?
3?谈话: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小诗,想不想读一读?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把生字标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不会拼读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课件。(先出示本课14个生字,鼠标点到哪个字,哪个字就可以闪烁、变色,再去掉生字的拼音,最后出示打乱顺序的不带拼音的生字。)
(2)这首诗中有不少的生字,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或者哪些字的音最难读,请指出来。
(3)指名拼读生字,去掉拼音认读,齐读。
(4)分组开火车读生字;做游戏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并用序号标出这首诗共有几节。
2?范读课文,想想诗歌写了哪些内容。
3?指名分节读课文,说说诗歌写了哪些内容。(雨后的景色,以及一个小哥哥和小妹妹玩水。)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汇报归纳,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节。
着重理解以下几点:为什么树梢会闪着金光?孩子们快乐得像神仙一样,他们会怎样玩水呢?
重点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快乐。
(2)学习第二、三节。
a?抓住描写哥哥神态和动作的句子,体会哥哥复杂的心理,感受哥哥玩水的乐趣。
b?哥哥为什么嘴里说着糟糕, 而脸上却表现出“兴奋”和“骄傲”的面部表情?你觉得小哥哥是一个怎样的人?
c?指导朗读。
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用不同音量、速度和语气来尝试,寻找满意的朗读效果。
(3)学习第四节。
a?抓住描写妹妹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句,体会雨后玩水的乐趣。
b?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妹妹的特点来。
五、诵读全文,加深理解
1?再读课文,并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出感情,再读给自己的学习小伙伴听一听。
2?有感情地赛读。
3?教师配乐有感情地范读全文,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想象意境。
4?请全体同学在配乐声中读全文,可以尽情地表演。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词。
2?提出本课学习要求。
二、朗读背诵,讨论交流
1?自读课文,注意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词语完成课后第3题。
3?背诵课文。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8个字。自由读,检查读,把这些字读准确。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指名在班上说说记忆这些字的方法。
4?口头组词。
5?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1)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把结构相同的归为一类。
(2)重点指导“脚、哥”。
(3)学生观察田字格的字,仿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选择学生写的有代表性的字展示,师生评议。
四、积累词语
1?朗读课文,把生字在课文中的组词圈出来,出示词语卡片齐读。
2?从课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课文的小朋友在雨中玩得非常痛快。你喜欢小哥哥吗?你有没有像“小哥哥”这样痛快地玩过?是怎么玩的?互相说一说。
本文来源于yuwen.chazidian.com,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10、北师版二年级《称象》教案
教学目标 :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再、象、像”等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喜欢曹冲这位爱动脑筋,想办法的小朋友,感受曹冲的聪慧。
4、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揭题。
1、板书课题,读课题,学习生字“称、象”
2、读课题后质疑,师梳疑:谁称象?这是头怎样的象?
为什么要称象?怎么称象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自然段、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说说。
2、小组合作学习(各组选两个自然段尝试自学)
(1)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2)划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读正确。
(3)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得正确、流利。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艘、沉、止”
*帮助学生把每一段都读正确
*指导学生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其他三段
4、组内交流读懂的问题。
5、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感悟官员称象办法的不可行。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
(2}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
(3)语句训练:一边一边
(4)官员们想出了几种方法?这些方法行吗?(讨论)
随机理解“直摇头”
(5)、朗读指导。
2、学习4、5段,感受曹冲的聪慧。
(1)学生自读4、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小组合作研究曹冲称象的方法。边讨论边做实验。
(3)交流研究结果。(教师演示或推选学生上台演示)
(4)结果如何?理解“果然”
四、课本剧表演。
五、指导书写。
六、拓展练习
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七、板书设计
21、称象
直摇头 微笑点头
官员们 曹冲
砍树造秤 赶象上船
宰象 画线装石
称石头
本文来源于yuwen.chazidian.com,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11、北师版第二册《好事情》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有了美好的愿望必须付诸行动;做好事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能够流利阅读课文,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尊重别人。
3.学会本课生字,会用所学的生字组词、扩句。能正确书写6个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好事情》。(板书课题)
你觉得什么样的事情是好事情?和同桌讨论讨论。(生答)
小结发言:对!同学们说的这些事情都是好事情。课文中的小尤拉很想做好事,那么他觉得什么是好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新课展开
1.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或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1)你有哪些不认识的字或词语?(指名说,并请会的同学来教。)
(2)(教师将含有一些生字的相应词语卡片贴到黑板的一角,学生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chuāng窗外qià恰好打rǎo扰wěi委qū屈shuāi摔duàn断shuā刷wǎn碗
(帮助学生流利阅读课文,同时复习拼读。)
2.同桌之间互相读课文检查读音。
3.(指名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尤拉想做什么好事情?(指名回答。投影三句话:)
①玛莎掉到河里,我就跳下去救她。
②狼来抓小狗,我就开枪把狼打死。
③奶奶不小心摔断了腿,我就背着她去医院。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4.(指名读这三句话)这三件事是好事情吗?(是)
5.可是这是“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出示幻灯片:
如果玛莎掉到河里,我就跳下去救她。狼来抓小狗,我就开枪把狼打死。奶奶不小心摔断了腿,我就背着她去医院。
(强调后半句,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尤拉的“做好事”的想法很好。)
(1)理解“如果”的意思。什么是如果?假设,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假想。
练习用“如果”说一句话。(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来理解“如果”,理解句意。)
(2)再读这三句话,理解意思。(“玛莎掉到河里”、“狼来抓小狗”、“奶奶摔断腿”,这些事并没有发生。)
6.那么就在尤拉想做这些好事情的时候,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事呢?(读课文,找答案。指名回答。)
恰好玛莉需要上山玩
正好小狗需要喝水需要帮助
正好奶奶需要帮她刷碗
(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了解真实的小事正在身边发生。)
7.分小组讨论:这些事情如果尤拉去做了,算不算做好事情?(汇报)
对!当然是好事情。
8.对此,你们有什么疑问?(小组讨论)
9.为什么尤拉不做这些事情呢?他想得对不对?他做得对不对?(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
10.老师范读最后一段。投影:妈妈的话
妈妈抚摸着尤拉的头说:“你可以带玛莎去玩,给小狗喝水,帮奶奶刷碗。”
(1)你觉得妈妈的话对吗?为什么?(指名说)
(2)练习朗读这句话。
(3)如果你是尤拉,听了妈妈的话你会怎样去做?(同桌之间交流,指名说。)好事情应该从哪里做起呢?
(生答)好事情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1.听了妈妈的话,请你想像一下尤拉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指名回答。(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13.尤拉听了妈妈的话知道了做好事要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相信你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也会和小尤拉一样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14.下面就请你帮助这些生字宝宝找到他们家。
Yóu()jiù()duàn()tuǐ()chú()wǎn()dài()zhòng()
断腿救碗带尤重厨
(巩固拼音、识字。)
15.做游戏。和生字交朋友。同桌互相抽读生字卡片,比比谁认识的朋友多。
16.“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17.小组合作学习。
(1)你想给自己提些什么要求?(生自由说)
(2)老师补充。
(3)明确规则:(使小组学习有序,实现学习目的。)有礼貌。注意倾听。每个人都要发言,支持并允许不同意见存在。大胆创新。
(4)选择你最喜欢的两个生字,介绍给小组同学听。(互相交流记字法,互相补充,练习表达。)
18.巩固识字:听故事。课件:
情救狼夹重带摔做
这几天动物王国里发生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森林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大灰()。他伤害小动物,还总抢小动物们的食物。小动物们都害怕极了。于是他们一起商量去找聪明的小猴子帮忙。小猴子听说了这件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这一天,他()着小动物们来到草丛间,大家一起动手,挖了一个深深的地窖,大家在草丛旁快乐的()游戏。这时候,大灰狼又像以往一样,对小动物凶恶地说:“快把你们的食物给我送来,不送就要你们的命。”他瞪起了大大的眼睛。小猴子说:“尊敬的狼先生,我们的食物都已经给您准备好了,就放在这个地窖里保存起来了,不信您看。”大灰狼听了这话可真高兴,他来到地窖旁望了望,果真里面飘出一股香味。“可是怎么下去呢?”“您别急,这个篮子可以把您放下去。”大灰狼坐着篮子到了窖底。小动物们赶快收回篮子。大灰狼这才明白上了当。他()着尾巴,灰溜溜的样子真可笑。他使劲跳,又()重地()下来,()跳酸了,屁股()疼了,还是蹦不出来。没办法,只能向小动物求()。他承认了错误,并且保证再也不欺负小动物了。大家原谅了他。从此,森林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板书设计
好事情
恰好――带
尤拉如果――就――正好――给好事情
正好――帮
本文来源于yuwen.chazidian.com,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