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植树节语文的教案一等奖》属于语文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二年级植树节语文的教案一等奖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本单元《世界无烟日》、《能源短缺体验日》两个主题活动的学习,已经知道设置特殊节日的意义,这时,恰逢植树节来临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知道植树种花的价值所在,培养学生要从我做起,爱护花草树木,做“保护环境小卫士”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花草树木是人类的朋友,爱护花草树木是每个人的责任,教育学生从小爱护花草树木,遵守社会公德是十分重要的。
活动目标:
1.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树木对环境的作用
2.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爱惜树木。。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国情怀。
活动准备:
1.请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
2.关于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或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1、教师朗诵儿歌《留住小鸟》。
2、讨论:小猫和小狗用什么办法留鸟儿?为什么没有留住鸟儿?小兔子用什么办法留鸟儿?为什么留住鸟儿了?鸟儿为什么喜欢树?
3.教师:你喜欢树吗?你为什么喜欢树?你喜欢什么树?
二、分享和讨论植树节的资料
1、教师请小朋友展示和分享自己搜集的树的资料或图片。
2、学生讨论树的作用、好处。
3、教师介绍植树节的来历,意义,分享林木资源缺乏或者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植树节的由来
植树节是由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那里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满天黄沙,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领先生的生日4 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今日的美国,树木成行,林荫载道。据统计。美国有1/3的地区为森林树木所覆盖。这样惊人的绿化规模同值树节是分不开的。
4、教师请小朋友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
三、表演:我爱花,我爱草
请几名分别当花朵、小树和小草进行情境表演。
四、以植树为主题分组绘画
1、教师请一组学生把讨论的保护树木的办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教师请一组学生设计宣传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 实践活动:做一件爱护花草树木的事情
附:儿歌:留住鸟儿
鸟儿飞进小狗的院子里,
小狗想留住鸟儿,为它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
鸟儿看见了,扑扇着翅膀飞走了。
鸟儿飞进小猫的院子里,
小猫想留住鸟儿,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
鸟儿看见了,扑扇着翅膀又飞走了。
鸟儿飞进小兔的院子里。
小兔想留住鸟儿,为它栽了一棵小树苗。
小树苗慢慢的长大了,长出了许多绿叶。
鸟儿扑扇着翅膀说:“谢谢!谢谢!”
小狗和小猫明白了:树是鸟儿的家,有树才能留住鸟儿。 瞧,他们拿起铁锹去种树啦!
2、二年级植树节语文的教案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本单元《世界无烟日》、《能源短缺体验日》两个主题活动的学习,已经知道设置特殊节日的意义,这时,恰逢植树节来临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知道植树种花的价值所在,培养学生要从我做起,爱护花草树木,做“保护环境小卫士”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花草树木是人类的朋友,爱护花草树木是每个人的责任,教育学生从小爱护花草树木,遵守社会公德是十分重要的。
活动目标:
1.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树木对环境的作用
2.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爱惜树木。。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国情怀。
活动准备:
1.请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
2.关于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或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1、教师朗诵儿歌《留住小鸟》。
2、讨论:小猫和小狗用什么办法留鸟儿?为什么没有留住鸟儿?小兔子用什么办法留鸟儿?为什么留住鸟儿了?鸟儿为什么喜欢树?
3.教师:你喜欢树吗?你为什么喜欢树?你喜欢什么树?
二、分享和讨论植树节的资料
1、教师请小朋友展示和分享自己搜集的树的资料或图片。
2、学生讨论树的作用、好处。
3、教师介绍植树节的来历,意义,分享林木资源缺乏或者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植树节的由来
植树节是由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那里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满天黄沙,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领先生的生日4 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今日的美国,树木成行,林荫载道。据统计。美国有1/3的地区为森林树木所覆盖。这样惊人的绿化规模同值树节是分不开的。
4、教师请小朋友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
三、表演:我爱花,我爱草
请几名分别当花朵、小树和小草进行情境表演。
四、以植树为主题分组绘画
1、教师请一组学生把讨论的保护树木的办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教师请一组学生设计宣传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 实践活动:做一件爱护花草树木的事情
附:儿歌:留住鸟儿
鸟儿飞进小狗的院子里,
小狗想留住鸟儿,为它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
鸟儿看见了,扑扇着翅膀飞走了。
鸟儿飞进小猫的院子里,
小猫想留住鸟儿,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
鸟儿看见了,扑扇着翅膀又飞走了。
鸟儿飞进小兔的院子里。
小兔想留住鸟儿,为它栽了一棵小树苗。
小树苗慢慢的长大了,长出了许多绿叶。
鸟儿扑扇着翅膀说:“谢谢!谢谢!”
小狗和小猫明白了:树是鸟儿的家,有树才能留住鸟儿。 瞧,他们拿起铁锹去种树啦!
3、二年级语文《植树的季节》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学会写9个汉字。
2、能用喜欢的方法去识字,并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用喜欢的方法在阅读中识字。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树的资料,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探讨。谈论话题“有关树的知识”。通过同学们的谈论,不难看出树是人类的好朋友,这节课我们便来学习一篇关于植树方面的课文。
二、新课
(一)自学
初步感知,阅读中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会。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二)识字
多种方式识字。
1、同桌相互交流,把熟字与不熟的字进行分类。
2、认读生字、词。不熟的字再认。
3、同桌相互考查认字情况。
(三)交流
整体感知课文。
1、练读,读准字音。
2、小组内合作,选出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四)诵读
读中悟,悟中读。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用不同方式读文。
(五)评价
全方位评价。
1、在小组合作读文时,组内成员相互评价。
2、在全汇报读文时,全班范围内进行评价。
(六)写字
自学易学的生字。
1、认读9个生字并扩词。
2、自主找出易学会的生字。如“植、扛、培、队、齐”。同桌交流学习。
3、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练写生字。
(七)练习
1、组词,看谁组得多。
植树()树()树
树叶树()树()
2、读一读、背一背《咏柳》。
第二课时
(一)交流
读中悟,悟中读。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把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经同桌听。
3、谁能把描写“春天”的那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画出小树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4、谁来读读“少先队员是如何种树”那一自然段?画出你认为很美的句子,再读一读。
5、读第4、5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要植树。
6、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二)写字
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1、认读剩余的难字并扩词。
2、“向困难挑战”:看看谁能学会这些难字。
重点指导:场的右半部是,荒中间部分是亡。葱中间的点不要丢掉。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认真练写。
(三)练习
1、照样子写一写。
我们和老师一起去种树。
我们和一起去。
我和小树是好朋友。
我和是。
2、在植树的季节,你想对小树说些什么?
讨论:说说树的作用。你想对小树说些什么?
4、二年级语文下册《植树的季节》教案
一、导入
1、师导: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2、播放课件“美丽的春天图景”。提问:小朋友,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你会做些什么?
3、春天要做事情真多,你看,这群可爱的小学生们在干什么?他们干得怎么样?
4、引出课题:对了,植树的季节到了。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植树 季节》。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题:植树的季节。
2、自由读课文。
1)画出生字词待教。
(2)讲一讲读懂了什么?、3教师简笔画一棵小树,教师动情地描述:今天我们有来种下一靠小树,希望大家能用心地学习,为小树提供知识养料,让小树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三、品读课文
1、教师提问导读:春天是植树 季节,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出了春天的美好?请大家找一找,再认真地读一读。
(1)指名反馈,读课文第2自然段。
(2)说说,从第2自然段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3)学生自由发言,引导体会:春天里,春雨滋润着大地,阳光温暖着大地,是一个最适合万物生长的美好季节。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2、教师小结、导读: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让我们赶快趁着这大好春光去植树吧!
(1)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
(2)文中对“我们”进行了哪些动作描写?请用笔画出来。
(3)指名反馈。
(4)教师小结:文中只用了四个动作词就写出了“我们”种树的过程能够,这四个动作词用得太准确了,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把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5)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中的第一、二两句话。
(6)教师导言:植树虽然辛苦,但“我们”的心中却充满快乐,当风吹动“我们”的红领巾,仿佛是树上开放了红红的花朵。
(7)学生再读课文第3自然段,读出种树的快乐。
(8)理解文中的比喻句,将“红领巾”比作“一朵朵红花”,表达了“我们”
对小树苗的祝福与期待,有写出了“我们”愉快的心情。
3、教师设疑导读:“我们”为什么要种树呢?大家能否从第4自然段中寻找到答案?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
(2)交流
各自读的阅读理解。
①爷爷奶 奶在山上植树,大山披上了绿色的外衣。
②爸爸妈 妈在路旁植树,大陆撑起遮阴的大伞。
③我们在郊外植树,这里将是一片青葱翠绿。
(3)教师小结:文中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了植树可以绿化山林,可以为人们遮阴乘凉,可以美化环境,看来,植树的意义真大呀!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读出对树木的喜爱、对未来的憧憬,。
四、拓展延伸
1、交流课外查找的资料,说说植树造林还有哪些好处。
2、教师小结:植树有这么多的好处,难怪爷爷奶 奶、爸爸妈 妈,还有“我们“都积极地参加植树造林。在这里,教师要送给大家三句名言警句,请读一读,记一记。
(1)十年树木方成材。
(2)毁树容易种树难。
(3)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3、学生回到文中,练习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教师总结:树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因为有了它,我们才拥有美好生存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关爱每一棵成长的树木,让我们也趁着春天这大好时光,亲手栽下一棵小树,用心地将它培育成一棵参天大树。
六、布置作业
1、亲手栽种一棵小树。
2、设计提醒人们保护树木的广告语。
3、选用课时作用优化设计。
5、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植树》教案
设计意义:
《植树》看图写话是语文S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百花园二里的内容。如果我们把这次写话运用一般的训练模式(先看图再写话),那么学生很难进入植树的这种活动情境,也很难激发学生写话的激情。因为对于城里的学生来说,图中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他们没有亲身植树的感受,而是凭借图画上的情境去想像,去捕捉别人的植树感受。这样学生在写话时便是空洞无语,无真情实感,尽管有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把无生命图片写得较生动,这也是学生凭空“造假”。我们为了让儿童去感受生活馈赠,发觉生活中的真善美,积累情愫,建立起一个丰富的信息资源库,让学生有话可写,摆脱昔日畏惧写话的心里障碍,从生活中触发创作灵感,特开展一次3·12植树活动。在此基础上,并运用现代技术媒体将学生的劳动场景录制下来并从不同的角度再现活动中的某一场景,实现动态教学效果,使学生加深对某一场景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写话兴趣。其教学模式为:走进生活——借助媒体——快乐写话。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语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此设计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打开学生情感的大门,进行快乐写话。此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实践性”。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验生活,感悟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儿童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积累写话素材。
2.能力目标:看图写话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次看图写话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与书面语表达能力的根本。
3.认知目标: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子进行知识迁移,从而积累写话语言经验和语言表述能力。
教学过程
一、体验生活触发情感
1.3月12日带领学生在学校植树造林的基地上进行植树活动。
2.在植树活动中教师有组织的将学生分成几组进行分工合作(打水组、扛树苗组、浇水组、挖坑植树组等)。
3.在活动时,我有意地请学校摄影教师把所有的活动场景摄下来,并制成课件。
[3月12日是植树节,这样的日子进行植树有其特殊意义,学生既受到了教育又获得了写作素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才能触发其真情实感,才能消除学生写话的素材屏障。科学的运用现代媒体技术,把写话的难点制成电视特殊镜头(课件),再现学生生活是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唤起学生写话灵感的“法宝”。]
二、整体感知建立表象
1.播放植树活动过程中的实况录像,让学生在音乐与图像中再现自己的劳动场面。
2.提问:这是什么季节?图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教师板书:植树)
[任何一幅图都有它的主题(中心),在儿童刚涉入看图写话的大门时,教师必须引导儿童抓主题入手,只有当孩子抓住了主题,他们才能围绕主题去进行观察,在观察时学生在动听的音乐中、鲜明的画面前,情感的思维被激发。]
三、知识迁移积累语素
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录像,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如描写春天的词语,表示高兴的词语,劳动场面的词语等。)
[这一环节主要是给学生一个知识迁移的途径,从而唤醒学生过去学过的词语,这样就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为以后的写话设下铺垫。]
四、仔细观察拓展思维
1.分步出示五幅投影片:先投影天气晴朗、春暖花开的图片,意在指导学生在文章的开始要交代植树的时间、地点、并进行适当的景物描写;接着分步加投植树挖坑的图片、培土的图片、浇水的图片。并问:你们在植树过程中是怎样做的呢?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后投影植树后孩子们同小树比高的图片,并问:看到自己亲手植的树,你们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
2.合作探讨(四人一组)植树的过程。
3.分别请小组代表上台发言。
[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创造的“眼睛”,没有细致的观察,便谈不上对万物的深刻认识和抽象概括。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利用现代技术媒体独有的优势,把图中的事物从大到小、从远到近、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有计划、有目的地分解投影,或根据画面补充相应的投影片,让学生有效突出、突破教学中重难点,并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观察、实践逐渐掌握观察的法则:细致性、顺序性、整体性、层次性和独特性。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充分的运用了知识的迁移性,为他们学习中排除了一个又一个语言思维上的障碍。学就是为了用,这是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最终目的。今天,我们培养的是素质人才,是为市场经济服务的人才,是实用型人才,而不是昔日的“书呆子型”的学生,而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践中的种种困难,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另外,在学生观察清楚画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想像,因为只有丰富的想像,才能描写得生动形象;只有根据画面进行扩展,才能使画中的人物活起来。]
五、整体感悟,体验成功
你能按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顺序将这幅图说完整吗?在说话时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同学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学生先自己说,接着小组互说,最后指名说。)
[通过这种四要素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既能让学生对图的整体感知,又能培养学生说完整句子的能力,当然在说的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的发挥想像,只要符合图意都可说,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求异性。这样的训练就能真正地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成功的快乐]
六、写作实践(写话),运用语言
请同学们用一句或几句话把刚才说的这几幅植树情景图写下来,你是怎样说的就怎样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也可以请同学或老师帮助。
[写是看与说的最终目标,学生在看与说的基础上很容易也很乐意把说的写下来,因为他们具有了写话的生活素材与语言要素,(即有话可写),这种写是一种情感的真实表达,他们也不会横眉冷对作业本,俯首苦思咬笔头。]
七、品读作品,信息反馈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话读给自己听也可读给同桌或老师听,把读不通的句子改正过来,然后教师选择2至3篇优秀作品进行诵读。
[读是一种最快最好的信息反馈,读可分为自读、互读、小组读等,学生通过读能品悟自己的作品,又能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这是学生自改习作的最佳途径,这也是学生认识的又一次升华。这一环节教师的诵读就是对学生劳动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学生作品一次最佳评价。其实学生的习作就是由实践(阅读实践与生活实践)到认识(悟、构思)再到实践(习作实践)再认识(读、改)的循环过程。]
相关链接:
我国植树节的来历:树木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越来越重视植树造林。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统计,规定植树节、造林日、绿化周(月)的已多达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也是开展植树节较早的国家之一。
1912年,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临时大总统后,积极倡导植树造林。他说:“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就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他不仅倡导植树,而且身体力行。有一次,他回故里广东省中山县里,特地将从檀香山带去的树籽亲手种在故居旁,长大后苍劲挺拔,为人乐道。在孙中山先生执政的19l5年7月31日,中华民国政府做出决定,将每年的清明节定的我国的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因病逝世。直到1979年,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正式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
植树节的意义:植树节的意义不是在于每个人都要在植树节这天去种一棵树,而是通过植树节的又一次来临,使我们大家更加的关注绿化、环保的问题。众所周知:地球正在沙化,沙漠的覆盖面积正在逐年的增加——可我们似乎觉得这些离我们还很远,但是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在默默无闻地为这片大地播种着绿色,他们有的被称为“英雄、有的被称为“当代愚公”,有的甚至是外国友人……他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植树是全人类的大事,是造福子孙万代的伟业。
6、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走,我们去植树教案
1走,我们去植树
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少先队员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决心,帮助学生从小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难点: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三、突破措施:
1.利用多种方式检查背诵情况,之后汇报老师。
2.小组交流讨论,找疑难,齐解决。
四、导学准备:有关植树的课件
五、导学过程:
1.预习学案
(1)我会写
Qú dào guāi guāi zāi shù bǎn tú
( ) ( ) ( ) ( )
Huān shēng xiào yǔ huí dàng
( ) ( )
(2)近义词
增添——( ) 回荡——( ) 轻快——( )
和煦——( ) 伴随——( ) 清新——( )
(3)按原文填空
一棵树就是________,片片枝叶都是________,给我们______,让我们每个人都_______、_______。多栽________,就多______;亿万棵树_________,就染绿了__________。今天栽下_________,明天_____________。叫风沙__________,让百鸟__________。
2.导学案
(1)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指名学生回答)在那一天我们都要做些什么呢?(植树)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植树。出示课题:走,我们去植树。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②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名读,齐读。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找出少先队员植树都有哪些好处?
②小组交流:
1.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段落,为什么?
2.课文第( )自然段写出了植树的好处。
你还知道植树有哪些好处。
3.“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枝叶都是快乐的音符。”这句话把树比作什么?把枝叶比作什么?说明了什么?
③师生交流
从 “迈开轻快的脚步”可以体会到少先队员们怎样的心情?
你从“到处”“欢声笑语”“伴随”这几个词中分别体会到什么?
“染”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绿色的希望”指的是什么?
“绿色宝库”指什么?为什么说建设“四化”离不开绿色宝库?
最后一节“走,我们一起去植树!”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表达了少先队员怎样的心情?
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加以点拨,指导朗读,进行理解。
(4)总结提高
这首诗歌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老师希望同学们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5)理解背诵课文
六、课堂检测:
1.比一比,再组词。
载( ) 版( ) 乖( ) 摊( )
栽( ) 板( ) 乘( ) 滩( )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森林是人类的朋友。(用“……是……”写打比方的句子)
(2)少先队员们把一棵棵小树栽好。(改成“被”字句)
(3)春风吹在我的脸上暖洋洋的。(改成比喻句)
3.我会写
(1)森林是人类的朋友。(仿照例子写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树)叫风沙乖乖低头,让百鸟翩翩起舞。(把景物当做人来写,让景物有人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拓展:
1.课文中,“绿色工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色宝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色的希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1.我会组
版( ) 乖( ) 渠( ) 栽( )
煦( ) 滩( ) 添( ) 翩( )
2.我会写
(1)森林是人类的朋友。(仿照例子写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树)叫风沙乖乖低头,让百鸟翩翩起舞。(把景物当做人来写,让景物有人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丛书阅读
1. 自读主题学习丛书《为了这春天》之“春天的歌”中的《春》、《与春天相逢》、《春之希望》。
2.交流阅读收获。
3.我读丛书过程中又学到了植树的哪些好处。
4. 我积累了如下好词佳句。
三、拓展作业
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向同学们作介绍。
四、板书设计:
1走,我们去植树
送来清新的空气
植树造林的好处 增添新绿
染绿版图
防风固沙
7、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设计
★ 一、教材分析:
在万物萌发的春天,一切生机勃勃。身处于美好的春光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不负于这大好的春色?诗歌《走,我们去植树》以明快清新的节奏、具有行动号召力的语言向少先队员发出倡议:“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
★ 二、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放录音《走,我们大家植树去》
在音乐声中,老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春天已经来临了,在这和煦的春光中,你们想去植树吗?(想)
那我们就一起行动吧!(板书课题:《走,我们大家植树去》)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思路。
1、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和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上记号。
3、交流、讨论。学生质疑并解决,重点问题可以存疑。
A、和煦是什么意思?
B、音符:表示音调高低的符号。
C、版图:户籍和地图,引申为国家的疆域。
D、植树有什么好处?
E、为什么说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树叶都是快乐的音符?
4、再读课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A、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B、纠正学生的读音。
C、自由练读课文。
三、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一、(1)讲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的活动。
二、(2-6)讲植树的重要。
三、(7)表明少先队员植树的决心。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3、理解“和煦”
4、“迈开轻快的脚步”说明了什么?(说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去参加植树的情景。)
5、指导朗读,要读出轻快、有力的语气,读出少先队员的蓬勃朝气。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预习下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回忆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8、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节和父亲节
母亲节是由一位名叫贾维斯的妇女倡导,并由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发起创立的。贾维斯夫人是一个有着10个子女的母亲,是当时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主日学校的总监。在美国以解放黑奴为目的的南北战争结束后,她在学校里负责讲述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贾维斯是一位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的女人。她讲述着战争中那一个个为正义捐躯的英雄的故事,望着台下那一张张充满稚气的孩子们的脸,一个想法猛然涌上心头:为祖国贡献了这么多英勇战士,保证了战争胜利的,不就是那一个个含辛茹苦地抚育着子女的母亲们吗?她们的儿子血染疆场,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和牺牲的,不也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母亲吗?因此,她提出应该设立一个纪念日或母亲节,给这些平凡的女人一些慰藉,表达儿女们对母亲的孝思。可惜的是,这个良好的愿望还没有实现,贾维斯夫人便与世长辞了。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目睹母亲抚养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劳,深感母亲的提议是适合天理人心的。因此,她写出了几十封信,发给美国国会。地方州长和妇女组织等,提议创立母亲节。在她的一再呼吁下,这一提议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响应和支持。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郑重宣布,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也就是贾维斯夫人的忌日,定为母亲节。美国政府还规定,母亲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以表示对母亲的尊敬。由于贾维斯夫人生前喜爱康乃馨花,这种花也就成了母亲节的象征。母亲节是个充满人间温情的节日,这一天,家里的男成员要把全部家务活都包下来,儿女们每人都要做一件让母亲高兴的事,以尽孝道。即使远在异地的孩子,也要打电话向母亲表示祝贺。这一天,美国人民都要在胸前佩上一朵花。母亲健在的,戴一朵有色的花,表示欢愉;母亲逝世的,戴一朵白花,表达哀思。
母亲节创立后,也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安娜.贾维斯在世时,设立母亲节的国家已达43个。时至今日,欢庆这个节日的国家就了。母亲节,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节日。按惯例,“国际母亲节”被定在每年的5月11日举行。
父亲节的设立过程,和母亲节大同小异。这个节日是由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倡议成立的。多德夫人早年丧母,她有5个弟弟,姐弟6人的生活负担全落到了父亲身上。父亲每天起早贪黑,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自己则过着节衣缩食的节俭日子。多德长大以后,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深感父亲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应该得到表彰。做父亲的也应该像母亲们那样,有一个让全社会向他们表示敬意的节日。于是,她给华盛顿州政府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建议以她父亲的生日,每年的6月5日作为父亲节。州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但把节期改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1910年,多德夫人所在的华盛顿州博斯坎市,举行了第一次全市性的父亲节庆祝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美国离婚率不断上升,单亲子女增多,在许多家庭中,父亲的职责明显加强了。另一方面,女性就业人数增多,父亲也必须承担的家务。在这种情况下,子女对父亲的依恋性不断得到增强,这个节日也就逐渐向全国推广。1972年,在各方的强烈呼吁下,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了建立父亲节的议会决议,使其成为全国性的节日。在这一天,子女们一早起来,自己动手为父亲做一顿丰盛的早餐,并亲手端到父亲床前。孩子们还要制作一些精美的小礼品送给父亲。与母亲节一样,在父亲节这天,人们也在胸前佩带特定的花朵。一般来说,佩带红玫瑰表示对健在父亲的爱戴,佩带白玫瑰则表达对故去父亲的悼念。
9、三年级教案:二年级教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 纸奶奶的生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一)
11.《纸奶奶的生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纸张的发展变化;
2.使学生明白各种纸张的功能特点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训练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将来有更多的创造,为人类造福。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白课文中各种纸张的功能特点。
2、大胆想象,自己设计一种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自学自悟,理解课文: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号,什么意思?你想怎样学呢?
3、那么这篇课文的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呢?打开书,一人读,其他同学找到四个问题。
4、初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
5、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解决第二个问题。
6、学生汇报。
注:侧重点不同。
齐读课题。
阅读课文。我想按照阅读提示去学……
1、给纸奶奶过生日的有哪几个儿孙?
2、他们有什么本领?
3、纸有哪些发展变化?
4、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纸?
学生自学。
学生喜欢说哪个问题,就说哪个。
10、三年级教案:二年级教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 纸奶奶的生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二)
11. 纸奶奶的生日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3.能初步把握本课所介绍的各种纸的性质和用途,体会到科学技术在发展,人类社会在进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纸奶奶的生日》。读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二、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讲了哪几种奇妙的纸?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作用?为什么纸奶奶感慨地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
三、全班交流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解决纸的种类、特点、作用,相机完成课前老师发的表格。
2.学生交流时相机理解:恭恭敬敬、慢条斯理等词语。
教师简介“薄铝箔”等词语。
板书:
名称
特点
作用
避水纸
不怕水
做雨衣、做泳衣
耐热纸
不怕火
炼钢、生物实验都能用上
食用纸
可以吃
做成报纸、书刊,读完后能吃
防锈纸
防锈
包装金属元件、保护其不生锈
速溶纸
快速溶解
包装水泥、制成手帕、餐巾
容器纸
耐高温
制成容器、可以用来做饭、烧水
3.小组合作学习。
选取你最喜欢的一种纸,有感情地把相关内容朗读给小组中其他的同学听,大家互相评议。
4.以“推销员”的身份向全班同学介绍一种纸,其他同学作评价。
5.教师小结过渡:
纸奶奶听着儿女们的介绍,心里又高兴又激动,她感慨地说了一句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比一代有出息呀!”
6.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比一代有出息呀!”
①出示幻灯片:齐读。
②理解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原指蓝色从寥蓝提炼而成,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后来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这里指纸发展太快了,一代更比一代强。表达了纸奶奶高兴激动的心情。)
四、引导学生大胆想像
今天,老师请你们当发明家,想一想,你要发明什么纸,它有哪些特点?又有什么作用呢?也可以发明新型房子、桥梁、道路、学习用具等,可以说一说,也可以画一画。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五、总结
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和想法呢?
1.了解了课文介绍的6种新型纸的特点和用途。
2.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发明创作的欲望。
六、布置作业。
1.把自己想象发明的物品介绍给家长或小伙伴。
2.预习第12课。
七、板书设计
11、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语文上册《一株紫丁香》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朗读体会课文。
2、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
1、投影“紫丁香”的图片,提问:
有谁认识这株植物?
2、有些同学悄悄地在他们老师的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代表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一株紫丁香》。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进行轮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一起研究。
3、交流:
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三、识字
1、同学拿出自身的生字卡片,自主认读。
2、同桌交流读,互听,并正音。
3、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去掉拼音再来一遍。
4、汇报记忆方法,把你记生字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
5、猜字谜:
舌头尝出甘蔗味(甜)。
一人站在大树旁(休)。
四、朗读
1、教师范读,听后说说感受。
2、小组练读,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分小节检查朗读情况。
4、朗读展示:
读自身喜欢的小节,相机引导评议。
五、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休、伸、甜、院、除、息、困
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同学练习,教师检查同学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5、实物投影仪展示同学写的字,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开汽车”游戏。
师:汽车汽车开起来。
生:汽车开到我这里,我为汽车加点油。
二、朗读课文
1、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谈感受。
2、同学练读,指导同学读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3、教师引读。
4、同学选读,喜欢哪个小节就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读哪个小节?
5、配乐朗读全诗,把对老师的爱表示出来。
三、朗读感悟
1、小组内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
“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指读第三小节,引导同学:
“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联想到什么?
3、假如让你去陪老师你会为老师做点什么?
4、同学选读,选自身最喜欢的小节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小组挑战读,看哪一组读得最有感情,能使老师感动。
6、全班包括对老师的深情朗读全文。
四、说说背背
1、说出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学习自由说)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
2、看着画面自身练习背诵。
3、扮演背诵。
五、写字指导
1、写“甜、歌、牵、困”四个字。
2、观察教师范写,点评。
3、同学练习。同桌展示。互提建议。
六、拓展活动
1、学唱一首歌颂老师的歌曲,要求自主读歌词。
2、交流自身积累的赞美老师的词语、名言、诗句等。
12、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二年级语文竞赛卷
一、 看拼音写词语,再用“—”画出整体认读音节。(11分)
chuāng lián lí ba jiǎo huá cán kù dǒu qiào
( ) ( ) ( ) ( ) ( )
pú tao cí xiáng hú dié huán rào xī shēng
( ) ( ) ( ) ( ) ( )
二、 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12分)
钉 ( ) 模 ( ) 种 ( )
( ) ( ) ( )
都 ( ) 假 ( ) 重 ( )
( ) ( ) ( )
三、 照样子,写字再组词。(10分)
青 请 ( 请坐 ) 马 () 见 ()
清 ( 清水 ) () ()
交 () 西 () 斗 ()
() () ()
四、 辨字组词。(12分)
湖() 慢() 傍()练()
糊() 漫() 膀()炼()
谈() 飘() 浇()绵()
淡() 漂() 晓()棉()
瓣() 峰() 慌()祥()
辩() 锋() 谎()详()
五、 用偏旁组字,再组词。(9分)
禾 () 亻 ()虫 ()
() ()()
() () ()
口 ()土 () 彳 ()
() () ()
() () ()
六、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6分)
一()明月一()桃树一()鲜花
一()石头 一()别针一()椅子
一份() 一幅() 一辆()
() () ()
七、 按要求填表。(10分)
字
音节
笔画数
第五笔名称
组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