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失物招领》教案一等奖

《一年级语文《失物招领》教案一等奖》属于语文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一年级语文《失物招领》教案一等奖

1、一年级语文《失物招领》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3个生字,会写“同、工”7个字。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启发想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反思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两课时

四、前置性学习:

1. 借助拼音读熟课文.

2. 能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 能在文中圈出条格里的生字,并借助拼音或者其他方法读过、记住字形。

4. 能在文中画出田字格里的生字,观察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运用所学写字规则,初步书写

5. 初步知道课文讲的什么事情,理解“那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激发欲望

1、录音播放“失物招领”启示,大家注意听,广播里说什么?指名说后出示课题。

2、讲故事。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讲文中故事(讲到第四自然段停止)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真的丢东西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

(1)、指名读题目,正音。

(2)、议一议:

“失物”是什么意思?

我把一样物品借给别人用,那样物品能叫失物吗?

师简介“失物”的意思。

(3)、师生演一演招领的过程。要简单。

二、学习课文

(一)检查自学情况 (读文时圈点批画,加强阅读和识字的整合)

1、指名分自然段读文。

2、组内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需要互相提醒的字音:“才’是平舌音,”准、专、失”是翘舌音。

(二)检查识字情况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丰富学生课外识字经验,促进自主识字)出示课件。

1、检查认读。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自己还可以主动申请当小老师领读。

2、交流认读。这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有可能会说:是自己预习的,是妈妈教的,在其他课外书上看的……交流识字展示了学生课外识字的方法、途径,对这些学生是极大的鼓励,对其他学生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励他们在课外多识字。)

(三)进一步朗读 (鼓励质疑,提高学生读书效率)

1、小组内交流读文,你读懂了什么?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2、自己轻声读文,尝试给学习伙伴提一个或几个问题,在你的问题中可以用“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等词语。教师相机引导,梳理问题。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问题的习惯,尝试提问能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共同梳理问题,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3、学生共同读文,尝试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4、重点指导读1——4自然段,注意读好老师严肃的语气。

(四)理解感悟

1、学习5——8自然段,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按问题线索朗读感悟。

2、一年一班的学生丢东西了吗?他们丢失了什么东西?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解疑,互相交流。

(2)启发情感,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

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3、那几位乱丢东西的同学领到自己的东西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小组讨论解疑。

(2)自由朗读,思考:那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

(3)引发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你会喜欢他们吗?那你就怀着喜悦的心情朗读课文。

4、第五自然段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插图,抓住同学们的表现,读出惊奇的样子。

三、拓展有关环保的阅读诗歌。

蓝天是小鸟的乐园,河水是鱼儿的港湾,……

指导第八自然段时可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表演(这种形式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得以升华)

(1)、用课前准备好的道具(垃圾袋)让学生表演课文,。组内练习。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师生互相评议。

板书设计:

失物招领

失物

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

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认读生字:

认( )准( )先( )备( )

队( )难( )失( )各( )

2、教师检查学生读1——4自然段。

3、师:失物是怎样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我们继续学习5——8自然段。

二、练习 (说话训练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用准备说话。

(如果学生思路过窄,教师可以出示例句拓宽学生思路——“我为什么脸红了”?另外特别要鼓励学生说与众不同的句子。)

三、写字 (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写字质量。)

1、记字形。出示“同工转”三个字,选择你最熟悉的字,你最喜欢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2、学写字。学生观察练习描红,看谁写的最漂亮。

学生重点练写“木、级、队”三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3、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互相取长补短。

四、课后拓展

1、书后“读读比比”。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发现了什么,再交流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2、学生调查: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请制定一份《环保公约》并自愿组成环保小队,参与校“黄丝带”活动。

板书设计

失物招领

木 级 队

我为什么脸红了

2、一年级语文《失物招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3个生字,会写“同、工”7个字。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启发想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反思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两课时

四、前置性学习:

1. 借助拼音读熟课文.

2. 能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 能在文中圈出条格里的生字,并借助拼音或者其他方法读过、记住字形。

4. 能在文中画出田字格里的生字,观察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运用所学写字规则,初步书写

5. 初步知道课文讲的什么事情,理解“那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激发欲望

1、录音播放“失物招领”启示,大家注意听,广播里说什么?指名说后出示课题。

2、讲故事。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讲文中故事(讲到第四自然段停止)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真的丢东西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

(1)、指名读题目,正音。

(2)、议一议:

“失物”是什么意思?

我把一样物品借给别人用,那样物品能叫失物吗?

师简介“失物”的意思。

(3)、师生演一演招领的过程。要简单。

二、学习课文

(一)检查自学情况 (读文时圈点批画,加强阅读和识字的整合)

1、指名分自然段读文。

2、组内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需要互相提醒的字音:“才’是平舌音,”准、专、失”是翘舌音。

(二)检查识字情况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丰富学生课外识字经验,促进自主识字)出示课件。

1、检查认读。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自己还可以主动申请当小老师领读。

2、交流认读。这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有可能会说:是自己预习的,是妈妈教的,在其他课外书上看的……交流识字展示了学生课外识字的方法、途径,对这些学生是极大的鼓励,对其他学生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励他们在课外多识字。)

(三)进一步朗读 (鼓励质疑,提高学生读书效率)

1、小组内交流读文,你读懂了什么?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2、自己轻声读文,尝试给学习伙伴提一个或几个问题,在你的问题中可以用“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等词语。教师相机引导,梳理问题。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问题的习惯,尝试提问能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共同梳理问题,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3、学生共同读文,尝试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4、重点指导读1——4自然段,注意读好老师严肃的语气。

(四)理解感悟

1、学习5——8自然段,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按问题线索朗读感悟。

2、一年一班的学生丢东西了吗?他们丢失了什么东西?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解疑,互相交流。

(2)启发情感,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

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3、那几位乱丢东西的同学领到自己的东西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小组讨论解疑。

(2)自由朗读,思考:那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

(3)引发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你会喜欢他们吗?那你就怀着喜悦的心情朗读课文。

4、第五自然段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插图,抓住同学们的表现,读出惊奇的样子。

三、拓展有关环保的阅读诗歌。

蓝天是小鸟的乐园,河水是鱼儿的港湾,……

指导第八自然段时可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表演(这种形式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得以升华)

(1)、用课前准备好的道具(垃圾袋)让学生表演课文,。组内练习。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师生互相评议。

板书设计:

失物招领

失物

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

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认读生字:

认( )准( )先( )备( )

队( )难( )失( )各( )

2、教师检查学生读1——4自然段。

3、师:失物是怎样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我们继续学习5——8自然段。

二、练习 (说话训练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用准备说话。

(如果学生思路过窄,教师可以出示例句拓宽学生思路——“我为什么脸红了”?另外特别要鼓励学生说与众不同的句子。)

三、写字 (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写字质量。)

1、记字形。出示“同工转”三个字,选择你最熟悉的字,你最喜欢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2、学写字。学生观察练习描红,看谁写的最漂亮。

学生重点练写“木、级、队”三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3、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互相取长补短。

四、课后拓展

1、书后“读读比比”。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发现了什么,再交流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2、学生调查: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请制定一份《环保公约》并自愿组成环保小队,参与校“黄丝带”活动。

板书设计

失物招领

木 级 队

我为什么脸红了

3、一年级语文下册《失物招领》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教育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可课文里却要叫“失物”。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准备一个塑料袋,内装一些饮料罐、香蕉皮、餐巾纸等垃圾废品。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扣题设疑,结合生活解题

1、出示课题:

失物招领

学生齐读课题。

2、小朋友,你丢过东西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对!丢失的物品就叫“失物”。

现在你知道在火车站、机场、公园等公共场合的“失物招领处”的作用吧。

3、学生再次读课题引导质疑: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4、简单理清学生提出的问题:

是谁丢失了东西?他们丢失了什么东西?是怎样被“失主”认领的呢?“失主”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二、初读课文

1、电脑出示动画,配乐朗读课文,这些“失物”是什么?

(小朋友丢的垃圾)

2、明明是小朋友丢的垃圾怎么会变成“失物”呢?让我们一起跟小朋友到植物园去看看吧。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由学生字:

读准字音,认记字型,读好轻声音节。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多媒体出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生自由读──抽个别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⑵ 正音,注意读准:

翘舌音声母的字:失、专、准、双。

后鼻音韵母的字:同、工。

⑶ 摘掉拼音小帽,你还会读吗?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⑷ 课文共有几小节?比比谁读得正确。

(边读边想)

3、标好小节:

开火车读,如果前一人读错了,后一人将此段再读一遍。

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后告诉同学们,你知道什么?

(学生读后交流)

2、同学们在植物园里搞了哪些活动呢?

抽个别读第二自然段。

(听工人爷爷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

⑴ 去过鳌峰公园吗?你能不能学张大爷的样子,介绍里面的一些植物?

⑵ 觉得鳌峰公园吗?怎样才能让这么美丽的环境保持下去呢?

(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讨论,老师归纳)

五、作业

1、自由读课文。

2、与家长一起收集一些植物的图片和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

2、学生之间交流所收集的有关植物的图片及资料。

3、读1~2自然段。

二、学习3~8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3~8自然段。

2、当同学们参观完植物园,准备回家时,唐老师说了什么话?请用“”划下来。

出示唐老师的话:

指导朗读。

唐老师说话时的语气怎样?平时,老师在什么情况下会严肃地说话?

试着用严肃的语气读唐老师的话:

老师示范读后,让学生自由读、抽个别读、齐读。

3、小组合作学习:

⑴ 再读5~8自然段,边读边想边议:

到底有没有同学丢失东西?

(同学们确实丢失了东西,他们丢失的是随手丢在草地上的垃圾)

⑵ “失物招领”中的“失物”本来是指丢失的物品,在这里老师为什么把同学们丢的垃圾称为“失物”,让同学们去认领?唐老师的用意何在?

4、启发情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⑴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的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课文。

⑵ 如果你是这些乱丢垃圾的同学当众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么样?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5、那几位丢“东西”的同学领到自己的“失物”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⑴ 指名读第7段,随时纠正朗读中的问题。

⑵ 别的同学一边读一边想:

那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

小组自由朗读,读后讨论:

他们“领”回自己的东西了吗?后来他们是怎么做的?

(他们一个个跑到唐老师面前,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向不远处的果皮箱走去)

6、唐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他们会怎么想?谁能出来扮演一下他们?

三、写字指导

“专”字第三笔是竖折折,不能拆为两笔,书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点。

“队”字的双耳旁,要强调“耳朵”高而小,以便给右边“人”字的撇留出空来。

“级”的横折折撇要写平稳。

四、作业实践活动

找“失物”:

找一找在自己的校园内或住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就将它们扔到垃圾桶里。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卡片。

2、听写词语。

3、出示课后“读读比比”:

⑴ 学生自主读一组,比一组:

读,积累词汇。

比,区分每一组字。

⑵ 老师利用部件卡片,检查自学情况。

⑶ 进行口头组词。

4、汇报交流上节课的实践作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朗读全文,边读边想一⑴班的小朋友下次再出外活动他们会怎么做?

2、说说你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如果有,今后应该怎样做?

三、拓展

1、演读课文:

出示“道具”──一袋垃圾、废品等。

指名学生表演课文,并随机进行指导。

2、齐读环保歌: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不能随地扔垃圾;

你拍二、我拍二,上街买菜用布袋;

你拍三,我拍三,节约用水在每天;

你拍四,我拍四,随手关灯要牢记;

你拍五,我拍五,不能浪费一粒谷;

你拍六,我拍六,废旧电池要回收;

你拍七,我拍七,纸笔用完才废弃;

你拍八,我拍八,爱护小树和鲜花;

你拍九,我拍九,要和动物做朋友;

你拍十,我拍十,保护环境从我起。

四、总结谈话

谁不想听到鸟的欢唱?谁不想闻到花木的芬芳?谁不想生活在空气清新、阳光明媚、风景优美的环境中?想拥有这一切,我们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一起来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4、小学语文一年级:《失物招领》教案

第一课时

播放录音,揭示课题

同学们,红领巾广播站开始广播了,大家注意听,播音员说了什么?(播放录音:同学们,刚才张爷爷捡到一些东西,是哪些同学丢的,请到我这儿来认领。)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失物招领(练读课题,注意读准“失”的音。)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质疑)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练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作个记号,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3、全班交流,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

4、练读生字,巩固字音。

◆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做“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和词语。

自主发现,自由交流

1、小组合作学习。

A、学习任务:

◆给小伙伴提一个问题,在你的问题中可以用“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等词。

◆对小伙伴的回答给予评价。

B、合作方式:组长组织大家围绕上述任务学习、交流。

C、汇报交流。(以下的交流要根据学生的提问,随机选择相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讨论、朗读。)

◆当学生提出“失物是指什么?”时,学生自主交流,朗读第六自然段。

◆当学生提出“失物的主人是谁?”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练读第一、第二、第三自然段。

◆当学生提出“同学们为什么说自己没丢东西?”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同学们确确实实不知道自己丢失了东西,四十双眼睛怎么样?四十张小嘴怎么样?不一会儿,四十张小嘴怎么样?)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同学们惊奇的样子。..

◆当学生提出“同学们怎么样认领失物?”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启发想像,假如你就是一年级一班的同学,你当时会想些什么。(抓住“脸红了”、“一个个”指导朗读。)

◆当学生提出“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在交流、朗读的过程引导孩子练习说话:老师和张爷爷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D、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5、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取题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为“失物”,那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教师可紧紧抓住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三、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的投影片小黑板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设计与说明

A案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课文。

(出示课文插图2,遮去老师所在的部分)小朋友,你们看,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排着队去植物园参观。看看图,你想知道什么?那么带着问题先去读读课文“12失物招领”(出示)。读课题,读准“失”的字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给觉得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3.全班交流。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才”是平舌音;“准”、“双”、“专”是翘舌音;“请”、“同”是后鼻音。

4.学生自由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当小老师领读.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同时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2)交流识字的方法。不认识的字,在课堂上用什么方法记?

三、再读课文,学习提问。

1.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说说在1——4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3.尝试给小伙伴提一个或几个问题,可用上“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词,其他同学试着回答。

四、感情朗读,练习说话。

1.四人小组合作朗读。(齐读、轮读等多种形式。)

2.出示“同学们围着园林工人张爷爷,听他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听得可专心了。”

(1)请学生划一划句中带有生字的三个词语并读读。

(2)“专心”是怎么样的?举个例子说说或用“专心”说句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4)看课文插图1,引导学生将第3自然段读得欢快些。

[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感受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进入阅读状态。]

4.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严肃的语气。

5.练习(任选一题)

☆用“准备”说句话。

☆☆用上刚认识的生字说话,用得越多越好。

[二道星级题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差异,让每位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五、自主发现,指导书写。

1.出示“同、工、专”三个字,再读记。

2.自由发现,掌握写法。

(1)看: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同学该怎么写才漂亮。

(2)记:提出需要老师指导的字。老师示范写,其中“专”第三笔是竖折折,不能拆为两笔,书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些;“同”包围部分要往上写。

(3)描:在书上描一描。

(4)写:各练二个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3、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

[写字时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用一看二记三描四写的步骤引导学生将字写端正、写漂亮。]

六、教学反思:

在课文开始,我先出示一副插图,问学生看着图,你想知道什么?那么带着问题先去读读课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始学生就带着问题,他们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就会有浓厚的兴趣去读课文。在读的环节中,让学生划出难读的字自己读一读,并想一想该如何记住这些字,明确读的要求,掌握识字的方法,自主识字,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合作学习,并在小组内提问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的习惯,尝试提问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之后我给学生出示练习题,我将练习题划分为等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引导积累。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引导积累。读读书上的“读读比比”中的词语。

(1)在小组内读读比比,说说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说说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3.当个小老师考考大家。(如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组词、说话等。)

二、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1.自由朗读课课文5——8自然段,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2.与同桌讨论问题,能解决的自行解决。

3.在班中交流与同桌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疑难,感情朗读。

1.当学生问“他们为什么说没丢东西?”时,指导看图,引导学生读出惊奇的语气。

2.当学生问“失物是什么?”时,全班交流,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2)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

3.当学生提问“看到塑料袋里的东西,有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时,指导学生读第7自然段。

(1)指名读第7自然段,回答问题。

(2)引导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那你就怀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4.当学生问“张爷爷和唐老师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引导学生说话。

唐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四、指导书写,掌握结构。

1.出示需要写的字“级、才、队”,读读。

2.全班交流,找出共同点,掌握结构。

3.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在写时该注意什么。

“队”的耳朵高而小,以便给右边的“人”字的撇留出空来;“级”引导学生回忆“红”、“奶”的写法,学会迁移。

4.学生描红、书写,老师个别指导。

5.展示学生作业,评议。

五、拓展延伸,实践活动。

1.请学生看看,自己的前后左右有没有“失物”,该怎么做?

2.将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3.在校园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6、小学语文一年级:《失物招领》教案

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在你们曾经参加过的春游等集体活动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复习巩固生字词

1、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出示红色的生字,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记忆生字的字形。(启发学生通过比较形近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记忆字形。)

3、做“走迷宫”的游戏复习巩固生字。

朗读课文

1、小组内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学写生字

1、在复习巩固生字的过程中,出示“我会写”中的字。认识,观察,说说怎么写漂亮。描一个,再写一个,师生评议。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指导“同”,被包围部分要往上写;“专”的第三笔是竖折折;“队”的双耳旁要写得高而小。

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A、出示“读读比比”中的词语,指名读。

B、在小组内读读比比。说说发现了什么。

C、全班交流,说说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垃圾,课文里却称“失物”,为什么呢?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这些问题是学习课文的线索。

学习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难点:课题理解。

7、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失物招领》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爱护环境卫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德育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

美育目标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从中感悟卫生的环境是美丽的。

教具准备图片、录像、生字卡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谈话导入,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2、梳理问题;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教师相机指导;

3、鼓励学生根据字形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

4、出示词语卡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范写,指导学生观察;重点指导:专、才

2、巡视检查;

3、师生共同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朗读感悟:

1、检查预习,比比谁读得正确。

2、改错读,教师教读学生读错的句子。

3、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想边议论:到底有没有同学有没有丢失东西?

4、教师范读。

三、实践活动找“失物”。

找一找在校园里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就将它们扔到垃圾箱。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完成《同步训练》

2、找一找:找一找在校园里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就将它们扔到垃圾箱。

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感触颇深。首先,学生给我的感觉时,比较活泼,特别在组词这个环节,学生特别活跃,但学生读课文时却不太积极,发言举手的只有几个人,而且声音不够响亮,这可能跟教师平时的要求有关。我本学期还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8、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引导积累。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引导积累。读读书上的“读读比比”中的词语。

a、在小组内读读比比,说说发现了什么。

b、全班交流,说说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3、当个小老师考考大家。(如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组词、说话等。)

二、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1、自由朗读课文5--8自然段,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2、与同桌讨论问题,能解决的自行解决。

3、在班中交流与同桌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疑难,感情朗读。

1、当学生问“他们为什么说没丢东西?”时,指导看图,引导学生读出惊奇的语气。

2、当学生问“失物是什么?”时,全班交流,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b、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

3、当学生提问“看到塑料袋里的东西,有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时,指导学生读第7自然段。

a、指名读第7自然段,回答问题。

b、引导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那你就怀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4、当学生问“张爷爷和唐老师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引导学生说话。

唐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四、指导书写,掌握结构。

1、出示需要写的字“级、才、队”,读读。

2、全班交流,找出共同点,掌握结构。

3、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在写时该注意什么。

“队”的耳朵高而小,以便给右边的“人”字的撇留出空来;“级”引导学生回忆“红”、“奶”的写法,学会迁移。

4、学生描红、书写,老师个别指导。

5、展示学生作业,评议。

五、拓展延伸,实践活动。

1、请学生看看,自己的前后左右有没有“失物”,该怎么做?

2、将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3、在校园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从课本走向生活,从课内伸向课外,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会做人。

教学反思:在课文开始之时,我跟以往一样,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让学生先复习生字词,学生的自尊心强,好胜心更强。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字词,发现规律,让他们充分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朗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同桌讨论,自行解决问题,“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化,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在启发学生领悟朗读的语气时,我随机出现问题,让学生揣摩不同身份人物的心情来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朗读水平。最后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时,我让学生用“......看到......看到”来说,说话的训练,一是有助于检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9、一年级语文下册《失物招领》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失物招领》第二课时教案,欢迎参考!

一、复习字词,引导积累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引导积累。读读书上的“读读比比”中的词语。

(1)在小组内读读比比,说说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说说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3、当个小老师考考大家。(如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组词、说话等)

二、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1、自由朗读课文5——8自然段,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2、与同桌讨论问题,能解决的自行解决。

3、在班中交流与同桌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疑难,感情朗读

1、当学生问“他们为什么说没丢东西?”时,指导看图,引导学生读出惊奇的语气。

2、当学生问“失物是什么?”时,全班交流,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2)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

3、当学生提问“看到塑料袋里的东西,有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时,指导学生读第7自然段。

(1)指名读第7自然段,回答问题。

(2)引导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那你就怀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4、当学生问“张爷爷和唐老师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引导学生说话。

唐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四、指导书写,掌握结构

1、出示需要写的字“级、才、队”,读读。

2、全班交流,找出共同点,掌握结构。

3、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在写时该注意什么。

“队”的耳朵高而小,以便给右边的“人”字的撇留出空来;“级”引导学生回忆“红”、“奶”的写法,学会迁移。

4、学生描红、书写,老师个别指导。

5、展示学生作业,评议。

五、拓展延伸,实践活动

1、请学生看看,自己的前后左右有没有“失物”,该怎么做?

2、将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3、在校园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10、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与反思资料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点: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指导写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及插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2、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自主发现、自主交流。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音,揭示课题

同学们,红领巾广播站开始广播了,大家注意听,播音员说了些什么?(播放录音:同学们,刚才张爷爷捡到一些东西,是哪些同学丢的,请到我这儿来认领。)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失物招领(练读课题,注意读准“失”的音。)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练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作个记号,多读几遍。

2、组内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3、全班交流,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才”是平舌音;“准”“双”“专”是翘舌音;“请”、“同”是后鼻音。)

师生共同评议,练读生字。

4、巩固字音。

(1)、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2)、做“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和词语。

三、自主发现,自由交流

1、小组合作学习。

(1)、学习任务。

①、给小伙伴提一个问题。

②、在你的问题中可以用“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等词。并对小伙伴的回答给予评价。

(2)、汇报交流。

①、当学生提出“失物是指什么?”时,学生自主交流,朗读第六自然段。

②、当学生提出“失物的主人是谁?”时,在交流过程中,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③、当学生提出“同学为什么说自己没丢东西?”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④、当学生提出“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在交流、朗读的过程引导孩子练习说话:老师和张爷爷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3)、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的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加深理解。

2、学习生字。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

教学难点: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在你们曾经参加过的春游、秋游等集体活动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二、复习巩固生字词

1、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显示红色的生字,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记忆生字的字形。

3、做“走迷宫”的游戏复习巩固生字。

三、朗读课文

1、小组内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学生写字

1、在复习巩固生字的过程中,出示“我会写”中的字。

2、重点指导:同,被包围部分要往上写;“专”的第三笔是竖折折;“队”的双耳旁要写得高而小。

五、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①、出示“读读比比”中的词语,指名读。

②、在小组内读读比比。说说发现了什么。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板书设计:

12、失物招领

张爷爷 学生

捡失物 脸红 领回

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通过了解一群小学生认领“失物”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勉励学生保护环境的行为,使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我主要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来感悟课文内容。在识字方面,由于本课生字较多,我事先布置学生预习,找出自己认为比较困难的字,进行重点突破,还把识字、写字分散到各课时用多种形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