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10《葡萄沟》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二年级下册10《葡萄沟》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二年级下册10《葡萄沟》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1、二年级下册10《葡萄沟》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记忆字形,理解词义。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读中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记忆字形,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一、激趣导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谈话:同学们,今天在学习新课之前,我想让你们猜个谜语,猜对有奖哦,谜面是: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串水晶铃。打一种水果。(猜对的学生课件出示葡萄图片表示奖励。)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大家就来认识一个葡萄之乡——葡萄沟(板书课题),一块儿去领略那儿的风土人情吧!

3、出示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导学生齐读。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这段文字,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如:新疆吐鲁番在哪里?沙果长什么样的?这里出产什么水果?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出产的?)

4、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出新疆吐鲁蕃。幻灯片展示五月的杏子,七八月的香梨,九十月的葡萄。通过直观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提问:本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5、打开课本,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出葡萄沟的水果之多、之诱人,读出对葡萄沟的向往。

6、课件出示填空:( )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 ),七八月有( )、( )、( ),到九十月份,( )。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读课文,随着作者一同去葡萄沟看看吧!(学生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3、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4、新疆吐鲁蕃的葡萄沟是个怎么样的地方?

(一)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通生偏词“新疆吐鲁番”,“吐”是个多音字,“tǔ”鲁蕃“tù”出。

2、指名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集体评价。指导学生读通长句子,注意下面3句话。

①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扛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②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③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荫房里制成葡萄于。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同桌互相学习,讨论识字记字方法。

3、学生汇报记字方法。重点指导:“密”和“蜜”的区别,“摘”的右边不要写成“商”,“钉”字的两种读音的区别。“留”字左上部分的正确写法。

4、学生跟着老师书空练写生字,学生在书上田字格里练写。

5、课件出示:“摘葡萄”练习。

6、给生字组词,并提出不懂的词语,集体理解。

三、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布置作业:书写生字、练习选用文中好词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提问:葡萄沟是个怎么样的地方?(学生回答)

二、精读课文

(一)借助生字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汇报展示自己喜欢读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句子一: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这句话把葡萄展开的茂密枝叶比作凉棚)课件出示相关图片,直观感悟,指导朗读。

句子二: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这句话写出了葡萄的长势喜人,颜色鲜艳,重点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以及与“五颜六色”的区别。)课件出示相关图片,感受葡萄的诱人,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指导朗读,读出对葡萄沟的喜爱及向往之情。

课件出示填空:到了(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 )底下,有( )的、( )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美丽极了。

句子三: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利用课件中的图片结合句子,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谈话:摘下来的葡萄吃不完怎么办?(送到城里去卖、制成葡萄干)

2、播放本段课文朗读录音,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葡萄干在哪里制成葡萄干?怎么制成的?

3、指名汇报:①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②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周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③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重点理解第二句,明白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课件出示“阴房”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老师质疑过渡:葡萄沟是个怎么样的地方?

(是个好地方)

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读出对葡萄沟的赞美、喜爱以及向往之情。

三、课文总结

葡萄沟怎么个好法?指名回答:水果多、葡萄五光十色、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人热情。随机板书。

四、课后拓展:引导学生夸夸自己的家乡,课件出示填空指导学生完成。

五、板书设计

10、葡萄沟

葡萄 五光十色

葡萄干 颜色鲜、味道甜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人们 热情好客

2、二年级下册10《葡萄沟》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记忆字形,理解词义。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读中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记忆字形,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一、激趣导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谈话:同学们,今天在学习新课之前,我想让你们猜个谜语,猜对有奖哦,谜面是: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串水晶铃。打一种水果。(猜对的学生课件出示葡萄图片表示奖励。)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大家就来认识一个葡萄之乡——葡萄沟(板书课题),一块儿去领略那儿的风土人情吧!

3、出示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导学生齐读。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这段文字,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如:新疆吐鲁番在哪里?沙果长什么样的?这里出产什么水果?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出产的?)

4、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出新疆吐鲁蕃。幻灯片展示五月的杏子,七八月的香梨,九十月的葡萄。通过直观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提问:本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5、打开课本,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出葡萄沟的水果之多、之诱人,读出对葡萄沟的向往。

6、课件出示填空:( )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 ),七八月有( )、( )、( ),到九十月份,( )。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读课文,随着作者一同去葡萄沟看看吧!(学生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3、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4、新疆吐鲁蕃的葡萄沟是个怎么样的地方?

(一)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通生偏词“新疆吐鲁番”,“吐”是个多音字,“tǔ”鲁蕃“tù”出。

2、指名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集体评价。指导学生读通长句子,注意下面3句话。

①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扛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②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③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荫房里制成葡萄于。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同桌互相学习,讨论识字记字方法。

3、学生汇报记字方法。重点指导:“密”和“蜜”的区别,“摘”的右边不要写成“商”,“钉”字的两种读音的区别。“留”字左上部分的正确写法。

4、学生跟着老师书空练写生字,学生在书上田字格里练写。

5、课件出示:“摘葡萄”练习。

6、给生字组词,并提出不懂的词语,集体理解。

三、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布置作业:书写生字、练习选用文中好词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提问:葡萄沟是个怎么样的地方?(学生回答)

二、精读课文

(一)借助生字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汇报展示自己喜欢读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句子一: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这句话把葡萄展开的茂密枝叶比作凉棚)课件出示相关图片,直观感悟,指导朗读。

句子二: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这句话写出了葡萄的长势喜人,颜色鲜艳,重点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以及与“五颜六色”的区别。)课件出示相关图片,感受葡萄的诱人,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指导朗读,读出对葡萄沟的喜爱及向往之情。

课件出示填空:到了(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 )底下,有( )的、( )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美丽极了。

句子三: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利用课件中的图片结合句子,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谈话:摘下来的葡萄吃不完怎么办?(送到城里去卖、制成葡萄干)

2、播放本段课文朗读录音,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葡萄干在哪里制成葡萄干?怎么制成的?

3、指名汇报:①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②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周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③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重点理解第二句,明白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课件出示“阴房”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老师质疑过渡:葡萄沟是个怎么样的地方?

(是个好地方)

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读出对葡萄沟的赞美、喜爱以及向往之情。

三、课文总结

葡萄沟怎么个好法?指名回答:水果多、葡萄五光十色、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人热情。随机板书。

四、课后拓展:引导学生夸夸自己的家乡,课件出示填空指导学生完成。

五、板书设计

10、葡萄沟

葡萄 五光十色

葡萄干 颜色鲜、味道甜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人们 热情好客

3、二年级下册语文《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旅游的形式,带领学生走进葡萄沟,去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运用多种方法品词品句,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

3、以情促读,以读怡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进入情境

1、我会写:看拼音写词语。

2、引读第一段。

3、引入课文,让我们从课文中再次走进葡萄沟吧!

二、品读感悟景和情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在葡萄沟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2、反馈交流:

⑴在葡萄沟你看到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现句子)

①研读句子: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A、指导朗读。

B、课件欣赏茂密的枝叶。

C、给画面配音。

②研读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A、体会葡萄多:

a、从哪个词中看出葡萄多?

b、课件欣赏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

B、体会葡萄美:

a、从哪些词中看出葡萄美?

b、理解体会“五光十色”,并进行说话训练。

③指导朗读:

⑵在葡萄沟,你听到了什么吗?

研读句子:“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热情好客的维吾尔老乡准会摘下最甜、最美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①读一读,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②表演维吾尔老乡热情地招待客人,让学生体会维吾尔老乡的热情好客。

3、参观阴房,品尝葡萄干:

⑴默读第三自然段,了解阴房。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葡萄干的晾制过程。

⑶品尝葡萄干,感受色鲜味甜。

三、拓展实践 升华情感

1、课外拓展,感受葡萄干的有名。

2、语言实践:为葡萄沟的葡萄、葡萄干做广告。

3、总结升华:说说心里最想说的一句话。

4、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葡萄沟》习题教学设计

☆课文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éi wú ěr zú qiū jì liú xià xìnɡ zi mào mì mì táo

shān pō dā jiàn cǎi zhāi tiě dīnɡ shān ɡōu nénɡ ɡòu

二、填空。

1、葡萄沟的葡萄种在山坡的_________上。_________的枝叶向四面_________,就像搭起了一个个_____________。

2、葡萄沟的葡萄数量很多,__________________地挂在绿叶底下。葡萄的颜色也很多,有_________、_________、紫的、暗红的、淡绿的,______________,美丽极了。

3、葡萄沟的人,是一群_______________的维吾尔族老乡。葡萄干是在_________里制成的,颜色______,味道______,非常有名。

4、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是因为那里不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茂密的流动的绿色的

美丽的成串的香甜的

☆选词填空。

各式各样五光十色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美丽极了。

热情 热烈

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摘下最甜的葡萄给客人吃。

闻名 有名

新疆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

☆猜一猜。

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谜底是_____)

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谜底是_____)

☆说一说:新疆还有什么特产?你的家乡呢?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有什么特产吗?

☆画一画:你能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一串串的葡萄吗?画好后张贴在教室里,布置成葡萄园。

5、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葡萄沟》教学设计

一、 与文本对话 确定教学目标

文章中的知识点 :

字:揭示课题识字:沟。查找地图识字:疆、鲁、番、维、吾。以旧带新识字:难堆准谁—维语—吾。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堡、沟。形近字对比识字:密—蜜。编字谜、猜字谜识字:多一句(够);弟弟站在木头边(梯)。联系生活识字:梯(电梯)、维(维生素)、蜜(蜂蜜)

词:理解“盛产、茂密、凉棚、五光十色、展开”等词语的意思。

句:理解并掌握句子跟句子之间的连接方法——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并能自我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文章的主题思想:

主要内容:

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不仅因为那里有最好的葡萄,更因为那里有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读这篇课文,不但要让学生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还要让他们在读中产生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增强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热爱之情。

文章的表达形式:

运用描写、按时间顺序叙述,表现了对于祖国大好河山好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热爱。

知识目标: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运用学法迁移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在理解生词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并读出感情,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二、与编著对话 确定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第二自然段。本段共有4句。第一句写葡萄的种植地点,从第2句开始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分别写了夏季和秋季,葡萄成长和成熟时的情况;第4句写在葡萄成熟的日子里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的表现。

与学生对话 确定教学难点

对于二年级学生文章的难点在第二自然段,要准确领会第二自然段的词句,并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三、 教学策略的选择

采用了情景创设、组织讨论交流、相机诱导、以读代讲、开放课堂,课外延伸等教法,学法是采用自主学习体验法、合作交流探究法、相互辩论法、思维拓展图文结合想象法、品词赏句法。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1段,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列举葡萄沟生产水果的。

3.正确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二)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读题。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产哪些水果?

(2)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3)把课文读正确。

2.检查与学习。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①读准三个带点的生字:新疆吐鲁番

②出示"吐鲁番"、"葡萄沟"、"新疆"3个词,请同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③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

(2)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为什么?

①仔细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收获。

②交流讨论。

要点:

a.葡萄沟不但出产,而且盛产。

b.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介绍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的。

c.联系上下文理解:盛产。

d.有一个顿号。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3.正确地朗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读准生字,给正确的读音打"√"。

凉棚(pénɡ pónɡ)好客(hǎo hào)荫房(yīn yìn)

(3)读通长句子,注意下面3句话。

①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扛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②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③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荫房里制成葡萄于。

4.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练习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

2.准确理解第二自然段的词句并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学过程:

1.提出学习目标

(1)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葡萄沟》一课。(板书:葡萄沟)

(2)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葡萄沟是怎样的地方?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板书:好地方)

(3)提出课时学习目标

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2)指名回答思考题。(板书:盛产水果)

"盛产"是什么意思?出产水果很多,可说盛产--出产的大米很多呢?杭州盛产什么?

(3)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呢?老师引读第二句。(老师读表示月份的词)

说说老师读的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这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小结: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过渡:葡萄沟不但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而且也是个景美人美的地方。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这一自然段,编好句序。

(2)再次默读,想一想,这一段中的句子基本上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用"--"划一划这些词。

交流、讨论思考题,提醒学生注意"这时候"也是表示时间的词语。

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看,这段话是从第几句开始,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3)学习第二句

①指读,其他同学思考:这句话写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

根据回答板书:夏季枝叶茂密

②你从哪些词与看出枝叶长得很茂密?枝叶怎么会像凉棚?

③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来到葡萄沟,来到这茂密的枝叶搭起的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凉快、惬意)

带着舒畅的心情读句子。读时,重音读哪一个词?(凉棚)

自由准备后,再指读。

(4)学习第三句

①自由轻声读句子,想一想,这句话主要讲: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

(根据回答板书:秋季葡萄)

②哪些词写出了葡萄的美丽?

③着重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

(板书:五光十色一大串一大串)

a."五光十色"描写葡萄的什么美丽?课文中提到了哪些颜色?形容颜色多的词还有哪些?(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b.在文中,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行吗?为什么?

("五光十色"不仅写出葡萄的颜色很多,而且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同时,也说明葡萄成熟了,获得丰收)

④指导朗读。

秋季,当我们再次来到葡萄沟,看到五光十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我们真想说--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和对葡萄沟的赞叹。

范读--自由读--指读--齐读

⑤小结:不管是夏季,还是秋季,葡萄沟的景色总是那么美丽。

(板书:景色美丽)

(5)学习第六句。

①男生齐读句子。

②说说句子讲谁怎么样。

③你从哪些词感到老乡的热情好客?

理解"谁会"和"说个够"的意思。

④女生齐读句。注意突出反映老乡热情好客的词语。

(6)小结:学了这一段,大家了解到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7)包含着赞美之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写什么?(板书:葡萄干有名)

(3)用"--"划出写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的特点的词。说说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为什么有名。

分析"颗粒大、味道甜、颜色鲜"的三个词的结构。然后说说这样的词;水果多、景色美、名气大……

(5)小结: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葡萄沟的确是个好地方。

5.总结

(1)讨论: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的哪些情况。

(3)师小结:是啊,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机会到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一尝盛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

(4)配乐齐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盛产水果

葡夏季枝叶 茂密好

萄景色美丽 地

沟秋季葡萄 一大串一大串 五光十色 方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 有名 颗粒大 味道甜 颜色鲜

6、二年级下册语文《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知识点教授:

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能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口头造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技能运用:

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

3、激发情感:

通过讲读、理解课文,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教学用具】

教学录像带、电教用器。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目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大意,掌握课文生字词)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日月潭》这篇课文了,那大家喜欢“日月潭”这个地方吗?为什么?

(生述)

现在,老师要再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一个与日月潭一样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看图生述)

2、播放课文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情感。

3、过渡语设计:葡萄沟这个地方可真美呀!大家喜欢“葡萄沟”吗?

(生述)

师揭示并板书课题:葡萄沟。

二、设疑点、齐读课文解疑

1、提问:那你们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齐读一遍课文。

(纠正部分字读音)

2、师诱:课文中告诉了我们葡萄沟是一个出产什么的地方?

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九十月有葡萄。但我们“葡萄沟”这个地名,却只提到什么水果呢?

(葡萄)

“葡萄沟”出产了那么多水果,照理应叫“水果沟”,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呢?等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就知道原因了。

三、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各自然段及带有生字的词,生词多读几遍。

2、全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呢?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地方的什么东西呢?

(生:葡萄沟的葡萄)

3、出示想一想,初知课文大意:

⑴明确题目要求(指名读题),思考三个问题,并找出相应的段落。

⑵师布置默读,并检查默读效果。

⑶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呢?那里是干什么的?都出产什么水果呢?人们最喜爱什么水果?哪一个自然段回答了想一想当中的第1个问题呢?

第1组朗读第一自然段。

⑷为什么人们最喜爱葡萄沟的葡萄呢?哪一个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1、2组朗读第二自然段。

⑸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呢?

师:大家喜欢葡萄干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吗?哪个自然段回答了我们的疑问?

3、4组朗读第三自然段。

4、你们喜欢“葡萄沟”这个地方吗?为什么呢?现在可不可以用我们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一起来回答呢。

(师板书:真是个好地方)

四、生字词教学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

2、指名学生认读、齐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7、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葡萄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激发他们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理解自然段,抓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第二自然段,在理解各句的基础上,抓住全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第三自然段,帮助学生在理解句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抓住全段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录音磁带、录像带和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爱吃葡萄吗?吃时感觉味道怎么样?
2.引入:对,我和同学们有一样的感觉,葡萄酸中带甜,非常好吃。
那么,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哪儿生产的葡萄最多最好吗?(新疆葡萄沟)
3.揭示:(板书)
好极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葡萄沟这一课。
二、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板书板书:①葡萄沟的葡萄多、好。②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过渡语:课文中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自然段。
三、讲读
〈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边听边想:
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定3名同学分句读,说每句话。
谁能把这三句话讲的意思用一句话表达出来?第二句总的说葡萄沟出产的水果,第三句具体说有哪些水果。
3.默读思考:第二句和第三句有什么关系?
4.三句话讲了三层意思,请你联系全文想想:在这一段中,哪句话讲的意思是主要的?(追问)为什么?
你能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吗?
师:今后我们在总结自然段的段意时,就要紧紧抓住跟课文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句子。(板书)
葡萄沟的葡萄。最惹人喜爱
5.齐读,注意读出人们喜爱葡萄的心情,突出主要内容。
过渡语:葡萄沟葡萄最惹人喜爱,那么,你觉得葡萄沟的葡萄长得怎么样呢?
〈二〉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
板书:葡萄沟的葡萄长得特别好,(而且结得好多)
2.你从书中哪些句子,词语中感到葡萄长得特别好呢?
默读边读边画
生答:“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1〉从“茂密”一词可以看出葡萄的枝叶长得很旺盛,又多又好叶子一个压着一个看不出缝隙,说明叶子长得又多又好。
揭示:这个句子是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你还能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看出葡萄长得又多又好呢?
生答:从“一个个”中,先比较“一个”和“一个个”
书上用了“一个个”,“一个个”比“一个”的数量要多得多。
一棵葡萄就像一个绿色的凉棚,棵棵葡萄都像绿色的凉棚,连成一片,说明葡萄长得又多又好。
〈3〉问:为什么说“像搭起一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观察图)
生答:因为葡萄是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梯田的形状象一级一级的楼梯,一个台阶上就有一个绿色的凉棚,葡萄长得又多又好,连成了一片,所以说“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过渡语:葡萄的长势这样喜人,又丰收在望,你们高兴吗?你能把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2~3名)
〈4〉指名读(2名)评议
(追问)你还能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到葡萄长得又多又好呢?
生读:“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板书
a.从“一大串一大串”中可以看出葡萄不仅长得好,而且数量多,获得了大丰收,一串挨着一串地挂在葡萄架上。
(观察图)这是葡萄成熟后的景象,果实累累一大串挨着一大串。
b.从“有……”中看出葡萄的品种很多,结得也多,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从葡萄成熟后的颜色我们可以看出葡萄的品种很多,课文中为什么说“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c.五光十色什么意思?色彩鲜艳,形式多样。
①读这句话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小声读仔细体会)再指名读。
②为什么你会觉得它很美?
③你能结合书上这个句子和生活中你见到的葡萄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吗?
④四人一组讨论。
学生发言:在阳光的照射下,光线映在了葡萄上,各种葡萄反射出来的光,交织在一起,色彩非常鲜艳。
想象:下过雨后,雨滴落在各种葡萄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5〉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使人眼前仿佛看到了那五光十色的葡萄,成熟后的葡萄这样美,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
〈6〉指名读(3名),再齐读。
(过渡语)是啊,葡萄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实在是惹人喜爱,更是让人垂涎欲滴。
〈7〉请你接着往下看,哪儿还写出了葡萄长得又多又好?
指名读,说
(“热情好……最甜……吃个够”)
抓住“最甜”和“吃个够”,因为葡萄多、好、甜才会让人吃个够,反之,也就不会了。
〈8〉通过朗读,分析老师教你在总结段意时抓住跟课文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句子的方法,谁能说说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葡萄沟的葡萄长得枝叶茂密,结得又多又好。
(过渡语)是啊,葡萄沟的葡萄长得枝叶茂密,结得又多又好,再加上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让我们吃了个够,我们为我们国家有这样的地方而感到高兴自豪,请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读出赞美它的感情。
〈9〉齐读
〈三〉第三自然段:
(过渡语)葡萄获得了大丰收,有这么多这么好的葡萄,人们吃也吃不完,就想尽了各种方法来很好地食用它,你都知道人们都是怎么食用它的吗?
(学生发言)
同学们说得好极了,葡萄沟的人们也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来很好地食用它,他们除了同学们所说的外,就把剩余大量的葡萄制成了葡萄干。
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三段(请一名同学读)
1.指名读,其他思考: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生答:把成串的葡萄……葡萄干。
2.在哪儿制成的?阴房什么样?
(看实物)(看录像)
3.制成的葡萄干什么样?为什么很有名?
(拿出葡萄干)
〈1〉观察一下它的颜色怎么样?
〈2〉(品尝)味道怎么样?(板书)色鲜味甜有名
师:这一段主要讲什么内容呢?
老师这儿有三个答案运用我们刚才学习的总结段意的方法来判断。
思考:这一节主要要讲什么?
(出示小黑板)
(改为投影片)
每句话讲的什么意思,哪句是主要的?
〈1〉介绍阴房的样子。()
〈2〉流动的热空气使葡萄制成葡萄干。()
〈3〉葡萄沟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方法:
①指名读
②自由读
③判断,说明理由。介绍阴房的样子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说明这里的葡萄干色鲜味甜有名。
过渡语:葡萄沟的葡萄长得这样好,品种又这样多,已让人垂涎欲滴,葡萄干又是这样的色鲜味甜,又有这么多的用处,更是让人垂涎三尺。你们说,葡萄沟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
〈四〉第四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作者在了解了葡萄沟后,饱含对葡萄沟深深的爱意,发出了心中的赞语,请你怀着与作者同样的感情,抒发出你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3.指定2名读,再齐读。
四、欣赏歌曲
葡萄沟的葡萄瓜果甜又甜,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整个新疆都是好地方,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歌曲《新疆好》
(过渡语)我们不仅从书上了解到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而且从歌中也听到了,同学们喜欢葡萄沟吗?
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全文,仔细体会。
想想:为什么说它是个好地方?
五、小结(对照板书)
1.生:葡萄沟出产水果,尤其是葡萄长得又多又好,制成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所以说它真是个好地方。
2.师:是啊,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将来同学们若是有机会去新疆,一定要去葡萄沟观赏那五光十色的葡萄,亲口品尝那刚制成的味道鲜美的葡萄干。

板书设计:
葡萄沟

8、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葡萄沟》导学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2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感受老乡的热情。

教学重点

1.生字的教学

2.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学难点

1.生字“密”和“蜜”的记忆与书写。

2.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具准备

1.一张地图中国地图。

2.多媒体课件或吐鲁番葡萄沟的录像带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猜谜导入

1.猜谜: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2.出示中国地图:在我国新疆吐鲁番有个盛产葡萄的地方,这就是葡萄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读准每个字音,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出示本课生字,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3.指导识记并书写“密”和“蜜”

(1)看看这两个字,看你发现了什么?怎样能把这两个字区分开来?

(2)写字的时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自己书写两个,师生共评。评后再写一个,找找自己的进步。

4.读准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5.再读课文,要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不好读的多读几遍。

三、细读课文,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全班交流

2、小组合作,分段读课文,然后共同探讨: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葡萄 五光十色

老乡 热情好客 是个好地方

葡萄干 色鲜味美

四、整体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葡萄沟的什么。

五、教师小结

六、课堂作业设计(任选一题)

1.小组合作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或葡萄干

2.收集家乡的风景、特产、人物等,介绍自己的家乡。

3.画一画五光十色的葡萄,办个图画展。

4.写一写本课的优美词句,丰富自己的积累。

5. 我是仿写小能手。(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仿写)

到了(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 )底下,有( )的、( )的、紫的,( )的、( )的,( ),美丽极了。

秋天到了,公园里的菊花盛开了,有( )的、( )的、( )的、( )的,五颜六色,( )。

七、板书设计:

葡萄沟

葡萄 五光十色

老乡 热情好客 是个好地方

葡萄干 色鲜味美

9、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葡萄沟》优秀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 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二、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对本课生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二)预习内容

1.标:标出自然段

2.划:划出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3.记:把文中的好词好句作好记号。

4.想:提出问题,想想收获。

三、导学案:

(一)预习交流

1.组内交流合作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识字方法。

2.开展读课文比赛,看谁读得通顺,没有错别字。

(二)合作交流

读议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教师巡视,学生简单批画。

2.再读文,讨论:从哪里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交流

第一自然段

1.教师引读句子: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欢的葡萄成熟了。

2.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体会人们对葡萄的喜爱之情。

第二自然段重点抓住描写“夏季枝繁叶茂” 、“秋季葡萄美丽”和“老乡热情好客”等语句进行感悟。

1.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学生感悟什么是“凉棚”,用简笔画画一个凉棚,让学生读文辨析“一个个”和“一个”的区别。

2.多媒体课件演示秋季的葡萄,引导学生比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的区别。(“五光十色”不仅写出颜色之多,而且还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五光十色”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如灯、礼花、雨花石等)请学生用它进行说话练习。

【运用多种方式把静止的文字还原为生动可感的画面,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换词比较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发展了想象思维。】

3.抓住“准会”“吃个够”等词语师生共同表演老乡招待的场面,感悟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4.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学生进入情境朗读课文)

(三)课堂检测:

1.基础巩固:

读一读,写一写,看谁写得更工整。

zǔ guó sì jì shān pō liú dòng

( ) ( ) ( ) ( )

比一比,填一填。

坡( ) 季( ) 密( )

波( ) 秀( ) 蜜( )

沟( ) 搭( ) 摘( )

够( ) 塔( ) 滴( )

2.合作探究:

想一想,填一填,回答问题。

葡萄住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 )底下,有( )的,( )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美丽极了。

(1)这段共有________句话。

(2)这段话中,葡萄的颜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一大串一大串”可以看出葡萄__________________。

(4)哪个词表示葡萄的颜色多,很漂亮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拓展:

想一想,写一写。

我们的家乡也很美,把你了解到的家乡的特产,名胜写下来吧!

(五)书 写:

学写“吾、季、留、杏、蜜、密”六个字。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双胞胎”:蜜—密(形似);同结构:吾、季、留、杏、密、蜜(上下结构)

(2)学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相机进行重点指导。:

蜜、密: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扁,一撇不能漏掉。

(3)小组内互相评价打等级。

【学生自主观察发现书写规律,临摹仿写,使教师的相机指导有的放矢。评价交流,激发了学生写好字的兴趣。】

四、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五光十色:比喻色彩鲜艳,式样繁多。课文里形容葡萄的颜色多而鲜艳。

热情:热烈的感情;有热情

梯田:沿着山坡开垦的一级一级的农田。样子像楼梯,边缘筑有田埂,防止水土流失。凉棚:供人遮阳乘凉的棚子。

好客:乐于接待客人。

碉堡:打仗用于防守的建筑物。四周建筑得严严的,留有几个小孔,可以往外射击。本课用于比喻晾制葡萄干的阴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