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二年级下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一等奖
本课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感情。全诗共分三小节。全诗语言活泼流畅,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亲切感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唱歌曲。
2、认识本课10个生字。
3、感受课外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美好,懂得珍惜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唱歌曲。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感受课外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美好,要珍惜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
课件、歌曲、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请同学们先和老师一起看屏幕,屏幕里的景色美吗?看着美丽的景色,老师还想给大家防首歌。我们一边欣赏美丽的景色,一边听好听的歌。 好吗?
师:这首歌美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一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这首歌。(板书: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看到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尽情想象:迷人的环境,美丽的季节,放松的身心,欢乐的时光,欢声笑语……同学们会想到什么?
生:海面、划船、双桨、蓝天
师:同学们,刚才的歌曲好听吗?
生:好听。
师:你想学吗?
生:想。
师:谁知道,要想学会一首歌,你得先学什么?谁知道?
生:调、曲子、歌词
师:对拉。歌词。同学们,这首歌这么好听,我们又想把它学会。走,我们现在就去快乐读书屋。(板书:快乐读书屋)请同学们轻轻的把书打开到19页。
二、指导阅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尽量看汉字读,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读。
生: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爱读课文的过程中,一定有不认识的字吧?
生:没有、有。
师:老师想问问,当你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生:我是看拼音认识的、我是先圈画出来。在看拼音。
师:大家说的办法都不错,现在就请同学们在读一边课文,圈画出来我们认识的字。开始吧!
生:读课文,圈画生字。
师:同学们圈画的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认识啦)好,现在老师就考考你。(出示小黑板)
师:快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生字卡片)
生:生字卡片。
师:同学们猜猜,老师想用卡片和大家玩点什么?
生:开火车。
师:现在我们已经把不认识的字都认识了,同学们在读时就应该,更流利、更有感情对吗?请你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
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一找你们不懂的地方,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听听别人的看法。
生: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汇报。
师:接下来。我们要举行个小竞赛,过的优胜的小组,每人得到一朵掉红花。要求:同学们在小组里选一名同学参加比赛。
生:轮流到黑板前表演。
师:请大家一起课文。
师:下组合作试背歌词。
三、学唱歌曲(课件演示)
四、教师总结
快乐的生活用云伴随着同学们,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永远荡起快乐的双桨,就让我们在着美妙的音乐中走出快乐读书屋,结束这党课。好,下课。(播放歌曲)
2、二年级下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本课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感情。全诗共分三小节。全诗语言活泼流畅,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亲切感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唱歌曲。
2、认识本课10个生字。
3、感受课外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美好,懂得珍惜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唱歌曲。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感受课外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美好,要珍惜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
课件、歌曲、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请同学们先和老师一起看屏幕,屏幕里的景色美吗?看着美丽的景色,老师还想给大家防首歌。我们一边欣赏美丽的景色,一边听好听的歌。 好吗?
师:这首歌美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一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这首歌。(板书: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看到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尽情想象:迷人的环境,美丽的季节,放松的身心,欢乐的时光,欢声笑语……同学们会想到什么?
生:海面、划船、双桨、蓝天
师:同学们,刚才的歌曲好听吗?
生:好听。
师:你想学吗?
生:想。
师:谁知道,要想学会一首歌,你得先学什么?谁知道?
生:调、曲子、歌词
师:对拉。歌词。同学们,这首歌这么好听,我们又想把它学会。走,我们现在就去快乐读书屋。(板书:快乐读书屋)请同学们轻轻的把书打开到19页。
二、指导阅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尽量看汉字读,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读。
生: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爱读课文的过程中,一定有不认识的字吧?
生:没有、有。
师:老师想问问,当你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生:我是看拼音认识的、我是先圈画出来。在看拼音。
师:大家说的办法都不错,现在就请同学们在读一边课文,圈画出来我们认识的字。开始吧!
生:读课文,圈画生字。
师:同学们圈画的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认识啦)好,现在老师就考考你。(出示小黑板)
师:快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生字卡片)
生:生字卡片。
师:同学们猜猜,老师想用卡片和大家玩点什么?
生:开火车。
师:现在我们已经把不认识的字都认识了,同学们在读时就应该,更流利、更有感情对吗?请你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
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一找你们不懂的地方,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听听别人的看法。
生: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汇报。
师:接下来。我们要举行个小竞赛,过的优胜的小组,每人得到一朵掉红花。要求:同学们在小组里选一名同学参加比赛。
生:轮流到黑板前表演。
师:请大家一起课文。
师:下组合作试背歌词。
三、学唱歌曲(课件演示)
四、教师总结
快乐的生活用云伴随着同学们,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永远荡起快乐的双桨,就让我们在着美妙的音乐中走出快乐读书屋,结束这党课。好,下课。(播放歌曲)
3、《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诵读感悟,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诗歌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每一节诗歌所讲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欣赏歌曲,放声自读。
三、初读感知,了解诗意。
四、巩固字词,指导抄写。
1、小朋友,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为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是讲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景。
2、板书课题,结合学习生字:
“荡、桨”。
1、大家想读这首诗歌吗?它是一首著名儿童歌曲的歌词,词作家乔羽所写。
2、先来听歌曲,会唱的跟着唱。
3、接下来放声读,再读给同桌听。
1、指导学生逐节朗读。
2、初步了解诗歌每小节的内容。
3、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
1、请大家读读这些生字新词,出示生字新词。
2、看哪几个生字较难写?
3、指导“墙、爽”的笔顺。师范写。
4、指导学生在习字本上练习写生字。
自由交流喜欢在公园或郊外玩的原因。
读准“荡、桨”。读准诗歌标题。
欣赏歌曲,并跟着唱。
自己结合生字表注音自由放声读。同桌互读。
以各种形式逐节朗读。
2、在小组中讨论每小节的内容。然后汇报交流所了解到的。
3、小组读,齐读感受诗歌韵律。
读生字新词。
同桌讨论,然后交流。
练习“墙、爽”的书写。
学生练写生字。
通过欣赏歌曲,感受歌词的美,并把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去。
作业设计:
1、练习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诵读感悟,想象诗境。
三、总结全诗,指导背诵。
1、谈话引入:昨天,我们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浆》这首诗歌,大家了解了什么?
2、想进一步了解吗?
(一)学习第一节
1、请大家先读一读。
1、哪些同学愿意读第一节?
2、从这节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3、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引导抓住“荡推、倒映、环绕、轻轻、飘荡”等词,展开想象。
4、谁能读出此情此景?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节
1、请同学自读第二节。
2、想想这节又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引导在讨论的基础上交流。
4、点拨:“红领巾”指少先队员,“阳光”既是实写,又包含着党的关怀的意思。
5、引导在诵读中体会少年儿童此时喜悦的心情。
(三)学习第三节
1、引导边读第三节边展开讨论。
2、点拨:“我们”指谁?怎样是尽情欢乐?
3、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1、练习朗读全诗,看每节有什么相同处。引导初步了解“反复”。
2、引导根据歌词具体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
3、指名背诵。
回忆,说说通过上课学习所了解的。
导入学习。
自由朗读诗歌。
指名读第一节。
边诵读边感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感悟此时“水清、色丽、人欢”的场面。
练读,指名读,齐读。
请学生自读第二节。
学生小组讨论。
交流所体会到的。
体会“红领巾”与“阳光”的关系,“迎”和“洒”包含的意思。
诵读体会。
边诵读边讨论。
交流诵读中感悟对当,祖国的感激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找出每节相同处,并练习朗读。
练习背诵。
背诵诗歌。
通过反复朗读诗歌,进一步感悟、理解诗歌的内涵。
作业设计:
1、指导完成“荡、墙”的扩词和积累语言。
2、指导完成练习册上一些习题。
3、组织学唱这首歌。
板书设计
倒映环绕(美丽的风景)
1、让我们荡起双浆洒望听(喜悦的心情)
问谁安排(无限的感激)
4、语文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教案
导语: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教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生词,学会书写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的幸福,认识到要好好珍惜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
1、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1、教师质疑:课文诗歌有三节,分别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写的?你会用怎样的感情来读?为什么?
2、小组选择你喜欢的一节探究学习。教师听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提示: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词,分为三个小节,每节的结构基本一致,内容浅显易懂,但是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也应当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作者在描写景物是按照从远到近,从静到动的顺序来写的,先写远处的白塔、绿树、红墙,后写水中的鱼儿。同时在写鱼儿的时候,作者还运用了拟人的描写手法。最后一节是写小伙伴的质疑“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可以在学生的自我感悟中的出答案。歌词中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每一次出现的语言环境是不同的,所以朗读的情感也应该不一样,第一次是被美丽的风景陶醉,可以读的轻柔一些;第二次是面对活泼的小鱼,可以读的轻快一些,最后一次出现在感受幸福生活的快乐,语音可以适当的提高,读出愉悦欢快的感受。
4、学生感情朗读全文。
5、练习背诵课文。
6、指名背诵课文。
三、书写生字。
1、自由认记“洒、做、课、排”,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重点指导“洒”,右边是“西”。
3、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四、作业设计
1、用下面的部首组成本课学习的生字。
2、扩词。
浪()()()周()()()
凉()()()课()()()
排()()()洒()()()
3、区别组词。
浪()轻()做()课()
很()青()作()棵()
4、学唱这首歌
板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
海面:白塔
四周:绿树、红墙
水中:鱼儿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5、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感情。全诗共分三小节。全诗语言活泼流畅,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亲切感人。
学情分析:
本诗描写的是少年儿童的生活,表达的是少年儿童愉悦的感情。因此,教学本课可从儿童的现实入手。启发学生回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以唤起学生与诗中少先队员相似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想象,促进学生感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练习说话,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一个字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有感情地练习说话。
4、通过诵读感悟,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
录像、录音机、小黑板、卡片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导看图、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 作者乔羽(乔羽作词)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 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
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文。
③ 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 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 小船…………
四周………… 我们…………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小船、白塔、绿树、红墙
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作业:
1.描红:
2、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指导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 提问 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 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
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四、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 、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 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五、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附: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 环绕 (欣赏)自然
迎、洒、望、听 (歌唱)热爱 党
问 谁安排 (感情)祖国
6、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4、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
计划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磁带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解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生字:荡、桨
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ang)
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ǎnɡ)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卡片正音。
推开波浪环绕红墙
凉爽洒悄悄地 功课
(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浪 lnɡ 边音;爽 shuǎnɡ 翘舌音;洒 sǎ 平舌音)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 桨 塔 周 墙 洒 悄 愉 排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生字)
如: 谁记推狼记浪 消记悄西记洒 不记环
塔和墙,指导分析字形结构。(注意墙的笔顺)
2、指导书写。
荡、桨、墙要写得紧凑。
爽要居中写。
3、学生练习描红。
7、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教学要求: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唱一唱这首歌。
能力目标:重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知识目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准备: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可以制作课件,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向往。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课文。
3.学生范读课文。
4.学生质疑。
5.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中,边读课文边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三、学习生字。
出现了两个生字,教学时注意字型的写法,可采用换部首的方法记字。如:奖 桨 愉 偷,通过换部首,使学生区分行近字;桨的右上角是夕,不要多写一点。
补充词语:迎面愉快欢乐幸福安排。
注意:凉爽的爽的写法。
第二课时
一、学唱歌曲。
在学习课文时,可以与音乐课整和,让学生先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这首歌的基调是欢快的,表达一种愉快的心情。采用小声跟唱,教师领唱,学生领唱等多种形式,最后进行表演唱,小合唱,独唱等形式的竞赛,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感情的目的。
二、活动。
可事先布置收集各类学生活动的照片,如:大队会春游比赛等。通过补充,加深理解童年生活是多么幸福,快乐。
板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
愉快生活 快乐学习
热爱祖国
8、语文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课时教案
导语: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课时教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的幸福,引导学生懂得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歌曲磁带和录音机。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7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挂图、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看图听音乐,说说你从歌词和图画中都知道或感受到了什么?
2、大体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歌曲创作背景
每当唱起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就会不知不觉地走进歌词中描绘的这种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想起刚刚过去,或者早已逝去的童年。童年的歌,总是令人难忘;这一首歌,更令几代人都难以忘怀,因为,它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1955年,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200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50多年来,乔羽共创作了1000多首歌词,每首都不过数百甚至数十字,似乎并不起眼,但是品味着抒情的歌词,心头却会涌起纯真、振奋、美好的感觉。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合作交流认识的字。
(方法提示:小组长负责抽卡点名认读;或全组轮读;同座互相抽查。)
(3)全班集体交流反馈。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认了字,又读了词,把他们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读的准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后还可以把课文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
3、指名读,检查生字和课文的认读情况。
4、整体感知
(1)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指名反馈。学生说,老师总结。
三、精读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同座互相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并说说诗歌写了什么。
四、书写生字。
1、自由认记“浪、周、轻、凉”,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重点指导“轻”,右边的书写要重点提示。
3、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五、课后作业。
1、认读生词。
双桨、推开、倒映、白塔、凉爽、幸福、波浪、四周、轻轻、安排、做功课
2、写出下列多音字的两个不同读音,并组词。
倒( )( ) ( )( ) 中( )( ) ( )( )
3、熟练地朗读课文。
9、小学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教学反思
《让我们荡起双桨》A案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5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5个字。
2.掌握本课生字,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式、同桌交流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4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3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9个字。
2、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挂图、磁带、录音机。
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式、同桌交流式
板书设计: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挂图
一、歌曲导入:
教师说:“今天,老师跟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下面老师就把这首歌放给你们听。听的时候可以把课本翻开第一页,边听边看课文,看看歌词和课文有什么联系?
放歌曲。指名回答。
这首歌好听吗?想唱吗?如果我们把课文读熟了相信你们一下就学会唱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课吧!
二、教学互动: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利用课后生字表或书后查字表认识这些生字,并将这些字多读者几遍,读准为止。
(2)小组合作交流认识的字。方法可多样化,可以用他们喜爱的方式。教师要巡视指导,及时肯定交流学习的好办法。(方法有:小组长负责,抽卡点名认读;或全组荆炎车轮读者;或男女生互问互读者等等。)
(3)全班集体交流反馈。
A:1:小雨点落到哪棵小草上?
指名学生试连,当学生连对后,小草可摇动叶子说:“谢谢你给的小雨点,真甜呀!”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B:2:出示“三个生字娃娃”:“映、轻、唱”说:我们的名字有太好
读者,你们发现读时要注意什么?
(应轻唱:翘舌音,)
当学生说对三个字应注意的地方后,课件在生字娃娃一起说:“看来,我们的小秘密躲不过小朋友聪明的眼睛哟!”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刚才我们认了字,又读了词,可真能干!把他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读的准吗?那咱们赶紧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的同学把课文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
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字音读准了没有。
3、整体感知
(1)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指名反馈。学生说,老师总结。
三、和谐发展:
1、朗读课文。
2、师让学生根据挂图讲述自己看到了什么,先说一说,试着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书写生字。
1、自由认记,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重点指导
3、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课后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以及双横线中的1个字,会正确书写5个字。
2、继续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巩固课后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以及双横线中的1个字,会正确书写5个字。
2、激发学生探求课外知识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式、同桌交流式
板书设计: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入:
复习旧知,认读生字及词语。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1.同桌合作交流,读懂了些什么?
2.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学生体会“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这句话。(可采取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等到形式。)
三、指导书写其他生字
四、指导背诵(多种形式:同桌、小组、男女生)
作业设计:
学唱这首歌
《让我们荡起双桨》B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7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挂图、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看图听音乐,说说你从歌词和图画中都知道或感受到了什么?
2、大体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歌曲创作背景:
每当唱起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就会不知不觉地走进歌词中描绘的这种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想起刚刚过去,或者早已逝去的童年。童年的歌,总是令人难忘;这一首歌,更令几代人都难以忘怀,因为,它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1955年,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200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50多年来,乔羽共创作了1000多首歌词,每首都不过数百甚至数十字,似乎并不起眼,但是品味着抒情的歌词,心头却会涌起纯真、振奋、美好的感觉。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合作交流认识的字。
(方法提示:小组长负责抽卡点名认读;或全组轮读;同座互相抽查。)
(3)全班集体交流反馈。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认了字,又读了词,把他们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读的准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后还可以把课文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
3、指名读,检查生字和课文的认读情况。
4、整体感知
(1)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指名反馈。学生说,老师总结。
三、精读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同座互相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并说说诗歌写了什么。
四、书写生字。
1、自由认记“浪、周、轻、凉”,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重点指导“轻”,右边的书写要重点提示。
3、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五、课后作业。
1、认读生词。
双桨、推开、倒映、白塔、凉爽、幸福、波浪、四周、轻轻、安排、做功课
2、写出下列多音字的两个不同读音,并组词。
倒()()()()中()()()()
3、熟练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生词,学会书写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的幸福,认识到要好好珍惜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1、教师质疑:课文诗歌有三节,分别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写的?你会用怎样的感情来读?为什么?
2、小组选择你喜欢的一节探究学习。教师听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提示: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词,分为三个小节,每节的结构基本一致,内容浅显易懂,但是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也应当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作者在描写景物是按照从远到近,从静到动的顺序来写的,先写远处的白塔、绿树、红墙,后写水中的鱼儿。同时在写鱼儿的时候,作者还运用了拟人的描写手法。最后一节是写小伙伴的质疑“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可以在学生的自我感悟中的出答案。歌词中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每一次出现的语言环境是不同的,所以朗读的情感也应该不一样,第一次是被美丽的风景陶醉,可以读的轻柔一些;第二次是面对活泼的小鱼,可以读的轻快一些,最后一次出现在感受幸福生活的快乐,语音可以适当的提高,读出愉悦欢快的感受。
4、学生感情朗读全文。
5、练习背诵课文。
6、指名背诵课文。
三、书写生字。
1、自由认记“洒、做、课、排”,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重点指导“洒”,右边是“西”。
3、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四、作业设计:
1、用下面的部首组成本课学习的生字。
2、扩词。
浪()()()周()()()
凉()()()课()()()
排()()()洒()()()
3、区别组词。
浪()轻()做()课()
很()青()作()棵()
4、学唱这首歌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