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爱祖国》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二年级下册《爱祖国》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懂得要热爱伟大的祖国,初步培养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万里长城、飞翔、白鸽、参天、伟大”等词语的意思。
3、会用“我爱……我爱……”写一句话。
4、会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万里长城、无边的大海、飞翔的白鸽、参天的大树”等词语的理解,使学生从中感受祖国的伟大、辽阔和美丽。通过对两个句式的训练和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城、翔、鸽、参”四个生字的读音要到位;“翔、参”二字的书写要端正。“为什么我要爱伟大的祖国?”指导学生说完整,说清楚。它既是说话训练、思想教育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cai、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万、翔、鸽、参”四个生字,理解“万里长城、无边、飞翔、参天”等词义。
2、初读课文,学习第1~4节,理解这4节诗句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小朋友,上学期我们学过课文《祖国山水多美丽》,谁来说说从车窗里看到了祖国哪些美丽的景色?
2、今天我们来学一首爱祖国的诗歌,板书课题。齐读
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叫( )。我们都是( )。我们都爱( )。
出示课题,说说你爱祖国吗?为什么?联系《祖国山水多美丽》。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听老师范读,思考小作者爱祖国的什么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读拼音,记记字形,数数小节。
检查自学情况:1、卡片认读字词。正音:城、翔、参
2、分节指名朗读课文,评议。
三、学习1-4节,指导朗读。
㈠、学习第1节。
1、指名朗读这两句诗。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我”爱什么?口头填空:我爱( ),我爱( )。出示课件,认识长城。说说这是什么?]你知道一些关于长城的什么知识?教师适当讲述有关长城的资料。再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小河里有什么?你在家乡的小河里干什么?
2、教学生字“万”。独体字,查横部,工3画,[强调第二笔是“横折钩”]笔顺横-横折钩-撇,万表示数目多。
3、指导朗读。哪个字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爱)那怎样才能读出作者“爱”的思想感情?听录音:我爱/万里长城,我爱/家乡的小河。爱、万里、家乡读重音。试读,指名读,齐读。
4、总结学法。
a、口头填空:我爱( ),我爱( )。
b、看课件说说“为什么爱”。
c、有感情地朗读。
㈡、学习2-4节。
1、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自学第2-4节。用“——”划出诗句中写“我爱什么”的词语。(无边的大海、飞翔的白鸽……)
2、说说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理解:无边、飞翔、白鸽、参天
教学:翔:左右结构羊字部或羽字部,共12画。
鸽:鸟字旁,形声字。
参:上中下结构,si部,共8画。
3、讨论回答:“我”为什么爱无边的大海、飞翔的白鸽、参天的大树、美丽的花朵、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呢?让学生各抒己见。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试读,跟录音读,指名读,齐读。
㈢齐读1-4节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3、有感情齐读。
四、作业指导。
1、抄写生字。指导:翔(左窄右宽)、参(摆正)。
2、每个字写3个。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学过的字词,学习第5节,理解这一节诗句的意思。
2、背诵全诗,教学生字“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看拼音写字词。
xiang ge can wan li chang cheng
飞( )白( )( )天( )[1、2两题同时进行,第2题做完后集体批改并齐读。]
3、齐读1-4节,连线
无边的 大树
飞翔的 大海
参天的 花朵
美丽的 白鸽
反馈
二、学习第5节。
1、指名读。为什么说“我最爱伟大的祖国”?
a、比较“爱”与“最爱”一样吗?
b、什么叫“伟大”?祖国有哪些地方伟大?
教学:伟,单人旁,组词。
2、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重音词“最爱、伟大”。指名读,齐读。
你要/问我/最爱什么?我最爱/伟大的/祖国。
3、句式训练:我爱( ),我爱( ),我最爱( )。
三、朗读全诗。
有兴趣的自己朗诵给同学听。
四、背诵课文。
1、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用引读法来指导背诵。
问:你爱什么?背:我爱万里长城,我爱家乡的小河。
问:你爱什么?背:我爱……
2、反复练习。
3、也可让学生介绍自己好的背诵方法,与大家交流。
4、指名背,齐背。
五、教师总结。
鼓励学生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贡献,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六、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伟”。
2、完成其余作业。
板书:
1、爱祖国←--------------------
长城 小河 ↑
我爱 大海 我爱 白鸽 ↑
大树 花朵 ↑
爸爸妈妈 老师同学 ↑
↓ ↑
最爱伟大的祖国——————————
2、二年级下册《爱祖国》教案
教学目标:
1、懂得要热爱伟大的祖国,初步培养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万里长城、飞翔、白鸽、参天、伟大”等词语的意思。
3、会用“我爱……我爱……”写一句话。
4、会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万里长城、无边的大海、飞翔的白鸽、参天的大树”等词语的理解,使学生从中感受祖国的伟大、辽阔和美丽。通过对两个句式的训练和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城、翔、鸽、参”四个生字的读音要到位;“翔、参”二字的书写要端正。“为什么我要爱伟大的祖国?”指导学生说完整,说清楚。它既是说话训练、思想教育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cai、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万、翔、鸽、参”四个生字,理解“万里长城、无边、飞翔、参天”等词义。
2、初读课文,学习第1~4节,理解这4节诗句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小朋友,上学期我们学过课文《祖国山水多美丽》,谁来说说从车窗里看到了祖国哪些美丽的景色?
2、今天我们来学一首爱祖国的诗歌,板书课题。齐读
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叫( )。我们都是( )。我们都爱( )。
出示课题,说说你爱祖国吗?为什么?联系《祖国山水多美丽》。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听老师范读,思考小作者爱祖国的什么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读拼音,记记字形,数数小节。
检查自学情况:1、卡片认读字词。正音:城、翔、参
2、分节指名朗读课文,评议。
三、学习1-4节,指导朗读。
㈠、学习第1节。
1、指名朗读这两句诗。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我”爱什么?口头填空:我爱( ),我爱( )。出示课件,认识长城。说说这是什么?]你知道一些关于长城的什么知识?教师适当讲述有关长城的资料。再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小河里有什么?你在家乡的小河里干什么?
2、教学生字“万”。独体字,查横部,工3画,[强调第二笔是“横折钩”]笔顺横-横折钩-撇,万表示数目多。
3、指导朗读。哪个字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爱)那怎样才能读出作者“爱”的思想感情?听录音:我爱/万里长城,我爱/家乡的小河。爱、万里、家乡读重音。试读,指名读,齐读。
4、总结学法。
a、口头填空:我爱( ),我爱( )。
b、看课件说说“为什么爱”。
c、有感情地朗读。
㈡、学习2-4节。
1、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自学第2-4节。用“——”划出诗句中写“我爱什么”的词语。(无边的大海、飞翔的白鸽……)
2、说说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理解:无边、飞翔、白鸽、参天
教学:翔:左右结构羊字部或羽字部,共12画。
鸽:鸟字旁,形声字。
参:上中下结构,si部,共8画。
3、讨论回答:“我”为什么爱无边的大海、飞翔的白鸽、参天的大树、美丽的花朵、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呢?让学生各抒己见。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试读,跟录音读,指名读,齐读。
㈢齐读1-4节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3、有感情齐读。
四、作业指导。
1、抄写生字。指导:翔(左窄右宽)、参(摆正)。
2、每个字写3个。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学过的字词,学习第5节,理解这一节诗句的意思。
2、背诵全诗,教学生字“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看拼音写字词。
xiang ge can wan li chang cheng
飞( )白( )( )天( )[1、2两题同时进行,第2题做完后集体批改并齐读。]
3、齐读1-4节,连线
无边的 大树
飞翔的 大海
参天的 花朵
美丽的 白鸽
反馈
二、学习第5节。
1、指名读。为什么说“我最爱伟大的祖国”?
a、比较“爱”与“最爱”一样吗?
b、什么叫“伟大”?祖国有哪些地方伟大?
教学:伟,单人旁,组词。
2、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重音词“最爱、伟大”。指名读,齐读。
你要/问我/最爱什么?我最爱/伟大的/祖国。
3、句式训练:我爱( ),我爱( ),我最爱( )。
三、朗读全诗。
有兴趣的自己朗诵给同学听。
四、背诵课文。
1、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用引读法来指导背诵。
问:你爱什么?背:我爱万里长城,我爱家乡的小河。
问:你爱什么?背:我爱……
2、反复练习。
3、也可让学生介绍自己好的背诵方法,与大家交流。
4、指名背,齐背。
五、教师总结。
鼓励学生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贡献,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六、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伟”。
2、完成其余作业。
板书:
1、爱祖国←--------------------
长城 小河 ↑
我爱 大海 我爱 白鸽 ↑
大树 花朵 ↑
爸爸妈妈 老师同学 ↑
↓ ↑
最爱伟大的祖国——————————
3、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我爱祖国》综合资料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掌握“红领巾、花朵、老师、同学”等词语。认识“旗、鸽”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诗歌。全诗围绕“爱”,倾吐了少年儿童的心声。先通过少年儿童对亲近的人和熟知的事物的爱,体现了他们的爱心。然后通过自问自答,突出最爱的是祖国,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识记和书写生字。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万里长城和五星红旗的彩色投影片或挂图、中国地图。
生字卡片、朗读录音磁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6个生字中,“最”的声母是平舌音,“领”的声母是边音,韵母是后鼻音,“巾”的韵母是前鼻音,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着重指导学生分析识记以下几个生字。
爱:下面是“友”,不是“发”。
领:左右两部分都是学生没学过的,可先教“页”字旁,用书空方法记忆;左边的“令”要与“会”区别。
巾:要与“中”区别字形。
要:上边的“”,要与“西”区别,第五笔是竖,不是竖弯。
最:用熟字分析字形,上面是扁日,左下是“耳”,第一横要长一些,右下是“又”。
2.写字教学
“爱、领、最”三个字的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些。
“朵”的第二笔是横折弯,没有钩,不要写成“几”。
(三)词句教学
这首诗是以小学生的口吻写的,内容浅显易懂,感情真挚。“万里长城”可以出示投影片,老师作简要介绍,或请游览过长城的小朋友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标志,可出示投影片,启发学生说说学校的升旗仪式或回忆在国际比赛中,当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运动场上就会奏起国歌,升起五星红旗的情景。“白鸽”是和平的象征,要让学生体会到,爱白鸽就是热爱和平,愿天下的孩子都和我们一样过着幸福的生活。“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是红旗的一角,象征用烈士的鲜血所染成。爱红领巾就要继承革命烈士的遗志,时刻准备着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理解“祖国”一词时可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
(四)朗读指导
朗读本课,要在理解句子意思之后再练习。用加重语气、放慢速度等方法读出热爱祖国的感情。例如:你要问我/最爱什么?我/最爱我的祖国。“祖国”不仅要读重音,速度还要放慢些,要一字一字地读清楚,但不能断开,语气要十分肯定。
(五)练习提示
第四题是句子练习。先让学生读读例句,再用提问的方法,启发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感知“最”的前后是句子的两个部分:谁(什么)最怎么样。可以问:谁最喜欢踢足球?可以填写“我”“我们”,也可以填上人名,如“小明”等。第三句要求填写主语和谓语,可以问学生:什么最怎么样?(中国的长城最长。那座楼房最高。)还可以问:谁最怎么样?(京京学习最用功。老师最关心我们。)
(六)扩展活动
组织学生收集歌颂祖国的儿歌,召开一个《我爱祖国》的诗歌朗诵会。还可以收集祖国大好河山的照片,出一期《伟大的祖国》壁报。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揭示课题
知道“祖国”的意思和我们祖国的名称。
(二)初读课文
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指名试读课文,读后评议
(四)引导读中领会
1.引读或轮读第一句。师:我爱——,生:万里长城;……让学生在读中熟悉这一句式:谁爱什么。再让学生自由说说为什么爱。不一定顺序说,知道什么说什么。最后老师点出第一句表达的顺序。
2.读最后两行,想想说说:我为什么最爱祖国?
教师简要介绍祖国的自然状况和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六)复习巩固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2.启发学生分析识记生字。
(七)用田字格指导学生写字
(八)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第三题和第四题)
(九)布置扩展练习
请小朋友收集与祖国有关的图片,准备参加“我爱祖国”图片展。
五、参考资料
长城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57年,“楚国方城以为城”,这是关于长城的最早的记载。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进行修缮,连贯起来。故址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这就是俗称的“万里长城”。至今还有遗迹残存。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筑过长城。明代为了防御异族的侵扰,前后修筑长城达18次。
长城有6700公里长,从远处看像一条巨龙。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现在,长城已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4、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我爱祖国》教案
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是世界上大国之一。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我爱祖国》教案,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我爱祖国》教案
1、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掌握“红领巾、花朵、教师、同砚”等词语。了解“旗、鸽”二个字。
2.有情感地诵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起门生热爱祖国的思惟情感。
2、教材申明
本课是一首诗歌。全诗环绕“爱”,倾诉了少年儿童的心声。先通过少年儿童对密切的人和熟知的事物的爱,表现了他们的爱心。然后通过自问自答,凸起最爱的是祖国,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思惟情感。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指点门生有情感地诵读和背诵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识记和誊写生字。
3、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万里长城和五星红旗的彩色投影片或挂图、中国地图。
生字卡片、诵读录音磁带。
(2)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六个生字中,“最”的声母是平舌音,“领”的声母是边音,韵母是后鼻音,“巾”的韵母是前鼻音,要指点门生读准字音。侧重指点门生剖析识记如下几个生字。
爱:下面是“友”,不是“发”。
领:左右两部份都是门生没学过的,可先教“页”字旁,用书空法子记忆;左侧的“令”要与“会”区分。
巾:要与“中”区分字形。
要:上边的“”,要与“西”区分,第五笔是竖,不是竖弯。
最:用熟字剖析字形,上面是扁日,左下是“耳”,第一横要长一些,右下是“又”。
2.写字教学
“爱、领、最”三个字的笔划较多,要写紧凑些。
“朵”的第二笔是横折弯,没有钩,不要写成“几”。
(3)文句教学
这首诗因此小学生的口气写的,内容浅近易懂,情感真挚。“万里长城”可以出示投影片,教师作扼要介绍,或请旅游过长城的小朋友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星红旗”是咱们祖国的标志,可出示投影片,开导门生说说黉舍的升旗仪式或回想在国际比赛中,当中国运动员得到金牌时,活动场上就会奏起国歌,升起五星红旗的情形。“白鸽”是和平的意味,要让门生领会到,爱白鸽就是酷爱和平,愿全国的孩子都和咱们同样过着幸福的生存。“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是红旗的一角,象征用烈士的鲜血所染成。爱红领巾就要承继革命烈士的遗志,时候准备着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理解“祖国”一词时可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让门生认识咱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咱们的祖祖辈辈都生存在这里。
(4)诵读指点
诵读本课,要在理解句子意思以后再实习。用加剧语气、放慢速率等法子读出热爱祖国的情感。例如:你要问我/最爱甚么?我/最爱我的祖国。“祖国”不但要读重音,速率还要放慢些,要一字一字地读明白,但不能断开,语气要非常确定。
(5)实习提醒
第四题是句子实习。先让门生读读例句,再用发问的法子,开导门生把句子补充完全,感知“最”的先后是句子的两个部份:谁(甚么)最怎样。可以问:谁最喜欢踢足球?可以填写“我”“咱们”,也可以填上人名,如“小明”等。第三句要求填写主语和谓语,可以问门生:甚么最怎样?(中国的长城最长。那座楼房最高。)还可以问:谁最怎样?(京京学习最勤奋。教师最关切咱们。)
(6)扩大运动
组织门生采集颂扬祖国的童谣,召开一个《我爱祖国》的诗歌朗诵会。还可以采集祖国大好河山的照片,出一期《巨大的祖国》壁报。
(7)课时支配
教学本课可用一—二课时。
4、教学计划举例
(1)揭露课题
晓得“祖国”的意思和咱们祖国的名称。
(2)初读课文
要求门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读课文,认识课文主旨。
(3)指名试读课文,读后评断
(4)引诱读中体会
1.引读或轮读第一句。师:我爱——,生:万里长城;……让门生在读中熟识这1句式:谁爱甚么。再让门生自由说说为何爱。不一定次序说,晓得甚么说甚么。末了教师点出第一句表达的次序。
2.读末了两行,想一想说说:我为何最爱祖国?
老师扼要介绍祖国的天然状态和伟大成就,激起门生热爱祖国之情。
(5)指点门生有情感地诵读和背诵课文
(6)温习巩固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2.开导门生剖析识记生字。
(7)用田字格指点门生写字
(8)讲堂实习(课后实习第三题和第四题)
(9)部署扩大实习
请小朋友采集与祖国有关的图片,准备参加“我爱祖国”图片展。
5、参考资料
长城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防御,各在情势险峻的处所构筑长城。据《左传》记录:公元前657年,“楚国方城认为城”,这是关于长城的最先的记录。秦始皇灭六国同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进行修葺,联贯起来。故址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这就是俗称的“万里长城”。至今还有遗址残余。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各代都曾构筑过长城。明朝为了防御外族的扰乱,先后构筑长城达 18次。
长城有6700千米长,从远处看像一条巨龙。如许派头宏伟的工程,在天下历史上是一个巨大的事业,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气力。如今,长城已成为咱们伟大祖国的意味。
5、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我们爱祖国》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激发对祖国的情感。
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所展示的诗情画意,仿写诗句。
3.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和蓬勃的发展,激发孩子们爱祖国,为祖国骄傲、自豪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理清诗歌的结构;通过诵读,体会诗歌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学着仿写诗句。
难点:将优美的诗句通过积极的体会、想象转化为对祖国的全新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澎湃的爱。理解诗歌词句,体会词句的美,诗歌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心愿卡。
学生:搜集有关赞美祖国的诗歌、歌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爱”导入,激起爱国之情,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要为你们带来什么礼物呢?猜猜吧!我想起了一个字“爱”,就将这个“爱”字送给你们吧!
(多媒体出示“爱”,师解说)
师:就让我们再次面对这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大声地说一句——我们爱祖国!
(多媒体出示图片与课题)
师:孩子们,让我们走进诗歌《我们爱祖国》,尽情抒发自己对祖国的那份爱吧!
(板书课题,生读)
二、预习诗歌、认识生词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三、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情况,读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巍峨、国徽、骆驼、燃烧、奥运、涓涓细流)
2.重点理解生词“巍峨”“涓涓细流”。
3.指导朗读。
(1)抽学生分小节朗读。
(2)学生评价,主要引导从字音方面评。
4.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让学生找出“这首诗歌是围绕哪两句诗句展开的”,并勾画出这两句诗。
(2)师:这首诗歌根据这两句诗句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什么是祖国?”第二部分是“什么是对祖国的爱?”
(多媒体出示问题与答案)
四、精读诗歌,情感交流
师:下面让我们也围绕这两句诗句深入学习诗歌,感受作者的情感,激荡起我们心中的情感。
(一)什么是祖国?(第1~4节)
师:先来学习第一部分“什么是祖国”。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倾听作者的述说。
(多媒体出示“什么是祖国”)
1.邀请男生读第一部分1~4诗节(分组读),再次感知诗节,找到喜欢的诗节。
2.根据学生情况,相机教学。
师:孩子们找到让你备受感动的小节了吗?将这小节读出来跟大家分享吧!
第2节(师范读)
(1)教师范读,学生品味。
(2)让学生谈体会。
(3)喜欢这小节的学生再溶入情感朗读或看图片试着背诵。(多媒体出示诗歌相应的图片与诗句)
第3节(个别读)
(1)抽学生朗读。
(2)抓住喜欢的诗句谈感受。
(3)教师相机补充相关的知识点,帮助理解诗句。
(4)引导朗读或背诵这小节。(多媒体出示诗歌相应的图片与诗句)
第4节(评价读)
(1)抽学生朗读。
(2)让读这小节的学生说说喜欢这小节的原因,教师及时补充总结。
(3)理解后,学生再读这小节,并试着自我评价前后两次朗读,再谈体会。
(4)想读这小节的学生再读,将自己的理解融入读中去。(多媒体出示诗歌相应的图片与诗句)
3.课后第2题。
(1)小组交流。(多媒体出示课后第2题)
(2)全班交流,完成2题。
①将小组交流结果在全班汇报。
②动笔完成课后第2题,仿写诗句。
(3)总结。
①师:听到你们心中的答案,我也想把我心中的答案与你们分享,祖国在我们心中就是——(多媒体出示图片,师解说)
②反复朗读“祖国是我们心中的一首爱之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多媒体出示“祖国是我们心中的一首爱之歌”)
(二)什么是对祖国的爱?(第5~8节)
1.邀请女生读第二部分5~8诗节(分组读),再次感知诗节,找到喜欢的诗节。
2.根据学生情况,相机教学。
师:来读读这一部分中你们最喜欢的小节吧!
第8节(挑战读)
(1)抽学生朗读,邀请挑战者挑战读。
(2)教师及时评价,对比在这小节中5个破折号的读法,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不同的理解。
(3)再读这小节体会破折号的读法。
第6、7节(分组读)
(1)邀请两个组的学生,分组朗读6、7小节。
(2)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回忆平时自己做过哪些爱国的举动?
(3)再次回归到朗读中去,深情表达对祖国的爱。
五、拓展,升华情感
1.选择喜欢的方式表达“爱”。
(1)到台前深情地朗读或背诵诗歌中喜欢的小节;
(2)表演歌唱赞美祖国的歌曲,用歌声唱出对祖国的爱;
(3)提起手中的笔,写下对祖国的爱,画出祖国的明天,并把心愿卡贴在黑板上。
2.总结。
师:什么是祖国?什么又是对祖国的爱?这将是我们用生命去努力诠释的一首不灭的爱之歌!此时,就将我们对祖国的爱融入读课题的声音中。
板书:
18.我们爱祖国
里面贴上学生
填写的心愿卡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对主题教学方法的一次摸索,主题教学是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并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简单地说,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里说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而是文化主题,是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如在本课中对祖国那份相通的爱国情感。借助于“爱国之情”这一主题,学生会觉得原来爱祖国并不是空洞的一句口号,原来爱祖国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情况下,再来进行诗句的学习、推敲,同时达到深化情感的目的。
6、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回祖国去》教案
课型:精讲课
教学分析
课文写了中国解放了,华罗庚决定放弃美国的优越的生活条件,回自己的祖国去,把知识献给祖国,为祖国尽力。
教学要求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华罗庚热爱祖国的思想。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查找华罗庚的故事。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通过查找资料,知道了华罗庚是什么人,也知道了他的一些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华罗庚的又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笔勾出不认识的字和新出现的词语,多读几遍,并从中找出要认识的字读一读。
2.出示会认字的卡片。
(1)先读词语,再认生字。
(2)凭借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
后鼻音:辆、庚
翘舌音:授、值
h、f区别:华(huà)妇(fù)
多音字:华:huà华罗庚huá中华
(4)引导点拨,识记生字。
①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启发。
②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及时评价。
(5)再读课文。
①把生字新词带入课文中,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
②同学互读互评。
③全班齐读。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认读要写的7个生字,(出示卡片)用7个字分别口头组词。
价值城市喊叫夫妇华罗庚大厅
(2)指导观察、总结规律
重点指导:
“土”作为部首,最后一笔是提。
“值”右边里面三横。
“妇”女+彐。
(3)师范写,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华罗庚热爱祖国的思想。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2.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读课文1-5自然段。
(1)你读懂了什么?
(a.中国解放了b.华罗庚想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2)华罗庚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高兴、自豪)
(3)他决定回到自己的祖国去的决心是怎样的?(坚定)
指导朗读,读的时候要读出高兴、激动、自豪的感情。
“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语气要读出坚定的不可动摇的决心。
齐读1-5自然段。
2.默读6-11自然段
(1)一些美国朋友来到码头为华罗庚送行,这时,他们仍然挽留、劝阻华罗庚,华罗庚是怎么说的呢?读华罗庚说的话:
投影:“是的,我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不,把知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才有价值,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2)从华罗庚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a.回祖国的决心坚定不移,劝阻是没有用的。B.华罗庚爱国)
(3)怎样读才能把华罗庚的爱国情感读出来呢?
(“自己的祖国”重音,“我是一个中国人”以自豪的口气读)
(4)齐读,体现华罗庚爱国的感情。
(5)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把学识献给祖国才有价值,他要为祖国尽力。)
三、总结全文
谁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最让你感动也是你最想说的的话?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才有价值。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师:说得好,中国解放了,华罗庚总算盼到了这一天,他决定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把学识献给祖国,为祖国尽力。
四、将查找到的华罗庚故事说给同学们听
指名上台演说。
五、作业
读课文
7、三年级下册教案《 我不能忘记祖国 卢沟桥》教案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课文记叙了15岁的宋庆龄到美国留学时,在一次讨论历史方面问题的班会上,以自己对祖国的真挚情感有力地驳斥一位美国学生关于“……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的谬论,表达了宋庆龄对祖国的未来充满着信心,充满着理想和希望。课文故事内容具体、感人,语言优美、生动,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感受语文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自悟自得的过程。本设计力求避免教师繁琐的分析讲解,通过“读中悟,悟中赏,赏中读”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语言,提高阅读质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读懂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学习“导语”,导入新课
1、学生自学“导语”部分,说说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2、由“导语”下面的插图引入,让学生交流、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宋庆龄。(亦可教师介绍)
3、揭示课题:我不能忘记祖国。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
(1)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感知字(词)义;
(2)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
(1)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错音,着重指导学生读好词句,把课文读通读顺;
(3)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宋庆龄的什么故事?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是怎样围绕“我不能忘记祖国”这一主题把文章写具体的?
(2)画出宋庆龄说的两段话,多读几遍,看看从中读懂了什么,或者还有什么不懂的,把它写下来,准备和同学交流。
三、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读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悟词语的意思;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上的位置,互相提醒书写时应注意些什么;
3、让学生说说哪些字较难写,有侧重点地指导书写:资、索、谓、洲、淘、雅、虑。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提出讨论话题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二、组织讨论,赏读课文
1、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同学之间互相倾听,互相补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学生赏读课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重点围绕宋庆龄说的进行赏读指导:
(1)从这两段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体会到了宋庆龄怎样的情感?
(2)宋庆龄当时是怎样说这两段话的?结合理解课文有关语句,体会宋庆龄的外表与内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联系上下文,体会“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和“我不能忘记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理想和希望”这两句话的含义。
3、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感情朗读。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词语花篮”上,或抄写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
2、收集有关宋庆龄的故事、图片等,准备与别人交流。
26.卢沟桥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2、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录象或光盘等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四、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郊区反抗平坦纪念馆完好无损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3、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交流、品读
(1)写卢沟桥设计科学,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和举例说明的方法,体现了卢沟桥气魄的雄伟,设计的合理科学;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泸定桥座落在甘孜洲泸定县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朝康熙44年。建成于1706年,“泸定桥”三字由康熙皇帝御笔题写,并立御碑于桥头。泸定桥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径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这座名桥现已修葺一新,并成为旅游胜地。
8、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册)语文:《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2、运用自学结合老师指导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默读听读,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2、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华罗庚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出画像,介绍人物
1、(出示画像)提问:同学们,这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你认识他吗?(华罗庚)
2、介绍华罗庚。
华罗庚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36年赴英国留学,1946年赴美国,1950年回国。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研究,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4、根据题目质疑。
问题: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
(二)初学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能适当停顿。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提醒注意:华是多音字,当姓讲的时候读作“hua”。
3、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标出自然段。(十四个自然段)
4、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至九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九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天”是哪一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这一天”指的是“祖国解放的那一天。”
学生:从这话句中可以看出来。“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板书:祖国解放
(2)在国外突然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你能想像华罗庚当时是什么心情吗?
学生:我想华罗庚一定很激动。
他一定很高兴。
(3)从哪儿看出他高兴、激动的心情呢?请你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词语,用“——”画出来,再读一读。
学生:从“急步”一词可以看出他激动。“急步”就是很着急地走,他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情绪了。
从“扬了扬手中的报纸”可以看出他很高兴。
从“斩钉截铁”一词可以看出他的决心。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1)过渡: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自己当时贫穷落后的祖国,而不在繁华的美国待着呢?
(2)默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他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3)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其他同学思考;他们两个人各自的想法是什么?
学生:美国教授瞧不起我们中国,他想留住华罗庚为美国作贡献。
华罗庚想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祖国,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
(4)自由读华罗庚说的话,讨论:他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板书:献给——不会遗憾——为祖国尽力
美国教授认为华罗庚回到自己的祖国是把学识抛掉了,而华罗庚认为不是这样;美国教授认为他这样做太可惜了,而华罗庚认为自己这样做才不会遗憾。这一切都说明华罗庚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板书:热爱祖国
(5)齐读华罗庚说的话。
3、学习第十四自然段。
齐读
(四)总结扩展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爱国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师生配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
解放斩钉截铁敬佩尽力
2、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3、全班交流汇报。
封:左右结构。左边两土撂在一起,最后一笔是“”,右边是“寸”/
借: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昔”。
初:左右结构。左边是“”,不要写成“”,右边是“刀”。
渊: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的笔顺是:
博:左右结构。左边是“十”,右边是“”,第三笔不出钩。
令:上下结构。“今”字加一笔就是“令”。
敬:左右结构。左边是“苟”,右边是“攵”。
佩: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第三笔是“一”,不要写成“”。
遗:半包围结构。里面是“贵”,外边是“”。
憾: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感”。
(三)扩词练习(开火车比赛)
封:封锁封建封闭
借:借口借用借钱
初:初中初升当初
渊:深渊渊博
敬:尊敬敬爱敬礼
憾:震憾遗憾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综合练习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组词语。
萝()今()借()
罗()令()措()
二、填上合适的内容。
()()
一座一个一辆
三、补充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
例:老师批改作业。
下班以后,老师还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
(1)同学们看电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带我看展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用“斩钉截铁”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2001年2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最高奖得主之一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专家袁隆平。
袁隆平爷爷出生在大城市,怎么会去学农,研究水稻呢?有两件事激励了他。
6岁时,他来到武汉郊区的一个园艺场郊游。啊,多漂亮的花儿,多诱人的水果,他被深深吸引住了,缠着园丁问这问那,并立下“我一定要去学农”的志愿。
20世纪60年代,中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好多人没有饭吃,袁隆平下定决心要在农学上有所作为。“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成为他终身追求的目标。
为了培育出优良的稻种,他几乎天天泡在稻田里,一片田,一株稻地去寻找可以用来杂交的稻穗,最后终于从14000株稻穗中找到了36株,培育出了大量杂交水稻,使水稻的产量大大地提高。
他研究的杂交水稻被世界科学组织称赞为“东方魔稻”,他也受聘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
(1)写出句中加点词的近义词。
1)多漂亮的花儿!()
2)多诱人的水果!()
3)“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成为他终身追求的目标。()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小时候()和()激励袁隆平爷爷研究水稻,他培育出了()水稻,大大地提高了()。
9、语文三年级下册《25、我不能忘记祖国》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庆、资等9个字,会写庆斯讨等14个字,学习亿万大众无忧无虑等词语。
能力目标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理解宋庆龄的两段话。
教学难点同上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了解我国妇女的杰出代表宋庆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她15岁留学时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中勾划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谁?
2、读后你有什么想法?
四、再读课文,粗知词意
1、把课文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利用工具书,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也要求教同学。
1齐读课题。
2、(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边读边勾划生字
3、自学生字
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指名读课文,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结合课题,想想课文讲了宋庆龄的什么故事?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并讨论:
1)在讨论的时候,一位美国学生说了什么?
2)当班长主宋庆龄讲讲时,她讲了些什么?
3)有一位同学问她:你为什么总是祖国呀、大众呀?你不觉得这是自寻烦恼吗?她是怎样回答的?
二、反复朗读引导体会。
引导学生理解宋庆龄说过的两段话。
这些话说明了宋庆龄坚信自己的祖国必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她对祖国充满了希望和理想,表达了她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
1、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汇报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简单的,请同学自己解决,
三、体会下面的句子:
1、重点体会:
l 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但它永远发球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会被淘汰
l 因为她有广阔的土地,有勤劳的人民,有悠久的历史,有富饶的物产,有优良传统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教学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四、课外拓展:
收信有关宋庆龄的故事、图片等资料。
五、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自己组织语言回答问题,也可以和小组商议并交流结果。
分角色读一读,注意读出不同人的不同语气和心情。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25不能忘记祖国
宋庆龄:杰出妇女代表
对祖国的理想和希望
热爱祖国的深深情怀
教学后记
教学中我通过启发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句子重点指导。并围绕宋庆龄的两段话来题解问题,让学生深入体会 课文所表达的她的热爱祖国的感情。
10、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不能忘记祖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读懂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学习导语,导入新课。
1、学生自学导语部分,说说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2、由导语下面的插图引入,让学生交流、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宋庆龄。(亦可教师介绍)
3、揭示课题:我不能忘记祖国。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
(1)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感知字(词)义;
(2)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
(1)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错音,着重指导学生读好词句,把课文读通读顺;
(3)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宋庆龄的什么故事?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是怎样围绕我不能忘记祖国这一主题把文章写具体的?
(2)画出宋庆龄说的两段话,多读几遍,看看从中读懂了什么,或者还有什么不懂的,把它写下来,准备和同学交流。
三、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读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悟词语的意思;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上的位置,互相提醒书写时应注意些什么;
3、让学生说说哪些字较难写,有侧重点地指导书写:资、索、谓、洲、淘、雅、虑。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提出讨论话题。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二、组织讨论,赏读课文。
1、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同学之间互相倾听,互相补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学生赏读课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重点围绕宋庆龄说的进行赏读指导:
(1)从这两段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体会到了宋庆龄怎样的情感?
(2)宋庆龄当时是怎样说这两段话的?结合理解课文有关语句,体会宋庆龄的外表与内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联系上下文,体会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和我不能忘记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理想和希望这两句话的含义。
3、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感情朗读。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词语花篮上,或抄写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
2、收集有关宋庆龄的故事、图片等,准备与别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