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锯是怎样发明的》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二年级上《锯是怎样发明的》教案一等奖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讲述了鲁班发明锯的过程,由结构分析可看出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了解中国的古代伟大发明锯的发明过程,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领悟到发明创造源于强烈的好奇心、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孜孜不倦的勤奋,学会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和一个勤奋的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了解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
2·学会12个生字。
3·理解传说、发明、需要、徒弟、陡、厉害、发现、口子、启发、工具、果然等词语的意思。能照样子写句子,会用发现造句。
4·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教学字词,让学生知道鲁班发明锯的过程。
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实物(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实物锯,问:这是什么?(生:……)锯有什么用呢?(生:……)是由谁发明的叫锯?他为什么要发明锯?是怎样发明的? (小黑板出示问题)这节课潘老师就要和大家开始我们的探索之旅,学习一节新课《锯是怎样发明的》。
2、与教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指名读。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用疑问的这是一个问句)
二、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正音,通读文句。
(1)题目本身就是一个问题,看到这样的课题,同学们的小脑袋中会冒出不少的小问号。会问的小朋友也一定很会学习。那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开始。学生自由读课文。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边读边圈画生字,认读生字。(挑战读、开火车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朗读展示,指名接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谁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学生边读边评。(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问题)
2、教师范读
四、围绕重点,精读感悟。
1、默读课文,集体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读书,自主感悟,并及时交流读书体会。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2、讨论
(1)谁发明了锯
(2)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
①这是棵怎样的小草?课文的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
②体会仔细一看、发现。指导用发现造句。说说发现的意思(区别看见)。
③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可真厉害!课文中哪几句话写出了这个意思?请你读读课文把它们划出来。
(3)这几句话该怎么读才能显出小草的锋利?互相评议,指导读。
3、这时鲁班又怎么想?
如果照小草的叶子那样,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在树上来回拉,不是比用斧子砍强得多吗?
(1)这句话很长,谁能读好?指导读。
(2)这句话的意思懂吗?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3)互助解疑,齐读句子。
4、鲁班的设想成功了吗?读第四节的最后一句。
(1)哪儿个词最能体现鲁班成功了?(果然)
(2)指导读句。
五、明白道理,积累运用。
1、你知道了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2、古代的鲁班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并勇于实践发明了锯,那现在人那?(最后一自然段)
3、创设情景:当时与鲁班一起干活的人也十分佩服他。有的还十分好奇,追问鲁班是怎么发明出锯的。你猜,鲁班会怎么说?
六、古今中外发明创造信息交流会。
1、展示收集资料。
2、我的奇思妙想
3、总结
板书:锯是怎样发明的
一天砍不了几棵 上山
被草划破手
又快又省力 发明锯
教后反思:
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应该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我这堂探究性语文课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让学生向父母,向他人请教,向书刊查阅,更有条件地甚至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资源,上网查寻所需资料,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各显神通,多渠道地尝试解决了灵活的“作业”,让他们成为了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中,学生又真正尝到了主人的滋味,出现了开头一幕令人欣喜的场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更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实现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方信息交流,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新世纪对低年级语文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增加、扩大信息量,充实、完善自己,满足课堂上求知欲望强烈、信息来源广泛的孩子们。教师更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不仅仅停留在参考书中的某一种答案,更要追求思维的多维化,引导学生尝试从逆向、或其它不同角度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2、二年级上《锯是怎样发明的》教案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讲述了鲁班发明锯的过程,由结构分析可看出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了解中国的古代伟大发明锯的发明过程,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领悟到发明创造源于强烈的好奇心、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孜孜不倦的勤奋,学会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和一个勤奋的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了解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
2·学会12个生字。
3·理解传说、发明、需要、徒弟、陡、厉害、发现、口子、启发、工具、果然等词语的意思。能照样子写句子,会用发现造句。
4·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教学字词,让学生知道鲁班发明锯的过程。
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实物(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实物锯,问:这是什么?(生:……)锯有什么用呢?(生:……)是由谁发明的叫锯?他为什么要发明锯?是怎样发明的? (小黑板出示问题)这节课潘老师就要和大家开始我们的探索之旅,学习一节新课《锯是怎样发明的》。
2、与教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指名读。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用疑问的这是一个问句)
二、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正音,通读文句。
(1)题目本身就是一个问题,看到这样的课题,同学们的小脑袋中会冒出不少的小问号。会问的小朋友也一定很会学习。那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开始。学生自由读课文。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边读边圈画生字,认读生字。(挑战读、开火车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朗读展示,指名接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谁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学生边读边评。(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问题)
2、教师范读
四、围绕重点,精读感悟。
1、默读课文,集体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读书,自主感悟,并及时交流读书体会。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2、讨论
(1)谁发明了锯
(2)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
①这是棵怎样的小草?课文的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
②体会仔细一看、发现。指导用发现造句。说说发现的意思(区别看见)。
③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可真厉害!课文中哪几句话写出了这个意思?请你读读课文把它们划出来。
(3)这几句话该怎么读才能显出小草的锋利?互相评议,指导读。
3、这时鲁班又怎么想?
如果照小草的叶子那样,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在树上来回拉,不是比用斧子砍强得多吗?
(1)这句话很长,谁能读好?指导读。
(2)这句话的意思懂吗?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3)互助解疑,齐读句子。
4、鲁班的设想成功了吗?读第四节的最后一句。
(1)哪儿个词最能体现鲁班成功了?(果然)
(2)指导读句。
五、明白道理,积累运用。
1、你知道了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2、古代的鲁班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并勇于实践发明了锯,那现在人那?(最后一自然段)
3、创设情景:当时与鲁班一起干活的人也十分佩服他。有的还十分好奇,追问鲁班是怎么发明出锯的。你猜,鲁班会怎么说?
六、古今中外发明创造信息交流会。
1、展示收集资料。
2、我的奇思妙想
3、总结
板书:锯是怎样发明的
一天砍不了几棵 上山
被草划破手
又快又省力 发明锯
教后反思:
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应该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我这堂探究性语文课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让学生向父母,向他人请教,向书刊查阅,更有条件地甚至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资源,上网查寻所需资料,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各显神通,多渠道地尝试解决了灵活的“作业”,让他们成为了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中,学生又真正尝到了主人的滋味,出现了开头一幕令人欣喜的场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更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实现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方信息交流,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新世纪对低年级语文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增加、扩大信息量,充实、完善自己,满足课堂上求知欲望强烈、信息来源广泛的孩子们。教师更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不仅仅停留在参考书中的某一种答案,更要追求思维的多维化,引导学生尝试从逆向、或其它不同角度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3、二年级上册语文《锯是怎样发明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了解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
2·学会13个生字,理解传说、发明、需要、徒弟、陡、厉害、发现、口子、启发、工具、果然等词语的意思。能照样子写句子,会用发现造句。
3·能听写指定的句子。
4·背诵课文三、四节。
[教学重点]
1教学字词,让学生知道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
2会用发现造句。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三、四节。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实物(锯)。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重点]
读通课文,知道锯是鲁班发明的及怎样发明出来的。学会文中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实物锯,问:这是什么?是由谁发明的叫锯,鲁班)是怎么发明的?让我们学习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
二、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分学习小组自学。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字连词,想想意思。
(3)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2·交流。
(1)指名自由分节读课文,评议。
(2)开火车读字连词。
(3)交流新词词义。
(4)指导用发现造句。
1说说发现的意思(区别看见)。
2完成课后练习二。
3联系生活,独立造句。
3说说课文哪儿节介绍了锯的发明?
三、巩固字形。
1·分小组交流记字方法,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
2·分层要求默写、抄写。
第二课时
[课时重点]
学习第三、第四小节,知道锯是怎样发明出来的,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初步背诵第三、第四小节。培养质疑问难、评议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新。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的第三、第四小节写了锯是怎样发明的。这节课我们重点读懂这两小节,争取把它背出来。
2·同学们,你们在读第三、第四节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启发鲁班发明了锯?(出示小草)
二、学习第三、第四小节。
1、这是棵怎样的小草?课文的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出示,读句)
2·体会仔细一看、发现。
3·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可真厉害!课文中哪几句话写出了这个意思?请你读读课文把它们划出来。
(1)分学习小组讨论。
(2)交流,出示
一根小草怎么会这样厉害?
忽然,他的手指被一根小草划破了,流出血来。
他试了试,在手指上一拉就是一道口子。
(3)这几句话该怎么读才能显出小草的锋利?
互相评议,指导读。
4·这时鲁班又怎么想?出示:
如果照小草的叶子那样,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在树上来回拉,不是比用斧子砍强得多吗?
(1)这句话很长,谁能读好?指导读。
(2)这句话的意思懂吗?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3)互助解疑,齐读句子。
5·鲁班的设想成功了吗?读第四节的最后一句。
(1)哪儿个词最能体现鲁班成功了?(果然)
(2指导读句。
6·小结:鲁班发现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想到照小草的叶子那样,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从而发明了锯。这个过程也是鲁班受到启发的。过程。(板书:启发)
7·背第三、四小节。
(1)课文的第三、四节具体写了这一个过程,连起来读读这两节。
(2)把这部分内容背出来。注意背诵之前,不仅要再读读课文,还应理理这部分内容的顺序。
(3)自己准备,分层要求齐背。出示课后练习一
(4)完成填空。
三、明白道理,积累运用。
1·你知道了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2·创设情景:当时与鲁班一起干活的人也十分佩服他。有的还十分好奇,追问鲁班是怎么发明出锯的。你猜,鲁班会怎么说?
3·总结,听写课后练习五中句子。
板书: 锯是怎样发明的
上山————划破手
鲁班—————发明锯
4、二上《锯是怎样发明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了解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
2·学会13个生字,理解传说、发明、需要、徒弟、陡、厉害、发现、口子、启发、工具、果然等词语的意思。能照样子写句子,会用发现造句。
3·能听写指定的句子。
4·背诵课文三、四节。
[教学重点]
1教学字词,让学生知道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
2会用发现造句。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三、四节。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实物(锯)。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重点]
读通课文,知道锯是鲁班发明的及怎样发明出来的。学会文中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实物锯,问:这是什么?是由谁发明的叫锯,鲁班)是怎么发明的?让我们学习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
二、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分学习小组自学。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字连词,想想意思。
(3)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2·交流。
(1)指名自由分节读课文,评议。
(2)开火车读字连词。
(3)交流新词词义。
(4)指导用发现造句。
1说说发现的意思(区别看见)。
2完成课后练习二。
3联系生活,独立造句。
3说说课文哪儿节介绍了锯的发明?
三、巩固字形。
1·分小组交流记字方法,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
2·分层要求默写、抄写。
第二课时
[课时重点]
学习第三、第四小节,知道锯是怎样发明出来的,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初步背诵第三、第四小节。培养质疑问难、评议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新。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的第三、第四小节写了锯是怎样发明的。这节课我们重点读懂这两小节,争取把它背出来。
2·同学们,你们在读第三、第四节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启发鲁班发明了锯?(出示小草)
二、学习第三、第四小节。
1、这是棵怎样的小草?课文的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出示,读句)
2·体会仔细一看、发现。
3·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可真厉害!课文中哪几句话写出了这个意思?请你读读课文把它们划出来。
(1)分学习小组讨论。
(2)交流,出示:
一根小草怎么会这样厉害?
忽然,他的手指被一根小草划破了,流出血来。
他试了试,在手指上一拉就是一道口子。
(3)这几句话该怎么读才能显出小草的锋利?
互相评议,指导读。
4·这时鲁班又怎么想?出示:
如果照小草的叶子那样,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在树上来回拉,不是比用斧子砍强得多吗?
(1)这句话很长,谁能读好?指导读。
(2)这句话的意思懂吗?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3)互助解疑,齐读句子。
5·鲁班的设想成功了吗?读第四节的最后一句。
(1)哪儿个词最能体现鲁班成功了?(果然)
(2指导读句。
6·小结:鲁班发现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想到照小草的叶子那样,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从而发明了锯。这个过程也是鲁班受到启发的。过程。(板书:启发)
7·背第三、四小节。
(1)课文的第三、四节具体写了这一个过程,连起来读读这两节。
(2)把这部分内容背出来。注意背诵之前,不仅要再读读课文,还应理理这部分内容的顺序。
(3)自己准备,分层要求齐背。出示课后练习一
(4)完成填空。
三、明白道理,积累运用。
1·你知道了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2·创设情景:当时与鲁班一起干活的人也十分佩服他。有的还十分好奇,追问鲁班是怎么发明出锯的。你猜,鲁班会怎么说?
3·总结,听写课后练习五中句子。
板书:锯是怎样发明的
上山————划破手
鲁班—————发明锯
5、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我想发明的一种东西》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基础训练6“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思想内容表达清楚,怎样展开合理想象,丰富作文内容的。
2.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你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习作指导:
一、以谈话、实例激趣、揭题
1.谈话:同学们一定读过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吧!他从小就爱动脑筋想问题,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发明创造了一千多种东西,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要想当大发明家,还得从搞小发明开始。今天,老师就先给大家介绍两位同学的小发明成果。
2.介绍“小发明”。(四川达县赵家镇中心校四①班胡萧艺、刘忠鑫的《单腿圆规真管用》,详见2003年4月5日《少年百科知识报》)
3.揭题:怎么样,他们的小发明不错吧?你们想不想也发明一种东西呢?
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补充
1.先默看书111页习作提示及要求,然后出示要求,全班齐读。(习作要求:请你联系实际,大胆想象,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2.自由发言:联系实际,想一想,你想发明什么?
3.小组讨论:你认为写小发明可以从哪些方面写?重点是什么?还应注意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补充小结,并作如下板书:
想象-----什么
我想发明……样儿
重点
实际------用途
三、构思、交流、评议
1.学生根据预习及刚才的学习,具体构思或修改“小发明”。
2.小组交流,推举代表。
3.全班交流。(学生代表作“我的小发明”新闻发布会。)
4.师生共同评议。(台下学生充当小记者,向台上“小发明家”提问或提建议;教师小结,向发布者发“小发明家”卡片,以示激励。)
四、激励性总结
其实,搞小发明就这么容易,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生活现象,进行认真研究,提出自己认为较好的解决方案,并付之行动和努力,你的小发明就会成功。如果长期坚持,你当“发明家”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五、课后作文
请你联系实际,大胆想象,按一定顺序,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你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题目自拟,写完后认真修改。
6、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电话的发明》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4、在阅读中想像贝尔搞实验研究的艰苦状况,懂得科学探索之路是伟大而艰苦的。
5、说一说电话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
2、在学文中体会贝尔热爱科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精神。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观看实物,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电话:同学们这是什么?
2、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问答)
3、教师:电话是亚历山大?贝尔在1876年设计成功的。
4、学生出示资料,介绍亚历山大?贝尔。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导读:那么电话是怎么发明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电话的发明》。
2、教师出示有关阅读要求。
(1)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
(3)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3、检查反馈生字学习的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一读。
(2)教师强调部分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要点。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用生字组词练习。
(5)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
4、反馈不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或是查词典,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偶然、哭笑不得、顿时、喜不自禁)
5、读课文。
三、弄清文章的条理
1、指名反馈: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2、让学生按起因、发展、结果把发明电话的过程分成三层。
3、指名反馈。
起因:产生发明电话的新奇设想。
发展:具体写贝尔经过艰苦的实验、研究、发明电话的过程。
结果: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四、感情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全班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电话是贝尔在1876年成功发明的。他是怎么发明电话的呢?
二、提纲导读,合作学习
1、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3、互相讨论,说一说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4、说说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想?
三、反馈交流,理解课文
(一)了解起因,感悟发明在于大胆地设想。
1、指名反馈: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思考:从中你们想到了什么?
3、指名反馈。(引导学生体会一切的发明创造来自于生活,源于人类大胆的幻想。)
(二)体会实验的艰苦,贝尔的执着。
1、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1)一次实验失败,贝尔哭笑不得。
(2)拆船板做音箱。
(3)硫酸溅到人腿。
2、从这几件事情中,你觉得发明的过程是怎样的?你们是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从关键的语句中体会实验的艰苦,人物的精神。
教学建议: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根据具体的句子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经过两年的艰苦实验,他们终于做好了一台电话样机”
(1)引导抓关键词语,说说自己的体会。
(2)鼓励想像,说说他们两年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3)感情朗读。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反馈: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2、指名反馈:从发明的过程中你觉得贝尔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自由发言:坚持不懈、热爱科学、大胆想像、敢于实验探索。)
五、拓展延伸
1、小组交流:说说电话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便利?
2、集体交流、反馈。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移动电话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从而鼓励学生不断地努力,争取科学上的再进步。
附板书设计
7、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电话的发明》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5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课文
教学方法:谈话、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我们现在科技发达了,联系的发生有很多种,你觉得最普遍的是哪种?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电话的发明。
3、板书课题:《电话的发明》(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3)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偶、沃、舍、艰、检、效、导、端、另、应、悦、启、配、拆、硫
(4)出示生词,同桌读,男、女同学接读。
偶然、肥沃、农舍、艰苦、检验、效果、导线、
一端、另一端、反应、悦耳、启发、器配、拆掉、硫酸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2)①齐读第1自然段。
②介绍亚历山大.贝尔
(3)在小组中学习:
①指名接读课文2——8自然段。
②在小组中接读2——8自然段,讨论: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③指名说说。
④齐读2——8自然段。
3、齐读课文。
①自由说说: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后,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便利?
②指名说说。
三、布置作业: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11、通讯
热爱科学
电话的发明
勇于探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11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难点:
1、书写“偶、艰、检、效、导、另、悦、启、配、拆”11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写字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电话的发明》。
2、出示11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偶、沃、舍、艰、检、效、导、端、另、应、悦、启、配、拆、硫
3、出示生词,男、女同学接读。
偶然、肥沃、农舍、艰苦、检验、效果、导线、
一端、另一端、反应、悦耳、启发、器配、拆掉、硫酸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偶、艰、检、效、导、另、悦、启、配、拆
2、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偶然、检验、悦耳、启发、欣喜若狂、()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8、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电话的发明》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5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课文
教学方法:谈话、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我们现在科技发达了,联系的发生有很多种,你觉得最普遍的是哪种?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电话的发明。
3、板书课题:《电话的发明》(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3)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偶、沃、舍、艰、检、效、导、端、另、应、悦、启、配、拆、硫
(4)出示生词,同桌读,男、女同学接读。
偶然、肥沃、农舍、艰苦、检验、效果、导线、
一端、另一端、反应、悦耳、启发、器配、拆掉、硫酸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2)①齐读第1自然段。
②介绍亚历山大·贝尔
(3)在小组中学习:
①指名接读课文2——8自然段。
②在小组中接读2——8自然段,讨论: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③指名说说。
④齐读2——8自然段。
3、齐读课文。
①自由说说: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后,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便利?
②指名说说。
三、布置作业: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11、通讯
热爱科学
电话的发明
勇于探索
五、教学后记:
9、三年级教案:《我想发明的一种东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基础训练6“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思想内容表达清楚,怎样展开合理想象,丰富作文内容的。
2.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你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习作指导:
一、以谈话、实例激趣、揭题
1.谈话:同学们一定读过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吧!他从小就爱动脑筋想问题,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发明创造了一千多种东西,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要想当大发明家,还得从搞小发明开始。今天,老师就先给大家介绍两位同学的小发明成果。
2.介绍“小发明”。(四川达县赵家镇中心校四①班胡萧艺、刘忠鑫的《单腿圆规真管用》,详见2003年4月5日《少年百科知识报》)
3.揭题:怎么样,他们的小发明不错吧?你们想不想也发明一种东西呢?
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补充
1.先默看书111页习作提示及要求,然后出示要求,全班齐读。(习作要求:请你联系实际,大胆想象,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2.自由发言:联系实际,想一想,你想发明什么?
3.小组讨论:你认为写小发明可以从哪些方面写?重点是什么?还应注意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补充小结,并作如下板书:
想象 什么
我想发明…… 样儿
重点
实际 用途
三、构思、交流、评议
1.学生根据预习及刚才的学习,具体构思或修改“小发明”。
2.小组交流,推举代表。
3.全班交流。(学生代表作“我的小发明”新闻发布会。)
4.师生共同评议。(台下学生充当小记者,向台上“小发明家”提问或提建议;教师小结,向发布者发“小发明家”卡片,以示激励。)
四、激励性总结
其实,搞小发明就这么容易,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生活现象,进行认真研究,提出自己认为较好的解决方案,并付之行动和努力,你的小发明就会成功。如果长期坚持,你当“发明家”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五、课后作文
请你联系实际,大胆想象,按一定顺序,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你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题目自拟,写完后认真修改。
10、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我想发明的一种东西》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思想内容表达清楚,怎样展开合理想象,丰富作文内容的。
2.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你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习作指导:
一、以谈话、实例激趣、揭题
1.谈话:同学们一定读过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吧!他从小就爱动脑筋想问题,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发明创造了一千多种东西,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要想当大发明家,还得从搞小发明开始。今天,老师就先给大家介绍两位同学的小发明成果。
2.介绍“小发明”。(四川达县赵家镇中心校四①班胡萧艺、刘忠鑫的《单腿圆规真管用》,详见2003年4月5日《少年百科知识报》)
3.揭题:怎么样,他们的小发明不错吧?你们想不想也发明一种东西呢?
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补充
1.先默看书111页习作提示及要求,然后出示要求,全班齐读。(习作要求:请你联系实际,大胆想象,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2.自由发言:联系实际,想一想,你想发明什么?
3.小组讨论:你认为写小发明可以从哪些方面写?重点是什么?还应注意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补充小结,并作如下板书:
想象 ----- 什么
我想发明…… 样儿
重点
三、构思、交流、评议
1.学生根据预习及刚才的学习,具体构思或修改“小发明”。
2.小组交流,推举代表。
3.全班交流。(学生代表作“我的小发明”新闻发布会。)
4.师生共同评议。(台下学生充当小记者,向台上“小发明家”提问或提建议;教师小结,向发布者发“小发明家”卡片,以示激励。)
四、激励性总结
其实,搞小发明就这么容易,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生活现象,进行认真研究,提出自己认为较好的解决方案,并付之行动和努力,你的小发明就会成功。如果长期坚持,你当“发明家”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五、课后作文
请你联系实际,大胆想象,按一定顺序,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你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题目自拟,写完后认真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