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毛毛虫的故事》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二年级下《毛毛虫的故事》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昆”、“笨”二字。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感受毛毛虫内心情感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感受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蝴蝶图片,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l、初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对照书后拼音自己学习。
2、多种形式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指导书写“昆”、“笨”二字。强调“昆”字的结构、笔顺。
4、指读生字带出的词,强调易错字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l、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纠正易错字读音。
说一说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找出最能表达毛毛虫心情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羡慕”的意思。
3、体会毛毛虫的心情,有感情朗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l、毛毛虫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伤心)
2、通过读文理解,毛毛虫伤心的原因是:
小瓢虫大‘惊小怪地叫;
大伙各种各样的议论
3、通过创设情景,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大惊小怪”的意思。
4、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会有哪些议论,体会毛毛虫难堪的处境。
5、齐读瓢虫妈妈的话。
六、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毛毛虫的故事
羡慕
大惊小怪地叫
伤心
各种各样的议论
2、二年级下《毛毛虫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昆”、“笨”二字。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感受毛毛虫内心情感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感受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蝴蝶图片,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l、初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对照书后拼音自己学习。
2、多种形式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指导书写“昆”、“笨”二字。强调“昆”字的结构、笔顺。
4、指读生字带出的词,强调易错字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l、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纠正易错字读音。
说一说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找出最能表达毛毛虫心情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羡慕”的意思。
3、体会毛毛虫的心情,有感情朗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l、毛毛虫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伤心)
2、通过读文理解,毛毛虫伤心的原因是:
小瓢虫大‘惊小怪地叫;
大伙各种各样的议论
3、通过创设情景,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大惊小怪”的意思。
4、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会有哪些议论,体会毛毛虫难堪的处境。
5、齐读瓢虫妈妈的话。
六、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毛毛虫的故事
羡慕
大惊小怪地叫
伤心
各种各样的议论
3、二年级下《成语故事二则》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其中会写“题、前、昨、数、算、志、棋、弓”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知道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和学习态度截然不同,结果是不一样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成语的意思。
难点:联系学习实际生活读感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请学生说一说对“一字之师”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讲故事“一字之师”,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看课文,给生字新词作上记号。
三、学习生字识记生字。
1.卡片展示,逐一板书。
题目 前面 作天 数学 算术
2.师范读,生跟读。
3.议一议,哪些读音需要注意。
4.卡片随机抽读。
5.出示认读字。
则 梅 致
四、试读课文,熟悉课文。
五、分析课文,理解内容。
1.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是什么意思?
3.“昨夜一枝开”又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昨夜一枝开”比“昨夜数枝开”好?
六、自读自悟,感悟升华。
1.你对齐几有什么看法?对郑谷又有什么看法?
2.从齐几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七、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观察生字在天田字格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易混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说说“一字之师”是什么意思。
2.“一字之师”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熟悉新课。
1.学习《专心致志》,借助拼音读课文。
2.画出课文中生字、新词。
3.小声跟录音磁带读课文。
三、板书生字,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逐一板书。
2.教师领读,学生跟学。
3.学生互相交流掌握读音。
4.学生交流三个生字的自形。
5.指导田字格书写。
6.继续学习认读字。
(1)卡片展出4个认读字。
(2)学生根据拼音试读。
(3)交流较难掌握的生字读音。
(4)老师指导认读。
四、试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分析课文,体会情感。
1.“秋”的第一个学生是怎样学棋的?
2.第二个学生又是怎样学棋的?
3.他们的结果怎样?
你喜欢哪个学生,为什么?
第三课时
一、给下面的词语选择合适的字。
1.题 提 ( )目 ( )水 问( )( )
2.志 致 ( )敬 ( )意 ( )气 ( )
3.箭 剑 弓( )刀( )射( )击( )
二、用下面的词语说话。
专心致志……
如果……就……
4、七年级语文《口语交际童话故事接龙》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编织我们自己的童话故事
教学目标:
★把握童话的特点,编写完整的童话故事
★启拨想象,发展想象和创新能力
导语:小时候,当你躺在妈妈的臂弯里为丑小鸭的嬗变而惊喜,被灰姑娘的故事所感动的时候,童话,便像一颗神奇的种子,在你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过无数的真诚、善良和智慧。现在,当你即将与自己的童年时代挥手告别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要把自己在童话故事里所体味到的那一份温馨和美丽,奉献出来与更多的小朋友一同分享呢?来,拿起你的笔,编织你自己的童话吧,愿我们的心灵与你的想像一同飞翔。
一、学写童话,我想想。
什么是童话? 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它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写童话,了解和掌握童话的特点是关键。现在让我们边读边想,童话有什么特点。
(一)引知课内
了解和掌握童话的特点是写好童话的关键,那就让我们重温一下我们刚读过的几篇童话故事,想想童话的文体特点。请同学们阅读《蟋蟀在时报广场》,并想想下面问题。
1、选文中有哪些人物或动植物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为了使这些“人物”更形象,生动,丰实,而有富有童趣,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2、这些角色在什么情境下相遇?他们之间又发生了哪些故事?最后的结果如何?可见童话在情节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3、这个童话故事的主题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益,或得到哪些精神享受?看来,童话不仅可以带给人快乐,也还有什么意义呢?
4、想象,是童话创作的翅膀,在文中想象与现实如何巧妙地结合的?
经过了一番的讨论和思考后,现在,同学们对童话的特点应该有了较为完整的了解。
(学生自己概括,老师辅以多媒体归纳展示)
①在童话故事里,作者不但赋予了自然万物以生命、语言、情感或超自然的神奇之力(拟人和夸张,展开丰富的想象);
②情节单一,线索明了;
③语言通俗,又不乏生动和富有童趣;
④往往在生动的故事诉说中颂扬人间的真善美,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陶冶;
⑤童话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丰富的想象,但想象要源于现实,又敢于超越于现实。
(二)联延课外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童话《长颈鹿的围巾》,看看它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在编写童话时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
长颈鹿的围巾
季娴
冬天来了,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长颈鹿光着长长的脖子,不冷吗?
商店里的围巾,就是选条特大号的,也围不住长颈鹿脖子的一半,到哪里去找大围巾呢?伙伴们都为他着急,只好分头去找。
小猴沿着山溪找。穿过长长的山谷,爬过高高的山腰。忽然,一匹白绢直挂山崖,阳光照在上面晶亮晶亮的,漂亮极了!一条多好的围巾啊!
小猴连蹦带跳地跑过去。刚来到面前,就溅了一身水珠。啊!原来这是一条跑动着的、剪不断的小溪。它就是大山的领带吧?小猴没办法,只好依依不舍地走开了。
山鹰在广阔的天上找。大雨过后,天空洗得湛蓝湛蓝的,东山顶上悬着一根弯弯的彩带,红、黄、蓝、绿、紫……一条多美的围巾啊!
山鹰飞呀,飞呀,来到东山顶。哟!彩带儿不见了,蒙蒙的水珠,沾湿了他的睫毛。
他失望地飞回西山,停在山岩一看,咦!彩带在那儿呢!原来,这是条只许看、不许拿的围巾。
地上的取不下,天上的拿不来,怎么办呢?一百只花尾巴小鸟在森林里商量起来,孔雀大姐说:“咱们每人都献上一片羽毛,请缝纫鸟大婶做条百鸟巾好吗?”
“叽叽叽,喳喳喳,好主意,顶呱呱!”小鸟高兴得叫个不停,树叶也跟着哗哗地鼓掌。
长颈鹿听到这笑声,跑过来看热闹。他向百灵鸟问了问情况,心里暖呼呼的,眼睛热呼呼的,连忙弯着长脖子向大伙儿行了个礼:“谢谢大家!谢谢大家!不过,我们长颈鹿是从来不戴围巾的,光着脖子,伸长不怕树枝挂,低头不怕露水沾,多自在啊!”
大家一听,都乐了。松鼠从树枝上跳到长颈鹿的头上,沿着长颈脖,坐了个“滑梯”。小猴站在长颈鹿哥哥的背上打起拍子,大伙儿快快乐乐地歌唱起来!
歌声在绿色的山谷里,久久地回荡着,回荡着……
我的发现:
1. 故事完整,情节简单,但主题鲜明
2. 想象丰富。把“物”人格化,语言生动、活泼可爱;运用夸张,内容离奇,富有童趣。
3. 想象要与现实巧妙地结合。烂漫离奇,又合乎情理;源于实际,又敢于突破时空,让想象的翅膀翱翔蓝天。,
4. 童话是自己写的,是写给小朋友看的,本文能以儿童化的语言,活泼、简洁、自然,通俗易懂,有鲜明浓郁的儿童特点。
二、立意构思,我说说。
加深了对童话的认识后,就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准备编织一个怎样的童话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意愿?
题目1:星期天,校园里静悄悄的,可七年级(2)班的教室里,却是十分热闹。发生什么事了,让我们赶紧去看看。
请以教室里的东西(如黑板、粉笔、粉笔擦、课桌、椅子、扫帚、时钟、多媒体等等)作为童话故事里的角色(也可任选几样),充分发挥想象,编写一个童话。
题目2:请以“小孩儿”、“小草”、“小树”“鲜花”等作为故事中的角色,发挥想象编写一个生动的,富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童话。
题目3:小猪、飞机、鸭子、大象、农民、猴子、鳄鱼……
请从以上看似没什么联系的意象中任选3样,发挥想象,编写一个精彩生动,又富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童话。
三、快乐作文,我试试。
请从你的身边所熟悉的意象中任选几个,作为故事中的角色,发挥想象编写一个生动的,富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童话。(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写时提示:
◎你打算让小读者从故事中受到什么教益,或让他们得到哪些精神享受?
◎你准备选用哪些人或物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各自的关系和地位如何?
◎这些角色在什么情境下相遇?又发生了哪些故事?最后的结果如何?
◎你准备采用哪些手法来丰富自己的想象?
◎你将怎样使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而富有童趣?
《童话故事接龙》综合性学习设计
安庆七中 苏文娟
一、活动目的
“童话故事接龙”趣味性很强,使众多的人接续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多么有趣呀!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创造力,让童话伴着学生成长。
二、活动要求
1、 由一位同学设计一个童话故事的开头,其他同学陆续说下去。
2、 每个人每次可以说一两句语义完整的话,与前一位同学说的内容相衔接。每个人在接续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前面人的语言环境,还要考虑后面故事的发展问题。
3、 语言的风格要尽量保持一致,内容是前后关联,情节要逐步深入。
三、实施建议
1、 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以给为单位开展活动。
2、 由一痊同学事先设计一个大致的故事情节供同学们参考,大家对故事情节有所了解之后再进行本活动。
四、“童话接龙”素材
1、 蟋蟀还乡
精彩的故事,常常意犹未尽,让人觉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蟋蟀在时报》就很有这样的特点。读完这篇童话,你也许会不由得产生许多联想:切斯特功成名就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回到乡下去呢?他回到乡下后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跟城里的朋友之间还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
2、 大熊猫丫丫、乐乐将“旅美”十年
专机接送,旅途中经进特制的“五星级”集装箱、网站全程追踪行踪……4月7日,两只中国大熊猫“丫丫”和“乐乐”将享受贵宾级的待遇,乘机飞往美国,并在那里居住十年,想象途中的经历,居住新家的感觉,它们思念家乡吗?
发挥想象,连接成一篇童话故事。
附:学生材料一篇
冬 天 里 的 传说
初二(6班 张 政
很久很久以前,热神和冷神有了个女儿,叫雪儿。她美丽动人,活泼可爱。众神们把她当作宫中的明珠,无比地疼爱。
在时间的年轮中,雪儿一天天长大了。她厌倦了天宫枯燥无味的生活。渐渐地,她变得忧郁起来。冷神妈妈看着十分着急,于是决定让女儿到凡间去游玩一番。在雪儿临走之前,冷神妈妈再三叮嘱:“雪儿,你在凡间游玩时,遇到了危险,要及时运用法力,还有一定要在春天到来之前回来,否则,我将永远不能见到你!”
雪儿她来到了美丽的百花谷。这里的景色让她欣喜若狂,她不停地蹦跳,唱歌。
歌声飞入谷中所有人的耳朵,像磁铁一般吸引住了他们的心,人们放下手中的活儿,都跑来看雪儿。小弟弟拉她的手,小妹妹提她的裙子,阿姨为她端来新鲜的水果,雪儿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与幸福。因为冷神妈妈总是冷冰冰的。
从此,雪儿便和村民们生活在一起,她帮阿姨晾洗衣服;干活的叔叔累了,她便为他端来热茶。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每一位村民。有一次,镇上一个叫豆花的小男孩,由于贪玩从大树上摔下来,把腿摔断了,雪儿知道了,十分伤心。忽然她想起地临走时母亲的话。于是雪儿跑到了豆花眼前,嘴里默念咒语,不一会儿,豆花就跟没事一样,又蹦又跳的。从此以后,村民们都认为这是玉皇大帝赐给他们的女儿,所以叫她“神的女儿”。
生活的好景不长。第二年,一场灾难降到了百花谷。百花谷遇到了千年不遇的蝗虫侵袭。铺天盖地的蝗虫,落地成片,飞起遮天,其所到之处,不管庄稼,还是花草,皆一扫而光,甚至连糊窗纸也被他们吃掉,它们还咬破婴儿的耳朵。百花谷陷入了恐慌,村民们被搅得无法生存。
雪儿痛心极了,她爬上山庄出口,顶着蝗虫的叮咬,拦住逃灾的村民:“乡亲们,我们不能扔下百花谷啊!我们不能走,不能被蝗虫打败,我们要联合起来对付蝗虫。”“神的女儿,不要白费心思了,没用的,蝗虫这么厉害,任你有百般本领也斗不过他们,你跟我们一起逃吧!”“我是不会逃的,我是不会扔下这么多亲人独自逃跑的,我要与蝗虫斗到底。”“神的女儿,你这么弱小,怎么斗得过蝗虫,听叔叔的话,走吧,不要白白送掉了性命。”“不,我不走。”雪儿扔下这么一句斩钉截铁的话,就向蝗虫最多的地方跑去了。
雪儿闭上双眼,默念咒语。顿时,整个百花谷卷起了一阵暴风雨,雪花像钉子一样砸下来,比蝗虫的来势更加猛烈。不过片刻,地上已积上了一层厚厚的雪,成千上万的蝗虫在不停地挣扎,雪儿高兴极了,然而,就在这最紧要的关头,时间老人敲响了春天的大钟。冷神妈妈焦急地催促女儿:“爱儿啊,快快收回雪花,回天宫吧!不然你就要变成雪花,化成冰水,永远不能回到妈妈的身旁了。”“妈妈,对不起,女儿不能回去,女儿要保护百花谷,要消灭蝗虫!”“不,女儿,快回来,妈妈不能离开你啊!”冷神妈妈痛心地叫着,可她的话音刚落,阳光老人无情地敲完了冬天时钟的最后一响,一个惊天地的春雷向雪儿迎头劈来,瞬间雪儿化成纷纷飘扬的雪花,然后又融化成凉水流向江河,涌向大海……
百花谷得救了。可大家却失去了雪儿,冷神妈妈失去了最美丽善良的女儿。
从这以后,冷神妈妈每遇电母,就想起春雷,想起失去的女儿,眼泪不停地洒向人间,这就是春天为什么总是下雨的缘故。而每年冬天,雪儿仍不忘人间的灾难,就会变成雪儿,永无止境为人们除灾化难,造福人间。
(指导教师:邓沈生)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了解了童话的确良特点,激发了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组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科学探索精神,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较好的培养和提高。
△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太阳,没有阳光,我们不能生活。
——鲁迅
5、三年级上册《毛毛虫的故事》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毛毛虫的故事》是一篇富于想象,寓意深远的童话故事。本节课进行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共分为两部分内容:
一、在识字教学中,因为这8个生字比较简单,所以更多的侧重于自主识字,并汇报各自记字的方法。
二、在教学第一、二自然段内容时,一方面以毛毛虫情感的变化为主线,穿插理解词语的方法。如理解“羡慕”一词,学会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方法。“大惊小怪”学生似懂非懂,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小瓢虫,入情入境地读,会读了,意思自然就懂了。另一方面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利用多种形式并逐次提高要求,从而让每名学生借助自己的经历体验在诵读中感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昆”、“笨”二字。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感受毛毛虫内心情感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感受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蝴蝶图片,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l、初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对照书后拼音自己学习。
2、多种形式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指导书写“昆”、“笨”二字。强调“昆”字的结构、笔顺。
4、指读生字带出的词,强调易错字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l、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纠正易错字读音。
说一说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找出最能表达毛毛虫心情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羡慕”的意思。
3、体会毛毛虫的心情,有感情朗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l、毛毛虫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伤心)
2、通过读文理解,毛毛虫伤心的原因是:
小瓢虫大‘惊小怪地叫;
大伙各种各样的议论
3、通过创设情景,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大惊小怪”的意思。
4、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会有哪些议论,体会毛毛虫难堪的处境。
5、齐读瓢虫妈妈的话。
六、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毛毛虫的故事
羡慕
大惊小怪地叫
伤心
各种各样的议论
6、二年级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校园里的画》
13、校园里的画(二课时)
第一课时(略)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新词,知道课文有7个自然段。
2、阅读课文, 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初步了解文中人物“我”“卡佳”其人其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故事情节展开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2、理解“不服气、得意、诚恳”,体会故事中“我”的情绪变化过程。
3、学习卡佳与同学友好相处,不记前嫌的好品质及“我”有错就改的好品质。
教学内容
课文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虚心学习别人长处,待人宽容友好。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字词 2、读课文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
1、指出学习目的,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1)我是怎么认识卡佳的?
(2)我怎样和卡佳较量画画,结果怎样?
2、解决问题(1),学习一、二、三段。
A根据学生表达情况,读一、二、三段。
B从刚才这几段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些什么情况?
卡佳是新来的、我的画不错、卡佳画的也不错等等
C再读一、二、三段。
3、解决问题(2),学习四、五、六、七段。
A引入问题(2),读四、五、六、七段。
B看图,从图中找出卡佳和我,并从人物的动作中体会内心活动,引入读(第四段),体会“不服气”。(表演)
C如果你画了一幅这么漂亮的画,被别人破坏了,你会怎么办?(谈话引入,学生自由发言后学习五、六、七段)
[1]卡佳怎么处理这件事呢?指名读第五段。
你能想想看,卡佳当时心里怎么想的呢?(讨论)
[2]我为什么有点生气?你能说说当时我心里想些什么呢?引读第五段最后两句,体会我当时的得意心情。
[3]自由读第六段。讨论理解“下午,我看见黑板前聚集了很多同学,他们说着,笑着。”说什么?笑什么?(再读第六段)
[4]你佩服卡佳吗?(自由表达)学习第七段,体会卡佳的好品质。
A 出示卡佳的话,指导读。说说读懂了什么?(理解“诚恳”)
B 自由表达。(可联系旧知《骆驼和羊》)
C 小结:虚心学习别人长处,待人宽容友好。
4、齐读全文。
三、巩固练习
1、课文填空
新来的卡佳画画画的很好,她先在黑板上画了一群( ),又画了一艘( ),引起了我的不服气,于是我一次次地破坏,可卡佳却( ),主动与我( )。这让我感到( )。也说明卡佳是个( )的好孩子。
2、课后练习
7、二年级上册《华罗庚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3.了解数学家华罗庚,知道他因为从小就善于思考、敢于求真、勤学好问,长大后才成为一名著名的数学家。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数学家华罗庚,知道他因为从小就善于思考、敢于求真、勤学好问,长大后才成为一名著名的数学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 设计说明 | |
第一课时 | ||
(一)图片导入 | ||
1.出示华罗庚的照片,请同学们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一下华罗庚是什么人? 2.师:华罗庚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童年。 (出示课题) | 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课上给学生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同时对的背景有所了解,以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 | |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 ||
1.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老师,或者是字典。 2.小组间检查识字情况,把课文读通顺。 3.教师出示要求认的字词,谁有勇气给大家读一读? 4.我们来做识字游戏,谁来试试? 5.师:你有什么办法记住他们,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 对于一个班级来说,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同学的每个字都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检查,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互相帮助,通力合作。 给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 | |
第二课时 | ||
(三)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 ||
中心问题:华罗庚是一个怎样的人,阐述观点,并在书中找到理由。 (1)自由读书准备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其他学生可以对他的观点补充或反驳,教师加以指点,如:华罗庚爱学数学,从课文中那里看出来的?…… (3)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 | 对人物性格的剖析,也是学生回到课文中,深入理解课文,归纳总结的过程。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对中的的词语或句子的理解,如:著名、看了又看,算了又算…… 注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 |
(四)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 ||
1.请学生讲一讲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2.全班交流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 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 |
(五)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 ||
1.圈划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2.自主选择注音、分析字形、找出形近字、组词或者说个句子 3.说说怎样把字写好看。 4.重点辅导“喜”“杂”“社”。 | 学生通过自主的分析字,能够使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更牢固,在汉字的比较过程中体会传统的汉字形体美。 | |
(六)课外阅读 | ||
《华罗庚的故事》 | 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了解华罗庚,学习他善于思考、敢于求真、勤学好问。 | |
8、二年级上册28《白头翁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3个一类生字“翁”“鹊”“莺”,会认读5个二类生字“厌”“倦”“衔”“鹰”“猎”。
2.理解掌握新词“厌倦”“世世代代”“教训”的意思。
3.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展示插图)
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只小鸟,同学们观察一下,它的头上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很好,它头上有一撮白色的羽毛。那么,这种鸟叫什么名字呢?人们叫它“白头翁”,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板书:16.白头翁的故事)。学完课文,你们就会明白它叫“白头翁”的原因了。
三、新授
1.请一位学生读课题:16.白头翁的故事
2.学习生字“翁”:
A、“翁”是后鼻韵母,练习“eng”的发音。
(a)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b)分别请几位学生站起来法“eng”.
B、“翁”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公”,下面是“羽”。
C、哪位同学愿意给“翁”组词?
3.教师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划生字新词,并标上自然小节号。
4.教师领读带拼音的字,每个字读两遍。
5.读课文,教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6.师生齐读课文。
7.问:还有哪些字是你们不明白的?
8.教师讲解生字的结构,帮助学生记忆:
“鹊(que)”是左右结构,左边一个“错误”的“错”去掉金字旁,右边一个“鸟”字,因为“鹊”是鸟的一种,所以“鹊”字里面有个“鸟”字。谁会给“鹊”组词?请举手!
“莺(ying)”是后鼻韵母,练习“ing”的发音。“莺”属上中下结构,上面是一个草字头,中间是秃宝盖,下面是个“鸟”字。“莺”字里面也有“鸟”字,联系“鹊”字,大家想一想,“莺”是不是鸟的一种啊?给“莺”组个什么词语呢?
9.让学生带上生字读课文,理解词语。
10.结合课文句子,理解词语“厌倦”“世世代代”“教训”的意思。
A.先把词语在课文中找出来,再试着说说词语的意思。
B.教师把正确的词义板书到黑板上。
C.请学生读黑板上的词意。
11.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A.集体读课文。
B.请5位同学分小节念课文的内容。
C.请个别学生读课文。
D.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巩固练习
1.教师请学生分析生字的结构。
2.先分别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写生字“翁”、“鹊”、“莺”。其他学生在座位上书写,教师一一辅导。
再分别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批改刚刚几位学生写的字。
最后师生一起分析黑板上的字。
3.分别请几位学生在座位上回答新词“教训”、“世世代代”、“厌倦”的意思。
4.集体齐读课文,注意有感情、流利地朗读。
5.分男女两组比赛朗读课文,看哪一组读得比较好。
五、作业
1.抄写生字5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
3.预习课文内容。
9、《白头翁的故事》教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第一段
3.教学重难点:会用觉得写话,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贴图)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只小鸟,他的头上有一撮白色的羽毛,人们叫它白头翁,你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8.白头翁的故事。学习生字翁
2.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划生字新词,标上自然小节号。
3.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遇到的拼音多读几遍,想想用什么好办法可以把生字记住?
4.检查自学情况
a讨论:哪些字需要特别的注意,为什么?
b你已经学会了哪些字,和同学交流一下。
c重点提示:厌练
d带上生字读词语,理解词语。
5.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a请四位同学分小节念课文的内容
b说话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6.学习第一段:齐读课文的第一段,这是怎样的一只小鸟,它想干什么?
7.小鸟和谁学过本领/读读课文划一划
8.提供句式说说:小鸟向( )学过本领。
9.同桌说说自由朗读课文。
10.完成课堂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的2---4段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口头回答课后问题。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听写生字和多音字组词:行
2.口头进行比较行近字
借( )猎( )思( )累( )
厌( )庆( )受( )爱( )
3.这只小鸟学过这么多的本领,为什么直到头发白了,还是没有穴道什么本领?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它是怎样学本领的。
4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想想本段有几句话,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
每一个人读一句
5.讨论课文:小鸟为什么要造房子?用课文的话来回答指导朗读:有新鲜有意思的语气。
6.小鸟是怎样学造房子的?开始和后来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之间用可是连接小鸟为什么会厌倦呢?指导朗读。
7.结果怎样呢?
8.总结本段的内容:先写想干什么再写怎样做的最后写结果
9.用正样的方法自学课文的第三段用不同的符号来划划。
10.练习说话:说说小鸟是怎样学习唱歌的?同桌说指名说
11.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三段。
12.讲读第四段:小鸟还学了哪些本领?理解有头无尾什么叫有头无尾?请你结合学艺来理解。
13.齐读第二句话:这真是一只有头无尾的小鸟,所以它最后肯定是--,齐读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出惋惜的语气。
14.朗读全文
15.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的第六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照课文2、3段的样子说几句话并写下来。
2.懂得课文所蕴涵的道理
3.会用觉得说话。
教学过程:
1.巩固复习听写词语
2.朗读课文2、3段,回顾:他们是怎样写的?这两段是分哪三步来写的?
3.练说:想象一下小鸟是怎样学飞行和学打猎的?同桌选一样讨论。
4.仿写完成作业本第七题
5.用觉得说话完成作业本第五题
指名读例句,想想这里的觉得是什么意思?(认为感到)
读2、3两句的前半句,想象说后半句
口头用觉得造句
完成在作业本上
6.朗读全文
7.总结:后来人们为什么叫它白头翁?
学了这个童话,你懂得了什么/
8.独立完成作业本第三题齐读校对
课后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把故事回讲给家长听。
10、二年级语文下册《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了解一些关于邮票的知识,积累运用表示数量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3.初步学会能抓住重点词句和想象补白来感悟人物的品质、课文的真谛。
教学重点
认识文中13个生字,书写12个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实物投影仪、简单的PPT课件。
学生:集邮册,搜集一些关于邮票常识的文字资料,一张画着多张无齿孔邮票的白纸。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猜谜激趣 欣赏铺垫
1.猜谜语:小小一幅画,无脚走天下。寄信必用它,无它信不发。请打一物。
2.板书“邮票”。你知道关于邮票的哪些知识吗?
3.课件图片演示:一边出现各种邮票的画面,一边结合课后资料袋
配乐补充
介绍邮票的知识。
二、比较理解齿孔, 引出课题
1.出示两张邮票:一张无齿孔,一张有齿孔。比较这两张邮票有何不同?
板书:齿孔。为什么把这些小孔叫齿孔?随机认识“齿”,牙齿的齿。
2.邮票的四周为什么会有齿孔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第14课,板书完整课题。
3.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感知故事
1.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段序,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力争读通课文。
2.交流反馈:课件出示以下语句,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1)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出示生字卡片“裁”,与“栽”“载”作比较。
(2)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的一家小酒馆喝酒。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酒”,与“洒”作区别。
出示词语卡片“伦敦”,补充介绍伦敦是英国的首都。
(3)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四、研读课文 感悟人物
1.课文中讲到了哪两个人?板书用别针刺邮票的人和阿切尔。
2.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用别针刺邮票的人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阿切尔的句子。
3.交流研读描写用别针刺邮票的人的句子。
(1)圈出描写动作的词。理解什么叫求助。
(2)用上其中一些重要的动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人是怎么解决裁邮票没有小刀这个问题的。
(3)取下胸前的校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邮票纸,模仿这个人刺好一个个小孔,轻松撕邮票的过程。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撕”,体念用手撕的感觉。
(4)从这个人的这番举动当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善于动脑思考。
(5)指导朗读重要语句。
4.交流研读描写阿切尔的句子。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什么叫吸引?酒馆那么多人,为什么单单只有阿切尔会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
(2)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3)他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词语卡片“研究”。想象这个研究会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阿切尔会碰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
(4)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善于观察事物、思考研究、发明创造。
(5 )指导朗读重点语句。
五、巩固字词 书写新字
1.课件出示:比一比,口头组词。
力()裁()斯()论()酒()更()
刀()栽()撕()伦()洒()便()
2.指导书写生字
(1)归类指导:仍、使、便
“使”字中间是个口,一撇要出头;“便”字中间是个日,一撇不能出头。
(2)重点指导:英、整、式
“英”字中间一撇要出头;“整”字要把束字的捺改成点;“式”字斜钩上没有一撇。
第二课时
一、趣味填词 复述故事
1.课件出示:量词知多少。
一()酒馆一()先生一()邮票
一()小刀一()别针一()机器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枚”,邮票除了说一张,还可以说一枚。另外我们还可说一枚什么呢?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针”,然后填空:一(枚)别针。
2.用上这六个词组说一说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先小组讨论,再指名发言,最后师生一起复述。
二、人物对比 领悟道理
1.你喜欢课文中出现的两个人物吗?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谁更多?为什么?
2.师作小结:那个用别针刺邮票孔的人确实非常聪明,遇到问题善于动脑思考。但阿切尔更了不起,他除了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动脑思考之外,还能把生活中的创意加以提炼、实践、研究,发明创造出了新事物。那个人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这一小小的创意竟成就了阿切尔邮票打孔机这项伟大的发明。
3.找出课文中描写这项伟大发明的句子。
(1)你能给“立即”换个词吗?英国邮政部门为什么会立即采用这
种机器?
出示词语卡片“邮政”,补充介绍:邮政是专门经营寄递信件和包裹,办理汇款,发行报刊等业务的部门。
(2)你能给“仍然”换个词吗?算一算,这种机器大约已使用了几年?而且它将继续使用下去,可见它为人类做出了多大的贡献。这不得不让我们叹服阿切尔的才干,课件出示:阿切尔,我想对您说:“ !”
(3)指名交流
4.朗读全文
三、交流事例 引领生活
1.发明创造有时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研究,人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2.学生举例说明: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鲁班手被茅草划破发明了锯;瓦特由茶壶盖被水蒸气推动发明了蒸汽机……
3.师作引导:大家讲的都是发明家的故事,其实你也可以成为一名发明家。实物出示塑料清洁球,补充介绍:有人发现用铅质清洁球擦洗东西很容易损伤器皿,就发明了把塑料可乐瓶剪成细丝,做成塑料球擦洗东西可方便了……
4.学生发言交流
四 、课外拓展 培养兴趣
1.老师再来说一个发明创造,有人发现要把邮票粘在信封上有时找不到胶水很麻烦,就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胶水,事先把它涂在了邮票背面。我们只要在上面滴一点清水,邮票就可以牢牢地粘在信封上了。神奇吧?不相信大家可以去找张邮票试试。
2.小组一起欣赏集邮册。
3.邮票里面藏着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集邮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呢!课外我们也去收集一些邮票吧!
五、 查漏补缺 指导作业
1.课件出示课堂作业第五题:选词填空
发明 发现 采用 使用
阿切尔( )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而且撕得很整齐,于是他利用这个原理( )了邮票打孔机。英国邮政部门立即( )了这种机器,后来,邮票打孔机就在世界各地广泛( )。
2.你是怎么来区别“发明”和“发现”的?
“采用”和“使用”较难感悟,只要会填就行。
3.指名填空,全班齐读。
11、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名、发”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火车的发展,激发创造的欲望。
课前准备
挂图,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第 一 课 时
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关于火车的故事,(边说边板书课题)你们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火车的故事》,你将会了解到关于火车的知识。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读通课文。
2.检查识字情况。
齐读,分组读,抽读。
3.听老师范读,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结合插图,边读边想
4.自读第1、2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理解“飞驰而过”。可以播放火车疾驶而过的场景,也可以把自己的手当做火车,演示“飞驰而过”的样子。
5.读第3自然段。
a.读了这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什么?
◆蒸汽机车(第二幅图上的车头就是蒸汽机车。它烧煤,从上面的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
◆内燃机车(它烧汽油、柴油或煤油,不会产生多少烟)
◆电力机车(教师出示图片并讲解:电力机车的车顶有电线。它行驶时下面是两根铁轨,上面靠电线提供能量)
b.磁悬浮列车(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火车,速度快,接近普通飞机。这种火车只有中间一根铁轨,最特别的是:它是浮在轨道上的。第三幅图画的就是磁悬浮列车。它在日本、德国常见,我国上海也有)
c.朗读领会。
6.自读第4、5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a.理解“夕发朝至”:“夕”是晚上,“发”是出发,“朝”指的早上,“至”是到。谁能把词语意思连起来说说?(晚上出发,早上就到了)
b.爸爸还说了什么?
c.引导理解不懂的地方。
如:教师可以用简笔画,画出海面及山势的剖面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海拔”。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里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4 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d.指导朗读,重点读好长句子:“我国正在……青藏铁路”。
4.读第6自然段。
你也想驾驶火车吗?你想驾驶什么样的火车呢?
第 二 课 时
朗读课文
复习巩固生字
1.学生读生字卡片。
2.游戏:教师读一字,学生快速拿出相应的卡片,再组词语。
书写指导
1.观察字形结构,想想怎样写才好看。
2.重点指导:“发”的第一笔、“成”的斜钩要写好,整个字才好看。
拓展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大家交流。
总结
注意肯定学生的创新之处。
12、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邮票的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不带齿孔的最早的“黑旋风”邮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
板书:邮票。
2、再出示带齿孔的邮票问:两张有什么区别?一张有齿孔,另一张没有。
板书:齿孔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标出自然段。
3、你喜欢谁?为什么?
三、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看看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讲讲是怎么认识的。把它挑出来,并读给别的小朋友听。
2、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
3、借助汉字特点识字。
(1)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
(2)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4、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1)“我说你找”。
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另一个同学在文中找出来。
(2)“我指你认”。
一个同学指生字,另一个同学快速读出来,再说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用字组词。
(3)“找一找”。在生活中找一找本课的生字。
5、写字指导。
刀、仍、便,是新认的字。“刀”字便”二字与“使”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便、使”右边十分相似,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6、学生习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认读词语: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
二、朗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顺。
2、学习第一段(略讲)
A、自读。(要求读顺。)
B、想一想: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抓住“正式”让学生明白邮票最先是在英国发行。)
C、齐读。
3、学习第二、三、四段。
A、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为突破口。
问:那个人做了什么样的举动,以至于阿切尔被他吸引住?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齐读此句话。
B、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读。
(让学生用铅笔尖,刺一刺白纸,然后撕一撕,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
C、“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D、“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
三、明理导行
1、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
如:卫生纸之间的空隙,一些食品的包装袋,药品的包装袋等等。
2、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那位不知名的先生,因为他遇事能动脑想办法,说话彬彬有礼;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阿切尔,因为他能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并且能把自己的想法付之行动,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给更多的人带来方便。随着学生的思路,相机引导。牛顿到爱迪生,从伊琳娜到阿切尔,无一不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四、积累运用
1、课文中表示数量的词语有哪些,找出来读一读,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如,一大张邮票
一枚别针
一台机器
一家小酒馆
一位先生)还可以说“一枚”、“一家”什么呢?在生活中找找看。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填填”。
2、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再记到小本子上,或者用这个词依照书上的句子说一句话。
3、积累以下词语: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
五、实践活动。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响应学生伙伴的提议,去收集一些邮票2、
2、作业布置: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教学反思:
用无齿邮票和有齿邮票的不同引出“齿孔是怎么发明的?”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新知创设了一定的条件。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情节简单,语言平实,因而采用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实践操作探究齿孔给生活带来了方便,感悟原来发明就在身边,并不是件难事,并进行开放性的交流,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最后让学生欣赏自己集的邮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