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种子》教学设计一等奖

《《蒲公英的种子》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蒲公英的种子》教学设计一等奖

1、《蒲公英的种子》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奇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毛茸茸、微风、飞”这五个词语。

3、学会“公、种、朵、到”这四个字。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

2、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文中5个新词。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毛茸茸、微风”的词义。

2、体会“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从想象练说中理解本句中“哪儿”的意思。

四、教学时间:1.5课时

五、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奇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毛茸茸、微风、飞”这五个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聊天

(二)引入新课

(三)解析小诗:

1、反馈交流问题(1):植物妈妈是谁?

2、反馈交流问题(2):蒲公英的种子宝宝告诉我们,它是怎么离开妈妈的呢?

你从哪些句子中找到答案的?

朗读训练。

3、演示课件,学生练说:飞呀,飞呀,飞到(),()就是我的家。

老师小结:“哪儿”的意思。

朗读训练。

4、齐读小诗。

(四)背诵小诗

(五)积累词语

1、老师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划出新词。

2、认读新词。

(六)生字正音

(七)课堂小结:

1、采用交流形式进行互动小结。

2、老师小结。

板书:(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并学会正确书写“公、种、朵、到”四个生字。

二、教学过程:(略)

2、《蒲公英的种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奇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毛茸茸、微风、飞”这五个词语。

3、学会“公、种、朵、到”这四个字。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

2、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文中5个新词。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毛茸茸、微风”的词义。

2、体会“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从想象练说中理解本句中“哪儿”的意思。

四、教学时间:1.5课时

五、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奇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毛茸茸、微风、飞”这五个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聊天

(二)引入新课

(三)解析小诗:

1、反馈交流问题(1):植物妈妈是谁?

2、反馈交流问题(2):蒲公英的种子宝宝告诉我们,它是怎么离开妈妈的呢?

你从哪些句子中找到答案的?

朗读训练。

3、演示课件,学生练说:飞呀,飞呀,飞到(),()就是我的家。

老师小结:“哪儿”的意思。

朗读训练。

4、齐读小诗。

(四)背诵小诗

(五)积累词语

1、老师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划出新词。

2、认读新词。

(六)生字正音

(七)课堂小结:

1、采用交流形式进行互动小结。

2、老师小结。

板书:(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并学会正确书写“公、种、朵、到”四个生字。

二、教学过程:(略)

3、蒲公英的种子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蒲公英的种子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全诗只有三句,句句押韵,它以蒲公英的种子的口吻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学生喜欢诵读。根据教材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应加大读的分量,童声范读、教师指导读、自由读、指名读、有选择的读、齐读……力求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小诗的意境,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孩子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并不熟悉蒲公英,同时,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教学时运用CAI创设情境,激发好奇心与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要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离不开想象。想象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表达就越具体生动。小诗最末一句"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蒲公英的种子飞到哪儿去呢?这很能激起孩子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让他们畅所欲言,自由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了解有关蒲公英的常识,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2. 会认读"蒲公英"、"种子"、"微风"、"毛茸茸"、"飞"这五个词语,学会"种"、"毛"、"呀"这三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看图 这是什么? (学生猜测)

二、初步感知

1.听童声范读

回答:我是什么?我是怎么样的?

2.顺势学习小诗第一句("我是蒲公英的种子,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正音:蒲公英、种子、毛茸茸。

3、引读第二句

看看种子的妈妈--蒲公英。

三、反复诵读课文

1. 童声范读,学生看书仔细听。

2. 再听一遍范读,学生可跟读。

3. 指名读,其他学生对嘴形。

4. 与小伙伴一起读。

5. 认读字词

(1) 种子、毛茸茸、微风、轻轻、家、离开、哪儿、就是

(2) 种、毛、呀

(3)蒲公英、种子、微风、毛茸茸、飞

做动作理解"微风"的意思。

想象:如果你是蒲公英的种子,这时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四、欣赏图景

1. 看看蒲公英飞的样子(课件)

2. 观看录像《蒲公英飞舞》,教师配介绍。(蒲公英的种子带有极轻的伞状的羽毛,可以乘风飞行。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成熟的蒲公英的种子像雪片一样飞舞……)

3. 质疑问难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问题想问问蒲公英妈妈和蒲公英的种子?

4. 自由想象 蒲公英飞到哪儿去了?

(让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五、朗读指导

1. 自由读喜欢的部分。

2. 指名读。

3. 评价、指导。

4. 配上图景读、齐读、背诵。

六、写字指导

1. 认字。

2. 范写。

3. 书空。

4. 练写。

5. 讲评、作业展览。 资料提供者:凡星

4、蒲公英的种子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全诗只有三句,句句押韵,它以蒲公英的种子的口吻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学生喜欢诵读。根据教材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应加大读的分量,童声范读、教师指导读、自由读、指名读、有选择的读、齐读……力求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小诗的意境,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孩子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并不熟悉蒲公英,同时,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教学时运用CAI创设情境,激发好奇心与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要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离不开想象。想象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表达就越具体生动。小诗最末一句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蒲公英的种子飞到哪儿去呢?这很能激起孩子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让他们畅所欲言,自由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了解有关蒲公英的常识,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2. 会认读蒲公英、种子、微风、毛茸茸、飞这五个词语,学会种、毛、呀这三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看图 这是什么? (学生猜测)
二、初步感知
1.听童声范读 
回答:我是什么?我是怎么样的?
2.顺势学习小诗第一句(我是蒲公英的种子,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正音:蒲公英、种子、毛茸茸。
3、引读第二句 
看看种子的妈妈--蒲公英。

三、反复诵读课文 
1. 童声范读,学生看书仔细听。
2. 再听一遍范读,学生可跟读。
3. 指名读,其他学生对嘴形。
4. 与小伙伴一起读。
5. 认读字词
(1) 种子、毛茸茸、微风、轻轻、家、离开、哪儿、就是
(2) 种、毛、呀
(3)蒲公英、种子、微风、毛茸茸、飞
做动作理解微风的意思。
想象:如果你是蒲公英的种子,这时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四、欣赏图景
1. 看看蒲公英飞的样子(课件)
2. 观看录像《蒲公英飞舞》,教师配介绍。(蒲公英的种子带有极轻的伞状的羽毛,可以乘风飞行。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成熟的蒲公英的种子像雪片一样飞舞……)
3. 质疑问难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问题想问问蒲公英妈妈和蒲公英的种子?
4. 自由想象 蒲公英飞到哪儿去了?
(让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五、朗读指导
1. 自由读喜欢的部分。
2. 指名读。
3. 评价、指导。
4. 配上图景读、齐读、背诵。

六、写字指导
1. 认字。
2. 范写。
3. 书空。
4. 练写。
5. 讲评、作业展览。 

5、蒲公英的种子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会认14个字。自主积累词汇。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识字。

2、知道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幻灯片,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引发质疑。

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

2、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课文内容,初步解疑。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相互解疑。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重点注意蒲、荚这两个字的读音。

(4)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读音。

(5)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细读课文,感悟“小伞兵”情感变化,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自由轻声读,思考:小伞兵在找家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你是从哪感受到的?

(2)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感悟。

第二自然自然段,体会小伞兵害怕、惶恐的心情。

三、四自然段感受小伞兵放松的心情。

五、六自然段感受小伞兵高兴的心情。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4、扩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板书设计

3 蒲公英的种子

吹上了天 害怕

小伞兵 飞呀飞 放松

躺在地上 高兴

资料提供者:zn

6、3蒲公英的种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知道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会认12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

二、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1.识字卡片、实物投影。

2.课件或挂图。

3.搜集资料,多方面获得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引发质疑。

读了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课文内容,初步解疑。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相互解疑。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蒲公英 小伞兵 怀抱 吓坏 摇晃 舒服 救人

4.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读音。

5.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小伞兵”的情感变化,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自由轻声读,思考:“小伞兵在找家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引导感悟:

(1)第二自然段,体会小伞兵害怕、惶恐的心情。

朗读指导:

“小伞兵吓坏了,他当时会怎么说话?”进入角色读一读。

吓得“大叫”该怎么叫?再读一读。

分角色朗读。

(2)第3、4自然段,了解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感受小伞兵放松的心情。

①提问:“松子告别了大松树、黄豆从豆荚里蹦出来钻进了泥土里,他们干什么去了?”

②课件演示,教师小结。

③引导想象:“小伞兵看见松子告别了大松树、黄豆从豆荚里蹦出来钻进了泥土里,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学习第5、6自然段,感受小伞兵高兴的心情。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四)扩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板书设计

3蒲公英的种子

吹上了天 害怕

||

小伞兵 飞呀飞放松松子——告别了大松树

黄豆——从豆荚里蹦出来

||

躺在地上 高兴

第二课时

(一)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自由背——同桌背——指名背。

(二)复习会认字,自主记忆字形。

1.抽取卡片检查。说说自己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2.口头组词。

3.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学习会写字。

1.巩固认读。

2.指导学生写字。

读帖观察——总结规律——练习书写。

练习书写环节强调:一写二看三对照。

(四)在听写本上听写6个会写字。

7、《蒲公英的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迫不及待、酸雨、呼啸、改善、污染等词语的理解。

教学准备:蒲公英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酸雨、污染等资料和知识。

[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蒲公英的心情和感受。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学习“梦”:

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中的“梦”字。

2.学习“梦”:如何记忆?

3.谈话:你做过什么梦?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做梦?

4.课文写的是谁做了一个梦?-----(板书课题)

5.给“蒲”注音:强调“蒲”读“pú”,不是“pǔ”。

6、引入:蒲公英做的什么梦?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自主识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略)

3.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4.两人互相检查。

5.检查识字掌握情况。

(1)课件出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读生字。

(2)抽读生词卡片,抢读练习。

6.指名分别读每个自然段。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巩固识字。

7.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8.再读课文,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9.布置作业:书读课文、查找解决问题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步骤: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你对课文中的蒲公英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课文:哪部分写的是蒲公英的梦?把课文中相关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

2、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梦境的美好。

根据学生体会板书:

时间:第二天夜里

梦境:草原美、太阳笑、微风吹、蝴蝶蜜蜂飞。

感受:快乐笑

(1)指名读。

(2)自由选读自己认为梦中最美的情景。

(3)引导思考:梦中的蒲公英“快乐地笑了”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

3.品读现实生活中蒲公英的生活环境和感受

(1)默读课文,找出表示现实生活中蒲公英不快乐的句子画出来。

(2)蒲公英为什么不快乐?根据自己找到地句子,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们交流。

(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并讨论、朗读相关语句。

根据学生提出的句子投影出相应文字内容,进行感情朗读和感悟。

A:根据学生谈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前:时间:深夜,

遭遇:汽车叫喊废气酸雨

感受:叹息,愁眉苦脸、难受、担心、一直想。

B:总结,过度:是啊,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不担心呢?不过还好,第二天一早,椰子树上飞来几只小鸟儿……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不料却遇到怎样的遭遇?

C:小组讨论:交流开花后的遭遇和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后:第二天一早

黑烟呛、汽车叫、罐子砸。

咳嗽弄脏差点震落花瓣痛昏、哭

4.根据板书归纳: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5.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6.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听。学

生评议读书的情感表达。

[尊重学生个体感受和需求,自由选择朗读。学生朗读过程中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继续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学习惯,恰当进行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略)

教学内容:指导写字、语言训练、拓展学习。

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区分“脑、恼”、“废、费”。)

二.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懒、遭)

三.积累字词、造句。(课后第三题)

四.实践活动。(课后星号题)

参考资料:

1、词语:

恬静:安静;宁静;环境优雅。

废气:工业生产或动力机械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对本生产过程没有用的气体。

酸雨:指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的自然降水(雨雪雹雾)能腐蚀建筑物,损害植物,污染水源。

迫不及待:急切地不能等待。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要震聋了。

呼啸:指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8、《蒲公英的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迫不及待、酸雨、呼啸、改善、污染等词语的理解。

教学准备:蒲公英图片、《蒲公英的梦》歌曲。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酸雨、污染等资料和知识。

[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蒲公英的心情和感受。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学习“梦”:

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中的“梦”字。

2.学习“梦”:如何记忆?

3.谈话:你做过什么梦?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做梦?

4.课文写的是谁做了一个梦?-----(板书课题)

5.给“蒲”注音:强调“蒲”读“pú”,不是“pǔ”。

6、引入:蒲公英做的什么梦?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激发情趣是学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课前以梦为题谈话,容易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便于结合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蒲公英的感受。]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自主识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略)

3.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4.两人互相检查。

[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识字能力、挖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检查识字掌握情况。

(1)学生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读生字。

(2)抽读生词,抢读练习。

6.指名分别读每个自然段。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巩固识字。

7.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8.再读课文,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9.布置作业:书读课文、查找解决问题的资料。


9、《金色的蒲公英》教学设计

文本细读

《金色的蒲公英》是一篇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性散文。文章讲述的是妈妈巧妙地借养花的事给“我”讲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每种花都以自己的美丽带给我们快乐,同样,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都是同等重要的。文章的开始写“我”参加一次戏剧表演,本来要演的角色被别人代替,只能演传述者。正当我伤心的时候,妈妈借蒲公英花的事,给我讲明了道理,使“我”成功地博得了掌声。文章不仅仅是揭示道理,还通过“严肃、鼓励、不厌其烦、欣慰、意味深长”等词语,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循循善诱的亲情。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角”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介绍了自己一次怎样的经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思考并理解妈妈告诉孩子的道理,体会母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循循善诱的亲情。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认读生字词,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刚刚看到《金色的蒲公英》这个题目时,你想到了什么?

那么这篇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

1、认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障碍。

2、利用生字卡片,了解学生认字情况。

3、读完课后和你刚看到题目的想法一致吗?说说你的想法。

4、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惟一、滚瓜烂熟、委婉、振作、会心等词师生共同解决。漫不经心、意味深长、可放在分析课文中去理解。

5、指名读课文。

三、深入读文。

1、默默地品读课文,看看从读文中,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出。

①从开头和结尾两部分,能够读出来,这篇课文是对过去的事情的回忆。

②学生能清楚地描述出事情的经过:“我”开始是演公主的,可一上台就忘词,后来老师安排“我”演叙述者;我很伤心,妈妈借蒲公英给我讲道理,并鼓励“我”,“我”终于成功了。

③妈妈是如何帮助我的:假装要拔掉蒲公英,从而开导我:每种花都以自己的美丽带给我们快乐,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公主,不再演公主也不是丢脸的事。

2、文中哪些词语或语句能让你体会到浓浓的爱意。

①在“微笑、唯一、慈爱、意味深长、不厌其烦”等词语中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爱,朗诵相应的语句。

②妈妈漫不经心地弯下腰,要拔掉蒲公英,其实是别有用心。(理解词语漫不经心)

③妈妈不是直接给“我”讲道理,而是通过养花的事来教育“我”,体会妈妈对孩子的良苦用心。

3、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拓展延伸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听。

五、指导书写

1、“励”可以跟“厉、历”对比学习。

2、“练”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写成东。

3、“肃”字的笔顺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