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书屋三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快乐读书屋三教学设计一等奖
快乐读书屋三---三打白骨精
教材简析:
《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的一篇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故事,特别受青少年喜欢。它是本单元主体课文的延伸和扩展,是围绕本单元的主题“真”“伪”所选的补充阅读材料。作者通过神奇的想象,变幻莫测的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流畅自然的语言,将武艺高强、明辨善恶的孙悟空和奸诈狡猾的白骨精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
设计理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的特点,本设计采取“抓住重点、快乐阅读、体验角色、练讲故事”的教学策略,引导活宝快乐阅读,体验性阅读,个性化阅读,为儿童发展和展示独立的阅读能力、满足好奇心和未知欲提供广阔的空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他们喜欢阅读祖国文学名著的情感。
2、在朗读中体会孙悟空的武艺高强和明辨善恶,知道白骨精的善于伪装和奸诈狡猾。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较完整地讲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4、认识11个生字。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西游记》动画片及插曲,生字卡。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歌曲导入。(播放《西游记》动画片的主题曲)看你们手舞足蹈的样子,你们一定知道这是哪部动画片的主题曲。
2、今天我们来学习《西游记》中你们最熟悉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进入“快乐读书屋”:你们想知道白骨精3次分别变成了什么,孙悟空又是怎么打她的吗?请同学们翻开书,走进“快乐读书屋”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要读正确、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同桌互读,交流读书心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4、朗读展示。自找伙伴朗读课文,在自评、互评中读通读顺课文。
三、抓住重点,体验角色。
1、整体感知,体验角色。
你读了课文,觉得孙悟空和白骨精是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重点朗读,体验角色。
文中白骨精、猪八戒、孙悟空各说了什么?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同桌互读、教师引读、表演读等)和自评自悟,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体验角色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出示挂图,让学生4人一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无声的《三打白骨精》动画片,请同个同学给动画配音。
四、练讲故事,延伸拓展。
1、提出要求:
(1)讲故事时要自然大方,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尽量用上已学过的词语。
(2)讲故事时千万别忘了把白骨精变成什么,孙悟空、猪八戒说了什么讲清楚哦!
(3)可以适当扩展内容。
2、小组内练讲互评。
3、各小组推选代表到讲台上讲。
五、巩固识字。
采用认读字卡或开火车读等方法,巩固学生在阅读中已经认识了的生字。
六、拓展阅读。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2、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注意版)》二年级上册中的《“咕咚”来了》,按提示要求感悟文章内容。
3、《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故事非常有趣,请同学们课外阅读少儿版《西游记》。
2、快乐读书屋三教学设计
快乐读书屋三---三打白骨精
教材简析:
《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的一篇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故事,特别受青少年喜欢。它是本单元主体课文的延伸和扩展,是围绕本单元的主题“真”“伪”所选的补充阅读材料。作者通过神奇的想象,变幻莫测的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流畅自然的语言,将武艺高强、明辨善恶的孙悟空和奸诈狡猾的白骨精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
设计理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的特点,本设计采取“抓住重点、快乐阅读、体验角色、练讲故事”的教学策略,引导活宝快乐阅读,体验性阅读,个性化阅读,为儿童发展和展示独立的阅读能力、满足好奇心和未知欲提供广阔的空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他们喜欢阅读祖国文学名著的情感。
2、在朗读中体会孙悟空的武艺高强和明辨善恶,知道白骨精的善于伪装和奸诈狡猾。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较完整地讲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4、认识11个生字。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西游记》动画片及插曲,生字卡。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歌曲导入。(播放《西游记》动画片的主题曲)看你们手舞足蹈的样子,你们一定知道这是哪部动画片的主题曲。
2、今天我们来学习《西游记》中你们最熟悉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进入“快乐读书屋”:你们想知道白骨精3次分别变成了什么,孙悟空又是怎么打她的吗?请同学们翻开书,走进“快乐读书屋”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要读正确、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同桌互读,交流读书心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4、朗读展示。自找伙伴朗读课文,在自评、互评中读通读顺课文。
三、抓住重点,体验角色。
1、整体感知,体验角色。
你读了课文,觉得孙悟空和白骨精是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重点朗读,体验角色。
文中白骨精、猪八戒、孙悟空各说了什么?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同桌互读、教师引读、表演读等)和自评自悟,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体验角色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出示挂图,让学生4人一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无声的《三打白骨精》动画片,请同个同学给动画配音。
四、练讲故事,延伸拓展。
1、提出要求:
(1)讲故事时要自然大方,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尽量用上已学过的词语。
(2)讲故事时千万别忘了把白骨精变成什么,孙悟空、猪八戒说了什么讲清楚哦!
(3)可以适当扩展内容。
2、小组内练讲互评。
3、各小组推选代表到讲台上讲。
五、巩固识字。
采用认读字卡或开火车读等方法,巩固学生在阅读中已经认识了的生字。
六、拓展阅读。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2、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注意版)》二年级上册中的《“咕咚”来了》,按提示要求感悟文章内容。
3、《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故事非常有趣,请同学们课外阅读少儿版《西游记》。
3、快乐读书屋五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快乐读书屋五古诗三首
时 间:
1、认识5个生字,能借过力注释和每首诗读懂古诗,说出每首诗的大意。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
3、体会作者热爱大好河山,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 投影
教程
一、创设情境
简介作者,引出新课
二、自学检查
1、自读古诗,画出读不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句。2、引导朗读,体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意思。
三、熟读成诵
1、在熟读的基本上,引导学生背诵下来。2、检查识字。
四、课外拓展: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山水诗,背一背并积累下来。
4、快乐读书屋三《为了祖国》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为了祖国》是“快乐读书屋”中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国杰出数学家华罗庚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毅然放弃在美国富裕、舒适的生活,冲破重重阻力,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的真实故事。课文内容简单、语言浅显,通过两个感人的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华罗庚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设计理念
以读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培养独立阅读和略读能力,适当拓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认识“罗”“裕”“艰”等11个生字,学习应用多音字“华”。
教学准备
投影片,有关华罗庚、刘翔和杨利伟的图片,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揭示课题
(分别出示刘翔、杨利伟等人物图片)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出示华罗庚的图片)你们认识他吗?他也是一位值得祖国骄傲的人物,你们想知道他的故事吗?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快乐读书屋”轻轻地翻开《为了祖国》这篇课文吧!(师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汇报交流。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注意纠正字音)
三、朗读理解,质疑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华罗庚作为著名的数学家在美国可以享受富裕、舒适的生活,他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呢?
2.同桌互动,交流自己的看法。
3.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集体交流。
4.学生质疑,共同解决。
5.快速读课文,找出华罗庚说的话。(师指导朗读,并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比赛朗读,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华罗庚的爱国主义精神)
6.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你认为小学生怎样做才是“为了祖国”呢?
四、识字
1.学生自读生字后,同桌间说一说记字的方法。
2.全班汇报。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4.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加深对字的认知。
五、扩展延伸
1、交流在外国的中国科学家或留学生回国工作的事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
2、课内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为回国而斗争》一文,读后回答文后问题。
3、课外阅读《我是中国人》《梅兰芳蓄须明志》两篇文章。
5、快乐读书屋三《黄山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能力。
3. 德育目标:体会诗人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自己的生活态度。
4. 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炽热饱满的情感。
教学难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学重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学方法:研体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的松树更是一道绝世的风景,黄山“七十二峰”高耸入云,在浮动的云海中,一棵棵黄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昂首的战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松》。
二、 自主学习:
1、 读标准音:
峰峰皆(jiē)到 寒彻(chè)骨 闪烁(shuò) 劲(jìng)枝 迸(bèng)
2、 写规范字:
雷tíng( ) 夹xí( ) luǒ( )露 不屈不náo( )
3 作者简介:张万舒是我国当代诗坛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山松》一诗是他的代表作。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 合作学习:
1、 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黄山的形象
(明确:“挺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2、 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用烘托的方法显示出黄山松英雄般的气节。)、
四、 合作探究:
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
(明确: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毅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五、 回顾与反思:
1、 你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了黄山松“挺的硬,扎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的战士般的精神。
2.这首现代诗与《苍松怪石图题诗》各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略)
板书设计:
顶风傲雪(自强)
坚毅不拔(拼搏)
百折不挠(进取)
6、快乐读书屋三《做毽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作者小时候做毽子的方法,步骤。体会那个时代孩童的生活乐趣和纯真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做毽子的方法,从中体会到自己动手做毽子的乐趣。
教学准备:
准备一个做好的毽子
教学思路:
1、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课间爱做什么游戏,大家既然这么爱踢毽子,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个呀?让我们快快进入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吧!
2、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做毽子的步骤。
(2)、小组内互读,有疑问的地方标在书上。
3、结合实物,理解课文。
(1)、出示插图和毽子,引导学生通过读、议、画的方式,明确毽子是如何做出来的,什么样的毽子既美观又好踢。
(2)、学生自由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4、拓展延伸。
你还会做什么游戏用具,从中有什么感受?
5、检查识字。
“黏”是多音字:zhān,粘贴;niān,同“黏”。
6、推荐作业。
(1)、说一说做沙包的过程。
(2)、课间进行踢毽子比赛,共同感受活动的乐趣。
7、快乐读书屋三《做毽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作者小时候做毽子的方法,步骤。体会那个时代孩童的生活乐趣和纯真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做毽子的方法,从中体会到自己动手做毽子的乐趣。
教学准备:
准备一个做好的毽子
教学思路:
1、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课间爱做什么游戏,大家既然这么爱踢毽子,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个呀?让我们快快进入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吧!
2、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做毽子的步骤。
(2)、小组内互读,有疑问的地方标在书上。
3、结合实物,理解课文。
(1)、出示插图和毽子,引导学生通过读、议、画的方式,明确毽子是如何做出来的,什么样的毽子既美观又好踢。
(2)、学生自由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4、拓展延伸。
你还会做什么游戏用具,从中有什么感受?
5、检查识字。
“黏”是多音字:zhān,粘贴;niān,同“黏”。
6、推荐作业。
(1)、说一说做沙包的过程。
(2)、课间进行踢毽子比赛,共同感受活动的乐趣。
8、快乐读书屋十《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通过阅读三首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重要,从而抓紧时间学习。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三首古诗,并会背诵。
3、认识6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理解三首古诗表达的含义,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小朋友,看一看这块钟表,你有什么感受呢?(秒针转一圈)感觉到时间怎么样了?今天我们就在“快乐读书屋”中学习三首以“珍惜时间”为主要内容的古诗。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三首古诗,整体感知。
2、小组互动:小组内互读古诗,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相互读,互相提提意见。)
3、展示读书: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4、教师范读。
三、指导品味,熟读成诵。
1、引导学生读诗,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节奏。(标记下来)
2、师生合作读。(理解大意)
3、生生合作,说说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教师点拨指导学生不了解或不理解的问题。
4、通过自由读。(有感情自由读)
5、指名读(比一比)
6、齐读。(使学生对古诗更有兴趣,加深记忆。)
7、背诵三首古诗。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相互说一说,自己平时是怎样抓紧时间学习的,或读了三首古诗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打算怎样做。
五、检查,指导识字。
六、作业
找一找有关珍惜时间的古诗句,名人名言或谚语俗语,摘抄下来,并坳手制定一个小计划。
9、快乐读书屋三《熊说什么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明白真正的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特别是在最危险的时候,在朋友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2、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3、认识本课生字,认识多音字“兴”。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看一看(播放多媒体课件),一只熊走到一个躺在地上的人面前,然后又转身走了…… 2、熊走之前到底对那人说了些什么? 3、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三》去看一看吧。(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小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反复多读几遍。 2、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检查、评价自读情况。 3、让学生点名自己邀请几个好朋友按自然段展示自读情况。注意难读字的正音和长句子的停顿。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卡中的填空题) 按课文内容填空:一个()的日子里,()和()走进了深山,来到了一棵大树下。忽然,一只熊走过来了,()丢下了(),爬上了大树。()只好躺在石板上(),熊走过来,以为是个(),就()。
三、自主阅读,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从以下三方面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是看课文标题和课文的提示提问题;二是找文中重点词句提问题;三是选自然段提问题。 2、小组交流,梳理问题。 自读质疑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由各小组代表将讨论后筛选出来的问题写在问题卡上并粘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并评选出“最佳问题”。
四、深入读书,合作释疑。 1、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他们在小组内通过读书研讨等方法找到答案。 2、各小组汇报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以及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五、联系生活,感悟寓意。 1、谈谈怎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呢? 2、联系实际谈谈你准备怎样成为他人的真朋友。
六、检查识字,提高自主识字的意识。 1、出示词卡,开火车认读。 2、出示爱心字卡,全班同学抢读,并把字卡奖给读得又快又好的同学。
七、拓展阅读,延伸课外。 1、自由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注意版)》中,《狮子大王照镜子》一文。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思考:狐狸为什么得到了奖赏? 3、说一说,你赞同狐狸的这各做法吗? 4、搜集关于“朋友”“友谊”这方面的格言警句,制作成书签,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10、快乐读书屋三《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学习较为深入地看问题。
2.认识7个生字
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学习较为深入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教师说谜语:
2、(出示挂图)这就是葫芦,可爱吗,喜欢吗?在古代时有个人也很喜欢葫芦,他还种了一棵葫芦呢!你们想知道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
3、看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生读文前提示。
2、自由阅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整体感受课文内容。(读书动笔,圈圈画画)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议,看谁读得更好。
4、图文对照,观察图画对照相应的课文。
三、自读自悟,理解主题。
1、出示自学提示,同桌或前后桌之间相互交流、探究。
(1)把两幅图进行对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仔细读课文)
(2)这个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
(3)他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
2、全班汇报,集体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时点拨、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教师准备两幅葫芦的幻灯片,适时运用)
3、拓展课文,引出寓意。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句子训练(教师出示幻灯片):
①( )这个人没有关注葫芦的生长过程,( )没有能够得到葫芦。(因为......所以......)
②请你们也来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句话。
(2)怎样做才能得到葫芦?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4、搭建平台,进行展示。
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拓展。如:读、画、演等。
四、识字任务,寓于游戏。
1、出示生字卡片,
(1)学生认读、同桌间说记字方法。
(2)汇报。注意不同识字方法的运用。
(3)生互读、小组开火车赛读。
2、识字游戏:摘苹果。
五、联系生活,感悟道理。
1、学生说说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是怎样解决的?
2、教师出示:
无论做什么事,不但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把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做好,因为每一个小的环节处理的不好,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板书设计: 叶绿 生虫
葫芦 变黄 落了
11、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屋一《天气预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领悟内容,体验诗歌表达的亲情。
2.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1.根据诗歌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感受生活中的这些不易察觉但无处不在的感人亲情。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新棵,板书文题。
二、读阅读提示,体会“亲情”表现在家庭的方方面面
三、练习朗读诗歌。
1.注意读音。
2.注意停顿。
四、朗读比赛。
五、扩展练习。
1.想象一下爸爸出差回来全家人团聚的场面
2.读《阅读》的相关篇目。
12、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七《谁会脸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对照诗中列举的不讲社会公德现象,检点自己的言行,自觉加强社会公德意识,并注意提醒身边的人遵守社会公德。
2、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诗歌大意。
3、认识文中13个生字。
4、进行扩展阅读,扩大阅读范围,培养略读能力。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
自觉检点自己的言行,加强社会公德意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从“阅读提示”中的“脸红”导入本课。
二、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画文后生字,结合文中语句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
说说诗歌中列举了哪些不讲公德现象。(本环节结合课件进行)
三、联系生活,自由谈论。
1、读了诗歌之后“对号入座”,你会脸红吗?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不讲公德的行为?
3、面对不讲公德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做?为了使更多的人树立起公德意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四、语言实践。
1、模仿诗中的2、3、4、5节,把你见过的一种不讲公德行为写下来。
2、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
(1)铭记 (2)喧哗 (3)谴责 (4)作崇
(铭刻) (吵闹) (责备) (捣乱、捣鬼)
3、成语填空。
大()大()()手()脚无可()()()之不()不()入()不()而()不()()举归()到()
五、识字。
读识字卡片,说出生字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再自己组组词语。纠正同音字或形近字混淆的现象。适当造句。注意“塞”是多音字,三个音:sè sài sāi。
六、扩展阅读。
阅读《阅读》中的相关篇目,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大意及读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