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月潭教学设计一等奖

《9日月潭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9日月潭教学设计一等奖

1、9日月潭教学设计一等奖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09日月潭教学实录设计一最新推荐,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课前透视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展示交流。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板书课题)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

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日月潭的向往;交流与展示,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谈话质疑。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板书课题)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学会质疑是提高读书质量的有效手段。虽然这些“疑问”开始时是杂乱无序的,但是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并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和整理,将最有价值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提高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对话平台

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阅读的过程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通过学生反复读文感知,既巩固了识字,又提高了朗读水平,培养了语感。】

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经验等)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教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游戏和活动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读议

1、默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趣。长此以往,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引导学生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交流

日月潭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叫();湖的南边像(),叫()。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交流是检查学生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师生的交流反馈中,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

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

练习

结合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书写

1、学习书写“岛、展、环、绕、建、纱”。教师根据实际重点指导:“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建”字的

偏旁要与走之儿区别。

2、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展示。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

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交流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朗读

1、指导读文: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读思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突出“风光秀丽”)

②日月潭吸引了谁?(突出“中外游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突出“许许多多”)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强了他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3、配乐朗读全文。

背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

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挖掘课外资源,拓展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

写字

1、学生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点”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隐: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

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4、班级展示学生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群山环绕:指日月潭四周有很多山,被群山包围起来。

名胜古迹:指前人遗留下来的建筑。

朦胧:模糊不清。

仙境:指传说中神仙住的环境优美的地方。

相关链接:

1、阿里山。阿里山在嘉义县东北,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总称,主峰塔山海拔二千六百多公尺,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这里所产的是世界罕见的高级建筑木材,如台湾杉、铁杉、红绘、扁柏和小姬松,称为阿里山特产“五木”。到了阳春三月,阿里山又成为一个绯艳绚丽的樱林。这里的樱花驰名中外,每年二月至四月列为花季,登山赏樱花的游人络绎不绝。山上有高山博物馆,陈列各种奇木异树,高山植物园内种有热带、温带、寒带数百种植物,游人既可饱览林海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澜的胜景,还可增加见识。

2、国父纪念馆。位于台北市仁爱路四段,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纪念馆占地35000坪,为宫殿式建筑。馆外有中山公园环绕,还有九曲桥、池塘、假山、柳树等景色点缀。馆内四大展览室装饰精美,设计新颖,展示中华民国建国史及现代名家艺术品。此外,馆内的表演厅、灯光、音响设备一流,经常举办高水准的音乐会。国父纪念馆成为市民户外活动、休闲以及欣赏艺术,文化演出的综合性场所。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09日月潭教学设计一,日月潭,希望对你有帮助!

2、09日月潭教学实录教学设计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09日月潭教学实录设计一最新推荐,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课前透视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展示交流。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板书课题)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

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日月潭的向往;交流与展示,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谈话质疑。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板书课题)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学会质疑是提高读书质量的有效手段。虽然这些“疑问”开始时是杂乱无序的,但是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并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和整理,将最有价值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提高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对话平台

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阅读的过程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通过学生反复读文感知,既巩固了识字,又提高了朗读水平,培养了语感。】

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经验等)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教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游戏和活动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读议

1、默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趣。长此以往,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引导学生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交流

日月潭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叫();湖的南边像(),叫()。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交流是检查学生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师生的交流反馈中,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

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

练习

结合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书写

1、学习书写“岛、展、环、绕、建、纱”。教师根据实际重点指导:“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建”字的

偏旁要与走之儿区别。

2、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展示。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

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交流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朗读

1、指导读文: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读思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突出“风光秀丽”)

②日月潭吸引了谁?(突出“中外游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突出“许许多多”)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强了他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3、配乐朗读全文。

背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

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挖掘课外资源,拓展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

写字

1、学生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点”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隐: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

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4、班级展示学生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群山环绕:指日月潭四周有很多山,被群山包围起来。

名胜古迹:指前人遗留下来的建筑。

朦胧:模糊不清。

仙境:指传说中神仙住的环境优美的地方。

相关链接:

1、阿里山。阿里山在嘉义县东北,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总称,主峰塔山海拔二千六百多公尺,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这里所产的是世界罕见的高级建筑木材,如台湾杉、铁杉、红绘、扁柏和小姬松,称为阿里山特产“五木”。到了阳春三月,阿里山又成为一个绯艳绚丽的樱林。这里的樱花驰名中外,每年二月至四月列为花季,登山赏樱花的游人络绎不绝。山上有高山博物馆,陈列各种奇木异树,高山植物园内种有热带、温带、寒带数百种植物,游人既可饱览林海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澜的胜景,还可增加见识。

2、国父纪念馆。位于台北市仁爱路四段,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纪念馆占地35000坪,为宫殿式建筑。馆外有中山公园环绕,还有九曲桥、池塘、假山、柳树等景色点缀。馆内四大展览室装饰精美,设计新颖,展示中华民国建国史及现代名家艺术品。此外,馆内的表演厅、灯光、音响设备一流,经常举办高水准的音乐会。国父纪念馆成为市民户外活动、休闲以及欣赏艺术,文化演出的综合性场所。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09日月潭教学设计一,日月潭,希望对你有帮助!

3、30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日月潭的传说》,培养学生追求光明的勇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3个字,会写6个字,参照词语库积累词语。

4.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传说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朗读中明白道理,体会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投影片、生字词卡或小黑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出外旅游好处多多,可以锻炼身体,增长见识。今天老师带着同学们来个“秀才不出门,照样游天下”。老师带你们去台湾日月潭看看。

二、出示课件,介绍日月潭。

配乐展示日月潭美丽的景色,相机介绍:日月潭,在我国台湾省中部南投县山中,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在玉山和阿里山之间。湖中的光华岛把湖分成了两部分,北部像太阳,南部像上弦月,所以叫日月潭。

三、学习课文。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①故事的起因是什么?②为了找回太阳和月亮,大尖和水社做了哪些努力?③结果怎样?④你从这个传说中明白了什么?

2.学生根据提示自学课文。

3.遇到生字新词,先自己拼读识记,有难度的同桌相互交流或标记疑难,以便求教。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

(1)学习3个会认字。

社,示字旁,注意与“衤”区别。

顿,组词“顿时”,形容时间短。

斧,形声字,上声下形。

(2)学写6个字:摇、顿、恶、阿、斧、剪。

2.学习1至4自然段,解决自学提示①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3.指名朗读1至4自然段。了解故事起因:太阳月亮不见了。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没有了太阳和月亮,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个什么样?

五、存疑,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太阳月亮到底去了哪里?

2.如果我们发现太阳月亮不见了会怎么做?

六、作业。

朗读课文,继续思考自学提示。上网或是从课外书报上收集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日月潭的传说》。

二、回顾旧知。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学生带感情齐读课文1至4自然段。

过渡:我们知道,世界不能没有光明,人类不能没有太阳和月亮。勇敢的孩子们,我们跟随大尖和水社一起去寻找丢失的太阳和月亮吧。

三、按自学提示继续学习课文。

1.小黑板出示:②为了找回太阳和月亮,大尖和水社做了哪些努力?③结果怎样?

2.师生交流自学所得(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加以发挥):

首先,他们点起火把,翻山越岭,历尽艰险,来到一座大山前;然后,他们一口气跑到阿里山,挖出山底下的金斧子,金剪子,又回到水潭边;接下来,大尖用金斧子劈开公龙的脑袋,水社用金剪子剪下母龙的脑袋,让太阳和月亮从它们口中滚出来;最后,大尖拔了棵棕榈树把太阳顶上了天,水社拔了棵棕榈树把月亮也顶上了天。

3.在学生的朗读中相机进行字词教学:重点指导读音:棕榈树;理解并示范动作:抛。

4.品读重点段落或词句,体会情感。同时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体会删去表示动作的词语后,句子内容就很空洞,读起来就不生动、不具体,没有生气。(投影片出示。)

①大尖把太阳抛向空中,又把太阳顶上了天。水社把月亮往天上一抛,也把月亮送上了天。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水潭叫日月潭了。

②大尖抱起太阳,抛向空中,又拔起一棵棕榈树,把太阳顶上了天。水社抱起月亮,往天上一抛,也拔起一棵棕榈树,把月亮顶上了天。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大水潭叫日月潭了。

四、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谈谈自己的感受。(台湾岛上的人们勤劳、勇敢、善良;向往光明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可战胜的……)

2.学生交流自己查找的相关资料,例如台湾风光、民情、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3.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任何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都是要受到谴责的。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把这个传说说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4、23日月潭的传说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词语,理解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

2、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4、默读课文,能口头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指的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论述和评价。)请你举个例子说说,我们都学过或听过哪些传说?(《鲁班学艺》等)那这篇课文将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呢?(日月潭)

2、介绍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台湾省中部的南投县鱼池乡,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潭中有个小岛叫珠仔岛,将湖分为两半。北面为日潭,南面为月潭,因为轮廓近似月亮和太阳而得名。周围有大尖山和水社山等环抱,树木葱茏,是台湾省著名的旅游和疗养的胜地。

3、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给生字注上声调。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拯是后鼻音,潭是前鼻音。

(3)再读课文,交流讨论:

(1)写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2-5)写日月潭的传说。

(6)写大尖山、水社山和日月潭的名字的由来。

(4)学生再读课文,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和觉得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

4、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些什么?是从哪一句中知道的?(知道了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知道了日月潭的景色很美知道了日月潭还有一个传说。)

5、指导书写。

商字的里面要和滴字的里面区别。注意漆的下半部分的书写。筹字注意要写得紧凑一些。

6、布置作业。

(1)抄写坌棵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通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日月潭在哪里你们都知道了吗?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去看一看那里美丽的风景。(教师解说第一自然段1、2句)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日月潭究竟还有什么动人的传说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6自然段。

4.能用最简洁的话概括这个传说吗?(大尖哥和水社姐拯救日月)

5.课文是如何具体描述这个传说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谁来读读这个故事的起因?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两条恶龙吞食了日月,天地间漆黑一团(板书:漆黑一团),人们分不清白天、黑夜。这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所以人们必须要杀死恶龙,救出日月。

2.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

(1)为了降伏恶龙,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请你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人们商量拯救日月的语句。

(2)出示人们说的两句话。指名读。

(3)人们商量出来的办法是什么?(只有请到水性特别好的人,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才能制服恶龙,暂时能恶龙。)

3.出示两个问句。引读两句问话。

4.此时,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焦急的,无可奈何的)书上用了哪个词?“一筹莫展”

5.就在人们一筹莫展、心急如焚,甚至有点绝望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板书:挺身而出

(1)你觉得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需要什么?(勇气,战胜恶龙的决心)

(2)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把这句话读好。齐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大尖哥和水社姐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那么这两位英雄是如何降服恶龙,拯救日月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学生自读。

(1)他们是如何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齐读

(2)展开想象,体验艰苦

现在就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大尖哥和水社姐在拿金斧头和金剪刀过程中的艰辛。

①高山挡住了他俩的去路,遇见挡住去路的高山他们就,遇见峻岭就。

②他俩手握砍刀,走在布满荆棘的山林中,遇见带刺的灌木就,遇见密林中的野兽就。

③一路上,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累了就,饿了就,渴了就。

是呀,这金斧头和金剪刀来得可真不容易啊。大尖哥和水社姐不但勇于克服困难,而且也勇于用智慧战胜困难。

(3)比较句子

出示: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同学们,看看这两句哪句好?为什么?除了感受到得到金斧头、金剪刀是那么来之不易,也感受到人物的不畏艰险,为民除害的品质。

(4)继续交流

当他们拿着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回到潭边。他们又冒着生命威胁降伏恶龙。他们是怎样降伏恶龙的。(板书:降伏恶龙)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读)

五、学习第5--6自然段

1.师述:降伏恶龙以后,大尖哥和水社姐又累又饿,便用龙肉来充饥,吃下龙肉后,身体一个劲地往上长,转眼间,就化作了两座青山,永远的守卫在潭的两边。

2.人们再也看不到大尖哥和水社姐了,看到的只是两座青山。此时此刻,乡亲们会对着两座青山说什么呢?

3.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了大家利益而牺牲自己生命(板书:为民造福)的年轻英雄,把这两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

4.让我们带着份崇敬之情,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小节。

六、分享幸福,与书相伴

1.从此,人们来到日月潭就会看到这两座山。导游也会满怀深情的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各位小导游,当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日月潭旅游时,你会如何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呢?

练习一分钟,指名讲述。

2.同学们,古今中外流传着很多传说故事,像类似于《日月潭的传说》《大禹治水》这样的传说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去看一看这些: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

七、作业

1.把这个动人的传说说给爸爸妈妈听;

2.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在补充习题上。

板书设计:

23日月潭的传说

漆黑一团

一筹莫展

挺身而出

降伏恶龙

为民造福

 

5、9.日月潭教学设计

9.日月潭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四、课前准备 :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交流。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板书课题)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 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2、谈话质疑。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板书课题)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三)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三)读议

1、默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趣。长此以往,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引导学生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交流

日月潭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叫();湖的南边像(),叫()。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 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六)(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

练习

结合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七)书写

1、学习书写“岛、展、环、绕、建、纱”。教师根据实际重点指导:“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建”字的 偏旁要与走之儿区别。

2、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二)感悟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三)朗读

1、指导读文: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四)读思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突出“风光秀丽”)

②日月潭吸引了谁?(突出“中外游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突出“许许多多”)

3、配乐朗读全文。

(五)背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

(六)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挖掘课外资源,拓展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

(七)写字

1、学生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点”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隐: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 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4、班级展示学生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资料袋

1、阿里山。阿里山在嘉义县东北,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总称,主峰塔山海拔二千六百多公尺,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这里所产的是世界罕见的高级建筑木材,如台湾杉、铁杉、红绘、扁柏和小姬松,称为阿里山特产“五木”。到了阳春三月,阿里山又成为一个绯艳绚丽的樱林。这里的樱花驰名中外,每年二月至四月列为花季,登山赏樱花的游人络绎不绝。山上有高山博物馆,陈列各种奇木异树,高山植物园内种有热带、温带、寒带数百种植物,游人既可饱览林海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澜的胜景,还可增加见识。

2、国父纪念馆。位于台北市仁爱路四段,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纪念馆占地35000坪,为宫殿式建筑。馆外有中山公园环绕,还有九曲桥、池塘、假山、柳树等景色点缀。馆内四大展览室装饰精美,设计新颖,展示中华民国建国史及现代名家艺术品。此外,馆内的表演厅、灯光、音响设备一流,经常举办高水准的音乐会。国父纪念馆成为市民户外活动、休闲以及欣赏艺术,文化演出的综合性场所。

板书设计:

9`、日月潭

位置

日月潭 名字由来

清晨 隐隐约约

景美 中午 清晰

下雨 朦胧

6、9《日月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播放课件,边讲解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风光。让学生产生兴趣,投入学习。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标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B、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

C、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D、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E、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4、自主识字展示与交流。

出示生字,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可以是以熟字带生字,可以是拆部件,可以是猜字谜等等,在识字中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摘果子”游戏:让同学摘果子,如果大家都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树上的果子就掉下来,其余留在树上。

挑最易写错的字,提醒大家注意,练习写字,并展示。

重点指导:

半包围结构的字——“建”练习平捺、写好建字底。

三、朗读感悟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一、二自然段):

1.读通课文第一段。要求:读通顺、流利。

2.提问:日月潭在哪里?那里的环境怎样?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优美的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进行理解,读好句子。

拓展介绍名胜古迹:潭北山腰有座文武庙,从庙前远眺,潭内景色,尽收眼底。南面青龙山有玄奘寺,供奉着唐代高僧玄奘的灵骨。

3.提问:为什么叫“日月潭”?引导学生读好第二自然段。

(1)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二段。

(2)播放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复述。

(3)看画面复述日月潭名称的由来:

小组内复述,教师深入小组听听学生的复述,选择复述好的在全班展示,并引导全班同学复述好。

朗读感悟第二部分(三、四自然段)

4.自主朗读第二部分,感受日月潭清晨、晴天、雨天变幻多姿的美。要求:流利、有感情。

(1)自由读。

(2)在小组内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3)读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听听小伙伴是怎么读的。

深入小组听听学生的朗读。

选择学生难读的句子进行指导,相机引导学生巩固识字(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4)说一说,你看到了日月潭哪些时候的迷人景象,美在何处?(听听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请朗读出色的同学进行展示,引导全班读好。(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语气:清晨、蒙蒙细雨时要读得轻柔;太阳高照时要读得响亮、明朗。)

四、整体朗读,日积月累

日月潭的景色这么美,请你通过朗读把它介绍给大家。

在音乐声中自由读文,可以自己读,或小组成员轮读、齐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组内进行赛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找出课文里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读读背背。

把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记住,存入“词语宝库”。

五、实践活动

可以回家把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讲给父母听,可以找找有关日月潭的故事和传说。

7、9《日月潭》教学设计

9《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二学习目标:

1.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看片,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你去过哪些地方?

2.在我国的宝岛台湾,也有许多风景如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有关日月潭的风光短片)。

3.朋友们,上学期我们曾做过一次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老师想在你们中间挑选几位优秀的导游,带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日月潭。(揭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成为日月潭的导游,首先要了解那里的情况。

请大家自己朗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示:不要加字,减字。)

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更要多读几遍。

2.反馈朗读情况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正音。(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绕”“盛”的翘舌音、“盛”“省”“胜”的后鼻音、“隐”的前鼻音以及“环”的介音)

(2)看图识词

在学生朗读之后,适机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附近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建筑

请四个学生上台,读词,并在画面中指出对应的事物。

其他学生评议、帮助正音。

(3)看图,在组内分节朗读课文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喜欢读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2.你喜欢哪部分内容,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

1)指名读

2)集体评议

3)教师指导后再指名读

(在学生读文过程中,适机出现“群山环绕”“隐隐约约”“清晰”“朦胧”等词,让学生多读读这些词所在的句子理解词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说话。)

A.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B.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C.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D.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朗读全文。(每个自然段请喜欢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4.交流讨论:你在文中读到了什么?了解了些什么?请用读课文的方法告诉大家。

5.如果你是导游,你会先介绍什么给游客呢?(对日月潭的总体介绍)

你能来试一试吗?(多请几名学生说,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不看书;再介绍给同桌听)

6.说说你认为日月潭最美的是什么?(请每位同学在学习小组里,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组员听)

7.你最欣赏哪位导游?能说说理由吗?

8.请学生再次观看有关日月潭的视频,几位优秀导游为大家作介绍。(集体评议,教师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9.向好友介绍日月潭。(此内容也可在课后进行)

10.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部分可背诵。

四、课外拓展,组织活动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台湾风景名胜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1.放有关台湾的风景短片,请小朋友来当当小导游,介绍景点。

2.知道在台湾还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吗?你能介绍给大家听吗?

五、生字书写

1.出示生字。

说说这几个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绕”注意不要多加一点)教师范写。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

六、课后作业

1.向爸爸妈妈或你的好朋友介绍日月潭。

2.画画你心中的日月潭。

3.把你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记载在好词佳句本中。

8、9《日月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会认会写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言引入课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三单元的课文,这组课文是围绕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河壮美。现在我要领你们去祖国的第一宝岛台湾,台湾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同学们请看图:这就是台湾的日月潭。板书课题。你想知道那里到底怎样吗?那我们赶快去游览那里好吗?

二.师范读课文,生看图欣赏:

1.了解潭的意思?

2.听后《日月潭》给你什么感觉?

三.自主初读,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

2.师生交流,检查初读效果。

3.读含有生字的词语,巩固生字。

例:群山环绕树木茂盛隐隐约约一片朦胧

建筑仙境

4.变换语言环境识字。读词语,找出生字:

花环、五环旗、围绕、茂密、筑路、环境、明晰

5.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认识朦、胧、境。

6.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坏--环镜--境

整体感知:你感觉到日月潭哪些地方很美?

四.朗读感悟:

1.自读感悟,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理解感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

(1)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读读有关段落。

(2)你最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多读几遍有关段落。

(3)读课文,想想作者在这篇课文里想告诉我们什么?

2.合作交流,给小组同学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背自己喜欢的语句。

五.写字指导:

1.巩固读音:

要求会写的字中有六个翘舌音的字(展、纱、绕、胜、省、盛)

2.发现规律:

同结构:六个字是左右结构,三个上下结构,三个半包围结构。

同偏旁:纱绕约

新旧联系:岛--鸟纱--沙绕--烧、浇

偏旁比较:建--迈迷迹追

3.示范讲解,提示易写错的字。

隐茂展省

六.实践活动:

查找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9、人教版二年级下册《9、日月潭》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描绘了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日月潭是台湾省的一个大湖。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作者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日月潭的瑰丽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台湾省的日月潭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宝岛——台湾。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教法特点】

1.使用电教手段,运用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教学中采用图片,向学生清楚地展示日月潭基本轮廓;小岛把潭分成两半。潭的一边像圆圆的太阳,另一边像弯弯的月亮。“两潭湖水相连,像碧绿的大玉盘,小岛就像玉盘中的明珠”是一个难句。学生光凭语言,对它较难形成鲜明的表象,以帮助学生提高感知效果,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图像的运用,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

2.多次设计了读句和读段的训练。课文的语言十分优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调动情绪,产生“视象”,体会画中之情、画外之意,可以培养语感,发展朗读能力。朗读的形式是根据训练的需要设计的,有自由读、范读、指名读、齐读,还有配乐读等。它对积累语言材料,发展学生的语言水平,也会有好处。

3.加强了词句的训练。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强调了在语言环境中学词识字;联系课文的内容,联系具体的形象,联系相近的词语,尽力做到深入浅出地理解词的意思,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以避免低年级词语教学中单纯的以词解饲,死记硬背的现象。

【教学重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出示词语引导认读。

2、引入课文,播放图片。说说这是什么地方?对于日月潭你知道些什么?(介绍日月潭)还想知道些什么?质疑梳理问题:日月潭的位置,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日月潭的景色如何,这些问题在课文中有很好的介绍,现在就和老师一起走进《日月潭》。

现在老师来给大家介绍日月潭。

二、范读

用一个词概括日月潭景色的特点(板书:风光秀丽)

听了我的介绍,想亲眼去看看吗?好,我们一起去看看日月潭秀丽的风光。

三、感悟课文内容:同桌合作读课文。(找到三个问题各在哪个段落)。

日月潭的位置: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1)这个自然段共有——话。(2)台湾最大的湖是——。位置在——-(3)描写山多树多的词语是----------和-------------。

2、图片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从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

这里的景色美,名字起的也很美。“日月潭”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哪个自然段介绍的?

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 默读,画出相应的句子。

(1 读读你画出的句子。

(2 出示:(比较句子的不同)

湖的北边像太阳,叫日潭。

湖的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湖的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湖的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两个词语写出了日潭和月潭的形状,日月潭的名字就是根据它的形状来取的。

2、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日月潭名字的来历。

要是清晨或中午,或雨天,那里的景色更是让人赞叹。不信,我们读读三、四自然段吧。

日月潭的美景:你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画下来)说说为什么?

1、 清晨时的美景谁喜欢?出示图片,看图后说说湖面上笼罩这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

指导朗读。(这段要轻轻地读)因为清晨人们还在熟睡,怕吵醒了他们打破了这份宁静美。

2、 中午时有什么不同的景色?生答,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出示图片,文中用什么来比喻日月潭在雨中的美景?用什么来比喻日月潭周围的景物?什么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3、 下雨的景色谁喜欢呢?生答,出示图片,指导朗读,第一句音调较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4、 大声地读读你喜欢的景色。

四、齐读五自然段。告诉在座的老师日月潭有多美!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了解的日月潭。( 美丽,秀美,风光秀丽 )。

什么吸引了游客?日月潭吸引了谁?日月潭吸引了多少游客?

五、播放课文动画课件,再次感受日月潭迷人的风光。

六、总结。

学了《日月潭》,你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点什么呢?

七、老师对日月潭特别向往,所以呀自己制作了一个MTV,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

八、朗读全文。表达自己对日月潭的热爱吧!

板书设计:

像太阳 清晨 薄雾

9 日月潭 中午 太阳高照 风光秀丽

像月亮 下雨 细雨蒙蒙

10、日月潭教学实录教学设计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日月潭教学实录设计六最新推荐,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会认会写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言引入课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三单元的课文,这组课文是围绕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河壮美。现在我要领你们去祖国的第一宝岛台湾,台湾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同学们请看图:这就是台湾的日月潭。板书课题。你想知道那里到底怎样吗?那我们赶快去游览那里好吗?

二.师范读课文,生看图欣赏:

1.了解潭的意思?

2.听后《日月潭》给你什么感觉?

三.自主初读,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

2.师生交流,检查初读效果。

3.读含有生字的词语,巩固生字。

例:群山环绕树木茂盛隐隐约约一片朦胧

建筑仙境

4.变换语言环境识字。读词语,找出生字:

花环、五环旗、围绕、茂密、筑路、环境、明晰

5.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认识朦、胧、境。

6.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坏--环镜--境

整体感知:你感觉到日月潭哪些地方很美?

四.朗读感悟:

1.自读感悟,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理解感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

(1)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读读有关段落。

(2)你最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多读几遍有关段落。

(3)读课文,想想作者在这篇课文里想告诉我们什么?

2.合作交流,给小组同学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背自己喜欢的语句。

五.写字指导:

1.巩固读音:

要求会写的字中有六个翘舌音的字(展、纱、绕、胜、省、盛)

2.发现规律:

同结构:六个字是左右结构,三个上下结构,三个半包围结构。

同偏旁:纱绕约

新旧联系:岛--鸟纱--沙绕--烧、浇

偏旁比较:建--迈迷迹追

3.示范讲解,提示易写错的字。

隐茂展省

六.实践活动:

查找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日月潭》教学设计六,日月潭,希望对你有帮助!

11、日月潭教学实录教学设计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日月潭教学实录设计五最新推荐,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学习目标:

1.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边讲解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风光。让学生产生兴趣,投入学习。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标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B、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

C、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D、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E、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4、自主识字展示与交流。

出示生字,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可以是以熟字带生字,可以是拆部件,可以是猜字谜等等,在识字中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摘果子”游戏:让同学摘果子,如果大家都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树上的果子就掉下来,其余留在树上。

挑最易写错的字,提醒大家注意,练习写字,并展示。

重点指导:

半包围结构的字——“建”练习平捺、写好建字底。

三、朗读感悟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一、二自然段):

1.读通课文第一段。要求:读通顺、流利。

2.提问:日月潭在哪里?那里的环境怎样?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优美的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进行理解,读好句子。

拓展介绍名胜古迹:潭北山腰有座文武庙,从庙前远眺,潭内景色,尽收眼底。南面青龙山有玄奘寺,供奉着唐代高僧玄奘的灵骨。

3.提问:为什么叫“日月潭”?引导学生读好第二自然段。

(1)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二段。

(2)播放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复述。

(3)看画面复述日月潭名称的由来:

小组内复述,教师深入小组听听学生的复述,选择复述好的在全班展示,并引导全班同学复述好。

朗读感悟第二部分(三、四自然段)

4.自主朗读第二部分,感受日月潭清晨、晴天、雨天变幻多姿的美。要求:流利、有感情。

(1)自由读。

(2)在小组内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3)读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听听小伙伴是怎么读的。

深入小组听听学生的朗读。

选择学生难读的句子进行指导,相机引导学生巩固识字(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4)说一说,你看到了日月潭哪些时候的迷人景象,美在何处?(听听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请朗读出色的同学进行展示,引导全班读好。(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语气:清晨、蒙蒙细雨时要读得轻柔;太阳高照时要读得响亮、明朗。)

四、整体朗读,日积月累

日月潭的景色这么美,请你通过朗读把它介绍给大家。

在音乐声中自由读文,可以自己读,或小组成员轮读、齐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组内进行赛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找出课文里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读读背背。

把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记住,存入“词语宝库”。

五、实践活动

可以回家把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讲给父母听,可以找找有关日月潭的故事和传说。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日月潭》教学设计五,日月潭,希望对你有帮助!

12、日月潭教学实录教学设计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日月潭教学实录设计八最新推荐,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材简析

本课描绘了台湾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不同风光。本文文质兼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风姿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的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台湾宝岛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最想用哪个成语来形容?

2、这个美丽的地方叫日月潭。(出示课题)

3、读课题

(通过课件,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过渡,今天,我们就走进日月潭,细细地浏览一番。等会儿,老师还要请大家当小导游呢!)

要求:1)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并记住它。

2)你觉得写最美的地方,请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课件),先读生字再边成词,并理解“附近”的意思。

三、入境悟情

1、现在你们是小导游,假如一个外国游客想去日月潭旅游,有几个问题想问,你们有信心回答吗?

1)、日月潭在哪里?

2)、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2、先读课文,完成填空。再做小导游介绍。

3、指名填空(课件出示)。

4、现在请一位小朋友来做导游,老师做外国的游客。谁想做小导游?

师:hello

中国小朋友,你好!

生:hello

阿姨,您好!

师:你能给我介绍一下日月潭吗?

生:能。(然后介绍填空内容)

师:谢谢你,介绍得真好,现在我更想去日月潭了,欢迎吗?

生:热烈欢迎您来日月潭观光,祝您玩得愉快!

5、朋友,日月潭正是你们所介绍那样吗?看(出示课件)。

6、师介绍:这就是光华岛,一座小小的山,却长满树,绿绿的,就像是水中的一颗绿珠,把湖水分成两半。我们看着图一起来介绍。

7、生介绍。

8、小结: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真是“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

四、细读品味

(过渡:日月潭不光神奇,她还是个爱美的小姑娘,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要换上不同的衣服。你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把日月潭的美表达出来?

(一)、清晨

1、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清晨的日月潭。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来学。(找好词、想画面、美读课文)

2、讨论交流:

你觉得哪些词特别好?(学生汇报交流)

3、理解“隐隐约约”.

1)读句子,这样的画面你们能想象得出来吗?

2)看课件,像这样看起来不太清楚,不很明显就叫“隐隐约约”。

3)读好句子(轻轻地、慢慢地,让人感觉清晨的沉寂)

4、指导朗读(指读——师范读——指读点评——齐读——背诵)

(二)中午的日月潭

过渡:中午的日月潭有时太阳高照,有时细雨绵绵,你喜欢哪一种情景呢?——用刚才的方法选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1、自读

2、汇报交流,随机教学。

1)晴天的日月潭

a、找好词(太阳高照、清晰、展现)齐读。

b、整个日月潭的美景会有哪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湖水、湖面、游人、周围会怎么样?)

c、交流

d、课件出示阳光下的日月潭

e、朗诵指导

2)雨天的日月潭

a、下雨时的日月潭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课件出示)

b、找好词,理解“朦胧”(从文中找反义词:清晰;课件对比理解)

c、朗读指导

3)男女生分读晴天、雨天的日月潭感受不同的美。

4)小结:晴天的日月潭是那样的明朗清晰,雨天的日月潭又是那样的朦胧,富有诗意。这让我想起了苏轼赞美西湖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想苏轼要是到过日月潭,也会写这样一首诗来赞美它。

(三)总结朗读

小朋友,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它不仅是台湾人民的骄傲,大陆同胞也它的奇景而自豪。让我们再次走进日月潭的美景中,美美地读一读。

五、拓展升华

1、除了课文中描绘的清晨、中午、雨天的美景外,你还能想象出其他时候的日月潭美景吗?(课件出示日月潭图片:日出、月下、晚霞、春天……)

2、说一说、写一写。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日月潭》教学设计八,日月潭,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