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导学案一等奖

《玲玲的画导学案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玲玲的画导学案一等奖

1、玲玲的画导学案一等奖

智慧导学案

一、初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查字典)

1、自学掌握生字的音、形、义,会写会用并积累词语。

2、给“我会写”的生字各组2个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找出本课多音字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读课题想问题:(1)

2、给文中段落标出序号;

3、本课主要内容:————————————————————

————————————————————————————

三、细读课文,思考质疑解疑。

1、问题(1)

(2)

(3)用一句话概括每段段义。(口头)

2、在书中找感叹句和把字句。

3、造句

渐渐地:

静静地:

惋惜地: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找词找句,品词品句(读讲)

2、赏析

3、积累美词佳句

美词:

佳句:

五、回顾全文,总结提升。

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说:

六、阅读拓展。

我还读了《 》并知道了什么:

七、模仿写话,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会用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学 时:一节

教学过程:

一、自学反馈

二、交流质疑

三、分组展示

2、玲玲的画导学案

智慧导学案

一、初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查字典)

1、自学掌握生字的音、形、义,会写会用并积累词语。

2、给“我会写”的生字各组2个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找出本课多音字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读课题想问题:(1)

2、给文中段落标出序号;

3、本课主要内容:————————————————————

————————————————————————————

三、细读课文,思考质疑解疑。

1、问题(1)

(2)

(3)用一句话概括每段段义。(口头)

2、在书中找感叹句和把字句。

3、造句

渐渐地:

静静地:

惋惜地: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找词找句,品词品句(读讲)

2、赏析

3、积累美词佳句

美词:

佳句:

五、回顾全文,总结提升。

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说:

六、阅读拓展。

我还读了《 》并知道了什么:

七、模仿写话,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会用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学 时:一节

教学过程:

一、自学反馈

二、交流质疑

三、分组展示

3、玲玲的画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 前 准 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件:将书上的插图、爸爸说的话及有些重点的句子、重点指导的字做成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①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字——“玲玲”。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 (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②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①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②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③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④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目有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ɡ”,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ɡ”,心脏的“脏”。
⑤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⑥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理解词意,感悟课文
①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②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③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爱动脑筋的,是个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⑤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①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
②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处拟,要求有三个栏目:①你认识吗(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②你知道吗(集录课外积累的词语);③你能猜出来吗?(字谜集锦)。



第 二 课 时
一、读一读,巩固所学知识
① 认读生字词。
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愿意做爸爸和玲玲来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三、写一写,牢记生字字形
本课要写的生字中,你记住了哪个?是怎么记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重点指导“糟”“楼”二字的书写。(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笔顺,“楼”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横笔要长)
学生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视,根据学生情况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议。
四、练一练,积累好词佳句
① 抄写背诵爸爸最后说的话。
② 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小结
拓展活动
将课文故事讲给父母听,再请他们讲一个类似的故事。
板书设计:

4、玲玲的画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⒈谈话激趣

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⒊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5、玲玲的画教学教案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⒈谈话激趣

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⒊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

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五、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学习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6、玲玲的画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插图、符合课文内容的两幅画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激趣:同学们,今天我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愿意帮助她吗?(相机板题)

2、观察揭题:教师分别出示准备的两幅画。启发: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幅画更好一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两幅画的来历。(板题)

对话平台

初读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识字。互读、互听、互纠,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游戏巩固识字。可以根据课文设计“蜜蜂采蜜”、“帮小蜜蜂找家”等。组织学生识字,或者引导学生说出平时的一些识字游戏,由学生组织进行识字练习。

4、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以读文为基础,以识字为重点,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为手段,突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朗读

1、组内读文,互相评议。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文章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积极动脑思考)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叭、玲、狗、糟、楼梯”。引导学生观察字在格中的位置,小组交流。

2、重点范写。“糟、楼梯”,边写边提醒这几个字词各组成部分要紧凑及个别笔画的书写。

3、学生练写,引导学生评议。

第二课时

复习

1、猜字游戏:学生读字、词,书写,同桌互相纠正。

2、分段指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研读

1、出示文中涉及的两幅画,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合作读书,画出有关句子,细致地理清故事发生的经过。

3、读书汇报。

教师可以结合玲玲和心情变化点拨学生,也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帮学生理解课文。在理解过程中,适时地抓住重点的词句,增强学生的感悟。

如:(1)抓住玲玲的心理变化: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她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发现。(高兴(完成画作)------伤心(弄脏画面)-----满意(巧添小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相关的语句找到,练习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人物的语言:课文中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很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有什么发现?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结合人物语言,理解人物和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教师相机点拨。

如:a、“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可启发学生思考:“仔细地看了看”是什么意思,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呢?

b、“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会想什么?“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会想些什么?

4、讨论:你从爸爸与玲玲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5、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要务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

感悟

1、读了课文,你想对爸爸和玲玲说些什么?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今天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3、把爸爸说的富有哲理的话积累起来。

(升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丰富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处理生活事件的能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肯、脑筋”,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点拨,同桌互相评议。

(结合书写任务较轻的实际,引导尝试书写,培养学生独立写字的能力和信心。)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端详:仔细地看。

仔细;细心


7、玲玲的画课堂实录

设计理念

1、以学生随文识字,教师引导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产生识字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要求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有关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会认生字,写生字。

教学难点

明白“坏事变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课题

1、师:老师知道大家特别聪明,我想考考大家,能不能接受老师的挑战!

生:能!

师:在古时候,有一个小男孩,他动脑筋想办法,从水缸里救出了自己的小伙伴,还记得他的谁吗?

生:司马光。

师:还有一种鸟,它想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它是什么?

生:乌鸦。

师:这节课,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很可爱,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认识她吗?

生:想!

师:(出示头像)她的名字叫玲玲,我们一起和玲玲打个招呼吧!一起喊喊玲玲的名字。

生:玲玲。

师:(出示“玲”)这个字就读“líng”,也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一个字,跟老师一起读。(指名读)“玲”多用于人名,第二个音读轻声,来和老师一起读。玲玲!

生:玲玲。

师: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左面一个王字旁,右边一个令。

师:它还有很多的兄弟呢?你能说说都是谁吗?

生:领、零、岭、龄……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可真是不错,帮助玲玲找了这么多的兄弟们。(学写“玲”)现在我们把玲玲的名字写在田字格里,就起手来和老师一起写。(师边写边说笔画)。同学们会写了吗?

生:会写了。

师:我们在本子上写上玲玲的名字。(生写,师巡视)

师:看谁写得既美观又漂亮。写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他写的是不是好看,如果他写得漂亮,就在那个字的旁边画上一颗小星星。

生:相互检查。

2、师:大家写得真好看,如果你在坐的精神点,老师就更喜欢你了!玲玲不仅聪明还画了一手的好画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滴25课《玲玲的画》。(出示课件)板书课题。和老师一起读一遍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师:玲玲的画中藏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让我们打开书,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大家要认真听呦!

生:认真倾听。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标出自然段。

师:大家听得很认真,从你们的表情里,老师可以看出,你们很喜欢这个故事,想不想自己读?

生:想!

师:同学们,请大声地朗读课文,遇上不认识的生字就停下来,请教课文下面的拼音宝宝,或是问问同桌,读完了就标上自然段,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好了,大家开始读吧。(巡视,表扬学生的读书姿势)

3、师:大家读得多认真啊!一起说说这篇课文共分了几个自然段?

生:十个。

师:下面就请十名同学来展示展示自己的风采。

生:分段朗读课文。

三、感悟、品析课文

1、师:现在大家知道了吧,玲玲画的是什么?

生:我家的一角。

师:你从哪知道的?。

生: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玲玲的画)看,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谁还想读读下面的话?(出示段落)。

生:指名读。

师:(理解“端详”),大家想一想,“端详”是什么意思呢?

生:(指名说)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看。

师:这个词里还藏着一个谜语呢?老师说,你们猜:小羊开口说话了!

生:详。

师:(认读“详”)这个字就读“xiáng”,大家一起读。(指名读)它是由那两部分组成的?

生:左边一个言字旁,右边一个羊。

师:现在大家也来当玲玲,也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

生:做端详画的姿势。

师:这里边还有两个字,这个字就读“fú”,跟老师一起读。(分排读)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生:左边是巾,右边是一口田。

师:咱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字含有右半部分?

生:副、福、蝠、富……

师:“幅”是个量词,谁能给它找朋友?

生:一幅画、几幅图……

师:还有这个字,想和我们大家见面呢?这个字读“jiǎng”,一起读。(指名读)师:谁能帮它找朋友?

生:奖励、奖品、抽奖、奖状……

师:谁能用喜欢的词说句话?

生:奖状。我得了一张奖状。……

师:咱们把这三个字宝宝认识了,再把它们放回句子里,谁还能准确、流利地读一遍啊?(指名读)

师:玲玲的这张画多漂亮啊,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高兴。

师:咱们带着高兴的心情在读一遍。(齐读一遍)

2、(1)出示第二幅图

师:多漂亮的一幅画呀,可惜呀,这张画怎么啦?

生:(观察)这幅画弄脏了。

师:快从课文中找出来。

生:指名读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句子)谁还想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学习“叭、脏”)师:这个字应该怎么读?(字卡“叭”)

生:bā.(指名读、男女生读)

师: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左边一个口字旁,右边一个八。

师:叭,还是个拟声词,就是用来模拟声音的词。比如黑板擦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叭。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能说说吗?

生:流水声——哗哗哗,春雨声——沙沙沙,敲门声——当当当……

师:还有这个字读(脏)什么?

生:zāng

师:跟老师一起读。(指名读、分组读)

师:脏,左边是个月,右边是个庄。谁能给它组词?

生:弄脏、脏了、脏衣服、脏兮兮……

师:这个字还读zàng,它是个多音字,心脏。跟老师读,脏,弄脏。

8、玲玲的画优秀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玲玲的画优秀教案四最新,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学习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⒈谈话激趣

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⒊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

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五、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四,玲玲的画,希望对你有帮助!

9、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课题

1、师:老师知道大家特别聪明,我想考考大家,能不能接受老师的挑战!

生:能!

师:在古时候,有一个小男孩,他动脑筋想办法,从水缸里救出了自己的小伙伴,还记得他的谁吗?

生:司马光。

师:还有一种鸟,它想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它是什么?

生:乌鸦。

师:这节课,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很可爱,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认识她吗?

生:想!

师:(出示头像1)她的名字叫玲玲,我们一起和玲玲打个招呼吧!一起喊喊玲玲的名字。

生:玲玲。

师:(出示“玲”)这个字就读“líng”,也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一个字,跟老师一起读。(指名读)“玲”多用于人名,第二个音读轻声,来和老师一起读。玲玲!

生:玲玲。

师: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左面一个王字旁,右边一个令。

师:它还有很多的兄弟呢?你能说说都是谁吗?

生:领、零、岭、龄……

2、师:玲玲不仅聪明还画了一手的好画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玲玲的画》。(出示课件)板书课题。和老师一起书空和读一遍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师:玲玲的画中藏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让我们打开书,先听录音读一遍课文,大家要认真听呦!

生:认真倾听。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标出自然段。

师:大家听得很认真,从你们的表情里,老师可以看出,你们很喜欢这个故事,想不想自己读?

生:想!

师:同学们,请大声地朗读课文,1、遇上不认识的生字就停下来,请教课文下面的拼音宝宝,或是问问同桌,2、读完了就标上自然段,3、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好了,大家开始读吧。(巡视,表扬学生的读书姿势)

A师:这课的生字宝宝想认识你们,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生:想

师:瞧,他们来了,好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当下老师带读生字宝宝(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课件2)

1、 学生带读

2、 全班齐读

3、 老师强调平舌音、后鼻音

B去掉拼音读(出示课件3)

师:有拼音的生字你们都会读了,那么去掉拼音,你们还会读吗?

生:会

师:请看上大屏幕。

1、 开火车读

2、 男女分读

3、 全班齐读

C读词语(出示课件4)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如果这些生字宝宝找到了朋友你们还会读吗?

生:会

师:请同学们看上来 。

1、 点名读

2、 分组读

3、 全班齐读

师:大家都会读了词语,那么把这些词语送回到课文里相信你们会读的更棒!同学们一起说说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10个。

师:下面老师请5个小朋友来朗读课文。

生: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三、感悟、品析课文

1、师:现在大家知道了吧,玲玲画的是什么?

生:我家的一角。

师:你从哪知道的?。

生: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5:玲玲的画)看,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谁还想读读下面的话?(出示段落课件出示6)。

生:指名读。

师:(理解“端详”),大家想一想,“端详”是什么意思呢?

生:(指名说)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看。

师:这个词里还藏着一个谜语呢?老师说,你们猜:小羊开口说话了!

生:详。

师:(认读“详”)这个字就读“xiáng”,大家一起读。(指名读)它是由那两部分组成的?

生:左边一个言字旁,右边一个羊。

师:现在大家也来当玲玲,也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

生:做端详画的姿势。

师:这里边还有两个字,这个字就读“fú”,跟老师一起读。(分排读)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生:左边是巾,右边是一口田。

师:咱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字含有右半部分?

生:副、福、蝠、富……

师:“幅”是个量词,谁能给它找朋友?

生:一幅画、几幅图……

师:还有这个字,想和我们大家见面呢?这个字读“jiǎng”,一起读。(指名读)师:谁能帮它找朋友?

生:奖励、奖品、抽奖、奖状……

师:谁能用喜欢的词说句话?

生:奖状。我得了一张奖状。……

师:咱们把这三个字宝宝认识了,再把它们放回句子里,谁还能准确、流利地读一遍啊?(指名读)

师:玲玲的这张画多漂亮啊,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高兴。

师:咱们带着高兴的心情在读一遍。(齐读一遍)

2、(1)出示第二幅图可件7

师:多漂亮的一幅画呀,可惜呀,这张画怎么啦?

生:(观察)这幅画弄脏了。

师:快从课文中找出来。

生:指名读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句子8)谁还想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学习“叭、脏”)师:这个字应该怎么读?(字卡“叭”)

生:bā.(指名读、男女生读)

师: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左边一个口字旁,右边一个八。

师:叭,还是个拟声词,就是用来模拟声音的词。比如黑板擦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叭。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能说说吗?

生:流水声——哗哗哗,春雨声——沙沙沙,敲门声——当当当……

师:还有这个字读(脏)什么?

生:zāng

师:跟老师一起读。(指名读、分组读)

师:脏,左边是个月,右边是个庄。谁能给它组词?

生:弄脏、脏了、脏衣服、脏兮兮……

师:这个字还读zàng,它是个多音字,心脏。跟老师读,脏,弄脏。

生:脏,弄脏。

师:脏,心脏。

生:脏,心脏。

师:同学们,指一下自己的心脏在什么地方?

生:生抚摸自己的心脏。

师:(师也抚摸心脏)在你胸前的左侧。明天要参加评奖的画,现在弄脏了,玲玲现在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生:伤心、难过。

师:谁能带着伤心、难过的语气再读一读?

生:指名读。

(2)师:这就奇怪了,这么一张弄脏了的画怎么能得一等奖呢?快从课文中找一找。

生:(指名读段。)

师:玲玲画了一只小花狗。(出示图小花狗9)

师:玲玲是怎么想到画小花狗的呢?

生:爸爸让她画点什么,玲玲就画了一只小花狗。

师:你能读读爸爸说的话吗?

生:指名读、齐读。

师:看看这只小花狗多可爱呀!(出示句子10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谁来读一下这句话?

生:指名读。

师:咱们一起读一下句子。(齐读)

师:玲玲看着修改后的画,怎么样了?(出示句子课件11玲玲满意地笑了。)

生:满意地笑了。

师:这时玲玲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生:高兴。

师:那咱们再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一遍这句话。(齐读)

师:玲玲的爸爸真是一位好爸爸,能指点玲玲作画,爸爸多关心玲玲啊?哪些句子还能体现出爸爸很关心玲玲?自己找找。

生:指名读爸爸的句。

师:(学“催”)这个字就读“cuī”,一起读。(指名读、分排读)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生:左边一个单人旁,右边一个姓崔的崔。

师:在现实生活中,你们的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有没有催促你赶紧上床睡觉啊?

生:有。

师:还有哪些句子啊?

生:指名读。

(3)师:看着玲玲修改后的画,爸爸也很高兴,爸爸是怎样说的?自己找找。

生:指名读。

师:现在谁来当爸爸,再和玲玲说说话?

生:指名读。

师:(出示句子课件12)在这段话中,还有一个字和我们捉迷藏呢?这个字就是“筋”。

(学习“筋”)。和老师一起读(指名读、男女生读)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上面是个竹字头,下面是个肋骨的肋。

师:谁能给筋找朋友?

生:脑筋、皮筋、动脑筋……

师:我们全体男生再当爸爸读一遍这段话。(男生齐读)

(4)师:结果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还获得了一等奖。玲玲多高兴呀!作为她的好朋友,你想对玲玲说点什么?

生:生自由发言。

四、拓展

师: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生:生自由发言。

师:以后,我们也碰到像玲玲这样糟糕的事,应该怎么办呢?

生:生自由发言。

五、总结:

师: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玲玲一样,遇到难题动脑筋想办法(出示句子)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什么事情都能解决掉的!!

六、自由读书

师:好了,剩下的时间我们自由读读课文吧!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下册的课文课,这一课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这是我在教学时的几点作法: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就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灯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分角色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理解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读、写、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我们也遇到像玲玲一样糟糕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在思考中互相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不足之处是启发学生弄清道理后应进行生活中动脑方面的拓展。在指导朗读上,还不是很到位,应该叫学生体会一下爸爸催促玲玲睡觉时的语气是什么样的。随文识字的形式还有些单一,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该变换多样的识字方法,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巩固孩子们的识字情况。

10、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⒈谈话激趣

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⒊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

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五、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