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教案一等奖

《少年王勃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少年王勃教案一等奖

1、少年王勃教案一等奖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生字写端正、美观。

教学准备:教学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唐朝有一位著名的诗人王勃吗?说说你学过的王勃的诗。

我国江西省南昌有一座著名的楼,叫“滕王阁”。唐朝时,有一年的重阳节,一位阎姓都督在滕王阁举行宴会,特地邀请了年少的王勃一起参加。

在宴会上王勃一鸣惊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通过对故事的讲述,让学生对王勃有了初步了解,对王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为文章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学要从审美的角度,写作探究的角度来关照这篇课文,学生学习课文文字的过程就成了对生活体验的过程,自我探究的过程,寻求个性化写作的过程,而不仅仅停留在王勃聪明才智的教学上,这可能是对教学的另一种深化,对平日里对作文畏惧的学生来讲无疑是寻找到表达真情实感的载体。

二、初读课文。

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生字字音读正确。

2、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或查字典。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句子:

南昌滕王阁宴会凝望千古传诵

余晖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3、听师范读课文。

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渲染了课堂气氛,营造了与文本相呼应的学习氛围。

4、生齐轻声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看生字表,学生自学生字。

2、教学生写“督”、“宴”,师范写。

生描红、写字,师巡视、指导。

板书:

9、少年王勃

督宴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准备:教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词语:

文章宴会庆贺胸有成竹

才气秋景灿烂文思如泉

二、精读课文。

1、师引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滕王阁在南昌;

(2)王勃还正当少年;

2、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当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的文章时,在座的客人是怎么表现的?(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3、从客人们的表现,我们知道要当场写庆贺文章难不难?

4、而此时的王勃在干什么?自己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5、在滕王阁上看长江是一幅怎样的情景?指名读课文第三段。指导有感让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景色的美,从而形象地感受诗句的优美。我看着学生陶醉在迷人的秋景中,听着学生具有声色之美的诵读,真的不忍心打断他们。由于学生在朗读秋景中体验到了文字背后隐藏的言意象,感受到王勃对江上秋景的独特思考与美好的心理体验,问题很快就得到了回答:我早就听我的爸爸说过,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江上秋景的美触发了王勃表达的愿望,他当然可以胸有成竹的说了。

情地朗读。(体会江上的美景)

6、少年王勃看到这美景是怎么做的?指名读。(第四段)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指导读好词语: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好好读这一句话,体会王勃在写文章时速度快,文笔流畅。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王勃写出来的文章怎样?你从哪儿知道?齐读写都督的表现的话。这两句的意思你明白吗?联系第三段想一想。写得怎样?师引读: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7、从这个故事你体会到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才华横溢、文思敏捷、才智过人)

8、齐读全文,边读边体会,想想王勃是怎样做到的?

9、讨论:学好语文、写好文章要多注重观察、多读书。再读名言。

让学生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是认识的提升,情感的升华。

三、作业

1、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抄写本课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段。

2、完成课文后面的习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句子: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写句子又一次感受景色的优美,特别是王勃横溢的才华。假如教学就此结束,只是让学生通过感知、诵读、体验到秋景自觉地进入王勃的审美世界,变成了王勃的审美需求,总会让人觉得缺少点什么。于是在课即将结束时,我又提出了个问题,同样是在观看秋景,为什么王勃能写出千古传颂的佳句,而其他人却不能。学生的议论七嘴八舌,有的说王勃善于观察,有的说王勃勤于思考能够边看边想,有的说王勃王勃读了很多书,迷人的秋景他可以找到美好的词语表达……学生说了很多,但真正讲的好的不多。

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二、指导背诵课文、理解句子。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自己最拿手的一段。

(3)比赛读第三、四自然段。

(4)指名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句子。

(1)你怎么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

(2)四人小组讨论。

(3)指名说说。

三、完成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比一比再组词。

腾()凝()缓()

滕()疑()暖()

3、背诵课文有关段落。

教后反思:

教师在教学时,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一节节的引导学生读书。第三节教师通过课文的插图着力引导学生感受江上迷人的秋景,第四节的教学,通过胸有成竹一次的理解引导学生体验王伯写诗时的文思泉涌。通过对文本的“亲密接触”,让学生感受到王勃才思敏捷、文思如泉,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生一次次走进、走出文本后对王勃的品质能真切感知。

在学生对王勃有了一定了解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王勃能写出如此精美的文字来,经过讨论,同学们知道作文并不难,重要的是要博览群书,要细致观察。同时通过看图体会滕王阁的秀美和气势恢弘。并补充阅读有关王勃的故事,复习王勃的诗。

 

2、少年王勃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生字写端正、美观。

教学准备:教学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唐朝有一位著名的诗人王勃吗?说说你学过的王勃的诗。

我国江西省南昌有一座著名的楼,叫“滕王阁”。唐朝时,有一年的重阳节,一位阎姓都督在滕王阁举行宴会,特地邀请了年少的王勃一起参加。

在宴会上王勃一鸣惊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通过对故事的讲述,让学生对王勃有了初步了解,对王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为文章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学要从审美的角度,写作探究的角度来关照这篇课文,学生学习课文文字的过程就成了对生活体验的过程,自我探究的过程,寻求个性化写作的过程,而不仅仅停留在王勃聪明才智的教学上,这可能是对教学的另一种深化,对平日里对作文畏惧的学生来讲无疑是寻找到表达真情实感的载体。

二、初读课文。

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生字字音读正确。

2、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或查字典。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句子:

南昌滕王阁宴会凝望千古传诵

余晖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3、听师范读课文。

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渲染了课堂气氛,营造了与文本相呼应的学习氛围。

4、生齐轻声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看生字表,学生自学生字。

2、教学生写“督”、“宴”,师范写。

生描红、写字,师巡视、指导。

板书:

9、少年王勃

督宴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准备:教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词语:

文章宴会庆贺胸有成竹

才气秋景灿烂文思如泉

二、精读课文。

1、师引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滕王阁在南昌;

(2)王勃还正当少年;

2、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当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的文章时,在座的客人是怎么表现的?(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3、从客人们的表现,我们知道要当场写庆贺文章难不难?

4、而此时的王勃在干什么?自己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5、在滕王阁上看长江是一幅怎样的情景?指名读课文第三段。指导有感让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景色的美,从而形象地感受诗句的优美。我看着学生陶醉在迷人的秋景中,听着学生具有声色之美的诵读,真的不忍心打断他们。由于学生在朗读秋景中体验到了文字背后隐藏的言意象,感受到王勃对江上秋景的独特思考与美好的心理体验,问题很快就得到了回答:我早就听我的爸爸说过,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江上秋景的美触发了王勃表达的愿望,他当然可以胸有成竹的说了。

情地朗读。(体会江上的美景)

6、少年王勃看到这美景是怎么做的?指名读。(第四段)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指导读好词语: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好好读这一句话,体会王勃在写文章时速度快,文笔流畅。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王勃写出来的文章怎样?你从哪儿知道?齐读写都督的表现的话。这两句的意思你明白吗?联系第三段想一想。写得怎样?师引读: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7、从这个故事你体会到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才华横溢、文思敏捷、才智过人)

8、齐读全文,边读边体会,想想王勃是怎样做到的?

9、讨论:学好语文、写好文章要多注重观察、多读书。再读名言。

让学生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是认识的提升,情感的升华。

三、作业

1、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抄写本课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段。

2、完成课文后面的习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句子: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写句子又一次感受景色的优美,特别是王勃横溢的才华。假如教学就此结束,只是让学生通过感知、诵读、体验到秋景自觉地进入王勃的审美世界,变成了王勃的审美需求,总会让人觉得缺少点什么。于是在课即将结束时,我又提出了个问题,同样是在观看秋景,为什么王勃能写出千古传颂的佳句,而其他人却不能。学生的议论七嘴八舌,有的说王勃善于观察,有的说王勃勤于思考能够边看边想,有的说王勃王勃读了很多书,迷人的秋景他可以找到美好的词语表达……学生说了很多,但真正讲的好的不多。

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二、指导背诵课文、理解句子。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自己最拿手的一段。

(3)比赛读第三、四自然段。

(4)指名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句子。

(1)你怎么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

(2)四人小组讨论。

(3)指名说说。

三、完成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比一比再组词。

腾()凝()缓()

滕()疑()暖()

3、背诵课文有关段落。

教后反思:

教师在教学时,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一节节的引导学生读书。第三节教师通过课文的插图着力引导学生感受江上迷人的秋景,第四节的教学,通过胸有成竹一次的理解引导学生体验王伯写诗时的文思泉涌。通过对文本的“亲密接触”,让学生感受到王勃才思敏捷、文思如泉,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生一次次走进、走出文本后对王勃的品质能真切感知。

在学生对王勃有了一定了解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王勃能写出如此精美的文字来,经过讨论,同学们知道作文并不难,重要的是要博览群书,要细致观察。同时通过看图体会滕王阁的秀美和气势恢弘。并补充阅读有关王勃的故事,复习王勃的诗。

 

3、少年王勃教案

少年王勃

有一年,少年王勃到远方去探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滕王阁刚刚整修一新。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文配有彩色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诗句意境,加深记忆。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老师揭示课题后,先介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让学生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1、知识和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诵读,体会“水天一色”、“霞骛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少年王勃“奇才”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

教学难点: 体会“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景及少年王勃的“奇才”。

教学过程:

第二教时

一、整体感知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王勃》,谁能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有才气)

2、其实全文处处都能体现出王勃是一个有才气的人,请大家默读课文,仔细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个奇才?

3、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写王勃很有才气的句子,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二、相机精读全文:

(一)交流以上问题: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很有才气?

1、 学习第一节:

出示: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说明王勃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

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节:

出示: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A、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的一个场合,都督会请些什么样的人?

B、这么多有才学的人为什么都不敢答应呢?这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

3、学习第四节:

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写的文章令都督都拍案叫绝,认为是难得的一个人才。由此可以看出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才智过人。从都督惊讶的语气中也可体会到他是一个奇才。

指导朗读。

4、学习第五节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千古传诵”说明王勃写的文章影响广泛深远,不愧为是一个奇才。

指导朗读。

(二)王勃胸有成竹的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他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呢?

1、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的是怎样的情景?

王勃用那一句诗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

2、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谁愿意读一读?

3、 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么?文章有一节描述的就是这句诗的景色,谁能找出来读一读?(出示第三节)

4、你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描写的什么样的景色?

你能找到“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的句子么?

5、老师读诗句,学生读意思。

6、王勃看到的景象很美,写得更美,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师范读,教读书方法,边读边想,生个别读,注意情感)

7、然后再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注意断句和节奏)

8、指导背诵。

三、出示王勃的其他佳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五、完成作业:

1、摘抄佳段第三节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上网搜集整篇《滕王阁序》自己赏读或者将王勃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让更多的人都来了解这位少年奇才!

4、少年王勃优秀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少年王勃优秀教案一课堂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录音,找生字。
2、交流:
tan chang pian zhang tu du
探 昌 篇 章 突 读
3、读。
4、自己选1—2个记一记。
5、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滕王阁在哪儿?王勃怎么会被邀请参加宴会的?
2、指名读。
3、交流问题。
板书:才气
4、质疑
四、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制订学习目标。
1、质疑。
2、板书:有才气
出示:
wu
落霞与孤鹜齐飞,
gong
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情境创设,重点突破。
1、自读,找出“落……色”的意思。
2、(图、文出示)“远处,天连着水……轻轻地飘荡……”。
gong
3、指导朗读,学习生字:共
4、这幅图上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美吗?(出示:秋景、迷人)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回味诗句。(读)
2、王勃怎么写出的?自读第2段,指读第4段。

学习生字:绝
3、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传诵
三、写生字。
共、绝

第三课时
一、背诵三、四段。
二、练习。
1、抄写词语。
2、完成《练习册》P50页。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少年王勃》教案之一,少年王勃,希望对你有帮助!

5、少年王勃优秀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少年王勃优秀教案二课堂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背诵三、四自然段;书写生字;知道唐代大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就写出了《藤王阁序》这样的千古名文。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四个成语;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生字卡、投影片、有关王勃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学习书写生字:学习生字:探昌篇章突读共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少年王勃

学生齐读

2 课文讲谁?注意多音字“少shao”。

3 简介王勃:他在少年时,在藤王阁的宴会上,一气呵成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藤王阁序》。请同学们自己来学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

2 检查

南昌滕王阁整修一新宴会

都督邀请一篇文章

凝视秋景水天一色突然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指名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3 分小组读课文。

4 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

5 交流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

南昌探望藤王阁都督孤鹜拍案叫绝

三、学习生字:探昌篇章突读共绝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围绕“王勃很有才气”学习理解课文,理解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诗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讲了谁?

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板书:很有才气

二、围绕“王勃很有才气”学习课文

1 课文的那些语句说明王勃很有才气?请把他找出来读一读。

(小组讨论学习)

2 全班讨论交流

相机出示:

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藤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写的这篇《藤王阁序》……名文。

3 《藤王阁序》中的哪一句诗写得最好?

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学生齐读。

这句诗写了什么?请同学自己在书上找找答案。

4 指导学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正因为王勃观察得很仔细,所以他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三、齐读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练习背诵课文;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一、齐读全文

二、背诵第三段。(出示投影片)

看图指名背、齐背

三、练习背诵第四段

四、补充练习

1 组词

篇()绝()诵()思()

遍()决()通()恩()

2 填合适的词

()的云霞()地飘荡

()的秋景()地飞翔

五、完成《习字册》上的词语书写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少年王勃》教案之二,少年王勃,希望对你有帮助!

6、少年王勃优秀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少年王勃优秀教案三课堂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文配有彩色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诗句意境,加深记忆。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老师揭示课题后,先介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让学生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16少年王勃)

2、简介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共同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习第一、二节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现怎样?(齐读)

五、学习生字

六、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三段

1(指导观察图)站在滕王阁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自由读,画出你认为比较的句子。

3交流

(1)读词

(2)出示: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指名读)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出示、读)

(1)理解句意

(2)这句话好在哪?

(3)指导朗读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王勃是怎样写这句话的?

3、交流

(1)出示图,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为王勃边看边想,再加上他很有才气,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书: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指写文章的思路像什么?

笔走如飞:动作表演

4、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你从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为王勃的诗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板:拍案叫绝)

如果你是都督,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表演)

5、指导背诵

三、小节

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的句子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几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板书:《腾王阁序》千古传诵奇才)

四、学习生字

五、指导写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说笔顺

2、读写词语

南昌 庆贺 才气 文思 如泉

宴会 叫绝 秋景 笔走 如飞

二、通读全文,练习背诵3、4自然段

三、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篇()决()诵()

遍()绝()解()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的余辉()的云霞()的秋景

3、背诵、默写“落日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教后小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少年王勃》教案之三,少年王勃,希望对你有帮助!

7、《少年王勃》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文配有彩色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诗句意境,加深记忆。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老师揭示课题后,先介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让学生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16少年王勃)

2、简介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共同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习第一、二节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 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现怎样?(齐读)

五、学习生字

六、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三段

1 (指导观察图)站在滕王阁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2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自由读,画出你认为比较的句子。

3 交流

(1)读词

(2)出示: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指名读)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出示、读)

(1)理解句意

(2)这句话好在哪?

(3)指导朗读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王勃是怎样写这句话的?

3、交流

(1)出示图,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为王勃边看边想,再加上他很有才气,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书: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指写文章的思路像什么?

笔走如飞:动作表演

4、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你从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为王勃的诗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板:拍案叫绝)

如果你是都督,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表演)

5、指导背诵

三、小节

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的句子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几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板书:《腾王阁序》千古传诵奇才)

四、学习生字

五、指导写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说笔顺

2、读写词语

南昌 庆贺 才气 文思 如泉

宴会 叫绝 秋景 笔走 如飞

二、通读全文,练习背诵3、4自然段

三、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篇()决()诵()

遍()绝()解()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的余辉()的云霞()的秋景

3、背诵、默写“落日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8、《少年王勃》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录音,找生字。

2、交流:

tan

chang

pian

zhang

tu

du

3、读。

4、自己选1—2个记一记。

5、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滕王阁在哪儿?王勃怎么会被邀请参加宴会的?

2、指名读。

3、交流问题。

板书:才气

4、质疑

四、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制订学习目标。

1、质疑。

2、板书:有才气

出示:

wu

落霞与孤鹜齐飞,

gong

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情境创设,重点突破。

1、自读,找出“落……色”的意思。

2、(图、文出示)“远处,天连着水……轻轻地飘荡……”。

gong

3、指导朗读,学习生字:共

4、这幅图上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美吗?(出示:秋景、迷人)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回味诗句。(读)

2、王勃怎么写出的?自读第2段,指读第4段。

[出示词语:胸有成笔、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动作)]

学习生字:绝

3、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传诵

三、写生字。

共、绝

第三课时

一、背诵三、四段。

二、练习。

1、抄写词语。

2、完成《练习册》P50页。

9、《少年王勃》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背诵三、四自然段;书写生字;知道唐代大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就写出了《藤王阁序》这样的千古名文。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四个成语;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生字卡、投影片、有关王勃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学习书写生字:学习生字:探昌篇章突读共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少年王勃

学生齐读

2、课文讲谁?注意多音字“少shao”。

3、简介王勃:他在少年时,在藤王阁的宴会上,一气呵成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藤王阁序》。请同学们自己来学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检查

南昌滕王阁整修一新宴会

都督邀请一篇文章

凝视秋景水天一色突然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指名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3、分小组读课文。

4、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

5、交流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

南昌探望藤王阁都督孤鹜拍案叫绝

三、学习生字:探昌篇章突读共绝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围绕“王勃很有才气”学习理解课文,理解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诗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讲了谁?

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板书:很有才气

二、围绕“王勃很有才气”学习课文

1、课文的那些语句说明王勃很有才气?请把他找出来读一读。

(小组讨论学习)

2、全班讨论交流

相机出示:

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藤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写的这篇《藤王阁序》……名文。

3、《藤王阁序》中的哪一句诗写得最好?

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学生齐读。

这句诗写了什么?请同学自己在书上找找答案。

4、指导学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正因为王勃观察得很仔细,所以他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三、齐读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练习背诵课文;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一、齐读全文

二、背诵第三段。(出示投影片)

看图指名背、齐背

三、练习背诵第四段

四、补充练习

1、组词

篇()绝()诵()思()

遍()决()通()恩()

2、填合适的词

()的云霞()地飘荡

()的秋景()地飞翔

五、完成《习字册》上的词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