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与牧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画家与牧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购、挤、决”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利用关键词语概括故事的大意。
3、品读课文1-4自然段,感受戴嵩的画技高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1、师:画画特别厉害,并且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我们叫他——画家。(板书)
迁移说“歌唱家、科学家、舞蹈家”
2、我们再认识一类人,他叫“牧童”。牧童是什么人?
迁移认识“琴童、棋童、神童”
3、画家和牧童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要求:放声读课文。
2、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画家名字“戴嵩”,说说可以戴什么。
三、再读课文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戴嵩(),牧童(),戴嵩()。
2、交流,并随机出示词语卡片:一幅斗牛图、批评、惭愧。
认识“惭愧”2字同偏旁,并引导用这3个词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示课件:读了课文,我知道戴嵩是一个(),当他画完(),围观的人都说(),而一个牧童却说(),戴嵩听了,()。]
四、学习1-4自然段
过渡:小朋友真能干,把课文的故事都概括出来了!接下来就让我们去细细地读读这个故事吧!
1、出示第一自然段
[示课件: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自由读——指名逐句读
读了这段文字,你都知道了什么?
(1)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略讲)
(2)很多人很喜欢他的画。(你从哪里知道?——指导朗读)
A、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B、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出示词语:大价钱、购买
(3)语言训练:他的画一挂出来,看画的人就()。
他的画一挂出来,有钱的人就()。
过渡:有一回啊,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让我们一起去现场看看,他是怎么画的!
2、学习第2自然段:随机点拨
请你用波浪线划出戴嵩是怎么作画的。
出示: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1)把“一会儿……一会儿”变红,指名读,说体会
(2)可见戴嵩画画技艺高超,画得很快。谁来把它读出来?(指名读)
(3)图片欣赏“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
[示图:斗牛图]同学们,这就是斗牛图。图的哪里需要浓墨涂抹,哪里是需要轻笔细描?(指名一生上来指指)
2、学习3、4自然段
过渡:你觉得这斗牛图画得怎么样?对呀,围观的人看了,也纷纷夸赞呢!
“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1)同桌分角色来学学商人或教书先生的语气夸一夸?
(2)指名读商人的话,读的时候还可以加上——动作。(齐读)
(3)教书先生的话谁再来学学?师问:教书先生,什么是画活了?
(4)想扮演商人的站起来,想扮演教书先生的起立,想演谁就读谁的话。
(5)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画画得很像,简直就像活的一样?
出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神来之笔
(6)围观的人只有商人和教书先生吗?如果你就是围观的人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夸赞什么呢?(如:画得太像了,简直栩栩如生!)
师:这么多的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夸,就是课文说的——纷纷夸赞。
五、巩固生字
1、儿歌巩固生字:画家戴嵩本领大,浓墨涂抹手法佳,轻笔细描精心画,一幅斗牛人人夸。
2、读生字卡片
3、开火车读词语
123下一页六、指导写字
过渡:戴嵩的画赢得大家的夸赞,看看今天谁写的字也能赢得大家的夸赞。
1、示字“购、挤、决、抹、商、价钱”
2、仔细观察,说说哪个字难写,需要注意什么。师范写:抹、商、价钱
3、学生书写
4、师生共同讲评
2、《画家与牧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购、挤、决”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利用关键词语概括故事的大意。
3、品读课文1-4自然段,感受戴嵩的画技高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1、师:画画特别厉害,并且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我们叫他——画家。(板书)
迁移说“歌唱家、科学家、舞蹈家”
2、我们再认识一类人,他叫“牧童”。牧童是什么人?
迁移认识“琴童、棋童、神童”
3、画家和牧童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要求:放声读课文。
2、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画家名字“戴嵩”,说说可以戴什么。
三、再读课文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戴嵩(),牧童(),戴嵩()。
2、交流,并随机出示词语卡片:一幅斗牛图、批评、惭愧。
认识“惭愧”2字同偏旁,并引导用这3个词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示课件:读了课文,我知道戴嵩是一个(),当他画完(),围观的人都说(),而一个牧童却说(),戴嵩听了,()。]
四、学习1-4自然段
过渡:小朋友真能干,把课文的故事都概括出来了!接下来就让我们去细细地读读这个故事吧!
1、出示第一自然段
[示课件: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自由读——指名逐句读
读了这段文字,你都知道了什么?
(1)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略讲)
(2)很多人很喜欢他的画。(你从哪里知道?——指导朗读)
A、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B、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出示词语:大价钱、购买
(3)语言训练:他的画一挂出来,看画的人就()。
他的画一挂出来,有钱的人就()。
过渡:有一回啊,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让我们一起去现场看看,他是怎么画的!
2、学习第2自然段:随机点拨
请你用波浪线划出戴嵩是怎么作画的。
出示: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1)把“一会儿……一会儿”变红,指名读,说体会
(2)可见戴嵩画画技艺高超,画得很快。谁来把它读出来?(指名读)
(3)图片欣赏“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
[示图:斗牛图]同学们,这就是斗牛图。图的哪里需要浓墨涂抹,哪里是需要轻笔细描?(指名一生上来指指)
2、学习3、4自然段
过渡:你觉得这斗牛图画得怎么样?对呀,围观的人看了,也纷纷夸赞呢!
“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1)同桌分角色来学学商人或教书先生的语气夸一夸?
(2)指名读商人的话,读的时候还可以加上——动作。(齐读)
(3)教书先生的话谁再来学学?师问:教书先生,什么是画活了?
(4)想扮演商人的站起来,想扮演教书先生的起立,想演谁就读谁的话。
(5)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画画得很像,简直就像活的一样?
出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神来之笔
(6)围观的人只有商人和教书先生吗?如果你就是围观的人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夸赞什么呢?(如:画得太像了,简直栩栩如生!)
师:这么多的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夸,就是课文说的——纷纷夸赞。
五、巩固生字
1、儿歌巩固生字:画家戴嵩本领大,浓墨涂抹手法佳,轻笔细描精心画,一幅斗牛人人夸。
2、读生字卡片
3、开火车读词语
123下一页六、指导写字
过渡:戴嵩的画赢得大家的夸赞,看看今天谁写的字也能赢得大家的夸赞。
1、示字“购、挤、决、抹、商、价钱”
2、仔细观察,说说哪个字难写,需要注意什么。师范写:抹、商、价钱
3、学生书写
4、师生共同讲评
3、《画家和牧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会认生字:戴 价 购 墨 抹 。
会写生字:商 抹 决 价 钱 购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的著名。
3、积累称赞画技高超的词句。
【重点难点】
会认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的著名。
【流程预设】
一、情境导入
课前谈话:小朋友,你喜欢画画吗?上课前,咱们先来欣赏一幅非常有名的国画。
简介:这是一幅《斗牛图》,画的是两头牛搏斗的惊险场面。这幅《斗牛图》被视为绝世佳作,珍藏在中国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里。画这幅画的就是唐朝著名大画家戴嵩。
你听懂了什么?
(学习:戴 嵩)
(揭题读题)
二、通读,了解大意
1、课前我们已经读过课文了,现在请大家再大声地读读课文,看谁把生字宝宝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了。
(自由读)
2、谁愿意把书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要仔细听,会听才会学习。
3、他们哪儿值得你学习?
4、咱们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5、引专题:这节课,咱们就先去感受这个画家的著名。
三、专题研读:著名
1、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的第1-4小节,边读边想: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
2、出示:
⑴ 他的画一……观赏。
自由读,(抽)说说理由。(吸引人,让人很欣赏,给人美的享受)──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⑵ 看画的人没有……购买。
抽读,为什么这么读?──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齐读──谁再来读?
(我听到你花了大价钱去购买戴嵩的画)谁还想花更大的价钱去购买?抽读──花了大价钱就一定买得到吗?你是从哪体会到的?──太奇怪了,为什么这些人要这样争着去购买?
(珍贵,受人喜爱,很多人……)
3、把自己的这些感受读出来!配乐齐读1~4小节。
4、你还从哪看出戴嵩是很著名的画家?
5、出示:
一会儿……一会儿……夸赞。
抽读──点拨: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出示国画图理解词义──现在我们再来读好句话。(齐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快、熟练、高超)──你看到了怎样的斗牛图(栩栩如生、活灵活现)?──3次引读。
6、你听到了谁的夸赞?
⑴ 赶紧当当商人和教书先生称赞称赞这幅画吧!
(自由读)
⑵ 哪位小朋友先来称赞?(你是?)──谁还想来称赞?(你是?)──我们也来学着他的样子来称赞称赞。
7、拓展: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看戴嵩画画,你会怎么称赞?
(准备:站起来,我们也来纷纷夸赞。)
8、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读1~4自然段,再去感受这位大画家的著名吧。
四、拓展训练
有许多画家以画动物而闻名,齐白石画的虾,徐悲鸿画的马,李苦禅画的鹰,课后大家可以去收集这些画家的画欣赏欣赏。
五、复习字词 规范写字
1、1~4自然段中的生字宝宝迫不及待地走出课文,带着新伙伴一起想考考你们呢。
2、你们看,这节课要我们写的生字宝宝和我们见面了,打招呼:“商 抹 价 决 钱 购”。
3、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重点指导难写的字:商 抹 购 。
5、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教师展示学生作业。
4、《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课文词语、句段、练习题)
第一课时
读题激趣,导入新课
1.仔细观察老师板书课题。
2.朗读课题三遍,低声议论对课题的理解。
3.交流对课题的理解,激发兴趣引入课文学习。
自由读文,随机识字
1.第一遍: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并标上段落序号。
2.第二遍: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困难处多读几遍。
3.第三遍:同桌对读(逐段),针对“音准句通”相互评议纠正。
4.指名、集体认读生字新词。(屏幕或黑板出示)
戴嵩价钱购买浓墨涂抹和蔼
批评翘起驱赶牛蝇惭愧拱手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想想故事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2.交流读后的感受。
字词检测,巩固认读
1.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2.用生字扩词。
3.读带生字的词语,再指名从课文中找出带这些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写字练习,练中识字
1.认读田字格中12个字并组词。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3.提出书写困难的字,老师有重点地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握笔姿势)
4.学生展示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师生评议,老师随机指导。
课外作业
1.把课文朗读给家人、邻居、小朋友听,并记录他们的评语。
2.阅读“我知道”,搜集名画家的故事或图片,与同学交流。
5、《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小小的牧童,竟然对着著名的大画家戴嵩的画大喊:“画错啦,画错啦!”这胆量令人佩服。这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齐学习21课《画家和牧童》。
2.相机出示课题。画家和牧童(“画家”写的大些,“牧童”写的小些)(齐读课题)
3.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4.教师设疑,引导读书,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快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读感悟
1.初读整体感悟。
(1)自已小声读课文。要求不指读,不读错字,不加字添字,边读边想,把使你感动的句子画出来。
(2)小组中展示,同桌或小组中互相读读,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情况。
(3)小组中交流一下,故事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2.看图重点朗读感悟
(1)出字课文插图在文中找出图中不同的人说的话仔细读一读。
(2)图上的哪一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图中的故事。
(4)对比,感悟人物品质。
戴嵩---牧童
年龄不一样: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
地位不一样;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
生活不一样:一个画画,一个放牛。
品质不一样:一个谦虚,一个勇敢、实事求是。
(5)看图说说牧童是在什么情况下指出画家戴嵩画错的。练习用赞美的语气读人们的评价。
如果你是戴嵩你会感到怎样?可他却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用诚恳和蔼的语气读戴嵩此时说的话。用对话的速度,天真质朴的语气读牧童说的话。
(教师可适时范读,引导评读、仿读、赛读、表演读等)
(6)四人小组,合作练读。在分角色读时,力争通过表情和动作把叙述部分的内容表现出来。
(7)请组内朗读好的学生在全班表演朗读。从表情动作语气三方面引导评议,检查学生对“称赞赞扬和蔼惭愧拱手”等词语的理解情况)
3.领悟内容诵读全文。
(1)想象当时的情况,人们听了会说些什么?
(2)学了课文,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什么?
(如:我想对戴嵩说;真佩服您!您的画画得多好。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您又是那样谦虚,一个大画家还虚心向一个牧童请教。
我想对牧童说: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意见。你也很会观察,斗牛的情形你记得清清楚楚。)
(1)带着各自对课文的体会,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快来告诉老师和同学吧!
6、《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激趣启思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戴嵩和牧童)
2.指名读他们的名字,去掉拼音读“戴”:咱们班有姓“戴”的吗?(如果没有,建议学生回去可以调查一下周围的人。)
3.了解戴嵩吗?指名说说,教师出示“我知道”的内容。
4.(板书:画家牧童)齐读:你发现了什么?(“画家”两个字写得大“牧童”两个字写得小)猜猜我为什么这样写?(因为戴嵩是大人,是画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那么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一大一小书写课题,意在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探究的欲望,为下文提升文本价值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反复地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做“你指我认”的游戏:一个人拿卡片,另一个人读生字,遇到不会的放在一边,同桌互相帮助识字,看哪组合作的最好。
3.指名当小老师领读: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生字。
4.猜猜找找的游戏:请你根据老师的表现猜一猜,找到相应的生字.
注:字谜──黑土
动作识字──戴拱翘抹
体验识字──一个人常常因为做错事或有缺点而感到不好意思.
5.参加“智慧乐园”: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摘到智慧果吗?
[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巩固识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利于提高识字效率。]
6.写字:抹、挤、拱、批评、决
(1)观察体会: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你们想让老师指导写哪个字?学生自由选择。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对于写得好的学生奖励一面小红旗,并全班展示写得好的字。
三、对比感知
1.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重点纠正字音和难读的句子。
2.默读课文,思考:对于戴嵩的画,大家是怎样评价的?
(1)出示商人、教书先生和牧童的话,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结合插图学生想象:其他人会说些什么?相机理解“纷纷称赞”。
[抓住不同人物的表现,引导学生品析文字,感受戴嵩画技的高超。]
3.大家为什么纷纷称赞戴嵩的画?轻声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怎样读才能让人感觉戴嵩是著名的画家?学生练习读、指名选择喜欢的句子读、教师范读、分组读(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读?)
(2)重点指导这两句话: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戴嵩的画画得好。)[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细笔轻描,很快就画完了。(戴嵩画得很快。)
(3)师:你们看,汉语中的“一”多神奇啊!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夸夸它吗?
[在对比感悟中加深体验,适时进行语言训练,利于提高学生感知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总结思考
大家对戴嵩的画赞不绝口,在这种情况下小牧童却说他画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7、《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生字卡片。
2.老师准备戴嵩的《三牛图》和《归牧图》。
3.学生搜集我国画动物的著名画家的作品。
第一课时
欣赏作品,导入新课
(出示《三牛图》和《归牧图》)小朋友,老师让大家欣赏两幅名画,一幅叫“三牛图”,一幅叫“归牧图”。看了这两幅画,你想说什么呢?(学生交流)
这两幅名画是我国唐朝一位叫戴嵩的画家画的。(板书:戴嵩。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强调“嵩”与“高”读音的区别)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讲他和牧童的故事。(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生字的音,读通课文中每一句话。
2.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机认读课文中生字、新词,结合正音。(朗读困难处,老师范读)
3.引导合作朗读。在小组内把自己读得最棒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互相评价。把自己读得还不够好的段落请同学帮一帮。
整体感知课文
1.读了课文,你能简单说说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吗?
2.学生交流。(老师适时引导,主要是正音)
3.口头填空:戴嵩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让学生初步感悟到:戴嵩是唐朝一个著名的画家;戴嵩是一个非常虚心的画家)
朗读感悟,品味语言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来读读课文,课文的哪些语句写出了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也是一个虚心的画家呢?请你画出来。
2.学生独立读文,画出有关语句。
3.四人小组交流,派出代表在全班发言。
4.学生交流,朗读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
a.朗读感悟戴嵩是一个虚心的画家。
◆学生交流后,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读出戴嵩和蔼的语气)
“多谢你的指教。”(读出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语气,并用动作表演来理解“拱手”这个词语)
◆分角色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
b.朗读感悟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
学生交流后,随机指导朗读感悟。
◆读好下面两个句子,并引导用此句式说话。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分角色读好下面的内容。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同时引导学生积累称赞、夸赞、赞扬、绝妙等词语)
齐读全文,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戴嵩虚心地接受了牧童的意见,从此,他更加注意观察牛的生活习性,在他画笔下的牛,更加栩栩如生了。
(再次出示《三牛图》和《归牧图》让学生欣赏)
布置作业
自读“我知道”,并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家长听。
8、《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文坛巨匠苏东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谈,万世敬仰的孔夫子也有无法解答"两小儿辩日"的尴尬,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崇高与伟大。戴嵩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那他是怎么表现的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画家与牧童间的故事吧!
二、识字写字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2.交流识记的生字。
(1)偏旁归类识字:抹-批-拱惭-愧
(2)加偏旁识字:区-驱共-拱
(3)换偏旁识字:沟-购绳-蝇渐-惭瑰-愧
(4)看字形识字:"墨"-墨是黑色的。
(5)联系生活识字:"价"超市里写有"天天平价"。"购"镇上的粮站墙上写有"收购玉米"几个字。
3.交流生词。如:夸赞称赞赞扬和蔼惭愧观赏沉思浓墨涂抹轻笔细描4.交流收集的好句子。如: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3)"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用!
(4)"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5)"画错啦,画错啦!"……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抹、挤、拱、批"这四个字都有提手旁。写"抹"字,把提手旁和"周末"的"末"字合起来;写"挤"字,把提手旁和"整齐"的"齐"合起来;写"拱"字,把提手旁和"共同"的"共"合起来;写"批"字,把提手旁和"比赛"的"比"合起来。"商"字很像"摘"字的右半边,但同字框里面不一样。"价"字有三个撇,最后一撇一前两撇写法不同。"钱"字和"浅"只是左边的偏旁不同。
(2)示范指导。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宽下窄;"兄"的最后一笔要圆润舒展;"呆"下面部分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钱:左短右长,重点指导金字和斜钩的写法。购:"宝贝"的"贝"字和"勾画"的"勾"字都写得瘦长一点。
9、《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及点评(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词句、插图),斗牛图;学生:搜集画家的作品,预习课文。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画家?知道他们画过什么画吗?把你课前搜集的画家作品拿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一、比较发现,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写课题:
画家牧童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猜猜这是怎么回事吗?
生:老师把画家写的大,牧童写的小,我猜是因为牧童年龄小,画家年龄大。
生:我觉得是画家本领大,会画画,牧童只是会放牛,所以就写的小。
师:课文中的画家是谁呢?这位唐朝著名的大画家戴嵩,师板书:“和”和一个小小年纪的牧童之间还有故事呢?
(教师随机导入新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21课,齐读课题:画家和牧童。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师:请小朋友认真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师:请你把生字在课文中连成词句(教师可提醒:与你的同位互相读一读。)
(听老师说,小朋友要边连词边读,待会儿老师要走到你们中间,看看哪个小朋友连的又对,读的又好,你就是我们班的记词小专家。)
(教师出示生词,并请学生上台领读词语。)
教师小结过渡:我们班的记词小专家还真多!如果你想成为朗读小明星的话,你就得把课文读好!有信心吗?
三、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小朋友知道怎么默读课文吗?
生:不用手指着读,不出声音在心里读。
师:老师再给你一条建议,请小朋友一边读一边想:大画家戴嵩是怎么画这幅斗牛图的?
四、以读代讲,体验情感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教师可结合学生读的有关大画家戴嵩画这幅斗牛图的语句,出示句子。教师有意识的范读。)
师:小朋友,你们也试着读读。(学生自由读。)
教师指名读。(以评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画家的高超技艺。)
师评:大画家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画得多认真,技巧多高超啊!你真是一名朗读小明星!
学生互评(略)。
(教师结合学生的评价进行评价:你这样读,我们就好像看见了大画家在那儿认真地画画。你也是一名朗读小名星。鼓励大家一起读一读。)
过渡:教师可在学生读完后,接着叙述:“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小朋友,你往下读一读吧。(学生自由朗读三、四自然段。)
2.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指名读。
(请学生读商人的话。)师:商人说戴嵩画得太像了!是绝妙之作!该怎么读?你再读一读。
教师评价:这样读大家好像看见了这幅画,画得太像了!这样读才是称赞别人!把这个词画下来。(学生标画出:“称赞”。)
(教师结合学生读教书先生的话,引导学生互评。)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大家想对他说什么?
教师随机评价:这样读在家感觉到这幅画真的活了一样,画得太棒了!这样读才是赞扬别人!把这个词画下来。(学生标画出:“赞扬”。)
(2)师:你从画下来的这两个词中发现了什么?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和这两个词意思一样的另一个词。(夸赞)
教师小结:这三人词都是夸赞戴嵩画得好!再去课文中读读这些夸赞戴嵩的话。
师:书上说“纷纷夸赞”啊,怎么才两个人在夸赞呢?(引导学生想象还有戴嵩的朋友,家人、过路的人、大官等等许多人都在夸赞戴嵩的画,画得逼真,像活了一样。)
教师小结:原来这么多人都在夸赞戴嵩,才叫“纷纷夸赞”啊,看来这个画家还真了不起,这斗牛图画的还真像!(教师板书:了不起)
3. 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师:可是就在这时,(出示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个小牧童挤进来了,大声喊:“画错啦!画错啦!”
教师适当点评: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并提出让学生读牧童的话。
教师指导学生读牧童的话。(像炸雷一样的声音怎么读?你再读一读。)
教师再请一名学生读。(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小牧童是挤进来的,而且声音很大。
师评:你真是有爱读书的孩子,人们都在那儿夸赞他,你这样一读我们就知道了,人们都惊呆了,真像炸雷一样!
(2)师:再看看图,人们有什么表现?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有的人瞪起了眼睛,有的人翘起了胡子,有的人还伸着脖子,他们在想:“怎么会画错了呢?”
(3)师:可是戴嵩的做法真出人意料!他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到底戴嵩的画错在哪里呢?快去书中读一读吧。
师:(教师在黑板上贴斗牛图)谁能当一当小牧童帮大画家改改他的画?
(学生上台边说边改。教师与改画的学生交流:你画的真好,这样才是斗牛啊!大家再来读读牧童的话,都做一个了不起的小牧童!)
师:这时,你想对牧童说什么?
教师相机小结:别看牧童年龄小,却敢在大画家面前提出自己的意见,又那么善于观察,多值得我们学习啊!(教师板书:敢提意见)从这儿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牧童!
师:这时,戴嵩听了小牧童的话,他会怎么说?怎么做?你想对大画家戴嵩说什么?
生:他会非常惭愧,会连连拱手感谢小牧童,我希望他能改掉这个错误。
教师小结:这么著名的大画家,却这么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多么令人敬佩啊!(教师板书:虚心)他也是个了不起的大画家。
教师出示戴嵩的《斗牛图》,学生观察。
教师总结:戴嵩虚心接受了小牧童的意见,改掉了错误,终于画出了名副其实的《斗牛图》。
五、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品质
师:小朋友,现在请你四人一小组,再读读周围的人、画家、小牧童的话,体会一下大画家和小牧童的了不起。(小组长分配角色)
六、交流体会,加深感受
师:请同学们课下将你知道的画家和他们所画的画相互交流。同时也想一想他们为什么画得好?
点评:
《画家和牧童》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教师引导学生在读(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语言、改(动手改画)中感受语言、画(动笔标画词句)中学习语言等方面,动了脑子,下了功夫,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课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师生在学习课文时,突出了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以师评、学生互评的评读方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了大画家戴嵩作画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小牧童敢于提出反面意见的精神。在朗读指导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所表述的情境中,入情入境的文中人物的情感,进而创设了一种想读、爱读的读书氛围。
2. 动手标画,培养习惯。
教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自己动笔标画课文中的生字的生字所连成的词语,然后同位合作互相学习、交流标画的词语。在学习第3、4自然段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动笔标画“夸赞、称赞、赞扬”等近义词,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这三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相关的语句来理解这些词语。教师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贯穿于本节课。既注意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又为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标记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
3. 自觉参与,主动学习。
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时,引导学生主动展开合理的想象,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还有什么人在夸赞大画家的画?”时,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另外,教师又以让学生对大画家、小牧童说句话的交流形式,入情入境的体会他们的好品质。这样既注意了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10、《画家和牧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点评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词句、插图),斗牛图;学生:搜集画家的作品,预习课文。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画家?知道他们画过什么画吗?把你课前搜集的画家作品拿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一、比较发现,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写课题:
画家牧童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猜猜这是怎么回事吗?
生1:老师把画家写的大,牧童写的小,我猜是因为牧童年龄小,画家年龄大。
生2:我觉得是画家本领大,会画画,牧童只是会放牛,所以就写的小。
师:课文中的画家是谁呢?这位唐朝着名的大画家戴嵩,师板书:“和”和一个小小年纪的牧童之间还有故事呢?
(教师随机导入新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21课,齐读课题:画家和牧童。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师:请小朋友认真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师:请你把生字在课文中连成词句(教师可提醒:与你的同位互相读一读。)
(听老师说,小朋友要边连词边读,待会儿老师要走到你们中间,看看哪个小朋友连的又对,读的又好,你就是我们班的记词小专家。)
(教师出示生词,并请学生上台领读词语。)
教师小结过渡:我们班的记词小专家还真多!如果你想成为朗读小明星的话,你就得把课文读好!有信心吗?
三、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小朋友知道怎么默读课文吗?
生:不用手指着读,不出声音在心里读。
师:老师再给你一条建议,请小朋友一边读一边想:大画家戴嵩是怎么画这幅斗牛图的?
四、以读代讲,体验情感
学习第二自然段。
(教师可结合学生读的有关大画家戴嵩画这幅斗牛图的语句,出示句子。教师有意识的范读。)
师:小朋友,你们也试着读读。(学生自由读。)
教师指名读。(以评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画家的高超技艺。)
师评:大画家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画得多认真,技巧多高超啊!你真是一名朗读小明星!
学生互评(略)。
(教师结合学生的评价进行评价:你这样读,我们就好像看见了大画家在那儿认真地画画。你也是一名朗读小名星。鼓励大家一起读一读。)
过渡:教师可在学生读完后,接着叙述:“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小朋友,你往下读一读吧。(学生自由朗读三、四自然段。)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指名读。
(请学生读商人的话。)师:商人说戴嵩画得太像了!是绝妙之作!该怎么读?你再读一读。
教师评价:这样读大家好像看见了这幅画,画得太像了!这样读才是称赞别人!把这个词画下来。(学生标画出:“称赞”。)
(教师结合学生读教书先生的话,引导学生互评。)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大家想对他说什么?
教师随机评价:这样读在家感觉到这幅画真的活了一样,画得太棒了!这样读才是赞扬别人!把这个词画下来。(学生标画出:“赞扬”。)
(2)师:你从画下来的这两个词中发现了什么?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和这两个词意思一样的另一个词。(夸赞)
教师小结:这三人词都是夸赞戴嵩画得好!再去课文中读读这些夸赞戴嵩的话。
师:书上说“纷纷夸赞”啊,怎么才两个人在夸赞呢?(引导学生想象还有戴嵩的朋友,家人、过路的人、大官等等许多人都在夸赞戴嵩的画,画得逼真,像活了一样。)
教师小结:原来这么多人都在夸赞戴嵩,才叫“纷纷夸赞”啊,看来这个画家还真了不起,这斗牛图画的还真像!(教师板书:了不起)
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师:可是就在这时,(出示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个小牧童挤进来了,大声喊:“画错啦!画错啦!”
教师适当点评: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并提出让学生读牧童的话。
教师指导学生读牧童的话。(像炸雷一样的声音怎么读?你再读一读。)
教师再请一名学生读。(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小牧童是挤进来的,而且声音很大。
师评:你真是有爱读书的孩子,人们都在那儿夸赞他,你这样一读我们就知道了,人们都惊呆了,真像炸雷一样!
(2)师:再看看图,人们有什么表现?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有的人瞪起了眼睛,有的人翘起了胡子,有的人还伸着脖子,他们在想:“怎么会画错了呢?”
(3)师:可是戴嵩的做法真出人意料!他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到底戴嵩的画错在哪里呢?快去书中读一读吧。
师:(教师在黑板上贴斗牛图)谁能当一当小牧童帮大画家改改他的画?
(学生上台边说边改。教师与改画的学生交流:你画的真好,这样才是斗牛啊!大家再来读读牧童的话,都做一个了不起的小牧童!)
师:这时,你想对牧童说什么?
教师相机小结:别看牧童年龄小,却敢在大画家面前提出自己的意见,又那么善于观察,多值得我们学习啊!(教师板书:敢提意见)从这儿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牧童!
师:这时,戴嵩听了小牧童的话,他会怎么说?怎么做?你想对大画家戴嵩说什么?
生:他会非常惭愧,会连连拱手感谢小牧童,我希望他能改掉这个错误。
教师小结:这么着名的大画家,却这么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多么令人敬佩啊!(教师板书:虚心)他也是个了不起的大画家。
教师出示戴嵩的《斗牛图》,学生观察。
教师总结:戴嵩虚心接受了小牧童的意见,改掉了错误,终于画出了名副其实的《斗牛图》。
五、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品质
师:小朋友,现在请你四人一小组,再读读周围的人、画家、小牧童的话,体会一下大画家和小牧童的了不起。(小组长分配角色)
六、交流体会,加深感受
师:请同学们课下将你知道的画家和他们所画的画相互交流。同时也想一想他们为什么画得好?
点评:
《画家和牧童》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教师引导学生在读(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语言、改(动手改画)中感受语言、画(动笔标画词句)中学习语言等方面,动了脑子,下了功夫,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课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师生在学习课文时,突出了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以师评、学生互评的评读方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了大画家戴嵩作画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小牧童敢于提出反面意见的精神。在朗读指导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所表述的情境中,入情入境的文中人物的情感,进而创设了一种想读、爱读的读书氛围。
动手标画,培养习惯。
教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自己动笔标画课文中的生字的生字所连成的词语,然后同位合作互相学习、交流标画的词语。在学习第3、4自然段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动笔标画“夸赞、称赞、赞扬”等近义词,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这三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相关的语句来理解这些词语。教师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贯穿于本节课。既注意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又为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标记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
自觉参与,主动学习。
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时,引导学生主动展开合理的想象,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还有什么人在夸赞大画家的画?”时,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另外,教师又以让学生对大画家、小牧童说句话的交流形式,入情入境的体会他们的好品质。这样既注意了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