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卧薪尝胆教案一等奖
一、故事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卧薪尝胆》,谁来说说上堂课我们所学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生讲述。
3、师补充:有一次,他们在会稽打起了仗,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吴国大获全胜,越国掺败,可二十多年后,越国转弱为强,反败为胜,把吴国给灭掉了。听到这,你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呢?
4、学生提问
过渡:你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课文《卧薪尝胆》给小朋友准备了想知道的答案。
请你用读故事的语气,读一读课文,找一找,会稽一战,越国被打败后,越王作了一个什么决定?
二、教学二、三、四自然段。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交流:(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
思考: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会稽一战,越国士兵死伤无数,越国子民家破人亡,除了这样做,勾践还有 其它办法吗?从哪些词中可看出?(万般无奈 只好)
师:就是吗,有哪个国君不想做主人,倒想当奴仆的?这里的“万般无奈、只好”就表示越王是被逼无奈的。看来,读书还是要用心读!
指导朗读:请你试着读一读,看谁能 读出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求和的样子 。
生读,评,齐读
对此,吴王的谋臣和吴王各有什么反应呢?
师:(出示图片:谋臣们向吴王进见)看图想象当时的情景,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些什么?
(小组练说)
师:假如你们都是吴王的谋臣,你们会向吴王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生自由发言
师:听了谋臣们的进言,吴王又是怎么说的??
生……
师:多么骄傲的吴王啊!能把他的傲气读出来吗?
生读。
齐读, 这一节懂了吗?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给表达出来。
(二)、理解第三自然段。
师:为了自己的国家和子民,勾践夫妇只好给吴王当起了奴仆。小朋友,见过“奴仆”吗?
生:自由发言。
师:补充说明。
师:勾践夫妇到吴国当“奴仆”,他们又会遭到怎样的磨难呢?
生:自由读课文 。
师:(等学生读完后)谁愿意来读一读勾践夫妇在吴国当奴仆的内容?
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师:“磨”见过吗?
(“磨”有上下两个圆圆的石头做成的,可以把米磨成粉。)
师:(出示图片“磨盘”)你们推过磨吗?
师:大磨盘需要几个人配合才能工作。干这个活很累,又很单调,所以一般就让驴来拉。可是驴也不愿意,人们就用一块黑布蒙住驴的眼睛,它才肯不停地走。这样的活,吴王让谁干?
生:勾践夫妇。
师:这就是勾践夫妇受的屈辱!
师:勾践夫妇在吴国还受了哪些屈辱?
生:…… (发挥想象)
师:这些屈辱之事真是一言难尽那!但勾践硬是“熬”过来了,这就叫“忍辱负重”!读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养马驾车、舂米推磨这些事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是不是屈辱之事呢?
生:不是。
师:为什么对于勾践来说就是“屈辱之事”?
生:发言
师补充:(国君一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勾践代表越国,现在成了吴王的奴仆,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屈辱的。吴王侮辱越王,就是侮辱越国。勾践作为越国的国君,当然感到是一种耻辱了。)
师:勾践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生:……
师:这句话假如这么说,“勾践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怎么样?
生:……
师:这个“才”字在句子中的位子不同,句子的含义就不同了。读书时要注意这个“才”字。指导朗读: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读出受尽屈辱、度日如年的感觉。
生:(朗读课文)
(三)、理解第四自然段。
过度:这度日如年的日子总算“熬”过去了,勾践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他到底有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师:(插话)这就叫“卧薪”。
生: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师:(插话)这就叫“尝胆”。
师: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
师:这就叫“发奋图强”!(板书: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你对 “卧薪尝胆”有新的理解吗?
师补充:“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师: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生:(齐读)
(四)小结:学到这,这问号能解决了吗?生自己小结课文。
三、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还记得沉香吗?沉香为了能救出被压在华山下的妈妈,他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就这样几年后,沉香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救出了妈妈。这种精神就是“卧薪尝胆”的精神,是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的精神!(生齐读)
古人把“卧薪尝胆”的精神蕴藏在这幅对联中,(出示上联: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生读,说说理解。(再出示下联: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师:理解吗?老师有个建议,请小朋友注意听,我建议大家回家后自己查一下有关的历史书,或者请教家长。如果同学们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我将感到非常高兴。在刚才的话中,有个词语老师一连说了三次,你听出来了吗?
生:建议。
师:“建议”的“议”和“意见”的“意”一样吗?(板书:建议、意见)你看,“意见”是心里对别人有想法,所以是“心”字底;“建议”是把心理的话说出来了,所以有个“言”字旁。
(用“建议”说句话)
2、四年级教案:《卧薪尝胆》实践课教案
一、故事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卧薪尝胆》,谁来说说上堂课我们所学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生讲述。
3、师补充:有一次,他们在会稽打起了仗,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吴国大获全胜,越国掺败,可二十多年后,越国转弱为强,反败为胜,把吴国给灭掉了。听到这,你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呢?
4、学生提问
过渡:你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课文《卧薪尝胆》给小朋友准备了想知道的答案。
请你用读故事的语气,读一读课文,找一找,会稽一战,越国被打败后,越王作了一个什么决定?
二、教学二、三、四自然段。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交流:(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
思考: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会稽一战,越国士兵死伤无数,越国子民家破人亡,除了这样做,勾践还有 其它办法吗?从哪些词中可看出?(万般无奈 只好)
师:就是吗,有哪个国君不想做主人,倒想当奴仆的?这里的“万般无奈、只好”就表示越王是被逼无奈的。看来,读书还是要用心读!
指导朗读:请你试着读一读,看谁能 读出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求和的样子 。
生读,评,齐读
对此,吴王的谋臣和吴王各有什么反应呢?
师:(出示图片:谋臣们向吴王进见)看图想象当时的情景,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些什么?
(小组练说)
师:假如你们都是吴王的谋臣,你们会向吴王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生自由发言
师:听了谋臣们的进言,吴王又是怎么说的??
生……
师:多么骄傲的吴王啊!能把他的傲气读出来吗?
生读。
齐读, 这一节懂了吗?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给表达出来。
(二)、理解第三自然段。
师:为了自己的国家和子民,勾践夫妇只好给吴王当起了奴仆。小朋友,见过“奴仆”吗?
生:自由发言。
师:补充说明。
师:勾践夫妇到吴国当“奴仆”,他们又会遭到怎样的磨难呢?
生:自由读课文 。
师:(等学生读完后)谁愿意来读一读勾践夫妇在吴国当奴仆的内容?
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师:“磨”见过吗?
(“磨”有上下两个圆圆的石头做成的,可以把米磨成粉。)
师:(出示图片“磨盘”)你们推过磨吗?
师:大磨盘需要几个人配合才能工作。干这个活很累,又很单调,所以一般就让驴来拉。可是驴也不愿意,人们就用一块黑布蒙住驴的眼睛,它才肯不停地走。这样的活,吴王让谁干?
生:勾践夫妇。
师:这就是勾践夫妇受的屈辱!
师:勾践夫妇在吴国还受了哪些屈辱?
生:…… (发挥想象)
师:这些屈辱之事真是一言难尽那!但勾践硬是“熬”过来了,这就叫“忍辱负重”!读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养马驾车、舂米推磨这些事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是不是屈辱之事呢?
生:不是。
师:为什么对于勾践来说就是“屈辱之事”?
生:发言
师补充:(国君一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勾践代表越国,现在成了吴王的奴仆,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屈辱的。吴王侮辱越王,就是侮辱越国。勾践作为越国的国君,当然感到是一种耻辱了。)
师:勾践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生:……
师:这句话假如这么说,“勾践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怎么样?
生:……
师:这个“才”字在句子中的位子不同,句子的含义就不同了。读书时要注意这个“才”字。指导朗读: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读出受尽屈辱、度日如年的感觉。
生:(朗读课文)
(三)、理解第四自然段。
过度:这度日如年的日子总算“熬”过去了,勾践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他到底有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师:(插话)这就叫“卧薪”。
生: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师:(插话)这就叫“尝胆”。
师: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
师:这就叫“发奋图强”!(板书: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你对 “卧薪尝胆”有新的理解吗?
师补充:“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师: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生:(齐读)
(四)小结:学到这,这问号能解决了吗?生自己小结课文。
三、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还记得沉香吗?沉香为了能救出被压在华山下的妈妈,他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就这样几年后,沉香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救出了妈妈。这种精神就是“卧薪尝胆”的精神,是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的精神!(生齐读)
古人把“卧薪尝胆”的精神蕴藏在这幅对联中,(出示上联: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生读,说说理解。(再出示下联: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师:理解吗?老师有个建议,请小朋友注意听,我建议大家回家后自己查一下有关的历史书,或者请教家长。如果同学们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我将感到非常高兴。在刚才的话中,有个词语老师一连说了三次,你听出来了吗?
生:建议。
师:“建议”的“议”和“意见”的“意”一样吗?(板书:建议、意见)你看,“意见”是心里对别人有想法,所以是“心”字底;“建议”是把心理的话说出来了,所以有个“言”字旁。
(用“建议”说句话)
3、卧薪尝胆教案
教学内容
12、卧薪尝胆
共几课时
2
课型
讲读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教学
资源
1.练习四中的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奋发图强、救亡图存与本课联系紧密,可以将此成语介个本课的学习加于理解。
2.充分利用插图来帮助理解成语“卧薪尝胆”的意思。
3.对于以历史故事改编的电视剧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对历史人物的衣着打扮、君臣之礼都有一定的了解,可以以这些经验为依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更好地进入故事情境。
预习
设计
1. 拼读生字,去掉拼音准确朗读生字。
2. 认真观察生字,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写两个。
3. 划词语、标小节号,并正确、流利地朗读和理解。
4.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5. 针对课文,提一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激趣引入(5分钟)
1.齐读课题
2.大概介绍卧薪尝胆的故事。
3.提出问题
4.查字典理解“卧薪尝胆”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28分钟)
●预习作业1
1.展示——去拼音读生字。
2.两两过关。
●预习作业2
1.展示描红
2.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
3.在《习字册》上练写。
4.同桌互评
5.书空
●预习作业3
说说词意
●预习作业4
1.朗读展示。
2.小组内过关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0分钟)
1.概括科维尔的主要内容
2.自读课文,按出示的内容提要给课文分段。
3. 选择喜欢的自然段比赛读
第四板块:学习课文第一节(5分钟)
1.默读第一自然段,了解大概内容。
2.听师介绍“长江下游”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2分钟)
第一板块:激趣引入
1.出示课题《卧薪尝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朗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古代的“越国”和“吴国”,你了解“越国”和“吴国”吗?谁能来介绍“卧薪尝胆”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4.“薪”指什么?“胆”指什么?“尝”呢?
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大家再查一查字典,看看“卧、薪”是什么意思,和刚才的理解是不是一致。(学生查字典对照。)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1
1.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小组内两两过关。
●预习作业2
1.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展示交流。
2.点评
(1)“吴”上下结构,注意让下。
(2)“免” 第六笔是长撇,穿过扁“口”下方,最后一笔竖弯勾,弯勾部分要向外延伸。
3.小组内交流记忆方法。
4.集体书空。
●预习作业3
1.指名说说词意。
万般无奈 转弱为强 后患 建议 后患 耻辱
●预习作业4
1.指名学生展示交流。
2.评价、纠正。
3.朗读课文,读给同桌听,互相评价。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 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2. 交流:
3.出示内容提要: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
(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
(4)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4.各自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为四段。
(第一、四、五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
5.分段后选择喜欢的自然段比赛读。
第四板块:学习课文第一节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哪些内容?
2.教师讲解“长江下游”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 完成《一课一练》一
作业
设计
★《习字册》描红。《一课一练》中的看拼音写词语。
★★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卧薪尝胆这个故事。
教学内容
12、卧薪尝胆
共几课时
2
课型
讲读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4.创设情境进行写话,夸一夸越王或教育吴王一番。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
资源
课文磁带、生字卡片、写有生字的小黑板、挂图
预习
设计
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成语到班里来交流。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3分钟)
1.齐读课题。
2.完成填空
第二板块:精读第4自然段(15分钟)
1、【学习单一】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
(2)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2.展示交流
(1)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2)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
(3)理解“卧薪尝胆”
3.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第三板块:精读第2、3自然段
(15分钟)
1、【学习单二】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2)吴国有什么反应呢?想象当时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写什么?
2.展示交流。
(1)理解勾践的“万般无奈”
(2)扮演众大臣,向吴王提出建议。一名扮演吴王回答听了大臣们的话以后说的话。
(3)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3.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
【学习单三】
(1)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
出示:勾践夫妇
在越国穿的是_____,在吴国穿的是__;
在越国住的是_____,在吴国住的是____;
在越国吃的是_____,在吴国吃的是____;
在越国生活上_____,在吴国却还要____。
4.展示交流:
(1)了解勾践所受的屈辱
(2)感受勾践立志报仇雪恨的坚定决心。
第四板块:精读第5自然段(5分钟)
第五板块: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2分钟)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读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呢?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 )想征服( ),( )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齐读
第二板块:精读第4自然段
过渡:出示挂图,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第4 自然段
2.任务驱动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5.导学
(1)这一自然段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的。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结构。(板书:总——分)
(2)出示:白天,他亲自……稽的耻辱。
(3)齐读,思考: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
“卧薪”是什么意思?“薪”是指什么?
“尝胆”懂吗?尝苦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
板书:卧薪尝胆
(4)勾践贵为越国一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板书:报仇雪恨
6.勾践时刻不忘记报仇雪恨,你能读出来吗?
第三板块:精读第2、3自然段
1.过渡: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
学习第2自然段。
2.任务驱动
3. 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5.导学
(1)你能把“万般无奈”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评议)
(2)指导读出吴王的傲气。
(3)看着这位傲气十足的吴王,你能预测一下今后局势的发展吗?
6.学习第3自然段。
7. 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8.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9.导学
(1)对于勾践夫妇来说,这些就叫——屈辱!而且,这屈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整整三年,真是(板书:受尽屈辱)
(2)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他会想些什么呢?(立志报仇雪恨)
第四板块:精读第5自然段
1.过渡:是啊,这些日子会让勾践刻骨铭心,发誓要报仇雪恨,回国以后,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引读)——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啊,当年的手下败将,今天竟然突降奇兵,灭了吴国!这正因为勾践二十多年来一直卧薪尝胆,有着报仇雪恨的决心啊!让我们含着对勾践的敬佩之情,再回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第五板块: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夸一夸越王勾践?那么,又想不想教育吴王一番?
2、出示写话要求:根据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夸一夸越王勾践,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表示向越王学习的决心。
作业
设计
★ 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 把《卧薪尝胆》的故事先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后读一读《破釜沉舟》、《围魏救赵》、《完璧归赵》等历史故事,准备在阅读课上交流
4、《卧薪尝胆》教案
设计理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读”对于学生的意义和价值已被我们很多老师所认可,将它放置在了语文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语文课堂中,朗朗的读书声不仅是在训练和发展学生的一种语文素养和技能,同时也是引领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发现去感悟得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学校也正是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长期课堂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三读”模式,即“读通→读懂→读好”。
三年级的孩子可以说是语文阅读的起步阶段,低年级时他们主要学习和积累大量的汉字词语,在此基础上,三年级开始就凭借这孤立的汉字,词语进入到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段、篇的学习。这中间的一个跨越,“朗读”将成为一座最好的桥梁。“三读式”的引进正符合他们的这种需要。然而一开始我们往往只把这“三读式”作为老师课堂中的一个操作流程或者说是课堂组织的方向。至于学生他永远都只是跟着老师在走,而我却觉得这样对待“三读式”是片面的,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训练发展学生读书技能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自能读书的习惯。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方法的,而“三读”从另一角度讲也正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这样好的读书方法如果能为学生所用,那我们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之一不就也达成了吗?因此面对《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教者正是从这一点考虑出发打破常规,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凭借教材引领学生掌握“三读”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读书高手,他要为大家读一个故事,名字叫“卧薪尝胆”。(想!老师播放课文录音)
2、同学们,你觉得他读的好听吗?为什么会觉得好听呢?(指学生说,教师借机板书)
3、那你们想不想和他读得一样好听呢?(想)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好吗?(出示目标: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二、读通§1
1、同学们,俗话说得好: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要读好书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得一点一点的来。让我们先来读好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步读通§1)
你觉得怎样才是读同呢?不忙着回答,老师先请两个同学来读一遍,大家听一听,当当小评委。(指名两生读)
2、小评委,说说你听了之后的想法。(指名生评,师借机概括:正确:不添不偏流利:不破不拖
3、原来做到这些才叫读通啊。你们现在也来试着读通§1,同桌两生互做评委
4、你觉得同桌读的已经达到读通要求的,请他站起来(生站起)
你们有什么小经验告诉坐着的同学,怎样才能读通呢?(生说:仔细看清……)
5、还没读通的同学,吸取一下他们的经验,认真仔细的再来试一次。
三、读懂§1
1、读了这么多遍,读通了§1,那么§1到底在讲些什么,你读懂了吗?(出示:第二步读懂)这就是我们读好书的第二步:读懂。
2、再请大家不发出声音,在心里默读一下§1,看看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或者还有那些不明白的?(生默读后说,理解:征服)
3、现在谁能不看书把你§1读懂的内容连起来给大家说说。
4、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读懂§1的?(生:读懂词句)
四、读好§1
1、§1我们都读懂了,知道了吴国和越过都想征服对方,把对方打倒。如果你是吴国的大王,你会怎么想?(指名学生说)如果你是越国的大王呢?
2、有了这样一种想法,那这时谁能来读读这句话,看你怎么读。(指读)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呢?
3、他通过我们刚才的想象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所以读的这么好!你也能读好吗?(指名连起来读好§1)
4、太好了,老师觉得跟录音机里读得一样好,在给你来点音乐,肯定会更好。
5、配乐齐读。
五、小结
1、同学们,到现在我们把§1读好了,想一想看到现在对于要读好这一段话,你有了哪些收获呢?(指定说)
六、读通,读懂,读好§2
1、按照这样的步骤,用上这些方法我们再来读好§2,好吗?第一步读通,我们同学自己来试一试。(学生读通)
2、读通了吗?请同学来读读。
3、评一评,是否读通。齐读。
4、从§2中你读懂了些什么或者还有那些疑问?指名说。
5、连起来说说§2
6、会嵇一战,越国打了败仗,如果你是越王勾践,此时你是什么心情?(生说)
7、是啊,勾践十分难过,却又一点办法也没有,万般无奈,只好……当奴仆。同学们看着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
8、谁能来读好这句话呢?(指读)
9、吴国的谋臣们知道了,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他们有的说有的说。
10、同学们作为吴国谋臣中的一员,你此刻是什么心情?(生说)
11、谁来读好这句。
12、可是吴王呢,这时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他说________,答应了勾践的要求。
13、谁来当当骄傲的吴王,读好这句话。
14、一句句都能读好了,连起来试一试(指读)
七、小结
1、同学们,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只来得及读好1~2自然段。从这节课中,大家又学到了那些新本领呢?(生说)
2、今天课后,就请大家先把1~2自然段有感情的读给你的同学,老师或者家长听,然后试着用今天学的方法,一步步自己也来读好3~5段。
板书:
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读好:有感情,想象,体会……
读懂:理解内容:弄清叫难得词句
读通:正确:不填不漏
流利:不破,不拖
5、《卧薪尝胆》教案
设计理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读”对于学生的意义和价值已被我们很多老师所认可,将它放置在了语文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语文课堂中,朗朗的读书声不仅是在训练和发展学生的一种语文素养和技能,同时也是引领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发现去感悟得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学校也正是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长期课堂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三读”模式,即“读通→读懂→读好”。
三年级的孩子可以说是语文阅读的起步阶段,低年级时他们主要学习和积累大量的汉字词语,在此基础上,三年级开始就凭借这孤立的汉字,词语进入到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段、篇的学习。这中间的一个跨越,“朗读”将成为一座最好的桥梁。“三读式”的引进正符合他们的这种需要。然而一开始我们往往只把这“三读式”作为老师课堂中的一个操作流程或者说是课堂组织的方向。至于学生他永远都只是跟着老师在走,而我却觉得这样对待“三读式”是片面的,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训练发展学生读书技能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自能读书的习惯。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方法的,而“三读”从另一角度讲也正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这样好的读书方法如果能为学生所用,那我们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之一不就也达成了吗?因此面对《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教者正是从这一点考虑出发打破常规,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凭借教材引领学生掌握“三读”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读书高手,他要为大家读一个故事,名字叫“卧薪尝胆”。(想!老师播放课文录音)
2、同学们,你觉得他读的好听吗?为什么会觉得好听呢?(指学生说,教师借机板书)
3、那你们想不想和他读得一样好听呢?(想)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好吗?(出示目标: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二、读通§1
1、同学们,俗话说得好: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要读好书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得一点一点的来。让我们先来读好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步读通§1)
你觉得怎样才是读同呢?不忙着回答,老师先请两个同学来读一遍,大家听一听,当当小评委。(指名两生读)
2、小评委,说说你听了之后的想法。(指名生评,师借机概括:正确:不添不偏流利:不破不拖
3、原来做到这些才叫读通啊。你们现在也来试着读通§1,同桌两生互做评委
4、你觉得同桌读的已经达到读通要求的,请他站起来(生站起)
你们有什么小经验告诉坐着的同学,怎样才能读通呢?(生说:仔细看清……)
5、还没读通的同学,吸取一下他们的经验,认真仔细的再来试一次。
三、读懂§1
1、读了这么多遍,读通了§1,那么§1到底在讲些什么,你读懂了吗?(出示:第二步读懂)这就是我们读好书的第二步:读懂。
2、再请大家不发出声音,在心里默读一下§1,看看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或者还有那些不明白的?(生默读后说,理解:征服)
3、现在谁能不看书把你§1读懂的内容连起来给大家说说。
4、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读懂§1的?(生:读懂词句)
四、读好§1
1、§1我们都读懂了,知道了吴国和越过都想征服对方,把对方打倒。如果你是吴国的大王,你会怎么想?(指名学生说)如果你是越国的大王呢?
2、有了这样一种想法,那这时谁能来读读这句话,看你怎么读。(指读)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呢?
3、他通过我们刚才的想象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所以读的这么好!你也能读好吗?(指名连起来读好§1)
4、太好了,老师觉得跟录音机里读得一样好,在给你来点音乐,肯定会更好。
5、配乐齐读。
五、小结
1、同学们,到现在我们把§1读好了,想一想看到现在对于要读好这一段话,你有了哪些收获呢?(指定说)
六、读通,读懂,读好§2
1、按照这样的步骤,用上这些方法我们再来读好§2,好吗?第一步读通,我们同学自己来试一试。(学生读通)
2、读通了吗?请同学来读读。
3、评一评,是否读通。齐读。
4、从§2中你读懂了些什么或者还有那些疑问?指名说。
5、连起来说说§2
6、会嵇一战,越国打了败仗,如果你是越王勾践,此时你是什么心情?(生说)
7、是啊,勾践十分难过,却又一点办法也没有,万般无奈,只好……当奴仆。同学们看着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
8、谁能来读好这句话呢?(指读)
9、吴国的谋臣们知道了,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他们有的说有的说。
10、同学们作为吴国谋臣中的一员,你此刻是什么心情?(生说)
11、谁来读好这句。
12、可是吴王呢,这时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他说________,答应了勾践的要求。
13、谁来当当骄傲的吴王,读好这句话。
14、一句句都能读好了,连起来试一试(指读)
七、小结
1、同学们,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只来得及读好1~2自然段。从这节课中,大家又学到了那些新本领呢?(生说)
2、今天课后,就请大家先把1~2自然段有感情的读给你的同学,老师或者家长听,然后试着用今天学的方法,一步步自己也来读好3~5段。
板书:
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读好:有感情,想象,体会……
读懂:理解内容:弄清叫难得词句
读通:正确:不填不漏
流利:不破,不拖
6、《卧薪尝胆》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卧薪尝胆》教案之二,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
3 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会用“建议”造句。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讲述故事
1 板书课题:卧薪尝胆。领读课题
简介“卧薪尝胆”的故事: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王夫差打败,被围困在会稽山,万般无奈之下屈膝求和。后来,他为了使自己不因为生活安乐而忘记耻辱,夜间睡在柴草上,在自己的住处悬挂苦胆,吃饭、睡觉之前,都要尝尝那胆的苦味,激励自己的斗志。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2 从刚才讲的故事里,谁已经想到题目“卧薪尝胆”中的“卧”、“薪”的意思?
(卧:睡。薪:柴草)“尝”呢?(用舌头添一添或吃一点儿试试。)
3 大家再查一查字典,看看“卧、薪”是什么意思,和刚才的理解是不是一致。(学生查字典对照。)
二初读指导。
1 出示内容提要: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4)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 各自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为四段。
(第一、四、五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
3 本课生字词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让我们重点读这一段,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1)查字典了解:奴仆、谋臣、万般无奈、后患
(2)联系上下文理解:免除、建议、表示、骄傲
(3)一般了解:会稽、勾践、夫差
4 出示生字:吴勾践示谋臣免患议
(1)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谁有好办法请提出来!
(2)如有学生提出“谋”是“”和“某”,“践”是“足”字旁加上“线”的右半边,教师可以表扬学生能主动识字。
(3)“臣”书空: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折。特别强调最后一笔是竖折。
5 写字指导。
(1)吴、患上下结构,注意让下。
(2)践,左右结构,要写的紧凑。
(3)免,第六笔是长撇,穿过扁“口”下方,最后一笔竖弯勾,弯勾部分要向外延伸。
(4)用钢笔描红。
三作业
1 练习写生字。
2 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吴国谋臣后患免除勾践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几个部分,具体怎么分。
三、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1)这一段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国家。
(2)教者讲“长江下游”是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东部一带。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写越王“卧薪尝胆”的有关句子。
(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
(1)指名读:“晚上,总要……尝尝它的苦味。”
(2)找出句子能解释“卧”、“薪”、“尝”、“胆”四个字的词语。
(“卧”,睡;“薪”,柴草,“尝”,尝尝;“胆”,苦胆)
(2)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①通过“白天”、“晚上”、“每顿饭前”理解“时刻不忘”。
②理解“总要”,不是一两次,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贯这样做。(板书:卧薪尝胆)
(4)“兵败会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事?(会稽一仗,越国打了败仗以后所受到的耻辱)
过渡:他所受到的耻辱指的是什么?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复述。
(抓住越国打了败仗之后,越王、吴国的谋臣、吴王三方面的表现说)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写越王勾践受屈辱的句子画出。
(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来推磨,受尽屈辱整整干了三年)
(3)体会: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所受屈辱一定不少,文章没有详细写,只选了穿、住、做三个方面的事情。
(4)教者指出:一个国王由原来的养尊处优,到听人使唤,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之类的杂活、重活、累活,这变化是何等的大!
(5)怎么理解“受尽了屈辱”?(程度深:穿的,住的,做的;时间长:三年)
4、“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1)齐读第五自然段。(越国转弱为强,终于灭掉了吴国)
(2)体会“终于”的用法: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到最后取得成功或胜利,用“终于”。不能突如其来地使用它。(板书:转弱为强
灭掉)
5、漫谈:学习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朗读课文,注意课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法。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3、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夫人 只好 推磨 当奴仆 要求 夫差 一只 磨难 上当 总要
2、简要说说“臣薪尝胆”的意思。
二、练习讲故事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长江下游);
(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吴王答应勾践要求);
(3)勾践受尽屈辱(穿住做三年);
(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晚上睡在挂苦胆尝);
(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
(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
(2)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兵?
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三、指导造句
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建议”?
4、练习口头造句。
5、指名造句。
四、作业
1、用“建议”造句。
2、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附板书: 12 卧薪尝胆
战胜
越王 卧薪尝胆 吴王
转弱为强
灭掉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卧薪尝胆》教案之二,希望对你有帮助!
7、卧薪尝胆教案教学设计
12、卧薪尝胆
教学要求:
1、变序学文,指导朗读。
2、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4、创设情境进行写话,夸一夸越王或教育吴王一番。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了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越国和吴国的地理位置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的心愿。
3、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好不好?请把语文书翻开到135页。
二、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出示图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一定都已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在干什么?
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他卧薪尝胆的呢?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2、谁愿意自告奋勇读一读?
3、出示: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是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读读,想一想: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
“卧薪”是什么意思?“尝胆”懂吗?那么,卧薪尝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
4、勾践是越国的大王,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的决心?(板书:报仇雪恨)
5、帮助理解,指导朗读
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不忘报仇雪恨。白天,他()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了一只苦胆,()饭前,()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和课文中比一比,看看老师漏掉的是哪些词?这样好吗?为什么?
6、学生自由读,比较,发言;教师点拨,归纳。
7、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书上把这几个词圈出来,朗读时要特别注意。读出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的决心来!
三、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屈辱是什么呢?
2、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勾践夫妇在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
3、指名读。
4、为什么这些对勾践夫妇来说,是受尽了屈辱?
出示:勾践夫妇在越国穿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吴国穿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国住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吴国住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国吃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吴国吃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国生活上_______________,在吴国却还要_______________。
先同桌互相练说,再说给大家听。
5、对于勾践夫妇来说,这些就叫——屈辱!而且,这屈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整整三年,真是(板书:受尽屈辱)
6、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就是勾践,你在吴国受尽屈辱,度日如年,谁来读?
四、导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可是,越国的大王怎么会跑到吴国去受尽屈辱的呢?
2、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读第二自然段,可以大声朗读,可以轻声地读,可以在心里默读,还可以和同桌一起读等等,待会儿告诉老师原因。
3、交流,板书:兵败求和
4、越国打了败仗,越国人民家破人亡,除了这样做,勾践还有其它办法吗?你从哪些词中看出的?(万般无奈只好)
5、指导读1、2句,读出勾践的万般无奈。
6、对此,吴国的谋臣和吴王各有什么反应呢?
7、指名读3、4句。
8、交流。“后患”指什么?
9、指导读出骄傲的语气。
10、这一节懂了吗?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齐读)
五、导读第五自然段
1、过渡:吴王怎么也没想到,后患未除,最终竟让他——灭国了,这真是后患——无穷!
2、齐读第5自然段(板书: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六、回顾第四自然段
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啊,当年是吴国的手下败将,当年是吴王的奴仆,今天竟然突降奇兵,灭了吴国!小朋友们,这正因为勾践二十多年来一直卧薪尝胆,有着报仇雪恨的决心啊!让我们含着对勾践的敬佩之情,再回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七、写话,总结
1、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夸一夸越王勾践?那么,又想不想教育吴王一番?
2、出示写话要求:
根据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夸一夸越王勾践,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表示向越王学习的决心;
或者,想想吴王惨败的原因,用自己的语言教育他几句。
3、交流
4、小朋友们,后来根据这个历史故事,就形成了一个成语——卧薪尝胆,意思就是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八、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熟读课文,把《卧薪尝胆》的故事先讲给爸爸妈妈听,下节课讲给大家听。
2、建议好学的小朋友课后读一读《破釜沉舟》等历史故事,准备在阅读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
卧薪尝胆
(报仇雪恨)
兵败求和
转弱为强
(受尽屈辱)
(灭掉吴国)
8、《卧薪尝胆》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过灭掉。课文着重表现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课文故事脉络清晰,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三、四自然段是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合理想象,领悟故事蕴涵的哲理。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准备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卧薪尝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朗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古代的“越国”和“吴国”,你了解“越国”和“吴国”吗?请你介绍一下。(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4、“薪”指什么?“胆”指什么?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带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边读边想,理解词语的意思。
简要说说故事的意思。
2、检查生字。
出示:败仗
表示
免除
屈辱
万般无奈
建议
谋臣
后患
耻辱
转弱为强
吴王
勾住
奴仆
灭掉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纠正错误读音。
(1)“薪、臣”是前鼻音。
(2)“夫、差”是多音字。
(3)“会稽”中的“会”读kuai
(4)朗读时随机出示“卧薪尝胆、免除后患、万般无奈、舂米推磨、报仇雪恨、转弱为强”朗读记忆。
(5)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语,也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6)练读课文,做到熟练。
4、齐读课文,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指导写字。
1、说说哪些词语写的时候要注意。
2、指导写好“患、臣”
3、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2、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读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呢?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齐读。
二、精读感悟。
过渡:出示投影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1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
(2
)、出示: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3
)、齐读,思考: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
“卧薪”是什么意思?“薪”是指什么?
“尝胆”懂吗?尝苦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象尝苦药一样)
板书:卧薪尝胆
(4
)、勾践贵为越国一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板书:报仇雪恨
(5)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第一句)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交流归纳:这一自然段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的。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结构。(板书:总——分)
(6)这一段用了几个“不忘”?分别是——?(指名读)
两个不忘前分别加了词语“时刻”、“提醒”,如果不加有什么不同吗?
(朗读对比体会:仇恨和耻辱的刻骨铭心,强调勾践不会忘记。)
(7)勾践时刻不忘记报仇雪恨,你能读出来吗?试试看?
2、学习2、3自然段。
激发思考: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
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读了课文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那你知道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因为会稽一战,越国站败,所以越王才会无可奈何地去吴国当奴仆。)
(3)你能把“万般无奈”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评议)
(4)那吴国有什么反应呢?想象当时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写什么?(小组练说)
指名扮演众大臣,向吴王提出建议。一名扮演吴王回答听了大臣们的话以后说的话。
(5)多么骄傲的吴王啊!指导读出傲气。
(6)看着这位傲气十足的吴王,你能预测一下今后局势的发展吗?
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画出有关的语句。
(2)交流:
穿:粗布衣;
住:石头房;
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吃:粗茶淡饭(想象)
小结:作为一国之君,却这样做,这些就叫——屈辱。
板书:受尽屈辱
(3)文中还有那些地方可看出勾践在吴国受尽了屈辱?(在吴国整整干了3年)
(4)小结:这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了受辱程度之深(穿、住、做、吃)
一方面,表现了受辱时间之长(这度日如年的日子,他们整整过了三年)
看来他们是受尽屈辱、度日如年啊!(指导朗读)
4、理解第五自然段
(1
)、讨论: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他会想些什么呢?(立志报仇雪恨)
(2
)、过渡:是啊,这些日子会让公勾践刻骨铭心,发誓要报仇雪恨,回国以后,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引读)——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3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
、听课文配乐朗读。
2
、从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
、教师小结: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灭掉吴国,后来这个故事形成一条成语——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
四、讲讲这个小故事。
五、指导造句。
1、找出句子读一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完成下面的填空;
在中队会上,队长李红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造句,教师评议。
六、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
1、抄词。
2、多音字组词。
夫、差
3、结合课文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课外作业
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故事到班里来交流。
板书设计:
兵败求和
忍辱负重
26、卧薪尝胆
奋发图强
转弱为强
9、《卧薪尝胆》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过灭掉。课文着重表现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课文故事脉络清晰,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三、四自然段是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合理想象,领悟故事蕴涵的哲理。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准备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卧薪尝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朗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古代的“越国”和“吴国”,你了解“越国”和“吴国”吗?请你介绍一下。(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4、“薪”指什么?“胆”指什么?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带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边读边想,理解词语的意思。
简要说说故事的意思。
2、检查生字。
出示:败仗
表示
免除
屈辱
万般无奈
建议
谋臣
后患
耻辱
转弱为强
吴王
勾住
奴仆
灭掉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纠正错误读音。
(1)“薪、臣”是前鼻音。
(2)“夫、差”是多音字。
(3)“会稽”中的“会”读kuai
(4)朗读时随机出示“卧薪尝胆、免除后患、万般无奈、舂米推磨、报仇雪恨、转弱为强”朗读记忆。
(5)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语,也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6)练读课文,做到熟练。
4、齐读课文,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指导写字。
1、说说哪些词语写的时候要注意。
2、指导写好“患、臣”
3、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2、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读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呢?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齐读。
二、精读感悟。
过渡:出示投影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1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
(2
)、出示: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3
)、齐读,思考: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
“卧薪”是什么意思?“薪”是指什么?
“尝胆”懂吗?尝苦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象尝苦药一样)
板书:卧薪尝胆
(4
)、勾践贵为越国一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板书:报仇雪恨
(5)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第一句)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交流归纳:这一自然段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的。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结构。(板书:总——分)
(6)这一段用了几个“不忘”?分别是——?(指名读)
两个不忘前分别加了词语“时刻”、“提醒”,如果不加有什么不同吗?
(朗读对比体会:仇恨和耻辱的刻骨铭心,强调勾践不会忘记。)
(7)勾践时刻不忘记报仇雪恨,你能读出来吗?试试看?
2、学习2、3自然段。
激发思考: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
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读了课文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那你知道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因为会稽一战,越国站败,所以越王才会无可奈何地去吴国当奴仆。)
(3)你能把“万般无奈”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评议)
(4)那吴国有什么反应呢?想象当时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写什么?(小组练说)
指名扮演众大臣,向吴王提出建议。一名扮演吴王回答听了大臣们的话以后说的话。
(5)多么骄傲的吴王啊!指导读出傲气。
(6)看着这位傲气十足的吴王,你能预测一下今后局势的发展吗?
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画出有关的语句。
(2)交流:
穿:粗布衣;
住:石头房;
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吃:粗茶淡饭(想象)
小结:作为一国之君,却这样做,这些就叫——屈辱。
板书:受尽屈辱
(3)文中还有那些地方可看出勾践在吴国受尽了屈辱?(在吴国整整干了3年)
(4)小结:这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了受辱程度之深(穿、住、做、吃)
一方面,表现了受辱时间之长(这度日如年的日子,他们整整过了三年)
看来他们是受尽屈辱、度日如年啊!(指导朗读)
4、理解第五自然段
(1
)、讨论: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他会想些什么呢?(立志报仇雪恨)
(2
)、过渡:是啊,这些日子会让公勾践刻骨铭心,发誓要报仇雪恨,回国以后,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引读)——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3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听课文配乐朗读。
2、从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教师小结: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灭掉吴国,后来这个故事形成一条成语——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
四、讲讲这个小故事。
五、指导造句。
1、找出句子读一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完成下面的填空;
在中队会上,队长李红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造句,教师评议。
六、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
1、抄词。
2、多音字组词。
夫、差
3、结合课文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课外作业
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故事到班里来交流。
板书设计:
兵败求和
忍辱负重
26、卧薪尝胆
奋发图强
转弱为强
10、《卧薪尝胆》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
3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会用“建议”造句。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讲述故事
1板书课题:卧薪尝胆。领读课题
简介“卧薪尝胆”的故事: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王夫差打败,被围困在会稽山,万般无奈之下屈膝求和。后来,他为了使自己不因为生活安乐而忘记耻辱,夜间睡在柴草上,在自己的住处悬挂苦胆,吃饭、睡觉之前,都要尝尝那胆的苦味,激励自己的斗志。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2从刚才讲的故事里,谁已经想到题目“卧薪尝胆”中的“卧”、“薪”的意思?
(卧:睡。薪:柴草)“尝”呢?(用舌头添一添或吃一点儿试试。)
3大家再查一查字典,看看“卧、薪”是什么意思,和刚才的理解是不是一致。(学生查字典对照。)
二初读指导。
1出示内容提要: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4)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各自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为四段。
(第一、四、五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
3本课生字词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让我们重点读这一段,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1)查字典了解:奴仆、谋臣、万般无奈、后患
(2)联系上下文理解:免除、建议、表示、骄傲
(3)一般了解:会稽、勾践、夫差
4出示生字:吴勾践示谋臣免患议
(1)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谁有好办法请提出来!
(2)如有学生提出“谋”是“”和“某”,“践”是“足”字旁加上“线”的右半边,教师可以表扬学生能主动识字。
(3)“臣”书空: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折。特别强调最后一笔是竖折。
5写字指导。
(1)吴、患上下结构,注意让下。
(2)践,左右结构,要写的紧凑。
(3)免,第六笔是长撇,穿过扁“口”下方,最后一笔竖弯勾,弯勾部分要向外延伸。
(4)用钢笔描红。
三作业
1练习写生字。
2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吴国谋臣后患免除勾践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几个部分,具体怎么分。
三、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1)这一段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国家。
(2)教者讲“长江下游”是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东部一带。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写越王“卧薪尝胆”的有关句子。
(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
(1)指名读:“晚上,总要……尝尝它的苦味。”
(2)找出句子能解释“卧”、“薪”、“尝”、“胆”四个字的词语。
(“卧”,睡;“薪”,柴草,“尝”,尝尝;“胆”,苦胆)
(2)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①通过“白天”、“晚上”、“每顿饭前”理解“时刻不忘”。
②理解“总要”,不是一两次,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贯这样做。(板书:卧薪尝胆)
(4)“兵败会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事?(会稽一仗,越国打了败仗以后所受到的耻辱)
过渡:他所受到的耻辱指的是什么?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复述。
(抓住越国打了败仗之后,越王、吴国的谋臣、吴王三方面的表现说)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写越王勾践受屈辱的句子画出。
(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来推磨,受尽屈辱整整干了三年)
(3)体会: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所受屈辱一定不少,文章没有详细写,只选了穿、住、做三个方面的事情。
(4)教者指出:一个国王由原来的养尊处优,到听人使唤,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之类的杂活、重活、累活,这变化是何等的大!
(5)怎么理解“受尽了屈辱”?(程度深:穿的,住的,做的;时间长:三年)
4、“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1)齐读第五自然段。(越国转弱为强,终于灭掉了吴国)
(2)体会“终于”的用法: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到最后取得成功或胜利,用“终于”。不能突如其来地使用它。(板书:转弱为强
灭掉)
5、漫谈:学习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朗读课文,注意课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法。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3、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夫人
只好
推磨
当奴仆
要求
夫差
一只
磨难
上当
总要
2、简要说说“臣薪尝胆”的意思。
二、练习讲故事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长江下游);
(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吴王答应勾践要求);
(3)勾践受尽屈辱(穿住做三年);
(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晚上睡在挂苦胆尝);
(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
(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
(2)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兵?
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三、指导造句
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建议”?
4、练习口头造句。
5、指名造句。
四、作业
1、用“建议”造句。
2、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附板书:
12
卧薪尝胆
战胜
越王
卧薪尝胆
吴王
转弱为强
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