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树叶教学教案一等奖

《蓝色的树叶教学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蓝色的树叶教学教案一等奖

1、蓝色的树叶教学教案一等奖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蓝色的树叶教案设计的相关介绍,供大家参考。

蓝色的树叶教案设计

一、说教材

《蓝树叶》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三、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3、迁移法

(1)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三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三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最后一段,实现由读话到说话的迁移。

四、培养能力,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让学生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激起学生的好奇。

2、圈点勾划法

五、说教学过程(见教学设计)

六:板书设计:

19. 蓝色的树叶

李丽 → 林园园

借绿铅笔 舍不得借

画蓝树叶 不由得脸红了

(应该互相帮助)

七、说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预设中也想孩子们一定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的;他们也都能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可是,在这样的一句话后面又有多少孩子能够真正体会了、感受着友爱呢?

在认真分析了教参之后,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结合李丽林园园的几次对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通过初读、再读、分角色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很自私,从而升华到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挺高的。

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几名学生在读林园园和李丽的话时,还需要进一步地引导。读出林园园的不乐意、舍不得,抓住文中的吞吞吐吐、皱着眉头、三个不要等词语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李丽的话学生也没有完全读出味来。有一部分学生读出了李丽的礼貌、请求,但是没有读出李凡的无奈以及委屈来。在今后学习类似的课文时,还要多加指导。

3.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让学生生硬的理解字词,字词理解脱离了具体的语境。

一、说教材

老师们,大家好!翻开小学语文(人教版)国标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蓝色的树

叶》跃入我的眼帘。咦,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我迫不及待地读了下去: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二、说学生

《小学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也是社会意识初始建立时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通过一年级的学习,他们已学会了汉语拼音,具备了借助汉语拼音学汉字的能力,也有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本课中把它订为首要目标也是本课的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学有困难时,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订本课的难点目标。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四、说教法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因为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情景和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将会使课堂充满磁性。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准备采取四步完成:创设情景,质疑导入——学习课文,指导朗读——适度拓展,情感渗透——指导写字,积累词汇

(一)创设情景,质疑导入。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他又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开课时和学生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看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并逐一播放各种颜色的树叶图片相机介绍“瞧,这是绿树叶,红树叶、金黄色的树叶等。而课题是蓝色的树叶,这是为什么呢?”采取这样的形式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这一环节我分两部分完成。一是,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阅读教学必须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在我国古代,有一位哲学家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因此在初读感知时,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一读,借助拼音,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二读,复习巩固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三读,了解课文大意,想想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出现的?边读边用笔划划圈圈,数一数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在学生初读基础上,随文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情况。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蓝色的树叶教案设计以及蓝色的树叶教案详案的相关资讯,希望大家喜欢,可以为大家带来帮助。想要了解更多详情,请多多关注。

2、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教案详案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蓝色的树叶教案设计的相关介绍,供大家参考。

蓝色的树叶教案设计

一、说教材

《蓝树叶》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三、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3、迁移法

(1)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三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三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最后一段,实现由读话到说话的迁移。

四、培养能力,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让学生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激起学生的好奇。

2、圈点勾划法

五、说教学过程(见教学设计)

六:板书设计:

19. 蓝色的树叶

李丽 → 林园园

借绿铅笔 舍不得借

画蓝树叶 不由得脸红了

(应该互相帮助)

七、说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预设中也想孩子们一定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的;他们也都能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可是,在这样的一句话后面又有多少孩子能够真正体会了、感受着友爱呢?

在认真分析了教参之后,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结合李丽林园园的几次对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通过初读、再读、分角色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很自私,从而升华到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挺高的。

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几名学生在读林园园和李丽的话时,还需要进一步地引导。读出林园园的不乐意、舍不得,抓住文中的吞吞吐吐、皱着眉头、三个不要等词语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李丽的话学生也没有完全读出味来。有一部分学生读出了李丽的礼貌、请求,但是没有读出李凡的无奈以及委屈来。在今后学习类似的课文时,还要多加指导。

3.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让学生生硬的理解字词,字词理解脱离了具体的语境。

一、说教材

老师们,大家好!翻开小学语文(人教版)国标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蓝色的树

叶》跃入我的眼帘。咦,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我迫不及待地读了下去: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二、说学生

《小学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也是社会意识初始建立时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通过一年级的学习,他们已学会了汉语拼音,具备了借助汉语拼音学汉字的能力,也有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本课中把它订为首要目标也是本课的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学有困难时,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订本课的难点目标。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四、说教法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因为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情景和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将会使课堂充满磁性。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准备采取四步完成:创设情景,质疑导入——学习课文,指导朗读——适度拓展,情感渗透——指导写字,积累词汇

(一)创设情景,质疑导入。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他又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开课时和学生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看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并逐一播放各种颜色的树叶图片相机介绍“瞧,这是绿树叶,红树叶、金黄色的树叶等。而课题是蓝色的树叶,这是为什么呢?”采取这样的形式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这一环节我分两部分完成。一是,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阅读教学必须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在我国古代,有一位哲学家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因此在初读感知时,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一读,借助拼音,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二读,复习巩固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三读,了解课文大意,想想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出现的?边读边用笔划划圈圈,数一数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在学生初读基础上,随文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情况。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蓝色的树叶教案设计以及蓝色的树叶教案详案的相关资讯,希望大家喜欢,可以为大家带来帮助。想要了解更多详情,请多多关注。

3、《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设计

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

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好不好?

二、初读课文

1、那我们就快快读课文吧,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好伙伴”帮忙吧。

2、大家读得太认真了,谁能勇敢地给大家读一读呢?(老师奖勇敢者一颗勇敢星)那你在设读之前愿意给你的伙伴提几点要求吗?(我想请求大家帮我听错音,我哪儿读得不好你能读给我听吗?)

3、我呀,真羡慕你们,又有礼貌,帮助伙伴又那么认真。

4、那我们把课文中自己会的生字大声的读一读吧,不会的你也一定会有好办法解决的,是吗?

5、从大家的表情看,读文已没有障碍了。我想考考你们,同意吗?(把你认识的字从你准备的卡片中挑出来读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6、教师出示会认字的字卡(其中4个红色字卡)指名读,开火车读。

7、同学们读得这么好,写得也一定不错,再读“术铅吐注”四个红色字卡,这四个字特别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信心写好吗?

(1)这四个字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把好办法告诉你的同桌。

(2)指导书写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②教师范写(请学生帮老师找不足)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三、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你们知道对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了吗?

2、如果你是林园园你会怎么做吗?

3、你在学习生活中和伙伴之间发生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做的?

4、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

根据班级的实际设计这堂课,意在把学生带入崭新的课堂,使他们亲身体验自己是课堂的主人,真正体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学生竖立起坚定的信心,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做一个新世纪的好学生。

资料提供者:

4、蓝色的树叶教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人应该逐步达到无我的境界。雷锋心中装着他人,惟独没有自己,成为世人效仿的典范。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课后学习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对这一扩展性活动,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评或说理上,最好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画有蓝色树叶的图画。

2.看了这张树叶你想说些什么?提问: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这张树叶怎么会是蓝色?

3.总结学生感想导入课题:这幅图画是有点怪,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重点读准生字字音。

2.在不理解的词语下面画上“?”并提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做动作、举实例、换词”等多种方式理解。

3.反馈:

·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的?

出示生字: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注意:读音指导重点:“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吐”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ǔ。“削”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o。

·看课件,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出示词语:风景房子近处远处铅笔旁边已经惹人爱

借我桌上现在弄断小心注意连忙吞吞吐吐

皱着眉头自己用心不由脸红

·说说你有什么词语不理解?

4.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及时纠正。

5.指导观察课文插图:谁是林园园,谁是李丽?你是怎么知道的?

6.同桌互相说说课文的内容。

(三)朗读感悟

1.刚才你们说得很好,现在你们能分别扮演“林园园和李丽”来朗读课文吗?

2.分三人小组表演朗读课文。(在表演过程中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要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

·在评议中,引导学生理解“吞吞吐吐、皱着眉头、没有接”等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指导读出林园园不愿意把笔借给李丽时吞吞吐吐的语气;

林园园皱着眉头不高兴时语气。

如: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

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1.你喜欢故事里的李丽和林园园吗?为什么?

2.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3.同学们你们能猜猜她为什么脸红,她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让他们和林园园一起进行反思。)

4.教师总结:林园园的言行,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多的。我们再也不要成为现在的林园园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生字认读: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2.读读词语:风景房子近处远处铅笔旁边已经惹人爱

借我桌上现在弄断小心注意连忙吞吞吐吐

皱着眉头自己用心不由脸红

3.同桌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领悟同学之间应该互助互爱)

(二)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欣赏。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是一个人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

可以表演读,可以读给老师等。

(三)读说练习

1.读一读,体会商量的语气。

·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2.同桌互读互听,练习读这两句话。

(四)识字写字

1.出示“由术吐注课铅笔桌景拿”请学生读一读。

2.小组为单位观察字形的特点,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

3.你能一、教材分析

二、学习目标

三、教学时间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新课

(二)朗读感悟

.初读感知。

(三)书写指导

写好什么字,告诉大家你写时会注意什么?

4.学生练写容易的。“由术吐注课桌景”

(1)写美观。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中(吐、注、课、)要写得左窄右宽

5.有哪个字要老师书写的?(铅笔拿)

“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

“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

“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

“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4.学生练写。注意书写姿势。

5、蓝色的树叶教案教学实录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蓝色的树叶最新教案五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一篇课文,9个会认的字,10个会写的字,两道课后题。本课使我们懂得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人应该逐步达到无我的境界。雷锋心中装着他人,唯独没有自己,成为世人效仿的典范。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会用“吗、吧”造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3.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用“吗、吧”语气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1.挂图

2.学生朗读课文,准备画笔。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学习课文,朗读感悟体会互相帮助的可贵。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1.课前板书:19

蓝色的树叶

2.设悬念:读了课题,你有问题吗?(树叶怎么会有蓝色的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学生自学:

1.以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成果汇报:

(1)生字

(2)接读课文

3.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

1.老师(出示插图1)讲述故事起因:(第一自然段)

2.师: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小朋友看,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指导看图)

3.(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你一定会读了!指导朗读。

4.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可结合课后“读一读、说说”进行扩展练习)

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

李: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李:我小心一点。(读出诚恳、小心谨慎的态度)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

李:我只画树叶和小草。(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5.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6.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

7.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四、实践活动:

1.让我们和林园园一起画一张有绿绿叶子的图画送给李丽好吗?

2.作品展示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生字,词语,会写10个生字,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读字组词(同位配合完成)

2.有感情地读文。

二、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看字帖,观察每个字在字帖中的位置,想想写时应注意什么。

2.教师出示生字帖(投影仪)

请同学上台与台下同学交流体会。

3.重点指导:

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4.同学自己看字帖写字,师巡视指导。

三、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1)指名读

(2)你能用“吗”、“吧”也说一句话吗?

(3)把这句话写在书上。

(4)指名读读。

2.把两个造句写在作业本上。

四、抄写生字词。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五,蓝色的树叶,希望对你有帮助!

6、蓝色的树叶教案教学实录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蓝色的树叶最新教案三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三册

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学习目标:

1、 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二、 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汇报交流

(1)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

(2)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

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3)课件演示青蛙过河游戏,读词语:

皱眉 借铅笔 趴在 削铅笔 不由得 吞吞吐吐 盒子 惹人喜爱 脸红

三、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李丽没画完的画,问:“这幅图还缺什么呢?”(树还没有涂上颜色)

从这幅图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

齐读第1自然段。

2.读讲第2、3、4自然段。

(1)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2)指导读对话部分,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A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没画完等词语。

课件出示B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等到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理解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了,只等画树。没有绿铅笔,没法画,所以只好等林园园把画画完,才又一次向林园园借。

.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李丽使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

课件出示C.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林园园讲了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听了林园园的话,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

课件出示D.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画小草吗?太多了!这是林园园听到李丽说要画小草,觉得太费绿铅笔了,所以林园园说:太多了!意思是你要用,就只准画树叶。

(读好对话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李丽说的三句话分别要用请求、商量、诚恳的语气来读;林圆圆的四句话分别要读出矛盾、担心、吝啬、不乐意的语气。在逐句指导后,再组织学生把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分角色有表情地读,根据课件演示配音读等。)

3.读讲第5段。

课件出示 课文段落,指名读后,提出思考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使学生理解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

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词语。

课件演示 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此时,她在想些什么?”,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4、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林园园和李丽是两个怎样的孩子?(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

四、书写指导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请学生帮老师找不足),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三,蓝色的树叶,希望对你有帮助!

7、蓝色的树叶教案教学设计

1

7、蓝树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本课中的意思,能认读“惹、皱、脸”三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绿色、红色、黄色、棕色)

2、那么,谁见过蓝色的树叶呢?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 课,让我们从

课文中找到答案。教师板书课题:《蓝树叶》。

二、进入新课: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借、吞、吐、趴、等、盒、削、眉、由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2)看投影,读词语:

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喜爱、脸红

3)自己练习读

4)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

5)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吞:上下结构的字,上边是一个“天”字,第一笔容易写成撇,教学时应注意提醒学生。

盒:这是一个形声字,上声下形,上边的“合”与“盒”字同音,下边是一个皿字底。

削:这是一个形声字,左声右形,右边是个立刀旁,用刀子削。

眉:学生容易将“目”写成“日”,可引导学生想一想,“眉”的下边为什么是“目”。

4、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打手势告诉老师。

2)指名分段读,听一听谁读的正确、流利,进行评价。

3)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绿树叶找不到绿色彩笔,向旁边的林园园同学借。可是林园园却舍不得把心爱的笔借给她,找各种借口,最后李丽只好画了一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三、练习巩固:

1、小组为单位共同练习:

1)请你们小组共同复习本课生字新词,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查,合作学习小组长留下进行监控。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展示学习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让学生打开语文书看课后的第二题,观察每个生字的占格情况。

2)让学生说说眉、借、由的占格情况。

3)在书中练习描写。

4)进行展示,进行表扬,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抄写难字、提出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中林园园认识到自己没有帮助同学而感到羞愧这件事,使学生懂得同

学之间要助人为乐,互相帮助。

2、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了解人物的特点

3、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并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并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如果给你一片树叶,请你为它涂上颜色,你会涂什么颜色,为什么?

(绿色、红色、黄色……根据树叶在不同时间的颜色不同而定。)

2、今天,我们课文中的主人公李丽画了一片蓝树叶这是为什么呢。

3、齐读课题《蓝树叶》。并进行板书。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绿树叶

找不到绿色彩笔,向旁边的林园园同学借。可是林园园却舍不得把心爱的笔借给她,找各种借口,最后李丽只好画了一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李丽是怎样向林圆圆借绿铅笔的?

2、指名说一说:

(第一次李丽小声问林圆圆可不可以借绿铅笔用一下,林圆圆说自己还没有画完;第二次李丽等她画完向她借,她担心李丽把她的笔尖弄断;第三次林圆圆再三嘱咐李丽要注意这注意那,李丽一再表示会小心,只画树叶和小草;第四次林圆圆皱着眉嫌李丽画得太多,这一次,李丽没有再接林圆圆的铅笔。)

3、整个借笔过程,课文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写具体的。自由读,找出描写人物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并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体会。

4、根据所画内容,练习有语气的朗读:

1)自由读

2)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李丽的话应读的比较温和,是耐下心来尽可能按照林圆圆的意思办,尽量不给林圆圆添太多麻烦,她一心想画一片漂亮的绿树叶,所以在林圆圆显示出不愿借的情况下,李丽尽量迁就、忍耐;林圆圆不愿帮助别人,当李丽向她借时,她是吞吞吐吐,想办法拖时间或找别的借口,面对同学,她不好意思不借,但心里又舍不得,于是小气的她就嘱咐这嘱咐那。读她的话,应读出那种不情愿、小气、挑剔的语气。)

3)小组练习分角色有语气、有表情的朗读。

4)全班范围内有语气朗读。

5)评一评谁的语气好,为什么?

5、当林圆圆看到李丽本上的蓝树叶时,不由得脸红了。此时她会怎样想?

后悔自己的小气。

从来都没见过蓝树叶,李丽把树叶画成蓝色,也是迫不得已。这都是自己造成的。

如果因为树叶是蓝色的影响李丽的成绩,那自己真是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

李丽是我的同桌,现在同桌有困难,我却推三阻四,真是不应该。

如果哪天我忘带彩笔,李丽也这样对待我,我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呢?

……

(三)、联系实际,说说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会怎样做?

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2、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结合日常生活的所作所为。

教师小结: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类似的事,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只有这样,才不会有蓝树叶的遗憾。

三、有语气的朗读全文:

1自由读。

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

3、进行全班展示:分角色朗读,最后评价。

四、作业:

1、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句。

资料提供者:

8、蓝色的树叶教案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

设计:深圳市福田区福华小学 梅子

教学目标: 1 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能正确 流利的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难点:1 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读准字音,区别字形.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准备:生字卡 多媒体

设计思路: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能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理解课文中包含的思想内容.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师板书:树叶,学生认读.

提问:如让你在树叶前加一个适当的词?你会加什么词?(请学生举手回答) 师点评

看老师加上的:蓝色的

提问:你看行吗?生议论

今天我就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树叶为什么是蓝色的呢?示多媒体

2 学生听完朗读后,同桌交流问题答案

(因为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她向林园园借,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蓝树叶了)

二.深入课文,激发情感

芝麻开门,智多星评选

1.读一读 请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不理解的词句画出来.

2.听一听: 请学生说说,(示多媒体)你读这篇课文的感受?相机引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印象很深刻的段落或语句

3.理解词:吞吞吐吐;…不要…不要…不要….并能用这些词说话.

4.评一评 评选智多星

5.指导学生分角色读

6.让学生小组自由分角色读

7.比一比 自荐或推荐小组上台表演,评选最佳组合.

三.展示台

述:最佳组合的评选,让我看到了集体的团结协作.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中,在集体生活中,我该怎样与身边的人相处呢?(示多媒体)

请拿出你手中的笔,描绘出你心中的世界吧!(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自由绘画.或写一段话)

1.作品展示

2.师点评或学生自评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认识了李丽和林园园,你有什么话对她们说吗?

感谢同学们,在你们身上,让老师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充满友善的美丽世界.

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借绿铅笔 舍不得

画了蓝树叶 不由得脸红了

资料提供者:

9、蓝色的树叶教案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

一、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人应该逐步达到无我的境界。雷锋心中装着他人,惟独没有自己,成为世人效仿的典范。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课后学习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对这一扩展性活动,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评或说理上,最好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结合生活实际,读句子识字。可出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读一读。

(1)“李明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趴在桌上准备上美术课。”(“术、铅、盒、削。”等字,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认读、识记)

(2)林英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可结合“皱纹、把书弄破、吐痰、注射”等生活用语帮助识记)

2读音指导重点:“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吐”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ǔ。“削”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o。

3“术、吐、注、铅、桌”是既要求认识又要求会写的字,可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术、土、主、住、沿、船”等字分析字形。

4写字指导。本课要求书写的字较多,建议在描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其中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二)朗读感悟

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要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在朗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可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

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可结合课后“读一读说说”进行扩展练习)

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

李: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李:我小心一点。(读出诚恳、小心谨慎的态度)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

李:我只画树叶和小草。(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以上对话中人物的语气,可让学生自主体会,老师可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感悟。课文插图非常形象生动,可结合插图感悟课文语言。

林园园的言行,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多的。可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结合林园园最后的表现(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猜猜她为什么脸红,她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让他们和林园园一起进行反思。

课后练习“读读说说”是让学生练习说句子。可结合指导朗读进行。

(三)实践活动

画一张有绿绿的叶子的树的图画送给李丽。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朗读感悟

1揭示课题提问:树叶一般都是绿色,黄色和红色的,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说说“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

2课文中的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读读有关的句子,说说理由。

3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4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资料提供者:

10、蓝色的树叶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朗读、积累关于永不放弃的相关成语。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学习活动,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教学难点: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以前学过的课文和课外作品,以供交流。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在学习小组里,从课文学习、语言积累、写字、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几个方面,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提高。

形式A:小组内,从上述几方面按顺序逐一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每个小组,按上述几方面进行分配交流,小组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2.就本组课文学习,交流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

(1)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你在课外阅读了哪些文章、书籍?你知道有哪些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谁愿把你感受最深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3)你是如何获得这样的收获的?把你的方法讲给大家听,让别人也学到好方法,行吗?

3.教师引导全班交流,共同回顾。

注意:教师可以请学生在小组内提出自己觉得欠缺的地方,请大家帮助。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然后谈谈各自对这些成语的理解。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给成语分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正确使用这些成语。

2.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个成语,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3.请学生在摘抄本上,分类摘记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

三、展示台

1.组织学生读课外阅读中令人感动的文章,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2.教师根据口语交际和习作中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多分析归纳习作中的表达方法。

四、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成语的寓意何处?

2.交流:

(1)故事讲了什么,“程门立雪”的寓意是什么?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成语故事。然后把评出的故事大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收集到的成语故事。

5.总结:

俗话说,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徜徉在成语故事里,品读着精妙的语言文字,感受着耐人寻味的寓意,让我们受益匪浅。

11、蓝色的树叶教案教学实录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蓝色的树叶最新教案六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人应该逐步达到无我的境界。雷锋心中装着他人,惟独没有自己,成为世人效仿的典范。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课后学习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对这一扩展性活动,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评或说理上,最好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三、重难点处理

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

以上对话中人物的语气,可让学生自主体会

四、教时:2教时。

五、教学媒体: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示课题:

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树叶一般都是绿色,黄色和红色的,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

读通读准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并说说“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吐”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ǔ。“削”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o。“李明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趴在桌上准备上美术课。”(“术、铅、盒、削。”等字,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认读、识记)林英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可结合“皱纹、把书弄破、吐痰、注射”等生活用语帮助识记)

四、看图整体感知课文:

1、课文中的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读读有关的句子,说说理由。

2、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可结合课后“读一读说说”进行扩展练习)

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

3、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李: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李:我小心一点。(读出诚恳、小心谨慎的态度)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

李:我只画树叶和小草。(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要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以上对话中人物的语气,可让学生自主体会,老师可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感悟。课文插图非常形象生动,可结合插图感悟课文语言。

第二教时:

一、深入朗读感悟

林园园的言行,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多的。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

结合林园园最后的表现(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猜猜她为什么脸红,她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让他们和林园园一起进行反思。

结合课后练习“读读说说”是让学生练习说句子,指导朗读。

二、实践活动

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画一张有绿绿的叶子的树的图画送给李丽。

三、写字教学

1”术、吐、注、铅、桌”是既要求认识又要求会写的字,可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术、土、主、住、沿、船”等字分析字形。

2、写字指导。本课要求书写的字较多,建议在描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其中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教学小结:在教学时,把学生导入对林园园的批判,是自己在教学中的败笔。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六,蓝色的树叶,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