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分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一分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1、一分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创意说明】

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学完这篇课文,会让学生学会思考时间的重要性,学会珍惜时间。本课时定位为识字课,但在一年级识字的基础上增加了词语的积累和说句。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堂课主要采取小组互助合作的方法,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天真灵动,通过一年的实践积累,他们已学会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发挥小主人和小助手的作用,合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实践要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零”、“闹”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讨论、表演中理解课文,在说话中积累词语句子。

3、知道守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在游戏中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知道守时的重要性。

【思路设计】

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朗读中自主识字,在朗读中体会感情,并辅以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听、说和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切入】

由一年级数学──钟表的认识中已学过的一分钟等于多少秒这个问题引入今天所学的课文,给学生设下悬念:一分钟究竟有多长?能做多少事情?迟一分钟与早一分钟会有多大的差别?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数学的一分钟引入语文的一分钟:

1、翻开语文书31页。

2、生自由读课文,标记自然段和生字新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导入不但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也能激发学习兴趣。)

3、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并要及时地发现同桌的错误向老师汇报。

(在自主识字过程中渗透互助合作,既发挥学生小主人的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抽查第一小组。

5、再读重点词语。

6、去拼音认读词语。

7、一字开花:分小组讨论“闹”、“钟”两字如何扩词,请代表汇报。两个字的灵活处理,把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理念。

8、选自己喜欢的词语在组内说句,然后汇报。

9、分小组完成两组练习:按结构给生字分类和把不同的部件组合成不同的本课所学的生字。

10、对学生练习进行评价。

11、通顺流利地再读课文,完成基础练习题。

1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13、自由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

14、提问:你读懂了什么?

15、学生伏在桌上休息一分钟,体会一分钟究竟有多长?

16、自由试读课文中元元的话,体会元元的感情

17、师生合作读第一自然段。

二、结束语多睡了短短的一分钟,元元到底有没有迟到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拓展训练】

下课后请同学们和自己的小伙伴合作完成老师发的“趣味组合”题目,看哪些小朋友组合的字多,下次板报上展示出来。

【资料整合平台】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生词语手册、字词句手册。

【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在整堂课中始终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放在首要位置。本堂课的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目标,无论是识字、巩固字形还是积累词语、句子和读课文,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遗憾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用“闹钟”一词说句“我有一个五彩缤纷的闹钟”时我没有及时将“五彩缤纷”纠正为“五颜六色”,使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意思产生了误解。独体字的理解学生也不是十分清楚,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得在随机应变这一教学技巧上多加磨练。

2、一分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

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学完这篇课文,会让学生学会思考时间的重要性,学会珍惜时间。本课时定位为识字课,但在一年级识字的基础上增加了词语的积累和说句。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堂课主要采取小组互助合作的方法,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天真灵动,通过一年的实践积累,他们已学会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发挥小主人和小助手的作用,合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实践要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零”、“闹”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讨论、表演中理解课文,在说话中积累词语句子。

3、知道守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在游戏中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知道守时的重要性。

【思路设计】

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朗读中自主识字,在朗读中体会感情,并辅以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听、说和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切入】

由一年级数学──钟表的认识中已学过的一分钟等于多少秒这个问题引入今天所学的课文,给学生设下悬念:一分钟究竟有多长?能做多少事情?迟一分钟与早一分钟会有多大的差别?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数学的一分钟引入语文的一分钟:

1、翻开语文书31页。

2、生自由读课文,标记自然段和生字新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导入不但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也能激发学习兴趣。)

3、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并要及时地发现同桌的错误向老师汇报。

(在自主识字过程中渗透互助合作,既发挥学生小主人的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抽查第一小组。

5、再读重点词语。

6、去拼音认读词语。

7、一字开花:分小组讨论“闹”、“钟”两字如何扩词,请代表汇报。两个字的灵活处理,把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理念。

8、选自己喜欢的词语在组内说句,然后汇报。

9、分小组完成两组练习:按结构给生字分类和把不同的部件组合成不同的本课所学的生字。

10、对学生练习进行评价。

11、通顺流利地再读课文,完成基础练习题。

1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13、自由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

14、提问:你读懂了什么?

15、学生伏在桌上休息一分钟,体会一分钟究竟有多长?

16、自由试读课文中元元的话,体会元元的感情

17、师生合作读第一自然段。

二、结束语多睡了短短的一分钟,元元到底有没有迟到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拓展训练】

下课后请同学们和自己的小伙伴合作完成老师发的“趣味组合”题目,看哪些小朋友组合的字多,下次板报上展示出来。

【资料整合平台】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生词语手册、字词句手册。

【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在整堂课中始终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放在首要位置。本堂课的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目标,无论是识字、巩固字形还是积累词语、句子和读课文,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遗憾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用“闹钟”一词说句“我有一个五彩缤纷的闹钟”时我没有及时将“五彩缤纷”纠正为“五颜六色”,使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意思产生了误解。独体字的理解学生也不是十分清楚,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得在随机应变这一教学技巧上多加磨练。

3、一分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朗读,理解感悟一分钟的重要。

【信息资料】

远程教育资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师板书(1=20)问:这个等式对吗?(生:不对。)可有些特殊的时候,1就等于20,甚至比20还大呢!不信?不信就先听听这个故事。(学生听范读。)

2、学生自由说看法。

3、请大家把书打开,读读课文,也许能找到更准确的答案。

4、导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

1、我们再读读课文,看看是哪几个调皮鬼让元元迟到的呢?

(公共汽车,红灯。)

2、点名读相应的段落,并指导朗读。

3、明明是因为红灯和公共汽车让元元迟到的,那么元元委屈吗?

四、课间游戏

五、拓展延伸

以“我帮元元改毛病”为主题,引导学生想一想今后元元会怎样做。

【板书设计】

一分钟

1=20

一分钟

红灯公共汽车

二十分钟

4、一分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零”等9个生字。
2、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控制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认识“钟、零”等9个生字。
【教学难点】
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控制自己,珍惜时间。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优点,谁愿意来说说自己的优点?大家说得真好,可有时一些小缺点却给我们惹了不少麻烦。现在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小朋友的故事,想想从他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生勾画出生字连词。
2、生根据读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检查自读情况。指导学生正音:
注意:“钟、迟”声母是翘舌音;“零”韵母是后鼻音;“闹”声母是鼻音。 “欠”在“哈欠”中读轻声。
4、提问:你从他身上学到什么?生讨论回答。(不必有确切答案)

二、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生分小组说说哪些字是自己认识的,从什么渠道或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再找出难认的生字。
2、汇报交流情况。
3、师生共同合作解决。如:
⑴ 熟字加偏旁识字:钟、零、闹、哈、迟、叹、悔、室。
⑵ 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哈、叹、钟、迟、悔。
⑶ 熟字换偏旁识字:快──决、海──悔。
⑷ 猜谜语识字:大门里边是市场(闹)

三、巩固识字
1、把书中的生字连词读一读。
2、同学之间相互考考生字是否认识。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完成《一分钟》的找找说说。
5、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板书设计】

5、一分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一 谈话导入

1 教师检查给学生课前布置的作业,借机引入对课文的学习。(对表现较好的同学予以表扬。)

2 板书课题,齐读。

二 教师出示课文生字词语课件。

1 学生看屏幕,给一分钟时间快速记忆生字。

2指名练读,跟读。

3 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巩固以前的学习方法,激励学生自己不断累积知识与方法,并能快速记忆生字。)

三、相互交流,认读生字

1 小组交流本课生字。组内互相读读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交流识字方法。

2、出示生字卡片,齐读。

3、各小组派代表指出读音和字型要注意的字,或提出难记的字有哪些。

4 、老师相应出示学生指出的字,全班共同识记这个字。

5、学生自读自纠,互读互纠。

6、 师生共做识字游戏。在黑板上画一个台阶,师将生字一个一个贴入台阶,请一组生排火车读并组词,比比哪组能爬到顶端拿走智慧钥匙。

7、出示小黑板,学生自由读词语,然后分小组排火车、指名读。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自己发现识字的方法,同时让生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游戏中学习,更易于生掌握。)

四、书写生字

1生自己看课本,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数数笔画,及书写

时应注意的事情。

2生提出问题:哪些字好写?师简单讲讲,一带而过。

哪些比较难写?师根据生提出的问题范写个别生字。

3 生在书上练习书写。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来制定教学的具体内容,以学定教,充分发挥生的自主性,体现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

1、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2、在家学生已经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课上检查学生:接读课文。

六生接读课文,一人读一个自然段。

3、集体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给予引导和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预习情况,鼓励学生养成自学、探究的好习惯。)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2 自由朗读,讨论感悟:

(1) 元元在文中叹了两次气,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会想些什么?

(2)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全班评议。

(3) 指导朗读,读出元元的当时的心情,注意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4) 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5) 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元元的心情。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读课文,由认字转移到将课文读的正确、流利,结合图画、各种形式的师生朗读,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朗读的目标。同时指导学生把握关键字词句来理解课文,体会一分钟的重要性,从而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

绿灯-----------红灯 早一分钟

7、一分钟

眼看跑到 汽车开了 早一分钟


教学反思:
1、本课设计以读代讲整堂课给人以美的享受

2、本堂课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本课教学体现深层的活动,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较强,在质疑问难的环节里,老师不是按部就班的教学而是从学生最敢兴趣的问题出发,随时调整课程,教学灵活性得到体现。让学生自己去自读自悟,在读中悟情,抒情,学生通过不停地朗读品味词语后,不知不觉地就能体会出文中的真情实感,知道时间的重要性。

6、《一分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朗读,理解感悟一分钟的重要。

【信息资料】

远程教育资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师板书(1=20)问:这个等式对吗?(生:不对。)可有些特殊的时候,1就等于20,甚至比20还大呢!不信?不信就先听听这个故事。

(学生听范读。)

2、学生自由说看法。

3、请大家把书打开,读读课文,也许能找到更准确的答案。

4、导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

1、我们再读读课文,看看是哪几个调皮鬼让元元迟到的呢?

(公共汽车,红灯。)

2、点名读相应的段落,并指导朗读。

3、明明是因为红灯和公共汽车让元元迟到的,那么元元委屈吗?

四、课间游戏

五、拓展延伸

以“我帮元元改毛病”为主题,引导学生想一想今后元元会怎样做。

【板书设计】

一分钟

1=20

一分钟

红灯 公共汽车

二十分钟

7、《一分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

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学完这篇课文,会让学生学会思考时间的重要性,学会珍惜时间。本课时定位为识字课,但在一年级识字的基础上增加了词语的积累和说句。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堂课主要采取小组互助合作的方法,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天真灵动,通过一年的实践积累,他们已学会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发挥小主人和小助手的作用,合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实践要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零”、“闹”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讨论、表演中理解课文,在说话中积累词语句子。

3、知道守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在游戏中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知道守时的重要性。

【思路设计】

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朗读中自主识字,在朗读中体会感情,并辅以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听、说和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切入】

由一年级数学──钟表的认识中已学过的一分钟等于多少秒这个问题引入今天所学的课文,给学生设下悬念:

一分钟究竟有多长?能做多少事情?迟一分钟与早一分钟会有多大的差别?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数学的一分钟引入语文的一分钟:

1、翻开语文书31页。

2、生自由读课文,标记自然段和生字新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导入不但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也能激发学习兴趣。)

3、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并要及时地发现同桌的错误向老师汇报。

(在自主识字过程中渗透互助合作,既发挥学生小主人的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抽查第一小组。

5、再读重点词语。

6、去拼音认读词语。

7、一字开花:

分小组讨论“闹”、“钟”两字如何扩词,请代表汇报。两个字的灵活处理,把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理念。

8、选自己喜欢的词语在组内说句,然后汇报。

9、分小组完成两组练习:按结构给生字分类和把不同的部件组合成不同的本课所学的生字。

10、对学生练习进行评价。

11、通顺流利地再读课文,完成基础练习题。

1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13、自由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

14、提问:

你读懂了什么?

15、学生伏在桌上休息一分钟,体会一分钟究竟有多长?

16、自由试读课文中元元的话,体会元元的感情

17、师生合作读第一自然段。

二、结束语

多睡了短短的一分钟,元元到底有没有迟到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拓展训练】

下课后请同学们和自己的小伙伴合作完成老师发的“趣味组合”题目,看哪些小朋友组合的字多,下次板报上展示出来。

【资料整合平台】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生词语手册、字词句手册。

【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在整堂课中始终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放在首要位置。本堂课的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目标,无论是识字、巩固字形还是积累词语、句子和读课文,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遗憾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用“闹钟”一词说句“我有一个五彩缤纷的闹钟”时我没有及时将“五彩缤纷”纠正为“五颜六色”,使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意思产生了误解。独体字的理解学生也不是十分清楚,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得在随机应变这一教学技巧上多加磨练。

8、一分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分钟》讲的是小学生自己身边极为,平常的事。主人公元元以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可元元就是因为多睡了一分钟,带来了20分钟的迟到。教学这篇课文,重点是启发学生体会课文中“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这句话所反映的元元的心情和想法。并引导学生从元元“再睡一分钟”和“迟到了20分钟”的因果联系中明白他“后悔”什么,以强化学生珍惜时间和从小形成分秒必争的意识。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钟、零”等8个字,会正确书写“青、元、包、钟”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议、演中学习课文1、5两节,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在读中体悟到时间的重要,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做遵守纪律的孩子。

教学重点: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钟、零”等8个字,会正确书写“青、元、包、钟”4个生字。

教学难点:

在读、议、演中学习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和宝贵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1、教师宣布:上课,站立一分钟

2、师:刚才我们大家站立的时间刚好是一分钟(看老师来写:一分钟)。学习生字“钟”。

3、齐读“一分钟”,你觉得一分钟的时间是长还是短?(学生自由发言)。

4、小结:有人觉得一分钟很短,有人觉得一分钟很长。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小朋友元元也觉得一分钟很短。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齐读课题 7、一分钟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

1、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和大家来做个识字游戏。

游戏:一分钟快速记字词—— 时间到,抢读。正音(丁零零、哈欠读轻声)

2、去掉拼音,小老师领读

3、出示生字,识记字形(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字谜等方法)

4、教师出字谜:

1)门里就是菜市场。2)每人用心干。 3)走了一尺远。 4)每次少两点

5、一起完成课后p33页练习——找找说说

三、初读课文

1、现在生字宝宝都跑到课文中去了,你能把课文读通吗?先练习一遍,要求读通课文。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多睡一分钟 迟到20分钟

4、小结:瞧,只要多读课文,我们就能学习到那么多知识,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就是读书的好处。

接下来,我们就找到元元多睡一分钟的段落,再好好来研究研究。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

2、出示句子:“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3、借助动作理解“哈欠”从“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你知道了什么?

4、练习说话:元元很想睡觉,他以为( )

5、指导读好这句话:(强调:一分钟 不会迟到)

6、师生合作表演读好这一节。

师过渡:瞧!多么自以为是的元元呀,自以为多睡了一分钟是不会迟到的,可结果,他迟到了整整20分钟。

五、学习第5节

1、课件出示李老师说的话,想想该怎么读?(严肃、生气、亲切)——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这句话。

2、听了李老师的话,元元非常后悔,你能看图说说他后悔的样子吗?

3、指导朗读:出示句子“元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4、此时此刻,元元会想些什么?——练习说话。

5、小结齐读:这时的元元是多么后悔呀,让我们在一起来读好这一节。

6、设疑:可是元元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他明明只多睡了一分钟呀,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呢?(下节课讨论)

六、写字指导

1、投影出示要写的4个字。“元 、青、包、钟”

2、用一分钟时间观察这四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描红,写一写

4、教师巡视,如学生有问题,指导范写“包”

5、作业反馈,请同桌给自己写的生字画一画五角星,挑挑刺。

9、《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五年级上册课文《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有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包括一些基础练习的训练,同时教案中还有互动部分,下面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

教学时间:分两个课时。

先看看《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指导吧!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文中插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

2、据生回答随机追问:你是根据图中的哪些景物判断出来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对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课题。

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最后一分钟)

4、有感情地读课题。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是诗句。想一想: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2、扫清字词障碍。认读生字词,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

3、指名分小节读诗,读后师生评价。

4、交流讨论:你觉得这是“的最后一分钟”?

学生根据初读感知,发表各自的见解,如:令人难忘、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等。

三、品读诗歌1、2小节,激发情感。

1、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位历经沧桑的儿子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刻是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2节,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反馈交流各自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点拔一: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点拔二:通过第二小节中“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评议,男女对读,齐读。

四、小结。

1997年7月1日,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刻,香港成为了中国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在这一刻,无数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如果觉得有用,大家可以继续关注《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内容。

10、一分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和词语,能正确地读准字音,特别强调“哈欠”的“欠”读轻声,“丁零零”的“零”读第一声以及前后鼻音的正确与到位。并会给生字组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议、演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在读中体悟到时间的重要,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做遵守纪律的孩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时间的宝贵,能从中受到教育,在以后学习和生活中能做珍惜时间和遵守纪律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出示词语——指生读——(强调“欠”、“零”的读音)——集体读

二、复习生字并组词。

1、 齐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2、 读准多音字“背”。

出示句子和词语,教师讲解意思,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三、精读课文,探究明理。

1、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元元迟到的原因。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当闹钟响了,元元他怎么想?怎么做呢?

指导朗读,强调心想的句子————板书 多睡一分钟

问:在元元心里,这一分钟时间怎样呢?(很短)你从哪个句子知道的?(就一分钟)突出两个一分钟。

追问:就是因为元元多睡了这一分钟,结果怎样呢?

2、 学习课文第5段。

(1) 交流,因为元元多睡了一分钟,结果怎样?

并出示句子,板书:迟到20分钟

(2) 读老师的话。——指生读

问:元元迟到了,他心里怎样?——出示句子:元元非常后悔。

指声读,问“非常”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很、十分)——再读句子,读出很后悔的语气来。

3、 讨论:从哪些句子看出元元很后悔?

(1) 元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他很羞愧)

(2) 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问:为什么会后悔?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在十字路口,红灯堵住了,就差了一分钟,如果早一分钟,他就可以过马路了,所以,他很后悔地说。)

(3) 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问:他为什么又要这么说呢?(他刚到十字路口,车就开了,就差一分钟时间,如果他早一分钟的话,就可乘到车子了。)

师:就因为元元多 睡一分钟结果会出现这么多的事情,结果,他怎样呢?出示第4自然段。

指导朗读,读出着急的语气。

师:同学们,这短短的一分钟时间是多么的饿宝贵,在一分钟时间里你能做哪些事情呢?

是啊,这一分钟时间里,同学们能做这么多的事情,说明时间——非常珍贵(板书)

四、名言警句:

出示句子,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五、拓展练习:

第二天早上,闹钟又响了,元元会怎么做?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大胆地说吧!

第二天早上,闹钟又响了--------

六、学了课文,谈体会与收获。

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七、做课堂作业本。

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

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1、以“元元多睡一分钟”为切入口,再与“迟到20分钟”作对比,突出一分钟时间的宝贵,从中让学生感受到珍惜时间是多么的重要,也为下面体会元元后悔的饿心情作伏笔。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看一看课文,朗读的点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读。在仔细品读后,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20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的心情。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3、结合实践,课外延伸,突出重点。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20分钟的原因后,体会他后悔的心情之后,”趁机和学生交流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孩子们是二年级的学生,所以课前我布置让爸爸妈妈测量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一分钟能跳几个绳,踢几个毽子,能写几个字,能做几道题。这时,我又告诉学生,一分钟能做很多事情,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送给学生。最后,让学生呢感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第二天元元会怎样呢?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变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

问题思考:1、 本课教学中,虽然比较顺利地完成了预设的问题和教学任务,但是在体会第2、3自然段时朗读时间不够多,体现不出朗读效果,学生在理解时因为朗读时间太少而对课文不是很熟悉,交流问题达不到很好的效果。2、 写字教学可在两课时中分开书写,这样既突出重点字,又让学生轻松书写。把所有字在同一课时完成,量较大,学生可能会有厌烦心里而写不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