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与反思一等奖》属于教学反思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与反思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会认15个生字,学会默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课文中体会小猫的得与失在卡罗尔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课前搜集广告词、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15个生字,学习默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认识15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它?(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
动物)卡罗尔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小动物,她最喜欢的是小猫。那么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板书课题)
2、插图导入。出示课文挂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这个小女孩就是卡罗尔,她非常喜欢小猫。(板书课题)
二、自学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词,教师要抓住学生认读的难点予以指导。
(1)组长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中“罗、洛”是边音;“适、厨、绒”是翘舌音;“蹭”是平舌音;“卡”是多音字,在音译词中读kǎ;“涂”在“糊涂”一词中读轻声。
(2)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猜谜识字:不上不下——卡。兔子差点不见了——免。
形近字比较认识:热—垫、兔—免。
用熟字加偏旁、减偏旁的方法识记:苗—喵、曾—蹭;萝—罗、橱—厨。
用动作演示记“蹭”字。
3、班级开展“识字大王”擂台赛,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默读
1、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有什么感受?(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
(1)卡罗尔和爸爸在报上登的广告很有趣。
(2)卡罗尔为小猫准备的家很有趣。
(3)第三自然段、第七自然段很有趣……
四、交流
1、再次默读课文,感悟自己认为有趣的句段,想想为什么认为这部分有趣?
2、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五、练习
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教学重、难点:能熟练地朗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善良的童心。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二、朗读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自己认为有趣的部分,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他
哪里读得好?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
练习读-----展示读-----评议读-----竞赛读
三、默读
默读后三个自然段,思考:你看到卡罗尔和小猫亲热时,有什么感受?
(再次默读启发思考,体会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卡罗尔和人们之间的关爱和
友善。同时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意: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
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
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他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
四、练习
1、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和大家进行交流。
2、多音字组词。
待
间
3、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写一则广告词。(写广告词可能比较难,教师先让
学生交流一下搜集的广告词,学习一下广告的文化和艺术。另外,写的时候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
五、作业
建议课外阅读童话《内尔罗和爱犬》或老舍的《我们家的猫》。
相关链接
养猫杂感 (晓芳)
喜欢猫由来已久。记得小时侯家里陆陆续续养过几只猫,那时的猫咪都是实实在在的土猫,也不象现在这么娇贵。养猫是用来捉老鼠的,再加上那时全国人民都吃不饱饭,所以家里有什么就喂它什么,常常饥一顿饱一顿。偶尔有一些鱼腥肉渣,猫咪便吃的呵呜呵呜,高兴的不行。那时侯我们兄妹几个只是高兴时和猫咪玩玩,真正养猫的任务是由父母来完成的。由于家里是平房,平时猫咪自由出入,所以一到青春期猫咪就离家出走了,没有一个养到寿终正寝。
后来,我嫁到婆婆家,婆婆也是一个爱猫之人,也陆陆续续养过几只猫。这时的猫咪就比较娇贵了,是毛茸茸的波斯猫。养猫的任务也是由婆婆来完成的,我们仍然是猫咪的玩伴。婆婆每天都给猫咪做饭,鱼肉是不可少的,但猫咪似乎并不太感兴趣。这时的猫咪根本不屑于捉老鼠,偶尔捉到只老鼠也只是玩玩罢了。婆婆家也是平房,因而猫咪养到一两年后于某一天就突然不见了,婆婆说是让人给偷走了,这时已经有了猫贩子。
再后来,我们到了深圳,自己独立过日子了。仍然喜欢猫咪,但老公不许养,于是整天在各个猫咪网站上东游西逛,实在按耐不住,充分利用女儿盼猫心切,终于让老公在女儿泪水面前点头答应。为防老公反悔,母女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宠物商店抱回两只猫咪,一向清净家里顿时热闹起来,从此开始了我真正养猫的生活。现在的猫咪是被用来宠的,吃的是各种口味的猫粮、猫罐头;喝的是煮开凉好的白开水;玩有精致的猫趴架;睡有漂亮的猫窝,就连大小便都有专门的厕所,里面铺上买来的人造猫沙。当然,主人是断然不会让它们去捉老鼠的,所以买来老鼠玩具供它们练习扑咬捉拿。有了猫,懒觉就不能睡了,每天猫咪早早就叫我们起床,它们要吃早饭,因此,忙碌的一天开始了。除了每天给猫喂食、陪它们玩耍、打扫家里卫生、清理猫厕所外,还有:定时环境消毒、给猫咪洗澡、免疫接种、治病驱虫、绝育手术等等。此时顿悟养猫之不易。但每每看到两只猫咪追逐打闹的可爱模样,听到它们嗲嗲的叫声,一切劳累烦恼都烟飞云散了。由于迫不得已的原因,猫咪最后还是送给了别人,虽有不舍和心痛,但想到猫咪找到了爱它们的人,有了幸福的家,还是由衷的高兴。我想在以后日子里,我还是要养猫的,但愿那时猫咪能和我们一起安定、健康的度过一生。
板书设计:
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送来小猫——送走小猫——只也没有了——跑出来
高兴 伤心 流泪 高兴
2、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会认15个生字,学会默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课文中体会小猫的得与失在卡罗尔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课前搜集广告词、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15个生字,学习默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认识15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它?(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
动物)卡罗尔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小动物,她最喜欢的是小猫。那么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板书课题)
2、插图导入。出示课文挂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这个小女孩就是卡罗尔,她非常喜欢小猫。(板书课题)
二、自学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词,教师要抓住学生认读的难点予以指导。
(1)组长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中“罗、洛”是边音;“适、厨、绒”是翘舌音;“蹭”是平舌音;“卡”是多音字,在音译词中读kǎ;“涂”在“糊涂”一词中读轻声。
(2)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猜谜识字:不上不下——卡。兔子差点不见了——免。
形近字比较认识:热—垫、兔—免。
用熟字加偏旁、减偏旁的方法识记:苗—喵、曾—蹭;萝—罗、橱—厨。
用动作演示记“蹭”字。
3、班级开展“识字大王”擂台赛,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默读
1、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有什么感受?(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
(1)卡罗尔和爸爸在报上登的广告很有趣。
(2)卡罗尔为小猫准备的家很有趣。
(3)第三自然段、第七自然段很有趣……
四、交流
1、再次默读课文,感悟自己认为有趣的句段,想想为什么认为这部分有趣?
2、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五、练习
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教学重、难点:能熟练地朗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善良的童心。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二、朗读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自己认为有趣的部分,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他
哪里读得好?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
练习读-----展示读-----评议读-----竞赛读
三、默读
默读后三个自然段,思考:你看到卡罗尔和小猫亲热时,有什么感受?
(再次默读启发思考,体会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卡罗尔和人们之间的关爱和
友善。同时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意: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
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
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他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
四、练习
1、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和大家进行交流。
2、多音字组词。
待
间
3、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写一则广告词。(写广告词可能比较难,教师先让
学生交流一下搜集的广告词,学习一下广告的文化和艺术。另外,写的时候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
五、作业
建议课外阅读童话《内尔罗和爱犬》或老舍的《我们家的猫》。
相关链接
养猫杂感 (晓芳)
喜欢猫由来已久。记得小时侯家里陆陆续续养过几只猫,那时的猫咪都是实实在在的土猫,也不象现在这么娇贵。养猫是用来捉老鼠的,再加上那时全国人民都吃不饱饭,所以家里有什么就喂它什么,常常饥一顿饱一顿。偶尔有一些鱼腥肉渣,猫咪便吃的呵呜呵呜,高兴的不行。那时侯我们兄妹几个只是高兴时和猫咪玩玩,真正养猫的任务是由父母来完成的。由于家里是平房,平时猫咪自由出入,所以一到青春期猫咪就离家出走了,没有一个养到寿终正寝。
后来,我嫁到婆婆家,婆婆也是一个爱猫之人,也陆陆续续养过几只猫。这时的猫咪就比较娇贵了,是毛茸茸的波斯猫。养猫的任务也是由婆婆来完成的,我们仍然是猫咪的玩伴。婆婆每天都给猫咪做饭,鱼肉是不可少的,但猫咪似乎并不太感兴趣。这时的猫咪根本不屑于捉老鼠,偶尔捉到只老鼠也只是玩玩罢了。婆婆家也是平房,因而猫咪养到一两年后于某一天就突然不见了,婆婆说是让人给偷走了,这时已经有了猫贩子。
再后来,我们到了深圳,自己独立过日子了。仍然喜欢猫咪,但老公不许养,于是整天在各个猫咪网站上东游西逛,实在按耐不住,充分利用女儿盼猫心切,终于让老公在女儿泪水面前点头答应。为防老公反悔,母女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宠物商店抱回两只猫咪,一向清净家里顿时热闹起来,从此开始了我真正养猫的生活。现在的猫咪是被用来宠的,吃的是各种口味的猫粮、猫罐头;喝的是煮开凉好的白开水;玩有精致的猫趴架;睡有漂亮的猫窝,就连大小便都有专门的厕所,里面铺上买来的人造猫沙。当然,主人是断然不会让它们去捉老鼠的,所以买来老鼠玩具供它们练习扑咬捉拿。有了猫,懒觉就不能睡了,每天猫咪早早就叫我们起床,它们要吃早饭,因此,忙碌的一天开始了。除了每天给猫喂食、陪它们玩耍、打扫家里卫生、清理猫厕所外,还有:定时环境消毒、给猫咪洗澡、免疫接种、治病驱虫、绝育手术等等。此时顿悟养猫之不易。但每每看到两只猫咪追逐打闹的可爱模样,听到它们嗲嗲的叫声,一切劳累烦恼都烟飞云散了。由于迫不得已的原因,猫咪最后还是送给了别人,虽有不舍和心痛,但想到猫咪找到了爱它们的人,有了幸福的家,还是由衷的高兴。我想在以后日子里,我还是要养猫的,但愿那时猫咪能和我们一起安定、健康的度过一生。
板书设计:
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送来小猫——送走小猫——只也没有了——跑出来
高兴 伤心 流泪 高兴
3、《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识字与默读方法的学习与掌握,感悟课文的趣味性。
教学方法:默读感悟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时间:3月13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给人们带来很多有趣的经历。有个叫卡罗尔的小朋友就很想要一只猫,她做了什么事情呢?板书课题: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体会“和”在题目中的意思,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曲折的故事呢?
二、初次默读课文,感知故事
三、二次默读课文,画出语句
1、默读要求与方法: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
2、画出写得有趣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以在下面写写什么有趣。
3、小组交流感受
四、三次默读课文,感悟情趣
1、哪些地方你觉得最有趣?指导跳跃性默读,有选择性地默读,与内容无关内容一扫而过。
(反思:这种快速浏览,带有目标性,有选择跳跃式的默读,在阅读教学中作用很大,尤其是在今天信息大量充斥的网络时代,让孩子学会有目的选择,对节约时间具有重要作用,对考试上的阅读答题也有重要帮助。应该从低段就开始培养。)
2、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二、课件展示词语,认读生字词语
三、品读重点句子,领悟课文内涵
1、小猫在家时怎样热闹?卡罗儿的心情怎样?生找课文中句子读--
2、送走小猫家里静到什么程度?卡罗儿的心情呢?读--
3、伯洛的出现了,卡罗尔心情又有什么变化?读--
4、伯洛亲热的动作说明了什么?
5、人们送猫说明了什么?
默读:领悟内涵(关爱动物,动物就是你的朋友,关爱别人,别人也会真诚地关爱我们)
四、作业:自主积累词语
如(四面八方、黑白相间、冷冷清清、滴滴答答)等
(反思:这是篇与中年级衔接的类似略读的课文,本文修饰语少,情节曲折,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加上叙述明白,对话自然,所以我没有进行繁琐的分析与串讲,而是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感悟卡罗尔心情变化与善良童心,体会人与小猫之间,卡罗尔和人们之间的关爱和友善。)
4、《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识字与默读方法的学习与掌握,感悟课文的趣味性。
教学方法:默读感悟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时间:3月13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给人们带来很多有趣的经历。有个叫卡罗尔的小朋友就很想要一只猫,她做了什么事情呢?板书课题: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体会“和”在题目中的意思,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曲折的故事呢?
二、初次默读课文,感知故事
三、二次默读课文,画出语句
1、默读要求与方法: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
2、画出写得有趣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以在下面写写什么有趣。
3、小组交流感受
四、三次默读课文,感悟情趣
1、哪些地方你觉得最有趣?指导跳跃性默读,有选择性地默读,与内容无关内容一扫而过。
(反思:这种快速浏览,带有目标性,有选择跳跃式的默读,在阅读教学中作用很大,尤其是在今天信息大量充斥的网络时代,让孩子学会有目的选择,对节约时间具有重要作用,对考试上的阅读答题也有重要帮助。应该从低段就开始培养。)
2、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二、课件展示词语,认读生字词语
三、品读重点句子,领悟课文内涵
1、小猫在家时怎样热闹?卡罗儿的心情怎样?生找课文中句子读--
2、送走小猫家里静到什么程度?卡罗儿的心情呢?读--
3、伯洛的出现了,卡罗尔心情又有什么变化?读--
4、伯洛亲热的动作说明了什么?
5、人们送猫说明了什么?
默读:领悟内涵(关爱动物,动物就是你的朋友,关爱别人,别人也会真诚地关爱我们)
四、作业:自主积累词语
如(四面八方、黑白相间、冷冷清清、滴滴答答)等
(反思:这是篇与中年级衔接的类似略读的课文,本文修饰语少,情节曲折,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加上叙述明白,对话自然,所以我没有进行繁琐的分析与串讲,而是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感悟卡罗尔心情变化与善良童心,体会人与小猫之间,卡罗尔和人们之间的关爱和友善。)
5、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记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的方法.
3.体会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识记生字,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小朋友,你家养过小动物吗?谁能来说一说自己家的小动物?是呀,这些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快乐.你也想有一只属于自己小动物吗?有个叫卡罗尔的小女孩也一直想有一只小猫,她和小猫之间发生了那些有趣的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识记生字:
1.根据拼音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2.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学生汇报识字情况,教师要抓住学生认读的难点予以指导。
1)字音:“罗、洛”是边音;
“适、厨、绒”是翘舌音;“蹭”是平舌音;
“卡”是多音字,在音译词中读kǎ;
“涂”在“糊涂”一词中读轻声。
2)猜谜识字:不上不下——卡。兔子差点不见了——免(无尾兔)
3)形近字比较认识:热—垫、兔—免。活(适).
4)用熟字加偏旁、减偏旁的方法识记:苗—喵、曾—蹭;萝—罗、橱—厨;尸+世=屉
5)用动作演示记“蹭”字。
三.积累运用,巩固识字
1.字词练习
(1)以字扩词。
涂料 涂改 糊涂; 舒适 适应 合适; 多余 其余 剩余;
卡车 卡片 卡尺; 免费 避免 难免
(2)开火车。
(3)读读说说。
丁冬 丁丁冬冬 滴答 滴滴答答 马虎 ____
冷清 冷冷清清 亲热 亲亲热热 __ ____
2.句子或段落积累。(将生字放到句子里)
(1)他一蹲下,小猫就扑扑地一个个跳出来,朝屋里跑。
(2)晚上,家里可不得了,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丁丁冬冬响成一片。小猫钻进抽屉里、橱柜里。有人从门外进来,门后会突然扑出一只小猫,吓人一大跳。
(3)屋里什么声音都没有了,冷冷清清的,连滴滴答答的钟声都听得见。
四.再读课文。
五.作业:
思考:1、卡罗尔得到小猫了吗?
2、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发生了那些趣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默读感悟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
2、指名读课文,回答:卡罗尔得到小猫了吗?
二、默读感悟:
1.提出默读的要求与方法: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
123下一页
2.学生自主默读课文。
3.学生自由谈谈初步默读课文后的感受。可能有很多种感受,如,“广告的作用真大!”“卡罗尔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那一群小猫太有趣了!”“伯洛是一只很可爱的小猫!”教师对学生初读课文的感受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扬,巧妙地将话题引到课后的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
4学生第二次默读课文,解决上述问题。这次默读要有一定的跳跃性、选择性,与问题无关的地方一扫而过,与问题有关的地方就停下来,动笔做上记号,再想一下,体会它的有趣,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1)自己默读勾画出有趣的句子或词语。
(2)小组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情况。
(4)体会几个重点段落或句子。
1)晚上,家里可不得了,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丁丁冬冬响成一片。小猫钻进抽屉里、橱柜里。有人从门外进来,门后会突然扑出一只小猫,吓人一大跳。
2)不一会,门铃又响了,进来一位叔叔,真滑稽,他的每个衣袋里都有一只小猫。他一蹲下,小猫就扑扑地一个个跳出来,朝屋里跑。
3)伯洛亲热地用身子蹭着卡罗尔的手,好象在说:“我藏起来,是不愿给送掉,我想和你在一起。”
4)两次广告的作用。
5、默读最后三段,启发思考,领悟文意: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他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
6、带着这样的体会,再读读课题,并朗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卡罗尔和人们之间的关爱和友善。
三、课后实践:
1.阅读童话《内尔罗和爱犬》或老舍的《我们家的猫》。
2.试着写一两句广告词
教学反思: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新教材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的略读课文。故事篇幅较大,但内容通俗易懂,能抓住孩子的心。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在教学中,真正放手让孩子们自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由扶到放,就感兴趣的内容与同伴交流,充分享阅读的乐趣。由于是第一次接触“默读”,采用分层法将“默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下面几篇默读略读课文打下结实的“基础”。
6、《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案例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由此,我在《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一文的教学中作了以下的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它的情节曲折,语言质朴,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篇幅虽长,但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课文只有识字的任务,没有写字的负担。从整个教材的编排意图来看,要求老师放手,让学生以“略读”摄取信息的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相互交流,使其获得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案例】
师:古人说,提出小问题会有小的进步,提出大问题便有大的进步。请小朋友们把自己在文中的发现、疑问、或想象,设计成问题,考考你的伙伴,如何?看谁的脑筋动得最快!
(学生读课文,质疑。)
生1:我想问大家,卡罗尔家里的小猫,除了会躲进橱柜的抽屉里和跳到钢琴上弹琴,还有可能会在哪里?干些什么呀?
师(惊讶):能不能说说你提出这个问题的理由?
生1:因为我在读到这段的时候,就禁不住地去想过,现在我想听听同学是怎么想的。
师: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问题,让我们的思想像小鸟一样飞翔吧!
(众)生:有的小猫可能会站在镜子前,用爪子抓镜子里的小猫;有的小猫可能会打破卡罗尔的相框,然后自己躲在框后,探出个脑袋,很臭美的样子;有的小猫可能会爬上卡罗尔的桌子,打破花瓶;有的小猫会扒在门帘上荡秋千……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卡罗尔家的布置与摆设想像了起来)。
生2:如果“爸爸”把小猫送得一条都不剩,你会哭吗?
生3:某某,你的问题提错了,开始是“爸爸”为卡罗尔刊登需要猫的广告的,他怎么可能会送得一条都不剩呢?你仔细看看,是妈妈把猫送走了。
生4:哦!如果你的妈妈把猫送得一条都不剩,你会哭吗?
师:(窃喜)你们能提出这么聪明的问题,相信也会有聪明的回答!
(众)生:不会哭,我可以再刊登需要猫的广告;不会哭,我觉得猫太多了也不好,不过我可以事先跟妈妈商量好,留下一只;不会哭,因为我喜欢小狗;会哭,“屋里什么声音也没有了,冷冷清清的,连滴滴嗒嗒的钟声都听得见”很寂寞的……
师:听了大家这么多有趣的问题,及精彩的回答,老师也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期待大家的回答:为什么说卡罗尔终于拥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呢?
(众)生:小猫“伯洛”是自己躲起来的,它肯定会和卡罗尔成为一对好朋友的;家里只有一只猫,这样爸爸、妈妈再也不会闲猫多而送出去了;卡罗尔很关心小动物,可能小猫“伯洛”被卡罗尔感动了,所以留下来了……
【课后反思】
走出实践来看阅读教学,我有三点启示:
首先,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为其腾出施展能力的空间。事实上低段的孩子并非白纸一张,在老师长时间的初步、规范地阅读引导中,他们已不知不觉的积累到了一些阅读经验。如:孩子提出卡罗尔家的小猫还可能会爬到哪里?干什么?如果你妈妈把小猫送得一条都不剩,你会哭吗?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我感到很出乎意料,事后细想又在情理之中,这不正是我们平时训练孩子想象说话时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提问技巧吗!孩子领悟了,并且把它内化为了自己的能力。在惊喜之余,我们不得不被孩子的这种惊人的悟性所折服。
其次,尊重孩子的生活经验,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如:生说卡罗尔家的小猫会站在镜子前抓镜子里的小猫,会打破卡罗尔的像框,自己探出头去,很臭美的样子;有的小猫可能会爬上卡罗尔的桌子,打破花瓶;有的小猫会扒在门帘上荡秋千……。这些精彩的回答不正是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积极的想象,去认识与发现作品中包含的多方面的意义,得出的具有创造性的认识吗!是啊,想象与创造是如此的美,像一枚绽放的烟花,为此我们情不自禁地去点燃它。
再次,树立教师参与意识,营造宽松和谐的空间氛围。如果说孩子的质疑能力来自于学习经验,那么孩子丰富的想象无疑也来自于生活经验,谁能否定孩子的经验就不能称其为一种经验呢?我们应尊重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对文体的理解。如:最后我提出,为什么说卡罗尔终于拥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这个问题时,我对孩子的回答并未直接的否定或肯定,而是认真的倾听他们对作品的认识与感受,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平等的参与其中,坐观其变,察漏补缺,并随时鼓励学生质疑或提出异议,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谓是“各有千秋”。这不正是在轻松气氛下所结出的个性化阅读果实吗!
7、《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案例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由此,我在《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一文的教学中作了以下的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它的情节曲折,语言质朴,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篇幅虽长,但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课文只有识字的任务,没有写字的负担。从整个教材的编排意图来看,要求老师放手,让学生以“略读”摄取信息的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相互交流,使其获得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案例】
师:古人说,提出小问题会有小的进步,提出大问题便有大的进步。请小朋友们把自己在文中的发现、疑问、或想象,设计成问题,考考你的伙伴,如何?看谁的脑筋动得最快!
(学生读课文,质疑。)
生1:我想问大家,卡罗尔家里的小猫,除了会躲进橱柜的抽屉里和跳到钢琴上弹琴,还有可能会在哪里?干些什么呀?
师(惊讶):能不能说说你提出这个问题的理由?
生1:因为我在读到这段的时候,就禁不住地去想过,现在我想听听同学是怎么想的。
师: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问题,让我们的思想像小鸟一样飞翔吧!
(众)生:有的小猫可能会站在镜子前,用爪子抓镜子里的小猫;有的小猫可能会打破卡罗尔的相框,然后自己躲在框后,探出个脑袋,很臭美的样子;有的小猫可能会爬上卡罗尔的桌子,打破花瓶;有的小猫会扒在门帘上荡秋千……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卡罗尔家的布置与摆设想像了起来)。
生2:如果“爸爸”把小猫送得一条都不剩,你会哭吗?
生3:某某,你的问题提错了,开始是“爸爸”为卡罗尔刊登需要猫的广告的,他怎么可能会送得一条都不剩呢?你仔细看看,是妈妈把猫送走了。
生4:哦!如果你的妈妈把猫送得一条都不剩,你会哭吗?
师:(窃喜)你们能提出这么聪明的问题,相信也会有聪明的回答!
(众)生:不会哭,我可以再刊登需要猫的广告;不会哭,我觉得猫太多了也不好,不过我可以事先跟妈妈商量好,留下一只;不会哭,因为我喜欢小狗;会哭,“屋里什么声音也没有了,冷冷清清的,连滴滴嗒嗒的钟声都听得见”很寂寞的……
师:听了大家这么多有趣的问题,及精彩的回答,老师也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期待大家的回答:为什么说卡罗尔终于拥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呢?
(众)生:小猫“伯洛”是自己躲起来的,它肯定会和卡罗尔成为一对好朋友的;家里只有一只猫,这样爸爸、妈妈再也不会闲猫多而送出去了;卡罗尔很关心小动物,可能小猫“伯洛”被卡罗尔感动了,所以留下来了……
【课后反思】
走出实践来看阅读教学,我有三点启示:
首先,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为其腾出施展能力的空间。事实上低段的孩子并非白纸一张,在老师长时间的初步、规范地阅读引导中,他们已不知不觉的积累到了一些阅读经验。如:孩子提出卡罗尔家的小猫还可能会爬到哪里?干什么?如果你妈妈把小猫送得一条都不剩,你会哭吗?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我感到很出乎意料,事后细想又在情理之中,这不正是我们平时训练孩子想象说话时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提问技巧吗!孩子领悟了,并且把它内化为了自己的能力。在惊喜之余,我们不得不被孩子的这种惊人的悟性所折服。
其次,尊重孩子的生活经验,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如:生说卡罗尔家的小猫会站在镜子前抓镜子里的小猫,会打破卡罗尔的像框,自己探出头去,很臭美的样子;有的小猫可能会爬上卡罗尔的桌子,打破花瓶;有的小猫会扒在门帘上荡秋千……。这些精彩的回答不正是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积极的想象,去认识与发现作品中包含的多方面的意义,得出的具有创造性的认识吗!是啊,想象与创造是如此的美,像一枚绽放的烟花,为此我们情不自禁地去点燃它。
再次,树立教师参与意识,营造宽松和谐的空间氛围。如果说孩子的质疑能力来自于学习经验,那么孩子丰富的想象无疑也来自于生活经验,谁能否定孩子的经验就不能称其为一种经验呢?我们应尊重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对文体的理解。如:最后我提出,为什么说卡罗尔终于拥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这个问题时,我对孩子的回答并未直接的否定或肯定,而是认真的倾听他们对作品的认识与感受,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平等的参与其中,坐观其变,察漏补缺,并随时鼓励学生质疑或提出异议,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谓是“各有千秋”。这不正是在轻松气氛下所结出的个性化阅读果实吗!
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案例与反思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案例与反思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它的情节曲折有趣,卡罗尔一直想有一只小猫,这是故事的起因,正因为她一直想,爸爸就给她出主意登广告要小猫。这篇故事篇幅虽长但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出人意料的情节产生的吸引力能够抓住孩子们的心使其一口气的读下去。本文是略读课文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自己感兴趣的基础上于别人交流。但是在教学这一课时,没有很好地把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利用起来。
教学案例:
师:请你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最有趣?用横线划出来,并说说为什么有趣?
生默读,并找句子。
生1:我认为第10自然段写得最有趣。(第10段:晚上,家里可不得了了,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丁丁冬冬响成一片。小猫钻进抽屉里、橱柜里。有人从门外进来,门后会突然扑出一只小猫,吓人一大跳。)
师: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地方写得最有趣呢?
生1:因为小猫很多,在钢琴上都有,很有意思。
(有另一学生举手,跃跃欲试)
师:你来说说有趣的原因吧?
生2:我觉得家里到处是小猫非常讨厌。(这一回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当时我愣了一下。为了能让课堂按自己设计的意图走下去,我没有对这个学生的回答做出反馈。而是接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上课。)
师:小猫在钢琴上丁丁冬冬地跳来跳去,就像钢琴家在弹琴,多么有趣啊!让我们一起读出小猫的有趣吧?
……
反思:
多元的课堂生成离不开充分的课前预设,完整的教学目标应时预期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和谐统一。虽然,课堂的走向被我的固执强扭过来了,学生也似懂非懂地被我牵着往前走。结果,学生对卡罗尔最终得到小猫的惊喜心情显得很木讷,无法深刻体会卡罗尔的心情。从小处见真知,这一小小环节给了我一个大大的启示,提醒自己要尽快走出预设的牢笼,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努力丰富、提高自身素养,透彻理解、把握新课程目标的内涵,同时更好充分备好每一堂课,在课堂和反思中提升教育智慧。
9、《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案例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由此,我在《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一文的教学中作了以下的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它的情节曲折,语言质朴,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篇幅虽长,但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课文只有识字的任务,没有写字的负担。从整个教材的编排意图来看,要求老师放手,让学生以“略读”摄取信息的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相互交流,使其获得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案例】
师:古人说,提出小问题会有小的进步,提出大问题便有大的进步。请小朋友们把自己在文中的发现、疑问、或想象,设计成问题,考考你的伙伴,如何?看谁的脑筋动得最快!
(学生读课文,质疑。)
生1:我想问大家,卡罗尔家里的小猫,除了会躲进橱柜的抽屉里和跳到钢琴上弹琴,还有可能会在哪里?干些什么呀?
师(惊讶):能不能说说你提出这个问题的理由?
生1:因为我在读到这段的时候,就禁不住地去想过,现在我想听听同学是怎么想的。
师: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问题,让我们的思想像小鸟一样飞翔吧!
(众)生:有的小猫可能会站在镜子前,用爪子抓镜子里的小猫;有的小猫可能会打破卡罗尔的相框,然后自己躲在框后,探出个脑袋,很臭美的样子;有的小猫可能会爬上卡罗尔的桌子,打破花瓶;有的小猫会扒在门帘上荡秋千……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卡罗尔家的布置与摆设想像了起来)。
生2:如果“爸爸”把小猫送得一条都不剩,你会哭吗?
生3:某某,你的问题提错了,开始是“爸爸”为卡罗尔刊登需要猫的广告的,他怎么可能会送得一条都不剩呢?你仔细看看,是妈妈把猫送走了。
生4:哦!如果你的妈妈把猫送得一条都不剩,你会哭吗?
师:(窃喜)你们能提出这么聪明的问题,相信也会有聪明的回答!
(众)生:不会哭,我可以再刊登需要猫的广告;不会哭,我觉得猫太多了也不好,不过我可以事先跟妈妈商量好,留下一只;不会哭,因为我喜欢小狗;会哭,“屋里什么声音也没有了,冷冷清清的,连滴滴嗒嗒的钟声都听得见”很寂寞的……
师:听了大家这么多有趣的问题,及精彩的回答,老师也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期待大家的回答:为什么说卡罗尔终于拥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呢?
(众)生:小猫“伯洛”是自己躲起来的,它肯定会和卡罗尔成为一对好朋友的;家里只有一只猫,这样爸爸、妈妈再也不会闲猫多而送出去了;卡罗尔很关心小动物,可能小猫“伯洛”被卡罗尔感动了,所以留下来了……
【课后反思】
走出实践来看阅读教学,我有三点启示:
首先,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为其腾出施展能力的空间。事实上低段的孩子并非白纸一张,在老师长时间的初步、规范地阅读引导中,他们已不知不觉的积累到了一些阅读经验。如:孩子提出卡罗尔家的小猫还可能会爬到哪里?干什么?如果你妈妈把小猫送得一条都不剩,你会哭吗?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我感到很出乎意料,事后细想又在情理之中,这不正是我们平时训练孩子想象说话时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提问技巧吗!孩子领悟了,并且把它内化为了自己的能力。在惊喜之余,我们不得不被孩子的这种惊人的悟性所折服。
其次,尊重孩子的生活经验,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如:生说卡罗尔家的小猫会站在镜子前抓镜子里的小猫,会打破卡罗尔的像框,自己探出头去,很臭美的样子;有的小猫可能会爬上卡罗尔的桌子,打破花瓶;有的小猫会扒在门帘上荡秋千……。这些精彩的回答不正是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积极的想象,去认识与发现作品中包含的多方面的意义,得出的具有创造性的认识吗!是啊,想象与创造是如此的美,像一枚绽放的烟花,为此我们情不自禁地去点燃它。
再次,树立教师参与意识,营造宽松和谐的空间氛围。如果说孩子的质疑能力来自于学习经验,那么孩子丰富的想象无疑也来自于生活经验,谁能否定孩子的经验就不能称其为一种经验呢?我们应尊重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对文体的理解。如:最后我提出,为什么说卡罗尔终于拥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这个问题时,我对孩子的回答并未直接的否定或肯定,而是认真的倾听他们对作品的认识与感受,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平等的参与其中,坐观其变,察漏补缺,并随时鼓励学生质疑或提出异议,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谓是“各有千秋”。这不正是在轻松气氛下所结出的个性化阅读果实吗!
10、卡罗尔和她的小猫阅读教学案例与课后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卡罗尔和她的小猫—阅读教学案例与课后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阅读教学案例与课后反思
“罗尔和她的小猫”这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它的情节曲折,语言质朴,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篇幅虽长,但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课文只有识字的任务,没有写字的负担。从整个教材的编排意图来看,要求老师放手,让学生以“略读”摄取信息的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相互交流,使其获得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由此,我在《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一文的教学中作了以下的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地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有趣的地方。然后,像平常你和小伙伴们聊电视剧一样,把你们认为好玩、有趣的地方拿出来交流交流,当然,也可以举手发言,与更多的伙伴一起分享,(学生欣然地接受,并开始默读课文。)
生:我认为这一段话很有趣:“不一会儿,门铃又响了,进来一位叔叔,真滑稽,他的每个衣袋里都有一只猫。他一蹲下,小猫就扑扑地一个个跳出来,朝屋里跑。”我从来没有看过把小猫放在衣袋里的人,而且全部衣袋都塞满了,要是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小猫都跑了,怎么办?这个叔叔太有意思了。
生:我觉得“有人从门外进来,门后会突然扑出一只小猫吓人一大跳”这一句很好玩,像游戏一样很惊险的。
生:我觉得卡罗尔的爸爸很有意思的,一会儿在报上刊登需要猫的广告,一会儿又刊登不需要猫的广告。
师:是呀!卡罗尔的爸爸为什么这么矛盾呢?我们从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教学片段二]
师:古人说,提出小问题会有小的进步,提出大问题便有大的进步。请小朋友们把自己在文中的发现、疑问、或想象,设计成问题,考考你的伙伴,如何?看谁的脑筋动得最快!
(学生读课文,质疑。)
生(1):我想问大家,卡罗尔家里的小猫,除了会躲进橱柜的抽屉里和跳到钢琴上弹琴,还有可能会在哪里?干些什么呀?
师(惊讶):能不能说说你提出这个问题的理由?
生(1):因为我在读到这段的时候,就禁不住地去想过,现在我想听听同学是怎么想的。
师: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问题,让我们的思想像小鸟一样飞翔吧!
(众)生:有的小猫可能会站在镜子前,用爪子抓镜子里的小猫;有的小猫可能会打破卡罗尔的相框,然后自己躲在框后,探出个脑袋,很臭美的样子;有的小猫可能会爬上卡罗尔的桌子,打破花瓶;有的小猫会扒在门帘上荡秋千……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卡罗尔家的布置与摆设想像了起来)。
生(2):如果“爸爸”把小猫送得一条都不剩,你会哭吗?
生(3):XX,你的问题提错了,开始是“爸爸”为卡罗尔刊登需要猫的广告的,他怎么可能会送得一条都不剩呢?你仔细看看,是妈妈把猫送走了。
生(2):哦!如果你的妈妈把猫送得一条都不剩,你会哭吗?
师:(窃喜)你们能提出这么聪明的问题,相信也会有聪明的回答!
(众)生:不会哭,我可以再刊登需要猫的广告;不会哭,我觉得猫太多了也不好,不过我可以事先跟妈妈商量好,留下一只;不会哭,因为我喜欢小狗;会哭,“屋里什么声音也没有了,冷冷清清的,连滴滴嗒嗒的钟声都听得见”很寂寞的……
师:听了大家这么多有趣的问题,及精彩的回答,老师也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期待大家的回答:为什么说卡罗尔终于拥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呢?
(众)生:小猫“伯洛”是自己躲起来的,它肯定会和卡罗尔成为一对好朋友的;家里只有一只猫,这样爸爸、妈妈再也不会闲猫多而送出去了;卡罗尔很关心小动物,可能小猫“伯洛”被卡罗尔感动了,所以留下来了……
(对以上的回答不加以直接的否定与肯定)
师(总结):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的关爱他人,他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和小猫之间的关爱和友善。
[反思]
走出实践来看阅读教学,我有三点启示:首先,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为其腾出施展能力的空间。事实上低段的孩子并非白纸一张,在老师长时间的初步、规范地阅读引导中,他们已不知不觉的积累到了一些阅读经验。如:孩子提出卡罗尔家的小猫还可能会爬到哪里?干什么?如果你妈妈把小猫送得一条都不剩,你会哭吗?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我感到很出乎意料,事后细想又在情理之中,这不正是我们平时训练孩子想象说话时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提问技巧吗!孩子领悟了,并且把它内化为了自己的能力。在惊喜之余,我们不得不被孩子的这种惊人的悟性所折服。其次,尊重孩子的生活经验,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如:生说卡罗尔家的小猫会站在镜子前抓镜子里的小猫,会打破卡罗尔的像框,自己探出头去,很臭美的样子;有的小猫可能会爬上卡罗尔的桌子,打破花瓶;有的小猫会扒在门帘上荡秋千……。这些精彩的回答不正是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积极的想象,去认识与发现作品中包含的多方面的意义,得出的具有创造性的认识吗!是啊,想象与创造是如此的美,像一枚绽放的烟花,为此我们情不自禁地去点燃它。再次,树立教师参与意识,营造宽松和谐的空间氛围。如果说孩子的质疑能力来自于学习经验,那么孩子丰富的想象无疑也来自于生活经验,谁能否定孩子的经验就不能称其为一种经验呢?我们应尊重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对文体的理解。如:最后我提出,为什么说卡罗尔终于拥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这个问题时,我对孩子的回答并未直接的否定或肯定,而是认真的倾听他们对作品的认识与感受,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平等的参与其中,坐观其变,察漏补缺,并随时鼓励学生质疑或提出异议,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谓是“各有千秋”。这不正是在轻松气氛下所结出的个性化阅读果实吗!
由此,我想对从事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同仁们说:“只要你平时的阅读技巧训练是较规范的、缜密的,那么就应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孩子自己摸索着走,他们会让你惊喜万分的!”
相信学生,也相信自己。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案,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希望对你有帮助!
11、《卡罗尔和她的小猫》阅读教学案例与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由此,我在《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一文的教学中作了以下的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它的情节曲折,语言质朴,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篇幅虽长,但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课文只有识字的任务,没有写字的负担。从整个教材的编排意图来看,要求老师放手,让学生以“略读”摄取信息的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相互交流,使其获得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片段一】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地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有趣的地方。然后,像平常你和小伙伴们聊电视剧一样,把你们认为好玩、有趣的地方拿出来交流交流,当然,也可以举手发言,与更多的伙伴一起分享,(学生欣然地接受,并开始默读课文。)
生:我认为这一段话很有趣:“不一会儿,门铃又响了,进来一位叔叔,真滑稽,他的每个衣袋里都有一只猫。他一蹲下,小猫就扑扑地一个个跳出来,朝屋里跑。”我从来没有看过把小猫放在衣袋里的人,而且全部衣袋都塞满了,要是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小猫都跑了,怎么办?这个叔叔太有意思了。
生:我觉得“有人从门外进来,门后会突然扑出一只小猫吓人一大跳”这一句很好玩,像游戏一样很惊险的。
生:我觉得卡罗尔的爸爸很有意思的,一会儿在报上刊登需要猫的广告,一会儿又刊登不需要猫的广告。
师:是呀!卡罗尔的爸爸为什么这么矛盾呢?我们从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教学片段二】
师:古人说,提出小问题会有小的进步,提出大问题便有大的进步。请小朋友们把自己在文中的发现、疑问、或想象,设计成问题,考考你的伙伴,如何?看谁的脑筋动得最快!
(学生读课文,质疑。)
生1:我想问大家,卡罗尔家里的小猫,除了会躲进橱柜的抽屉里和跳到钢琴上弹琴,还有可能会在哪里?干些什么呀?
师(惊讶):能不能说说你提出这个问题的理由?
生1:因为我在读到这段的时候,就禁不住地去想过,现在我想听听同学是怎么想的。
师: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问题,让我们的思想像小鸟一样飞翔吧!
(众)生:有的小猫可能会站在镜子前,用爪子抓镜子里的小猫;有的小猫可能会打破卡罗尔的相框,然后自己躲在框后,探出个脑袋,很臭美的样子;有的小猫可能会爬上卡罗尔的桌子,打破花瓶;有的小猫会扒在门帘上荡秋千……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卡罗尔家的布置与摆设想像了起来)。
生2:如果“爸爸”把小猫送得一条都不剩,你会哭吗?
生3:XX,你的问题提错了,开始是“爸爸”为卡罗尔刊登需要猫的广告的,他怎么可能会送得一条都不剩呢?你仔细看看,是妈妈把猫送走了。
生2:哦!如果你的妈妈把猫送得一条都不剩,你会哭吗?
师:(窃喜)你们能提出这么聪明的问题,相信也会有聪明的回答!
(众)生:不会哭,我可以再刊登需要猫的广告;不会哭,我觉得猫太多了也不好,不过我可以事先跟妈妈商量好,留下一只;不会哭,因为我喜欢小狗;会哭,“屋里什么声音也没有了,冷冷清清的,连滴滴嗒嗒的钟声都听得见”很寂寞的……
师:听了大家这么多有趣的问题,及精彩的回答,老师也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期待大家的回答:为什么说卡罗尔终于拥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呢?
(众)生:小猫“伯洛”是自己躲起来的,它肯定会和卡罗尔成为一对好朋友的;家里只有一只猫,这样爸爸、妈妈再也不会闲猫多而送出去了;卡罗尔很关心小动物,可能小猫“伯洛”被卡罗尔感动了,所以留下来了……
(对以上的回答不加以直接的否定与肯定)
师(总结):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的关爱他人,他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和小猫之间的关爱和友善。
【反思】
走出实践来看阅读教学,我有三点启示:首先,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为其腾出施展能力的空间。事实上低段的孩子并非白纸一张,在老师长时间的初步、规范地阅读引导中,他们已不知不觉的积累到了一些阅读经验。如:孩子提出卡罗尔家的小猫还可能会爬到哪里?干什么?如果你妈妈把小猫送得一条都不剩,你会哭吗?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我感到很出乎意料,事后细想又在情理之中,这不正是我们平时训练孩子想象说话时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提问技巧吗!孩子领悟了,并且把它内化为了自己的能力。在惊喜之余,我们不得不被孩子的这种惊人的悟性所折服。其次,尊重孩子的生活经验,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如:生说卡罗尔家的小猫会站在镜子前抓镜子里的小猫,会打破卡罗尔的像框,自己探出头去,很臭美的样子;有的小猫可能会爬上卡罗尔的桌子,打破花瓶;有的小猫会扒在门帘上荡秋千……。这些精彩的回答不正是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积极的想象,去认识与发现作品中包含的多方面的意义,得出的具有创造性的认识吗!是啊,想象与创造是如此的美,像一枚绽放的烟花,为此我们情不自禁地去点燃它。再次,树立教师参与意识,营造宽松和谐的空间氛围。如果说孩子的质疑能力来自于学习经验,那么孩子丰富的想象无疑也来自于生活经验,谁能否定孩子的经验就不能称其为一种经验呢?我们应尊重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对文体的理解。如:最后我提出,为什么说卡罗尔终于拥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这个问题时,我对孩子的回答并未直接的否定或肯定,而是认真的倾听他们对作品的认识与感受,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平等的参与其中,坐观其变,察漏补缺,并随时鼓励学生质疑或提出异议,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谓是“各有千秋”。这不正是在轻松气氛下所结出的个性化阅读果实吗!
由此,我想对从事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同仁们说:“只要你平时的阅读技巧训练是较规范的、缜密的,那么就应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孩子自己摸索着走,他们会让你惊喜万分的!”
12、《卡罗尔和她的小猫》阅读教学案例与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由此,我在《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一文的教学中作了以下的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它的情节曲折,语言质朴,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篇幅虽长,但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课文只有识字的任务,没有写字的负担。从整个教材的编排意图来看,要求老师放手,让学生以“略读”摄取信息的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相互交流,使其获得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片段一】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地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有趣的地方。然后,像平常你和小伙伴们聊电视剧一样,把你们认为好玩、有趣的地方拿出来交流交流,当然,也可以举手发言,与更多的伙伴一起分享,(学生欣然地接受,并开始默读课文。)
生:我认为这一段话很有趣:“不一会儿,门铃又响了,进来一位叔叔,真滑稽,他的每个衣袋里都有一只猫。他一蹲下,小猫就扑扑地一个个跳出来,朝屋里跑。”我从来没有看过把小猫放在衣袋里的人,而且全部衣袋都塞满了,要是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小猫都跑了,怎么办?这个叔叔太有意思了。
生:我觉得“有人从门外进来,门后会突然扑出一只小猫吓人一大跳”这一句很好玩,像游戏一样很惊险的。
生:我觉得卡罗尔的爸爸很有意思的,一会儿在报上刊登需要猫的广告,一会儿又刊登不需要猫的广告。
师:是呀!卡罗尔的爸爸为什么这么矛盾呢?我们从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教学片段二】
师:古人说,提出小问题会有小的进步,提出大问题便有大的进步。请小朋友们把自己在文中的发现、疑问、或想象,设计成问题,考考你的伙伴,如何?看谁的脑筋动得最快!
(学生读课文,质疑。)
生1:我想问大家,卡罗尔家里的小猫,除了会躲进橱柜的抽屉里和跳到钢琴上弹琴,还有可能会在哪里?干些什么呀?
师(惊讶):能不能说说你提出这个问题的理由?
生1:因为我在读到这段的时候,就禁不住地去想过,现在我想听听同学是怎么想的。
师: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问题,让我们的思想像小鸟一样飞翔吧!
(众)生:有的小猫可能会站在镜子前,用爪子抓镜子里的小猫;有的小猫可能会打破卡罗尔的相框,然后自己躲在框后,探出个脑袋,很臭美的样子;有的小猫可能会爬上卡罗尔的桌子,打破花瓶;有的小猫会扒在门帘上荡秋千……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卡罗尔家的布置与摆设想像了起来)。
生2:如果“爸爸”把小猫送得一条都不剩,你会哭吗?
生3:XX,你的问题提错了,开始是“爸爸”为卡罗尔刊登需要猫的广告的,他怎么可能会送得一条都不剩呢?你仔细看看,是妈妈把猫送走了。
生2:哦!如果你的妈妈把猫送得一条都不剩,你会哭吗?
师:(窃喜)你们能提出这么聪明的问题,相信也会有聪明的回答!
(众)生:不会哭,我可以再刊登需要猫的广告;不会哭,我觉得猫太多了也不好,不过我可以事先跟妈妈商量好,留下一只;不会哭,因为我喜欢小狗;会哭,“屋里什么声音也没有了,冷冷清清的,连滴滴嗒嗒的钟声都听得见”很寂寞的……
师:听了大家这么多有趣的问题,及精彩的回答,老师也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期待大家的回答:为什么说卡罗尔终于拥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呢?
(众)生:小猫“伯洛”是自己躲起来的,它肯定会和卡罗尔成为一对好朋友的;家里只有一只猫,这样爸爸、妈妈再也不会闲猫多而送出去了;卡罗尔很关心小动物,可能小猫“伯洛”被卡罗尔感动了,所以留下来了……
(对以上的回答不加以直接的否定与肯定)
师(总结):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的关爱他人,他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和小猫之间的关爱和友善。
【反思】
走出实践来看阅读教学,我有三点启示:首先,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为其腾出施展能力的空间。事实上低段的孩子并非白纸一张,在老师长时间的初步、规范地阅读引导中,他们已不知不觉的积累到了一些阅读经验。如:孩子提出卡罗尔家的小猫还可能会爬到哪里?干什么?如果你妈妈把小猫送得一条都不剩,你会哭吗?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我感到很出乎意料,事后细想又在情理之中,这不正是我们平时训练孩子想象说话时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提问技巧吗!孩子领悟了,并且把它内化为了自己的能力。在惊喜之余,我们不得不被孩子的这种惊人的悟性所折服。其次,尊重孩子的生活经验,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如:生说卡罗尔家的小猫会站在镜子前抓镜子里的小猫,会打破卡罗尔的像框,自己探出头去,很臭美的样子;有的小猫可能会爬上卡罗尔的桌子,打破花瓶;有的小猫会扒在门帘上荡秋千……。这些精彩的回答不正是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积极的想象,去认识与发现作品中包含的多方面的意义,得出的具有创造性的认识吗!是啊,想象与创造是如此的美,像一枚绽放的烟花,为此我们情不自禁地去点燃它。再次,树立教师参与意识,营造宽松和谐的空间氛围。如果说孩子的质疑能力来自于学习经验,那么孩子丰富的想象无疑也来自于生活经验,谁能否定孩子的经验就不能称其为一种经验呢?我们应尊重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对文体的理解。如:最后我提出,为什么说卡罗尔终于拥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这个问题时,我对孩子的回答并未直接的否定或肯定,而是认真的倾听他们对作品的认识与感受,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平等的参与其中,坐观其变,察漏补缺,并随时鼓励学生质疑或提出异议,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谓是“各有千秋”。这不正是在轻松气氛下所结出的个性化阅读果实吗!
由此,我想对从事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同仁们说:“只要你平时的阅读技巧训练是较规范的、缜密的,那么就应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孩子自己摸索着走,他们会让你惊喜万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