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浪花教案一等奖
1.学会9个生字和3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音,有些形近字容易混淆。
课前准备
1.投影片。
2.海边风光录像片。
3.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松软的沙滩上玩耍过?(让到过大海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观看海边风光录像片。
2.今天,我们一起到海边去看看金色的海滩和美丽的大海中的浪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2.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浪”的声母是舌边音,“次”的声母是平舌音。“这”、“唱”声母是翘舌音。“玩”的韵母是前鼻音,“浪”、“唱”的韵母是后鼻音。读“一会儿”时,在“会”后加一个卷舌动作。“步子”、“篮子”中的“子”和“了、的、地、着啦“都要读轻声。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提问:“我”是在哪儿玩耍?(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理解“沙滩”:沙子堆积成的海边陆地。)
(2)指导朗读。
小朋友,你们要把自己当作课文里的“我”,怀着喜爱浪花的感情来朗读课文。“轻轻的”、“悄悄地”要读轻一些,慢一些。“哗哗哗”要读得响一些。(学生自由读、齐读、分组读、个别读)
2.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1)为什么说浪花唱着笑着跑来了?(既说浪花卷上海滩发出的声音,又表达出“我”欢快的心情)。
(2)为什么用“捧来”,不用“卷来”?(把浪花比作淘气的娃娃,他好像用双手托着贝壳和小虾)。
让我们带着喜爱浪花、非常兴奋的心情朗读第二自然段。(齐读、个别读)。
3.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学生带着对浪花非常喜爱的感情朗读这一段。(齐读、个别读)。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字形,重点指导分析以下几个字。
浪:右边是“良”,不能少一点。
“贝”和“见”字形相近。看一看有点像,比一比不一样。“贝”第四笔是点,“见”的第四笔是竖弯钩。2.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重点指导书写以下几个字。
“浪”、“玩”“跑”、“次”、“给”5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笑:下面不能写成“天”。
唱:口字旁位置偏上,但汪能高于右上面的“曰”。右边两个“曰”相叠,上窄下宽。
三、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照样子口头填词语。可以填“雪白的”、“青青的”、“淘气的”、“美丽的”、“凶猛的”。
2.课后练习第4题。
(1)同提问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句子。浪花像什么?天上的白去像什么?彩虹像什么?(齐读、个别读)
(2)启发学生说比喻句。
A:中秋节的月亮像什么?(中秋节的月亮像一个又大又圆的白玉盘。)
B:孔雀的尾巴像什么?(孔雀的尾巴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2、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浪花》教案
1.学会9个生字和3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音,有些形近字容易混淆。
课前准备
1.投影片。
2.海边风光录像片。
3.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松软的沙滩上玩耍过?(让到过大海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观看海边风光录像片。
2.今天,我们一起到海边去看看金色的海滩和美丽的大海中的浪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2.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浪”的声母是舌边音,“次”的声母是平舌音。“这”、“唱”声母是翘舌音。“玩”的韵母是前鼻音,“浪”、“唱”的韵母是后鼻音。读“一会儿”时,在“会”后加一个卷舌动作。“步子”、“篮子”中的“子”和“了、的、地、着啦“都要读轻声。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提问:“我”是在哪儿玩耍?(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理解“沙滩”:沙子堆积成的海边陆地。)
(2)指导朗读。
小朋友,你们要把自己当作课文里的“我”,怀着喜爱浪花的感情来朗读课文。“轻轻的”、“悄悄地”要读轻一些,慢一些。“哗哗哗”要读得响一些。(学生自由读、齐读、分组读、个别读)
2.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1)为什么说浪花唱着笑着跑来了?(既说浪花卷上海滩发出的声音,又表达出“我”欢快的心情)。
(2)为什么用“捧来”,不用“卷来”?(把浪花比作淘气的娃娃,他好像用双手托着贝壳和小虾)。
让我们带着喜爱浪花、非常兴奋的心情朗读第二自然段。(齐读、个别读)。
3.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学生带着对浪花非常喜爱的感情朗读这一段。(齐读、个别读)。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字形,重点指导分析以下几个字。
浪:右边是“良”,不能少一点。
“贝”和“见”字形相近。看一看有点像,比一比不一样。“贝”第四笔是点,“见”的第四笔是竖弯钩。2.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重点指导书写以下几个字。
“浪”、“玩”“跑”、“次”、“给”5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笑:下面不能写成“天”。
唱:口字旁位置偏上,但汪能高于右上面的“曰”。右边两个“曰”相叠,上窄下宽。
三、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照样子口头填词语。可以填“雪白的”、“青青的”、“淘气的”、“美丽的”、“凶猛的”。
2.课后练习第4题。
(1)同提问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句子。浪花像什么?天上的白去像什么?彩虹像什么?(齐读、个别读)
(2)启发学生说比喻句。
A:中秋节的月亮像什么?(中秋节的月亮像一个又大又圆的白玉盘。)
B:孔雀的尾巴像什么?(孔雀的尾巴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3、浪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七个会认的字,掌握“浪花、一会儿、雪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激发情感,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5:通过理解词句,结合画面促进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感情朗读理解句子,体会句子包含的感情。
教学媒体:教学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软绵绵的沙滩上玩过?演示CAI课件(画面:课文插图伴有海浪的声音)
2、今天,我们一起到海边去看看金色的海滩和美丽的大海中的浪花。(CAI 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配乐配图听老师范读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一下读书的情况,这些字词你能读准吗?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标出句子。
出示课件:这就是金色的沙滩,我是指谁啊?对了,就是和我们小朋友年纪一样大的小女孩,她呀!正坐在沙滩上玩耍!
2、品读第二句。
渡:咦!听听,这时候谁来了?(浪花来了!)
出示CAI,听听海浪的声音
(1)齐读第二句话。
(2)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句子:出示:我坐在沙滩上玩耍,浪花看见了,迈着步子,搔痒了我的小脚丫。指出两个句子的区别。(没有了“轻轻地”“悄悄地”)这都是说谁的?
(3)指名读第二句话
(4)怎样才叫做“轻轻地走来了”请一个同学来示范一下
(5)浪花卷上沙滩的声音很小很小,而且啊,他还轻轻地践到了我的小脚丫上呢!
(6)读这句话,读出浪花的“轻轻”,浪花的“悄悄”,读得时候要轻要慢。
(7)自由练习
(8)指名读,谁能读得更轻!
(9)齐读
3、品读第三句
渡:贪玩的小浪花,悄悄地涌上来,又悄悄地退回去,一次次地把小姑娘脚下的黄沙冲走,她的小脚丫痒痒的就好象被一条毛毛在瘙痒着!你们看小姑娘这时是什么样的?
(1)看图说说
(2)指名读第三句(出示第三句)
(3)它是指谁呀?它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啊?重点指导读好“哗哗哗”。“跑回家”是什么意思呢?
(4)浪花这个小调皮鬼把小女孩逗得很开心地笑了,同学们你们开心的时候也会笑吗?能笑一个给老师看吗?
(5)谁能笑着来读读这一句,读得时候注意把“笑得我”连起来读。
(6)自由练习
(7)小组选代表比赛读
4、小结:小浪花呀轻轻地走来,悄悄地给我瘙痒,把小女孩逗乐了,又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大海妈妈的怀抱里跟我捉迷藏做游戏!你们觉得浪花怎么样啊?(板“可爱”)
你们喜欢可爱的浪花吗?
5、齐读这一段
6、引导:老师有点不明白了,这可爱的浪花真能够迈着步子走来,真能够瘙痒我的小脚丫,还能够笑着跑回家吗?小女孩把浪花当作了一个和她玩耍的小娃娃啦!
(二)第二段
出示课件:又听这回海浪声大了一点
渡:不久,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又来了。这回它还是悄悄地来吗?
1、指名读第二段,标出句子。
2、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浪花是怎样来呀?
(2)唱着笑着”,对唱着歌儿高兴地来,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3)找两个人对比读读
(4)指名读
(5)齐读
3、读第二句
渡:可爱的小浪花唱着笑着跑来,给我带来了许多礼物。有些什么呀?
1)、指名读第二句话。
2)、这里有不懂的词语吗?“捧来”谁能做做动作,浪花真有礼貌
3)、“捧来”了什么?请小朋友到沙滩上找找(贝壳小虾)
4)、贴词丰富“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复合型的图片)
5)、还可以是怎样的“贝壳”,怎样的“小虾”呢?(丰富他们的词汇,漂亮的贝壳可爱的小虾等)
4、读第三句
看,浪花送她的礼物太多了,她兴奋地说了什么呀?指导注意“装不下啦”向上扬。男女生比赛读
5、激情引导再读读这一段
6、小结:你觉得浪花像什么?(板书:小娃娃)而且是一个可爱的小娃娃。哪些词语说明浪花像可爱的小娃娃?板书:唱、笑、跑、捧。
(三)第三段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淘气、一群。为什么不说像“一个”淘气的娃娃?(有很多浪花)
三、归纳总结
1、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浪花像一群淘气又可爱的娃娃?划在书上,然后在班上说一说:(1.迈着轻轻的步子;2.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3.笑着跑回家;4.又唱着笑着跑来了;5.这次它给我捧来了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6.浪花跑去又跑来。)
2、齐读课文,要读出对大自然的爱,对浪花的爱,要读得亲切,充满感情。
3、课文中的“我”通过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写出了浪花淘气又可爱的动态,把浪花当成了一群淘气的娃娃。出示句子:
浪花象一群淘气的娃娃。
天上的白云像飞奔的马。
彩虹象一座美丽的拱桥。
仿照这个句子来说说话:
小狗的脚印像__________。
弯弯的月儿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象___________。
五、总结升华:学完了这篇课文以后,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了?
板书: 轻轻的 悄悄地
可爱 淘气 一群娃娃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文本,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参与对文本内涵的理解、领悟,使学生生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入情入境,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特别是当学生对描写浪花的语句进行品读之后,再去读课题,那种对浪花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读得非常有感情。这比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学生要怎样读效果好多了。
一年级的生字教学是尤为重要的,但生字教学究竟该放在什么时候教?一边学课文、品句子,一边还要学生字,这定会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若要放到课前或课后,又担心离开了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学好,且集中识字对学生来说量太多,难以一下子掌握。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4、看浪花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稻穗、身着、黑鲨、马鬃、海疆、金疙瘩、彩绸
2、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3、能仿照课文,想象说话。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课前谈话:说说今天的课堂有什么不一样?
是啊……瞧,那么多可爱的小浪花也跑进了我们的教室,让我们亲热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小浪花,你好!)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看浪花。(板书:看浪花)
二、学习新课
1、小浪花是大海妈妈的孩子,它们自由、幸福地生活在大海妈妈的怀抱里(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多美的大海,一望无际,波涛滚滚,蓝天碧海
你听到了什么?呼呼的海风,哗哗的海浪。(哗---哗---)
再听,谁来模仿这一片海浪声?
(我好像真的来到大海边,真美!)(板书:哗—哗—)
“哗”是象声词,“— ”表示声音的延长。
这是一片平静的大海,能让海浪来得更热情、奔放些吗?全班小朋友一起来,大海唱起了欢乐的歌:哗—哗—
2、多美的大海啊,奔腾的海浪,蔚蓝的海水,松软的沙滩,翱翔的海鸥,有三个孩子也和我们一起看浪花。有一位诗人陈显荣叔叔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成了一首优美的诗歌,就在我们桌上,大家大声地读一读吧!要求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小浪花看到你们读得那么认真,要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词语:
① 嘘,字宝宝在睡觉呢!请你心里读,不出声,默读。
② 开火车读,全班跟读。
③ 有问题吗?
“疙瘩”听说过吗?(撞起一个大包,麦疙瘩),加上一个“金”字
“金疙瘩:点击课件
“稻穗”示图片,“马鬃”、“彩绸”、“身着”
④ 同桌互读,读得棒,奖他一个大拇指。
4、①三个孩子看浪花,他们看到的一束束浪花分别像什么?请你快速朗读课文,用横线在文中找出来,(板书:一束束浪花像—)
②分句朗读,指导。
③在孩子们眼里,浪花像“问号、稻穗、马鬃、彩绸、小手。”其实,浪花的形状还有很多很多,(示课件)边欣赏边轻轻地说浪花像什么?
交流:你眼中的浪花像( )。
5、①课文中三个孩子很会动脑筋,他们不但看到了美丽的浪花,听了哗哗的海浪,还想了很多。请大家同桌合作朗读,用波浪线干干净净地画出他们怎么想的句子。
②分句教学朗读。
③咱们也学学他们的样子,放飞想象的翅膀。说一说:我想()。
(板书:我想 ——————)
(你真能干!祝你早日梦想成真!)
6、朗读
①、三个孩子想到的、听到的、看到的连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诗节,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a、推荐读b、和好朋友读c、男女生读d、加动作读
②、伴着动听的海浪声,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整首诗歌。
三、拓展、总结
1、真不错!其实,我们每个小朋友,只要善于观察、勤于动脑,都能成为小诗人。能干的小朋友,我们也学着课文中的样子,把你们想到的、听到的、看到的连起来,编一节美丽的诗歌。
2、总结
感谢这一朵朵美丽可爱的小浪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学习的大门,让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同学们,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让我们用自已的聪明才智,去欣赏她,发现她,并利用她,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绚丽多姿
本文来源于yuwen.chazidian.com,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5、三年级教案:浪花
教学要求
1.学会9个生字和3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音,有些形近字容易混淆。
课前准备
1.投影片。
2.海边风光录像片。
3.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松软的沙滩上玩耍过?(让到过大海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观看海边风光录像片。
2.今天,我们一起到海边去看看金色的海滩和美丽的大海中的浪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2.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浪”的声母是舌边音,“次”的声母是平舌音。“这”、“唱”声母是翘舌音。“玩”的韵母是前鼻音,“浪”、“唱”的韵母是后鼻音。读“一会儿”时,在“会”后加一个卷舌动作。“步子”、“篮子”中的“子”和“了、的、地、着啦“都要读轻声。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提问:“我”是在哪儿玩耍?(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理解“沙滩”:沙子堆积成的海边陆地。)
(2)指导朗读。
小朋友,你们要把自己当作课文里的“我”,怀着喜爱浪花的感情来朗读课文。“轻轻的”、“悄悄地”要读轻一些,慢一些。“哗哗哗”要读得响一些。(学生自由读、齐读、分组读、个别读)
2.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1)为什么说浪花唱着笑着跑来了?(既说浪花卷上海滩发出的声音,又表达出“我”欢快的心情)。
(2)为什么用“捧来”,不用“卷来”?(把浪花比作淘气的娃娃,他好像用双手托着贝壳和小虾)。
让我们带着喜爱浪花、非常兴奋的心情朗读第二自然段。(齐读、个别读)。
3.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学生带着对浪花非常喜爱的感情朗读这一段。(齐读、个别读)。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字形,重点指导分析以下几个字。
浪:右边是“良”,不能少一点。
“贝”和“见”字形相近。看一看有点像,比一比不一样。“贝”第四笔是点,“见”的第四笔是竖弯钩。
2.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重点指导书写以下几个字。
“浪”、“玩”“跑”、“次”、“给”5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笑:下面不能写成“天”。
唱:口字旁位置偏上,但汪能高于右上面的“曰”。右边两个“曰”相叠,上窄下宽。
三、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照样子口头填词语。可以填“雪白的”、“青青的”、“淘气的”、“美丽的”、“凶猛的”。
2.课后练习第4题。
(1)同提问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句子。浪花像什么?天上的白去像什么?彩虹像什么?(齐读、个别读)
(2)启发学生说比喻句。
A:中秋节的月亮像什么?(中秋节的月亮像一个又大又圆的白玉盘。)
B:孔雀的尾巴像什么?(孔雀的尾巴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6、《看浪花》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了解大海,想像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大海、海岸、海滩的图片或录像,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一些关于火山的资料。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大海。
教学设计参考
一、放映录像,激趣引入
1、放映有关大海的录像或者出示挂图。
2、同时播放欢快优美的音乐,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二、配乐范读,图文结合
1、在音乐和图像的背景下,教师范读全诗。
2、孩子们听教师范读,随文展开丰富的想像,初步感知全文。
3、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三、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1、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有诗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情景。
2、把自己不大明白的地方找出来,多读几遍,看能否弄明白。
3、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和同桌议论一下,看能不能弄懂。
四、再读课文,师生共同解疑
1、按自己的理解全班朗读课文。
2、提出同桌没有弄明白的地方。
3、教师和同学共同理解不明白的地方。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读这些诗节。
五、美读美悟,展开想像
1、教师配上音乐,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领略诗歌美好的意境。
2、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进入陶醉的境地,然后,启发他们自由想像。
3、把自己的想像说给大家听,教师要及时地给以评价和鼓励。
六、评比激励,朗读训练
1、以各种方式开展朗读,同学进行评价。
2、以评价为契机,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
3、再次美读全诗。
7、《看浪花》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了解大海,想象浪花像什么以及孩子们玩耍的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教学准备:
师:准备大海、海岸、海滩图片。
生:预习课文,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大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孩子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生自由回答)大海离我们西部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但是咱们从电视、各种图画书上是经常看见的,你能把你所知道的大海样子跟同学们一起交流交流吗?(生互相交流)
2、是呀,大海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有美丽的海欧,大海边有美丽的贝壳,大海呀,还有调皮的小浪花呢?(板书:浪花),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到海边,去同三个小朋友一起去看看浪花吧!(补全课题)
3、齐读课题。
二、扫清障碍,自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跳过去,并拿出笔,在字下面作上一个小记号。
2、借助拼音读自己所勾画的字,注意读准字音。
3、再读课文,做到读准、读通、读流利。
4、指名读,其余生评。(指导读好表示浪花声音的“哗——哗——”这里破折号的用法,应该在朗读时体现出来。)
三、品词引路,感知课文
1、指名读文,其余生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谁在干什么?
2、生找出:三个孩子光脚丫,坐在海滩看浪花。(强调用上自己的话来说)
3、浪花像什么样呀?(学生说出像问号时,教师板书简笔画,并书写一个大大的问号作对比)
4、指导朗读好本节。
5、我们知道,问号就是表示在提问题呀,今天浪花可为孩子们提了一个问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问题是什么吗?(生提问,注意引导口语训练)
6、是呀,浪花给孩子们提的这一个问题,孩子们都是怎样回答的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生交流:
A、回答第一个孩子的问题时,抓住“海水”和“淡水”,进行分析,让孩子明确这两种水的不同之处。
B、第二个孩子的回答时,故意质疑,让孩子了解海底“火山”和“陆地”的矛盾处,从而理解‘探秘’一词。
C、第三个孩子的回答时,从挖煤入手,了解矿石,然后理解‘采矿’。
D、假如你也在海边看浪花,你会想到些什么?你又会怎样回答。
7、引读文章内容。
第一个孩子回答说:……
第二个孩子回答说:……
第三个孩子回答说:……
……
8、学习第三节
(1)指名读第三节,其余生思考:浪花像什么?
句子训练:浪花像小手。浪花像。
(2)体会“抚摸”,教师创设情境,小孩用手抚摸家中小动物,然后让孩子用“抚摸”说话。
(3)指导朗读。
四、品读诗文,小结全文。
1、指导有感情朗读。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诗文背诵下来。
3、小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小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提出学习要求:学习生字词。
二、自画生字,读准字音。
1、从文中找出生字,同桌互读互学。
2、检查字音。(开火车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3、出示带生字的词,自读词。
4、交流读。
二、认准字形,组词运用。
1、出示生字,让生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
2、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难记的字。(总结识字方法)
4、再读生字词。
5、用生字自己组词。
三、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生认读。
2、观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重点指导。
家、脚、到
4、学生自己先描后写。
5、作业展示。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
2、布置作业。
板书:
11、看浪花
浪花简笔画
浪花像问号。
浪花像小手。
浪花像____。
8、一年级《浪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看懂图意,围绕着“我”和“浪花”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松软的沙滩上玩耍过?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金色的沙滩上和一个小姑娘一同与浪花嬉戏,你们想去吗?(想)好,先闭上眼睛,听到声音再睁开,好吗?(动画出示课文插图)
二、指导看图。
1.一边听着海浪声,一边观察图。
2.先看图上的小女孩坐在什么地方?从她的脸上可以看出什么?她为什么这么高兴?(浪花涌上来,撞在她的小脚丫上,她觉得很好玩,所以她张开嘴,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
3.再看看她身边有些什么?篮子里装满什么?海边的贝壳、小虾真多呀!是谁把它们送上岸的呢?
4.浪花涌上沙滩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像在干什么?
5.再看看大海、天边。
6.小结:天气晴朗,景色优美。浪花,一会儿与小女孩玩耍,一会儿又为她送来贝壳、小虾,难怪她跟浪花玩得这么开心。
三、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根据这幅图画来写的。题目是《浪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认识”浪”字,说说识记的方法。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语气。
4、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读两遍,要把句子读通顺,注意课文中有好些字读轻声,比如:一会儿……
5、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四、随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段,明确重点问题:对照图,“我”指谁?浪花是怎样走到她脚边的?浪花到她脚边干什么?听教师读一句话,看跟书上第二句话有什么不同?(浪花迈着步子走来,搔痒了我的小脚丫。)哪句更好?为什么?(课文中的句子写出浪花很小,涌上岸的声音很轻很轻。)
2、再读读第二句,看看小女孩高兴的样子,是谁给她带来的欢乐?句子中的“它”指谁?浪花的家在哪儿?它是怎样跑回家的?小组内讨论以上问题。
3、汇报交流。师点拨,指导朗读。齐读这段,注意:“轻轻的”、“悄悄地”要读轻一些,“哗哗哗”要读得响一些。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我”来读。
4、说说你读了这段有什么问题吗?
5、认识的8个生字,“沙”“浪”“泪”让学生用记部首的方法记字形。“走”让学生了解字的演变来记字形,多种方法认读,了解字意,进行扩词练习。
6、指导用虚宫格写“丫”“才”。
五、作业布置。
1、积累好词好句。
2、读课文,说说你还有那些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读生字新词。(出示写有生字的幻灯片。)
2.指读课文。
二、随文识字。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数有几句话?
2、过了多久,浪花又跑来了?它这次是怎样来的?
比较句子(多媒体课件):这两句话哪儿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3、看浪花这次给小女孩带来了什么?请读第二句。这句话中,哪个词讲出浪花怎样给我带来贝壳、小虾?(捧。)学一学“捧”的动作。
4、对照图,是什么样的贝壳、小虾呢?(雪白的、青青的。)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贝壳、小虾多不多?你从哪知道的?这么多的贝壳、小虾,小女孩见了高兴极了。我们读了,也和她一样感到欢乐。
5、指名读这段,看谁读得好;
6、识记“雪、贝”,了解“贝”的字理演变,扩词并练习说话。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第1段是描写浪花来了和退回去了,第2段写浪花又来了一次,那儿浪花就来回这两次吗?请看第3段又是怎么写的。
2、指名读这段。
3、浪花为什么会跑去又跑来呢?你觉得它像什么?
4、比较句子。(多媒体课件)
5、指导朗读。(“又”“淘气”要重读、突出浪花来回的次数和浪花的可爱。)
6、识记“去”,并指导用虚宫格书写“泪、贝、去”。
7、让我们带着对浪花的喜爱之情来齐读课文。
三、作业布置。
读课文,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或者画一画你心中的浪花。
轻轻的 悄悄地
7-2 浪花
一群淘气的娃娃
板书设计:
唱、笑、跑、捧
唱、笑、跑、捧
9、《看浪花》教学教案
一、教材简析
《看浪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通过爱护动物、种草植树、绿化荒山、节约用水等内容,引导儿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本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把我们引到美丽的大海边,和诗中的孩子一起,在海边愉快地玩耍,任凭海风吹拂我们的头发、海水抚摸我们的脚丫,任我们的思绪随着海浪翻滚。诗歌意境辽阔,情趣盎然,适合朗读和想象训练。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2个生字,理解“抚摸、 金疙瘩、 探秘”词语的含义,准确
美观地写“家、脚”。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感受浪花的美丽。仿照课文,想象说话。
过程与方法:
鼓励学生利用拼音自主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读诗歌,感受诗中所描述的情景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浪花的美丽,懂得从小就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韵律和节拍。
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受诗歌中所描写的情景和乐趣。
课时安排:
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基本具有借助拼音识字、读文的能力,但是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中随意性较强,仍要运用多种有趣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识字方面,采用字宝宝开花,开火车、走词语迷宫游戏、介绍字的字型演化等有趣的方法,提高识字效果。在朗读方面,采用听录音、教师范读、朗读能力强的同学范读、齐读、教师引读、自读等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律节拍。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观看海水拍打海岸,卷起朵朵浪花的视频,使学生对浪花的形状、声音有了初步了解;花园里的牡丹花能激发孩子识字的欲望;利用课件演示字的书写过程,可以帮助孩子规范字地书写。多媒体的使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老师要带大家去个美丽的地方,(播放海浪视频)瞧,金色的沙滩,翻滚的浪花正唱着动听的歌欢迎我们呢。你能模仿浪花的声音吗? (指名说)(板书:哗 哗 )
2、 浪花是从远到近的,读的时候声音要延长些,在“哗”字后面加上一条短线,它的名字叫“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板书:哗—哗—)
全班同学一起来试试:哗—哗—
好像真的来到了大海边,真美!
3、 “哗—哗—”海浪声吸引了三个孩子,他们要邀请我们一起去看浪花呢,让我们快快出发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海水哗哗地唱着歌儿,拍打着海岸,卷起朵朵美丽的浪花,有三个孩子光着脚丫,来到海边看浪花。有位叔叔把孩子们看到的、想到的写成了一首诗歌《看浪花》,来听听吧!(播放课文录音)
2、诗歌这么动听,你也想读吧!请大家轻轻地把课本翻到第53页,借助拼音把诗歌读一读,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学生自读)
3、小浪花看大家读的那么用心,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出示带拼音生字)
(1)齐读(2)指名读(3)开火车读
4、生字宝宝特别喜欢优秀的同学们,一高兴把红帽子脱掉了,你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出示去带拼音生字)
(1)指名读(2)抢读
5、哎呀!这么快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你一定有特别好的方法,我们交流一下。(出示牡丹花园)
(1)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2)齐读
6、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使花园里的牡丹花开的如此美丽,真了不起!老师要奖励大家一个走迷宫游戏,游戏规则是白色的线段是出口,只有把词语宝宝的名字叫对了,才能走出迷宫,快来试试吧!(出示迷宫游戏)
(1)指名读(2 )齐读
(三)、释疑解难,指导朗读
1、迷宫游戏里出现的词语宝宝都是老师从诗歌中请出来的,现在呀,淘气的生字宝宝又蹦蹦跳跳地跑回了家,请同学们轻轻地捧起书翻到第53页,听老师把诗歌读一读。(教师配乐朗读)
2、老师读的好吗?请大家学着老师的语气一起来读读诗歌。(全体学生齐读)
3、老师发现同学们读的特别认真,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3-4名学生齐读)
4、分小节读、释疑解难
(1)学习第一小节
①、生活在海边的小朋友经常去海边玩, 咦,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出示第一小节)
生齐读
②、同学们,在三个孩子看来,一束束浪花像什么?(问号、小手)
(板书:浪花简笔画)
那么在你的眼里,浪花像什么呢?
出示浪花图片(像棉花糖、白云……)
③、 原来,在每个孩子的眼中,浪花都是不一样的,一束束浪花像问号,海面上有多少问号呀,无数的浪花都在问什么呢?谁来当小浪花问一问?(指名读)
齐读(一起问)
(2)学习第二小节
①、孩子们是怎么告诉浪花的呢?(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 齐读
过渡语:聪明的孩子是最善于发现问题了,读过之后,你发现问题了吗?
②、学生读一读,找一找,
③、交流:
A、为什么要把海水变淡水才能浇庄稼呢?”
a、海水含盐分,如果浇庄稼,庄稼会死掉的。
b、老师告诉同学们啊,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多水是海水,不能用,只有
一小部分淡水可以使用,不过这些水会越用越少,所以平时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瞧!这些地方因为缺水遭受旱灾,土地龟裂、庄稼都枯萎了,(出示土地龟裂、庄稼枯萎的图片)如果海水变成淡水,庄稼喝饱了水,(出示丰收图片)一定会大丰收的!(板书:浇庄稼)
c、指导朗读:
“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
B、“火山、陆地”
a、地球深处,有许多像火一样的岩浆,如果地面有裂缝,它就会喷发出来,形成火山。
b、海底像我们生活的陆地一样,有平原、高山、峡谷,是个很神秘的地方,其中的奥秘需要我们好好学习本领,将来去探索。
c、指导朗读:
“我想到海底去探秘,看看‘火山’和‘陆地’!”
C、什么是“金疙瘩”?
a、“金疙瘩”通常是指珍贵的东西,你觉得海底有哪些珍贵的东西呢?
(指名说)
b、 是啊,正如你们所说的,海底就像一个金库。(出示图片)那里不仅 有许多的鱼类,藻类,还有石油,天然气、煤等无穷无尽的资源。难怪孩子要说“我想到海底去采矿,抱出万千金疙瘩!”
c 、指导朗读:
“我想到海底去采矿,抱出万千金疙瘩!”
D、指导朗读:
浪花听了孩子们的想法后,可激动了!不住地欢叫着
引读:哗—哗—
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想什么呀?
“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
“我想到海底去探秘,看看‘火山’和‘陆地’!”
“我想到海底去采矿,抱出万千金疙瘩!”
(3)学习第三小节
(出示第三小节)齐读
5、千姿百态的浪花,多么漂亮,孩子的愿望,多么美好。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浪花,读读孩子美好的愿望吧。(配乐有感情朗读整首诗)
(四)、拓展延伸 练习说话
看着这些美丽的浪花相信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咱们也学学文中的三个孩子放飞理想的翅膀,说说心中的理想吧 。
1、出示:
“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
“我想( ),( )!”
2、学生交流
3、教师出示范例
出示:“我想到海底捡珍珠,回来把它送妈妈!”
“我想( ),( )!”
4、教师整理学生发言并展示
5、同学们,只要把诗歌的第一、三小节和大家作的诗放在一起,就变成了一首完整的诗,大家也成小诗人了,读读我们自己创作的诗吧!(齐读)
(五)、指导书写
从上课到现在,老师发现同学们听课认真、发言积极、书读的也棒,不知道大家写字的本领怎么样,敢展示一下吗?
1、出示“家、脚”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他的模样记在脑海里,如果记住了,就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2)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魔术师,快伸出你的右手,和他一起变个魔术吧!(课件演示书写过程)学生书空
(3)学生观察、介绍写好字的秘诀,提醒大家书写时关键要注意哪几笔。
(4)教师范写
(5)学生书写(提醒学生:头正、身直、臂开、足平)
(6)评价、指导
(7)学生再书写
(六)、总结升华
今天我们和三个小朋友一起去海边看了美丽的浪花,谈了谈自己美好的愿望, 让我们一起拥抱美丽的大自然,为实现我们的理想而努力吧!
(七)、作业:
把自己编的诗或者画的画拿给爸爸妈妈看
(八)、板书设计:
11、 看 浪 花
哗—哗—
浪花简笔画
浇庄稼 探秘 采矿
本文来源于yuwen.chazidian.com,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10、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浪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耍、痒、丫、泪、壳、篮、娃”7个字。
2.能看懂图意,学习围绕“我”、“浪花”进行观察,理解句子意思。
3.图文对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激发情感,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5.通过理解词句,结合画面促进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6.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重点
学会本课“浪、玩、笑、都、跑、唱、次、给、贝”等9个字,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学习围绕重点仔细观察图画的方法,理解句子,体会句子包含的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言揭题。
1.同学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松软的沙滩上玩耍过?(出示挂图)
2.今天我们跟着画上的小女孩一块到海边去看看金色的沙滩、美丽的浪花。
二、指导看图。
1.一边听着轻音乐,一边观察图。
2.先看图上的小女孩坐在什么地方?从她的脸上可以看出什么?她为什么这么高兴?(浪花涌上来,撞在她的小脚丫上,她觉得很好玩,所以她张开嘴,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
3.再看看她身边有些什么?篮子里装满什么?海边的贝壳、小虾真多呀!是谁把它们送上岸的呢?
4.看,海水溅起无数细小的波浪,像浪花一样,所以叫它们什么?浪花涌上沙滩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像在干什么?
5.再看看大海、天边。
6.小结:天气晴朗,景色优美。浪花,一会儿与小女孩玩耍,一会儿又为她送来贝壳、小虾,难怪她跟浪花玩得这么开心。
三、初读课文。
图文对照
1.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根据这幅图画来写的。题目是《浪花》。(板书课题)自由小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注音读两遍。注意课文中有好些字读轻声。
2.检查下列词语的读音。浪花、迈着、步子、搔痒、一会儿、捧来、装。(个别读,正音。)
3.教师领读课文或听这篇课文的录音。
4.再自由小声读课文。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四、学词学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自学探讨。
2.明确重点问题:对照图,“我”指谁?浪花是怎样走到她脚边的?浪花到她脚边干什么?听教师读一句话,看跟书上第一句话有什么不同?(浪花迈着步子,搔痒了我的小脚丫。)哪句更好?为什么?课文上的句子写出浪花很小,涌上岸的声音很轻很轻,而且小女孩觉得浪花像什么?(淘气的娃娃。)读读这句话,想想它像不像?
读读第二句,看看小女孩高兴的样子,是谁给她带来的欢乐?句子中的“它”指谁?浪花的家在哪儿?它是怎样跑回家的?小组内讨论以上问题。
3.汇报交流。师点拨,指导朗读。齐读这段,注意:“轻轻地”、“悄悄地”要读轻一些,“哗哗哗”要读得响一些。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我”来读。
5.请一位同学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数有几句话?
6.过了多久,浪花又跑来了?它这次是怎样来的?
7.看浪花这次给小女孩带来了什么?请读第二句。这句话中,哪个词讲出浪花怎样给我带来贝壳、小虾?(捧。)学一学“捧”的动作。对照图,是什么样的贝壳、小虾呢?(雪白的、青青的。)贝壳、小虾多不多?你从哪知道的?这么多的贝壳、小虾,小女孩见了高兴极了。我们读了,也和她一样感到欢乐。
11、浪花里的一滴水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交流平台
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2.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
a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b交流: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背诵《囚歌》。
4.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
四、课外书屋
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
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