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教学反思一等奖》属于教学反思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教学反思一等奖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教案八_教学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4.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观看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
2.学生简单谈感受,教师小结: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区的一个真实故事。
3.板书课题
“壮士”指什么人?(指豪壮而勇敢的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预习课文
(1)学会生字新词,从音形义三方面说说应该注意的问题。
(2)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课文是怎样描写五壮士跳崖的,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
(3)质疑。
2.交流预习收获
(1)读生字组词
(2)读读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3)注意“尸、斩、磨、罢、豪”5个字的部首。
(4)组词:
寇()晋()挥()葛()尸()
冠()普()晖()蔼()户()
崖()斩()磨()豪()屈()
涯()崭()魔()毫()掘()
(5)指名读课文,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6)质疑,解决部分疑问。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段落比较详细,哪些段落比较简略?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感情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1)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做“五壮士”?
(2)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3)读读最使你感动的句段,谈谈感受。
2.分小组学习讨论。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1)读原文。
(2)谈感受,大家补充。
(3)感情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五壮士跳崖的部分,试着背诵。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
3.总结中心。(板书:英勇顽强,勇于牺牲)
4.观看情景朗读,再次受到感染。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越多越好。
(点评:这篇精读课文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时先请学生观看电影片段,使学生受到感染,然后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为带着感情学习课文作了铺垫。通过预习和交流,使学生扎实地学好生字新词,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并在自学交流中学习质疑、解疑。第二课时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五壮士爱护群众、痛恨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最后以情景朗读结束教学,让学生久久回味。)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八,狼牙山五壮士,希望对你有帮助!
2、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教学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教案八_教学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4.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观看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
2.学生简单谈感受,教师小结: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区的一个真实故事。
3.板书课题
“壮士”指什么人?(指豪壮而勇敢的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预习课文
(1)学会生字新词,从音形义三方面说说应该注意的问题。
(2)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课文是怎样描写五壮士跳崖的,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
(3)质疑。
2.交流预习收获
(1)读生字组词
(2)读读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3)注意“尸、斩、磨、罢、豪”5个字的部首。
(4)组词:
寇()晋()挥()葛()尸()
冠()普()晖()蔼()户()
崖()斩()磨()豪()屈()
涯()崭()魔()毫()掘()
(5)指名读课文,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6)质疑,解决部分疑问。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段落比较详细,哪些段落比较简略?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感情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1)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做“五壮士”?
(2)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3)读读最使你感动的句段,谈谈感受。
2.分小组学习讨论。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1)读原文。
(2)谈感受,大家补充。
(3)感情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五壮士跳崖的部分,试着背诵。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
3.总结中心。(板书:英勇顽强,勇于牺牲)
4.观看情景朗读,再次受到感染。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越多越好。
(点评:这篇精读课文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时先请学生观看电影片段,使学生受到感染,然后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为带着感情学习课文作了铺垫。通过预习和交流,使学生扎实地学好生字新词,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并在自学交流中学习质疑、解疑。第二课时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五壮士爱护群众、痛恨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最后以情景朗读结束教学,让学生久久回味。)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八,狼牙山五壮士,希望对你有帮助!
3、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教学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教案四_教学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个“疑——思——学”的读书顺序,揭示了学生求知规律,也启示我们教师要把“疑”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去。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巧设疑问,以疑激学,让学生在疑中思,思中学,学中疑,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谈谈我是怎样运用这个“疑”字来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
(一)设疑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课文通过五壮士的英雄事迹,赞颂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和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壮烈精神。全文突出了一个“壮”字。因此,教学时可扣住这个“壮”字进行设疑。
新课伊始,在揭示课题时,让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从《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
2.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五壮士“壮”在哪里呢?(造成悬念,激发兴趣)
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急于读课文,去寻求答案。
(二)思疑
这个层次的教学是学生从分析问题过渡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思维待以发展和提高的好时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思疑解惑呢?现代认识学派认为:“教师不把学习的主要内容现成地告诉学生,而必须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去内化。”教学中,紧扣“壮”字这个疑点,抓住文中体现“壮”的语言、动作和心里活动,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分析探讨,多方品味,让学生在议中思疑,思中释疑。
1.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掩护任务的?这说明了什么?
2.五壮士是怎样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的?表观了什么?
3.准备转移时,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他们选择了哪一条?为什么?
4.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后,是怎样高喊着口号与英勇跳崖的?这表现了什么?
通过以上四个问题引导学生逐层品味,步步深入,体会五壮士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受任于危难之际的“壮志”;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的“壮行”;面对生与死两条道路抉择时的“壮举”以及宁死不屈、英勇跳崖的“壮烈”。这样,学生对五壮士“壮”的光辉形象便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三)质疑
这个层次的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课文内容和中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着眼全文,围绕“壮”字这个中心,把还存在的疑问提出来。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和点拨,主要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去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五壮士“壮”的内涵。
设疑教学,能使每位学生的学习真正指向自己的疑难处,而且疑难问题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四,狼牙山五壮士,希望对你有帮助!
4、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教学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教案六_教学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要求
1.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
2.按照提纲给课文分段,知道哪段详写哪段略写及其与中心的关系。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义,会用“斩钉截铁”“坚强不屈”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知道叙述有详有略能够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体会这一行动的动机的深刻内涵。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图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文,激发兴趣
谁听过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听“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听、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1.按生字表记准字音,记清字形。
2.通读课文,结合课文理解新词词义。不理解的查字典解决。
3.按下面的提纲给课文分段。(投影打出)
(1)接受任务。
(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3)把敌人引上绝路。
(4)顶峰歼敌。
(5)英勇跳崖。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如“悬”(xuán)、晋(jīn)。
2.字形:说说哪个易错。
如:“悬”上半部是“县”,里面两横。注意区分:“寇”与“冠”、“晋”与“普”、“尸”与“户”。
3.词义:提出不理解的,大家讨论,查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斩钉截铁:斩,砍;截,割断;形容说话做事果断不犹豫。
晋察冀:晋,山西简称。察,察哈尔地区。冀,河北简称。
4.指名读课文,按提纲说分段。
五、读熟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本课时
五壮士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却再次诱敌上了顶峰,其实就是绝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继271
续学习。
二、朗读课文,辨析文段
按分好的段指名朗读全文,读后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教师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入绝峰、攀上顶峰,英勇跳崖。)
(一)读讲第一段
1.自己读第一段,思考:五壮士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了什么任务?他们是怎样完成这个任务的?(板书:拖住敌人、痛歼敌人。)
2.读后讨论。讨论后再问:课文是怎么描写战斗场面的?
(先概括地写五壮士有计划地利用险要的地形,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是对整体的描写。然后对每个个体进行具体描写。)
问:课文是通过什么对人物进行描写的?
(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声音,抓特点进行描写)请同学们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五位壮士到此就已经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要再入绝峰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思考,并划出来。
1.读后回答,然后指名朗读。
2.再问:再入绝峰意味着什么?班长马宝玉是怎样做这个决定的?其他四位战士是怎样做的?划出重点词语:(斩钉截铁,热血沸腾。)这两个短语你是怎么理解的?说明什么?
(说明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消灭敌人,毅然作出了英勇献身的决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三、朗读课文第一、二、三段,体会五壮士的英雄壮举
四、布置作业
1.造句:斩钉截铁,坚强不屈。(注意引导)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第三课时
一、回忆上节内容,引入本课任务
指名朗读课文前三段,复习,引入本课时。
教师说:五壮士接受任务后,引敌进入狼牙山,他们英勇杀敌,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消灭敌人,为了战斗胜利,他们毅然作出了诱敌上绝峰,英勇献身的决定。那么后来情况怎样了呢?接着看第四段。
二、学习第四、五段,自己朗读
1.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
2.划出他们跳崖时的动作。从他们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毫不犹豫,个人生死完全抛到了九霄云外。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叹服。)
3.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深刻含义。
(五壮士是中国人民的代表,歌颂了五壮士在保卫祖国的伟大斗争中,英勇战斗,坚强不屈的崇高品质和英雄主义精神。)
三、总结全文
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课文记叙了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同敌人血战到底、英勇跳崖的故事。歌颂了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祖国解放,民族解放壮烈献身的崇高精神。)
四、课题引申
1.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体会中心。
2.进一步理解课题,问:课文所表现的“狼牙山五壮士”的行为之“壮”,从课文中哪几方面可以看出来?五段中哪段是详哪段是略,为什么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我们要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板书设计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六,狼牙山五壮士,希望对你有帮助!
5、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教学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教案三_教学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位英雄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组成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寇尸崖豪
3、词语解释:
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三)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教师提示:快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
板书小结:
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6)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7—10)壮烈跳崖
(四)练习朗读课文,划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3、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学重点:
1、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难点:
本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理解五壮士跳崖的举动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师板书课题,问: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让学生明确壮士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为什么把他们叫做“五壮士”?自由读全文,说说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将重点问题板书。
2、明确学习目标
(l)分小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的豪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由学习全文,默读画批: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五壮士?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
三、确定重点,小组自学
1、小组经过讨论,很快确定1——2段为学习重点。教师要根据情况做相应调整,保证每段都有小组选择。
2、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学习要求:
(l)先读一读学习的内容。
(2)抓词句,谈谈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告诉学生,主持人要根据发言情况,给组员评分,老师要根据小组学习的效率、发言情况评优秀讨论小组。
四、全班交流
在汇报时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
1、汇报由小组共同发言,充分体现小组学习的成果。
2、一个小组表达不完整,别的小组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听,也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
3、重点指导朗读的地方,要带动全班同学读。要体现以读为主。
五、教师指导重点
1、第一段
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此段略讲。
2、第二段
通过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五壮士的豪迈,此段以读带讲。可采取小组读、师生互读。让学生体会到五位战士勇敢机智、奋勇杀敌,这就是壮。
3、第三段
(1)投影填空:
(2)填完后有语气地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解决学生的提问。通过对道路的选择,体会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无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5、第四段
(1)由学生的问题入手,“为什么用石头砸?”抓住下列句子“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向敌人头上砸去。”让学生体会到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举。
(2)指导朗读
“同志们,用石头砸!”。个别读——学生评读——示范读——齐读。
指导朗读两个“带着”。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做停顿,“砸”读重音。
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6、第五段
(1)此段仍由学生的提问入手,“五壮士为什么跳崖?”找出下面句子“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模仿“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写话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填写的句子。
(3)为什么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大动地、气壮山河”?有感情地读一读。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
六、总结
1、这篇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通过分析题目,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2、五壮士跳崖后的情景怎样?人民又是怎样来纪念他们的?交流课下查阅的资料。
3、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4、总结语: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七、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附:板书设计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三,狼牙山五壮士,希望对你有帮助!
6、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教学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教案五_教学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进犯”、“奉命”、“居高临下”、“相继”、“斩钉截铁”等词语的意思,能辨析“掩护”和“保护”、“打击”和“痛击”、“屹立”和“站立”的不同含义。
3、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不惜为祖国为人民的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五段,理解几个比喻句的作用。
教学关键:教师精心设计好问题,凭借课文(文字、插图),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不惜为祖国为人民的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了解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是怎样突出重点的。
三、教学设计
教时第一教时时间课业内容1、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指导读懂学习提示。教学重、难点 揭题时通过抓住“壮士”引入课文。课前准备 中国地图 小黑板 录音 投影环节
教学过程方法与手段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一)
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1、从《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五壮士“壮”在哪里?(这个问题的讨论要充分一些,如壮的含义、什么样的人叫做壮士?)
3、初读课文,认真思考上述问题。
4、反馈:勇敢地献出生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同学们看《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除了告诉我们地点和人,还暗含着什么?看得出来吗?对比法
看地图
带着问题思考
激发兴趣
通过“战士”与“壮士”的对比,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初步感受五战士的英雄气概。(二)
抓“壮”读文,领悟大意。
1、字词反馈:指名认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后鼻音(奉、绷)、翘舌音(撤、振);多音字(着、磨)。
2、默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壮”字的段落。
3、引导自学重点段,用表解法比较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
4、在学生有所领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详略,烘托“壮”气。如第一段、第三段不是正面写五壮士勇敢精神的,可不可以删去不写,为什么?出示小黑板
出示投影
表解法
比较详略
检查落实
帮助学生掌握多音字
抓住文中体现“壮”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认真研读,深刻认识战士的光辉形象。(三)
课后小结
教时第二教时时间课业内容1、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突破重点,明确文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不惜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课前准备 中国地图 小黑板 录音 投影环节
教学过程方法与手段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一)突破重点,明确文题。
1、读文,说说课题为什么要用“五壮士”而不用“五战士”?
2、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壮”字来写的?那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刻,使你最感动?为什么?
3、通过学习、体会,你不想为我们的五壮士发出由衷的赞叹吗?
抓字解题
调动心底深处
有感而发
这是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五壮士“壮”的内涵。
(二)学习提示,理清脉络。
1、说说作者安排了那些材料,运用了什么方法。
2、反馈: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了这些材料: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3、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自然段),第三段(第3自然段),第四段(第4-6自然段),第五段(第7-10自然段)
分步板书
小标题
自由分段
充分讨论
从揣度作者安排材料的思路上去理解课文,读写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三)指导朗读
1、找出你最感动的地方自由读,想想该用什么语气?
2、同桌交流、互赏、评价。
3、指名朗读,推荐高手做示范。朗读
欣赏
评价
促进
在读中受感染和教育,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亲和力。
(四)课后小结
教时第三教时时间课业内容1、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1、巩固字词,听写词语。
2、品评朗读,总结全文。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第五段,理解几个比喻句的作用。课前准备 中国地图 小黑板 录音 投影环节
教学过程方法与手段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一)巩固字词
1、听写词语:
昂首挺胸 气壮山河 斩钉截铁 粉身碎骨
横七竖八 热血沸腾 全神贯注 坠落
2、反馈:
小黑板出示词语,同桌互批,全班小结。
可报词语、词语意思、同(近)义词、反义词……
通过这个环节来巩固字词。
(二)学习比喻句
1、找出第五段中描写战士们的几个比喻句,并用笔划下来。同桌交流,找出本体和喻体。
2、小黑板(或投影)出示比喻句,师讲解具体情况。
读、划、交流
讲解、出示范例。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三)品评总结
1、采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深刻地来感受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精神。
2、总结:《狼牙山五壮士》是以“壮”字贯穿全文,为了说明“壮士行为”,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了五步材料(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说他们是壮士是最贴切不过的。自由读、分组读、领读、指名读、齐读
通过品评朗读,让五壮士为革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展现出来。课堂板书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五,狼牙山五壮士,希望对你有帮助!
7、22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教学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22狼牙山五壮士教案一_教学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提纲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一)谈话引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板书课题
“狼牙山”在哪里?“壮士”指什么人?
二、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一)默读预习要求,联系课前预习,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二)放录音,听课文,感知课文
1.这五名战士是怎样完成任务的?结果怎样?我们一起听录音。
2.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3.课题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他们的精神?什么精神?
(三)自学课文
1.投影表示自学要求,指名读。
2.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练习说段意。
5.学生自学课文。
6.分小组学习,讨论重点词语和分段情况,练习说段意。
7.交流学习情况。
8.指名读准生字的字音。
9.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10.画出你认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11.分段,说段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指名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哪些段落写得详,哪些段落写得简略。
三、质疑问难
四、作业: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段落比较详细?哪些段落比较简略?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为“五壮士?
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三)自读课文,讨论交流
(四)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1.五位壮士的勇敢和壮烈表现在他们引敌上山、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上。
(1)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2)找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词句,从他们不同的神态和动作你感到了什么?
(3)同学们带着满腔的仇恨,一起朗读课文。
2.课文的第三段也表现了五壮士的勇敢和壮烈。
(1)讨论回答:他们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3)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课文的第四段写五壮士在峰顶歼敌,没有了子弹,他们就用石头砸,更表现了他们的勇敢和壮烈。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分层
(2)在峰顶歼敌是从几方面来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五壮士最后英勇跳崖,这是多么悲壮啊!
(1)哪些词语表现了五壮士的英勇悲壮?
(2)讨论回答:说说“屹立“的意思。
五壮士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为什么说“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三、质疑问难
四、作业
朗读课文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2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一,狼牙山五壮士,希望对你有帮助!
8、22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教学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22狼牙山五壮士教案二_教学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认识10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任务、大吼、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① 课前搜集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
②有条件的地区可听取抗日老英雄的报告。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八年。这八年,我中华大地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
2、 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3、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板书:《狼牙山五壮士》
4、请大家注意“壮”字的写法,注意和“状”区别。“壮”可以怎样组词?
(壮烈、雄壮、壮举、气壮山河)
是啊,同学们!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2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二,狼牙山五壮士,希望对你有帮助!
9、狼牙山五壮士教案(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教案九(第二课时)_教学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了解五壮士的英勇豪迈,体会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2、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运用“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的读书方法练习朗读课文第四、五段,边读边体会词句的意思。
3、带着对五壮士无限崇敬之情,重音鲜明、节奏有变地有感情朗读课文第四、五段,提高朗读水平。
4、熟读成诵,能背诵课文第五段。
二、教具准备:
幻灯片、录音机、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上节课上,有好多同学要求老师讲一些革命英雄的故事。看得出我们这些同学爱学习、爱了解,这是非常可贵的。不知道,同学们自己都知道哪些革命英雄的故事?(指名说)
好了,刚才同学们讲了不少故事,不难看出,我们这个集体是一个勤奋好学的集体。其实,学知识,我们就要像刚才这些同学一样,平时注意多读课外书籍,多注意积累,这样才能多长见识。那么有时间,老师再和同学们讲一讲我了解的革命故事。
㈠、复习巩固,简笔画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写课题,同上节课一样,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拿出笔来和老师一起写。(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看写得怎样?别人都说,顾老师的字写得很好,但是你们知道吗?
顾老师写出这么好的字可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我都是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地写。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五位壮士胜利完成掩护任务,正准备转移。此时,它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通向连队主力方向的路,走这条路可以很快地追上连队,可是敌人却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绝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么,究竟走哪条路呢?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马宝玉的身后,把敌人引上了绝路。(简笔画)到了狼牙山顶峰,五位壮士是怎样英勇歼敌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学习课文第四段和第五段。
㈡、学习第四段,以情促读,总结读法
1、先请同学们初读课文第四段,一边读,一边想象五壮士在狼牙山顶峰歼敌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出示读书方法:初读想象画面)
2、学语文,就是要好好读书,边读边想想画面。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把这一段话再读一遍,其他的同学闭上眼,静下心来,想一想,你脑海里浮现出五壮士怎样的形象?
3、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五壮士用石头砸敌人那种英勇豪迈的样子了吗?对了,只要你能想出当时的情景,你就能把书读好。不信,这次你再读一读这段话,肯定能读好。
4、下面,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再朗读一遍,然后告诉同学们,你读到哪些地方最感动,可以把最受感动的句子划出来好好地品读品读,体会体会感情。(出示读书方法:品读体会感情)
5、指名读感动处。
划的和这位同学一样的请举手。出示:“他刚要拧开盖子……同志们!用石头砸!”
指导朗读: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把你读好这句话的成功经验给大家说说?(指名回答,并再读)
教师指导:同学们,你们瞧!烧杀抢虐、无恶不作的敌人这时正攀着山壁爬了上来,现在你就是班长马宝玉,面对着这样的情景,你怎么读?谁来试试。
自由读(教师穿插: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到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同学们想读这句话吗?
把这句话读给你的同学听一听。齐读
6、还有哪些感动的地方?
出示“马宝玉嗖地一声……扔向敌人。”
①、还有那一位同学想读这句话。这么一读,你读出了什么?
②、此时,班长马宝玉,把对敌人的仇恨全部寄托在这颗手榴弹上,他的面前一大群敌人扑上来了,现在你做着动作再读一读这句话。
③、指名上台做动作读。同学们,你们看刚才这位同学是怎样拧盖子的。对了,这个动作就叫做“拧”。上节课有一位同学不明白什么叫“拧开”,现在明白了吧!
④、齐读。经过这么一读,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7、这一段主要讲了五壮士顶峰歼敌,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五位战士无限崇敬之情,带着五位战士坚强不屈,仇视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课文第四段,把五壮士的情给读出来。
8、总结读法:
学完第四段,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通过读来理解这一段的?
(“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
㈢、学习第五段,运用读法,读中感悟
1、运用读书方法读一读课文第五段。
2、指名读读感动之处。
3、刚才,同学们找出的语句都是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情景,实际上五壮士英勇跳崖前的神态和动作更为感人。不信,你们读一读这几句话。
出示:“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4、同学们,这幅画面就是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感人情景。上节课,有一位同学提出不明白什么叫“屹立”。请同学们对照这幅图,你心里感觉到“屹立”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他们昂首挺胸,神态自若,显示出一副坚定不可动摇的样子)对了,只要你心里明白就行了。下面,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几句话。
教师指导:五位壮士望着山下已安全转移的群众和战友,对他们充满了无限深情。请同学们带着深情好好地读一读前面这句话。(指名读)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读一读后面一句话。敌人啊,敌人,你们已经上当了,我们的群众和连队都已经安全转移了。瞧,你们还在向上爬,你们真可笑。五壮壮士充满了对失败者的轻蔑。读这句话要读出对敌人的蔑视。读一读。(指名读)
5、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图边读一读第五段,从脑中想一想当时五壮士是怎样英勇跳崖的?
6、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学生接读),所以课文结尾说──(学生接读)
7、读了这句话,你们知道是什么“气壮山河”、“惊天动地”呢?(指名说)对了,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五壮士的口号声,能读出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吗?
8、这一段主要讲了五壮士英勇跳崖(板书)有许多地方描写的很感人,如何把它给读出来呢?
刚才同学们都做了尝试,下面让我们再回到那硝烟迷漫的战斗场面,一起去感觉五壮士英勇跳崖的豪迈场面。(放音乐,出示挂图)
9、五壮士虽然跳下了万丈悬崖,但是他们奋勇歼敌,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他们那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同学们,让我们再去读一读第五段,再去细细地体会体会五壮士坚强不屈,英勇豪迈的伟大精神吧!
10、五位壮士英勇地跳下了山崖,同学们你们想对五位壮士说些心里话吗?想说些什么?(指名回答)看得出同学们的心情非常复杂,想通过朗读把自己的心情给表现出来吗?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吧!让我们带着对五壮壮士无限崇敬之情,带着对敌人无比痛恨之情一起朗读课文第五段。(生读,音乐起)
11、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12、这一段,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我想一定有人熟读成诵,也就是说能背下来了吧?是不是不相信自己?自己背背试试,这么感人的文章,该背下来。(学生练背)
13、指名背诵。
㈣、回应目标,总结全课
1、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了解了五壮士痛歼敌寇,英雄跳崖的经过。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还学会了“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这种读书方法,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运用这种方法去读书。
2、布置作业:课后,请同学们将这篇课文再好好地读一读。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九第二课时,狼牙山五壮士,希望对你有帮助!
10、狼牙山五壮士教案(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教案十(第二课时)_教学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内容和教时安排:
1、第一教时: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并学习理解课文的前三部分。
2、第二教时:理解课文四、五两部分,紧扣壮字,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五壮士的英勇豪迈,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崇敬之情。
3、第三教时:检查背诵情况,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并体会课文的详略安排。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四、五两部分,了解狼牙山五壮士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英雄事迹,学习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紧扣壮字,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五壮士的壮言、壮行、壮志,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
3、尝试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设想:
1、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本课我设计了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使情感升华。
2、重视自主学习,激发主体潜能。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让学生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3、鼓励大胆质疑,启发合理想象。
⑴让学生在读书中质疑,在读书中解疑,师生交流共同解疑。
⑵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一句,我设计了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想想看,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此时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从而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前三部分,谁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说,师相机画悬崖图;板书:接受任务、歼敌诱敌、引上绝路;涂红课题中的壮字。)
二、引导归纳学习目标:
三、自学讨论,理解课文:
㈠、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1:五壮士顶峰歼敌的场面),可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也可以谈谈你看了录像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说师相机板书:顶峰歼敌)
㈡课文又是怎么描述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的四、五两部分。
(出示自学提示,女同学读:
自学课文四、五两部分:
1.划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在自学的过程中,能独立完成的,就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学生自学、讨论)
㈢检查自学情况:
1、告诉老师,哪些语句让你最受感动?
a.说说看,为什么这些语句让你深受感动?
b.自由品读,体味这些语句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
c.同桌对读;师范读后让学生评点;生齐读。
d.师小结:刚才我们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2、还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吗?提出来让大家帮你。
a.学生质疑。
b.学生解疑。
c.播放录像2: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感人场面,(重点理解词语: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理解五壮士完成任务后选择跳崖的原因。)(师相机板书:英勇跳崖)
3、理解得真棒!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坚强不屈的),正如课文结尾所说的--(生齐读最后一节)
4、是呀,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全体起立,向这些可敬的英雄们行一个庄严的队礼!(生行礼)让我们捧起书本,再次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敌人的仇恨、对英雄的敬佩都融入我们饱含激情的诵读吧!(生齐读第五部分课文,会背诵的可试着背一背。)
四、总结谈话:
狼牙山五壮士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人民永远怀念为国献身的英雄们!
五、课堂练笔:
请同学们照例拿出摘抄本,把本课的好词好句积累下来。
六、自由作业:
学了课文,你们回去想做什么?(生自由说)
你们的想法都很好,喜欢哪项就做哪项,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十第二课时,狼牙山五壮士,希望对你有帮助!
11、狼牙山五壮士教案(第二课时,附点评)教学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教案十一(第二课时,附点评)_教学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讨论,认识五壮士在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英勇豪迈,体会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2.带着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重音鲜明、节奏有变化地朗读课文四、五段,提高朗读水平。
3.了解四、五段课文是通过详写五壮士的神情、动作、语盲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迈的。
4.理解巩固课文的重点词语,进行句子训练。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宇词,复习导入。
1.师:昨天老师告诉大家,今天这一节课一开始要检查字词,给大家一分钟,再读读记记课后第四题的词语,并复习一下重点词的意思。
2.师主持检测:
①听写:崎岖山涧横七竖八
②看意思写词语:斩钉截铁居高临下
3.学生自批、订正,师反馈。
4.师:上节课,我们还给课文分了段,课文分五段。这五段中写得比较详细的是哪三段?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四、五段,研究一个问题:第四、五段课文中,五壮士的英勇豪迈表现在哪里?是怎样写详细、写具体的,用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读出五壮士的英勇豪壮。
二、学第四段,以情促练。
1.(生自由读4、6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中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他们在顶峰是怎样英勇歼敌的?
2.师:他们就是这样,在顶峰英勇歼敌,与敌人血战到底。在顶峰歼敌的战斗中,写得最详细的、五壮士最令你感动的举动是什么?(石头砸)
3.(出示幻灯)这幅插图描绘的就是五壮士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壮烈一幕。第五节中,哪部分内容是描绘这幅插图的。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括出来。
4.(生自由读括号中的内容)思考:课文是怎样把“石头砸”写详细的?哪些词句令你感动?
(交流)①猛地举起
②“同志们,用石头砸!”
(个别读→评(大声、重音)→师范读一齐读)
③句子对比;
(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
(2)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
(自由读→比较不同→书上为什么用第一句)
④师: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把一块块磨盘大的石头猛地举起,狠狠地砸向敌人。此时,他们的决心是什么?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什么?
⑤师:想到这一切,怒火在他们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最原始的武器--石头,向敌人讨还血债,与敌人血战到底。这句句子用上两个“带着”,不仅把石头写活了,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五壮士的英勇豪壮。
⑥指导朗读;自由读→个别读→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作停顿,“砸”念重音)→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三、学第五段,以练激情。
1.(师配乐范读)思考:第五段中,最能体现五壮士英勇豪壮的一幕指的是什么?
2.师;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读读第五段,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师: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模仿“石头像……带着……带着……”这句话,从课文中找依据,用“带着……带着……”试写一句话。
4.(汇报交流)
①“胜利的喜悦”:从哪儿体会到的?(齐读)五壮士知道自己将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要露出胜利的喜悦?(再读:轻缓、带着眷恋)
②“对敌人的憎恨”:从哪儿体会到的?为什么砸枪?是砸自己的枪吗?
(朗读:“砸碎”重读)喊口号(有力,末字处长)
③除了这两个“带着”,还有别的吗?课文是怎样详写五壮士跳崖的?(理解“相继”)五壮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什么能昂首挺胸,像冲锋一样,相继跳崖?(相信抗战一定会胜利——“抗战必胜的信心”)(朗读:注意重读)
5.学生校正、修改,并有感情地读自己写的句子。
6.师: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的,所以课文结尾说——(学生接读)(指导朗读;高昂,读出“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气魄)
四、回应目标,总结全课。
1.学到这儿,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课文是怎样写详细的,大家明白了吗?
课文是抓住了五壮士的动作、语言、神态,详写“用石头砸”和“英勇跳崖”,以此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壮(板书),以此来证明这五位战士是壮士。
2.下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为什么这三段要写得详细。现在,让我们全体起立,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段;(生读)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历史,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教案述评
虞大明老师是浙江省省级教坛新秀,以上教案荣获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武优胜奖。
《狼牙山五壮士)是情感型课文。教此类课文,既忌在故事情节上打转,空泛地进行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又忌脱离课文情感线,搞分割式的。“语言训练”,肢解课文。虞大明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是成功的。他教学的主要特色就是“务实”、“共振”。
虞老师以务实的态度设计教学,采用自主参与、读写结合等训练策略,努力展现训练过程,以情促练,以练激情,达到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互涵共振。
虞老师以务实的态度设计教学。他不追求形式的完美,不硬在40分钟内塞进课文的全部内容。他据40分钟课时,选择四、五两段为适度容量,力求扎实展现语肓训练过程。全课只“研究一个问题:四、五段中,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课文是怎样详细具体写的”?把时间留给语言训练的评价——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水平和方式去“读读、想想、划划、说说、写写”。
他教风朴实,不追求轰动的剧场效应,不专为听课专家和老师设计环节,洗刷“观摩课气味”,实实在在上课。上课伊始学生就打开课本,读书准备生字词,第一项语言训练就是朴朴实实的新词听写和看意思写词,让所有学生都投入训练。他不制造课堂上无休止的“一片小树林”般的举手,不安排尖子学生“超水平”的学习前就有的思维成果显示,不让学生只做听众和陪客,只动口不动手的“君子”。40分钟的教学,学生的个体自由读、个别读、齐读、朗读、默读、表情读占15分钟以上。课上学生动笔划找、听写字词、试写句子及校正修改占10分钟。这种面大量足、有一定训练质量的课内作业,为当前阅读观摩课,特别是高年级教学所罕见,确实开了一个甲读写结合,讲练结合,务实高效训练“的好头。
虞老师务实的态度是为了达到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的互涵共振。为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借助精心设计的电教媒体,努力创设与课文一致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入境动情,提高语盲训练质量。
他借助放大的彩色灯片,直观地再现五壮士用石头猛砸敌人的动人瞬间,他自行精心剪辑的配乐录音带,加上准确的神态姿势,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渲染了五壮士悲壮跳崖的感人一幕。音乐、画面、语言、神情和谐顺利地营造出与{狼牙山五壮士》相匹配的课堂气氛。学生入境动情了。他们会为“猛地举起”石头的动作而感动;会从“同志们,用石头砸”中悟到“五壮士要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会从“喜悦”、“昂首挺胸”、“像冲锋”、“砸碎”等这些词语里体会到五壮士壮丽的内心世界,英勇豪迈的壮士气概。学生入境动情了、心口一致、表情朗读的训练才会有效,才会既训练学生语感,记忆积累语言,又发挥情感熏陶作用,加快儿童情感升华的过程。以情促练,学生知道“石头像雹子一样……”写出了“五壮士的仇恨和决心,写得具体生动,读起来也很有劲”;知道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去”要读重音;这重点句群的朗读才训练到位,这五壮士跳崖的一幕才读得出英雄们的壮烈豪迈、气壮山河的精神。
虞老师创设情景以情促练。他又凭借学生动情的言训练,巩固和升华儿童情感,以练激情,扩大语言训练的施育作用。当孩子在尝试填写“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______,带着_____,昂首挺胸,相继跳崖”之后,在比较讨论之后,学生理解了五壮士英勇豪迈后,虞老师没有止步。他安排了学生自己修改作业,并读出自己的感情来。让学生在反馈矫正中,不仅掌握新的句式,深入了解五壮士跳崖时感人的内心世界,还借当众朗读自己的作业,渲泄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虞老师并没有脱离课文作大段的生发总结,而是让全体学生起立,再次由学生表情朗读第五段,以读作结,以读促情。
务实的设计、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共振是虞老师《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的特色,也是最成功之处。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十一第二课时,附点评,狼牙山五壮士,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