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一等奖

《《丑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反思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丑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一等奖

1、《丑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一等奖

经过两轮试讲,对《丑菊》这课的把握越来越准确、熟练,教学效果也越来越理想。但仍有很多值得细致琢磨和推敲改进的地方。

1、导入:学生不知道描写菊花的诗句,只有一个同学能背诵出一句,而且不熟练。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马上教给学生适当的几句诗,不但可以引入新课,同时也是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2、汇报第2自然段:教师问的问题太碎,所以纠缠时间过多。完全可以一句带出“丑菊起初什么样,长了几天什么样,等了几天又是什么样?”学生就可以很快地有序地把握内容。

3、在让学生评读这段时,学生说出来了一些词应该重读,如“绿绿”“金黄金黄的”“一层又一层”。教师应该给与写法上的点拨总结,“这些描写丑菊颜色、形态的词应该读得突出些”。这样,既可以进行朗读的指导,又让学生体会写法的精妙。

4、读写结合:在一个学生汇报时,老师不能只针对这一个学生进行指导,而置其他学生于不顾,要让其他学生参与其中,评一评哪说得好,哪可以怎么修改。这样就可以做到在指导一个学生的同时,培养整体学生的思辩能力。

5、既然设计文章的第2段为读写结合的重点设计,那么,其它段就要以读代讲,处理的再淡些,才能突出重点。

6、结尾:首先应该尊重文本,“名”的意思就是名字、名声,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引申为名誉、地位、外表等。学生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也不要讲得过多,小组内议一议,指名两三个学生汇报即可,还是以朗读的形式来理解感悟。

总体看来,存在两方面问题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改进。一是引导的便捷,教师要巧妙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提出的问题要明确简练,引导学生的语言要尽可能的便捷,不但规范教师的教学语言,还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课堂容量和教学效率。

二是培养孩子倾听思辩,不能只是一对一的指导,而是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使他们不至于无事可做,教师要逐渐培养他们倾听的好习惯和善于思辩的能力,课堂上不仅有师生对话,还要有生生对话,这样课堂才能有互动,指导面积也会扩大,这又是一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极佳途径。

中山区桃源小学

杨笛

资料提供者:

2、《丑菊》教学反思教案教学设计

经过两轮试讲,对《丑菊》这课的把握越来越准确、熟练,教学效果也越来越理想。但仍有很多值得细致琢磨和推敲改进的地方。

1、导入:学生不知道描写菊花的诗句,只有一个同学能背诵出一句,而且不熟练。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马上教给学生适当的几句诗,不但可以引入新课,同时也是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2、汇报第2自然段:教师问的问题太碎,所以纠缠时间过多。完全可以一句带出“丑菊起初什么样,长了几天什么样,等了几天又是什么样?”学生就可以很快地有序地把握内容。

3、在让学生评读这段时,学生说出来了一些词应该重读,如“绿绿”“金黄金黄的”“一层又一层”。教师应该给与写法上的点拨总结,“这些描写丑菊颜色、形态的词应该读得突出些”。这样,既可以进行朗读的指导,又让学生体会写法的精妙。

4、读写结合:在一个学生汇报时,老师不能只针对这一个学生进行指导,而置其他学生于不顾,要让其他学生参与其中,评一评哪说得好,哪可以怎么修改。这样就可以做到在指导一个学生的同时,培养整体学生的思辩能力。

5、既然设计文章的第2段为读写结合的重点设计,那么,其它段就要以读代讲,处理的再淡些,才能突出重点。

6、结尾:首先应该尊重文本,“名”的意思就是名字、名声,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引申为名誉、地位、外表等。学生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也不要讲得过多,小组内议一议,指名两三个学生汇报即可,还是以朗读的形式来理解感悟。

总体看来,存在两方面问题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改进。一是引导的便捷,教师要巧妙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提出的问题要明确简练,引导学生的语言要尽可能的便捷,不但规范教师的教学语言,还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课堂容量和教学效率。

二是培养孩子倾听思辩,不能只是一对一的指导,而是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使他们不至于无事可做,教师要逐渐培养他们倾听的好习惯和善于思辩的能力,课堂上不仅有师生对话,还要有生生对话,这样课堂才能有互动,指导面积也会扩大,这又是一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极佳途径。

中山区桃源小学

杨笛

资料提供者:

3、《丑菊》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本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寓理于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丑菊形态和习性的描写,告诉人们,“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从而说明在人间事物中,有不少东西往往名与实并不相符:有的名字虽丑,却有着真善美的内在;有的名字虽美,却徒有虚名、有名无实。做人也是如此,“名可以丑,但是一定要美”。

课文围绕丑菊,先写种丑菊、盼开花;再写丑菊打苞、开花,作者赏丑菊;最后写议丑菊。内容的安排条理清晰,主次分明,重点写赏丑菊,写了丑菊开花时颜色和形态的特点。议丑菊部分则揭示了丑菊的品格特征,凸显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在表达上,这篇课文除了具有与《落花生》相同的寓理于物、主次分明的特点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色——作者对丑菊的情感贯穿全文::先是盼开花,花不开始“我气得真想把它拔了”;接着,丑菊打苞“我高兴极了”;而后满心喜悦地“欣赏”丑菊与众不同之美;最后为有人给丑菊取了这样的“恶名”而忿忿不平,“觉得那人太不公平了”。随着作者对丑菊先抑后扬的感情变化,课文的主旨也逐步明朗。课文主次分明。作者把赏丑菊写得非常具体,既写了花苞的样子,又写了丑菊逐渐开放时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而对丑菊到丑菊开花前的情况和对丑菊的议论写得比较简略。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分清课文的主次。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按生长顺序把植物描绘具体的写作方法。

3、联系课文、生活实际理解从丑菊身上的得到启发,学习正确的看待事物的方法,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对思想内容的理解,继续进行重点训练项目“分清文章的主次”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课外阅读、生活实际,体会“名可以丑,但是一定要美”。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以描写菊花的词句导入,描绘菊花的美丽,从而与题目中的“丑”字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授新

1、直接切入文章重点:读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丑菊的样子和特点,批划下来,多读几遍,然后再跟组内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2、汇报时,学生都能找到相关语句。要让学生首先感知文本内容即写了什么,“起初”丑菊什么样,“长了几天”什么样,“又等了几天”什么样。

3、生练读,试读出丑菊的娇小、美丽。

4、通过评读,让学生赏析作者写法的精妙,同时也是朗读指导。

5、学习作者按植物生长顺序描写的方法,读写结合,仿写一种植物。先由师示范,再在组内练说,然后汇报,师指导。

6、带着对写法的感悟,再读课文,使生在更深程度上理解感悟丑菊的美丽。

7、学习文章第3自然段,了解丑菊夜晚、白天的不同特点,以读代讲,感悟丑菊的神奇、可爱以及作者对其的欣赏之情。

8、了解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开头的“种丑菊”和结尾的“议丑菊”。

9、练习课文内容、课外阅读、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思想上的升华,体会作者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三、梳理

分清文章主次,把握文章重点。

四、积累

读写结合,落笔训练。

五、板书 丑菊

种丑菊

起初

赏丑菊 长了几天

又等了几天

议丑菊 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

资料提供者:

4、主动探究,悟情明理《丑菊》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丑菊》是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寓理于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丑菊形态度和习性的描写,告诉人们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从而说明,在人间事物中,有不少东西往往名与实并不相符。做人也是如此,“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

课文围绕丑菊,先写种丑菊、盼开花;再写丑菊打苞、开花,作者赏丑菊;最后写议丑菊。条理清晰,主次分明,重点写了赏丑菊,开花时的颜色和形态。议丑菊部分提示了丑菊的品格特征,凸显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在表达上,这篇课文除了具有与《落花生》相同的寓理于物、主次分明的特征外,还有一个明显特色——作者对丑菊的情感贯穿全文。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分清文章的主次”。通过对前一篇《落花生》的学习,学生对理清文章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本课的教学,要在上一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清文章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紧扣训练重点展开教学。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清自悟,生动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四年级学生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个理想目标,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的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悟情明理。

4.教学模式——主动探究式教学(自己的实验模式)

模式流程

创设情境

主动参与

各抒己见

情感教育

激趣引题

合作探究

全班交流

陶冶情操

教法

引导学生

指导学生

培养学生

教育学生

主动参与

掌握知识

语言表达

内化情感

学法

整体感知

以读为主

全班交流

深化理解

了解大意

主动探究

转换迁移

陶冶情操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主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丑菊得到启发,学习正确看待事物的方法,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清文章主次”的训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这句话所蕴含的做人的道理。

2.体会本文以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题

(赏析菊花CD片)这是什么花?对于菊花大家了解多少呢?(汇报资料)有这样一种菊花大家知道吗?(板书“丑菊”),想了解它吗?让我们一同走近丑菊,好吗?

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1.课前大家都做了预习,谁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自由读文,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生词,然后在小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

请做好记录。

有没有不懂的词?(先由学生解释,学生解决不了,老师再解释;读词练习:恶名、究竟、沉睡、庆幸、合拢、相符)

3.早就听说同学们的朗读能力强,我想欣赏欣赏,行吗?谁愿意读文(可推荐),要求:准确、流利。(读后纠正错误,评价、打分,注意

夹jia

拔一拔

﹤)

4.请同学们自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作者眼中的丑菊是什么样的,课文哪些地方表达了作者对丑菊的感情?

2)联系自己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3)在写法上,你从《落花生》一课和本课中学到了什么?

(大家的归纳、概括能力可真强),我给大家加个小问题行吗?

4)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分清文章的主次”,我的问题是:仿照《落花生》一课,按课文叙述的内容填空:种丑菊

),并说一说,哪部分是主要内容,哪部分是次要内容?

5.请同学们带着这4个问题,用你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课文(充分的自学时间)。

注意:边读边画边批注,不懂的地方打上“?”。

6.小组交流(师生参与)。

三、各抒己见,全班交流

每组选代表回答问题,师适时点拔、训练。

第1个问题:

1.金黄金黄(ABAB),懒洋洋(ABB),谁还能说出这样的词?

2.比喻句——“最让我欣赏的是……”写出了丑菊的动态美,谁能有感情地朗读?

在这个比喻句中“用什么来比喻什么呢?”(把什么比作什么呢?),你还能说一句话,用上比喻的修辞方法吗?

3.拟人句——“它偏偏……睡大觉”。你还能说一句拟人句吗?

4.作者在养“丑菊”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变化怎样?

先是盼开花,花不开时“我气得真想把它拔了。”

接着,花打苞,“我高兴极了”。

而后,满心喜悦地“欣赏”丑菊与众不同之美。

最后,为有人给丑菊起了这样的“恶名”而忿忿不平,“觉得那人太不公平了”——先抑后扬。

5.通过想象画出丑菊的样子,再出示丑菊。

第2个问题:

1.启发:1)做事要有耐心、恒心。

2)不能只听别人说,还要动手实践。

3)看事物不能只看外表,还要看内在,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

2.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一观点?

1)出示字条“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2名同学读)

2)谁还能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这句话写得多好啊!我们把它作为名人名言记下来好吗?谁记住了?

4)署名怎么写呢?(“丑菊”、班级名……)

5)谁能把署名写在黑板上(推荐写字好的)。

6)谁还知道哪些与这条名人名言表达意思相近的名言或佳句呢?(鼓励、评价)

7)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或事物的名与实不相符呢?(对学生的思想及时指导,例“敲钟人”、反例)

第3个问题:

1.植物写出特点。

2.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3.修辞方法。

4.借物喻理。

第4个问题:

种丑菊——(赏丑菊)——(议丑菊)

1.你概括得真好,能介绍一下方法吗?

2.作者重点写赏丑菊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丑菊不丑,而且美丽、可爱)、(以上部分适时进行情感教育,陶冶情操)这篇课文,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是啊,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作者不但为丑菊有如此的恶名而忿忿不平,而且写出了丑菊的美。同学们还想不想读这篇文章?

1.要求:不但准确、流利,还要有感情。

2.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呢?

①自然段

好奇、生气

②自然段

高兴、惊喜、赞美

③自然段

赞美、欣赏

④自然段

打抱不平、申张正义、讲道理

3.可以读自己喜欢的一段、一句(师生互评)。

4.分4组,朗读比赛。

5.小记者采访听课教师,评出冠军。

6.

即兴演讲《我心目中的丑菊》

作业:练笔

1.借物喻理的写法要抓住事物的某方面特点来表达某种品质,以下几种事物应抓住哪些特点,表现哪种品质呢》

粉笔

梅花

蜡烛

荷花

2.选择性作业(任选其一)

1)向爸爸妈妈或其他亲人、朋友介绍丑菊,并同他们聊聊,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事物、哪些人的名与实是不相符的?

2)把读文后的感受写在日记本上。

教师总结:

1.送条幅。

2.忠心希望大家做一个“名美、实更美”的人。

主动探究,悟情明理

—《丑菊》教学设计

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马圈子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

尚德利

2008年3月

5、《丑菊》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板书“菊”)同学们都见过菊花吧,菊花美吗?你能用哪些美妙语句来描绘一下呢?

生:菊花大部分是黄色的,还有粉色、桔红色等等。

师:你描绘的是菊花的颜色。

生:菊花像绣球。

师:这是描写菊花的形态。

……

师:有没有描写菊花的诗句呢?

生:“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罗边色,罗寒宅里香。”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软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师:可见菊花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那么的清丽雅致。可是在菊花众多品种中,有一种叫做“丑菊”(板书:丑)。你们想不想知道丑菊到底是什么样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8课,齐读课题。

生:《丑菊》。

二、授新

师:读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丑菊的样子和特点,批划下来,多读几遍;然后再跟组内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生自读自悟,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文中有哪些描写丑菊样子和特点的语句?

生:“起初,……娇小、美丽。”

师:这段是些什么的?

生:丑菊生长开花的样子。

师:能不能说具体点,丑菊刚长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生:“起初,叶子中夹了个绿绿的花苞,非常小,只有绿豆那么大。”作者写了丑菊起初时的颜色“绿绿的花苞”和它的大小“只有绿豆那么大”。

师:(板书:起初)作者是从颜色和形态两个方面写丑菊起初的样子的。那么,长了几天,丑菊是什么样子的?

生:“长了几天,花苞就透出了一点黄色,这时,已有黄豆大小。”

师:(板书:长了几天)“我又耐心地等了几天”,这时丑菊又是什么样?

生:“我又耐心地等了几天,花儿终于开了,颜色金黄金黄的,几十片花瓣展开一层又一层,虽然只有铜钱大小,却显出了它的娇小、美丽。”

师:(板书:又等了几天)丑菊这么娇小、美丽,你能不能读出来这种感觉?练习读读。

生自己练读。

师指读一生。

师:谁来评评她读的怎么样?

生:总体看来感情比较好。但有的词,如“绿绿的花苞”中的“绿绿”还应该再读重些。

师:(范读,重读“绿绿”“绿豆”“一点黄色”“黄豆”“终于”“金黄金黄的”“一层又一层”“铜钱”)再练练。

生再练读。

师指读一个读得更好的生。

师:丑菊这么娇小、美丽,作者是怎么写的?按什么顺序?

生:时间顺序。

师:还可以说是什么顺序更准确?

生:丑菊的生长顺序。

师:作者按植物的生长顺序,把丑菊生长的不同阶段的样子描绘的那么具体生动。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描写一种植物。比如,现在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柳树发芽了,迎春花开花了。老师想写柳树:起初,柳枝上长满了小芽,有米粒那么大,嫩绿嫩绿的;长了几天,嫩芽长成小叶片,像美丽的少女展露她娇羞的笑容;又过了些日子,叶片长大了,就像一片片绿色的火焰在枝头跳跃舞动,一阵风拂过,柳枝翩翩起舞,让我不由的想起贺知章的一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也按照生长的顺序,从颜色、形态等方面描绘柳树的样子,还用了拟人句、比喻句,而且恰当引用诗句。下面,也请你们选择一种植物,按照它的生长顺序描绘一下,小组内议一议。

生组内商议,师巡视指导。

生:我写的是梅花。起初,叶子中夹了个绿绿的花苞,非常小,只有芝麻那么大……

师:“芝麻”?太小了,不准确,可以换成什么?

生:“绿豆”。长了几天,花苞就透出了一点粉红,就像少女慢慢地打开笑脸……

师:“打开”?换成“绽开”是不是更准确、更生动?

生:又过了些日子,梅花绽放得更大了……

师:换成“梅花的笑容绽放得更加灿烂”是不是更美?

生:让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

师:很好,从颜色、形态等不同方面来写梅花,还用了比喻、拟人修辞,而且恰当引用诗句。谁还能说说你写什么植物?

生:(略,说得更完整、通顺、生动)

师:看来同学们都领悟到作者写法的精妙,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以及对丑菊的喜爱之情,再来美美地读读这段。

生自读。

师:文中还有哪些描写丑菊样子和特点的语句?

生:“最让我欣赏的是……‘假葵花’呢!”

师:这段写的是什么?

生:丑菊开花时晚上的样子和白天的样子。

师:(板书:夜晚 白天)晚上什么样?白天什么样?

生:“到了夜晚,几层花瓣像收伞似的自动合拢”。

生:“白天,花瓣又像撑伞似的张开,而且花心一直迎着太阳,跟着太阳转。”

师:多神奇的花呀!我们平常见到的花虽然美丽,但都是静止不动的,而丑菊却可以像收伞、撑伞似的合拢、张开,而且跟着太阳转动,真是太奇妙、太可爱了!难怪作者这么欣赏!让我们也带着这种欣赏的感情,读出丑菊的神奇、可爱。

生自己练读。

师指读一生。

师:丑菊这么娇小美丽又神奇可爱,作者除了对它的样子和形态进行描写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生:“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我气得真想把它拔了。”

师:这段些什么?

生:作者种丑菊,盼着它开花,但它总不开。

师:作者这么盼望丑菊开花,而它偏偏不开,所以作者“气得真想把它拔了”。你读出这种语气了吗?谁来试试?

师指读一生。

师: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

生:“是谁给它起名……实一定要美。”这段写了,作者从丑菊身上总结了一个做人的道理。

师:什么道理?

生:“人间事物中,有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

师:“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名”指的是什么?

生:名声。

师:仅仅指名声吗?

生:还指外表、地位等。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可以练习课文内容谈,可以练习课外阅读,还可以练习生活中的、身边的事物或人来谈。

生:我联系学过的课文《落花生》,花生虽然外壳粗糙,但它味道好、可以榨油,最可贵之处是它不像苹果、石榴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而是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挖起来才知道。

师:所以?

生:所以,我们要做有实用价值的人,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

师:能练习我们学过的课文来谈,非常好!

生:我联系课外阅读《胡萝卜》……(略)

生:我联系生活,我们平时吃的大蒜……(略)

师:有没有练习我们周围的人谈谈?

生:老师……(略)

生:清洁工人……(略)

师:所以,我们要像丑菊那样,虽然不一定有出众的外表、华丽的服饰,但我们一定要做有内在价值、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带着这种深刻的感悟,再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

三、梳理

师:(看板书)课文围绕丑菊,先写了种丑菊,又写了赏丑菊,最后写议丑菊,哪部分是重点?

生:赏丑菊。

师:可见这篇课文主次非常分明。

四、积累

练笔:按照生长的顺序,写一种植物,描绘具体。

资料提供者:

6、《丑菊》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本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寓理于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丑菊形态和习性的描写,告诉人们,“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从而说明在人间事物中,有不少东西往往名与实并不相符:有的名字虽丑,却有着真善美的内在;有的名字虽美,却徒有虚名、有名无实。做人也是如此,“名可以丑,但是一定要美”。

课文围绕丑菊,先写种丑菊、盼开花;再写丑菊打苞、开花,作者赏丑菊;最后写议丑菊。内容的安排条理清晰,主次分明,重点写赏丑菊,写了丑菊开花时颜色和形态的特点。议丑菊部分则揭示了丑菊的品格特征,凸显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在表达上,这篇课文除了具有与《落花生》相同的寓理于物、主次分明的特点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色——作者对丑菊的情感贯穿全文::先是盼开花,花不开始“我气得真想把它拔了”;接着,丑菊打苞“我高兴极了”;而后满心喜悦地“欣赏”丑菊与众不同之美;最后为有人给丑菊取了这样的“恶名”而忿忿不平,“觉得那人太不公平了”。随着作者对丑菊先抑后扬的感情变化,课文的主旨也逐步明朗。课文主次分明。作者把赏丑菊写得非常具体,既写了花苞的样子,又写了丑菊逐渐开放时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而对丑菊到丑菊开花前的情况和对丑菊的议论写得比较简略。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分清课文的主次。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按生长顺序把植物描绘具体的写作方法。

3、联系课文、生活实际理解从丑菊身上的得到启发,学习正确的看待事物的方法,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对思想内容的理解,继续进行重点训练项目“分清文章的主次”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课外阅读、生活实际,体会“名可以丑,但是一定要美”。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以描写菊花的词句导入,描绘菊花的美丽,从而与题目中的“丑”字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授新

1、直接切入文章重点:读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丑菊的样子和特点,批划下来,多读几遍,然后再跟组内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2、汇报时,学生都能找到相关语句。要让学生首先感知文本内容即写了什么,“起初”丑菊什么样,“长了几天”什么样,“又等了几天”什么样。

3、生练读,试读出丑菊的娇小、美丽。

4、通过评读,让学生赏析作者写法的精妙,同时也是朗读指导。

5、学习作者按植物生长顺序描写的方法,读写结合,仿写一种植物。先由师示范,再在组内练说,然后汇报,师指导。

6、带着对写法的感悟,再读课文,使生在更深程度上理解感悟丑菊的美丽。

7、学习文章第3自然段,了解丑菊夜晚、白天的不同特点,以读代讲,感悟丑菊的神奇、可爱以及作者对其的欣赏之情。

8、了解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开头的“种丑菊”和结尾的“议丑菊”。

9、练习课文内容、课外阅读、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思想上的升华,体会作者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三、梳理

分清文章主次,把握文章重点。

四、积累

读写结合,落笔训练。

五、板书

丑菊

种丑菊

起初

赏丑菊

长了几天

又等了几天

议丑菊

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

 

7、《丑菊》教学设计

【主要内容】

本文写“我”为了弄清丑菊到底是怎样一种花,种植了一株丑菊,并进行细心观察,说明“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表达了“我”对丑菊的喜爱之情。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间事物中,有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名可以丑,但实也许很美。”

【教学重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体会丑菊不丑,而且非常美丽,进而体会要做内心美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一是体会“名可以丑,但实也许很美”这句话的道理,二是体会本文以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解析】

短文先写丑菊栽种一年后终于开花了,它是那么娇小、美丽,“我”非常高兴;再写丑菊开花时的外形特征及会动的特点,说明丑菊为什么又叫“状元伞”和“假葵花”;最后写从丑菊不丑这件事中懂得的道理。短文主次分明。作者把丑菊开花后的情形写得非常具体,既写了花苞的样子,又写了丑菊逐渐开放时的静态和动态美。而对种菊到丑菊开花前的情况和对丑菊的议论写得很简略。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练习运用分清课文主次的方法阅读课文;二是从课文中学习做人要做一个内心美的人;三是学习课文以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1、教师课前要搜集丑菊开花时的图片,最好能找到实物。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再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或合作交流。本文的阅读要求是:

⑴认真读课文,想想作者主要写了丑菊的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⑵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说说课文给你什么启示;

⑶把本课与《落花生》联系起来,体会以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3、要把对丑菊整体了解和对重点句子的探究结合起来。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确了课文主要写的是丑菊开花时很美丽后,要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表现丑菊开花时很美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⑴花儿终于开了……娇小、美丽了。

⑵最让我欣赏的是,……显得非常恭敬。

找到重点句子后,要让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喜爱丑菊的情感。

4、体会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是教学的难点,在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后,再让学生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给人们什么启示,把重点句找出来,然后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如长相丑陋而内心美的人,自己是怎么看的,情感上起过什么变化?通过联系实际,加深对“名可以丑,但实也许很美”的体会。

5、体会本文以物喻理的写法,是教学上的又一个难点,教材要求讨论。讨论时,应要求学生把《落花生》和《丑菊》联系起来看,两篇课文都是写物,都分别说明了一个道理。事物的特点和道理有什么联系?通过讨论要让同学认识到,事物特点与所说明的道理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落花生,花不显眼而果实有好多实在的用途,用以说明做人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丑菊》这课也是这样。懂得了有的文章借物喻理的写法,以后阅读这类文章就容易得多。

【典型习题配备】

1、比一比,再组词: 辨( ) 骗( ) 抱( ) 娇( ) 辩( ) 偏( ) 饱( ) 骄( ) 瓣( ) 翩( ) 苞( ) 桥( )

2、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欣赏( ) 合拢( ) 恭敬( ) 公平( ) 反义词:丑( ) 恶( ) 恭敬( ) 事与愿违( ) ABB式词语: 懒洋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AB式词语: 金黄金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A 我去年中了一珠菊花,天天盼着它快开花。( ) B 叶子中加了个绿绿的花包。( ) C 花心一直迎着太阳,跟着太阳转,显得非常共敬。( )

4、理解判断: “人间事物中,有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你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人间事务,要讲究名声好。() B 人间事务,不仅要讲究名声好,更要注重实际好。( ) C 人间事务,名声坏了,实质也就变了。( )

8、18《丑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眼中的丑菊,体会作者对丑菊的情感及作者所要通过丑菊告诉我们的道理。

2、继续学习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3、朗读课文,欣赏文中的优美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眼中的丑菊,体会作者对丑菊的情感及作者所要通过丑菊告诉我们的道理。

2、继续学习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菊花?它美不美?你能用一两句话来描述它的美?

2、可是有人偏偏说它不美,还叫它丑菊,他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章《丑菊》。

二、初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丑菊外形的语句。

1、自由读文,通读全文。

2、划出文中描写丑菊外形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它的美。

出示相关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丑菊的?

(前三句是从静态方面来描写花的美,介绍了花的颜色、大小,是按时间顺序来观察的。

后一句作者抓住丑菊白天和夜晚的形状变化进行了动态的描写。)

3、反复品读,读出它的美,读出你对它的喜爱。

三、再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丑菊的情感。

1、分组朗读,找出你认为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出作者的感情。

2、小组汇报朗读,教师相机知道朗读。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四、再读课文,明确作者喻的理。

1、划出文章中能点明中心的句子。

2、谈谈你的理解。

板书:

丑菊

名字丑

实不丑

可以

不可以

人?

做一个心灵美的人

3、联系实际谈谈周围的人和事,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五、联系《落花生》,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

篇目

内容

项目落花生丑菊课文思路描写对象写作特点

六、小结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还知道了人世间,有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希望大家做一个心灵美的人。

七、课堂练习

1、比较组词

2、按一定顺序模仿第二段写一种植物。

八、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找一找,你周围有像花生丑菊一样的人吗?请把他的事例写下来。

9、18《丑菊》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丑菊不丑,而且非常美丽,进而懂得做人要做内在美的人的道理。

2、体会课文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读短文,体会丑菊不丑,而且非常美丽。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

教师教法:

教师要发挥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自悟,讨论交流、合作解疑等多种形式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指导、点拨。

学生学法:

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学习课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春天来了,又到了鲜花盛开的季节。同学们喜欢花吗?你们都喜欢什么花呢?为什么喜欢它?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花的文章,板书课题:丑菊。

看到课题你会想些什么?(它和一般的菊花有什么区别?作者眼中的丑菊是什么样的?丑菊真的象它的名字那么丑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说一说自己在学习这类课文的时候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把好的学习方法推荐给别人。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指名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4.谈谈初读感受。

5.质疑问难。

(1)“有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名可以丑,但是一定要美”?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自读感悟。

2.组内研讨,教师巡视指导。

3.班上汇报交流。

(1)感悟丑菊的外形美。

(画出描写丑菊外形的语句:颜色美、形状美,娇小美丽。让同学们根据描写的样子画出丑菊的样子来。画完之后上台展示。)

(2)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注意读出对丑菊的喜爱之情。

(3)感悟丑菊开花时的特点美。

(4)感悟结尾句的深刻含义

名:指姓名或外表。

实:指事物的本质或内在的特征。

(“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这句既是对丑菊的评价,也告诉人们,不管你的名字或外表如何,但内在的品质一定要美,不要华而不实。)

(5)练习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说说你受的启发。

(6)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总结:说说在写法上,你从这篇课文学到了什么?

五.延伸拓展

1.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说一说。

(从知识上、思想上、写法上等方面谈)

六.课后练笔

用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写一种你喜爱的植物,写出它对你的启迪。

板书设计

18.丑菊

颜色:绿绿--黄色--

金黄

外形美

大小:绿豆--黄豆--铜钱

美丽

可爱

特点美:夜晚合拢、白天张开、迎着太阳

(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

10、18《丑菊》教学设计

教学简析:

这是一篇借物喻理的文章,作者:铭人。从文题乍一看似一篇状物的文章,细读后你会发现,作者是通过自己种“丑菊”的过程,从怀着看看享有此恶名的花究竟怎样的目的而种下“丑菊”,观察它打苞、开花及夜晚、白天那独特的花形,来说明“丑菊’是美丽的、可爱的。从而告诉我们做人要做名与实相符的人,外在的名称并不重要,内在的美才是不可缺少的。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第一课时认识生字、理解新词、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本节课力求做到:一是读中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二是重视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三是重视积累与运用。学习中让学生抓住课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点语句进行读的训练,课后给学生提供阅读的篇目,并写出读后感。

教学建议:

一、导入

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了解到的菊花特点。(可以根据学生课前查阅的资料来介绍)教师补充介绍,放一些课前准备的录像片,使大家共同感受菊花的美丽。

2.谈谈菊花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3.文中所介绍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菊花?它又有什么特点?(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自由读课文,想想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自由读,用自己的话概括。(提倡从不同角度去概括)

三、再读课文,提出本节课应解决的问题

方法:

1.小组合作,边读边议,根据课文内容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各组派代表汇报。

2.各组汇报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整理达成共识。

(1)为什么要种“丑菊”。

(2)到底丑不丑?为什么?

(3)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深入阅读课文,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教师出示的学习策略,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策略学习。

(教师可根据文章的特点,提供一些学习的策略供学生选择。如:①读一读,议一议。②读一读,讲一讲。③读一读,画一画等等。)

2.读书研讨填写“讨论记录表”。

每人发一张“讨论记录表”(教师可根据问题内容设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深入地读书、讨论,将达成共识的内容填入记录表中。

3.各小组汇报自学情况。

(1)汇报时小组可根据选择的学习策略,结合所填的记录表来进行汇报。

(2)在汇报“丑菊”娇小、美丽及夜晚、白天的特点时,教师可展示制做的课件。(在汇报时要综合实际展示教师制作的“葵花向太阳”、“状元伞”等有关录像片)

(3)在汇报“丑菊”美丽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对“丑菊”的喜爱之情。

(4)汇报第三个问题时,教师抓住时机,出示课文最后两句,即:“不同事物中有不少东西往往名与实并不完全相符。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要让学生读一读,再结合自己讨论的情况谈自己的认识。(但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可以)

五、拓展延伸

全班展开讨论。

联系学过的《落花生》一课,讨论讨论,在写法上你从这两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六、课外积累

阅读两篇类似的文章(老师给学生提供文章),然后选一篇写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