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地区知识、智慧类谚语、俗语

《淮滨地区知识、智慧类谚语、俗语》属于谚语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淮滨地区知识、智慧类谚语、俗语

1、淮滨地区知识、智慧类谚语、俗语

在河南省东南部的豫皖两省交界处,有个坐落在淮河两岸的小县。境内河流纵横,湖塘密布,享有“淮上江南”、“豫南水乡”的美称,因居淮河之滨得名“淮滨”。这里是世代淮滨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也是许多异地漂泊的淮河儿女魂牵梦萦的故乡。

淮滨地区知识、智慧类谚语、俗语:

1、有头脑的人不轻易上当。

2、事事留心皆学问。

3、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强中自有强中手。

4、知错必改大丈夫。

5、满罐子不摇半罐子晃。

6、要问山中事,请问打柴人。

7、人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8、不求千招会,中求一招精。

9、不懂装懂,一辈子饭桶。

10、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11、没吃过猪肉,可见过猪肘。

12、辣椒老来红,老经验多。

13、求不到官有秀才,籴不到米有布袋。

14、水滴积多成满盆,谚语集多成学问。

15、是艺都养身。

16、称砣虽小,能压千斤。

17、麻雀虽小,五脏聚全。

18、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19、三人行必有我师。

20、滴水能穿石。

21、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22、天涯何处无芳草。

23、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24、艺高人胆大。

25、腰缠铜钱万贯,不如薄技在身。

26、那把钥匙开那把锁。

27、有智吃智,无智吃力。

28、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9、解铃还需系铃人。

30、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31、木匠好学,斜眼难凿。

32、人不论大小,马不论高低。

33、小庙里的和尚不懂经。

34、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

35、画虎不成反类犬。

36、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37、隔行如隔山。

38、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

39、如果知识不是在增长,就会不断地减少。

40、没有金钢钻,揽不了破瓷器。

41、老马识途。

42、外行哄不住内行。

43、即是百事通,不如一门精。

44、碌碌而无为,生命不值钱。

45、说书的嘴,戏台上的腿。

2、淮滨民间爱憎类谚语、俗语

欣赏淮河两岸的风光,领略沿途的风俗民情,感受淮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流淌着历代淮河儿女血浓于水的感情,其水汤汤,奔流不息!两千里长淮,沿岸人民语音基础一样,生活习俗大同小异,文化行为相近,语言相通。说明淮河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具有特殊的区域性、独特性、传承性、发展性。

淮滨民间爱憎类谚语、俗语:

1、哪里黄土都埋人。

2、一日夫妻百日恩。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3、射人先射马,擒贼先勤王。

4、强龙不压地头蛇。近敬人,远敬宾。

5、狗肉上不了大席面。

6、狗仗人势。

7、穷人不发眯心财。

8、穷人吃药,富人还钱。

9、猪肥有人杀。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10、天天防贼,夜夜防盗。

11、和尚不亲帽子亲。

12、以老不孝不可交。

13、打蛇打七寸。

14、宁得罪十个君子,不得罪一上小人。

15、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16、拖子(小偷)挨打是手挣的。

17、强梁不压土地。

18、人抬人高,人踩人低。

19、逆境见知己,患难见真情。

20、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没到。

21、打蛇不死终是害。

3、淮滨民间训诫、教育类谚语、俗语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几乎都是在家庭中诞生的,从家庭中获得生命,在家庭环境中得到最初的也是给他生命打上烙印的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意志、品质、情操、爱好乃至人生观、世界观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淮滨民间训诫、教育类谚语、俗语:

1、庄稼不管草成窝,儿女不管祸害多。

2、想治疮不能怕挖肉。

3、明白人不用细说。

4、小树要剪,小孩要管。

5、只有不孝 儿孙,没有不是的父母。

6、不会撑船怨河弯。

7、不服教师有锤挨。

8、好人怕三唆,坏人怕三劝。

9、恨铁不成钢。

10、严师出高徒。

11、贪多嚼不烂。

12、吃了果子忘了树,好了疮疤忘了疼。

13、背后教妻。

14、树不选不成料,人不理不成才。

15、好孩子不用打,好面不用扎。

16、当面教子。

17、砖头瓦碴都能踢破脚指头。

18、好儿不用管,好树不用选。

19、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20、树直是修出来的,人好是学出来的。

21、棒打出孝子,骄养无义儿。

22、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23、将门出虎子。

24、张三的帽子不能戴在李四的头上。

4、淮滨地区民间经验与实践类谚语、俗语

淮滨县历史悠久,是楚相孙叔敖的故乡,境内周代蒋国故城等遗址至今仍闪耀着古文化的光芒,淮滨县城即古乌龙集,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文化的交汇点。据乾隆《光州志·盐法》载:“本州共计一万二百一十六引盐船,自淮北至正阳关,经乌龙集小船起驳,由淮河入境抵州”。

淮滨地区民间经验与实践类谚语、俗语:

1、狗怕猫(弯)腰狼怕棍。

2、一笔画不成龙,一锹挖不出井。

3、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4、不敢下河,一辈子学不会浮水。

5、钩鱼钩虾,赶紧搬家。

6、鼓声再大,不敲不响,人再聪明,不教不会。

7、好事多磨。慢工出细活。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9、前军之覆,后车之鉴。

10、失败是成功之母。

11、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12、晴备雨伞,夏备寒衣。

1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4、人往高处走,水住低处流。

15、一万次空想,抵不上一次实干。

16、吃一堑,长一智。

17、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能当老师傅。

18、河里捞沙,越捞越深。

19、不知苦中苦,那知甜中甜。

20、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

21、前有车,后有辙。

22、手越用越巧,脑子越用越活。

23、慢工出巧匠。

2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真心。

25、百闻不如一见,百说不如一干。

26、江无回头浪,人无再少年。

27、劳动出智慧,实践出真理。

28、啥虫尿啥尿,啥葫芦结啥籽。

29、说千道万,不如做做看。

30、不爱挫折,不长知识。

31、家鸡打的团团转,野鸡不打往天飞。

3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3、人到难处必有路。

34、人眼是称。

35、路远千斤担。

36、真金不怕火,怕火非真金。

37、车到山前必有路。

38、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39、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40、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41、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42、有所得,必有所失。

43、经验大似学问。

44、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45、老将上马,一个顶俩。

46、望山跑死马。

47、鼻子底下是大路。

48、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

49、千里屠户一个眼。

50、铁匠怕长,木匠怕短。墙糊一百把,没有不透风。

51、吃一次亏,学一次刁。

52、不闻大粪臭,那知稻谷香。

53、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做过。

54、不登高山不知天高,不临深渊不知地厚。

55、路在人走,事在人为。

5、淮滨地区知识、智慧类谚语、俗语

在河南省东南部的豫皖两省交界处,有个坐落在淮河两岸的小县。境内河流纵横,湖塘密布,享有“淮上江南”、“豫南水乡”的美称,因居淮河之滨得名“淮滨”。这里是世代淮滨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也是许多异地漂泊的淮河儿女魂牵梦萦的故乡。

淮滨地区知识、智慧类谚语、俗语:

1、有头脑的人不轻易上当。

2、事事留心皆学问。

3、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强中自有强中手。

4、知错必改大丈夫。

5、满罐子不摇半罐子晃。

6、要问山中事,请问打柴人。

7、人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8、不求千招会,中求一招精。

9、不懂装懂,一辈子饭桶。

10、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11、没吃过猪肉,可见过猪肘。

12、辣椒老来红,老经验多。

13、求不到官有秀才,籴不到米有布袋。

14、水滴积多成满盆,谚语集多成学问。

15、是艺都养身。

16、称砣虽小,能压千斤。

17、麻雀虽小,五脏聚全。

18、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19、三人行必有我师。

20、滴水能穿石。

21、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22、天涯何处无芳草。

23、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24、艺高人胆大。

25、腰缠铜钱万贯,不如薄技在身。

26、那把钥匙开那把锁。

27、有智吃智,无智吃力。

28、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9、解铃还需系铃人。

30、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31、木匠好学,斜眼难凿。

32、人不论大小,马不论高低。

33、小庙里的和尚不懂经。

34、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

35、画虎不成反类犬。

36、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37、隔行如隔山。

38、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

39、如果知识不是在增长,就会不断地减少。

40、没有金钢钻,揽不了破瓷器。

41、老马识途。

42、外行哄不住内行。

43、即是百事通,不如一门精。

44、碌碌而无为,生命不值钱。

45、说书的嘴,戏台上的腿。

6、智慧、才智类谚语、俗语

智慧并不是做几个题就标明的智商,也不是分数最高的考试,更不是学位可以界定,一个经济学读到博士的人,未必有一个文盲的事业发展得好,智慧是先天存在的高级生命属性,每个人都存在,只是发挥的多少而已。就像我们谈到的事业上一样,当一个人全身心有目标的开创事业,那么他的心智就能发挥到不错的状态,然后渐渐的开始出现处理各种情况的能力,也就是智慧引导出能力,能力加行动,产生实业。

淮滨地区智慧、才智类谚语、俗语:

1、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2、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3、要当谋智之人,不当一勇之夫。

4、没有行势有比势。

5、好汉不吃眼前亏。

6、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7、好菜摆在桌上面,好钢用在刀刃上。

8、没有金钢钻,不敢揽你的破瓷器。

9、智慧比财富更可贵。

10、智慧不是自然恩赐,而是经验硕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1、没有勤奋,就没有智慧。

12、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13、人贵有智。

14、雨罢送伞。跌个跟头学个刁。

7、惠州地区修养、志气类谚语、俗语

惠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对惠州影响最大的当推北宋大文豪苏轼。丰湖书院是惠州的最高学府。自创立以后,虽屡经兴衰,但“从者云集,人竞向学”,培养出颇多有成就的学子,对惠州的文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岭南著名的书院之一。

惠州地区修养、志气类谚语、俗语:

1、宁交人情,莫交钱情。

2、男人有钱晓学坏,女人学坏晓有钱。

3、人穷志不短。

4、无怕做不成,就怕心无诚。

5、树头生得稳,无怕树尾摇。

6、好仔不耕爷田地,好女不着嫁时衣。

7、大人不计小人过。

8、食得系福,着得系禄,得系生肉。

9、好男不与女斗。

10、君子坦荡荡,有话当面讲。

11、人无怕人打落,火不怕人烧着。

12、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13、穷人莫断猪,富人莫断书。

14、六十六,学不足。

15、阿子无读书,无当养只猪。

8、读书学习类谚语、俗语

读书学习是成就自我的首要前提。立身百行,以学为基。一个人能有多大发展,能为社会作出多大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学习抓得紧不紧、知识基础打得牢不牢。天才,完全是靠后天、靠学习,锻炼、磨炼出来的。我们要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首先是学习上的差距,或者说差距主要是学习所导致。

淮滨县读书学习类谚语、俗语:

1、妙笔生辉。

2、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3、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土地需勤耕作,知识需要常学习。

6、不怕事不成,就怕心不专。

7、学习越勤奋,知识越丰富。

8、不耻下问,躬而好学。

9、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10、字是黑狗,越描越丑。

11、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吓假神。

12、笨鸟先飞早入林,人勤苦学早入门。

13、秀才是考出来的,功夫是练出来的。

14、若要精,人前听。

15、穷要养猪,富要读书。

1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讳迟。

17、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18、好事多磨,坏事莫学。

19、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0、生意难学经难念。

21、从小不用心,长大才知书中有黄金,要是早知黄金贵,夜点明灯苦用心。

22、比个葫芦画个瓢。

23、不知则向,不会则学。

24、只有学而知之,没有生而知之。

9、政史与法理类谚语、俗语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后,其所开创和奠定的“君主专制加中央集权”的政体影响了中国整整二千多年。法理,指形成某一国家全部法律或某一部门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学理,在一定意义上是法的渊源。法理作为法的渊源,目的在于弥补法律规范的空隙。在社会主义法中,法理一般不作为法的渊源。

政史与法理类谚语、俗语:

1、时势造英雄。

2、当断不断,必遭其乱。

3、哪个庙里都有屈死鬼。

4、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5、官有正条,民有私约。

6、粮食丰收,农民不愁。

7、观今易鉴古,无古不成今。

8、守法天下和。

9、土匪满街走,无赃不捉人。

10、既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

11、无粮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12、忠臣孝子即神仙。

13、衣食足则礼仪兴。

14、乱世施重典。

15、兵荒马乱,生灵涂炭。

16、君子谋道,小人谋食。

17、官不修衙,客不修店,和尚不管修寺院。

18、胜者公侯,败者贼。

19、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20、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21、封建社会,农民倒霉; 人治社会,百姓受罪。

22、大官好见,小鬼难挡。

23、宰相家奴七品官。

24、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相寻死路。

25、救灾先救官。

26、见官三分怕。

27、升官又发财,威信掉下来。

28、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9、车船店脚衙,不死也该杀。

30、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31、法不责众。

32、官有十路,民九不知。

33、贪污受贿,灵魂受罪。

34、兵匪一家。

35、官吏不清,国无宁日。

36、遇到不平事,百姓盼清官。

37、有的人捉磨事,有的人捉磨人。

38、天下五尊:天地君师亲。

39、穿鞋的不知光脚的难,坐轿的不知道抬轿的难。

40、皇帝还有三门穷亲戚。

4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2、瘟官多告示。

43、上面说的是个“序”。

44、县官不屑,虎狼当道。

45、龙多靠,龙少涝。

46、文字狱,文字狱,整治文人的好武器。

47、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

48、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49、官本位,官本位,民族受拖累。

50、建国靠武将,安邦靠文人。

51、有花方酌酒,无月不登搂。

52、割自已的肉疼,不保不得了。

53、为人一世,天地良心。

54、名将相皆是孝子贤孙。

55、政无新旧,以便民为本。

56、后来者居上。

57、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58、公家的钱,私人的肚子。

59、一朝天子一朝臣,朝朝代代出奸臣。

60、有谁都不怕的百姓,没有谁都不怕的官。

61、潜规则,潜规则,好的少,坏的多。心里清楚,嘴不说。

62、万贯家财难进棺,贪也成烟,富也成烟。

63、盛世狗业兴。

64、这个队伍我当家,皇上买马的钱也要花。

65、繁荣必娼盛。

66、有所得,必有所失。

67、民智多怯,民愚则勇。

68、当官的战战兢兢,老百姓轻轻松松。

69、上下一心,其力断金。

70、谁的孩子谁抱。

71、成大事者,必有铁石心肠。

72、伴君如伴虎。

7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74、威名之下,其实难付。

75、朝中无派,千奇百怪。

76、上梁不正下梁歪,下梁不正倒下来。

77、后宫是非多。

78、明修长城,清修庙。

79、治国就是治吏。

80、民心平则天下安。

81、帝王之不是仁政

82、有能耐的人走门道,无本事的人发牢骚。

8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4、鸡多不下蛋,人多胡捣乱。

85、民愚则忠,民智出奸雄。

86、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87、无官不贪。

88、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侯未到。

89、只有清算过去,才能开创未来。

90、盛世古董,乱世黄金。

91、乱世出英雄,苦难出大师。

92、急流勇退。

93、猫是奸臣,狗是忠臣。

94、只有付出正义,才能博得尊敬。

95、闫王爷不嫌鬼瘦。

96、吃喝嫖赌不要抽(吸毒),官运亨通上层楼。

97、名人背后有丑闻。

98、爸爸英雄儿好汉,将门出虎子。

99、只许州官满山放火,不许百姓夜晚点灯。

100、自古忠奸不同房。

101、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102、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103、世事明如镜,前程暗似漆。

104、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吃凉粉腾板凳。

105、官打的是刁民。

106、好事不避人,避人没好事。

107、自古忠孝难两全。

108、识时务者为俊杰。

109、天下乌鸦一般黑。

110、莲因洁而尊,官因廉而正。

111、将军狗死人吊孝,将军死后没人埋。

112、人情势力古犹今。

113、有啥主子,就有啥奴才。

114、没有信仰,就没有号召力。

115、人犯家不犯。

116、官清则民安。

117、文臣重法典。

118、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119、有罪跑不掉,无罪不怕告。

120、上行下效。

121、修已以安百姓。

122、不守潜规则,官就没法做。

123、打不完的苍蝇,捉不完的贼。

124、要奴才不要人才。

125、树倒猢孙散。

126、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

127、官吏贪渎,人心不古。

128、将相头上能走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129、郡县治,天下安。

130、事情怎么办?上头说了算。

131、行政界,行政界,搞好纵横关系是潜规则。

132、天下定于一尊。

133、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先。

134、朝里有人好做官。

135、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

136、官即少廉,民即寡耻。

137、穷兵黩武,百姓受苦。

138、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139、家贫子受屈,国穷民受欺。

140、宁犯天条,不触众怒。

14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42、功大莫过于救驾。

143、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144、南方才子北方的将,五丈塬上埋皇上。

145、宫中无戏言。

146、小人得志,不可一世。

147、官吏贪渎,民心不服。

148、政声人去后。

149、关起门来骂皇帝。

150、圣人以孝治天下。

151、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152、明箭好躲,暗箭难防。

153、谷贱伤农,肉贱伤农,菜贱伤农。

154、人情大于圣诣。

155、得胜回朝,衣锦还乡。

15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令不行。

157、自古圣贤多寂寞。

158、农民同情弱者。

159、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撵旧人。

16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161、羊糕虽美,众口难调。

162、谁人背后不参人,谁人名下不被参。

163、民以食为天,国以法为先。

164、当官的蛮干,天下大乱。

165、再穷的衙门,也比富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