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圣诞小常识教学案例反思一等奖

《知识:圣诞小常识教学案例反思一等奖》属于教学反思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知识:圣诞小常识教学案例反思一等奖

1、知识:圣诞小常识教学案例反思一等奖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知识:圣诞小常识_教学案例反思_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圣诞的由来:

为什么西方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呢?这是在5世纪中叶由教会规定的。公元354年,在“菲洛卡连”日历中第一次写明12月25日是耶稣的生日,到5世纪西方普遍接受了这个日期为圣诞节。

圣诞树:

据称,圣诞树最早出现在古罗马12月中旬的农神节。随后,德国人把12月24日作为亚当和夏娃的节日,在家里放上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上挂代表圣饼的小科饼,还点上蜡烛。到16世纪,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为求得一个满天星斗的圣诞之夜,设计出在家中布置一颗装着蜡烛的圣诞树。不过,西方关于圣诞树的来历流行着另一种说法:有个善良的农民,在圣诞节那天,热情地招待了一名流浪的孩子,临别时,孩子折下一根树枝插在地上,树枝立即长成了大树,孩子指着这树对农民说,以后每年的今日,树上都会长满礼物来报答你们的盛情。所以,今天人们所见的圣诞树上总是挂满了小礼物。

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原指公元4世纪时小亚细亚专区的主教尼古拉,他因和蔼可亲、慷慨济贫而闻名。到了6世纪,东方把他尊称为圣·尼古拉。由于民间有关尼古拉的传说中,都涉及到少年儿童和礼物,因此,圣诞老人便成为专门在圣诞节向孩子们送礼物的慈祥老人的形象。到了18世纪,通过文学和绘画,圣诞老人逐渐成为身穿红外衣的白胡子、白眉毛老人形象。传说他会在平安夜乘双轮马车四处漫游,观察人们的行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现好,将会得到苹果、坚果、糖等诸多奖品。圣诞老人已经成为圣诞节最受喜爱的象征和传统。他赶着驯鹿,拉着装满玩具和礼物的雪橇,挨家挨户给每个孩子送礼物的快乐形象已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圣诞卡:

世界上第一张圣诞卡是1843年由英国人亨利·高乐爵士提议、约翰·卡尔葛·荷斯利设计的。卡片上画的是一个贵族家庭,三代人一齐举杯对一位不在场的亲友表示祝贺。当时他印了1000张,印刷厂把没有用完的以每张1先令的价钱卖出,圣诞卡就这样诞生了。

圣诞礼物:

据《圣经》记载,在耶稣降生的时候,来自东方的圣人会赠送礼物,这就是圣诞老人为儿童赠送礼品习俗的由来。英国儿童在圣诞前夕把长统袜子放在壁炉旁,相信圣诞老人在夜里会从大烟囱下来,给他们带来装满袜子的礼物。法国的少年儿童则把鞋放在门口,让“圣婴来时把礼物放在鞋里面。”

圣诞歌

长期以来,一直流行的圣诞歌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平安夜》;一个是《听,天使报佳音》;第三个是《铃铛儿响叮当》。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知识圣诞小常识,给予树,希望对你有帮助!

2、知识:圣诞小常识教学案例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知识:圣诞小常识_教学案例反思_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圣诞的由来:

为什么西方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呢?这是在5世纪中叶由教会规定的。公元354年,在“菲洛卡连”日历中第一次写明12月25日是耶稣的生日,到5世纪西方普遍接受了这个日期为圣诞节。

圣诞树:

据称,圣诞树最早出现在古罗马12月中旬的农神节。随后,德国人把12月24日作为亚当和夏娃的节日,在家里放上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上挂代表圣饼的小科饼,还点上蜡烛。到16世纪,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为求得一个满天星斗的圣诞之夜,设计出在家中布置一颗装着蜡烛的圣诞树。不过,西方关于圣诞树的来历流行着另一种说法:有个善良的农民,在圣诞节那天,热情地招待了一名流浪的孩子,临别时,孩子折下一根树枝插在地上,树枝立即长成了大树,孩子指着这树对农民说,以后每年的今日,树上都会长满礼物来报答你们的盛情。所以,今天人们所见的圣诞树上总是挂满了小礼物。

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原指公元4世纪时小亚细亚专区的主教尼古拉,他因和蔼可亲、慷慨济贫而闻名。到了6世纪,东方把他尊称为圣·尼古拉。由于民间有关尼古拉的传说中,都涉及到少年儿童和礼物,因此,圣诞老人便成为专门在圣诞节向孩子们送礼物的慈祥老人的形象。到了18世纪,通过文学和绘画,圣诞老人逐渐成为身穿红外衣的白胡子、白眉毛老人形象。传说他会在平安夜乘双轮马车四处漫游,观察人们的行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现好,将会得到苹果、坚果、糖等诸多奖品。圣诞老人已经成为圣诞节最受喜爱的象征和传统。他赶着驯鹿,拉着装满玩具和礼物的雪橇,挨家挨户给每个孩子送礼物的快乐形象已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圣诞卡:

世界上第一张圣诞卡是1843年由英国人亨利·高乐爵士提议、约翰·卡尔葛·荷斯利设计的。卡片上画的是一个贵族家庭,三代人一齐举杯对一位不在场的亲友表示祝贺。当时他印了1000张,印刷厂把没有用完的以每张1先令的价钱卖出,圣诞卡就这样诞生了。

圣诞礼物:

据《圣经》记载,在耶稣降生的时候,来自东方的圣人会赠送礼物,这就是圣诞老人为儿童赠送礼品习俗的由来。英国儿童在圣诞前夕把长统袜子放在壁炉旁,相信圣诞老人在夜里会从大烟囱下来,给他们带来装满袜子的礼物。法国的少年儿童则把鞋放在门口,让“圣婴来时把礼物放在鞋里面。”

圣诞歌

长期以来,一直流行的圣诞歌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平安夜》;一个是《听,天使报佳音》;第三个是《铃铛儿响叮当》。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知识圣诞小常识,给予树,希望对你有帮助!

3、知识:微生物教学案例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知识:微生物_教学案例反思_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到目前为止,绿色的地球是唯一为人类所认知的一块生命的栖息地。在地球的陆地和海洋,与人类相依相存的是另一个缤纷多彩的生命世界。在这个目前对人类仍有太多未知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们熟知的动物、植物,还有一个神秘的群体。它们太微小了,以至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它们的名字叫微生物。

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还包括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主要有古菌;属于原核生物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枝原体、立克次氏体;属于真核生物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上这些微生物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蘑菇和银耳等食、药用菌是个例外,尽管可用厘米表示它们的大小,但其本质是真菌,我们称它们为大型真菌。而属于非细胞生物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又称朊粒)等则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其实,微生物“出生”最早,地球诞生至今已有46亿多年,最早的微生物35亿年前就已出现在地球上,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则只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但微生物与人类相识甚晚,人类认识微生物只有短短的几百年。1676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从而揭示出一个过去从未有人知晓的微生物世界。

虽然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单个的微生物细胞,但是当微生物大量繁殖在某种材料上形成一个大集团时,或是把微生物培养在某些基质上,我们就能看到它们了。我们把这一团由几百万个微生物细胞组成的集合体称为菌落。例如腐败的馒头和面包上长的毛,烂水果上的斑点,皮鞋上的霉点,皮肤上的藓块等就是许多微生物形成的菌落。

微生物虽小,但它们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些对人类有益,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有些对人类有害,对人类生存构成了威胁;有的虽然和人类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但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流中具有关键作用。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知识微生物,玩出了名堂,希望对你有帮助!

4、知识:丰子恺简介教学案例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知识:丰子恺简介_教学实录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人。

1914年人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

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

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

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1924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

1924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

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锋、胡愈之等人。

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

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子恺漫画》 1926,开明

《子恺画集》 1927,开明

《西洋美术史》 1928,开明

《缘缘堂随笔》(散文集) 1931,开明;增订本,1957,人文

《子恺小品集》 1933,上海开华书局

《随笔二十篇》 1934,天马

《艺术趣味》(散文集) 1934,开明

《绘画与文学》(论文集) 1934,开明

《近代艺术纲要》(论文) 1934,中华

《车厢社会》(散文集) 1935,良友

《艺术丛话》(论文集) 1935,良友

《丰子恺创作选》(散文集) 1936,上海仿古书店

《艺术漫谈》 1936,上海人间书屋

《缘缘堂再笔》(散文集) 1937,开明

《漫画阿Q正传》 1939,开明

《子恺近作散文集》 1941,成都普益图书馆

《艺术修养基础》(论文集) 1941,桂林文化供应社

《画中有诗》(诗配画) 1943,桂林文光书店

《教师日记》(日记体散文集) 1944,重庆崇德书店

《艺术与人生》(论文集) 1944.1,桂林民友书店

《古诗新画》(子恺漫画全集之一) 1945,开明

《儿童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二) l945,开明

《学生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三) 1945,开明

《民间相》(子恺漫画全集之四) 1945,开明

《都市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五) 1945,开明

《战时相》(于恺漫画全集之六) 1945,开明

《率真集》(散文集) 1946,上海万叶书店

《小钞票历险记》(童话) 1947,上海万叶书店

《子恺漫画选》 1955.11,人民美术出版社

《子恺漫画全集》 1962.11,香港岭南出版社

《缘缘堂集外遗文》明川编, 1979,香港问学社

《丰子恺散文选集》 1982,上海文艺

《缘缘堂随笔集》 1983,浙江文艺

翻译书目:

《苦闷的象征》(理论集)日本厨川白村著 1925,商务

《艺术概论》日本黑田鹏信著 1928,开明

《初恋》(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 1931,开明

《自杀惧乐部》(长篇小说)英国史蒂文生著 1932,开明

《猎人笔记》俄国屠格涅夫著 1953,文生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知识丰子恺简介,白鹅,希望对你有帮助!

5、知识:陆游简介教学案例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知识:陆游简介_教学案例反思_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二十岁就定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三十岁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而遭投降派秦桧打击,被除掉了名字。但他毫不消沉,回乡后仍攻读兵书,刻苦习武,准备抗金卫国。

1162年,宋孝宗赵慎起用主战派张浚,准备北伐。孝宗召见了陆游,陆游趁此良机提出了许多政治军事主张,并给予赵慎以有力支持。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动摇,朝中主和派重新抬头,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削职还乡。1170年,陆游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任通判。后来又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中办理军务,积极向王炎提出恢复中原的作战策略。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挠破坏,王炎被召回朝庭,幕府也被撤散。陆游的作战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自己也被调到成都府安抚司任参仪官。

1173年夏,他被任命为蜀州(四川崇庆)通判(副州官)。不久,又被调到嘉州(四川乐山),年底才又回到蜀州。报国无门,爱民无力,终于在1174年十月,陆游又被调到荣州(四川荣县)去摄理州事。陆游,在蜀州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对蜀州感情十分深厚。即使晚年回到浙江山阴老家,也还写了许多记念蜀州的诗篇。蜀州人民也怀念放翁诗人,诗人长溘之后,人们的罨花池旁为他和赵忭(一御吏,曾作蜀州官)修一庙宇,称赵陆公祠,后改称“二贤祠”。现在,“二贤祠”已改建为“陆游纪念馆”。

八百多年来,蜀州人民怀念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扶老携幼,不远千百里前来瞻仰、凭吊陆游。罨花池是陆游生活过的地方,这里的水榭楼台、林木花草,都篆刻下传大诗人忧国忧民的诗篇。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知识陆游简介,古诗两首,希望对你有帮助!

6、知识:童话简介教学案例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知识:童话简介_教学案例反思_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其语言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射。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展开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形成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犹真的境界。此外,童话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根据人物形象类型的不同,童话可以分为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中的人物都是普通的人,描述的是普通人的生活,但这些人的性格、行动、遭遇都特别离奇夸张,如《皇帝的新装》。拟人体童话中的人物,多是人类以外各种人格化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使它们有思想、感情和人的性格行为,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主要是描写超自然的人物和他们的活动,借助超越常人和自然力的神仙、妖魔或宝物来展开奇怪荒诞的情节,多见于民间童话和古典童话,如《神笔马良》《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有时也互相联系。也就是说,在一篇童话中,可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

童话与寓言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故事都是假托的、创造的、幻想的,都可以采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来充当故事的角色,也都富有教育意义。但寓言和童话又各有不同特点。寓言的篇幅一般较为短小,结构单纯,语言朴素,幻想的程度也较轻;而童话的篇幅较长,长篇可达数万字,短小者一般也一二千言。童话的结构比较曲折,能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幻想也比寓言更为丰富、奇特。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它描写的内容,表现的生活,都照顾到儿童的知识范围和心理特点,所运用的语言也易为儿童接受。而寓言虽然也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但它并不是儿童文学专有的样式。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知识童话简介,巨人的花园,希望对你有帮助!

7、知识:白血病简介教学案例反思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化疗、放疗等方法遏制病变的白细胞,延长病人的生命。但是这种方法的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国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骨髓移植运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起,干细胞移植术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成功。

骨髓是还没有分化成红、白细胞的母细胞,就像还没有分杈的树干,把它植进白血病患者体内,就可以继续分化、造血。骨髓捐献者捐出的干细胞,只占身体的约5%。这5%即使不捐,两星期后也会在自身的新陈代谢中死亡,所以捐献骨髓对身体是没有害处的。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捐献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目前各地捐献志愿者的库存资料加起来还不到三万份,这就为寻找配型相符的骨髓带来了很大困难。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知识白血病简介,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希望对你有帮助!

8、知识:蟋蟀简介教学案例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知识:蟋蟀简介_教学案例反思_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蟋蟀又叫促织、趋织、蛐蛐,是一类善吃、好斗的昆虫。夏末秋初的夜晚,它们躲在墙角里、庭园中、杂草间、砖瓦下、土洞里,不停地发出“瞿瞿”瞿”“唧唧……唧唧……”的鸣叫。蟋蟀中只有雄蟋蟀会叫,因为它有发声器,这是一种“求婚”的信号,雌蟋蟀听到后会赶去“赴约成亲”。这时,如果闯来一只雄蟋蟀,就会发生一场搏斗。

两只雄蟋蟀先是振翅鸣叫,然后爪子相对,猛扑乱咬,直到一方斗败逃脱为止。得胜的雄蟋蟀,还要得意地振翅鸣叫一番。因为蟋蟀善鸣好斗,自古以来,人们喜欢饲养蟋蟀,观看它们精彩的争斗表演。

在蟋蟀的头上,有一对比身体长的丝状触角,尾部有一对长长的尾须,雌蟋蟀的产卵管比较长,夹在两条尾须当中,所以俗称三尾子。雄蟋蟀没有产卵管,叫它二尾子。凭鸣声常常可以判断蟋蟀的优劣:鸣声尖而轻的多为小蟋蟀,鸣声高亢雄厚的多为个头较大的壮蟋蟀,叫不成声的可能是“烂衣翅”,它的一只翅膀发育不良,或幼虫蜕变成虫时因外因烂掉了部分翅梢;可是“烂衣翅”不是无用之辈,它在格斗时却十分凶猛哩!

由于蟋蟀善鸣好斗,不少人偏爱它,而对它的坏处反不以为然了。其实,蟋蟀是农业害虫,不论成虫还是幼虫,都能咬食农作物的叶、茎和根。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知识蟋蟀简介,蟋蟀的住宅,希望对你有帮助!

9、知识:苏轼 简介 教学案例反思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祐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王文浩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知识苏轼,简介,古诗两首,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