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语文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一等奖
语文教学设计是在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
(一)出示: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小树、房子和小山。(出示:画着绿树叶的图片)这是我们班张雨舜同学的作品,我们看,他的树叶画得怎样?(学生: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
(二)出示:画着蓝树叶的图片。
教师: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好不好?
二、初读课文
(一)那我们就快快读课文吧,边读边标出生字,划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好伙伴”帮忙吧!
(二)大家读得太认真了,谁能勇敢地给大家读一读呢?(教师奖给勇敢者一颗勇敢星)
(三)大家读得真棒,而且在自由读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帮助伙伴是那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
(四)那我们把课文中自己会的生字大声地读一读吧,不会的你也一定会有好办法解决的,是吗?
(五)我想考考你们,同意吗?
1.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读音指导重点:“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吐”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ǔ。“削”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o。)
2.教师出示会认字的字卡指名读,开火车读。
3.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 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4.课件演示青蛙过河游戏,读词语:
皱眉 借铅笔 趴在 削铅笔 不由得 吞吞吐吐 盒子 惹人喜爱 脸红
5.同学们读得这么好,写得也一定不错,再读“术”“铅”“吐”“注”四个生字的卡片,这四个字特别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有信心写好吗?
(1)这四个字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把好办法告诉你的同桌。
(2)指导书写。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②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4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3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③教师范写(请学生帮老师找不足)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三、再读课文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你们知道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了吗?
(二)反复练习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对话语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3.通过课文中林园园认识到自己没有帮助同学而感到羞愧这件事,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助人为乐,互相帮助。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一)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二)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记忆生字。
美术 铅笔 桌子 注意 吞吞吐吐 惹人喜欢 皱着眉头
(三)听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互相订正。
二、朗读感悟
(一)读悟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流利,体会语气。
2.指导朗读。
(1)指导长句子的停顿: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
(2)指导读出语气: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李丽找不到绿铅笔时的焦急心情,再听教师范读,模仿读。)
(二)读悟第2至4自然段。
1.自读课文,数数两人有几次对话,用——画出李丽的问话,用波浪线画出林园园回答的话。
2.指导读第一次对话。
(1)抓住“小声”“行吗”“吞吞吐吐”这几个关键词语,先让学生自己体会两人说话时的不同预期,自读自悟。
(2)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3)教师范读:读李丽的话“小声”读,用商量的口气;读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想借又不直接说的语气。学生看老师表情,听老师语调。
(4)学生模仿练读,分角色读。
①用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感情的方法,在学习小组内读悟其余对话。
②检查自读自悟情况,相机指导朗读。
③教师引读李丽与林园园的对话。
④分解色读2—4自然段。
(三)读悟第5自然段。
1.读读说说:出示画,读读课文,说说蓝树叶的来历。
2.想想说说: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3.说说议议: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什么?
三、拓展活动
(一)读读背背。
惜校誉 敬师长 爱学友 守规章
乐助人 有雷锋 少索取 多奉献
(二)续编故事:如果你是作者,在课文的结尾你还会写些什么?
·板书设计·
18. 蓝色的树叶
小声 吞吞吐吐
只好 我怕你……
连忙 你要注意……
皱着眉头
(蓝色的树叶) (脸红)
2、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是在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
(一)出示: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小树、房子和小山。(出示:画着绿树叶的图片)这是我们班张雨舜同学的作品,我们看,他的树叶画得怎样?(学生: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
(二)出示:画着蓝树叶的图片。
教师: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好不好?
二、初读课文
(一)那我们就快快读课文吧,边读边标出生字,划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好伙伴”帮忙吧!
(二)大家读得太认真了,谁能勇敢地给大家读一读呢?(教师奖给勇敢者一颗勇敢星)
(三)大家读得真棒,而且在自由读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帮助伙伴是那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
(四)那我们把课文中自己会的生字大声地读一读吧,不会的你也一定会有好办法解决的,是吗?
(五)我想考考你们,同意吗?
1.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读音指导重点:“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吐”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ǔ。“削”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o。)
2.教师出示会认字的字卡指名读,开火车读。
3.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 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4.课件演示青蛙过河游戏,读词语:
皱眉 借铅笔 趴在 削铅笔 不由得 吞吞吐吐 盒子 惹人喜爱 脸红
5.同学们读得这么好,写得也一定不错,再读“术”“铅”“吐”“注”四个生字的卡片,这四个字特别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有信心写好吗?
(1)这四个字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把好办法告诉你的同桌。
(2)指导书写。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②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4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3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③教师范写(请学生帮老师找不足)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三、再读课文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你们知道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了吗?
(二)反复练习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对话语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3.通过课文中林园园认识到自己没有帮助同学而感到羞愧这件事,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助人为乐,互相帮助。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一)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二)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记忆生字。
美术 铅笔 桌子 注意 吞吞吐吐 惹人喜欢 皱着眉头
(三)听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互相订正。
二、朗读感悟
(一)读悟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流利,体会语气。
2.指导朗读。
(1)指导长句子的停顿: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
(2)指导读出语气: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李丽找不到绿铅笔时的焦急心情,再听教师范读,模仿读。)
(二)读悟第2至4自然段。
1.自读课文,数数两人有几次对话,用——画出李丽的问话,用波浪线画出林园园回答的话。
2.指导读第一次对话。
(1)抓住“小声”“行吗”“吞吞吐吐”这几个关键词语,先让学生自己体会两人说话时的不同预期,自读自悟。
(2)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3)教师范读:读李丽的话“小声”读,用商量的口气;读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想借又不直接说的语气。学生看老师表情,听老师语调。
(4)学生模仿练读,分角色读。
①用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感情的方法,在学习小组内读悟其余对话。
②检查自读自悟情况,相机指导朗读。
③教师引读李丽与林园园的对话。
④分解色读2—4自然段。
(三)读悟第5自然段。
1.读读说说:出示画,读读课文,说说蓝树叶的来历。
2.想想说说: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3.说说议议: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什么?
三、拓展活动
(一)读读背背。
惜校誉 敬师长 爱学友 守规章
乐助人 有雷锋 少索取 多奉献
(二)续编故事:如果你是作者,在课文的结尾你还会写些什么?
·板书设计·
18. 蓝色的树叶
小声 吞吞吐吐
只好 我怕你……
连忙 你要注意……
皱着眉头
(蓝色的树叶) (脸红)
3、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过的树叶一般是什么颜色的?点击课件看图填写:
( )的银杏树叶 ( )的桑树叶 ( )的枫树叶
2、今天我们读的故事中,就有不同颜色的树叶点击出示,填出“绿色的树叶”“蓝色的树叶”。这种树叶是谁画的呢?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听清楚生字的读音,画出新的词语。
2、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正音,指名领读。
3、分组读,边读边看实物识字:铅笔盒子课桌美术,做动作识字:吞吞吐吐、皱眉头。
4、分辨多音字:吐吞吞吐吐呕吐教。
5、比较形近字:术、木、注、住削、消。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反馈:刚才看到的绿树叶和蓝树叶是谁画的,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
2、找到课文中林园园和李丽画树叶的句子,读一读。
(1)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
(2)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3、绿树叶这么惹人爱,为什么李丽不画?林园园怎么会脸红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去研究吧。
(四)指导写字。
1、分析字的结构特点“由、术、吐、注、课、铅”
2、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指导。
(1)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4、学生练习写字,写后共同评议,比比谁写得工整、美观。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自制绿叶卡片中的生字、词。
2、“捡绿树叶”游戏。每片绿树叶后藏着若干个生字,全部认对了这片绿树叶就送给他。
3、谁画了蓝树叶?为什么林园园的脸红了呢?学生反馈,教师引领:那就让我们去看看,李丽向林园园借铅笔的经过吧。
(二)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第2、3、4自然段。用笔画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2、指导读对话部分,理解词语。
(1)指导第一次对话。
①课件出示:
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②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没画完”等词语。从这些词语里面你看出了林园园是怎么想的?
(2)第二次对话。
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
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
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理解“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了,只等画树。齐读第一自然段。没有绿铅笔,没法画,所以只好等林园园把画画完,才又一次向林园园借。
“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李丽使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
(3)课件出示。
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
林园园讲了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她借绿铅笔的话也是有条件的。听了林园园的话,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
课件出示: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从这个“皱着眉头”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3、理解第5自然段。
课件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指名朗读。
(1)你仿佛看到了李丽一边画着蓝树叶,一边脸上有了怎样的表情?
(2)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3)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三)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笔、桌、景、拿。
4、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学习目标:
1、 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二、 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汇报交流
(1)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
(2)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
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3)课件演示青蛙过河游戏,读词语:
皱眉 借铅笔 趴在 削铅笔 不由得 吞吞吐吐 盒子 惹人喜爱 脸红
三、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李丽没画完的画,问:“这幅图还缺什么呢?”(树还没有涂上颜色)
从这幅图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
齐读第1自然段。
2.读讲第2、3、4自然段。
(1)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2)指导读对话部分,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A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没画完等词语。
课件出示B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等到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理解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了,只等画树。没有绿铅笔,没法画,所以只好等林园园把画画完,才又一次向林园园借。
.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李丽使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
课件出示C.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林园园讲了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听了林园园的话,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
课件出示D.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画小草吗?太多了!这是林园园听到李丽说要画小草,觉得太费绿铅笔了,所以林园园说:太多了!意思是你要用,就只准画树叶。
(读好对话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李丽说的三句话分别要用请求、商量、诚恳的语气来读;林圆圆的四句话分别要读出矛盾、担心、吝啬、不乐意的语气。在逐句指导后,再组织学生把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分角色有表情地读,根据课件演示配音读等。)
3.读讲第5段。
课件出示 课文段落,指名读后,提出思考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使学生理解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
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词语。
课件演示 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此时,她在想些什么?”,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4、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林园园和李丽是两个怎样的孩子?(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
四、书写指导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请学生帮老师找不足),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5、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学习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汇报交流
(1)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
(2)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
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3)课件演示青蛙过河游戏,读词语:
皱眉 借铅笔 趴在 削铅笔 不由得 吞吞吐吐 盒子 惹人喜爱 脸红
三、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李丽没画完的画,问:“这幅图还缺什么呢?”(树还没有涂上颜色)
从这幅图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
齐读第1自然段。
2.读讲第2、3、4自然段。
(1)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2)指导读对话部分,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A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没画完等词语。
课件出示B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等到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理解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了,只等画树。没有绿铅笔,没法画,所以只好等林园园把画画完,才又一次向林园园借。
.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李丽使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
课件出示C.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林园园讲了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听了林园园的话,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
课件出示D.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画小草吗?太多了!这是林园园听到李丽说要画小草,觉得太费绿铅笔了,所以林园园说:太多了!意思是你要用,就只准画树叶。
(读好对话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李丽说的三句话分别要用请求、商量、诚恳的语气来读;林圆圆的四句话分别要读出矛盾、担心、吝啬、不乐意的语气。在逐句指导后,再组织学生把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分角色有表情地读,根据课件演示配音读等。)
3.读讲第5段。
课件出示
课文段落,指名读后,提出思考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使学生理解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
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词语。
课件演示
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此时,她在想些什么?”,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4、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林园园和李丽是两个怎样的孩子?(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
四、书写指导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请学生帮老师找不足),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6、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 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好不好。游戏的名字叫听力大比赛,老师要看看谁最有精神,谁的注意力最集中。老师说四句话,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头。
师:(1)柴多火焰高。
(2)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
(3)称赞别人是一种美德。
(4)树上长着蓝色的树叶。
师:(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1: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
生2:树叶为什么会变成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19课蓝色的树叶,看看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齐读课题)
二、朗读感悟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
(2)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 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
(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3)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语气。
(5)读第三次对话
a.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b.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c.示范读。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3.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3)读第五自然段
(4)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小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
三、指导完成“读读说说”中的练习
1.读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吗”
2.说一个问句,用上“吗”
3.读句子三,读出请求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吧”
4.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
板书设计
19 蓝色的树叶
7、人教大纲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蓝树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本课中的意思,能认读“惹、皱、脸”三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绿色、红色、黄色、棕色)
2、那么,谁见过蓝色的树叶呢?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 课,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教师板书课题:《蓝树叶》。
二、进入新课: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借、吞、吐、趴、等、盒、削、眉、由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2)看投影,读词语:
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喜爱、脸红
3)自己练习读
4)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
5)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吞:上下结构的字,上边是一个“天”字,第一笔容易写成撇,教学时应注意提醒学生。
盒:这是一个形声字,上声下形,上边的“合”与“盒”字同音,下边是一个皿字底。
削:这是一个形声字,左声右形,右边是个立刀旁,用刀子削。
眉:学生容易将“目”写成“日”,可引导学生想一想,“眉”的下边为什么是“目”。
4、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打手势告诉老师。
2)指名分段读,听一听谁读的正确、流利,进行评价。
3)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绿树叶找不到绿色彩笔,向旁边的林园园同学借。可是林园园却舍不得把心爱的笔借给她,找各种借口,最后李丽只好画了一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三、练习巩固:
1、小组为单位共同练习:
1)请你们小组共同复习本课生字新词,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查,合作学习小组长留下进行监控。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展示学习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让学生打开语文书看课后的第二题,观察每个生字的占格情况。
2)让学生说说眉、借、由的占格情况。
3)在书中练习描写。
4)进行展示,进行表扬,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抄写难字、提出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中林园园认识到自己没有帮助同学而感到羞愧这件事,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助人为乐,互相帮助。
2、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了解人物的特点
3、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并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并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如果给你一片树叶,请你为它涂上颜色,你会涂什么颜色,为什么?
(绿色、红色、黄色……根据树叶在不同时间的颜色不同而定。)
2、今天,我们课文中的主人公李丽画了一片蓝树叶这是为什么呢。
3、齐读课题《蓝树叶》。并进行板书。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绿树叶
找不到绿色彩笔,向旁边的林园园同学借。可是林园园却舍不得把心爱的笔借给她,找各种借口,最后李丽只好画了一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李丽是怎样向林圆圆借绿铅笔的?
2、指名说一说:
(第一次李丽小声问林圆圆可不可以借绿铅笔用一下,林圆圆说自己还没有画完;第二次李丽等她画完向她借,她担心李丽把她的笔尖弄断;第三次林圆圆再三嘱咐李丽要注意这注意那,李丽一再表示会小心,只画树叶和小草;第四次林圆圆皱着眉嫌李丽画得太多,这一次,李丽没有再接林圆圆的铅笔。)
3、整个借笔过程,课文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写具体的。自由读,找出描写人物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并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体会。
4、根据所画内容,练习有语气的朗读:
1)自由读
2)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李丽的话应读的比较温和,是耐下心来尽可能按照林圆圆的意思办,尽量不给林圆圆添太多麻烦,她一心想画一片漂亮的绿树叶,所以在林圆圆显示出不愿借的情况下,李丽尽量迁就、忍耐;林圆圆不愿帮助别人,当李丽向她借时,她是吞吞吐吐,想办法拖时间或找别的借口,面对同学,她不好意思不借,但心里又舍不得,于是小气的她就嘱咐这嘱咐那。读她的话,应读出那种不情愿、小气、挑剔的语气。)
3)小组练习分角色有语气、有表情的朗读。
4)全班范围内有语气朗读。
5)评一评谁的语气好,为什么?
5、当林圆圆看到李丽本上的蓝树叶时,不由得脸红了。此时她会怎样想?
后悔自己的小气。
从来都没见过蓝树叶,李丽把树叶画成蓝色,也是迫不得已。这都是自己造成的。
如果因为树叶是蓝色的影响李丽的成绩,那自己真是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
李丽是我的同桌,现在同桌有困难,我却推三阻四,真是不应该。
如果哪天我忘带彩笔,李丽也这样对待我,我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呢?
……
(三)、联系实际,说说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会怎样做?
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2、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结合日常生活的所作所为。
教师小结: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类似的事,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只有这样,才不会有蓝树叶的遗憾。
三、有语气的朗读全文:
1、自由读。
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
3、进行全班展示:分角色朗读,最后评价。
四、作业:
1、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句。
8、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蓝色的树叶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三册
教材简说:
互相协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他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身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协助他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同学看到林园园的缺乏,又要让同学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小朋友。
学习目标:
1、 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二、 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汇报交流
(1)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
(2)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
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3)课件演示青蛙过河游戏,读词语:
皱眉 借铅笔 趴在 削铅笔 不由得 吞吞吐吐 盒子 惹人喜爱 脸红
三、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李丽没画完的画,问:“这幅图还缺什么呢?”(树还没有涂上颜色)
从这幅图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
齐读第1自然段。
2.读讲第2、3、4自然段。
(1)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2)指导读对话局部,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A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没画完"等词语。
课件出示B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等到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理解"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方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了,只等画树。没有绿铅笔,没法画,所以只好等林园园把画画完,才又一次向林园园借。
."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李丽使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
课件出示C.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林园园讲了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听了林园园的话,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
课件出示D.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画小草吗?太多了!"这是林园园听到李丽说要画小草,觉得太费绿铅笔了,所以林园园说:"太多了!"意思是你要用,就只准画树叶。
(读好对话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李丽说的三句话分别要用请求、商量、诚实的语气来读;林圆圆的四句话分别要读出矛盾、担心、吝啬、不乐意的语气。在逐句指导后,再组织同学把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分角色有表情地读,根据课件演示配音读等。)
3.读讲第5段。
课件出示 课文段落,指名读后,提出考虑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使同学理解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身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协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
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词语。
课件演示 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此时,她在想些什么?”,从而使同学受到思想教育。
4、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林园园和李丽是两个怎样的小朋友?(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
四、书写指导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请同学帮老师找缺乏),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9、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是第三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描绘了秋天美丽的景色和勃勃生机,秋天教学设计。课文配有一幅生动有趣的插图。根据看图学文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本课可以通过"看"、"读"、"说"、"写"进行教学设计。
一、看--了解图意
"看",就是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使学生弄懂图意。可先让学生从整体上看图,说说图上都有什么。再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指导学生观察图上的景物,说说天空、云朵、稻田、梧桐树的样子;燕子、小鱼、蚂蚁都在干什么。这样教给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有助于提高他们口头表达的条理性。最后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秋天?学生答出稻子成熟和树叶变黄往下落这两点即可,至于秋天的天空显得更高更蓝一点可在课文中进一步说明。
二、读--弄懂课文
"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读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本课可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
1.听读。学习课文之前,可安排学生看课文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录音或教师朗读的熏陶。
2.自读。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要提出要求:(1)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2)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教案《秋天教学设计》。(3)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划出生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词组,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
3.细读。所谓细读,就是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边读边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这一步是以"情"贯穿的读。课文一、二段可让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蓝"、"白"、"黄"是秋天的色彩,描绘出秋天碧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成熟的稻田,真是秋高气爽,丰收在望。这时教师可问:哪些词应该重读?为什么?这两段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使学生明白面对秋天这美丽的丰收景色,我们应用高兴的、赞美的语气去读。
课文三、四段,可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引导学生朗读。这三个比喻句都与小动物有关。一是"小鱼藏在树叶底下,…",二是"蚂蚁爬到上面…",三是"稻田那边飞来两只燕子…"这三句话把动物生动活泼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草枯叶黄的秋天增添了不少生机。读这一部分时,要读得亲切活泼。"游、藏、爬、跑"等几个动词要重读,"伞"、"运动场"、"电报"这几个喻体前要稍作停顿。
4.赛读。经过教师的指导,多数学生能读熟课文。这时,可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同学再比。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可再进行背诵的练习。
三、说--训练表达能力
"说"这个环节可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在看图时,让学生用完整的语句说图上有什么。在讲读课文时,可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比较每一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如(1)"蓝天上飘着白云"和(2)"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这两句比较时,先让学生说说这两句的不同,再说说加上"高高的"和"几朵"有什么作用。在句子的比较中使学生认识到说话要说得具体生动。课文结束后,可问:除文中所说秋天的特点,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秋天来了?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感受以及课外观察所获得的知识来回答,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写--强化课堂练笔
学完本课,可让学生模仿《秋天》语句,以《找秋天》为题,写出二三种植物秋天的特征;或者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写一写果园里、庄稼地里、田野里、街道上哪些现象表明秋天已经来到。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课堂练笔,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10、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个生字,会写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使学生掌握理解自然段的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意识和方法。
4、使学生产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掌握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理解每个小节的意思。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这节课我们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这是一首诗。
二、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这首诗一共有几节。
学生默读、小声读,指名读。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老师指导学习难字。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四、指导书写。要把字写端正,注意笔画笔顺。
五、初读课文。
1、默读、小声读、指名读。
2、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六、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什么是植物吗?植物妈妈传播种子有什么办法呢?
二、朗读感悟
1、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自由读。
3、指名读,评议。
三、学习第一节。
1、“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2、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四、学习2—4节。
1、小组合作学习:选一种你喜欢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在小组里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
4、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5、读一读,试着背下来。
五、学习第五节
这节告诉我们什么?
六、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课书,我们知道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大自然当中的知识很多很多,你要到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吗?
七、背诵比赛。
11、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展示活动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大胆想象
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12、二年级上册语文《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
3学习疑问句,陈述句。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帮助,做人道理。
★情意目标
从故事中体会同学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积累词汇;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思路:
是个跟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小故事,通过故事是说明了一个道理: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帮助。让孩子读故事,讲故事,在朗读明白道理,感悟语言文字。
课前准备:
挂图、自制课件:电子卡片、练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呢?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用生动的词语表达。
火红的枫叶;嫩绿的柳叶;金黄的梧桐叶
电子图片出示“蓝色的树叶”,这是?质疑,引入课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检查生字词语的预习。
1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借助字典和课文注音解决。想一想自己提出的问题。
2巩固生字词语。用电子卡片检查;
3闯词语迷宫。迷宫一:我会读;迷宫二:变生字魔术
4说说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什么事情?
三指导阅读,明辨道理,训练基本功。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读相关的段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继续读故事,引导:林园园为什么不借给李丽铅笔?是李丽说话没有礼貌吗?读一读李丽的话,评价一下她。
3继续分角色读课文,体会林园园和李丽的心理活动。读完思考:李丽为什么不接林园园的铅笔?
4如果你是林园园和李丽的同学,想对林园园说什么?
5同桌对读课文,说说自己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如果自己遇到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办?
四总结;巩固生字词语,认读卡片。
五作业:
一星级:认读生字词语;
二星级:替林园园画一幅画送给李丽,表达自己的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快速认读生字,并组词。
二基本功训练。
1练习说疑问句和带“吧”的陈述句。
2辨字组词。
术( ) 注( ) 吐 ( )
木( ) 住( ) 土( )
3学写生字。
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观察字型,在田字格中写。
“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
三练习写字。
蓝色的树叶
板书设计:
互相帮助
互相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