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两则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记两则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日记两则教学设计一等奖

1、日记两则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借助字音,初读课文。
2、运用识字经验,识记生字。
3、初步接触日记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2、掌握日记的格式和内容来源。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同学们,我们每人都有一些“心里话”“悄悄话”是吗?有时这些悄悄话不想对别人说,只想把它写下来,这就是“日记”。今天,老师就与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个小女孩的两篇日记,看看她有什么“心里话”。
板书:日记两则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能借助字音,读通顺。
2、检查学生认读情况: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3、(课件出示)师生合作,找出识记方法。
换偏旁:作—昨 沙—纱 份—粉 科—料
加偏旁:奇—寄 未—妹 次—羡
要注意:“慕”的下面不是“小”字。“套”字的笔划规则。
4、师随机抽读卡片,巩固识字。
三、借助经验,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拼读字音,找出分析字形的方法。
2、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本课的生字都是左右结构,除了“昨”字,都是熟字加偏旁。
3、生字组词比赛,看谁说得多。
4、开火车练读。
5、师范写生字,生注意观察。
6、生临写,是巡查。
四、复习巩固:
1、做课后“看看写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简单说说:“日记”写的是个人的什么内容?
五、作业:
朗读课文,记住日记的书写格式。
第二课时 总____电____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读好人物不同心里的情感表达。
3、学会写日记。
4、能从故事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使学生在学文基础上体验“爱”和“被爱”的幸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生字卡片,朗读课文:
1、出示本课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试说说日记写了些什么内容?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第一篇日记,找出我写日记的时间、天气、掌握日记的格式:日期、星期、天气。让学生自己说说以“今天”为例的书写格式。
2、第一段讲了什么内容?是真实的吗?从“我”的梦中,可以看出小女孩的什么心思?她对那条裙子有怎样的感情?(期盼)指导朗读。
3、可是“我”的希望实现了吗?我没得到想要的东西,心情怎样?引导学生用失望的语气读第二段。(课件出示插图)
4、妈妈不但没给“我”买裙子,还把礼物分给了谁?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想?你的心情又会怎样?(用疑问、生气的语气读)
5、同学们,想知道答案吗?让我们一起翻开“我”的下一篇日记。学生自由朗读。找出妈妈这样做的理由?
6、谁来说说:“阿英妹妹”是谁?妈妈为什么那么关心她?妈妈都是怎样帮助她的?(介绍贵州山区,让学生体会到这样做的理由)
7、阿英是个怎样的孩子?(勤快、好学)用叙述的语气读。
8、“我”又做了个梦,这回又梦到了什么?这次“我”对裙子的态度有转变吗?我的梦境中还出现了什么人?我们一起在干什么?
9、通过这个梦,说明了我的思想有了什么样的转变?“我”还会生妈妈的气吗?“我”理解了妈妈吗?
10、引导学生用幸福、渴望语气读第三段。
三、教学回顾: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情绪的变化。
2、思考讨论:妈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我得不到自己喜爱的裙子应该生气吗?想一想,今后的我会有什么思想与行动上的变化与进步?
四、作业设计:
学会这篇课文后,把你的想法和感受也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
五、板书设计:
梦裙子—— 失裙子—— 见到阿英—— 梦跳舞
(希望)——(失望)——(理解)——(希望)

2、日记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字音,初读课文。
2、运用识字经验,识记生字。
3、初步接触日记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2、掌握日记的格式和内容来源。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同学们,我们每人都有一些“心里话”“悄悄话”是吗?有时这些悄悄话不想对别人说,只想把它写下来,这就是“日记”。今天,老师就与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个小女孩的两篇日记,看看她有什么“心里话”。
板书:日记两则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能借助字音,读通顺。
2、检查学生认读情况: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3、(课件出示)师生合作,找出识记方法。
换偏旁:作—昨 沙—纱 份—粉 科—料
加偏旁:奇—寄 未—妹 次—羡
要注意:“慕”的下面不是“小”字。“套”字的笔划规则。
4、师随机抽读卡片,巩固识字。
三、借助经验,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拼读字音,找出分析字形的方法。
2、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本课的生字都是左右结构,除了“昨”字,都是熟字加偏旁。
3、生字组词比赛,看谁说得多。
4、开火车练读。
5、师范写生字,生注意观察。
6、生临写,是巡查。
四、复习巩固:
1、做课后“看看写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简单说说:“日记”写的是个人的什么内容?
五、作业:
朗读课文,记住日记的书写格式。
第二课时 总____电____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读好人物不同心里的情感表达。
3、学会写日记。
4、能从故事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使学生在学文基础上体验“爱”和“被爱”的幸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生字卡片,朗读课文:
1、出示本课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试说说日记写了些什么内容?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第一篇日记,找出我写日记的时间、天气、掌握日记的格式:日期、星期、天气。让学生自己说说以“今天”为例的书写格式。
2、第一段讲了什么内容?是真实的吗?从“我”的梦中,可以看出小女孩的什么心思?她对那条裙子有怎样的感情?(期盼)指导朗读。
3、可是“我”的希望实现了吗?我没得到想要的东西,心情怎样?引导学生用失望的语气读第二段。(课件出示插图)
4、妈妈不但没给“我”买裙子,还把礼物分给了谁?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想?你的心情又会怎样?(用疑问、生气的语气读)
5、同学们,想知道答案吗?让我们一起翻开“我”的下一篇日记。学生自由朗读。找出妈妈这样做的理由?
6、谁来说说:“阿英妹妹”是谁?妈妈为什么那么关心她?妈妈都是怎样帮助她的?(介绍贵州山区,让学生体会到这样做的理由)
7、阿英是个怎样的孩子?(勤快、好学)用叙述的语气读。
8、“我”又做了个梦,这回又梦到了什么?这次“我”对裙子的态度有转变吗?我的梦境中还出现了什么人?我们一起在干什么?
9、通过这个梦,说明了我的思想有了什么样的转变?“我”还会生妈妈的气吗?“我”理解了妈妈吗?
10、引导学生用幸福、渴望语气读第三段。
三、教学回顾: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情绪的变化。
2、思考讨论:妈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我得不到自己喜爱的裙子应该生气吗?想一想,今后的我会有什么思想与行动上的变化与进步?
四、作业设计:
学会这篇课文后,把你的想法和感受也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
五、板书设计:
梦裙子—— 失裙子—— 见到阿英—— 梦跳舞
(希望)——(失望)——(理解)——(希望)

3、日记两则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说

小学生在读了一些文章、认识了一些字之后,他们便更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每天接触的人和事,都可能使他们感兴趣,并产生把它们记录下来的冲动。《日记两则》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日记体的习作范文。读了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法记录生活,使他们把记录生活的冲动化为自己的行动。

这篇课文记录了“我”的两次“梦”。记录了“我”的梦与现实生活之间由矛盾到统一的过程,记录了在城镇的“我”与贵州山区小女孩阿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他们之间的差别。“我”那白纱裙的梦,在妈妈的影响下,变成了苗家山寨里的民族同心舞。

这个故事很有时代意义。教学时要结合生活现实,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许,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看到自己平时的影子,能够想起自己平时的思想与行为,也许还能够让学生从学习这篇课文开始,学会多想想别人,少想一点儿自己。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认读生字。

借助拼音读一读果实和树叶里的生字,再自读课文,在朗读中进一步认识生字。教师出示带生字的词句,让学生朗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采用多种方式识记字形。

让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奇—寄、分—份粉、少—纱、斗—料;作—昨、沙—纱。

3.组词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可以让学生用生字组词。如,学生手则、昨天、纱布、寄信、水电费。还可以一字组多词。如,粉条、面粉、粉刷、粉身碎骨;颜料、材料、料事如神;手套、圈套、套装;寄存、寄托。

学生组词之后,再完成课后的看拼音写词语。

3.指导书写。

(1)巩固读音。

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容易读错的字较多,建议书写前指导学生反复读一读,以巩固读音。特别是“昨(平舌音)、娘(声母是鼻音)、晴(韵母是后鼻音)”三个字,建议再次领读几遍。

(2)观察发现。

同结构:八个字都是左右结构。

同偏旁:昨、晴;姑、娘、妹。

同部件:份、粉。

(3)重点讲解。

女字旁:撇点的“撇”要长,“提”不能超出右边的撇。

日字旁:相对瘦长一些。

(二)朗读感悟

朗读本课,要重点领会作者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并对日记的内容和写法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1.自由朗读。抓住“‘我’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感悟。读第一则日记,要注意指导点拨学生,因为“我”的梦想没有实现,心里埋怨妈妈,因而要把“我”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最后一段朗读的难度较大,要多指导。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如,“我”为什么怪妈妈小气呢?并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小女孩的妈妈小气吗?为什么?读第二则日记,可以让学生思考:“我”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什么?同时指导学生把“我”梦中开心的事,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3.比较朗读。比较一下这两则日记内容上和情感态度上的不同。思考:妈妈没有给“我”买心爱的白纱裙,“我”的心情怎样?后来“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白纱裙?

4.教师出示日记格式,并启发学生:日记的写法比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写出一天当中有意义的事或自己特别想记下来的话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

日记的篇幅可长可短,一定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实践活动

按照日记的格式写日记(篇数不限)。

提示:(1)今天你做了什么?(2)你到过什么地方?看到或听到什么?(3)你最想干什么?(4)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你的感受怎样?是高兴、伤心还是后悔……

要让全体同学都有展示自己日记的机会,培养他们展示自己作品的愿望,体验写话的快乐。可以指名上台朗读,或在学习园地里展出,在“语文园地”的“展示台”展示。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探究式阅读

(一)分小组阅读质疑

1.自读课文,将两则日记联系起来阅读,提出自己的问题。

2.小组讨论:讨论交流各自发现的问题(注意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二)全班交流,在阅读中探究

1.各组派代表说说本组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已解决的有意思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

2.各组再根据其他组的介绍,选择一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三)集中问题,共同讨论

1.小组汇报本组讨论交流的情况。

2.全班就一两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一两个问题可以是学生讨论中共同关心的问题,也可以由教师出示。

4、日记两则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教案设计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读的训练和指导,作文教学中,我的第一感受是要想办法使他们有内容可写,我觉得写日记也一样,只要有了内容,剩下的就好办多了,怎么样让孩子写日记有内容呢?我就想到了把平常看到的东西拿到课堂中来,作为具体的教学材料。

【学习目标】

1、认识“则”、“昨”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人为乐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写日记。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课前读通课文,把字音读正确。

2、通过调查、访问、查资料等了解日记是怎么回事。

3、日记格式图。

4、准备日记本。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我写两个字,你了解它吗?(师板书:日记)

生1:日记。

生2:把做过的事情记下来。

生3:把一些好事写下来。

生4:把我们出去游玩过的地方写在本子上。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两则日记。(揭题:24日记两则,并板书)

二、读书──说话

师:现在我们读课文,老师对小朋友读书没有很多要求,我也不问你问题,什么问题也也不问。只有一个要求:读完了,你有什么话要说的吗?说什么呢?说你的感想,说你的理解,也可以说你的疑问。行不行?

生:行。

师:咱们试一试,以后养成一个习惯,读完了就应该有话要说。好不好?那接下来我们一边读一边想:我要说什么呢?还有一个情况,老师认为要养成一个好习惯,一读书就要拿起笔来。现在开始读,怎么读都行,默读可以,朗读可以,两个人一起读也行,小组一起读也行。

(生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还想读吗?真好,好孩子就喜欢读书。那么谁想起来大声读?现在请举手的同学站起来读,读完了你们就坐下,想读下面的同学就赶紧站起来,争取机会哟,读书的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第一段开始读,

(举手的同学读第一、二段)

师:好,想读的站起来,你们接着读第三、四段。

(生读这两段)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动作慢了点,刚才没有争取到机会,现在请没有读过课文的同学站起来,把机会让给你们,你们要不要大家帮忙啊?

生:不用。

师:好,刚才读的同学都坐下,你们几位读第二则日记开始!

(生读第二则日记的第一段)

师:现在全部都读过了,我就想问一下,有谁敢举手,说我是全班读得最好的?

生:我是全班读的最好的!

师:她这么说是骄傲吗?不是,是自信,是勇敢,是有胆量的孩子!我们请她读最后一段。

(生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读得真不错,好,现在谁想说话呢?想说就举手。

生1:第一段有一个字不认识。

师:这个不认识的字你作上记号了吗?

生1:我圈出了。

师:非常好,把难读的字圈出是个好习惯。同桌愿意帮他吗?

生2:我愿意。那是个“投”字,“tóu”。

生3:课文中说,今天是我的节日,我想问是什么节日?

师:哦,这个同学提了个问题,我想,这问题暂时先记下,等会你就明白了,行吗?你还有什么话要说的吗?

生4:在第一则日记中,我做的梦是梦见自己穿上了摆在商店里的那条白纱裙,很漂亮的。

师:那么,课文中的我梦想成真了吗?结果妈妈送我什么礼物呢?请同学拿起笔画出妈妈给我的礼物。(师板书:穿上白纱裙)

(学生边读边画)

生:我的梦想没有成真,因为妈妈的礼物是一条粉红色的布料连衣裙,一个红书包,还有一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就是没有我心爱的裙子。

师:应该说是“她”,而不是“我”。谁能正确的说呢?

(指名同学继续讲)

师:她的梦想没成真,结果心里真不是滋味,哪里能看出来?谁能读出感情?

(生读最后一段,师板书:不高兴)

三、指导写字

师:同桌互读要求写的8个字,并说说可以组成什么词?

(同桌互相检查)

师:有困难吗?

生:没有。

师:考考同学,这8个字可分成几类?为什么这么分?

生:按偏旁可分为4类:女字旁为一类,日字旁为一类,有“分”字的“份、粉”为一类,“读”字为一类。

师:非常好。老师先范写“姑、娘、妹”。

(师范写,提醒学生女字旁的横变成提,生先书空,再在书上描红。)

(同样方法指导书写“昨、晴、份、粉、读”。)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师:上节课我们是读书──说话,这节课我们是读书──提问,来个问答大挑战,行吗?

二、读书──问答

师: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则日记,读完后,请围绕课文内容,你能对其他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自由读课文,并提出一个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交流讨论,哪个同学来提问?

生1:阿英妹妹是个怎么样的人?

其他组回答:阿英妹妹是苗家小姑娘,家住贵州山区。

补充:她很勤快,帮妈妈干活,也很好学,不是看书就是问问题。

生2问:你认为妈妈小气吗?

其他组回答:妈妈不小气。她一直寄钱帮助阿英读书,穿的衣服和路费也是妈妈寄去的。

补充:六一节那天,妈妈也买了连衣裙,一个红书包,一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也送给阿英的,所以妈妈不小气。

生3问:第二则日记中的我做了一个什么梦?

其他组回答:我梦见妈妈带我去买那条裙子。我没让妈妈买。我把钱省下来买书送给苗家小姑娘。

三、学习日记格式

师: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1;第一则日记开头写了6月1日,星期五,阴。

生2:第二则也写了这些。

生3:我认为写日记要写名、明几月几日,星期几,天气怎么样。

师:同学们真行,是的,日记比以前学的课文开头多了日期、星期和天气,但没有题目。

四、练习写日记

师:你觉得我们班的谁最聪明?

生1:蒋科沅,因为他上课爱动脑,常常举手。

生2:可他有一点不好,有时要欺负我们。

生3:他作业不按时完成,字写得很潦草。老师也常批评他。

生4:他很大方的,彩色笔、铅笔常借给我的。

生5:他笑起来眼睛很好看,象一条缝。

生6:他的眼睛笑起来象二个弯月亮。

生7:他还有一点不好,东西不整理的,常常是周颖帮他整理的。

师:你自己说,同学们说的对吗?坏习惯要改正哟!接下来把刚才同学们讲的话用日记的格式记下来,就成了日记。试一试,写一写,行吗?先写他的外貌,接着写他的聪明,最后写他的不好的地方,按这样的顺序,开始。

(生写日记)

五、展示日记

【板书】

日记梦想心情

第一则穿上白纱裙不高兴

第二则不买白纱裙

省钱买书高兴

送给苗家小姑娘

5、日记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规范写日记的格式。
过程与方法
分小组阅读质疑,在阅读中探究、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继续培养写日记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在地图上找贵州所在地,了解那的一些情况。
2、准备生字卡和相应的一些课件。
教学时间
本课教学需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认识生字。
(常规读文识字法)
四、流利读文,熟识生字。
五、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六、巩固生字,写字指导。
1、巩固13 个生字。
2、指导书写8个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自读自悟,探究发现,朗读深悟。
1、自读自悟,自己有什么发现。
2、把自己的发现与感悟,与小组同学交流。
3、小组汇报,点播导思,感悟朗读。
(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汇报1、“我”做了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2、“我”的梦没实现的心情读出来。3、引导体会二则日记,“我”的心情并指导朗读,并相机出示课件,帮助感悟。)
4、朗读全文,体会感情。
三、延伸拓展
1、出示日记格式,规范日记写法。
2、指导学生按正确格式写日记。
3、组织学生准备展示自己的日记。

四、板书设计
24 日记两则

梦想白纱裙—妈妈不给买—不让妈妈买
(喜欢) (生气) (高兴)

6、日记两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

1、认读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果实和树叶里的生字。

3、再自读课文。

4、在朗读中进一步认识生字。教师出示带生字的词句。

5、让学生朗读。

6、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7、采用多种方式识记字形:

让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奇──寄、分──份──粉、少──纱、斗──料;作──昨、沙──纱。

8、组词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可以让学生用生字组词。如,学生手则、昨天、纱布、寄信、水电费。还可以一字组多词。如,粉条、面粉、粉刷、粉身碎骨;颜料、材料、料事如神;手套、圈套、套装;寄存、寄托。学生组词之后,再完成课后的看拼音写词语。

二、指导书写

1、巩固读音。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容易读错的字较多,建议书写前指导学生反复读一读,以巩固读音。特别是“昨(平舌音)、娘(声母是鼻音)、晴(韵母是后鼻音)”三个字,建议再次领读几遍。

2、观察发现:

同结构:八个字都是左右结构。

同偏旁:昨、晴;姑、娘、妹。

同部件:份、粉。

3、重点讲解:

女字旁:撇点的“撇”要长,“提”不能超出右边的撇。

日字旁:相对瘦长一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经常写日记,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位小朋友的日记好吗?

二、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抓住“‘我’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感悟。读第一则日记,要注意指导点拨学生,因为“我”的梦想没有实现,心里埋怨妈妈,因而要把“我”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最后一段朗读的难度较大,要多指导。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如,“我”为什么怪妈妈小气呢?并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小女孩的妈妈小气吗?为什么?读第二则日记,可以让学生思考:“我”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什么?同时指导学生把“我”梦中开心的事,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3、比较朗读。比较一下这两则日记内容上和情感态度上的不同。思考:妈妈没有给“我”买心爱的白纱裙,“我”的心情怎样?后来“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白纱裙?

4、教师出示日记格式,并启发学生:日记的写法比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写出一天当中有意义的事或自己特别想记下来的话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日记的篇幅可长可短,一定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实践活动

按照日记的格式写日记(篇数不限)。

提示:

1、今天你做了什么?

2、你到过什么地方?看到或听到什么?

3、你最想干什么?

4、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你的感受怎样?是高兴、伤心还是后悔……

要让全体同学都有展示自己日记的机会,培养他们展示自己作品的愿望,体验写话的快乐。可以指名上台朗读。

7、日记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

2、能正确书写8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小作者的转变。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读懂日记所写内容。

3、学会日记的格式与写法。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叫日记吗?(请知道的小朋友说一说,老师相机点拨,特别讲日记的格式)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小朋友写的两则日记。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两遍,用“⊙”标出课文中的生字。

2、认记生字:

⑴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认记,并为它组词。

⑵ 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

如:昨:“作业”的“作”去掉单人立,加上日字旁,就是“昨天”的“昨”。

纱:“沙子”的“沙”去掉三点水,加上绞丝旁,就是“纱巾”的“纱”。

粉:与“份”比较记忆。左边相同,右边不一样。粉:粉红。

份:几份。

妹:想一想,女字旁的字还有哪些?归类记忆。

3、同桌互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

1、在识字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看看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2、抽生读课文。

3、齐读课文。

四、说一说日记写了怎样的内容?格式又是怎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齐读课文。

3、想想日记和课文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师根据学生回答规纳总结。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一则:

1、学生自由读第一则日记,看看这篇日记是什么时候写的?

2、小作者在“六一”儿童节前一天做了一个美妙的梦,她梦见了什么?(她梦见妈妈买了一条漂亮的裙子送给她)

3、她的愿望实现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

4、妈妈回来了!她的手里提着一大包东西呢!里边有些什么呢?(老师范读第二自然段,学生仔细听,看看包里有些什么)(抽生说说)

5、所有的东西都有两份,你知道为什么吗?(一份给我,一份给阿英)

6、小作者没有得到心爱的裙子,她心里高兴吗?如果你是她,你心里会怎样想?(抽生说说)

7、试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生气的语气。

8、齐读第一则日记。

第二则:

1、请女生齐读第二则日记,男生仔细听,看看这一则日记是什么时候写的?写了些什么?(7月20日写的,写阿英妹妹来到我家和我做的又一个梦。)

2、阿英是个怎样的人?(她是一个贫穷的苗家小姑娘,很勤快也很好学。)

3、阿英妹妹告诉我些什么?(她说妈妈一直寄钱帮助她上学。)

4、读到这里,你觉得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妈妈?你还生妈妈的气吗?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请生说说。)

5、小作者又做了一个梦,这次她又梦见些什么呢?(生自由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她又梦见了什么)(她梦见妈妈带她去买裙子,可是她没有买,她用钱买了许多书带到苗家山寨,把书送给苗族小朋友,还和他们一起高兴地玩。)

6、如果你是小作者,你还会买那条裙子吗?为什么?(请生说说)

7、齐读第二则日记。

三、学习写字

1、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生字组词。

3、学生观察生字,说说观察的是哪个字,你想提醒小朋友写的时候注意些什么?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份”和“粉”:左边不同,右边一样。

“昨”和“晴”:部首相同。

“昨”与“作”比较:昨:昨天作:作业。

“晴”与“清”比较:晴:晴天清:清水。

“姑”、“娘”、“妹”三个字部首相同。

“姑”与“故”比较:姑:姑娘故:故乡。

“娘”与“食”比较:娘:姑娘食:粮食。

强调写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的笔画。

4、学生描红、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四、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小黑板,上有课后练习“看看写写”。

2、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做,其余在书上做。

3、集体订正。

4、齐读。

五、拓展训练

1、课文里树叶、苹果、桃子里的生字还有两个我们没学,你认识吗?认一认。

2、展示小朋友写的日记。

四、板书设计

24 日记两则

梦想白纱裙 — 妈妈不给买 — 不让妈妈买

(喜欢)(生气)(高兴)

五、教学反思:

8、日记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文,学习妈妈热心帮助他人的品质是本课的重点;朗读课文,了解日记的格式是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一起来看看它是谁吧。课件出示

这位新朋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说说你的发现。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识记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出示词语,齐读。男、女生分别读。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三、学习第一则日记

1、读第一则日记,说说第一则日记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我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在文中找出来,画上横线。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

指名读,指导朗读。(读出喜欢)

3、她的梦想成真了吗?读读2、3自然段。

妈妈下班了,手里提着一大包东西,小女孩是怎样打开包的?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迫不及待地去做过什么事情呢?指名学生用迫不及待说话。

出示课文插图,从小姑娘的表情中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读出失望)

4、所有的东西都有两份,你知道为什么吗?齐读第3段。

5、小作者没有得到心爱的裙子,她心里高兴吗?如果你是她,你心里会怎样想?

课件出示第四段,学生练读,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四、妈妈到底小气不小气呢?我们来看看第二则日记写了什么内容?

1、说说是什么时间写的?写了什么?

2、阿英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3、小组讨论:小女孩的妈妈小气吗?为什么?你想对她说点什么?交流

小结:正是有了许多像妈妈这样的好心人,许多像阿英这样的贫困地区的孩子才能继续上学。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4、小作者又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

自由轻声读第3段。指导朗读(高兴),齐读

5、说说感觉“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实践活动

1、出示日记格式,规范日记写法。

2、指导学生按正确格式写日记。

3、组织学生准备展示自己的日记

六、小结。

同学们,日记能记录我们心情和梦想,等到你慢慢把日记写多了,写长了,你会发现写日记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只要你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你的写作能力,观察能力同时提高了,多好呀!希望同学们都能和日记交上朋友!

板书设计:

24、日记两则

梦想白纱裙 梦想买书

关心自己 关心他人

9、日记两则教学设计

生字学习,我最棒!

1.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相信自己一定能读好!

生字中会认的字:

经过努力认识的字:

2.“我会写”的字中容易记住的字:

组词方面有困难的字:

书写方面有困难的字:

3.从课文中我又认识了几个新词语,我还能说几句话呢:。

朗读课文,收获大!

1.读了课文,我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写日记还要注意格式呢!日记格式包括三部分内容:(1)

(2)(3)

边读边想,我能行!

1.妈妈为什么没有给“我”买那条白纱裙?

妈妈真得很“小气”吗?为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妈妈?

2.两则日记中的“我”有变化吗?表现在哪儿?

3.读完课文,我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呢!想和老师、同学一块交流。

生活探秘,我在行!

在生活中,我也有关爱他人的事例,和大家说说吧!

今后我会做更多的事,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因为“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10、日记两则说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日记两则》是一篇日记指导例文,课文主要写了“我”做了两个梦,两个梦是有联系的,通过对梦境的描写,刻画了助人为乐的妈妈,和学着妈妈,也做个助人为乐的hoarse孩子的我。要求通过学习课文,指导二年级学生认识日记的格式,知道日记应该选择哪些事来写,学着写日记的。

本课课时的划分为2课时。两课时分别学习两则日记,在第二课时安排了日记的学写。

二、设计意图: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的方法。指导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最基本的方法应该是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段进行理解感悟。教学中,第二则日记,二三两段教学,我都抓住了一个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第二段,我抓住了“我家来的远方客人阿英,你对她有什么了解?”,指导学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理解,说到贵州山区,我结合班级来自贵州山区的孩子田画,请她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并出示相应贵州山区的学校,理解“失学”的意思,让学生从听到看,再读文理解,能更深地激起学生的同情和关爱之心。阿英的好学和勤快,通过学生回答后,找到相应的语句朗读,我又随机结合指导学生运用词语:总是;不是…就是……说话的练习。这样由学文到运用,真正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2.重视课堂作业的指导

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人说,贯彻新课程标准,课堂是主阵地,作业就是分战场。课堂作业的当堂完成与反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而本课的作业重的重点,就是指导学生学写日记。教学中,我刚进入课文学习,就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两则日记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两个梦。学完看完后,再次指导读课文发现课文中日记的格式,并马上引导说说如果要写今天的话,我们开头第一行要写什么?指名说一说,并板书,在说话中学会日记的格式。接着指导日记内容的选择。我则是以孩子们一起去游南北湖为例,选择了陆老师背同学的事情,让学生读一读,体会虽然一天做了很多事,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或最有意思的事情来写。最好让学生说一说,从昨天晚上到刚才上课,你打算选哪件事来写,一起来听一听,评一评,在一起写日记。等学生写了一部分后,选取学生的习作进行评议。主要是从日记的格式入手,指导学生在评价中巩固日记的格式。整个日记的指导,从例文到教师范文,再到学生说日记,最后的学写和评价,因为时间比较充分,所以学生学得也比较扎实。

11、日记两则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规范写日记的格式。

过程与方法

分小组阅读质疑,在阅读中探究、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继续培养写日记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在地图上找贵州所在地,了解那的一些情况。

2、准备生字卡和相应的一些课件。

教学时间

本课教学需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认识生字。

(常规读文识字法)

四、流利读文,熟识生字。

五、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六、巩固生字,写字指导。

1、巩固13个生字。

2、指导书写8个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自读自悟,探究发现,朗读深悟。

1、自读自悟,自己有什么发现。

2、把自己的发现与感悟,与小组同学交流。

3、小组汇报,点播导思,感悟朗读。

(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汇报1、“我”做了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2、“我”的梦没实现的心情读出来。3、引导体会二则日记,“我”的心情并指导朗读,并相机出示课件,帮助感悟。)

4、朗读全文,体会感情。

三、延伸拓展

1、出示日记格式,规范日记写法。

2、指导学生按正确格式写日记。

3、组织学生准备展示自己的日记。

四、板书设计

24日记两则

梦想白纱裙—妈妈不给买—不让妈妈买

(喜欢)

(生气)

(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