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放风筝》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三下《放风筝》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学会10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骨”)及认读10个字。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自主识字,教师有目的的指导难写的字。
2、体会引号的不同用法。
3、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内容比较具体的话。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了解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风筝的情景,感受课余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
了解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风筝的情景,感受课余生活的欢乐。
教学难点:
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内容比较具体的话。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初步观察图画,初读课文。学习前两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初步观察画面,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春天来了,春光是这样地明媚,这是放风筝的好季节。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们当中谁放过风筝?谁能给大家说说自己放风筝的情景?风筝上天了,我们的心也跟着风筝飞上了蓝天,想象的翅膀随着飘荡的风筝展开了。放风筝这是一项愉快而有意义的活动。今天我们就学习《放风筝》这一课。(出示图片)
二、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写了( )和( )星期天( )的事。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分析结构,识记字形。
(2)多音字。
(3)理解词义。
宇宙:“宇”在字典中指所有的空间。“宙”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因此这个词是指所有的空间和时间,也可理解为无边无际的天空。
各式各样:许多不同的式样或方式。文中是指风筝的式样各不相同。
缓缓:不迅速,慢慢地。文中指风筝在慢慢地飞上天空。
精致:“致”是细密、精细的意思,“精致”是精巧细致的意思。课文中是指称“小卫星”的风筝做得精巧细致。
三、朗读课文初步观察图画。
1、读课文。
2、问题:有几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哥哥放风筝?
3、看图读课文,说说图上的内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写了什么?(放风筝的时间、地点、和天气。)
3、理解“阳光明媚”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中描述了画面中“我”和哥哥放风筝的情景的语句。
2、思考:“我”看到了哪些风筝?重点写了什么?
3、汇报交流。
4、熟读本段文字体会写法。(由点到面)
5、用自己的话说说,五颜六色的风筝在天上飞是怎样的情景,想像空中还会有什么风筝?(小组交流)
6、对照图片说说。
六、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兴高采烈放风筝的过程。
2、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和叙事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并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 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的美丽景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放过什么风筝?谁来说说?
2、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放风筝》这篇课文。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和哥哥什么时候,在哪儿放风筝,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风筝在天上飞,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们是怎样放风筝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谈话:课文这一段描绘了什么情景?
课文中这一段描述了画面中“我”和哥哥放风筝的情景。
2 、同桌两个同学按照学习段的基本步骤,合作学习:
①读一读,弄清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
②画一画,段中描写有“我”和哥哥动作的词语。
③演一演,说一说。分角色表演“我”和哥哥放风筝的过程,边演边说。
3 、表演复述:
①:请出一组同学上台表演,观众评说。
②: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举着“大蜻蜓”拽着风筝才收住脚拿拉停
(因为“举”含有用力向上的意思,“拽”有紧抓的意思,“收”因为在奔跑中急停下来)
4 、看放风筝的动画。
5、总结写法:通过学习这一段,请你想一想怎样才能把活动中的情景写得清楚具体?
(要写得清楚,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要写得具体,要准确抓住活动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1 、读中寻解:默读这两段,思考这两段分别抓住了“大蜻蜓”的什么特点?
2 、读中感悟:
①文章第四自然段怎样表现“大蜻蜓”的高?
(借飞机来赞扬风筝飞得高,抓重点词“仿佛”,“嚷”,“仿佛”说明“大蜻蜓”并没有比飞机飞得高,但由于飞机大,风筝小,飞机远,风筝近,在高高的天空中,人们看上去感觉到飞机到飞得比较低,“大蜻蜓”仿佛比飞机飞得还高。“嚷”大声叫,充分表现了“我”欢快的心情。)
②文章第五自然段怎样表现“大蜻蜓”的美?
(借小鸟来衬托它的美),练习用“缓缓”造句。
③想象说话,你是只小鸟,看到旁边飞起的这只美丽的“大蜻蜓”会围着它说些什么?
3 、朗读打擂:
①体会感情,看到自己的“大蜻蜓”飞得这么稳,这么高又这么美?你心里感受怎样?怎样表现出来?
②听范读,再自由试读。(媒体录音)
③比一比,赛一赛,朗读擂台赛正式开幕。
(选手两名,其它同学听读、评介)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理清层次:
①自主学习这一段,弄清句与句之间关系?
(这一段共四句,先写天空中风筝越来越多,再分着具体地描写了“小蜜蜂”风筝、“大金鱼”风筝、“小卫星风筝”。
②小老师串讲,汇报学习心得。
2、质疑启思:这一段具体地描写了三种风筝,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写的呢?
颜色美:金黄色、绿色、鲜红色、金
姿态美:翘、飞、摆、游、闪、飞行、
想象美: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
好像在水里游
好像在宇宙中飞行
3、想象续说:天空中这么多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风筝,挑选出你最喜爱的一种或以前你放过见过的一种,具体描述一下。
(“仙鹤”风筝:那洁白的仙鹤,张开双翅,在云朵上翩翩起舞,多么高贵迷人!
“鹦鹉”风筝:那小巧玲珑的鹦鹉,披着一身翠绿的衣裳,嘴巴一张一合的,正热烈欢迎着春姑娘的到来。
“燕子”风筝:那活泼可爱的“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风筝”盛会,它黑色的剪刀似的尾巴,剪得桃花红,剪得柳叶翠,剪出……)
4、总结写法:怎样使观察更细致、生动?
5、扩展练习仿照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学生先讨论说说)
提示:(1)今天的学校可真热闹……
(2)这棵树可真高啊……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齐读这段)
体会情景:飘荡的风筝,在蓝天衬托下,给我们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的享受。
六、总结全文。
升华中心:这不同的各具特色的美,才组成了我们丰富多采的生活。亲爱的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描绘出你眼里的、心中的那份美丽,让我们共享这个美好的世界吧!
2、三下《放风筝》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0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骨”)及认读10个字。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自主识字,教师有目的的指导难写的字。
2、体会引号的不同用法。
3、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内容比较具体的话。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了解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风筝的情景,感受课余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
了解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风筝的情景,感受课余生活的欢乐。
教学难点:
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内容比较具体的话。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初步观察图画,初读课文。学习前两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初步观察画面,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春天来了,春光是这样地明媚,这是放风筝的好季节。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们当中谁放过风筝?谁能给大家说说自己放风筝的情景?风筝上天了,我们的心也跟着风筝飞上了蓝天,想象的翅膀随着飘荡的风筝展开了。放风筝这是一项愉快而有意义的活动。今天我们就学习《放风筝》这一课。(出示图片)
二、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写了( )和( )星期天( )的事。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分析结构,识记字形。
(2)多音字。
(3)理解词义。
宇宙:“宇”在字典中指所有的空间。“宙”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因此这个词是指所有的空间和时间,也可理解为无边无际的天空。
各式各样:许多不同的式样或方式。文中是指风筝的式样各不相同。
缓缓:不迅速,慢慢地。文中指风筝在慢慢地飞上天空。
精致:“致”是细密、精细的意思,“精致”是精巧细致的意思。课文中是指称“小卫星”的风筝做得精巧细致。
三、朗读课文初步观察图画。
1、读课文。
2、问题:有几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哥哥放风筝?
3、看图读课文,说说图上的内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写了什么?(放风筝的时间、地点、和天气。)
3、理解“阳光明媚”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中描述了画面中“我”和哥哥放风筝的情景的语句。
2、思考:“我”看到了哪些风筝?重点写了什么?
3、汇报交流。
4、熟读本段文字体会写法。(由点到面)
5、用自己的话说说,五颜六色的风筝在天上飞是怎样的情景,想像空中还会有什么风筝?(小组交流)
6、对照图片说说。
六、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兴高采烈放风筝的过程。
2、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和叙事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并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 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的美丽景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放过什么风筝?谁来说说?
2、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放风筝》这篇课文。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和哥哥什么时候,在哪儿放风筝,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风筝在天上飞,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们是怎样放风筝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谈话:课文这一段描绘了什么情景?
课文中这一段描述了画面中“我”和哥哥放风筝的情景。
2 、同桌两个同学按照学习段的基本步骤,合作学习:
①读一读,弄清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
②画一画,段中描写有“我”和哥哥动作的词语。
③演一演,说一说。分角色表演“我”和哥哥放风筝的过程,边演边说。
3 、表演复述:
①:请出一组同学上台表演,观众评说。
②: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举着“大蜻蜓”拽着风筝才收住脚拿拉停
(因为“举”含有用力向上的意思,“拽”有紧抓的意思,“收”因为在奔跑中急停下来)
4 、看放风筝的动画。
5、总结写法:通过学习这一段,请你想一想怎样才能把活动中的情景写得清楚具体?
(要写得清楚,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要写得具体,要准确抓住活动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1 、读中寻解:默读这两段,思考这两段分别抓住了“大蜻蜓”的什么特点?
2 、读中感悟:
①文章第四自然段怎样表现“大蜻蜓”的高?
(借飞机来赞扬风筝飞得高,抓重点词“仿佛”,“嚷”,“仿佛”说明“大蜻蜓”并没有比飞机飞得高,但由于飞机大,风筝小,飞机远,风筝近,在高高的天空中,人们看上去感觉到飞机到飞得比较低,“大蜻蜓”仿佛比飞机飞得还高。“嚷”大声叫,充分表现了“我”欢快的心情。)
②文章第五自然段怎样表现“大蜻蜓”的美?
(借小鸟来衬托它的美),练习用“缓缓”造句。
③想象说话,你是只小鸟,看到旁边飞起的这只美丽的“大蜻蜓”会围着它说些什么?
3 、朗读打擂:
①体会感情,看到自己的“大蜻蜓”飞得这么稳,这么高又这么美?你心里感受怎样?怎样表现出来?
②听范读,再自由试读。(媒体录音)
③比一比,赛一赛,朗读擂台赛正式开幕。
(选手两名,其它同学听读、评介)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理清层次:
①自主学习这一段,弄清句与句之间关系?
(这一段共四句,先写天空中风筝越来越多,再分着具体地描写了“小蜜蜂”风筝、“大金鱼”风筝、“小卫星风筝”。
②小老师串讲,汇报学习心得。
2、质疑启思:这一段具体地描写了三种风筝,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写的呢?
颜色美:金黄色、绿色、鲜红色、金
姿态美:翘、飞、摆、游、闪、飞行、
想象美: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
好像在水里游
好像在宇宙中飞行
3、想象续说:天空中这么多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风筝,挑选出你最喜爱的一种或以前你放过见过的一种,具体描述一下。
(“仙鹤”风筝:那洁白的仙鹤,张开双翅,在云朵上翩翩起舞,多么高贵迷人!
“鹦鹉”风筝:那小巧玲珑的鹦鹉,披着一身翠绿的衣裳,嘴巴一张一合的,正热烈欢迎着春姑娘的到来。
“燕子”风筝:那活泼可爱的“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风筝”盛会,它黑色的剪刀似的尾巴,剪得桃花红,剪得柳叶翠,剪出……)
4、总结写法:怎样使观察更细致、生动?
5、扩展练习仿照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学生先讨论说说)
提示:(1)今天的学校可真热闹……
(2)这棵树可真高啊……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齐读这段)
体会情景:飘荡的风筝,在蓝天衬托下,给我们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的享受。
六、总结全文。
升华中心:这不同的各具特色的美,才组成了我们丰富多采的生活。亲爱的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描绘出你眼里的、心中的那份美丽,让我们共享这个美好的世界吧!
3、三年级教案:《放风筝》教学设计
《放风筝》教学设计
-------------------------------------------------------------------------------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是如何将风筝飞上天的过程以及美丽、热闹的天空写具体的。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五、六节。
教学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五张)
(1)各式图案的风筝、说话练习题一道。
(2)两段对比的话。
(3)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伴随优美的音乐)。
(4)辅助背诵的两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重点学习了课文一、二节,了解到作者从体育场上人很、风筝的样式多、放风筝前的喜悦心情这几方面来具体写的。
2.朗读一、二节。教师引读:
到体育场来放风筝的人可真不少……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我跟哥哥说……
3.出示多媒体幻灯片(1)
(1)仔细观察:除了书上描述的以外,天上还有哪些风筝?
(2)说话练习:
天上有(),有(),有()…就是没有()。
二、发现学习(一)
1.过渡:望着天上各式各样的风筝,“我”和哥哥迫不及待地想让风筝飞上天。课文(三、四节)具体描写了放飞风筝的经过。
2.出示多媒体幻灯片(2):哥哥拿着线轴,向前跑。我拿着风筝。哥哥收住脚,“大蜻蜓”飞上了天空。
3.这两段话有哪些不同?课文第三节是怎样将放风筝的经过写具体的?
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四人小组学习。
要求:
1)每位组员都要发表意见。
2)学习组长组织组员交流。
3)组长最后归纳总结。
4.学习组长交流学习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5.朗读三、四节,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发现学习(二)
1.过渡:成功地将风筝放飞上天,给“我”和哥哥带来了快乐。欣赏风筝在天上随风飘荡的情景,更是一种无穷的乐趣。
2.出示多媒体幻灯片(3),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风筝在天空中随风飘荡的情景。
3.多美丽的天空,又多热闹的天空。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得好吗?为什么?
一会儿,又飞来几只小鸟,它们围着“大蜻蜓”叽叽喳喳地叫。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
4.学生评价教师的朗读。
教师追问:这些语句为什么不能去掉?体会作者是如何将美丽的天空写具体的。
5.有感情朗读第五节。
6.分工读第六节,在朗读中体会并总结相似的句式:
什么,怎样,好像在干什么。
7.再次出示多媒体幻灯片(3),用以上句式练习说话:
那美丽的“花蝴蝶”,( ),仿佛( )。
那灰褐色的“蜈蚣”,( ),好像( )。
那碧绿的“大蜻蜒”,( ),犹如( )。
8.有感情朗读第五、六节。
9.背诵五、六两节。
(1)出示多媒体幻灯片(4),辅助背诵:
一会儿,又飞来几只小鸟,它们围着“大蜻蜒”叽叽喳喳地叫( )。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 )。
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那金黄的“小蜜蜂”,( ),好像( )。那鲜红色的“大金鱼”。
4、三年级教案:《放风筝》第二课时教后记
2003年2月20日 星期四 晴
《放风筝》第二课时教后记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也许昨天放学时,我就有言在先,如果明天早晨第一节咱们把课文学完,从下午第二节起就带着同学们到临淄区广场放风筝。所以,同学们回家对课文进行了认真预习,就连学习最差的同学也已把课文读得滚瓜烂熟。但为了调动同学们课堂的积极性,一上课,我依然这样讲到:外出放风筝的时间长短,完全掌握在你们自己手里。这节课,我就开同学们的表现了。
二、激情引趣,共同探究。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后,同桌讨论一下,这篇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韩旭:这篇课文写了“我们去放风筝”“我们是怎样把风筝放上天的”、“风筝飞上天以后的情况”。
师:你说得很好!这三部分内容分别写了“大蜻蜓”飞上天之前、之时、之后的情景。那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读后用笔在书上标出哪是“大蜻蜓”飞上天之前的情景。(李传睿认为是文章的第一段,张复臻认为是文章的第二段,李成坤认为是文章的一、二段。)李传睿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大蜻蜓飞上天了没有?张复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大蜻蜓飞上天了没有?通过这样的比较,同学们明白了大蜻蜓飞上天之前的情景包括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
按照同样的办法,同学们明白了大蜻蜓飞上天之时、之后包括的部分。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感情朗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好的地方,说明原因。
李泽齐:“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仿佛在宇宙中飞行……”。我觉得这段话写得好,用了比喻,好像把这些风筝都写“活”了似的,跟真的一样。
师:你说得真好!老师也觉得作者好像把这些动物风筝都写“活”了似的,但你读出逼真的语气了没有?(摇头)。请你带着感情再读一遍这段话,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看脑子里是否有这些动物的形象。(重读)
师:这次你读得不错,同学们肯定也感到那些“小动物”就好像在眼前浮动。谁再来读读这段,比她读得更好?(夏婷婷读),这两位同学读得都很好,请同学们学着她俩的口气,自己练读一下这段。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专心,有感情。谁再来说说自己认为好的地方?
金起明:“这时候,有一架飞机从西边飞过来。……‘你是从哪儿飞来的呀?好漂亮啊!’”,这里既写出了大“蜻蜓”飞得高,也写出了大“蜻蜓”的漂亮,还写出了我高兴的心情。
师:我高兴的心情从哪儿看出来?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韩旭:我觉得既然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为什么这里只简要介绍了四种,应该再多写几种。
师:你提得问题非常好!谁来给他解答这个问题?
冯健哲、王子旭异口同声:这篇课文主要写我和哥哥放风筝,写那么多别人的风筝干吗?
师: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读完后,画出文章描写景物和体育场非常热闹的词语,同桌讨论一下:文章写这两部分与他们放风筝有没有联系?(有联系,但说不出原因)
师:请同学们联系课文思考一下“阳光明媚”是什么意思?
李泽齐、毕凯鹏、李文青:阳光充足、阳光柔和、阳光灿烂。
师:你们三个说得都对,其中“阳光灿烂”最好。下面请同学们听我说一段话,看看能表达我怎样的心情?
“元旦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教室里依然挂着满身灰尘的拉花,贴着被撕得七零八落的窗花。黑板上白一块,黑一块,上面残缺不全的汉字好像喝了酒的醉汉,东倒西歪,无精打采。看到这一切,我真想立刻冲出教室,不愿再多呆一会儿。”
生(七嘴八舌):讨厌、烦、厌恶等。
师:也就是说,写景是为写事服务的,是用来衬托人物心情的。请同学们想想文章写体育场的热闹景象有用吗?(说明他们兄弟俩更高兴)。非常好!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要学习这种写法,注意通过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情。
(生没有再发言者)
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非常踊跃,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体会一下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写具体的原因(亲身经历,观察仔细)。
三、巩固所学,拓展延伸
1、练说“天空中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
2、抄写描写天空中各种风筝的句子(先抄完者传阅搜集材料)。
5、小学三年级语文《花儿也会放风筝》优质教案范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花儿也会放风筝》优质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盈”等10个生字,掌握“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等词语。
2.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能力提高:
1. 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2. 有语气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设计:
一、导课。
春天到了,和暖的阳光普照大地,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样的天气里同学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板书:放风筝)听说过花儿也会放风筝吗?(板书:花儿也会)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
(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
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分组朗读,或者接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
老师评价学生的读文情况。
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那现在我们就来找找,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学生谈到哪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学生边读边想,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第二到四小节:描写了远处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画了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好,描画了一幅快乐、祥和的景象。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蜻蜓,
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讨论:花儿也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在这里,学生要明白:花儿会放风筝的原因,写出了花儿和小动物的快乐,抒发了作者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睦相处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学习了本诗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春天的美好)。
四、板书设计:
花儿也会放风筝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蝴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美吗?想不想再读一读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一会把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学生读文)
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想像中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三小节:
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
有的在半空中盘旋滑行……
让学生合理想像,补充:有的在……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四小节:
不对,不对,那不是风筝,那是——……让学生进行扩展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盈:注意中间的“又”字;
蜻蜓的“蜓”上面是“壬”;
瞧是左右结构的字。
四、作业。
1.有表情地背诵全诗。
2.说说花儿还会放什么风筝?
小学三年级语文《花儿也会放风筝》优质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盈”等10个生字,掌握“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等词语。
2、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3、有语气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重点: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设计:
一、导课:
春天到了,和暖的阳光普照大地,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样的'天气里同学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板书:放风筝)听说过花儿也会放风筝吗?(板书:花儿也会)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
(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
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分组朗读,或者接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
老师评价学生的读文情况。
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那现在我们就来找找,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学生谈到哪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学生边读边想,天,是这样蓝,风,是那样轻,
第二到四小节:描写了远处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画了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好,描画了一幅快乐、祥和的景象。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蜻蜓,
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讨论:花儿也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在这里,学生要明白:花儿会放风筝的原因,写出了花儿和小动物的快乐,抒发了作者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睦相处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学习了本诗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春天的美好)
四、板书设计:
花儿也会放风筝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蝴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导学过程:
一、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美吗?想不想再读一读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一会把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学生读文)
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想像中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三小节:
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
有的在半空中盘旋滑行……
让学生合理想像,补充:有的在……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四小节:
不对,不对,那不是风筝,那是——……让学生进行扩展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盈:注意中间的“又”字;
蜻蜓的“蜓”上面是“壬”;
瞧是左右结构的字。
四、作业:
1、有表情地背诵全诗。
2、说说花儿还会放什么风筝?
小学三年级语文《花儿也会放风筝》优质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展开想象,花儿还会放飞什么?
教学重难点:
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理想的翅膀》这一课,孩子们放飞了风筝,也放飞了 自己的理想。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多次提到放风筝的乐趣。
(朗读学生写的作文片段。)
师:放风筝的确是春天里的赏心乐事,你相信吗,花儿也会放风筝呢。
(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同学自读课文,要求:把诗歌读流利,读准确。
2、抽生分小节读。
3、生评读。
三、细读体悟,感受情感。
1、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自由读,边读边体悟。
2、学生汇报,交流。
学习第一节
(1)、抽读,边读边感受诗句带给你的感觉。
(2)、齐读,体悟。
(3)、师问:这里已经有了一个“蹦蹦跳跳”,为什么还要写一个“跳跳蹦蹦”?
(4)、抽生回答,表演读,评读。
(5)、牵着一条渴求的线,放飞了长尾巴和不长尾巴——风筝。”
质疑:你有什么问题吗?
归纳:为什么说是牵着一条渴求的线?
提问:“渴求”是什么意思?那么我们是渴求什么呢?
(6)、学生带着感情齐读。
学习第二节
(1)、抽生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感受诗句带给你的感觉。
(2)、点评赏析:儿是在远处对我们说话。我们对着远处的人说话会是怎样的?(老师边说边做了一个朝远方喊话的动作。)
学生再次品读感受。
(3)、如果花儿离我们很近,那又该怎么读?
(4)、西红柿练习,抽读。
师总结:我们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联系前后文,才能读得更准确。
学习第三节
(1)、指名读。
发散思维: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有的在上空盘旋滑行,还有的会在干什么呢?
(2)、生齐读这一节。
提问:花儿能让蝴蝶、蜻蜓、蜜蜂等等围绕着它们飞高飞低,一定是有一根无形 的线在牵引着它们,这根无形的线是什么呢?
生回答
学习第四节
(1)、指名朗读。
(2)、师问:“突然,一个小朋友嚷起来了”和前面的“我们叫着嚷着”这两个“嚷”字是一样的意思吗?
(3)、学生回答
(4)、生再次感情朗读。
四、拓展发散
1、花儿还会放飞什么?
2、在善于想象的孩子眼中,花儿也会放风筝,在生活中,一些平凡普通的东西,如果加上了想象,就立刻变得富有情趣了,我们来看两段文字
一个孩子无拘无束的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一条条游动的鱼儿。妈妈来了,她用拖把把这些“鱼”一“网”打尽。
在一个钟表柜台前,晴朗摇着拳头念起来:“锤子,剪刀,布”。我们往墙上一看,原来墙上很多钟摆在来回摆动,还真像在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呢!
3、你曾经看到过什么,引起了你美好的想象?
学生充分想象。
五、总结背诵。
1、试着练习背诵。
2、学了课文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花儿也会放风筝
蜜蜂
蜻蜓
蝴蝶
6、《语文教案-放风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初步观察图画,初读课文。学习前两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初步观察画面,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春天来了,春光是这样地明媚,这是放风筝的好季节。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们当中谁放过风筝?谁能给大家说说自己放风筝的情景?风筝上天了,我们的心也跟着风筝飞上了蓝天,想象的翅膀随着飘荡的风筝展开了。放风筝这是一项愉快而有意义的活动 。今天我们就学习《放风筝》这一课。
二、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写了( )和( )星期天( )的事。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分析结构,识记字形。
仙鹤(h8):一种腿很长、嘴巴很尖的美丽的大鸟。(鹤:读音(h8):分析字
橘(j*)红:像橘子一样红的颜色,红中带黄。(分析字形:右上是“矛”,一撇不能丢;右下是“冏”,“八”不能少。)
斑(b1n)纹:“斑”是左中右结构的字,突出中间的“文”。
缓(hu3n)缓: 慢慢地。(指导写好右半边。右上是“爫”;右中是“一”,不是“冖”;右下是“友”。)
翘(qi4o)着:教学字形:左上不能写成“戈”;左下是“兀”,竖弯钩要写得宽一些,才能包住“羽”。
拽(zhu4i):左右结构。右边是“曳”,最后一笔是“撇”。这个字是“拉”的意思。
(2)多音字。
“骨”是多音字。在文中“骨碌碌”一词中“骨”应该读“g&”。
(3)理解词义。
宇宙:“宇”在字典中指所有的空间。“宙”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因此这个词是指所有的空间和时间,也可理解为无边无际的天空。
各式各样:许多不同的式样或方式。文中是指风筝的式样各不相同。
缓缓:不迅速,慢慢地。文中指风筝在慢慢地飞上天空。
精致:“致”是细密、精细的意思,“精致”是精巧细致的意思。课文中是指称“小卫星”的风筝做得精巧细致。
三、朗读课文初步观察图画。
1、读课文。
2、问题:有几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哥哥放风筝?
3、看图读课文,说说图上的内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写了什么?(放风筝的时间、地点、和天气。)
3、理解“阳光明媚”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中描述了画面中“我”和哥哥放风筝的情景的语句。
2、思考:“我”看到了哪些风筝?重点写了什么?
3、汇报交流。
4、熟读本段文字体会写法。(由点到面)
5、用自己的话说说,五颜六色的风筝在天上飞是怎样的情景,想像空中还会有什么风筝?(小组交流)
6、对照图片说说。
六、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兴高采烈放风筝的过程。
2、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和叙事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并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的美丽景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放过什么风筝?谁来说说?
2、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放风筝》这篇课文。 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和哥哥什么时候,在哪儿放风筝,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风筝在天上飞,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们是怎样放风筝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谈话:课文这一段描绘了什么情景?
课文中这一段描述了画面中“我”和哥哥放风筝的情景。
2 、同桌两个同学按照学习前面自然段的基本步骤,合作学习:
① 读一读,弄清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
② 画一画,段中描写有“我”和哥哥动作的词语。
③ 演一演,说一说。分角色表演“我”和哥哥放风筝的过程,边演边说。
3 、表演复述:
①:请出一组同学上台表演,观众评说。
②: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举着“大蜻蜓” 拽着风筝 才 收 住脚 拿 拉 停
(因为“举”含有用力向上的意思,“ 拽”有紧抓的意思,“收”因为在奔跑中急停下来)
4 、总结写法:通过学习这一段,请你想一想怎样才能把活动中的情景写得清楚具体?
(要写得清楚,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要写得具体,要准确抓住活动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1 、读中理解:默读这两段,思考这两段分别抓住了“大蜻蜓”的什么特点?
2 、读中感悟:
①文章第四自然段怎样表现“大蜻蜓”的高?
(借飞机来赞扬风筝飞得高,抓重点词“仿佛”,“嚷”,“仿佛”说明“大蜻蜓”并没有比飞机飞得高,但由于飞机大,风筝小,飞机远,风筝近,在高高的天空中,人们看上去感觉到飞机到飞得比较低,“大蜻蜓”仿佛比飞机飞得还高。“嚷”大声叫,充分表现了“我”欢快的心情。)
②文章第五自然段怎样表现“大蜻蜓”的美?
(借小鸟来衬托它的美),练习用“缓缓”造句。
③ 想象说话,你是只小鸟,看到旁边飞起的这只美丽的“大蜻蜓”会围着它说些什么?
3 、朗读打擂:① 体会感情,看到自己的“大蜻蜓”飞得这么稳,这么高又这么美?你心里感受怎样?怎样表现出来?
② 听范读,再自由试读。
③ 比一比,赛一赛,朗读擂台赛正式开幕。
(选手两名,其它同学听读、评介)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理清层次:
① 自主学习这一段,弄清句与句之间关系?
(这一段共四句,先写天空中风筝越来越多,再分着具体地描写了“小蜜蜂”风筝、“大金鱼”风筝、“小卫星风筝”。
② 小老师串讲,汇报学习心得。
2、质疑启思:这一段具体地描写了三种风筝,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写的呢?
颜色美:金黄色、绿色、鲜红色、金
姿态美:翘、飞、摆、游、闪、飞行、
想象美: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
好像在水里游
好像在宇宙中飞行
3、想象续说:天空中这么多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风筝,挑选出你最喜爱的一种或以前你放过见过的一种,具体描述一下。
(“仙鹤”风筝:那洁白的仙鹤,张开双翅,在云朵上翩翩起舞,多么高贵迷人!
“鹦鹉”风筝:那小巧玲珑的鹦鹉,披着一身翠绿的衣裳,嘴巴一张一合的,正热烈欢迎着春姑娘的到来。
“燕子”风筝:那活泼可爱的“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风筝”盛会,它黑色的剪刀似的尾巴,剪得桃花红,剪得柳叶翠,剪出……)
4、总结写法:怎样使观察更细致、生动?
5、扩展练习
仿照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学生先讨论说说)
提示:(1)今天的学校可真热闹......
(2)这棵树可真高啊......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齐读这段)
体会情景:飘荡的风筝,在蓝天衬托下,给我们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的享受。
六、总结全文。
升华中心:这不同的各具特色的美,才组成了我们丰富多采的生活。亲爱的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描绘出你眼里的、心中的那份美丽,让我们共享这个美好的世界吧!
板书设计:
7、小学语文《放风筝》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过程中认识生字10个“筝、衫、翱、徘、徊、瞬、逝、翼、移、纯”。积累词语9个“风筝、诗情画意、水灵、翱翔、徘徊、瞬间、消逝、小心翼翼、纯洁”。
2 按要求预习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四个词语“视野、翱翔、徘徊、小心翼翼”。
3 体会“好像”、“似乎”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
5 体会男孩爱护公物的好品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阳光明媚的春天来了,小朋友开心极了,可以去春游了。大家带上自己做的风筝,去郊外放风筝。想不想跟他们一块儿去?好,我们随同其中一个男孩一起去放风筝。
听课文录音,看图画演示。
这是怎样一个孩子?能不能用你刚才听到的有关语句来描述?学生回答。老师把同学们的发言综合起来,请听仔细:
放风筝的男孩出现了,看样子有七八岁。一张可爱的面孔,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葡萄。身上雪白的衬衫,就像天空中悠悠的白云。
能不能把刚才这段话听写下来?准备——听写完成课后练习。校对朗读,同时出现男孩画面。学习生字“衫”,注意是“衣字旁”。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去放风筝。板书课题。
二、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1 按要求预习:
(1)读通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有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来。
(2)生字注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视野 翱翔 徘徊 小心翼翼
三、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 指名分节朗读。
2 学生质疑。
四、联系课文释疑,理解句子含义。
1 特别理解:“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其中“越发”是什么意思?边理解边指导朗读理解同时,结合课后练习,比一比,用上“好像”、“似乎”使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边理解边品句,加强朗读指导)
2 朗读指导: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这么读?体会孩子纯洁美好的心灵。
(第一部分风筝飞上天,孩子很兴奋,语调要稍高些,突出孩子的高兴,我们也随着他很高兴。
第二部分,孩子捡风筝时,踩坏了花苗又跑了,作者以为他是破坏绿化的不负责任的孩子,于是读的时候语调下沉,略带批评的语气,读出生气了,不高兴了。
第三部分孩子用自家的花苗补上了被踩坏的花苗,说明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读时应该带有表扬夸赞的语气,尤其最后,风筝又飞了起来,看着这么好的孩子,谁不喜欢不高兴呢?读时语调应更高,读得欢快些。)
学生示范,练读,指名读。
跟着这么一个心地善良纯洁的孩子去放风筝,心里舒畅吗?高兴吗?要把我们的喜悦欢乐和更多的人分享,我们也会变得更快乐。回家绘声绘色地把课文有感情地读给爸爸妈妈或者弟弟妹妹听,好吗?
3 大家学习的本领真强,学习效率也很高,最后让我们连起来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齐读课文。
五、了解写作特点,指导说话。
学了课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男孩子?可以从外貌上来介绍,也在加上他的品质特点来介绍,可以用书中的句子,也可以自己说。
一般写人时,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特点,包括品质特点,外貌特点等来介绍的。这是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学习课文的描写,请仔细观察一个同学,向大家作介绍。注意不要说出他的名字,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六、全文总结。
8、四年级教案:《放风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有条理、比较具体地记叙一项活动。
2、初步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春天来了,阳光明媚。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放风筝的文章。同学们都放过风筝,一定有体会,也一定能把作文写好。
2、明确要求。
3、指导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指名读文中的第一个问题,进行观察指导。
(1)看图回忆:你们以前放风筝都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想象成自己在放风筝。)
(2)指名说说第一个问题。
例:星期天上午,同学们在人民广场上放风筝。天空中摇曳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有鹦鹉风筝、蜻蜓风筝、仙鹤风筝……
※指名读第2个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回忆。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回忆,弄清哪些人物在远处,哪些在近处。
※指名读第3个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回忆。
(1)要求观察图中的人物或回忆当时放风筝的情景,着重观察(回忆)人物的动作、神情。
(2)自由试说,再指名说。
4、自由准备口头作文。
5、指名一、两名学生口头作文——讲评。
6、自己选择一个认为有把握的环节(三个问题之一)写一个片段。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1、指名学生读片段,集体评议。
(有意识选取写不同片段的同学读。)
2、指导学生完成整篇文章。
○整篇文章我们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写?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课文中的三个问题就可作为写作的顺序。
○指名学生口头作文,口述后组织评议。
○学生写草稿,教师巡回指导。
3、指名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对照要求,特别是观察顺序是否正确。——讨论评议。
4、找周围的同学互改作文。
五、眷抄作文。
放风筝
春天的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阳光明媚,天气很好。小方觉得没事做,就约小红一起去太平公园放风筝。
太平公园里人山人海,都是放风筝的人群。空中飘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有金鱼型、神龙型、蝴碟型,等等。
他们拿着一只大雁型的风筝来到太平公园,这只风筝可精美了,粉红色的羽毛,尖尖的嘴巴,园园的眼睛好像两颗宝石。
小方也迫不急待地登报出自己带来的风筝,右手拿着线轴,放出一米来长的线,小红双手举起风筝,小方叫了声“放”。小红立刻就把风筝往空中抛去,小方立刻就助跑起来,一边跑一边放线。风筝像长了翅膀似的随风撑起来,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它时而斜着身子飞翔,时而向下俯冲……这时,这只精美的风筝引来一只美丽的小燕子,它唧唧地叫着,好像在问风筝:“你是谁?我可以和你成为好朋友吗?”小燕子就和风筝一起飞翔着,有时它们并肩飞行,有时一前一后地飞行,好像在比高低,在比速度。
小红看着飞上天与小燕子比赛的风筝,高兴地在草地上蹦来蹦去,扎在她的辫子上的蝴蝶结仿佛也变成了两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多美的风筝世界啊!
9、四年级教案:《放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按从整体到部分、从天空到地面、由远及近观察图上的景物。
2、学会有条理、比较具体地记叙一项活动。
3、初步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有条理地、比较具体地观察图画。连贯地组织语言。
课前准备:
每个学生去放一次风筝,感受一下放的动作和心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明确习作要求。
2、按要求观察图上的景物,并根据提示口述作文。
3、试写一个片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1、春天来了,阳光明媚,人们总爱去户外搞些活动,你们喜欢搞什么活动呢?
2、昨天,我们也去放了风筝,你们的心情如何?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放风筝的文章。同学们都放过风筝,一定有体会,也一定能把作文写好。
二、读文,明确要求。
1、自由读文,划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2、讨论,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三、指导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1、指名读文中的第一个问题,进行观察指导。
(1)看图回忆:你们以前放风筝都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想象成自己在放风筝。)
(2)指名说说第一个问题。
例:星期天上午,同学们在人民广场上放风筝。天空中摇曳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有鹦鹉风筝、蜻蜓风筝、仙鹤风筝……
2、指名读第2个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回忆。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回忆,弄清哪些人物在远处,哪些在近处。
3、指名读第3个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回忆。
(1)要求观察图中的人物或回忆当时放风筝的情景,着重观察(回忆)人物的动作、神情。
(2)自由试说,再指名说。
四、自由准备口头作文。
五、指名一、两名学生口头作文——讲评。
六、自己选择一个认为有把握的环节(三个问题之一)写一个片段。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讲评学生写的片段。
2、学生完成作文,选取一至两篇,师生共同评议。
教学过程:
一、指名学生读片段,集体评议。
(有意识选取写不同片段的同学读。)
二、指导学生完成整篇文章。
1、整篇文章我们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写?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课文中的三个问题就可作为写作的顺序。
2、指名学生口头作文,口述后组织评议。
3、学生写草稿,教师巡回指导。
三、指名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对照要求,特别是观察顺序是否正确。——讨论评议。
四、找周围的同学互改作文。
五、眷抄作文。
例文:
放风筝
春天的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阳光明媚,天气很好。小方觉得没事做,就约小红一起去太平公园放风筝。
太平公园里人山人海,都是放风筝的人群。空中飘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有金鱼型、神龙型、蝴碟型,等等。
他们拿着一只大雁型的风筝来到太平公园,这只风筝可精美了,粉红色的羽毛,尖尖的嘴巴,园园的眼睛好像两颗宝石。
小方也迫不急待地登报出自己带来的风筝,右手拿着线轴,放出一米来长的线,小红双手举起风筝,小方叫了声“放”。小红立刻就把风筝往空中抛去,小方立刻就助跑起来,一边跑一边放线。风筝像长了翅膀似的随风撑起来,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它时而斜着身子飞翔,时而向下俯冲……这时,这只精美的风筝引来一只美丽的小燕子,它唧唧地叫着,好像在问风筝:“你是谁?我可以和你成为好朋友吗?”小燕子就和风筝一起飞翔着,有时它们并肩飞行,有时一前一后地飞行,好像在比高低,在比速度。
小红看着飞上天与小燕子比赛的风筝,高兴地在草地上蹦来蹦去,扎在她的辫子上的蝴蝶结仿佛也变成了两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多美的风筝世界啊!
10、四年级教案:《放风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观察事物的情趣
能力目标:学会按从整体到部分,从天空到地面,由近及远观察图上的景物,能比较具体地记叙一项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有条理地比较具体地把放筝的情景写下来。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课前准备:录音、投影
五、教学设想:
课前先组织学生做风筝或带学生进行放风筝的活动。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前两天组织的放风筝比赛吗?一只只风筝在空中飞舞,大家玩得可开心了!看,这就是我们比赛场上的一角(放投影),今天我们要求来写一写《放风筝》。
1、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天空到地面,从远处到近处的顺序观察图上的景物。
2、自学课文,明确目标。
二、观察图画,指导习作。
1、默读第一部分、思考:
①本次习作主要要求是什么?
(有条理地比较具体地把放风筝的情景写下来)
②作文的常规要求是什么?(注意用词正确,语句通顺,意思连贯,不写错别字)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讨论本次习作要求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从整体到部分, 从远处到近处)
三、练习说话
1、各自试说。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说。
3、师生点评。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能有条理,具体地写下来,并交流评议。
教学重点:具体地写下来。
教学难点:突出重点。
教学过程:
1、自由说。
2、指名说(依据过渡句)。
3、各自试作,教师巡回指导(可用上课文中提供的词语)。
4、反馈讲评。